共找到 14 项 “十月十二”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日)岛田庄司著;王鹏帆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09
简介:豪华列车“水晶特快”上聚集了无数社会名流。显然,列车成了劫匪的目标,人质命悬一线…… 然而,就在警方要展开行动时,列车竟然载着所有人质凭空消失!这个庞然大物就像从来没有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一样…… 热血刑警吉敷竹史将如何应对挑战? 岛田庄司,推理小说之神,新本格派导师,当代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岛田庄司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二日出生于日本广岛,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在音乐和美术领域造诣非凡。一九八〇年以一部《占星术杀人魔法》参加江户川乱步大奖角逐,次年由讲谈社出版此书。这部作品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推理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其后岛田庄司陆续发表《斜屋犯罪》、《异邦骑士》、《奇想,天动》、《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等作品,均为场景宏大、诡计离奇的不朽之作。其笔下塑造的御手洗洁和吉敷竹史两大神探个性鲜明,已成为无人不知的经典形象。日本很多作家以岛田庄司为偶像,创作了大量“岛田风格”的推理作品,由此开创了新本格派推理,成为当今世界推理舞台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岛田庄司现定居在美国,已创作各类小说、论文集等八十余种,其对本格推理的孜孜以求没有任何改变。他坚定地表示:“只要我更多>>
作者: 任叔宝主编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1998
简介: 简 介 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他的诗词文受到历代文人的推崇,在中国文 学史上享有非凡的地位。 苏东坡生活在北宋新旧两党争斗最为激烈的时代,一生都处 在政治斗争旋涡的中心,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样历经浮沉,备受磨 难,但又矢志不渝。他豪放旷达,轻财重友。他的朋友中有诗 人、大臣、和尚、隐士、药师、酒店老板、市井常人和不识字的 农妇。他多才多艺,诗词歌赋书画,无所不精。他是著名书画 家,“宋四家”之一。他的随便一张便条也被人收藏并作为临习 范本;他开拓了“士人画”新风,使中国画艺术独具一格。但他 最富盛名的还是文学。他改变了“宋词”的格调,使这种限于描 述相思的体裁成为描写佛道和人生哲理的工具。其《大江东去》, 历代传诵,妇孺皆知。在散文方面,他几乎达到了难以企及的完 美境界。20岁时,宋代文坛宗主欧阳修看了他文章之后便慨叹: “更三十年,无人道着我也!”后来,苏东坡果然文名大炽,主盟 文坛,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与唐代文学大师韩愈并举,在 文学史上享有“韩潮苏海”的美誉。即使是表状之类的公文,苏 东坡也写得别具风采。神宗皇帝的一位侍从曾说,每次皇帝吃饭 时放下筷子,那一定是读苏东坡的表状。除了诗文创作外,苏东 坡还留下了一定数量的笔记、小品,或述史,或记事,或言灵 异,皆涉笔成趣,清新自然,成为笔记文学中的精晶。这些小品 大多收录于《东坡志林》中。 苏东坡是随着他步入政界而登上文坛的。宋仁宗嘉?元年 (公元1056年),苏东坡和弟弟苏辙随父亲苏老泉进京参加进士 考试并同登进士第,誉满京城。他的文章受到主考官欧阳修赏 识,因此成了当时文艺界名人。其后苏东坡和弟弟被提升为官 吏,但他们并未到任,而是留在京城准备制科考试。制,是皇帝 的命令。制科考试日期不定,而且由皇帝特别下诏举行,因此比 进士考试难得多。苏东坡成绩优异,为“上考”即考人第三等。 自宋初以来,除苏东坡外,只有一个人取得过这样的成绩。苏东 坡被授予大理评事、签判凤翔府亦即知府助理,职责是分管司 法。王安石掀起变法运动时,苏东坡正在京城任职,但他反对变 法而主张整顿吏治。他的意见没有得到重视,于是请离京师,到 杭州做了一名通判。这使他有机会体察民情,看到了王安石的 “社会改革”给农民造成的不良后果,写下了讽刺新法的诗篇, 因此为他自己埋下了祸根。杭州任满,他请调山东,只是想与弟 弟靠近些。朝廷命他为密州知州。他到任后即上书丞相,批评某 些官吏报喜不报忧的无耻行为,如实报告了灾情,要求发放救灾 物质。他还拨出专粮,收养弃儿。这时他已届不惑之年,并开始 填词,写下了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这是他第一首豪放词。 元丰二年,有人把他的四本诗集交给皇帝,表状他讽刺政府,该 杀。神宗皇帝下诏将他自湖州任上捉拿下狱,审讯持续了一百多 天。当时的驸马和许多著名人士曾大力营救苏东坡。苏辙还要用 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他幸免一死,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 就是著名的“乌台诗案”。但官方未留下文字记录,幸亏陆游保 留了所有文件,使后人得以了解诗案始末。元丰七年,神宗驾 崩,10岁的哲宗继位,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垂帘听政,旧党秉政, 苏东坡被召回京师任翰林学士,后又兼任哲宗皇帝的老师。这时 司马光做了宰相,尽废新法,一意孤行。苏东坡却主张保留新法 中免役法和裁抑贵族特权、增强国防力量等措施。他于是又招致 旧党中程颐一派的攻击和排挤,再次离京赴杭州做知州。元?八 年,高太后去世,哲宗亲政,继续推行新法,新党东山再起。这 位刚刚成年的皇帝,以“诽谤先帝”的罪名,把他的老师贬到英 州(今广东英德)。在贬赴英州的路上,苏东坡又三次遭贬,终 至惠州,不久又被贬到儋州(今海南岛儋县),这时苏东坡已经 62岁高龄。元符三年,哲宗天亡,徽宗继位,大赦天下,苏东 坡遇赦北归,次年病逝于常州,终年66岁。吴越之民,相与哭 于市,哀悼他的逝去。苏东坡死后一年,元?党人碑在全国各区 设立,碑上刻有旧党人物309位,以苏东坡为首,圣旨规定他们 及其子女永远不得在朝为官,忠贞之家不准与其联姻,已订亲者 一律依皇令解除。苏东坡被除去生前一切头衔,著作也被禁毁, 朝廷禁止其海外诗的赏钱曾增至八十万。但禁愈严而传愈多,据 记载,当时士大夫若不能诵东坡诗便自觉气索,而人亦谓之不 韵。十年之后,禁毁他著作的那个君主又悬赏征集他的文稿,南 宋的皇帝还御笔题序,出版了他的全集。 《东坡志林》属于笔记小品范畴,非一时一地写成,取材广 泛,内容博杂,尽皆信手拈来,澹泊无华。形式自由灵活,篇幅 长短不一,长者愈千字,短者仅几十字,但都行文从容不迫,当 行则行,当止则止,如行云流水,极具大家风范。