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31 项 “吴祖光” 相关结果
般若心经演义
作者: 眭澔平著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09
简介:《寻找世界心灵地图(附光盘般若心经演义)》讲述了:眭澔平以苦行僧般自助旅行的方式,20余年走访近180个国家记录所见所闻。独步全球,也完成这部足以传世的图文影音全方位作品。他在丰盛的经历和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中融入细腻情感,书写人与人之间超越民族、国界、地区的爱与悲伤。以及国际民俗文化间的交流对比、古文明的实地探险研究。他的文字隽永深情,精致柔美,处处流露敦厚开阔的人文关怀。朱西宁、三毛、柏杨、吴祖光等对他的文章都极为推崇,盛赞他的文字“有贵气”,“文章中读得到生动的图像”,有“徐霞客的气魄”,读他的文章有种“如沐春风充满愉悦的感受”。 在本书中,眭澔平把《般若心经》分为“放下、修持、辩证、归零、分享”五个层次,结合在环球旅行中与不同背景的人们、甚或物种之间共同生活交流所得的感悟,修行无疆大爱,永葆赤子童心。他以简单自然而生动有趣的角度。重新诠释《般若心经》这部历久弥新的古代经典;也从现代精神与感怀中,紧扣人性共通的善美真诚,写出动人故事。他发现:母亲让他学习付出的“爱”,正是训练他与全球天南地北友人之间沟通联系最好的桥梁——因为他所取的“经”,不只是自然人文天地里横跨千年历史的这部智慧“经”典,更在突破并超越国际人种语言、文化宗教习俗与各种政治社会障碍藩篱的四海一家中,始终珍藏记录着一份现代人最柔软敦厚且开阔的人生“经”历。
导演小人书
作者: 林兆华 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4-7-16
简介: “大导”林兆华全面回忆戏剧人生的口述大作,家族记忆、早期经历、青少年事情懵懂的情愫,一一涉及。重头仍旧放在了戏剧上,分“做戏”“看戏”两部分。“做戏”以“我与高行健”“我与过士行”“我和名剧”“农村戏”“人艺,人艺”等版块,其近四十年的戏剧生涯的重要作品无一遗漏,以一戏一谈的方式,回到历史现场,纵论心得体会、收获遗憾;“看戏”分“我看的戏”“写的记的画的”“看我的戏”“一个剧本”四个版块,作为观众的林兆华看到的国内国外大小戏剧,长短优劣如何,都有“看戏笔记”为证;作为导演的林兆华在众多合作伙伴、前辈同行、名家晚辈眼中,其性情、其成就、其思想,其在中国当代戏剧乃至艺术上的影响,也以二十余篇文章论及。 《绝对信号》《车站》《野人》《鸟人》《棋人》《厕所》《哈姆雷特》《大将军寇流兰》《建筑大师》《三姊妹·等待戈多》《樱桃园》《伊凡诺夫》《二次大战中的帅克》《罗慕路斯大帝》《浮士德》《盲人》《红白喜事》《狗儿爷涅槃》《田野田野》《白鹿原》《北京人》《茶馆》……一戏一格,一谈一戏,舞台之光照亮现实。 曹禺、吴祖光、于是之、高行健、濮存昕、裴艳玲、牟森、孟京辉、林连昆、过士行、陈忠实、陈丹青、童道明、郭文景、李六乙、解玺璋、林克欢、李静、梁冠华、何冰、徐帆、宋丹丹、蒋雯丽、易立明、谭盾小陶虹……听林兆华谈及他们,看他们评论林兆华。 七十余年得失甘苦,三十多载戏里戏外,尽在《导演小人书》(全本)。
读库1602
作者: 张立宪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2016年5月
