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印度华裔学者谭云山与谭中的思想脉络
作者: 章之岱著
出版社:国立台湾大学政治学系中国大陆暨两岸关系教学与研究中心,[2010](99年)
简介:
本文以海外華人對中國的想像為主體論述,探討印度華裔學者譚雲山與譚中父子一脈傳承的「中印大同」理論如何形成,從過往歷史脈絡觀察,譚氏父子雖然處在不同環境和時空背景,其思想脈絡與中國的歷史仍保持聯繫。譚雲山為民國初期海外華人教育學者,在南洋發展中國文化,隨後應泰戈爾之邀請前往印度,與泰戈爾共同建立中國學院。譚雲山對日抗戰時期主張中國印度聯合抗日,扮演中印兩國政府之間傳遞訊息的角色,戰後致力中國學院業務與發展中印友好關係,為後世所尊敬的「現代玄奘」。譚中承襲了譚雲山與泰戈爾的中印友好理念,試圖重新找回中國與印度兩大文明古國之間遺失的橋樑,在印度教學時從中國歷史研究的脈絡發現中國與印度擁有共同友好文明的可能性,同時帶領印度學術界提出批判西方理論之精神。譚中從印度學術界退休後,多年累積研究的中印友好關係歷史之學術理論已趨成熟,推廣「中印大同」理論,面對中印兩國的崛起,倡導中印和平發展促進世界大同之可能性。可以發現,譚氏父子二人皆主張文明對中國與印度關係的重要性,希望藉由文明的交流,實踐「中印大同(CHINDIA)」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