现存《东坡志 林》五卷,按记游、怀古、修养、疾病、梦寐、学问、命分、送 别、祭祀、兵略、时事、官职、致仕、隐逸、佛教、道释、异事 上、异事下、技术、四民、女妾、贼盗、夷狄、古迹、玉石、井 河、卜居、亭堂、人物、论古等内容分类,包括29个不同类别, 共计203篇,上自元丰,下迄元符,是苏东坡二十年间所见、所 闻、所思、所虑的总汇,相当于一部生活实录。关于这部书,明 万历年间赵用贤刻《东坡志林》小序云:“东坡先生《志林》五 卷,皆纪元?、绍圣二十年中所身历事,其间或名臣勋业,或治 朝政教,或地里方域,或梦幻幽怪,或神仙伎术,片语单词,谐 谑纵浪,无不毕具。而其生平迁谪流浪之苦,颠危困厄之状,亦 皆略备。然而襟期寥廓,风流辉映,虽当群口见嫉、投荒濒死之 日,而丽然有以自适其适,固有不为形骸彼我,宛宛然就拘束者 矣。”这段小序较为全面地概括了《东坡志林》的主内容,阐明 了该书的写作背景,对我们深入了解与研究这本著作有着非常重 要的意义。 《东坡志林》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 首先,《东坡志林》是一本史书。苏东坡在书中忠实地记录 了20年来他所亲身经历的一些事件,从一个侧面真实地反映出 北宋末年的生活面貌。因为这些事件大多不会被写进正史,所以 它可为人们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帮助人们去了解历史以及历史进 程中一般人的思想情感。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丰富了正史作家们 的历史记录,为后世宋史研究者留下了宝贵资料。 其次,《东坡志林》也是一本传记。从体例上看,尽管这本 书在年代和记事上没有多大连贯性,但它保留了苏东坡二十年间 的一些生活史实,可以看作他的个人生活实录。而且更为重要的 是,《东坡志林》在记事的同时,包含了苏东坡对事件、历史、 人物和学术所作的大量品评,从各个不同的侧面,反映了苏东坡 的个性品质、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展示了苏东坡的思想风貌, 是苏东坡研究中不可多得的第一手资料。 《东坡志林》又是一部文学作品。书中各篇虽然只是一些随 笔、小品,而且篇幅极为短小,但却有着高超的写作技巧,体现 了文学大家苏东坡超凡脱俗的风韵。这些作品多以叙事为主,但 每每感事述怀,因此别有意境性情。它们至少有三个最为主要的 特点:一是用笔洗炼,二是叙事完整,三是情境交融。如《记承 天寺夜游》就堪称典范: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 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 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唯吾两 人耳! 短短84字,先叙事,后写景,再抒情,从容不迫,游刃有 余。此文写在苏东坡被贬黄州时,虽然不象同期的前后《赤壁 赋》那样文笔灿烂,幽峭峻伟,神思飘忽,恣态横生;但也体现 了苏文惯有的那种潇洒自然、清奇空灵、含蓄蕴藉的特点,同时 还透露着一种淘尽浮华、质朴恬淡的漫不经心的美感。这种魅力 独具的文字,在《东坡志林》中简直可以随处发现。《东坡志林》 在文学上一向为后人所重,这除了它的文学欣赏价值之外,它还 有另外一种价值,即是在我们古代文体沿革历史上的地位。苏东 坡的这些笔记、小品对明代晚期小品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作用, 在文学史研究中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东坡志林》在宋代有时称为《东坡手泽》。此书的名称是否 来源于苏东坡,后人说法不太一致,但这实际上是不应有什么疑 问的。黄庭坚《跋东坡叙英皇事帖》云:“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 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 ……手泽袋盖二十余,语意类小人不欲闻者,辄付诸郎人袋中, 死而后可出示人者。”(见《豫章集》卷二十九)苏东坡喜书字, 时把日常见闻手书之,放人手泽袋中,此为黄庭坚所亲见。黄庭 坚乃“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言足资佐证。因此可以认为,“手 泽”之名为苏东坡生前所定而非后人所为。后人著录《东坡手 泽》三卷,另有《宋史?艺文志》著录苏东坡《儋耳手泽》一卷, 此二者是否同为一书,因其俱佚,今已无可考知。 “志林”一名固当书贾所创。元符三年,苏东坡遇赦北归路 过廉州,作《与郑靖老书》,内有“《志林》竟未成,但草得《书 传》十三卷”一语,这则史料说明,“志林”其名,是苏东坡早 已预定下来的名称。 《东坡志林》历史上有很多版本。《苏东坡大全集》所载与 《东坡手泽》三卷相同,左圭《百川学海》所载只有一卷,而且 仅史论十三篇。有明一朝,《东坡志林》以不同版本见于世间, 或为一卷,或为五卷,或为十二卷,其内容与卷数亦出入颇大, 很不统一。《东坡志林》现在通行的版本有三种: 一、宋?左圭《百川学海》本,一卷。 二、明?万历年间赵开美(前述赵用贤之子)刊本,五卷。 此本清嘉庆九年由张海鹏重刻,较为流行。 三、明?万历年间商?《稗海》本,十二卷。 就现存资料来看,上述三种版本亦有优劣。一卷本只有史论 而无杂说,一定不是《志林》全貌。朱熹《五朝名臣言行录》中 征引《志林》中史论之外的文字较多,由此可知左刻一卷本之 前,《志林》并非仅有史论一项内容。十二卷本仅载杂说不录史 论,且时有伪作,文字讹误不断,不太为后世所重。但这个版本 也有一定价值。因其罗致甚广,宋人所引《志林》,不见于五卷 本者,常于其中可以发现,亦可作为研究之参考。五卷本史论、 杂说俱载,内容全面,取舍精审,《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此本 加以著录,颇为后世所重。这里印行的《东坡志林》,是在赵刻 五卷本的基础上,参照其他各家版本,并取其所长,精心校点和 编辑的。
作者: 姚锡光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0
简介: 《江鄂日记》约十万字,始与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十二日,止于光绪二十 二年九月二十日(1895年11月28日至1896年10月26日),几近一年。日记初始 ,姚氏往谒张之洞,被留驻南洋筹防局任事。姚氏到局后即随德国来华军事 教官勘察南洋炮台。光绪二十一年末,张之洞卸两江总督任移节湖广,姚氏 因曾在李鸿章治下的天津武备学堂执教,遂被张之洞邀往湖北,委以武备学 堂总稽查职。在此期间,姚氏两度随洋员勘察东海及长江下游炮台;参与了 湖北武备学堂整个筹办过程,故日记内对此两事记述甚详。也在这一时期, 姚氏完成了《东方兵事纪略》的构思及写作,其写作时爬梳资料、寻访当事 人的情形和即兴感叹于日记中随处可见。为筹备武备学堂,姚氏时与张之洞 幕中的亲信僚属过往,言谈中得知很多官场秘闻。他将这些听闻一一记入日 记,多时日记三四千言。因此,这部日记是了解清政府及封疆大吏在甲午战 后一两年间推行新政展开自救的第一手资料。其中披露了许多官方文牍避而 不载的内容,尤其是记录了很多与当时报界所刊文字大相径庭的事实,引起 了研究者极大的兴趣。 