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4 项 “吴敬琏 主编” 相关结果
英文共同题名:Comparative studies
作者: 吴敬琏主编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0
简介:“比较之窗”是三位日本学者对日本“失去的20年”所做的实证分析。作者们认为,日本经济停滞不前并不是因泡沫经济崩溃及随后财政金融政策不力造成的短期问题,而是内需不足、生产率低下的结构性长期问题,把握好这个问题是当务之急。为了求解内需不足、生产率低下这个结构性长期问题的决定因素,他们从供给、需求两个方面展开了具体的原因分析,还利用行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揭示了一些表象原因背后的深层因素和一些被人所忽视的因素。这样具体而微的解剖式分析和定量分析,值得我们在探讨中国的结构性长期问题时借鉴。 第48辑《比较》从灰色收入角度讨论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状况,从隧道效应的角度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对收入不平等的容忍度变化。本辑《比较》则主要讨论政府在缩小收入差距中的作用。王绍光的文章以香港为例,讨论政府如何在再分配的环节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以缩小收入差距,其中包括税收体制。而宋晓梧则讨论了政府如何在初次分配中发挥缩小收入差距的作用。他认为,主要不是依靠层层落实行政指令,而是要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下工夫,还要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步伐。更多>>
比较.第1辑
出版社:
简介:卷首语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比较》第一辑当然是新问世的,但是学术界的朋友和许多读者会看到编者的继承性。在我国经济改革开放历程中,比较研究与分析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编委许成钢教授的话说,对待“中国经济改革每一个特定的问题,都有一些重要的特殊因素需要讨论。当经济学家面对特殊问题时,往往没有现成的结论可以从经济学中照搬。有无经济学头脑,关键在于有无能力去面对问题进行分析。而观察和分析,很重要的就是要了解制度是怎么回事,发生了什么,从中去寻找什么样的假设是合适的,用什么办法去分析它。理解比较经济制度是帮助我们观察、分析问题的重要方面。” 许成钢的文章比较了英国和法国式的经济学教育制度,指出目前阶段中国经济学教育应该更侧重严格的数理训练,培养出一支整齐的队伍。但是目标要放在培养出作为好的经济学家要具备的三方面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针对一些误解,他强调,经济学提供的是思路,尤其是提供理论基准,用基准帮助分析所面对的问题和挑战。 科尔奈的《制度范式》是以“追随熊彼特式观念的交叉学科精神”所作的深刻分析。科尔奈用制度范式的精神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成熟和自我解构作了知识性的历史回顾,概述了制度范式的主要属性。他强调,制度范式的一个基础是尽可能地、全面地掌握现实世界,而不仅是现实世界的一小部分。转轨经济提供了一个特别的机会来检验和发展制度范式,转轨的难题仍然会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经常地向制度范式提出挑战。 青木昌彦在他的文章中依然强调了制度即社会成员的“共有信念”的观点。制度不只局限于法律、规则或者组织。当千百万经济行为者反应并选择自己的行动对策时,有时会产生无意的制度变迁的社会后果。制度的互生容许出现多样化的制度安排。东亚目前正处于巨大的制度变革过程之中。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3月份发表了“统计数字是如何造出来的?”的文章,其中引用美国学者罗斯基教授置疑中国GDP统计数据高估的观点,引起了国内外许多争论。4月,诺贝尔经济学将得主克莱因教授和奥兹马库教授写了《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估算》,作者的报告着重使用了主成分分析法,反映了中国经济中15个不同来源、有相当独立意义、有广泛代表性的指标的变动。这些有概括意义的指标和主成分的变动,与中国官方估计的真实GDP的变动是一致的。 斯蒂格利茨认为,目前世界的发展趋势,并不一定对全球的政治和经济稳定最为有利。在现有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重要的缺陷—比如南北贸易关系不的不平等;球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和不平等。他特别分析了国际储备体系的弊病,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稳定不利,对全球经济有通货紧缩的倾向。 麦金农教授向我们提供了他近期研究的几篇文章,本文同样对美元强势和东亚汇率困境表达了非主流看法。文章对全球化货币后果进行了分析,为二战后美元本位制的演化提供了一个历史回顾。他认为,在这个不公平的世界中,处在美元本位货币外围的发展中国家,其国内金融体系自然就更加脆弱。文章提出对“东亚汇率困境”的分析和一些建议。 在这辑《比较》中,多位作者都从制度分析的视角谈到了安然事件。因此,我们有一组以法律、规制和经济学分析的文章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著名证券法专家科菲讲述了美国近年来法律的发展:今天的审计师所面临的法律威慑力比10年以前要弱得多,抗辩理由对审计师所提供的保护则大力加强。高世楫从监管与监管体系的角度分析美国监管体系在过去几年的变化,解析监管层面的问题,以及目前的基本方向和动态。