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9 项 “埃玛”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英)Hallworth,G.等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2015年12月
简介:“泡泡剑桥儿童英语故事阅读”系列读物是从国际著名的剑桥大学出版社品牌书系Cambridge Storybooks中精心挑选、结集而成的双语分级读物。读物涵盖多种阅读题材,话题范围广,故事生动有趣,语言地道,插图精美,能有效扩大孩子的阅读范围和视野,带孩子轻松走进生动活泼、富有想象的英文故事中,让孩子喜欢上英语,爱上阅读,透过英文“读”世界!该系列读物首版畅销多年,长期占据各大网站畅销读物排行榜,获得当当网终身五星级图书,在各大亲子群和妈妈群中受到广泛推荐,深受孩子热捧和老师与家长的好评!改版图书增加了点读功能,可以更好地提升孩子的阅读体验与学习兴趣。“泡泡剑桥儿童英语故事阅读”共4个级别,4级适合6~10岁的孩子,含18本故事书+1本教师/亲子指南+1张MP3光盘。“泡泡剑桥儿童英语故事阅读 4级”旨在帮助孩子拓展以前已经熟悉的活动范围,帮助孩子在英语听说方面获得学习成就感,并在读、写方面给予适当的实践指导。配套的教师/亲子指南可帮助家长与教师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涵,书中附有可复印或裁剪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供孩子游戏、表演使用,增强学习效果。光盘内含由多个朗读者共同录制的故事,内容丰富超值!“泡泡剑桥儿童英语故事阅读 4级”中每本故事都极为有趣,令孩子们爱不释手。《一只威尔士羊羔》:一只小羊羔悄无声息地进入基思哥弟俩的生活中,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优美的故事与画面吧!《狗狗秀》:小狗斯派克是艾丽丝的好朋友,它虽然调皮,但很会递东西。一天,斯派克要去参加狗狗秀了。别的小狗都会表演自己的拿手好戏:它们有的会跳圈儿,有的能站在球上……可是斯派克不会这些。怎么办呢?这时候,一阵风吹走了兽医小姐漂亮的帽子……《和平戒指》:本和特蕾西在墙上的洞里发现一枚漂亮的戒指。他们伸手去拿戒指,没想到却进入了树根人的领地,他们将会有什么奇遇呢?《神奇的马尔奇先生》:新学期的第一天,8班的孩子们迎来了他们的新老师——马尔奇先生。马尔奇先生会变魔术,大家都觉得他很神奇,那么他究竟如何神奇?《变成丛林狼的女孩》:黄玉米姑娘嫉恨蓝玉米姑娘,于是将她变成了丛林狼。变成丛林狼的蓝玉米姑娘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黄玉米姑娘受到应有的惩罚了吗?《天啊,我们变小了!》:新来的马尔奇先生有一支神笔,他告诫大家不要碰它。不过好奇的山姆和贾森还是忍不住动了神笔……?《天气鼓》:很久以前,一场可怕的暴风雨一直下个不停。村里有个叫大乌鸦的男人变成了一只黑色的大鸟,去天上请求“宇宙”和“神女”停止这场暴风雨。后来发生了什么呢?《特制蛋糕》:杰丝做了一个特制的蛋糕,爸爸还以为是给大家做的茶点呢,差点儿吃了它!究竟是怎么回事呀?《海边的手表》:小女孩戴着妈妈送的漂亮手表去海边玩耍,回家时却把手表忘在了栈桥上……《斗篷姑娘》:“我爱你就像肉爱盐一样。”——因为这样一句话,小女儿在父亲的寿宴上被逐出家门。她做了一件灯芯草斗篷,投奔到一个年轻人家做仆人。斗篷姑娘爱上了年轻人,但他却不知情。冬天的宴会上,斗篷姑娘脱下灯芯草斗篷去参加舞会,年轻人对她一见倾心。他们的结局如何?斗篷姑娘的父亲最后能理解她对他的爱吗?《滑溜溜星球》:小朋友,你喜欢幻想和冒险吗?如果给你一次机会,你愿意代表正义的一方去与邪恶势力斗争吗?你愿意冒险去拯救他人的生命吗?让我们与马克和陈一起开展冒险之旅吧!《变成丛林狼的女孩(戏剧)》:黄玉米姑娘嫉恨蓝玉米姑娘,于是将她变成了丛林狼。变成丛林狼的蓝玉米姑娘将会面临怎样的命运呢?黄玉米姑娘受到应有的惩罚了吗?《给汤姆的小猫》:汤姆和妹妹都喜欢猫,可妈妈不让他们养猫。一天,一家人应叔叔之邀去看哑剧。叔叔说他的小猫丢了,让汤姆帮他留意找一找。汤姆有没有找到那只小猫呢?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呢?《睡衣派对》:埃玛生日这天,大家送给她好多生日礼物,并为她举办了睡衣派对。在派对上,小朋友们跳舞、玩枕头大战、吃茶点、听鬼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呀?《骑龙王》:一个贫穷的织布工一下子打死了七十只苍蝇,于是便异想天开要去做一名骑士。国王派他去杀一只巨龙,他把巨龙杀死了吗?途中发生了什么事?《神奇的剑》:班级旅游日那天,马尔奇先生带领8班的孩子们参观了一座城堡。在城堡里,他们发现并无意中碰了一把长剑,于是许多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厨房里的雪》:下雪了,茜丝因为生病只能坐在窗边看哥哥们和姐姐在雪地里玩耍。妈妈想出了好主意,她让哥哥们和姐姐用托盘盛了一些雪进屋。于是,茜丝开始在厨房里创造属于她的小小雪之世界……《睡衣派对(戏剧)》:埃玛生日这天,大家送给她好多生日礼物,并为她举办了睡衣派对。在派对上,小朋友们跳舞、玩枕头大战、吃茶点、听鬼故事,听起来是不是很有趣呀?
巴赫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作品BWV1043号:为两把小提琴、弦乐队与通奏低音而作:小提琴与钢琴谱
光盘作者: (德)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曲;魏然译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
简介: 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这首为两把小提琴、弦乐队与通奏低音而作的协奏曲,原本是为一组拥有个独奏声部而作的器乐组曲。小提琴独奏的版本出自德恩(s·w·dehn)1851年编订的版本,但该版本1945年遗失,柏林德国国家图书馆的目录上也删除了该条目。而我们现在的这个版本,是以德恩可靠版本(ep23 la)为依据的。然而还有另一个来源,即所谓的1760年的“海因版”(hering,手稿),可肯这是由卡尔·菲利普·埃玛努挨尔·巴赫(约·塞·巴赫的第三个儿子)的抄谱员海因绘制。尽管其权威性并不高于前者,但其中的慢乐章(第16、21、34、46小节)独奏键盘乐段4次反复仍给人很特殊的印象。海因版的数字低音部分加了指法,尽管是为竞奏加难度而做的微不足道的做法,但却是保留了当时的惯例与装饰性。海因版认可了第一乐章第86小节数字低音的解释(第二小提琴与低音提琴之间的平行五度,属不规范的处理)。 两个小提琴旋律都在钢琴部分上面,完全按照原版,没有任何添加。两个独奏声部均保留了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添加的内容:为了区别原来的弓法,这些添加的弓法均用虚线表示。
作者: 霍欣彤编著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2011