简介: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六篇文章。其中,关于罗曼建筑的长文《修道圣所》,配以大量的图片,占掉了本书的一大部分篇幅,此外还有关于程派的影像记录,关于全年龄动画的一些事实,关于公司合营的一些历史档案,科幻电影《回到未来》的幕后故事,以及“上班等于上坟”的考古笔记等。 吴钢是著名剧作家吴祖光和著名评剧艺术家新凤霞之子,同时又是摄影工作者和程派艺术的爱好者,曾在《读库》发表过许多有关戏剧的独家照片。《程门》一文展示了他四十多年来拍摄的程派四代艺术家的工作生活和演出,很多都是第一次发表,同时还讲述了这些照片背后的故事。 1956年初,兰州传统的水烟行业进行了社会主义的改造,实现了公私合营,经过赎买、理顺人事、投入生产、销售等一系列措施,水烟这个古老的甘肃特产在新社会新制度下焕发了新的生产面貌。作者陈晓斌将偶然流落民间的几份老档案整理成《公私合营》,让人们了解和反思这段历史。 比萨斜塔,因为它的斜反而闻名于世。由比萨斜塔开始,擅长将庞杂资料铺排得有序又恢宏的建筑史诗作者王南老师,一点一点为读者勾勒出“罗曼建筑”——这个西方建筑史上最为多变和庞杂的篇章。这篇《修道圣所》里还细述了中世纪修道生活的多个侧面,没有太阳的罗曼世界,这些多姿多彩的修道院建筑,更像是群星闪耀的壮丽星空。 国内外动画片到底差距在哪里?国外动画片,为何成年人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看出深意从头笑到尾?而为了规避“儿童不宜”和可能受到惊吓和不良影响的画面,制作者给家长给出了什么样的观影指南?《全年龄动画的秘密》里汇总了多方看法,文中不给观点,只给事实,看人家怎么做的。 2015年10月21日,国内外媒体纷纷大做文章,因为这是“回到未来”回到的那一天。如今,时光倒流四十多年,徐蕴亮在《〈回到未来〉制作记》里重新梳理这部经典科幻大片的制作过程,发现其戏剧性绝对不亚于一部电影。 考古工作者郑嘉励用他每天“上班就是上坟”的日常,给读者带来几个“读书只是一部分,田野才是更大舞台”的鲜活例子,读墓志、读死人,也这么有意思。
读库1801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了八篇文章。《诗的(续篇)》、《生活在四合院》、《我的鄂温克朋友》、《额尔古纳河右岸》、《大消息·大机器·大星系》、《洛中小圃独乐吟》、《凭什么是神作?》和《星座照耀中国》。
文坛亦江湖 : 大师们的相重与相轻
作者: 汪兆骞 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2016年1月
简介: 他们,个性或狷介,或痴狂,或迂腐;他们,性情不失风骨、风趣和浪漫;他们,品格清风朗月、苍松劲竹。他们是近现代飘逸浪漫的士人才子,却也在变幻莫测的时代大背景下,不可避免地演绎着中国文坛江湖的风雨激荡和恩怨纷争。 相知、相敬、相重者,莫如胡适与陈独秀,胡适与李大钊,冯雪峰与鲁迅,吴祖光与两任妻子吕恩、新凤霞;爱恨纠葛、难分难解者,莫如徐志摩与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交恶纠缠、怨怼一生者,莫如鲁迅与周扬,胡风与周扬,丁玲与周扬;孰是孰非实难道断者,莫如钱锺书、杨绛夫妇与鲁迅……作者用清丽文笔,将风流云散的大文人恩怨风景尽落纸上,如此真实、清晰、可感。 作者所书,不囿于既有定论,不人云亦云,而是钩稽翔实史料,重寻这些大文人之间相交与相重、分歧与相轻的是非恩怨;通过事实和细节剖析人物个性,透视世道人心,客观公正地褒贬这些大文人丰富复杂的人格与文化品格。
大家文丛,朱正
作者: 祝勇主编;朱正著
出版社:古吴轩出版社,2004
简介:大家文丛。 这套书以境界为标准囊括了老一代学人艺术家们的作品。有朱正、吴祖光、冯骥才、冯亦代、黄宗英、黄永厚……等等,老人的东西,学不来,但至少应该知道,有这样一批人,这样的想法。他们都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最有热血和最有理想的一代人,也是最受磨难的一代。国家,艺术,在老人的心目中,像吃饭时拿在手上的一双筷子一样自然。那么,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呢?翻开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不就知道了
百年斯文:文化世家访谈录
作者: 周景良,赵珩 等口述,郑诗亮 采写
出版社:中华书局 2015-8-1