《校士日记》起始于光绪元年十月初九,止于十二月二十九日(1875年 11月6日至1876年1月25日),约两万字。在此时期,他正奔波于州、府、县 之间,按临主持生员科试及童生院试,故而日记定名为《校士日记》。通过 《校士日记》可以看出,当时在西学东渐之时,在教育方面,从中央到地方 ,到广大士层群众,对改革传统教育方式和内容尚无意愿和行动。虽然中国 大地上已相继出现了北京同文馆、上海广方言馆、广东同文馆、求是学堂、 操炮学堂等新型学校,但改革只是零星的行动,西学对传统教育体系远未构 成真正的冲击;那微弱的改革呼吁及实践,甚至不为广大社会所知。另外, 透过《校士日记》,还可以观察近代中国主管地方教育科考官吏的社会地位 。祁世长巡试往返于州、府、县之间,在与各地生童的频频接触中,他了解 到不少社会下层的情况,以及县级基层官员的政绩。这些亦可供了解晚清中 下层官场及社会民情的实况。 《莅官日记》还有关于催缴辖区内租税捐款,率领团练抗拒流寇,倡导 捐献举办社仓,亲自督导生童学业科试,逢灾率民设坛祈祷,整建地方环境 交通等方面的详细记载。是考察晚清地方官日常行为是宝贵史料。 《姚锡光江鄂日记》、《莅官日记》、《校士日记》均为晚清中下层官 员(指写作日记时)所记,内容又以反映中下层官场和社会情况为主。日记写 作的时间不同,恰可为不同时期情况的参照。
作者: 薇拉·妃格念尔著;巴金译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7
简介:一九二七年巴金曾发愿要把俄国革命者薇拉·妃格念尔(Vera Figner)的《回忆录》全部译成中文。那时巴金曾在一本书里写下这样的话:“实在这部书像火一样点燃了巴金的献身的热望,鼓舞了巴金的崇高的感情。巴金每读一遍,总感到勇气百倍,同时又感到十分的惭愧。巴金觉得在这样女人的面前,巴金实在是太渺小了。” 现在,虽然是在写了那样的话的二十年以后,但巴金终于把《狱中二十年》的译稿交出去了。这是《回忆录》的第二卷,它还有一个名字:《生命的钟停了的时候》第一卷还在翻译中。第一卷,依据德译本叫做《不自由毋宁死》;依据英译本叫做《一件完成了的工作》。巴金决定给它换上一个题名:《俄罗斯的暗夜》,那是德译本的《回忆录》的总名,原文是《笼罩着俄罗斯的夜》。德译本《回忆录》的第二卷中共有三十章。英译本比较德译本少了七章,但另外加了一章,所以英译本的第二卷只有二十四章。不过巴金在英译本中也发现了不少被德译者删去的句子。 第二卷是作者的《狱中记》。作者在一八八三年初被捕,到一九。四年十月出狱,她一共在监狱里住了二十二年。然而她的《狱中记》却只是她在席吕塞尔堡中的生活记录。她是在一八八四年十月十二日被押送到席吕塞尔堡要塞里去的,到一九。四年九月二十九日离开要塞(从那儿她又被送到彼得保罗要塞中去,关了些时日),刚巧是二十年。 作者是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俄国革命团体民意社的老将。她参加了一八八一年三月一日刺杀俄皇亚历山大二世的事件,因而被捕判刑。关于这一切详情以及作者的家庭环境和她三十岁以前的经历,在《回忆录》的第一卷中均有详细的叙述。
哥伦布航海纪=The navigator of Christopher Columbus
作者: (意)哥伦布著;查群英译
出版社: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8
简介:哥伦布不是欧洲第一个前往“新世界”的航海者——斯堪的纳维亚的北欧海盗(维京人莱弗•埃里克逊Leif Ericsson和瑟芬•喀尔瑟弗尼Thorfinn Karlsefni)早在公元一千年便已到达了格陵兰和纽芬兰(包括纽芬兰岛和附近岛屿以及拉布多的主要陆地和附属岛屿)——然而他的历次航海标志着欧洲大陆对美洲的探险和殖民的开端。尽管数世纪来历史学家对他作为航海家有很多争议,但是证明了哥伦布海图的惟一航位推测法和对未知海域的探寻是无比卓绝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哥伦布的英雄形象遭到土著美洲人和修正历史学家的贬诋。数百年来,人们对他的动机和影响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诠释。尽管他始终被认为虚浮、野心勃勃、贪婪富和残暴野蛮,传统历史学家认为他的历次航海之举为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然而,修正历史学家认为,他的历次航海标志着欧洲殖民露出其残忍外貌,代表着摧毁美洲种族和文化的开端。在各种论点的相通之处是,他的历次航海之举是历史的一个转折点。一四九二年十月十二日,两个相互不知的世界一个小岛上相会了。西班牙寻找通往远东直接航线的探险时,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偶然发现了“新大陆”。一四九二年至一五。四年到加勒比海四次航行,使发现者确信自己到达了十三世纪末叶马可波罗去震旦(Cathay,印度对中国的古称)旅行过的土地。对于哥伦布来说,只剩下找到传说中通往震旦和希盘古(Cipango,即Japan,意大利文对于日本国Tchipan90的译音)通道的问题。在中世纪的欧洲,人们把印度河(Indus River)以东的左右所有土地统称为“印度”。由于哥伦布相信他已经到达了印度,所以将那里的人命名为“印第安人”。然而,其他同时代的探险家却认为那块土地不过是“旧世界”已知的远东的一部分。佛罗伦萨探险家亚美利哥•维斯普修斯——美洲以他的名字命名——宣布这是自古以来完全未被获知的“新大陆”。
出版社:中州古籍出版社,2005
简介: 书摘 我把一九九六年称为自己的“沙漠年”。春天里我在尼罗河边的国王谷,踩着被毒日头烧红的沙砾,去寻找埋葬在那些热烘烘的大山深处的三千年以前的法老们的精灵。我汗流浃背地钻进那一个个画满古埃及人心中形象的阴冷的墓室,用我所熟悉的绘画语言去破译他们至高无上又神奇莫测的理想。然而,转过几个月后,完全没有料到我会来到中国的大西北,同样踩着烫脚的大漠,由那条废弃千年的丝绸古道,一直走进和太阳一样灿烂夺目的敦煌石窟。 尽管一年里,我有幸看到的这两个沙漠上的画库,一东一西;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地面之上。但它们全是地球先人心中的色彩、理想天国的景象,以及人类初始时代那种蓬勃清朗的精神。从中,我识辨出这人类文明最早几步清晰有力的足迹,然而我也看出了其中的不同——古埃及人表现的仅仅是他们自己;敦煌石窟却叫我发现多元的人类文化缤纷的因子,并惊异于它们如此和谐地融为一个整体的奇观。 使我获得这个美好感受的缘由是,我接受中央电视台和敦煌研究院等部门的邀请,为他们策划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片的脚本而奔往敦煌。但当时我还没答应由我来执笔。此行更深的愿望,则是偿还自己远在少年就心怀不已的一个梦想。 我的邀请者之一——中央电视台的导演孙曾田,是一位富于才气、缄默内向、主意过剩的人。他没有安排我们从兰州飞往敦煌,而是乘坐一辆快报废的破车,沿着当年周穆王、张骞、法显、隋炀帝以及张大千、常书鸿等都走过的漫长艰辛的河西走廊,一点点去往敦煌。现在想起来,这辆破车真是选择得好。惟有在这种破车的颠簸摇晃中,才能寻觅到当年那种古道牛车的感觉。而这条没有任何现代生活痕迹的千里之途真好比一条时光隧道。在不知不觉中我被引入了历史。 