简介:《完全图解世界大师系列(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卡耐基成功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荣格心理学》、《巴菲特投资攻略》、《达尔文进化论》。《卡耐基成功学》内容简介戴尔·卡耐基,美国“成人教育之父“,运用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对人性进行了透彻的分析;通过讲述普通人历经奋斗获得成功的真实故事,激励了无数迷茫和困惑的人,帮助他们创造了收获的人生。 《卡耐基成功学》浓缩了卡耐基成功学中的精华内容,帮助我们获得自信与尊重、克服人性的弱点,勇敢而乐观地面对生活,最终获得事业和人生的双重成功。《卡耐基成功学》运用最现代的编辑手法、最生动的插画及图解方式,配合以大量心理学专业知识,从而进一步加深卡耐基成功学的科学深度,也使其更为形象地出现在读者面前。他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励志作家,他的当众演讲感动过美国总统,他揭示了人性的深层本质,指引千百万人走向成功,他是美国成人教育之父,被誉为“人类最伟大的心灵导师”。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内容简介:100多年过去了,弗洛伊德的思想仍然闪烁着璀璨的光芒。从1900年《梦的解析》的出版为20世纪心理学揭幕,到这位泛性论者高呼“生命的叫喊来自爱欲的争斗”,从通过梦境探察人类的无意识,到运用催眠消除人们的内心压抑,从“潜意识如海下冰山”的经典比喻,到“男性”伪装成为“雨伞”的释梦理论……弗洛伊德的思想极富诱惑、令人叹服又备受争议。我们又该如何破译自身的密码,发掘自己巨大的潜意识能量7《卡耐基成功学》以图解方式再现了神秘的精神分析疗法,论证了弗洛伊德的伟大发现,相信会给您带来省时、高效、快乐的阅读体验。人类的潜意识中压抑着什么样的欲望?性本能为什么对人类有如此之大的影响?在当前社会,为什么我们一定要了解精神分析学? 《达尔文进化论》内容简介:150年前,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发表了一个震撼世界的伟大理论——进化论,他的观点彻底颠覆了传统基督教的“神创说”和“物种不变”理论,第一次科学地讲述了生命的起源。达尔文所提出的天择和性择,至今仍是生命科学中一致通用的理论,恩格斯称达尔文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达尔文进化论》将文字、图画、表格等丰富的视觉元素,综合成一个有机整体,运用“左文右图”的图解手法,在讲述达尔文进化论的同时,还全方位地介绍了150年来关于生物进化的各种研究成果和进化论的最新发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生物学、遗传学等前沿学科的最新发展动态。充满阅读趣味的进化论版本。生命从何而来,又是怎样演变的?生存的渴望和性的力量是如何改变生命的?面对新的理论挑战和新发现,进化论是怎样“进化”的? 《巴菲特投资攻略》内容简介:你在股市中赚到钱了吗?你真的信奉过巴菲特吗?沃伦·巴菲特,人称“美国股神”,是世界上价值投资法则的集大成者。他年轻时以100美元起家,到现今已是拥有620亿美元资产的亿万富豪。在2008年”福布斯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取代比尔。盖茨再次成为全球首富。不仅如此,巴菲特独特的投资哲学造就了数以万计的亿万富翁。其中,仅在他居住的奥马哈市就培养了近200名亿万富翁。因此,在美国1999年底评出的“20世纪八大投资大师”中,巴菲特名列榜首,被喻为“当代最伟大的投资者”。每一位股票投资人,要想取得较好的长期投资业绩,最好的办法是学习股神巴菲特简单易懂却非常有效的价值投资策略。《巴菲特投资攻略》从巴菲特的成就说起,逐步剖析其投资哲学,并按照投资操作中选股、估值、市场、买价、组合、实践等基本步骤,将巴菲特40多年驰骋股海的投资策略进行深入探讨和分析,从而成为一本为投资者讲述如何进行长期投资的精美教程。你将在《巴菲特投资攻略》中学到下列方方面面:巴菲特有着怎样的投资成就?巴菲特的核心投资策略是什么?挑选怎样的股票风险才最小?巴菲特是怎样进行股票投资组合的?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时机卖出股票?如何在中国实施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法? 《荣格心理学》将带领你结识20世纪伟大的治疗师荣格。从被弗洛伊德看做精神分析的“王储”到另创分析心理学派,从探寻自己的梦境到探察人类的无意识构成,从游历文明古国到将多种思想融入心理治疗,从对发妻埃玛的深情到与身边的红颜的厚谊,《荣格心理学》呈现了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光影交织的一生,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思想菁华。此外,《荣格心理学》采取了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将荣格晦涩、神秘的理论以富有亲和力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相信这种方式可以给你带来快乐、高效的阅读的体验。
作者: (德)米切尔恩德
简介:《十三海盗》是一部非常有趣的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小说。小纽扣吉姆和火车司机卢卡斯驾驶着能上天下海的火车头埃玛、摩力开始了新的冒险,他们要接受的挑战可真不少。怎么样才能建一座既大又小的灯塔?去哪里寻找“永恒的水晶”?奇妙的冒险旅行困难重重,吉姆和卢卡斯能否战胜力大无穷、却连十二和十三都分不清楚的可怕海盗,把他们改造成为“十二个不可战胜的人”?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以幽默愉快的笔调书写了一个又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冒险故事,波澜壮阔的想象、纯真的友谊必然会打动你的心灵。本书是《火车头大旅行》的续集。《火车头大旅行》是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为作家奠定了在世界文坛的地位。米切尔·恩德曾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等多种奖项,作品被翻译为19种语言,行销全球40多个国家。
作者: (英)石黑一雄著;冒国安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4
简介:村上春树、朱利安?巴恩斯、大卫?劳奇、李海鹏倾力推荐 ★石黑一雄——与V.S.奈保尔、萨尔曼?拉什迪齐名的“英国文坛移民三雄”,布克奖、惠特布莱德奖、欧洲小说奖得主,入选《泰晤士报》“1945年以来最伟大的50位英国作家”。 ★《长日留痕》——1989年布克奖获奖作品,石黑一雄最著名的代表作,被《卫报》评为“你一生离不开的100本书”。 ★改编电影(又名《长日将尽》)由安东尼?霍普金斯、埃玛?汤普森联合主演,获奥斯卡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等多项大奖提名。
简介: 美丽的主人公埃玛是富裕农民的独生女,因不甘与忠厚老实的丈夫过平庸的生活,两次发生婚外情,后均遭情人抛弃;又因过度消费,债台高筑,终于被迫自杀。这部残酷的写实主义名著,在一定意义上是对浪漫主义与浪漫小说的清算。它熄灭了让人不切实际的幻想光环,令人看见底下黯然的真相,没有一点让人做梦的企图,你领受到的是更为真实和残酷的现实。 《外国文学名著:包法利夫人》于1856-1857年间在《巴黎杂志》上连载,轰动文坛,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司法当局对作者提起公诉,指控小说“伤风败俗、亵渎宗教”,并传唤作者到庭受审,最终以“宣判无罪”收场,而隐居乡野、籍籍无名的作者从此奠定了自己的文学声誉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曾有人问福楼拜,谁是包法利夫人的原型,他答道:“包法利夫人就是我自己。”
作者: 程敏主编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2003
简介: 《时尚在尖叫》是一本关于时尚的书,在这本书中讲述了无数引领世界时尚潮流的著名设计师的故事。从CoCo Chanel(可可·夏奈尔)开始--Christian Dior(克里斯蒂思·迪奥),Yves Saint Laurent(伊夫·圣·洛朗),Karl Lagerfeld(卡尔·拉格菲尔德),Emanuel Ungaro(埃玛纽埃勒·恩伽贺),Jean Paul-Gaultier(让保罗·戈尔蒂耶),Lssey Miyake(三宅一生),Vivienne Westwood(维维安·韦斯特伍德),John Galliano(约翰·加利亚著),Calvin Klein(卡尔文·克莱恩),Donna Karan(唐娜·卡兰),Ralph Lauren(拉尔夫·劳伦),Tom Ford(汤姆·福特) ……每一个名字既代表一个品牌也代表一个人,还代表一种生活以及对待生活的态度。世界在这些人的眼中是存在区别的、甚至是完全不同的,然而他们中的每一个人都始终忠于自己看到的世界,并且坚持听从来自心灵世界的声音,这使他们在经过艰苦的努力后,最终得以实现自己的梦,并且能够用他们的梦来装点现实世界,影响世人的生活和对生活的看法。
