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中·民谣啊民谣
作者: 苏静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6年11月
简介:
《知中·民谣啊民谣》特集,是「知中ZHICHINA」品牌的第4本纸质出版物,完整梳理千年中国民谣历史发展脉络,独家专访多位著名民谣音乐人,包括老狼、周云蓬、张佺、宋冬野、程璧等,以不同的视角,深入解析中国民谣——「完全再现!民谣编年史」
【目录】
知中《民谣啊民谣》特集·言论
民谣:流淌在时间里,行走在大地上
中国古今民谣发展时间轴
中国民谣音乐人地图
诗乐之源:从《诗经》看先秦音乐
无诗不成乐:延续千年的古老歌声
再听楚声:古老的南方民歌
故事之歌:汉乐府叙事诗
从乡野到庙堂,古代民谣的「雅俗之变」
歌与谣,分与合——汉魏晋、南北朝
盛极而衰——隋、唐、宋
辗转沉浮——元、明、清
从「古」到「今」:民国时期的民谣转型
动荡的年代,我们的歌
「唱自己的歌」——台湾民歌运动
80年代,台湾民谣歌手群像
黎明前的音乐探索
90年代,从「校园」走向「城市」
老狼:茫茫黑夜中的漫游
00年代:城市民谣兴盛
周云蓬:用音乐与这个世界和解
宋冬野:我只希望自己能高兴一点
张佺:唱吧,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祖先
莫西子诗:我迫不及待要与你说的,我的故乡
尧十三:寻找远方背后的远方
程璧:游走在诗与歌之间
李元胜:凡尘本无歌,韵律自诗来
邵夷贝:我会唱歌写歌一直到老
温柔与力量
民谣中的母亲形象
影像中的民歌与民谣
现代民谣之源——欧美民间音乐发展小史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
「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亦可以观风俗, 知薄厚云」——班固(东汉史学家)
「歌谣这个名称,照字义上说来只是口唱及合乐的歌,但平常用在学术上与“民歌”是同一的意义」——周作人(作家、散文家)
「歌谣随时代与地方为转移,并非永远不变之一物」——刘半农(文学家、语言学家)
「我觉得音乐是不会死的,有人在的地方就会有人唱歌,就会有人写歌,音乐是不会死的」——罗大佑(台湾著名音乐人)
「相对于之前校园民谣的时间段,现在的民谣更为丰富,变得更加贴近现实和关注现实,更加愿意发出独立的声音」——老狼(中国大陆校园民谣代表人物)
「我觉得民谣是最本质的音乐,直接、朴实,最容易让人产生共鸣,最容易打动别人」——万晓利(中国大陆民谣音乐人)
「民谣对于我来说,与来自民间的语言和音乐有关,它不复杂,可以随时开始,有强烈的生活质感和亲切感。民谣是一个朴素的、随身的、不用跟随时尚而变化的歌唱形式」——张玮玮(中国大陆民谣音乐人)
「民谣它是讲故事的,安安静静听歌中的故事,而不是像一些人唱歌炫耀他的技巧、声音或者那些浮华的东西。如果是真正的民谣歌者,会散发一种和快速的、消费的现代社会很不一样的魅力」——吴群达(《中国好声音》副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