在敦煌,受到莫高窟巨大的美与文化的震撼之后,我又给这位导演拉到敦煌四外的大漠上,去造访一处处倾圮千年的古域。他肯定知道,对于我,历史的生命就是这些至今犹存的遗址;生动的历史精神依然在这些世间仅存的历史空问里闪闪发光。当我在那条通往玉门关——也是玄奘走过的丝绸古道上,被激动得连喊带叫时,我发现这位导演的眼睛异样的明亮。当时,还以为他和我一样被眼前这博大而辉煌的历史景象所降服。过后才明白,其实那是一种猎人捕到猎物时的目光。我已经如醉如痴地中了他甑圈套。说服一个作家最好的方式是叫他深深感动。于是我主动伸出手接过这一写作的使命。敦煌已经把我对历史、文化、佛教帑艺术钓想像疯猛逝.燃烧起来。任何作家在创作激情到来时,都是妄自尊大。那时我甚至狂妄地认为,这件事非我莫属! 在返回天津后的两个月里,我把一切都思考成熟,写出提纲,这便是收在本书最后部分的“附录”。也许由于受到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先生的启发——他主张拍一部“空前绝后”的巨片。因而我从最初构想时就拒绝以往的电视片所采用的介绍性方式。史诗性是我写作的起点,也是竖着目标的终点。放眼敦煌,线索错综复杂,但有五条大的历史线索,犹如地图上走势清晰的山脉:即中西交流史(丝绸之路史)、佛教东渐史、北方史、中古史和敦煌石窟艺术史。其中任何一条线索都可以作为主线,但是任何一条线索也无法将敦煌博大恢弘的精神内涵包容起来。我决定将所有整块历史内容全部打碎,按照不同的特点和独自的思想命题,重新组合,构成一个个动人的形象的历史空间。这种写法,近于文学创作。敦煌的素材浩如烟海,打碎的素材庞杂无边。当我进入写作后,才知道我已经把一个巨大而沉重的历史文化的大山压在自己的脊背上。将近一年的写作期间,我常常会听到自己的脊梁骨嘎嘎作响。 大概我为自己的创作想像迷惑过深,轻易答应来写,一旦动笔,便尝到陈寅恪先生所谓“敦煌学”的浩瀚与艰深。凡世上成为“学”之学问,必定是博大精深、逻辑严密、内在价值无算。仅仅是自成体系,难以成“学”。国内外几代敦煌学者,都是在学术苦海中倾尽一生,最终不过磨出小珠一二而已。而言必有证,几乎又成了敦煌学苛刻的诀要。有多少空间,由得我来纵横捭阖,恣意挥洒?行笔之间,时时感到笔尖下是黑黑的学问的陷阱,何况单是内涵繁复深奥的壁画就有四万五千平方米之巨!即使今日脱稿罢笔,仍不敢说自己已经进入了“敦煌学”,却明白敦煌是我至今遇到的一个最大和最迷人的文化。它不仅是一切人文,无所不包;更由于它面对欧亚大陆所有人类文明所表现出的宽容、亲和、慷慨,以及主动——主动地吸取和主动地融合。中国历史和人类历史最积极、最有益于未来的主题也在其中。 正是由于它如此的庞大严谨,无不重要,疏漏不得,便常常压得我透不过气。这期间,我竟被逼得逃逸出来半个多月,几乎一挥而就地写了另一部全然不同、属于未来、天马行空式的小说《末日夏娃》。用一部小说的写作作为心灵的调节乃至喘息,是我前所未有的一次体验。其间奇异的感受只有另文表述。 以往电视片脚本,多是概说内容,勾勒紧要。然而对于敦煌,由于它本身高度的学术要求与内容的缜密性所决定,必须表达详尽精确,巨细无遗。同时,按照我本人的思想与艺术的追求,还要阐明思想发现,构筑独有的艺术空间。这样便给自己设置一道难题——写一种样式上全新的电视片脚本。即将复原性历史情节的画面刻画、实拍内容的确凿描述、闪光的思想提示,与文学性的解说词,构筑成为一个整体。脚本就是剧本,它是提供给导演工作时使用的。它的一切创造,都是为了导演的再创造。它的语言,首先是可以转变为镜头语言的。当然,它又可供阅读,这是由于我努力使脚本散文化。但读者阅读时需要有个前提,即运用自己丰富的镜头想像。而运用想像的阅读才是真正和幸福的阅读。 大约一个月前,我写完这脚本时,将手中的笔扔在桌上。人在书房中间的地上独坐许久。我感到自己空空如也。一年来塞满躯体的广博浩瀚的素材,此刻连同身上的血肉精神,全搬到那一大堆稿纸上。剩给自己的,不是满足,亦非失落,而是一种美好无比的空洞感……然后,过些天,渐渐才有一种很充实的感觉一点点回到身上。对于敦煌的写作,使我受益匪浅,甚至会终生受益。我陡然感到身上有一种文化上的强大。 你只要为它去做,得到的就一定比付出的多得多。这便是敦煌。还有,只有真正写过敦煌,才会最深刻地感受到敦煌。 这时,我才想到感谢邀请我来写敦煌的中央电视台和敦煌研究院,包括那个又有才气又有主意的本片导演孙曾田。如果世界还有什么像敦煌这样文化的圈套,我一定会再钻进去。 我也要感谢唐史专家黄新亚、敦煌学者刘玉权等同志给我有力的帮助,他们渊博的才识使我在一如大漠的敦煌中没有迷失,而是快捷又准确地抵达了我的目的地。 我还要感谢文化艺术出版社,是他们独具的出版眼光,将我这部作品以完整的电视文学剧本的形式问世,并因之使我蕴藏其问的历史观和艺术史观奉献于社会。 是为序。 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二日天津P14-17
作者: (日)岛田庄司著;赵建勋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09
简介:岛田庄司,推理小说之神,新本格派导师,当代最伟大的推理小说作家之一。岛田庄司一九四八年十月十二日出生于日本广岛,毕业于武藏野美术大学,在音乐和美术领域造诣非凡。一九八〇年以一部《占星术杀人魔法》参加江户川乱步大奖角逐,次年由讲谈社出版此书。这部作品为日本乃至全世界推理文学的发展打开了一条全新的道路。其后岛田庄司陆续发表《斜屋犯罪》、《异邦骑士》、《奇想,天动》、《北方夕鹤2/3杀人事件》等作品,均为场景宏大、诡计离奇的不朽之作。其笔下塑造的御手洗洁和吉敷竹史两大神探个性鲜明,已成为无人不知的经典形象。日本很多作家以岛田庄司为偶像,创作了大量“岛田风格”的推理作品,由此开创了新本格派推理,成为当今世界推理舞台最重要的一支力量。岛田庄司现定居在美国,已创作各类小说、论文集等八十余种,其对本格推理的孜孜以求没有任何改变。他坚定地表示:“只要我身为推理作家,一定坚持本格派。若我不再写本格作品,我就不再是个推理作家了。”更多>>
作者: 王伯达著
出版社:先觉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0
简介: 捍衛你的資產,此時此刻,你一定要看的書! 1990年所發生的股市萬點泡沫,即將在民國一百年重演! 了解如何因應,別讓你的財富隨著泡沫憑空消失! 全世界第四高的外匯存底,已經預告了台灣的資產泡沫危機,失衡的貨幣政策,正在偷竊你我口袋中的鈔票,認清央行沒說的真相,準備好在這波百年泡沫破滅時,捍衛你的資產! 「面對泡沫只有幾個定論:1.泡沫遲早會破;2.越遠破滅其損壞越大;3.破滅的時間總是出乎意料。作者提供了投資人面對後泡沫期的投資與理財心態,值得讀者用心拜讀。」──總幹事黃國華 你準備好面對這前所未有的百年大泡沫了嗎? 每一次的泡沫破滅,都是一次財富重分配的機會,你想看到自己的財產被別人分配,還是期待分配到別人的財產? 本書解釋當前資產泡沫的成因、現況、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以及因應之道,藉此對政府以及民眾提出實質建議,降低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傷害。 精采內容 台灣的泡沫進行式 *失控的外匯存底 *高漲的股價指數 *瘋狂的土地泡沫 *台灣的房價漲幅遠遠超過所得成長 *台灣民眾的消費能力以及財務結構逐漸惡化 政府的因應 *央行別再裁判兼球員! *讓新台幣升值,給台灣產業一點刺激 *找財源,可從土地稅制下手 *調升台灣勞工的基本薪資 個人的因應 *注意股市反轉徵象,謹守「現金為王」 *注意避開特定類股 *泡沫破滅後,該如何投資? *如何降低房地產占資產比重 *無殼蝸牛、有殼階級各該怎樣因應? 