作者: (阿根廷)豪·路·博尔赫斯(Jorge Luis Borges)著;王永年译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
简介: 短篇小说集《阿莱夫》发表于1949年,收入17篇小说,并附后记。这个集子里除了《埃玛?宗兹》和《武士和女俘的故事》以外,都属于幻想小说类型。前者的梗概是塞西莉亚?因赫涅罗斯提供给我的,我写作时字斟句酌,唯恐损害如此精彩的情节;后者试图演绎两件可靠的事实。第一篇花了很大功夫;主题涉及永生给人类带来的后果。那篇阐述永生者的伦理观的故事后面是《釜底游鱼》:小说里的阿塞韦多?班德拉是里韦拉或者塞罗? 拉尔戈之类的犷悍的汉子,是切斯特顿笔下的无与伦比的森迪的混血儿翻版。(《罗马帝国衰亡史》第二十九章叙说了一个遭遇和奥塔洛拉相似的人物,但情节更悲惨、更匪夷所思。)《神学家》写的是一个有关个人特征的凄楚的梦;《塔德奥?伊西多罗?克鲁斯小传》是对马丁?菲耶罗的注释。《阿斯特里昂的家》的创作和主角性格的塑造是我从瓦茨1896年的一幅油画得到的启发。《另一次死亡》是有关时间的幻想,彼尔?达米亚尼几句话给了我灵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我比谁都更希望德国打败;比谁都更深切地感到德国命运的悲剧性;《德意志安魂曲》试图对那种命运加以探索,我们的“亲德分子”对德国一无所知,不懂得为德国的命运悲叹,甚至没有料到德国会落到这种地步。《神的文字》得到慷慨的好评;那头美洲豹使我不得不通过一个“卡霍隆金字塔的巫师”之口道出神秘主义或者神学者的观点。我认为在《扎伊尔》和《阿莱夫》里可以看到威尔斯1899年写的短篇小说《水晶蛋》的某些影响。
作者: 阿尔贝·加缪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01月
简介:
还有两件事我也一直在思考:黎明和我的上诉。但我听从理智,设法不再去想这些事。我躺了下来,仰望天空,竭力对天空感兴趣。它变成绿色,是在黄昏时分。我再作努力,以改变我的思路。我听着自己心脏的跳动声。我无法想象,这声音在如此长的时间里一直伴随着我,竟会在有一天停止。我从未有过真正的想象力。但我试图想象出这心跳声不再在我头脑中继续响起的那个时刻。但想不出来。黎明或我的上诉仍在脑中。我最终在想,最合乎情理的办法是不要强制自己。
他们是在黎明时分来的,这我知道。因此,我每天夜里都在等待黎明的到来。我一直不喜欢遇到猝不及防的事。如果我有事情发生,我更希望自己有所准备。因此,我最终只在白天睡一会儿,而在夜里,我始终耐心等候着窗玻璃上的天空开始发亮。最难熬的是天快亮的时候,我知道他们通常是在这时动手在法国,可在嫌疑犯家里对其逮捕的法定时间为早晨六点,这也是警方突然提审犯人的时间。。午夜过后,我一直在等待和窥探。我的耳朵从未听到过这么多的噪音和这么细微的声响。另外,我可以说,我在这段时期里算是走运,因为我从未听到过脚步声。妈妈以前常说,人要倒霉也不会事事倒霉。我在监狱里同意这种看法,是因为这时天空变得绚丽多彩,新的一天又来到我的牢房。因为我可能会听到脚步声,我的心脏就会分崩离析。即使最轻微的走动声也会使我冲到门口,即使我把耳朵贴在木门上,发狂地等待着,直至听到自己的呼吸声,我害怕听到这呼吸变得粗声粗气,活像狗在嘶哑地喘气,但我的心脏毕竟没有分崩离析,我又可以多活二十四个小时。
我整天在考虑我的上诉。我觉得自己已从这种想法中获益匪浅。我想象能用这想法得到什么结果,并从思考中获得巨大收获。我总是作出最坏的设想:我的上诉被驳回。“那么,我就得死。”显然比别人死得更早。但大家都知道,这样活着并不值得。其实,我并非不知道,三十岁死还是七十岁死,是无关紧要的事,因为不管你几岁死,其他男男女女照样活着,几千年都是如此。总之,没什么比这事更加清楚。反正死的人都是我,不管是现在死还是二十年之后才死。此时此刻,我在思考时有点难受,是在想到未来二十年的生活时,我感到心里产生一种可怕的跳跃。但我只好压制这种跳跃,并想象我一旦活到二十年后会有什么想法。死了之后,怎么死和什么时候死就无关紧要,这是明摆着的。因此(难就难在要看到这“因此”二字所表示的理性思考的全部含义),我的上诉如被驳回,我就应该接受。
这时,只是在这时,我才可以说有了权利,并允许自己去作第二种假设:我获得缓刑。令人烦恼的是,我必须稍稍克制血脉和肉体使两眼狂喜的剧烈冲动。我必须设法克制这种呼喊,并使其变得理智。我作出这一假设时,甚至必须表现得合情合理,使我在第一种假设中更有可能逆来顺受。我做到这点之后,就获得一小时的平静。这点还是值得重视。
正是在这样的时刻,我再次拒绝接见指导神甫。我躺在那里,从金黄的天色看出夏日的黄昏将临。我刚放弃上诉,可以感到血液在我身上流动正常。我不需要见指导神甫。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想到玛丽。她已有好几天没有给我写信。那天晚上,我进行思索,并在心里想,她当死刑犯的情妇,也许已感到厌倦。我也想到她可能病了或死了。这十分正常。既然除了两人现已分开的肉体有关系之外,我们俩没有其他任何关系,也没有其他任何事会使我们相互思念,我怎么会知道她的情况呢?另外,从这时起,对玛丽的回忆会使我感到无关紧要。她死了,就不再使我感兴趣。我觉得这很正常,就像我清楚地知道,我死后,别人就会把我忘记。他们本来跟我就没有关系。我甚至不能说,这样想令人难受。
正在这时,指导神甫进来。我看到他时,身体微微颤抖。他发现了这点,叫我不必害怕。我对他说,他通常是在另一时间来的。他对我回答说,这是十分友好的拜访,跟我上诉毫无关系,他对此也一无所知。他在我的小床上坐下,请我坐在他的旁边。我谢绝了。我觉得他样子还是十分和善。
他坐了一会儿,手放在膝盖上,低头看着自己的双手。他的手细长而又结实,使我联想到两只灵巧的动物。他慢慢地用两只手相互搓了搓。然后,就这样待着,头仍然低着,而且待了很长时间,使我一时间感到已把他忘却。
但他突然抬起头来,正面看了看我,并说:“您为什么每次都拒绝见我?”我回答说我不信天主。他想知道我是否对此确信无疑,我说我对此无需考虑:我觉得这个问题并不重要。他于是身体后仰,背靠墙壁,两手平放在大腿上。他几乎不像是在对我说话,他指出,人有时以为自己确信无疑,实际上却并非如此。我没有吭声。他看了看我,然后问我:“您对此有何想法?”我回答说有这个可能。不管怎样,我也许不能肯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是什么事,但我完全能肯定自己不感兴趣的是什么事。他对我说的事,我恰恰不感兴趣。
他把目光移开,仍保持这种姿势,他问我,我这样说是否因为过于绝望。我对他解释说,我并不绝望。我只是害怕,这是理所当然的事。他指出:“天主会给予您帮助。我见到过跟您情况相同的人,他们都回到了天主身边。”我承认这是他们的权利。这也证明他们有时间这样做。至于我,我不要别人帮助,而要我对不感兴趣的事感兴趣,我缺少的正是时间。
这时,他两手做出生气的手势,但他挺直身子,理好长袍上的皱褶。他理完后,称我为“我的朋友”:他对我这样称呼,并非是因为我是死刑犯;在他看来,我们都被判了死刑。但我打断了他的话,并说这不是一回事,而且这无论如何也不能看成一种安慰。他表示同意:“当然如此。但您今天不死,以后也会死的。到那时会遇到同样的问题。您将会如何对待这可怕的考验?”我回答说,我会像现在这样来对待这种考验。
他听到这话就站了起来,两眼对我直视。这种把戏我了如指掌。我常常用这种办法跟埃玛纽埃尔或塞莱斯特戏耍,一般来说,是他们把目光移开。指导神甫也对这种手法十分精通,我立刻明白他的意图:他的目光并未抖动。他对我说话时声音也没有颤抖:“您难道不抱任何希望?您活着时,难道要抱有您灵魂和肉体会全都死亡的想法?”我回答说:“是的。”
于是,他低下脑袋,重新坐下。他对我说,他怜悯我。他认为,一个男人无法忍受这种生活。而我只是感到,他开始使我感到厌烦。我也转过身去,走到天窗下面。我把肩膀靠在墙上。我不大跟得上他的思路,但听到他又开始对我提问。他说话的声音不安而又急促。我知道他感到激动,我听他说时就更加注意。
他对我说,他确信我的上诉会得到同意,但我身负罪孽的沉重压力,必须将其摆脱。据他说,人类的正义微不足道,天主的正义至关重要。我指出,是前者判处了我的死刑。他对我回答说,这并未因此而洗刷我的罪孽。我对他说,我不知道什么是罪孽。别人只告诉我,说我是罪犯。我有罪,我要付出代价,别人不能再对我有其他任何要求。这时,他又站了起来,我心里在想,这牢房如此狭小,他是否想活动一下,因为他别无选择:要么坐下,要么站起。
我眼睛盯着地上看。他朝我走了一步就停下,仿佛不敢再往前走。他望着天窗上铁条之间的天空。他对我说:“您错了,我的孩子,我们可以对您有更多的要求。我们也许会对您提出这种要求。”——“那么是什么要求?”——“我们会要求您去看。”——“看什么?”