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德龙的文章论述了政府与市场的各自角色,强调了“守夜人”国家在一定的意义上是非常强大和积极的国家。它保护产权不受侵害。它保障合同的执行。它控制地方上的权贵人物榨取财富。最重要的是它控制自己的官吏。历史上大多数国家完成不了守夜人的“最小”国家应该完成的任务,为些市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学界》栏目给大家一个瑞典经济学家提供的关于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奖情况的分析,也许对于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对诺奖的憧憬的心态调整有点帮助。 《比较之窗》有三篇短文:一篇是俄罗斯1999年来财税改革的情况,一篇是日本建立独立行政法人制度的反思和展望,还有一篇是日本经济学家对本国公司治理结构与其他制度的比较。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2
简介:本辑《比较》仍然立足中国改革问题选题,开篇选择蔡洪滨在财新峰会上的发言,深入探讨了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即缺乏统一的市场。本辑比较还设立了“国际经济学会”专栏,对国际经济学会进行了深入的报道。对读者更好地把握全球经济未来的走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Comparative studies.44
作者: 吴敬琏主编Comparative studies.44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9
简介:《比较(VOL.44)》内容简介:2009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奥利弗?威廉姆森,和公共选择学派创始人之一的埃利诺?奥斯特罗姆,这既是对过分技术化和细分化的主流经济学的反思,更是对长期以来被主流经济学边缘化的“制度经济学”一个极大鼓舞及再次肯定。在这一轮全球经济学危机情势之下,“制度”的重要性赫然摆在所有探究者的面前。国际经济学会主席青木昌彦在其自传中说他希望创造一个平台,“使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进化论、心理学、法学、地域研究等各个领域中的第一线学者,能够通过互联网跨越时间和空间来进行交流。交流的课题是市场、组织、国家与社会规范等各种制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制度与个人认知结构之间的相关性”。《比较》正是这样,跟踪搜寻相关文献,希望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新制度经济学、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探讨中国经济发展背后的制度和政策设计。《比较(VOL.44)》就是要讨论现阶段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些问题及其背后的制度逻辑和政策设计。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11
简介: 《比较》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比较(55)》为2011年第4辑,由吴敬琏主编。
简介: 《比较(第53辑)》内容简介:2011年,“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十二五”规划纲要,也在刚刚结束的两会通过,重申了经济转型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明确了转型的基本方向。可以说,无论是民众还是决策层,对中国加快转型、避免中等收入陷阱等挑战有基本共识。但是,共识和基本方向,能否落实为行动,以推进转型的成功实现,从国内外经验来看,似乎都不容乐观。就国内而言,早在“九五”规划中,就已提出了结构转型、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但十五年来,形势未有根本改观,转型任务反而更显急迫。纵观国际,能够实现成功转型的国家并不多见,尤其是像中国这样的大国,规模巨大,对世界的影响不容忽视,国内情况又差异纷呈,平添了许多复杂性,转型更非轻而易举。因此,在共识和大方向的前提下,探索转型的有效路径,就是题中应有之义。本辑《比较》以此为着重点,借鉴国际经验,立足国内现实,探讨中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问题和障碍,以及可以采取的相应政策行动。
简介:《比较(第51辑)》中提到201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增量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一。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说,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的30年中完成了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在前十几年的时间中,成功地摆脱了贫困陷阱。第二个飞跃是以第一个飞跃为基础,在后面的十几年中使得人均收入上升,按购买力平价达到人均8000美元左右,站在了中等收入的门坎前。然而,国际上成功实现从中等收入进入高收入国家的例子并不多见,不少国家深陷“中等收入陷阱”无法自拔。2007年我们组织的国际经济学会“可持续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圆桌会议”,关注“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提供了东亚和拉丁美洲国家发展中的经验与教训,当前,快速发展积聚的各种矛盾日益显现,正在不断蚕食改革开放的成果,单靠“头疼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政策或权宜之计,而不推行系统协调的整体性改革,就极有可能把我们带入“中等收入陷阱”。为此,我们需要对许多重大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讨论,提供可行的改革方案。面对中国目前正处于的重要时点,本辑仍将以国际比较制度分析的视角,讨论中国应该如何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实现转型。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8
