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ult to Injury:Rethinking Our Responses to Intimate Abuse
作者: (美)琳达·米尔斯(Linda G. Mills)著;黄煜文译
出版社:商周出版,2004
简介: 刑事司法體系對家庭暴力的強制介入真的有效嗎?「父權制度」真的能夠解釋所有發生在親密關係裡的暴力傷害嗎?當受暴婦女最後仍然選擇回到虐待她們的伴侶身邊時,她們真的只是因為害怕或欠缺女性主義的意識,所以才做出這種這麼不明智的決定嗎?在《錯的是我們,不是我:家暴的動力關係》裡,米爾斯提出各種深刻的質疑,要求我們誠實地面對家庭暴力的真相。家庭暴力並不是一種發生在神祕的父權制度以及無辜的女人之間的現象,也從來就不曾只是男性╱加害者、女性╱受害者這種單純的二分法而已。事實上,暴力是一種具有相互性的動力關係,可以區分成各種連續性的範疇,從情感暴力到身體暴力,從攻擊到防衛。米爾斯主張,儘管家暴受害者並不需要為自己所受到的傷害負責,也不需要為引爆了伴侶的暴力而感到罪惡,然而,他╱她卻必須要為自己所助成的家暴動力關係負起責任。
為自己在親密關係裡的行為負責,是終止家暴動力關係的關鍵。透過「親密虐待圈」與「敘事治療」,米爾斯提供了我們一個正視自己的暴力史、瞭解伴侶之間權力動力關係的方式,藉以達成全面減少暴力的目標。
「就像注入活水一樣。本書承擔起艱困而了不起的任務。非常傑出的作品......令人振奮。」
──圖圖大主教(Archbishop Desmond Tutu)「這是個勇敢探索人類親密關係的故事。親密關係有時會淪為侵害關係,牽涉到暴力的施加與傷害的持續。本書以審慎、敏感與堅強的意志來訴說憂鬱的故事,並思考加害者與被害者之間的細微與諷刺之處。」
──羅伯?寇斯(Robert Coles),哈佛大學教授、《先怔後悟》(DoubleTake)雜誌編輯「米爾斯的成就令人印象深刻也令人鼓舞。關於虐待關係中的女性的主體能動性,目前的討論可說是毫無建樹,米爾斯以她清楚而典雅的文字,為我們指點了迷津。」
──克里斯汀?李多頓(Christine A. Littleton),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法學講座教授「在對親密虐待的分析中,米爾斯展現出她獨特的審慎、精細以及原創性。她以設身處地的洞察力,顯示羞辱如何導致傷害,並描繪出一條實際而另類的通往治療與安全之路。針對強制性一元化懲罰家暴的作法,她提出女性主義觀點的批判,同時也是倖存者的批判。米爾斯將我們的思維帶離一元主義與二元主義,轉而以多元的取向來修補被暴力所粉碎的生命。」
──約翰?布萊斯維特(John Braithwaite),澳洲國家大學法學教授「本書將會改變公眾與親密暴力的關係:米爾斯挖掘我們每個人都否認的深處,挑戰我們,讓我們回到原本已知的現實。」
──艾德里安?勒布隆克(Adrian Nicole LeBlanc),《隨意挑選的家庭:布隆克斯區裡的愛、毒品、麻煩,以及老年的到來》(Random Family: Love, Drugs, Trouble, and Coming of Age in the Bronx)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