神甫环顾周围,他回答时,我突然发现他的声音已显得十分厌倦:“这些石块都流出汗水般的痛苦,这我知道。我每次看到它们,都会感到焦虑不安。但我在内心深处知道,你们中最为不幸的那些人,都看到这些阴暗的石块里显现出一张神的脸。我们要求您看的,就是这张脸。”
我有点生气。我说我看着这些墙壁已有好几个月了。我对它们,要比对这世上任何人或任何事物更为了解。也许在很久以前,我曾想在上面看到一张脸。但这张脸有着阳光的色彩和欲火:那是玛丽的脸。我白费力气,未能看到。现在完了。不管怎样,我没有看到有任何东西从这流汗般的石块里显现出来。
指导神甫略显伤心地看了看我。我现在整个身子都靠在墙上,阳光照在我的前额上。他说了些话,我没有听到,他十分迅速地问我是否允许他拥吻我,我回答说:“不行。”他转过身去,朝墙壁走去,慢慢地把手放在墙上,并低声说:“您难道是这样喜爱这人世间的?”我没有回答。
他背对着我站立良久。他待在这里使我感到压抑和恼火。我想要请他离开,让我独自待着,但他朝我转过身来,像爆发那样突然大声地说:“不,我无法相信您的话。我可以肯定,您曾希望过另一种生活。”我对他回答说当然如此,但这希望并不比希望发财、希望游得更快或希望嘴长得好看更加重要。这些希望都属于同一类型。但他打断了我的话,并想知道,我如何想象这另一种生活。于是,我对他叫了起来:“是一种我能回忆起现在这种生活的生活。”我立刻又对他说,我已感到厌烦。他还想跟我谈天主,但我走到他跟前,想最后一次跟他解释,说我剩下的时间已不多。我不想用天主来浪费这时间。他想要改变话题,问我为什么称他为“先生”,而不是称他为“我的父亲”。这下我可恼火了,我就对他回答说,他不是我的父亲:他跟其他人一样。
他把手放在我肩上说:“不对,我的孩子。我是您的父亲。但您不可能知道这点,因为您有一颗迷失的心。我要为您祈祷。”
这时,我不知是为了什么,我觉得自己身上有什么东西爆裂。我放开嗓子拼命叫喊,我对他进行辱骂,我叫他不要祈祷。我抓住他长袍的领子。我把埋藏在内心深处的话都对他倾诉出来,说时蹦蹦跳跳,时而快乐时而气愤。他不是显出确信无疑的样子吗?但是,他的任何确信都抵不上女人的一根头发。他甚至不能肯定自己活着,因为他活着如同死人一般。我仿佛两手空空,但我对自己确信,对万物确信,比他更加确信,我确信自己的生和即将来临的死。是的,我只有这种确信。但至少我抓住了这个真理,如同这真理把我抓住那样。我以前有理,现在还有理,我一贯有理。我曾以这种方式生活,我也能以另一种方式生活。我做了这事,没做那事。我没做某一件事,却做了另一件事。然后呢?仿佛我在这段时间里一直在等待着我将会被证明无罪的时刻和黎明的到来。什么都不重要,我清楚地知道是什么原因。他也知道是什么原因。在我所度过的这荒诞的一生中,有一种模糊不清的活力,越过那些尚未来到的年月,从我遥远的未来朝我这里升起,这活力经过之处,把别人在我生活中那些跟未来的年月同样不真实的年月里向我作出的种种建议都变得一模一样。他人之死,一位母亲的爱,跟我有什么关系?既然我只会有一种命运,既然成千上万的幸运儿像他一样自称是我的兄弟,那么,他们的上帝,他们选择的生活和命运,跟我又有什么关系?他理解吗?他难道理解?大家都是幸运儿。世上只有幸运儿。其他人也是这样,有朝一日会被判处死刑。他也是,他会被判处死刑。如果他被指控杀人,只因在母亲葬礼上没有哭泣而被处决,这又有什么关系?萨拉马诺的狗跟他妻子一样重要。机器人般的矮小女人,跟马松所娶的巴黎女人或者跟想要嫁给我的玛丽一样有罪。雷蒙跟比他更好的塞莱斯特一样也是我的朋友,这又有什么关系?玛丽今天给另一个默尔索送去香吻,这又有什么关系?他这个被判死刑的人难道理解,是从我遥远的未来……我大声说出所有这些话,感到喘不过气来。但在这时,有人已把指导神甫从我手里夺走,并且看守们对我进行威胁。但神甫让他们冷静下来,并默默地对我注视片刻。他眼睛里全是泪水。他转身就走了。
他走了之后,我安静下来。我疲惫不堪,扑倒在床上。我觉得我当时睡着了,因为我醒来时星光满面。乡村的噪音一直传到我的耳边。夜晚的气味、泥土的清香和盐的咸味使我鬓角清凉。这沉睡的夏夜美妙的平静,如潮水般涌入我的心中。这时,黑夜将尽,汽笛鸣响。这声音预告,有些人将前往另一世界,即我现在已感到无关紧要的世界。很长时间以来,我第一次想到妈妈。我觉得现在终于理解,她为何要在晚年找个“未婚夫”,为何她要玩“重新开始”的游戏。在那边,在那边也是如此,在这生命渐渐消失的养老院周围,傍晚如同忧伤的休憩。跟死亡近在咫尺时,妈妈想必在那里感到解脱,准备把生活从头到尾再过一遍。任何人,任何人都无权为她哭泣。我也是这样,我也感到自己准备把生活从头到尾再过一遍。仿佛这勃然大怒消除了我的痛苦和希望,面对这布满预兆和星星的夜空,我首次向这温柔而又冷漠的世界敞开心扉。我体会到这世界跟我如此相像,又是如此亲如手足,因此感到自己过去幸福,现在仍然幸福。为使一切都显得完美,为使我不再感到如此孤独,我只能希望被处决那天观者如潮,并对我发出憎恨的喊叫。
作者: 霍欣彤编著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2008
简介: 《完全图解荣格心理学》(完全图解系列)将带领你结识20世纪伟大的治疗师荣格。从被弗洛伊德看做精神分析的“王储”到另创分析心理学派,从探寻自己的梦境到探察人类的无意识构成,从游历文明古国到将多种思想融入心理治疗,从对发妻埃玛的深情到与身边的红颜的厚谊,本书呈现了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光影交织的一生,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思想菁华。此外,本书采取了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将荣格晦涩、神秘的理论以富有亲和力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相信这种方式可以给你带来快乐、高效的阅读的体验。 荣格为你讲述: 人格面具让我们魅力无限,但不要让它控制我们; 通过情结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但不要让情结拥有我们; 99.9%的纯金潜藏在我们不愿示人的那一面——“阴影”之中; 了解自己的性格类型有助于把握事业目标和找到“另一半”。
作者: 匈牙利
简介:
《荣格心理学》将带领你结识20世纪伟大的治疗师荣格。从被弗洛伊德看做精神分析的"王储"到另创分析心理学派,从探寻自己的梦境到探察人类的无意识构成,从游历文明古国到将多种思想融入心理治疗,从对发妻埃玛的深情到与身边的红颜的厚谊,本书呈现了分析心理学之父--荣格光影交织的一生,以及分析心理学的思想菁华。此外,本书采取了图解的编辑手法和"左文右图"的版式,将荣格晦涩、神秘的理论以富有亲和力的形式呈现给读者。相信这种方式可以给你带来快乐、高效的阅读的体验。
Voices of the Ancestors:African Myth
作者: [时代生活图书公司编];李汉平译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简介: 《祖先的声音:非洲神话》内容简介:作为最早有人类生活的大陆,非洲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也是最早被开拓殖民地的地区之一。很多关于这个大陆的传说通过人们的口头流传,被一代一代的保留了下来,成为反映早期人类思考自身起源的重要史料。 多贡人的天神埃玛在创世之初.就是一只硕大的蛋,在这只蛋里,蕴涵着万物生成所需要的四种重要物质:火、土、水、气。在接连七次爆炸之后,四种物质慢慢开始形成生命。雌雄同体的马伍一里泽是丰族人传说中的天神,他骑在一条神蛇的嘴巴里,神蛇的名字叫艾多-韦多。他们创造了世界上蜿蜒的珂流,深透的山各和陡峭的山峰。 有关于此的很多神话《祖先的声音:非洲神话》皆有描写,这些不同大陆的神话构成一个系列,就是《神话与人类》丛书,它详尽地阐述了人类神话的文化及历史根源。丛书中对于印度、早期的美洲,以及希腊罗马神话的探索和叙述将使读者领略到世界古老文化的神奇魅力。 这是一部非同一般的世界历史。每《祖先的声音:非洲神话》中都充满了处于某一文化核心地位的奇特故事、神秘仪式、愤怒的神灵以及幽灵的探求和魔力的象征;而这些,在绝大多数历史书籍中是看不到的。在人类开端时期,世界各地的人们是如何试图去解释生命、死亡、创世、爱情以及生活中的其他神秘现象的呢?书中的神话对于我们理解这些看法十大关键。它们既是想像与历史的交汇。睿智与经验的交汇,也是梦想与现实的交汇。 简而言之,这里听讲述的是千百年来一直流传着的最为重要的故事,它们的生命力是如此之顽强,从而让人们久久难以忘怀。 每一《祖先的声音:非洲神话》都充满了一些圣地、符号、艺术品以及神话人物的图片。例如,你将会看到古埃及的《死者书》,传说中耶稣使用过的圣盘以及美洲印第安人萨满的面具等等。此外,每《祖先的声音:非洲神话》中也包括有历史概述、地图等。而标题则跨越了时间和空间。 这些书是千百年来人类思想与经验的结晶,是人类聪明才智的总汇。这不仅仅是一套丛书,它们丰富的内涵,颂扬并延续了人类的本质以及人类曾经有过的梦想之精华。你将手不释卷,一次次捧起它们.从中得到乐趣、启迪和灵感。最重要的是,这些故事将为我们提供一个认识历史与世界的崭新视角。