简介: 《比较》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的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 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 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同进, 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 评论。
简介: 《比较》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比较(59)》(作者吴敬琏)是第59辑。
Comparative studies.Vol.46
简介:《比较(VOL.46)》内容简介:《比较(VOL.46)》提供了一组关于气候变化的文章。谢平和段兵分析了气候变化给金融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以及金融业如何能够为缓解气候变化作出贡献。很早就提倡将环境因素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耶鲁大学著名经济学家威廉?诺德豪斯的文章讨论了用什么样的政策工具来实现我们的气候目标,经过对《京都议定书》中的总量管制和排放交易与统一的碳税进行比较分析,他认为,后者虽然也有明显的缺陷,但较之前者有着更优越的效率和分配特性,因而更可取。美国塔夫斯大学的斯坦顿和阿克曼对气候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检视,探讨理论研究和政策实践如何在科学、公平以及经济发展等问题中谋求平衡。伯克利加州大学的弗里德曼和迪森设计了两种有助于降低减排成本的机制:多年度遵守期限制度和排污权提前拍卖机制。
简介: 吴敬琏主编的《比较》是为读者提供的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国内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本书是《比较(62)》,内含:前沿、特稿、比较制度分析、金融论坛、新书架、政策评论6个项目。
简介:《比较63》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简介:《比较(VOL.47)》内容简介: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称,经初步测算,2010年第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达到11.9%。就经济增长的数据而言,保增长目标似已实现,但从经济结构、就业和收入这些关乎增长质量的视角来看,并不乐观。收入方面,居民收入增长继续低于GDP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2%,就业方面虽无权威数据,但种种迹象表明,形势依然相当严峻。结构方面,无论是产业结构、支出结构还是收入分配结构等方面,都未取得实质性进展,有些方面甚至还有恶化的倾向。在经济呈现复苏迹象,保增长压力大大减轻的时刻,如何将政策重点从保增长数字转向改革制约就业、收入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各种制度性障碍,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不仅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一环,更是中国经济长远发展的需要。为此,《比较(VOL.47)》特别选择了当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中国长远发展相关联的三个话题:城市化、就业与法治建设,与读者们共同讨论。
Comparative studies.Vol.41, no.2(2009)
简介: 《比较(VOL。41)》介绍了200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埃德蒙德·菲尔普斯在他的获奖演说中提出了“好的经济”的概念,《比较》亦在第36辑发表了此文。在全球经济危机肆虐之际,他进一步提出“令人向往的经济”的概念,即什么样的经济政策决策能够最好地帮助我们实现“令人向往的经济”。一个好的经济——“令人向往的经济”,必须有足够的活力,能够激励人们去解决问题和发掘人的聪明才智,能够提供大量的工作和丰厚的回报,因而使经济不断走向繁荣,繁荣就是目的本身,而不只是提高经济发展水平的一个手段。由此,我们对各种不同的经济制度进行选择的时候,它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道德标准。但在经济泡沫和亢奋期,这类本质性的制度问题,人们无暇深刻思考。危机来临,对既有经济的批判和对“好的经济”的思索恰逢其时,本辑《比较》首先就为读者提供了菲尔普斯的新文章。
中信出版社,2010
中信出版社,2012
中信出版社,2009
中信出版社,2011
中信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