【台灣資產泡沫的三個警訊】 ◎「外匯存底的詛咒」史有明證 快速積累的鉅額外匯存底必然伴隨嚴重的資產泡沫。外匯存底的詛咒不僅造成1929年美國大蕭條、日本失落的十年,也讓泰國在亞洲金融風暴期間重跌一跤,而台灣也在1990年遭遇了股市萬點泡沫。台灣的外匯存底在過去十多年來暴增了2.8倍,金額增加了2.5兆元新台幣。驚人的外匯存底、長期的負利率、弱勢的台幣、高漲的房地產以及持續攀高的股票市值,都是源自失衡的貨幣政策。 ◎看似矛盾的經濟現象,其實是資產泡沫化的警訊 台灣目前正面臨房地產與股票市值雙雙挑戰歷史新高點,然而實質薪資、儲蓄率、家戶負債與出生率卻在負向增長。這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台灣的實質購買力將無法繼續支撐高房價與高股價,泡沫的破滅近在眼前! ◎最快在民國100年,資產泡沫將開始破裂! 這是建國百年以來的最大資產泡沫,而以目前金融機構的體質、產業競爭力,以及政府的財政赤字來看,這次泡沫破滅將是建國百年以來最嚴重的金融災難。 【名人推薦】 政治大學 張金鶚教授、中華經濟研究院 吳惠林研究員、總幹事黃國華、無殼蝸牛聯盟創辦人 李幸長、《Money錢雜誌》顧問 林奇芬、立法委員 翁金珠、立法委員 盧秀燕 聯手推薦 專家推薦 *「面對泡沫只有幾個定論:1.泡沫遲早會破;2.越遠破滅其損壞越大;3.破滅的時間總是出乎意料。作者提供了投資人面對後泡沫期的投資與理財心態,值得讀者用心拜讀。」──總幹事 黃國華 *看這本書時,如果只把重心放在泡沫何時引爆的危機上,那也未免太過狹隘。我倒認為讀者應該認真學習的,是作者分析金融市場風險的方法,那才是長期得以保護資產、在泡沫破滅前全身而退的重要武功。──《Money錢雜誌》顧問 林奇芬 *台灣失業率居高不下,大學生畢業難以找到工作;員工平均薪資下降,中低收入戶增高到10.8萬戶、26萬人,若加上新貧則達百萬人以上,社會貧富差距已達66倍,並陶醉在將達8.24%經濟成長率的美夢中,令人憂心。而馬政府卻持續宣導ECFA的好處,並陶醉在將達8.24%經濟成長率的美夢中。本書作者王伯達先生以其豐富閱歷提出了警告:從歷史經驗來看,資產泡沫化都有跡可尋,而台灣正處於一個前所未見的巨大泡沫中,面臨破滅的臨界點。試問,我們是否準備好迎接寒冬的來臨?作者在本書做了詳細分析及提出因應之道,是值得推薦的好書! ──立法委員 翁金珠 *作者將「外匯存底」的迷思徹底解構,而且以數據和圖表詳加解說,一般讀者都能看懂,有助於拯救人類。──中華經濟研究院 吳惠林研究員 *欣見金融產業巨擘王伯達先生的新書《民國100年大泡沫》的問世,其淺白扼要及鞭闢入裡的精湛見解,提供讀者以最宏觀博視的角度預覽台灣的經貿未來。──立法委員 黃偉哲 【內文試閱】 第15章 央行成了國庫的搖錢樹 根據台灣中央銀行所公布的民國九十七年央行資產負債表,它擁有約九.七兆元新台幣的國外資產,這與當年度外匯存底二、九一七億美元換算成台幣(匯率一:三一.五一七)的數據九.一九兆元新台幣相去不遠,也約當於當年度央行所背負的八.九八兆元新台幣負債。截至二○一○年七月,台灣央行擁有三、七○一億美元的外匯存底資產,也就是說,若全數以美元計價,央行也同時背負著將超過十二兆美元的新台幣負債。 過去十幾年來,央行運用這筆資產所產生的絕對報酬金額相當驚人,近幾年來每年都貢獻國庫超過一千五百億元以上的新台幣,二○○九年更是貢獻了二、三八○億元新台幣的歷史新高金額給國庫(圖15-1)。依照中央銀行法規定,央行每年必須提撥總盈餘五○%作為法定盈餘公積,惟當法定盈餘公積超過央行資本額時,得經央行理監事會同意,降低提撥法定盈餘公積比率,惟最低不得少於二○%,也就是說央行實際上的獲利還遠遠高過於貢獻給國庫的金額。這筆錢不僅占了所有國營事業繳庫金額的八○%以上,更是占了台灣政府每年歲入預算的一成以上。以二○一○年政府所編列的央行與政府預算來看,央行二○一○年的預算數一千八百億元新台幣約占政府歲入預算的一一.六%,也就是說,政府每花一百元,就有一一.六元是央行「賺」來的。 央行如何連續十幾年都能創造這麼優異的績效呢?而且剛好都能達成國庫所要求的預算?即便連巴菲特的投資公司波克夏也在二○○八年的金融風暴中遭受重創而損失了七十五億美元,但不論是二○○○年的網路泡沫或二○○八年的次貸風暴,似乎都不對央行的預算達成率造成影響。 我過去擔任企業併購的財務顧問業務時,必須經常對各大企業的營運進行實質查核。通常我對於帳面上鉅額虧損的數字不會花太多時間研究,反而是當企業呈現出每年穩定達成預算的財務數據時,才是我們應該擔心的時候,因為這通常不是一個正常的狀況。而央行每年所繳出的漂亮成績單,就如同台灣鉅額的外匯存底一樣,從來沒有人去思考過這樣的數據究竟合不合理。 會計學對於資產的定義是,能夠創造未來經濟價值及現金流入的事物。而外幣資產所能創造的資金流入來源有兩種,一是外幣投資,如美國公債、國庫券及股票所產生的利息,另一則是兌換回台幣的兌換利益。 我們從央行所公布的損益表來看,利息收入約占收入的九○%,而在支出的部分,最主要的支出則是支付台灣銀行業存款的利息,也就是說,央行目前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在於資產與負債之間的利差。這樣的獲利模式與一般銀行其實並無重大差異,但不一樣的是,一般的商業銀行如果存款利率過低就會流失存款客戶,但中央銀行卻是只此一家別無分號,不管利率多麼低,商業銀行還是得把法定準備金存在央行,而且央行可以隨時調整這個利率。 二○○九年十月十二日,當全球都已經在討論升息的議題之時,台灣央行卻悄悄調降銀行存放央行準備金乙戶利率,活期存款部分為○.一六五%,定期存款部分為○.七六七%,這還沒有考量不須計息的準備金甲戶,若考量央行截至二○一○年六月底所發行的六.二五兆元可轉讓定期存單(NCD)的利率區間也在○.五七~○.七七%,那麼央行大部分新台幣負債的資金成本是低於○.七%的。而以央行目前十二兆元的資產規模來看,想要達成二○一○年的一千八百億元繳庫預算,報酬率只要一.五%即可,若考量上述的資金成本○.七%,那麼只要找到二.二%的投資標的,想要達成這個預算其實並不是那麼困難,就算達不到,央行也可以隨時再把自己的資金成本再調降一點。 上述這個推論告訴我們兩件事:為什麼當許多國家看空美元而增加黃金儲備時,台灣央行卻不增加黃金儲備?又為什麼央行不願讓台幣升值? 美國政府的負債超過十三兆美元,這已經積累為本世紀全球最大的泡沫。二○○九年十二月,中國政府減持美國國債達四.三%,此為自二○○○年以來最大的減幅,同時中國大幅增加黃金儲備的比重,並透過外匯存底購買許多的金礦資源。中國政府這樣做的理由在於黃金可以保值,作為外匯儲備以維持人民幣的價值,使得當美元泡沫破滅時不至於引起人民幣的崩跌,而且人民幣兌美元升值時,中國所持有的外匯存底也不至於出現大幅的損失,而這也是世界各國目前正在進行的調整。 我們無法得知台灣央行目前外匯儲備的幣別或投資項目明細,但根據新聞資料顯示,絕大多數應屬於美元資產,而央行目前持有的黃金部位僅占外匯存底的四.五%。央行現任總裁彭淮南曾不只一次表示央行將不會增加黃金儲備,理由是:「外匯操作比較容易,實體黃金要低買高賣,牽涉到複雜的搬運過程。」我想,搬黃金應該不會勞駕總裁親自來搬才是,重點是,黃金是不會產生利息的,如果台灣央行的外匯儲備中有一半是黃金,那麼剩下一半的資產就必須找到報酬率四.四%以上的投資工具,我認為這才是央行不願意增加黃金儲備的真正原因。 