作者: (美)苔丝·格里森著;陈杰译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09
简介: 美丽的埃玛·沃特森医生是一名太空生物学家。但是当一种单细胞的 有机物开始在空间站上疯狂地复制繁殖后,她的任务变成了一个难以想象 的梦魇——有机物感染了空间站上的大多数宇航员并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 。 埃玛在空间站上独自抵抗着病毒的爆发,而与她处于分手边缘的丈夫 杰克·麦卡莱姆却和航空航天局的同事们一起为她的回归做着巨大的努力 。但是没有任何解救他们的方法,因为病毒同样威胁到了地球上的人类, 宇航员们被困在了太空轨道里,可怕的嵌合体席卷了空间站——宇航员一 个接一个地死去……
作者: (德)米切尔恩德
简介:《火车头大旅行》:故事发生在一个小得离谱的岛国卢默尔。岛上住着十一点三刻阿尔方斯国王、火车司机卢卡斯、店主瓦斯太太和很有学问的埃梅尔先生。一天,一个来历不明的黑皮肤婴儿被邮递到卢默尔国,开始了他不平凡的一生,这就是小纽扣吉姆。吉姆渐渐长大,为了解开身世之谜,他和卢卡斯驾驶着神奇的火车头埃玛,开始了一场充满危险的旅行…… 本书是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的处女作,也是他的成名作,为作家奠定了在世界文坛的地位。本书荣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奖”等奖项,被翻译为19种语言,行销全球40多个国家。
The National Geographic Traveler,The Caribbean
作者: [英]尼克·哈纳(Nick Hanna),[英]埃玛·斯坦福(Emma Stanford)[著];王尚胜,李玲译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2002
简介: 尼克·哈纳(Nick Hanna)毕业于英国苏塞克斯大学社会人类学专业,15年来专门从事旅游方面的写作和摄影。作为自由撰稿人他曾经为国内外许多报纸和杂志供稿。著有9本导游书,其中有一本介绍世界各地200多处热带海滩 。他还参加编写过一本关于保护珊瑚礁的书,并就海洋环境及戴水肺潜水等题材撰写过大量文章。 埃玛·斯坦社(Emma Stanford)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海岛旅行家和旅游作家,多次访问过加勒比海地区。她还撰写或编辑过关于夏威夷、佛罗里达和洛杉矶等地主的书,并为美国海军编写过地中海港口情况介绍。 如何使用本书 美国国家地理学会的旅行家系列以最佳的文字、图片和地图,将加勒比海呈现给你。全收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你概述了历史与文化,接着为你介绍加勒比海的9个区域,作者将依其独具的眼光为你精选景点,进行深入的讲解。每一章节的开始都附有一个清晰的目录,以便查询。最后则提供读者可行的出城旅游参考路线。 每一章节都附录一张主要地区的地图,并且特别标注重要景点位置,以及其他值得游访的建议景点。小范围的徒步行程,则再附上一张单独的路线图,其上标明建议浏览景点。另外辟出的专题和边栏说明,乃是为深入详述关于历史、文化或当代生活而设。 最后附录的"旅游资讯",提供了旅行时最必须的实用资讯,包括行程规划、交通往返、紧急情况处理等。并且将加勒比海各区的主要旅馆、餐厅、购物商店、娱乐活动等相关资料条列于后,方便读者参考使用。 截至本书出版以前,我们所提供的各地区、景点相关讯息皆十分确切。但无论如何,仍建议读者在旅游前尽可能先以电话查询再行确认。
简介:多克特罗(e·l·doctorrow)是美国当代为数不多的一流严肃小说家之一。尽管他从不把写作当作取悦于人的事情,但他的作品在美国却颇为畅销,从1975年出版的《拉格泰姆时代》到1990年出版的《比利·巴思盖特》(billy bathgate)都曾经名列畅销书榜首。读者喜爱他那与众不同、创新立异的风格,被他作品中对美国历史的独到见解所吸引,在他那些把20世纪美国的头版新闻同虚构的小说人物的活动糅合在一起的作品中,领略到一种时代气息。 多克特罗1931年出生于纽约,父母是移民美国的俄罗斯犹太人,是那种酷爱书本与音乐的知识分子。多克特罗在这种家庭的熏陶下,经历了30年代大萧条的艰难岁月成长起来,为他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基础。多克特罗曾受教于纽约布朗克斯理科中学和俄亥俄州的凯尼恩学院,后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攻读戏剧,在那儿结识了日后成为他的妻子的海伦·亨斯莉。1953年他去军队服役,两年后复员,本打算靠退伍金养家,自己可以专心去写一部小说,现实却不尽人意,他只得先谋求一份稳定的工作,因而他甚至在机场当过订座员,其后又在哥伦比亚广播电视部和哥伦比亚电影公司作审稿人。60年代初他从电影业转入出版界,先后在新美洲图书馆和戴尔出版公司任编辑,33岁时成为戴尔出版公司的总编辑。他的第一部小说《欢迎到哈德泰姆斯来》(welcome to hard times)于1960年出版。此书写一个坏蛋几乎毁掉了一座名为哈德泰姆斯(含有“艰难时世”之意)的美国小镇。这是多克特罗第一次像某种人类时间机器一样,载着他的读者回到蛮荒的西部进行一次历史的旅行。这部作品以一个小镇作为人类社会的象征,用意虽深,但由于写人类活动失于简单化,出书后未能引起文学界关注。1966年他的第二部小说《像真的一样大》(big as life)出版。此书描写纽约出现了比摩天大厦还要高大的裸体巨人时市民的恐慌心理,既讽喻人心不古,也表达了对普通人的同情与关切。多克特罗于1968年由出版界转入教育界,先后在加州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犹他大学、萨拉·劳伦斯学院任教,目前则在纽约大学研究生写作班担任教职,同也是小说家的妻子和三个孩子住在纽约郊区。 使多克特罗一举成名的作品是他1971年出版的第三部小说《但以理书》(the book of daniel),书名源于《圣经·旧约·但以理书》。这是他那种把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情节相结合的新型小说写作手法的初次尝试。该书以50年代美国麦卡锡主义嚣张时期被送上电椅的犹太移民罗森堡夫妇的所谓“出卖原子弹机密案”为背景,着重写了受害者遗孤但以理(按现代通用译名为丹尼尔)成人后进行广泛调查,为其父母申冤的故事,即虚构的罗森堡之子但以理本人的故事。小说通过但以理的回忆和探讨,展现了60年代中期美国的社会风貌:汹涌的反战浪潮;学生反抗传统文化,摇滚乐风靡全国;人们对政府的不满和反抗,嬉皮士的出现……小说同时深刻揭示了美国社会中的个人悲剧。假若作者在其第一部小说中认为人类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坏人,那么在《但以理书》中人类的大敌则是其自身的异化,也就是说折磨但以理的是他本人的宗教、政治信仰乃至心理上的问题。