简介: 百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变局”,在剧烈的社会、文化、阶层的变动之中,却有一些传承百年的文化世家依然绽放出耀眼的光芒,出身于这些世家的后人们在不同时代、各自领域做出各自的贡献,展示出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力。如出了帝师陈宝琛的螺洲陈家,出了晚清名臣周馥、近代著名实业家周学熙、近代著名藏书家及实业家周叔弢的建德周家,出了晚清名臣赵尔巽、赵尔丰的襄平赵家,出了现代文博事业开创者吴瀛、著名剧作家吴祖光的宜兴吴家,以及出了近代著名学者冒鹤亭的如皋冒家、出了文物鉴定大家朱家溍的萧山朱家等。 本书通过对这些世家后人的访谈,藉由鲜活的个人、家族等历史细节回顾了那段百多年来影响深远的时代变迁,展现了家族血脉、文化传承怎样在历史的变动、罅隙里流动、演进,还原出一幅细节生动的百年历史人文图景,带给当代读者丰厚的历史感和深刻的文化体验。
新凤霞自述
作者: 新凤霞,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是大象人物自述文丛之一。一个天津南市的苦孩子,靠着天资聪颖和勤苦好学,一步步在艺人群中脱颖而出,又一步步在北京天桥崭露头角。其后,在新中国短暂而光明的初期遇见吴祖光,成为新凤霞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奠定了一个民间艺人艺术与生活双重“质的飞跃”的起点。吴祖光将新凤霞带入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化艺术圈子中,她“好风凭借力”,摆脱了文盲状态,并在各界名家指点下,成长为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画家和作家。 因为这样的来历,新凤霞的文章写法与怀人记事的角度,便和文人不一样,朴实,本色,家常一般地自然天成。她在病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写出几百万字的回忆文章,因事涉梨园,除去自己的来龙去脉,还囊括周围亲朋与各色艺人,几乎将一个民间艺人成长的生态环境尽收笔下。新凤霞是以民间艺人的身份,交代身世的同时,将民间戏曲界人士的自在状态,以虽然琐屑却鲜活真实的笔触,再现于世。 新凤霞的文字,放在文人圈里看,的确特别。一个天津南市的苦孩子,靠着天资聪颖和勤苦好学,一步步在艺人群中脱颖而出,又一步步在北京天桥崭露头角。其后,在新中国短暂而光明的初期遇见吴祖光,成为新凤霞人生中的重大事件,奠定了一个民间艺人艺术与生活双重“质的飞跃”的起点。吴祖光将新凤霞带入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化艺术圈子中,她“好风凭借力”,摆脱了文盲状态,并在各界名家指点下,成长为一名评剧表演艺术家、画家和作家。 因为这样的来历,新凤霞的文章写法与怀人记事的角度,便和文人不一样,朴实,本色,家常一般地自然天成。她在病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写出几百万字的回忆文章,因事涉梨园,除去自己的来龙去脉,还囊括周围亲朋与各色艺人,几乎将一个民间艺人成长的生态环境尽收笔下。凡此种种,就像舞台上咚咚锵锵咿咿呀呀出演的一台台古今大戏,斑斓,奇异,热闹。她自己是梨园中人,叙述当中,虽然也说粉墨生涯里人事的丑陋,然而更多表达的,是艺人发自本能的对舞台与角色的疯魔、对一天都不离开一个“戏”字的自傲,以及成了艺术大家之后的欣慰。因此,新凤霞是以民间艺人的身份,交代身世的同时,将民间戏曲界人士的自在状态,以虽然琐屑却鲜活真实的笔触,再现于世。
大家文丛,吴祖光
作者: 祝勇主编;吴祖光著
简介: 本书包罗万象一个亲人死去了——哀孟斧,青年盖叫天,爱国艺人常香玉,画家齐白石,梅兰芳先生的艺术青春长在,作家和战士——记夏衍同志,三十七载因缘——小记耳聪兄,讨人欢喜——怀念画家张正宇,李丽华回国,哭赵丹等内容.