至於央行不願意讓台幣升值的原因,台灣央行曾在民國九十五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發布「中央銀行盈餘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的新聞稿,內容是這麼寫的: 「央行營業收入與支出均具高度不確定性,因此,央行的盈餘具有不確定性,一九八七年(民國七十六年)到一九九○年四年間,央行法定預算盈餘分別為新台幣四一八億元、二二八億元、二二○億元及三○二億元,共計一、一六八億元。央行指出,當時新台幣對美元大幅升值,外幣資產折成新台幣大幅減少,以致帳上出現『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一九八九年四月最高曾達新台幣六、三四九億元。央行表示,央行當時為沖銷『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以致一九八七至一九九○年四年間無盈餘繳庫,當時財政部國庫署曾要求本行會計處應考量匯率對本行盈餘的影響,減少預算盈餘編列,避免造成國庫調度困擾。」 一九八七至九○年這四年間,台幣兌美元由三一.七七元升值至二六.八九元,央行因而產生了六、三四九億元的「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事實上這就是虧損提列的準備,所以當時的央行連續四年的獲利都必須用來弭平這兌換差價準備借差而無法繳出盈餘。巧合的是,我們前面提過一九八七年正好是修改了〈管理外匯條例〉的一年,從那年起,外匯存底在十年內都沒有太大的波動,而台幣則是出現了大幅的漲升。 央行雖然在民國九十五年提出這份新聞稿與歷史數據,但我們不明白的是,既然央行盈餘具有「高度不確定性」,為什麼近十一年來央行每年都賺錢,而且最近八年來每年的盈餘繳庫都超過一千億元新台幣呢?另外,當時的財政部要求央行的會計處應減少預算編列,但為什麼近十年的國庫反而一直是向央行要錢,而央行也都每年能夠達成預算呢? 還記得我們前面提過一個問題:為什麼央行的匯率政策要亦步亦趨的跟著美元下跌呢?還記得新台幣近十年來的走勢嗎?絕大多數的貨幣兌美元升值了一○~二○%,但台幣兌美元只升值了四%。 一九八七年時,台灣的外匯存底僅七六七億美元,居然產生了六、三四九億台幣的「兌換差價準備借差」,一九八九年接任外匯局長的現任總裁彭淮南想必對這段歷史是非常的熟悉。我們若以央行目前三、七○一億美元的外匯資產來計算,新台幣只要從三十二元小幅升值到三十一元,央行就必須承受三千七百億元新台幣的「兌換差價準備借差」,而若是新台幣升值了一○%,那麼央行目前帳上一.三七兆元的淨值就將接近歸零,準備關門大吉。 超低利率為什麼? 台灣長期的弱勢雙率(匯率和利率)已經是舉世聞名的經濟奇蹟之一(圖15-2)。我們認為央行維持弱勢台幣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在於達成國庫賦予的預算目標或是避免央行出現鉅額虧損,而其實弱勢利率的理由也是如此。還記得央行的盈餘是從什麼地方賺來的嗎?一是新台幣的貶值,也就是央行所持有的外匯資產相對於台幣呈現升值,另一個就是外幣資產所賺取的利息扣除央行收取新台幣存款所需要支付的利息之間的差額。維持弱勢利率不僅同時達到讓台幣也呈現弱勢的效果,同時央行的「投資報酬率」也可以因此而增加,對於央行而言可說是一舉兩得的政策。 只不過,這對一般老百姓來說可就不見得是件好事了。台灣的平均儲蓄率在過去十幾年來一直維持在二○~三○%的高檔水準。在負利率的環境之下,每位國民手上的新台幣資產若存在銀行的話,連通膨都抵擋不了,錢放在銀行裡只會愈存愈少。而低利率的環境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存款報酬率,貨幣供給寬鬆所導致的通貨膨脹也連帶讓物價悄悄變貴,降低了我們的實質購買力,最重要的是,長期的低利率也是資產泡沫背後最主要的推手之一。 第16章 停不下來的泡沫 我在第三至六章分析了國際間幾個著名經濟泡沫的成因、過程與結果,發現這些資產泡沫共同的指標就是「外匯存底的詛咒」,也就是快速且鉅額累積的外匯存底,而這背後所代表的就是大量的本國貨幣在國內市場釋出,進而推升了資產的價格而形成泡沫。 台灣在二○一○年七月的外匯存底高達三、七○一億美元,位居全世界第四名,從前述各項指標來看,都可以發現這個數據是大幅偏離正常水準的。這意味著台灣的金融體系中囤積著過多的新台幣。浮濫的資金加上長期的低利率,必然造成資產的泡沫,而我們從數據分析中可以發現,目前的台灣正處於一個極大的資產泡沫之中,許多指標都顯示我們正經歷一場規模遠大於一九九○年萬點泡沫的危機。 我們已經知道,鉅額的外匯存底是因為央行長期以來壓抑新台幣所創造出來的產物,它同時也創造了資產泡沫這個副產品,而我認為在現行的制度之下,這個泡沫是無法自行停下來的,它的下場就只有破滅一途。 中央銀行:球員兼裁判 我不認為台灣的中央銀行會在沒有外力干涉之下主動去扭轉這個趨勢,這點從二○一○年上半年以來央行屢次介入外匯市場,砸下重金壓抑新台幣的手法便可看出,因為它現在已經把外匯存底的泡沫吹到一個連自己也無法控制的地步。 過去三十年來,台灣的外匯存底金額成長了三百五十倍,金額增加了三、四七○億美元。上一次外匯存底快速累積的年代是在一九八○至八六年間,後來由於政府認為外匯存底已經相當充裕,再加上美國對台幣升值的要求,因此在一九八七年修改了〈管理外匯條例〉,允許企業與個人持有外匯,從此央行不需要再強制印製新台幣來購買外匯,外匯存底便出現一段平穩的走勢。只不過在當時台灣經濟成長強勁的背景之下,當央行不再印製台幣購買外匯存底,台幣便出現大幅且快速的升值,使得擁有七六八億美元外匯存底的央行出現了六、三四九億元台幣的帳面虧損,連續四年沒有盈餘繳庫。 〈管理外匯條例〉在一九八七年六月時增訂了第26-1條,該條文明確表示:「本條例於國際貿易發生長期順差、外匯存底鉅額累積或國際經濟發生重大變化時,行政院得決定停止第七條」,而第七條指的是「左列各款外匯,應結售中央銀行或其指定銀行,或存入指定銀行,並得透過該行在外匯市場出售;其辦法由財政部會同中央銀行定之」,這表示在這條例訂定之前,所有的外匯必須賣給中央銀行,也因此造成外匯存底大量的累積,而在此條例訂定之後,行政院即在一九八七年七月宣布使用〈管理外匯條例〉第26-1條,外匯存底增速因此減緩,台幣得以反映真實的價格。 然而,一九九五年央行訂定〈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規定「中華民國境內辦理新台幣五十萬元以上等值外匯收支或交易結匯之本國人或外國人(以下簡稱申報義務人),應依本辦法之規定申報。」而後,央行對於外匯的管制逐漸趨嚴,二○○一年央行修正〈外匯收支或交易申報辦法〉第二條規定「中華民國境內有結購管理外匯條例第十三條各款所需支付外匯或結售同條例第七條第一項各款所列或其他合法取得外匯之必要,其金額在等值新台幣五十萬元以上者(以下簡稱申報義務人),應依本辦法之規定申報。」至此,一九八七年放寬的結匯限制已形同虛設,掌控權又回到了央行手裡。 除此之外,央行在外匯政策上還持續訂定了許多不合理的規定。 例如自一九九八年起便開始管制國有銀行承作「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簡稱NDF),如此一來,國有銀行不但無法在匯率出現大幅波動時靠著自有資金交易獲利,同時當新台幣強勁升值時,企業客戶多半偏好避險成本較低的海外NDF,這讓無法承作NDF業務的國銀毫無與外商銀行競爭的能力。這樣的做法雖然大幅提升了央行對於匯率的掌控權,卻嚴重扭曲了匯率的真實性以及國銀股東的權益。 