这部小说在写作手法上颇具特色,它把起诉描写得如此冷酷,把行刑过程描述得有条不紊、如此正规,几乎达到一种照像的效果,烘托出一种阴森沉郁的气氛,使读者感受到一种历史真实感,而小说中虚构的人物的活动又超脱了历史上这桩公案的有限情节,使作品以一件完整的艺术作品的独立风姿呈现于读者面前。 多克特罗因《但以理书》获1972年的古根海姆奖。两年后他的第四部小说《拉格泰姆时代》问世。这部作品熔事实与虚构于一炉的风格在美国文坛引起轰动,尽管有褒有贬,争议颇大,美国评论界还是在1976年授予它“全国图书评论界奖”,承认其作者是一位打破传统小说写作模式大胆创新的杰出作家。如今,《拉格泰姆时代》已作为美国70年代的代表作品之一被列入美国大学文学课程的必读书目。多克特罗从此进入了美国一流小说家的行列。 《拉格泰姆时代》写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的美国社会。书名《拉格泰姆时代》是因为这种以右手弹奏出变化无常的切分旋律,同时左手以沉稳的低音伴奏的黑人音乐当时正在美国盛行,这种音乐的风格与当时正处于变革时期的美国颇为相似。那是一个繁荣发展的时代,各国移民蜂拥而来寻找希望和机会,福特发明了装配汽车的流水线,生产效率因而大大提高,新事物层出不穷,显示出一个新兴国家那种变幻无常的面貌。而与此同时也潜伏着种种危机,阶级矛盾、劳资纠纷、种族争端及男女平等,战争的阴影也在逼近。多克特罗所要表现的就是这样一段历史。为了表现这种拉格泰姆风格,他甚至在语言上也进行了变革,全书运用了大量互不关连的短语略句,给人一种类似切分音节拍那样的跳动感。在情节结构上他虚构了三户具有代表性的美国家庭,他们中有犹太移民,有黑人,也有中产阶级的白人,这三户人家的命运随着社会的变迁而变化,而在他们的命运演变中作者又穿插了反映这一时代特征的历史事件和名人的生活。把真实的人与事和虚构的人与情节糅合在一起,正是这部小说最主要的特点。多克特罗对于传统的历史小说进行过深入的研究,创作《拉格泰姆时代》使他有机会进行一次突破性的试验。他在写作时忠实地表现了那一时代的风尚,其精细程度表现在甚至连当时人们的居室布置、服饰爱好都描绘得一丝不苟。他采用大量有据可查的事实插入虚构的情节,让虚构的小说人物和有名有姓的真人一起活动。那些历史事实虽然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但又避免为事实所囿。他认为“小说把自己的见解强加于历史,历来如此”,“一切所谓客观史实之说,都不过是天真的想法”,因为“历史跟其他事物一样,只是错觉幻想罢了”。在这种创作思想的指导下,他导演了这部由真人和演员同台表演的杂剧。于是,虚构的白人实业家参加了青史留名的彼利北极探险;1906年报纸的头版头条新闻人物伊芙琳·内斯比特在其情夫被杀之后竟与小说中虚构的一个青年发生了爱情关系;著名的脱身术大师胡迪尼、财阀摩根、汽车大王福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甚至奥国太子斐迪南都成了多克特罗指挥下的演员。他们不仅和虚构人物的生活交织在一起,而且还彼此影响,像福特和摩根秘密会晤谈论再生问题,无政府主义革命家埃玛·戈德曼开导伊芙琳。多克特罗的这种大胆处理尽管也招来非议,但他自有主张,他就是要让读者在非凡与平凡的杂处纷陈中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他回顾历史其实是在表述这样一种观点,即无论是显赫一时的大人物还是名不见经传(小说中这些虚构人物就几乎都没有姓名)的小人物,都不能逃脱被历史(主要是经济)势力所左右的命运,他们自身不断地在他们无法控制的经济和社会力量的驱使下发生着异化。 多克特罗是个经常令人吃惊的小说家,其惊人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文字绘声绘色、技巧高超,而且在于他总是在变,你根本不可能根据他原先写的东西来预测他的新作会是什么形式、什么布局、什么格调。继《拉格泰姆时代》迄今他又出版了四部作品:《鱼鹰湖》(loon lake,1980)、《诗人的生活:六个故事和一部中篇小说》(lives of the poets:six stories and a novella,1984)、《世界博览会》(world's fair,1985)和《比利·巴思盖特》(billy bathgate,1989)。这中间除了第二部之外都是以30年代大萧条时期的美国为背景。 《鱼鹰湖》尝试了同时运用散文和诗歌两种文体、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两种叙述方式的手法。小说与《拉格泰姆时代》那种用许多简单鲜明的画面和照片连缀而成的巨幅风尘画的效果不同,是用大量亮晶晶的碎片拼成的,像从万花筒中看到的图像,每个形象和每个插曲都可以在书中别处找到与之对称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50年代新批评派所提倡过的那种象征小说。它的主要象征在于鱼鹰湖的双重形象:湖水深澈、湖面如镜,反映着在它周围和在它上面所发生的一切;而鱼鹰则展翅直入湖心,划破宁静,叼着一尾鱼儿出水,振翼而去。书中,苦思冥想与探索追求;阴与阳;太极与两仪,以及儿子反老子,日后却自己也当了老子;权力两边开刃,即裨益人生,又为凶戾所倚;被压迫者与压迫者既相斥又相成;人间之可亲与人间之可怖等量齐观,不分上下……诸如此类对立而统一的东西不胜枚举。这部小说尽管结构有些松散,但是并不抽象枯燥,读来饶有趣味,其中恐怕得力于作者总是不忘在自己的小说中表现那些极富人情味的生动东西。 与《鱼鹰湖》相比,后来两部以30年代为背景的作品《世界博览会》和《比利·巴思盖特》也许更为成功。《世》一书获得了1986年的“美国图书奖”,而《比》一书则于1990年获美国“全国图书评论界奖”和“福克纳文学奖”,并被《时代周刊》推为80年代世界十部佳作之一。《世》一反作者惯用的虚构手法,转而借意于作者本人30年代的童年生活。《比》尽管再次把读者带往30年代的布朗克斯,然而却与《世》一书迥然不同。《世》读来犹如一部回忆录,回忆者从容自在地讲述着他的故事。而这部新作却像《哈克贝利·芬历险记》一样情节紧张,扣人心弦。可以说,这是作者故事性最强的一部作品。一部记述一个15岁少年从童年到成年所经历的坎坷艰险的人生旅程的精彩详尽的报告。书名人物比利是布朗克斯一个倔强的野孩子,被臭名昭著的黑道人物舒尔茨收养。在舒尔茨的团伙中,这个孩子目睹了盗窃杀人等犯罪勾当成长起来。小说就是从这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那些被摈弃于文明圈之外的罪犯歹徒的世界。 多克特罗是一个社会责任感很强的作家,他说他之所以致力于写作,“只是由于人总是喜欢觉得自己能起某种作用。”在对小说形式手法的创新上,他有一段颇能反映他的思想的话:“我从来都认为我的小说继承了狄更斯、雨果、德莱塞、杰克·伦敦等大师的社会小说的传统。该传统深入外部世界,并不局限于反映个人生活,不是与世隔绝,而是力图表现一个社会。近年来,小说进入居室,关在门内,仿佛户外没有街道、公路和城镇。我则一直努力留在门外。” 这里应当说明一下,本书上半部1—21章由刘奚译出,下半部由常涛译出,全书由常涛统稿。刘奚乃已故刘国云先生与妻奚宝芬、子刘晓奚的合用笔名,他们本拟以此名继续合作下去,然而刘国云先生在此书译成后不久便被肝癌夺去生命,这便成了他们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合作。刘国云先生曾译有安东尼·伯吉斯著《莎士比亚传》,该书1991年获全国首届优秀外国文学图书奖。刘先生中英文俱佳,是一位难得的文学翻译人才,他的早逝使中国译界失去了一位本应在外国文学译介方面作出更多贡献的优秀翻译家,这实在是件令人痛惜的事。 在翻译本书的过程中,我们本着既忠实于原著风格又力求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原则,对作品中大量上下互不连贯因而使人费解的略句,添加了必要的连词虚字。至于原书人物对白不加引号,我们则作为原书的一种风格保留了下来。