版权页题:老照片(第40辑)
作者: 冯克力执行主编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简介:半个多世纪前的一次“朝圣”之旅,主人公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为历史留下宝贵的印迹…… 目录 杜高/《吴祖光日记》唤起的回忆 张正隆/1950年:中国战斗英雄的苏联之行 黎白/我的赴朝日记与照片 沈容/忆廖公 巫加都/“博士将军”杜建时 张昌华/“远东最美丽的珍珠”——顾维钧夫人黄蕙兰女士逸闻 樊建川/战地玫瑰——抗日女俘的照片 何奇/1929年的八人照 何蜀/一份抄家物资处理价款清单 何曼/我的母亲 丁宁/孙阿姨 赵亚安/蓝色的影子 魏得胜/当兵之路 张林/与“小八路”相伴的日子 庄学本/1934年:羌戎考察散记(之二) 蒙嘉林/香港的另一面景 顾训中/时代大潮中的小人物命运
我与吴祖光
作者: 新凤霞著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简介:本书作者在书中述说了她与吴祖光在四十多年的风雨岁月中相知相爱,虽历经磨难,爱情却始终坚贞不渝的故事,褒扬了真善美,贬抑了假恶丑。
昆曲日记
作者: 张允和著;欧阳启名编
出版社:语文出版社,2004
简介: 在这本被人誉为“奇人奇书”的日记里,记录着当年不少文化人所制作 的构思奇巧、妙趣横生的曲谜,粗略算算,数十条之多。如谜面“酒阑人散 ”,谜底为剧名“罢宴”;谜面“老调子”,谜底为曲牌名“前腔”;“赤 壁鏖战”的曲牌谜底是“满江红”;而唐诗名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 鹭上青天”,张允和制得谜底为两个戏剧人物“关羽、张飞”。日记记载, 当年的吴祖光亦曾制谜一联,谜面是三国里的故事“辕门射戟,翼德低头” ,而谜底就是故事的结局,竟是这本日记的主人“张允和”,这曲谜要细细 琢磨,会让您豁然贯通,不能不感叹制谜人的智慧与幽默。绞尽脑汁去解读 曲谜,大有曲径通幽、柳暗花明、让人回味无穷的意境。 《昆曲日记》一书,不仅记载了北京昆曲研习社的活动,还包括各地昆 曲领域的大事,是一部珍贵的当代昆曲史料。
口述历史
作者: 王俊义,丁东主编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简介:这是一套丛刊性的连续出版物,计划一年出版4辑,每辑以发表口述史学的叙述文字为主,同时适当刊发探讨口述史学的理论批评文章。出版这套丛刊是为推动我国口述史学的发展,为读者提供中国近现代史的阅读资源,同时抢救难得的珍贵史料。第一辑内容既有郭影秋、李锐、王芸生、文强、吴祖光、叶嘉莹等名人的口述史;亦有佘幼芝、小丹、江桂芝、王元元等普通人的不同经历;中国近年口述史著作和美国口述史学的介绍更是难得的资料。 目 录 1 编者的话 3卷首语:关于口述历史的一些思考(冯其庸)
万人如海一身藏
作者: 刘琅,桂苓编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
简介: 这是一本名人写名人的合集。 不见张爱玲三十年了。三十年风驰电掣般过去了,作为张爱玲的忠实读者,我多么期待能看到她新的《金锁记》,新的《倾城之恋》。-“三十年前的月亮早已沉下去”,我希望,“三十年前的故事还没完。” --柯灵 我和吴祖光的交往已经50年,在我的心里,吴祖光是当代中国文化人当中一个最具独特价值,甚至可以说是一个奇迹搬的人物。我指的不是大家公认的他在戏剧创作上的杰出成就,也不是他的学养和文采。我指的是他作为一个人,一个文化人,一个在中国这样特殊的历史环境里生活过来,在连续不断地遭受着打击和忍受着屈辱的政治境遇中,居然能以生命的顽强保持着属于他自身的一个文化人的性格,尊严,价值和自由的心灵,这确实是个奇迹。
大家文丛,冯亦代
作者: 祝勇主编;冯亦代著
简介:大家文丛。 这套书以境界为标准囊括了老一代学人艺术家们的作品。有朱正、吴祖光、冯骥才、冯亦代、黄宗英、黄永厚……等等,老人的东西,学不来,但至少应该知道,有这样一批人,这样的想法。他们都是二十世纪的中国,最有热血和最有理想的一代人,也是最受磨难的一代。国家,艺术,在老人的心目中,像吃饭时拿在手上的一双筷子一样自然。那么,他们将告诉我们什么呢?翻开书本,一页一页地读下去,不就知道了。