一九八七年,失去外匯掌控力的央行由於台幣出現升值的趨勢而面臨鉅額的虧損,外匯存底的累積速度也因而趨緩。然而當央行強化匯率管控的權力之後,二○一○年七月,央行所擁有的外匯存底已經累積到三、七○一億美元,這表示新台幣如果兌美元升值一%,那麼央行帳面上就會出現一千多億台幣的虧損,如果升值超過一○%,那麼目前央行帳面上將近一.三七兆元新台幣的淨值將會趨近於零,這樣的天文數字不管換了誰來當央行總裁,應該都是承受不起的,因為當你想要讓新台幣彰顯真正價值的時候,這鉅額的虧損將會拖累央行的經營績效,反映在國庫的盈餘收入,而以現在的外匯存底規模,央行只能讓這個泡沫繼續吹下去,而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在現行的制度之下,央行只得繼續印製「新」台幣來壓抑新台幣的價值,因為它已經無法回頭了。這樣一來雖然成就了央行,卻釀成了全台灣的資產泡沫。 台灣政府:被出口與盈餘綁架 關於外匯存底、貶值的新台幣以及資產泡沫的問題,台灣政府與央行的利害關係其實是一致的,所以我們也就不用期待台灣政府有可能主動去改變這個現象。 首先,若要破除外匯存底的詛咒,必須要讓台幣升值,但這麼一來必然會讓台灣的出口在「短期」內受到衝擊,但各位都知道台灣大大小小選舉不斷,沒有哪個政黨會為了國家的長期發展而賠上自己的位置。至於在盈餘部分,一方面,央行每年貢獻給國庫近二千億元新台幣盈餘,這對於目前負債累累的政府來說不僅僅是維他命而已,根本就是救命仙丹;另一方面,以目前政府的財政收支狀況與負債增加的速度來看,未來根本沒有能力償還目前帳上的負債,也因此,大量發行新台幣,用通貨膨脹的方式來降低債務負擔,就成了解決之道。這麼一來,台灣政府與央行就有如一對鴛鴦大盜,一唱一和的把你我手中的新台幣價值慢慢偷走了。 台幣自一九八五年之後出現快速的升值,尤其是在一九八七至八八年的幅度最為劇烈,這使得一九八八與八九兩年的出口貿易額成長率由原來的三○%下降至一五%左右,這樣的影響其實是短暫的,就如同日本在一九八六年所出現的「升值蕭條」一樣。然而若將時間拉長來看,貨幣升值對於出口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其實並不明顯。當新台幣兌美元維持在二十六元左右的期間,台灣的出口貿易額仍然出現了穩定的成長(圖16-1)。 只不過,現在的企業就像是被寵壞的小孩,是無法容忍台幣出現升值的,畢竟對這些企業來說,成本的降低或價值的提升相對來說是耗費精力且曠日費時,還不如要求政府讓新台幣貶值來得輕鬆愜意。而政府在每年幾乎都有選舉的考量之下,也不太可能去承受一年甚至二年的出口貿易額減緩。而這麼一來,被出口綁架的政府自然無法出面來為新台幣的價值平反了。 根據主計處所公布的台灣政府預算資料,一九九六年台灣央行被賦予盈餘繳庫目標僅僅只有一一七億元新台幣而已,這個數字還不到當時整體國營事業盈餘目標的八%(圖16-2),同時也僅僅是國庫全年度歲入目標的一%左右。當時央行在所有國營事業中只能算是個小單位而已。然而,時至今日,根據二○一○年的台灣政府預算資料顯示,央行被賦予的盈餘目標高達一千八百億元新台幣,這不但超出所有國營事業預算總和一、三三二億元新台幣(部分國營事業的預算是出現虧損),更占了政府所有歲入預算一.五五兆元新台幣的一一.六%。賺錢的人說話最大聲,這也無怪乎全台灣各級官員與民意代表根本沒有人敢質疑央行的政策,其中除了一部分人不懂以外,另一部分人是不敢,因為這是在跟二千億元的歲入過不去。 由於政府與央行雙方的利害關係一致,因此央行也很「給面子」的年年「使命必達」,完成財政部所賦予的盈餘目標。我們可以發現,過去十幾年來央行始終能達成或甚至超越盈餘目標(圖16-3),無論是經歷升息循環或降息循環,無論是網路泡沫或次貸風暴,似乎都難不倒央行,甚至於二○○九年九月,當台灣政府出現鉅額收支短差而向央行要求增提三三○億元的盈餘,爾後二○一○年初再度要求央行增提盈餘時,央行也都能在短時間內完成盈餘目標。 就實務上的投資經驗來看,這是在一個正常投資行為之下根本不可能達成的任務,除非投資者對於這個投資工具有十足的把握度,或者根本就能操控這個投資工具,才得以在短短數月之內創造出國庫所要求的盈餘。 央行手上握有三、七○一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台幣的匯市在一般交易日的成交量只有十億美元左右,而以新台幣的外匯市場於二○○八年三月所創下的最大日成交量也不過是五五.六一億美元,因此,央行想要控制新台幣的匯率簡直是易如反掌。而央行除了匯率之外,也掌控了國內的利率政策,雖然無法控制他所投資產品的利率(例如美國國債),卻可以十足控制資金成本(例如存放央行利率),這麼一來,要達成盈餘目標並非難事,而這也就是為什麼新台幣長期處於弱勢,而我們的利率長期是負利率了。 台灣政府自然不可能跟這隻會下金蛋的母雞作對,尤其是一隻你想要多少她就下多少蛋的金雞。過去這十幾年來,台灣政府已經對這個金蛋上了癮,而且用量愈來愈多,假設現在這隻母雞不再下金蛋了,台灣政府就會像被送進勒戒所戒毒一樣痛不欲生。 我們可以發現,台灣政府的負債總額在過去十年間暴增了七.八倍,金額接近四兆元新台幣,這還不包括屢次使用特別預算通過的負債、地方政府負債,以及潛在的退休金負債等等。實際上根據審計部於〈九十七年度中央政府總決算審核報告〉一文中指出,政府未來的財政需求高達十九兆七、二二一億元,而主計處也在二○一○年六月公布中央和地方政府潛藏負債合計達十三兆七、八一九億元,這讓台灣政府成了全世界擁有最多新台幣負債的個體,而第二名則是擁有十二兆元新台幣負債的中央銀行。 根據台灣〈公共債務法〉的規定,台灣中央政府舉借一年以上公共債務之未償餘額,不得超過前三年度名目國民生產總值(GNP)平均數之四○%。台灣二○○七至○九年的國民生產總值分別為一三.二四兆元、一三.○一兆元以及一二.八八兆元新台幣,相對於逐漸累積的債務來看,國民生產總值反而出現逐年遞減。三年的平均數是一三.○四兆元新台幣,也就是說,台灣中央政府的舉債額度不得超過五.二兆元新台幣,以二○一○年政府預計負債總額四.○六兆元新台幣來看,剩下的額度很快就會用完(圖16-4),而根據《經濟學人》的預估,二○一一年,台灣的舉債額度就會超過公共債務法的上限。 央行自一九九八年以來累積貢獻給國庫的金額約一.六兆元新台幣,如果少了這筆救命錢,現在政府的債務早就超過法定上限了,而這也是台灣政府不能沒有央行的原因。但是這樣的結構是相當不健全的。我們若把一個國家比擬為一家企業,企業的收入必須仰賴的是他所生產的產品以及所提供的服務,假設有一家企業的收入是來自金融操作的資本利得,而且占該企業的獲利比重愈來愈高,試問各位讀者會將資金投資在這家公司身上嗎? 我認為未來隨著各項福利政策與減稅方案的推出,台灣政府對於央行只會愈要愈多,愈來愈依賴央行。在這樣的環境之下,國庫為了政府的支出,央行為了貢獻國庫盈餘,台幣貶值為了央行的績效,印新台幣為了讓台幣貶值,環環相扣之下,這個泡沫只會愈吹愈大,除了破滅以外,不會有停下來的一天。 對於央行來說,目前十二兆元新台幣的外匯存底規模,已經可以單純靠利差來達成政府對盈餘的要求,畢竟每年二千億元的繳庫金額也不過是十二兆元外匯存底的一.六%報酬率而已。因此對於央行而言,只要維持新台幣不要升值來侵蝕自己的盈餘就可以達到目的。 但是,在連年的貿易出超、歐美貨幣長期走貶,以及人民幣走升的趨勢之下,光是為了維持新台幣的弱勢就必須印製大量的新台幣來抑制台幣的匯價。而對於台灣政府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央行所貢獻的盈餘,而央行為了貢獻這些盈餘所放出的新台幣,從通貨膨脹的概念來看也算是減輕了政府的負債壓力,因此兩者之間可說是沆瀣一氣的利益共同體。然而這等於是變相地對台灣人民課徵「通貨膨脹稅」,損失的將是台灣全體人民的福利。 這也是為什麼我會說這個泡沫是不可能自己停下來的,因為央行與台灣政府為了自身的利益,不可能去改變這個現象,而在什麼也不做的狀況之下,我們只能眼睜睜看著它愈吹愈大,直到超出所有人能掌控的時候,它就會走上唯一的終點:破滅。 下一個單元,我們將要探討這個民國一百年的泡沫什麼時候會破滅?如何破滅?破滅了以後會有什麼影響?你可能看到一半以後就會急著翻到最後一章找因應之道了,因為,我們現在所面臨的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資產泡沫。 < TOP>