简介: “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举世公认的真理。”这句话可能是文学史上最有名的小说开头之一。1813年1月28日,简·奥斯汀的《傲慢与偏见》在英国出版。而在这部著名小说出版200周年的2013年,中国女作家娇娥为其书写的续作《基蒂》,也由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了。 《基蒂》的故事开始于伊丽莎白结婚一年后,贝内特家四小姐基蒂受到了父亲的严加管教,由于绝少出入社交场合,且以读书为乐,其性情和头脑渐渐发生了变化,曾经的轻浮与傻气已然不再,聪颖灵秀越发见长,于是,围绕着这位年轻美貌的未婚小姐,作者展开了又一段现实与浪漫、爱情与冒险的故事。 小说伊始,彬格莱夫妇因购置了一座庄园,将搬离内瑟菲尔德,离开前,他们为新租户温斯顿先生及其好友斯宾赛先生举办了一场舞会。舞会上,基蒂发现自己与斯宾赛先生暗生情愫,但斯宾赛先生的父亲贵为公爵,作为继承人,他的婚姻必将与权势和财富息息相关。于是,人人都传说达西小姐与斯宾赛先生最为般配,而公爵又欲使其继承人与罗新斯庄园的安妮小姐联姻,而此时,再次私奔的莉迪娅又给贝内特家的名声带来了危害。种种阻碍下,斯宾赛先生能够冒着被剥夺继承权的危险与基蒂相爱并结合吗? 小说笔触延续了原著《傲慢与偏见》的早期译文风格,读来仿佛奥斯汀再世。在描写主人公基蒂恋爱故事的同时,作者还对原著中各主要人物的后续命运做出了安排,备受读者牵挂的达西夫妇的婚后生活,将在书中充分展现,此外还有吉英和彬格莱先生、夏洛蒂和柯林斯先生,等等原著中的重要人物,都将再次登场,展现他们的后续故事。 小说《基蒂》重温了朗博恩的花香鸟语、彭伯丽的壮观华美,故事走向自然,情节迭荡起伏,幸福圆满的结局也满足了所有粉丝的续读渴望。 提到《傲慢与偏见》的海外续书,美国女作家埃玛·坦南特写过两本,分别是《彭伯利庄园》和《不平等的姻缘》,另一个美国作家朱丽娅·巴特蕾也写过一本《专横》,这三部续作都在中国出版过。然而,当读者们看过《基蒂》后,均热情洋溢地在网上评价,“这样细腻幽默,完全是奥斯汀还魂”、“这是最好续集,没有之一”、“最喜欢的《傲慢与偏见》读了多年,终于有了最喜欢的续集”……因此,《基蒂》被称为“《傲慢与偏见》问世两百年最完美的还魂续作”和“无法错过的最文艺范儿的女性成长史”。 《基蒂》的出版,是中国作家跨越语言屏障,用中文续写外国名著的首度尝试。这样的文学创作形式,不仅国内鲜见,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不多见的。可以说,这也是中国作家在《傲慢与偏见》出版200周年之际,为国内简迷献上的一份精神厚礼。 附读者网评若干(真实网评,均可搜到): 山东省青岛市 鳯舞霓裳: 亲爱的作者,你的文字令我惊叹,这样的细腻幽默,完全是奥斯汀还魂啊!更为神奇的是,你的文字给人的感觉完全像是英语译文,太有爱了!谢谢你给我们这些《傲慢与偏见》的粉丝们一份精神厚礼! 德国 Fdeutschland1: 这两天因为你的续文,我又不断重复阅读原著和看1995版的英剧《傲慢与偏见》(这是我最喜欢的版本),真的很惊叹你能把每个人物性格刻画得这么到位。再次谢谢你把《傲慢与偏见》的续文用这么生动的文字刻画出来,让人意犹未尽。 陕西省咸阳 Fcrimzon: 文章非常精彩,让我这个万年潜水艇不得不专程注册,上浮发言。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续集,没有之一。感谢你的辛勤创作,让我度过了美妙的读书时间。PS:假想译林译者将本文译成英文,再发表到英美P&P爱好者眼前会怎样?呵呵,这想象让我很自娱自乐。 美国 FMiraculla: 一直特别喜欢《傲慢与偏见》,看完之后也在想象最小的两个女儿以及其他几人的婚后生活会如何。没想到居然能有一天让我看到这样一个续集。你的文笔风格与上海译文的翻译风格非常像,期待更新! 辽宁省沈阳 Fchunhongliu111: 《傲慢与偏见》一直是我的最爱,我喜爱里面作者细致刻画出的每一位人物。而今,在您的续文中,我又一次看到了他们的身影,他们依旧是他们,因为您,他们生活的种种能够继续展现在我们面前,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有了更多的精彩,谢谢! 山东省青岛市 幽人自来去 经朋友介绍来读名著续集,十分惊喜,最喜欢的《傲慢与偏见》读了多年,终于有了最喜欢的续集版本。无论语言还是情节,读起来的感觉直逼原著,甚至犹有过之。 北京市 樱行雁水 我是从“傲慢与偏见”贴吧得知的,看了之后觉得很值得!你对原著人物的性格把握得十分准确,语言风格也很一致,也有自己的特点,写得太好了! 天津市 ireneyang9001 非常喜欢!我看过很多续写PP的,只有你的让我如此动怀。笔调文风仿佛是简本人的续写一般,我从贴吧、你的博客一路追过来,支持支持大力支持! 上海市 雪修夜 娇娥,我是从“傲慢与偏见”吧推荐而来。就个人而言,这绝对是我看过的所有同人或者续写里最接近于原著的小说,非常精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河溪- 莉迪亚的的成长令人心动,亲为她安排的归宿也让我很感动。记得看《飘》时,瑞德給思嘉帽子时说的那句“思嘉你那么年轻,真让人心痛”,莉迪亚也是一样的年轻甚至更令人心痛,她应当拥有一个更美好的人生。感谢亲为她准备的一切。 山东省青岛市 鳯舞霓裳 话说,我收藏了《傲慢与偏见》的95、05两个版本影视剧,以前看过好几十遍,最近看了你的续集,又把它们翻出来细看有关基蒂的细节,再在看你的文字,就更加投入而喜爱了! 辽宁省 哈乐89 对作者表示最大的敬佩和感谢!终于一解看完原著后还不能满足的失落感!故事太棒了,语言也很符合原著的感觉! 北美地区 chasy_price 作者你好!我特地注册了来支持你!!你的续写得最好,没有之一,而且感情细腻,人物承接自然,更可贵的是没有穿越!!写的真好啊啊啊啊啊! 天津市 手机用户 亲爱的作者,我从小就爱看《傲慢与偏见》,您写的续集真是太好看了! 新疆巴音郭楞州 轻轻的参与者 我是不是个矛盾体啊!担心你累着的同时又在急切的想读到下文,太纠结了!再加一句,剧情可用跌宕起伏来形容了,我每天都期待这新篇章的诞生! 湖南省长沙市 偶然心血来潮 对文字的控制能力,整体布局,人物特点,还有剧情的发展,伏笔等等等等,几乎与原作者不分仲伯!!! 山东省青岛市 鳯舞霓裳 95电视剧版里面的基蒂的形象很符合小娇的描述,仔细看看,确实是个美人胚子,这个剧我经常拿出来看,现在每当看到基蒂的镜头,我就想着小娇的续集,心里想:嘿,小妞,我知道你以后的事了,能长成一个那么美丽懂事的姑娘,真是争气!看过两个版本的续集,都没有你写的这么吸引人,我也祝福你的作品最后能搬上银幕! 网四川省 雨夜碧桐 文风迤逦温婉,英伦优雅从容之风跃然纸上,很久没有遇到了,在当今这个社会简直是一朵奇葩,支持!
简介: 《彭伯里庄园》是埃玛?坦南特为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1775――1817)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所作的续集,在英国近几年来的名著续集出版热中,属佼佼者,仅在英国国内发行量已超过5万册。 本续集从人物性格、语言到情节发展等各方面都忠实于原作,连主题也是紧紧围绕着“傲慢与偏见”展开,但故事叙述完整精巧,可独立成书。因此,喜欢原作的读者读来会亲切如晤老友,而不熟悉原作者亦不会有突兀感,甚至还可藉此领略到原著的一些神韵。 伊丽莎白和达西结婚一年来,幸福和美,唯一的遗憾是伊丽莎白一直没有怀孕。照彭伯里的老规矩,如果达西无子嗣,庄园就得传给远亲罗珀少爷。 圣诞将临,伊丽莎白请寡居的母亲、两个待嫁的妹妹和姐姐简一家来彭伯里过节。达西则请来冷傲的姨母和曾与之订婚的表妹,姨母还带着喜欢卖弄学问、动辄以主人自居的罗珀少爷。达西的妹妹乔治娅娜未经庄园女主人允许,向曾追求过达西、对伊丽莎白满怀醋意的宾格利小姐发出了邀请。另外,达西为讨妻子欢心,主动派车将住在附近的伊丽莎白的舅父舅母和她妹妹莉迪娅一家五口接来游园,而不计妻妹夫威克姆曾诱拐自己亲妹妹,后又几乎骗得伊丽莎白的感情。更热闹的是,贝内特太太的追求者、冒充上校的基奇纳也瘸着腿前来造访。关系错综复杂的这一大帮人又因大雪封路全被窝在了彭伯里,一住就是好几天。几天里,矛盾丛生,波澜迭起。 这期间,伊丽莎白连听说带猜测,认定达西在村里有个孩子,是他和已死去的法国情人所生,心生怨怒。达西否认不成,反被妻子言语所伤,加上贝内特太太及其追求者等人言行粗鄙局鲁,达西傲然而去。伊丽莎白深思之后,决定远离庄园去做教师。 经过一番周折,达西夫妇消除了误解,和好如初,而且伊丽莎白也欣喜地发现自己已身怀有孕。彭伯里庄园重旧平静。
