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研究
作者: 唐伶 著
出版社: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 2010-1-1
简介:本书根据对永州南部75个土话点的实地调查所得,结合公开出版、发表的一些材料,对永州南部土话语音的共时特点和历史演变进行研究和探讨,在此基础上,对永州南部土话进行了地理分类,并简要探讨了永州南部土话和周边方言的关系。除了余论以外,全书的主体共六章。 第一章是绪论。 本章首先介绍了永州概况,包括永州的历史沿革、自然地理、民族人口等内容;其次对本书所说的“永州南部”的范围给以界定,并概要说明了永州南部的语言状况和永州南部土话的分布情况;最后交代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包括前人已取得的成绩和尚存的不足,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材料以及本书的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二章至第四章分别对永州南部土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的共时差异和历史演变进行了研究。这三章的写作模式基本上是一致的:首先介绍永州南部土话声母(或韵母、声调)的总体状况,包括共性特点和内部差异;然后选取一些在共时平面表现出较大差异、在永州南部土话范围内又比较重要的项目进行详细的比较和分析;最后列举特字。 第二章“永州南部土话的声母”主要讨论了全浊声母、帮端母、精组、知系、尖团音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 古全浊声母在永州南部土话里已经全部清化,清化以后的读音类型可分为“不送气型”和“有条件送气或不送气型”两大类,后者的“条件”主要指声母和声调。帮端母在永州南部土话里除了读塞音[p][t]母以外,还有鼻音[m][n]、边音[l]、先喉塞音[?d]、塞擦音[ts][t■]等四类特殊读音,从共时平面来看,帮端母的上述四类特殊音都受到一定的韵母条件的限制,从历史演变的角度来看,这四类读音并非形成或出现于同一时间,其中鼻音、边音和先喉塞音之间有音变关系,塞擦音自成一类。精组(主要指精清母)在永州南部土话里有塞擦音([ts][t■]组)和塞音([t]组)两大类读音形式,其中精组读塞音的现象在永州南部土话里有不同表现,但不论具体表现如何,精组读如端组都属于后起现象,不具存古性。从音类演变的结果来看,知系知庄章组的读音在永州南部土话里有共同之处,比如基本上都是逢今洪音韵母读[ts]组、逢今细音韵母读[t■]组,都有读舌头音[t]的现象;但同时它们又有一些区别,主要表现在知组有零声母、边音两种读音类型,而庄章组没有,知组读舌头音是存古现象,庄章组读舌头音属于后起音变。尖团音在永州南部的部分方言点还表现出对立,对立的具体表现有[ts/t■-k/c][ts/t■-t][ts-t9][t■-t■[t—k/t■]五种情况,在尖团不分的方言里,主要表现为[t■-t■]相混,个别表现为[ts-ts]相混。 第三章“永州南部土话的韵母”主要讨论了鱼虞韵、止摄、咸山摄、阳声韵尾、人声韵的读音类型和演变情况。 鱼虞两韵在永州南部土话里都有多种特殊读音形式,根据各种特殊读音形式之间是否有音变关系的标准,可以把鱼韵的特殊读音分成四大类,把虞韵的特殊读音分成三大类(分别对应于鱼韵的前三类读音),这些不同类型的读音体现了不同的层次;同时,部分方言点的鱼虞两韵现在还表现出区别。止摄开口三等支脂之韵在永州南部土话里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具体表现为支韵和脂之韵有别、脂韵和支之韵有别、之韵和支脂韵有别、支脂之韵有别四种类型,这些区别可能分别反映了古代某个时期的语言特点。咸山摄一二等韵、咸山摄三四等韵以及咸摄一等覃谈韵、咸摄二等咸衔韵、山摄二等山删韵等韵母读音在永州南部土话里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综观这些韵母的读音类型和区别关系,一二等韵鼻韵尾弱化脱落的速度普遍比三四等韵快,一二等韵之间的区别也、比三四等韵普遍,咸摄一二等韵、三四等韵和重韵之间的差别比山摄一二等韵、三四等韵和重韵之间的差别更普遍。阳声韵在永州南部土话里的今读形式有纯元音韵、鼻化韵、鼻尾韵三种,其中,阳声韵读纯元音韵的现象和韵摄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韵摄韵母主元音开口度较大、舌位较低的,鼻韵尾脱落速度较快;阳声韵读鼻化韵的现象是鼻尾韵进一步弱化的结果;阳声韵读鼻尾韵时有[m][n][■]三种收尾形式,它们和古代收[m][n][■]三类韵尾的字基本上没有对应关系,而且[m]尾属于后起的音变。入声韵的塞音尾在永州南部土话里已经完全丢失,目前绝大多数方言点人声韵都读纯元音韵,只有江华码市的入声韵还有条件地带喉塞尾[?],另有部分方言点的人声韵有条件地读鼻尾韵。 第四章“永州南部土话的声调”分别分析了古平声、浊上、去声和入声在发展演变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些比较有特点的现象,详细讨论了浊上和入声的归并方式。 关于平声,主要介绍了“平声不分阴阳”和“气流分调”两种现象,并指出“平声不分阴阳”不是存古现象,而属于后起的音变。关于浊上,首先介绍了浊上的演变类型,指出在永州南部土话里,浊上除了独立成调以外,还和阴平、阴上、去声(阴去)等调类发生了归并;然后分析了浊上某些归并方式的性质,比如“浊上归阴平”的性质和客家方言不同,它是语音系统内部调型相同、调值相近的调类发生合并的结果,浊上归阴上、浊上归去声(阴去)则和官话的影响有关。关于去声,主要讨论了“去声不分阴阳”、“浊去归阴平”和“新田土话中‘去’字的声调”三个问题。关于人声,首先也是介绍它的演变类型,指出在永州南部土话里,人声独立成调的现象主要是针对清人而言的,浊人除了极个别点以外,都已经和别的舒声调发生了归并,入声的归并方式主要表现为清人和阴去合并,浊人和阳去合并;然后对人声某些归并方式的性质进行了讨论。 第五章对永州南部土话进行地理分类。 本章分别选取了一些语音条目、词汇条目、语法条目为永州南部土话进行地理分类。根据我们所选定的分类标准,可以把永州南部土话大致分成东北片(宁远、新田、蓝山)、西南片(双牌、道县、江永、江华沱江)和正南片(江华沱江除外)三个小片。 第六章从语音角度比较分析永州南部土话和周边方言的关系。 本章分别选取了一些声母、韵母、声调项目比较了永州南部土话和其周边方言(主要是周边的土话),如永州北部土话、郴州土话、粤北土话和桂北平话等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对“南岭土话群”——湘南土话、粤北土话和桂北平话的关系提出了几点看法。 余论部分主要讨论了两个问题,一个是语言的发展演变和非语言因素之问的关系,一个是和永州南部的语言生活有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