作者: 十月十二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8年09月
简介:
京城*的青楼烟雨阁旁边,有一个小小的点心铺子。梅菜是铺主的独生女,每天帮助父母往烟雨阁送点心。
上古神兽饕餮被人封印百年,他手下的各色妖灵,趁他沉睡时造祸人间,酿出很多麻烦。饕餮因梅菜的出现才得以苏醒。于是,饕餮带着机灵少女梅菜,在点心铺子的各色美食里,在充满人情味的古街上,将妖灵一个个收回。其间他们经历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险境,发生了许多或妙趣横生,或催人泪下的小故事。
作者: 刘明武
简介:
该书从彝族、苗族、水族等少数民族的文化遗存中发掘太阳历的文化意义,认为天文历法之太阳历为我们打开了解读中华传统文化的大门,由此窥见中国文化中道、阴阳、五行、四时、八节、十月、十二月、二十四节气、年、岁、气等范畴概念编织成的中国文化图景的奥秘。
【目录】
序一 天文历法是探寻中华传统文化奥秘之门
——谈刘明武先生的中国文化研 张蓬()
序二 夸父的后人——序刘明武《以天文论人文》 阎纯德()
*编 天文历法——太阳历
N点一线下的天灾二十四节气 刘明武 刘源()
三线四点下的天气与天灾 刘明武 刘源()
彝族文化里的洛书河图 刘明武()
河图、洛书中的两种太阳历——彝族文化中的图书及其解释 刘明武()
事关宇宙发生与演化的理论
——彝族文化对阴阳五行、图书八卦的解释 刘明武()
十月太阳历背后的智慧与当代难题解答刘明武()
第二编 太阳历与中国文化
太阳历:中华文化的活水之源
——继续追问,阴阳五行真的是“玄学”吗? 刘明武()
太阳历:当代重大难题解答的钥匙
——继续追问,源头文化在今天还有意义吗? 刘明武()
太阳历与阴阳五行——“太阳与中华文化”之一 刘明武()
两点两线下的中华文化——太阳与中华文化之二 刘明武()
“天人合一”的五重含义 刘明武()
天文·人文·历法——重新认识源头的中华文化 刘明武()
天文·人文·利器 刘明武 刘源()
第三编 太阳历与中医文化
两点两线下的中医文化——太阳历:中医文化的大根大本 刘明武()
十月太阳历与《黄帝内经·素问》 刘明武()
《换个方法读〈内经〉》后记 刘明武()
天文历法与针经《灵枢》——《灵枢》导读代绪论 刘明武()
《内经·素问》导读后记 刘明武()
《灵枢》导读后记 刘明武()
天文历法与中华文化百花园 刘明武()
第四编 太阳历与诸子百科
太阳历:人文与百科的共同基础
——继续追问,源头文化背后的智慧是什么? 刘明武()
地震应该有严格的规定性——用中国哲学解答当代难题 刘明武()
天文历法与文艺百家——推荐一本传承“绝学”的好书 刘明武()
太极智慧与物理学重建 刘明武()
天文·人文·法律——从自然法到人文法 刘明武()
天文·人文·音律——重新认识永恒而长青的中华文化 刘明武 刘源()
作者: 十月十二
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 2019年03月
简介:
京城*的青楼烟雨阁旁边,有一个小小的点心铺子。梅菜是铺主的独生女,每天帮助父母往烟雨阁送点心。
上古神兽饕餮(又名龙井)被人封印百年,因梅菜的出现才得以苏醒。他手下的各色妖灵,趁他沉睡时造祸人间,酿出很多麻烦。梅菜在跟随龙井降妖伏魔,品尝人间百味的过程中,渐渐成长。与此同时,妖界之主九尾狐,冥界公子夏忘川,战神睚眦也陆续登场,在三界之中各安心事。更有一个跟梅菜一模一样的小女孩,悄然穿梭在千妖百怪之中。
过奈何桥,渡忘川水,见双生花……梅菜才知道,她的前世今生,竟然也跟龙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作者: 缩微复制中心
出版社: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简介:《晨报》系抗日战争前中国资产阶级政团研究系主办的日报,初名《晨钟报》,一九一六年八月十五日创刊于北京。是以梁启超、汤化龙为首的进步党(后改称宪法研究会,即研究系)的机关报,主要撰稿人有胡适、蒋梦麟、张申府、丁文江等。创刊初期,李大钊曾任总编辑,并代写发刊词《晨钟之使命》。一九一八年九月,因刊载段祺瑞向日本借款消息被北洋政府查封。同年十二月,改名《晨报》继续出版。一九一九年二月七日,宣布将副刊性质的第七版进行改革,使之成为参加新文化运动和宣传社会主义的园地。该版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发表了许多宣传俄国革命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文章和专着。同时刊载小说、诗歌、小品文和学术讲演录等。因随《晨报》附送,故称《晨报副刊》。一九二零年七月始,该版日渐将提倡新文学置于主要地位,由孙伏园主编。一九二一年十月十二日,第七版正式定名为“晨报副刊”(亦称“晨报副镌”),四开四版,单张发行。曾发表过鲁迅小说《阿Q正传》、《狂人日记》、《故乡》、《一件小事》,冰心小说初作《谁之罪》、《斯人独憔悴》、《庄鸿的姊妹》,叶圣陶的《伊和他》、《阿凤》、《一课》,以及徐玉诺、陈大悲等人的诸多创作作品。此外,还刊载了朱自清、康白情、刘大白、周作人、胡适、瞿秋白、俞平伯、冰心、叶圣陶的新诗,并特别鼓励搜集整理民间歌谣。瞿秋白之“旅俄通讯”、周作人之杂文、孙伏园之游记,显示出散文领域的收获。戏剧方面,对旧剧改革的讨论、对外国戏剧的介绍以及对新剧的述评,均居于相当之地位。该刊以民主思想为指导,反对封建,面向人生,展露出“五四”时代的风貌。与当时“觉悟”、“学灯”、《京报》副刊一起,被称为“五四”运动时期的四大副刊。《晨报》一九二五年为徐志摩之“新月派”所控。一九二六年后依附于奉系军阀。一九二八年六月五日国民党军队进入北京,该报一度停刊。《晨报》及“晨报副刊”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层面,开创了中国现代报纸副刊进行民主改革之先河,成为中国现代报刊史、文学史上特有的现象,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史和文学史有着极为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次影印,为便于查阅和保存,将原四开版缩至为八开版。一至第十四分册为《晨钟报》,八开版;第十五至第九十分册为《晨报》,八开版;第九十一至一百零五分册为《晨报副刊》,(亦称“晨报副镌”),十六开版。全套共计一百零五分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