吴欢(1953- ),中央电视台特邀作家,北京电视台专业编剧,著名作家吴祖光之子
作者: 吴欢著
出版社:华艺出版社,1993.5
简介:介绍了作者的父母吴祖光、新凤霞及著名艺术家王世襄、王铁成、陈强、陈佩斯、黄宗江等从艺生涯。
泪与笑
作者: 梁遇春著
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1998
简介:《现代名家经典(第三辑,包含风雪夜归人等)(全八册)》是新世纪出版社出版的(现代名家经典)丛书第三辑中的一册。《现代名家经典》第一、二辑出版后,以其经典的内容和清新的制作受到了读书界的欢迎和厚爱。为满足广大读者朋友的需要,我们继续选编了第三辑。依照前例,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是指1919-1949年之间。本辑选取的周作人、闻一多、卞之琳、陈西滢、凌叔华、吴祖光、梁遇春、萧红等八位作家的作品。对于今天的一般读者来说,上述八位作家的“知名度”也许不能相提并论,但在三十年代前后的文学舞台上,他们可都是光辉灿烂的“文学明星”!甚至到了跨世纪的门坎上,有的仍然宝刀未老,还在文坛拼搏。 现代名家的选本出了不少,有的还被一选再选,拥有大量读者。作为一个新的选本,总得有自己的选法和特色。我们这套小丛书的选法和特色是:一是篇幅小。每个分册仅有八个印线,每位作家的选文约18万字。二是选材广。对选文不拘题材的体裁,只要是精品,一并入选。因此,在如此小的篇幅里收入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文学体裁的作品,就是我们选本的最大特色所在。 本套丛书名为“现代名家经典”,各个分册的书名却是借用其中的一个篇名,旨在使书名更加生动、更为鲜亮些。 我们所选的现代名家的作品,是人们公认的美文,为了使美的内容有个美的形式与之相衬,我们在版式、封面、用料、制作等方面力求完美,使朋友们在展读这些美文时真正得到赏心悦目的美的享受。
《杜高档案》原始文本
作者: 李辉编著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简介:这部从旧货市场上奇迹般发现的历史档案,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吴祖光和一些文艺青年的所谓“小家族”反党集团中杜高同志的完整专案材料。出版已经尘封了几十年的历史档案,发黄的纸页可以唤醒人们反思一段沉重的过去,让我们清醒地面对未来。书前有研究现当代政治文化史的学者李辉与戏剧理论家杜高的长篇对话录。整理、编辑这些档案,字里行间能感到那些被审查者流露出的无奈、尴尬、彷徨和最终“真诚地忏悔”。在审查和监督者们的报告中,读者也将能感到一种时代的印痕——思想感情的“真挚”和形式主义观念的机械传承。这些文字像一本发黄
我与吴祖光40年悲欢录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
简介: 这本回忆录,原稿有67万多字,为了适合广大读者的购买力,也便于携带,这部书稿只好分为两册出版,一本是这本《我与吴祖光四十年悲欢录》,收入的文章,主要写的是人们最为关注的新凤霞与吴祖光在“反右”、“文革”中多年蒙受冤屈遭受迫害的事和他们患难与共四十多年的生活情况。书名《我与吴祖光四十年悲欢录》是吴祖光取的,新凤霞非常喜爱这个书名。另一本取名《新凤霞的故事》,另行出版。
吴祖光新剧集[海外中文图书]
作者: 吴祖光著
出版社:泛德思公司,1991
花城出版社,2009
作家出版社 2014-7-16
新星出版社 2016年5月
新星出版社 2018年01月
现代出版社 2016年1月
古吴轩出版社,2004
中华书局 2015-8-1
大象出版社,2006
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当代中国出版社,2013
语文出版社,2004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