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4 项 “周玉渊”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周玉渊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作者: 周玉渊
简介: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
简介: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东盟已经成为世界上发展中国家最成功的地区组织。《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观察到了东盟决策模式和机制的变迁,即从防御型地区主义向开放式地区主义、从精英互动型决策向机制化决策、从政府决策到更广泛行为体参与的扩大化的决策、从恪守东盟方式到挑战东盟方式等的转型。该书从大国政治、地区政治和国内政治三个维度对东盟决策模式发展变化的动力进行了分析,并通过东盟政治安全共同体、东盟经济共同体、《东盟宪章》和东盟海事论坛的案例分析和评估了东盟的重大决策或机制的实践效果。
【前言】
深化对东盟机制的研究
――《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小序
王逸舟
欣见周玉渊博士新作《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东盟决策的模式与实践》。就本人有限的阅读范围而言,它也许是第一部系统研究东盟决策机制的中国学术专著,值得庆贺和重视。
本质上,早期的东盟主要是一种美国的盟友和军事同盟,它与冷战性质密切相关,扮演着在东南亚地区抵制苏联和中国扩展的一种堡垒之角色;不难想象,那时中国学界对于这一军事联盟是什么样的抵制和批判态度。冷战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结束,不只拉开了重新塑造世界秩序的大幕,也打开了中国与东盟交往的大门,打开了东盟自身转型的全新进程。之后中国国际关系研究,更加灵活、分层次,其中有关东盟及广义上的东南亚研究,成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界对和平发展的国际关系之认知的重要侧面;显然,新的东盟及东南亚研究,开始朝着把这一区域作为对话合作伙伴和重要战略依托的方向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持续发生深刻全面的变化,尤其在经贸投资领域的全球化、一体化和自由化速度的大为加快,为东盟转型增加了新的强大动力,也为中国与东盟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创造奠定坚实的基础。我的观察结论是,在最近这些年,新世纪以来的新阶段上,中国的东盟研究向纵深挺进,深入到东南亚问题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法律、宗教等各个领域,不仅数量激增,成果质量也在不断改进。《从东盟到东盟共同体》一书,很好反映出21世纪第二个十年到来之际中国东盟研究的新高地。作者从地区集体决策的基本理论和逻辑出发,在简要介绍了这方面的一般分析路径之后,把重点放在对东盟决策机制的形成根源、历史演化、发展阶段、主要构架和战略重点之上,同时用大量关键性案例展示出东盟决策的特殊模式。与中国一般读者和媒体的想象不太一样,东盟的决策方式虽不似欧盟那样显著有力,却颇具东方特别是东南亚的政治文化特色,实践中它的灵活性、协调特质和沟通能力尤其让人印象深刻;这些是周博士生下了气力钻研和分析出来的画面,也是我作为专业研究工作者注意和看重的。 我希望玉渊能保持这样的创作状态,更期待更多的年轻学者向他学习。功夫做得深,铁棒磨成针。看到玉渊及不少年轻同行的成果,我知道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是大有希望的。
是为序。
2014年9月22日于北京大学朗润园寓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