简介:本书讲述了德里达的故事: 阿尔及尔那个12岁便被逐出学校的犹太孩子,后来成为全世界被翻译作品最多的法国哲学家;一个脆弱而饱受折磨的、直到生命最后仍自认为不受法国大学的青睐的人。 他与最重要的作家和哲学家们非同寻常的友情,从路易•阿尔都塞到莫里斯•布朗肖,从让•热内到埃莱娜•西克苏,还有埃玛纽埃尔•列维纳斯和让-吕克•南希。 他同许多思想家一系列激烈而意味无穷的论战,无论是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米歇尔•福柯、雅克•拉康、约翰•塞尔还是尤尔根•哈贝马斯。 那个与他融为一体的概念——解构——及其奇特的命运,它远远超出了哲学界,对文学研究、建筑、法律、神学、女性主义、酷儿研究和后殖民研究都影响深远。 为撰写这部引人入胜、充满惊奇的传记,作者访问了数以百计的当事人,并参考了雅克•德里达终其一生积累的庞大的个人档案及大量通信。资料丰富全面。这部作品深刻地更新了我们对这位20世纪下半期重要哲学家的看法。
作者: 高中甫,任吉生主编;高中甫选编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简介:迪尔兰姆太太开始安慰这位忧心忡忡的母亲,话题自然而然地引申到她女儿身上,她倒还没有替女儿考虑得这么远,但是她敢保证。城里所有未婚的小姐都会愿意和安德雷斯联姻的。这些话让翁格尔特太太觉得心里像喝了蜜糖水一般甜丝丝的。 这时候玛格丽特和一伙年轻人已经走远了,翁格尔特也加入了这一小群最年轻最活泼的人的队伍。他虽然由于腿短,要跟上他们得使出浑身的力气。 今天大家对他特别友好,因为这个有着一双钟情的眼睛的、胆子极小的矮子对于这群淘气鬼来说,真是送上门来的玩意儿。连美丽的玛格丽特也参与其事,假装正经地一次次把这个单恋者拉到身边谈话,害得他神魂颠倒,结结巴巴地语无伦次。 这种戏弄并没有维持多久。可怜的小伙子逐渐发觉大家在千方百计拿他当消遣,他本想给予报复,终究还是沮丧地放弃了这个念头.还竭力装出什么也没有察觉的样子。每隔一刻钟,这伙年轻人的兴致就更高涨一分。而安德雷斯越是觉察到向他倾注的种种挖苦、嘲弄和打趣,就越是故意哈哈大笑。最后,这伙人中有一个身材高大的鲁莽的助理药剂师,开了一个非常粗鲁的玩笑,从而结束了这场闹剧。 他们恰巧经过一棵古老美丽的橡树下面,这位药剂师说,他想试试能否用手攀住这棵高大橡树的最低垂的树枝。他纵身跳了许多次,却仍然没有抓住那根树枝,围成半圆形看他表演的观众开始嘲笑他。他灵机一动想到何不找个替身当靶子,这样自己就可以挽回面子了。他猛然转身抓住矮子翁格尔特的身体高高举起,同时命令他抓住那根树枝,要他紧紧抓住不放。翁格尔特为这次突然袭击所激怒。但在半空中摇摇晃晃实在害怕,只好攀住树枝,紧紧地抓着不放;那位举重者一看到他已攀住树枝,便立即放开了手,只剩下翁格尔特孤零零吊在树上,在这伙人的哄笑声中可怜巴巴地蹬着双腿,发出愤怒的尖叫声。 这个故事完了。恶棍塞巴斯蒂安,现在你大概很快了解什么是忏悔了吧。也为他可惜,如果一个年轻的知识分子悲惨地走向毁灭。人们一定大声呼喊“可惜”。罪过是各式各样的,但是我们必须赶快。——现在时近中午,我们写了这个故事,如有必要,我们还想在饭前结束这个故事。一对未婚夫妇已经有了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悲伤的感情,他们之间已经发生了分离,他们回家去。两人的家与这里有段距离。在路上女的测出她的心在急剧发抖,她用怀疑的眼光望着同伴,他的眼睛望着地,垂头丧气,默默无言,无话可说。这时米夏利克已经找到了时机,向极度惊惶失措的姑娘的母亲简短地说明了那可怕的开局。他在通向别墅门厅的露天台阶左右两边布置了两个健壮的人,好好隐藏着。他自己作为探长隐身在门帘后面,严密监视着现场。从完成准备直到这对情侣在房子附近出现还不到两分钟。塞巴斯蒂安完全陷入绝望,无法阻止对他的逮捕。这不需要五秒钟。埃玛大叫一声,昏倒在地。被赶过来的米夏利克及时灵巧地扶住。由于他事前估计到这种可能性,因而她未摔伤。根据长官的示意,塞巴斯蒂安被两个警察带走。他不由自主地让人带走了,他垮了。米夏利克把美丽的姑娘背进屋。她很快苏醒过来。她望着身前站着一个身强力壮、保持注视姿势的男人,他的那双又惊喜又尊敬的眼睛停留在她身上。父母向他伸过手去,感谢他使女儿没有遭到大的不幸。他受到最衷心的邀请,多次来他们家里。由于埃玛的美丽(我们见到过的)给了他深刻的印象,两个老人也使他强烈地感到如同在家里一样,像他自己所承认的,因此不容置疑,他极其愉快地接受了他们友好的邀请。 他的目光从脚下薄薄的流沙上抬起来。 她已经是第二次与他擦肩而过了;宽边白帽子下面露着锈红的头发。从她那聪明但并不年轻的脸上,将射向他的、灰色的目光缩了回去。她也许三十五岁左右。可是他却还能听到身后她朗朗的嗓音。 科佩塔随着说话的声音转过身去。此时此刻海风也停止了刀子一般的尖啸。她是在与她搀扶着的那位老妇人说话。这位巴西人将帽子向脑后推了一下;他刚从她狭窄的肩头看过去,黑色的披肩搭在深蓝的丝绸衣上,这时,就看不见她了,白色的宽边帽在人群中摆动着,瞬间也在拐角消失了。 科佩塔信步走进一家咖啡屋,一勺一勺地吃着巧克力甜点心。海浪不停地冲击着石墙;沙粒发出轻微的刷刷声;海风依然耍弄着细小的尖刀。 下午,在疗养院演奏音乐会的时间,这位黝黑的巴西人穿着一件灰色的长大衣,走在堤坝上。音乐声轻佻、快活地飘扬着。他拿着粗硬的黄手杖,一步步地敲着疗养院前面的土地,这时,那个灰色的目光又从他面前缩掉了。那位老妇人正与她说话。她的脸瘦长,颧骨明显地突起,一双不大的眼睛在两道细红的眉毛下,闪着自信而清醒的光芒,脸心部位她有雀斑,眼角已见细纹。她的步履轻盈飘忽。 巴西人抹了一下眼睛,并不想停步,于是又接着往前走去。 傍晚,他坐在饭店的平台上。在他拿起酒菜单的时候,忽然想起,今天他已三次看到这个女人了,锈红的头发落在上下摆动的宽边帽下面;三次都是这位妇女,黑色的披肩搭在深蓝色丝绸衣上;还有那灰色的目光。他悄悄地将椅子又推回去,叹了一口气,感到好笑,对着掏出来的皮夹愣了一会,就拿着自己的名片走到他看见她消失的那个别墅里,将它交给了一个姑娘。在他再度感到海风吹拂着他的脖颈的时候,他问自己,这么做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他砰的一声将身后的房门关上,屋里一片漆黑,他倒在写字桌前的圆椅上,将两个孩子的照片撕得粉碎,又拿起一把指甲剪刀,摘下他那镶着宝石的结婚戒指,将它挂在剪刀上,放在点着的烛火上烧烤。宝石烧黑了,剪刀发烫了;他任其落下。他用两只胳膊在两个装着海沙的桶里翻挖,这些海沙是他让人拿到他房里来的。他气喘吁吁地站起身,又将沙子胡乱地撒在地板上、地毯上,小声地咒骂着狗,咒骂用人给他拿的沙子太少。就这样,他在圈椅上睡着了。 中午,依然在平台上,他躺在椅子上,深深地吸着激烈流动着的空气,昏沉沉地闭着眼睛,在他面前出现的是那位行走着的女人,一张极瘦长的枯萎的脸,清澈自信的目光紧紧地盯着他。她让人转告他,请他别在中午时分去拜访她。他扔掉盖在脚上的薄毯,将帽子往蓬乱的头上一压,脚步沉重,双臂交叉在胸前,沿着台阶走下去,经过空无一人的洒满阳光的林荫道,朝着她的别墅走去,那是一幢一层楼的、窄长的窗户紧闭着的房子。他在阴暗的走廊上挪动着身躯,轻轻地叩着插有她名片的房门。没有动静。他推开了房门。 她半躺在床上,为了跳下床来,便将蓝色的毯子往墙边一扔。两条丰满的、女人特有的腿用纤细的脚趾立即落地,一个极纤弱瘦削的躯体竖立在一件普通而宽松的睡衣里,蓬散的头发下是一张严肃而瘦长的脸。 黝黑的巴西人十分震惊地站在门口。她笑了,披上衣服,并请求他一刻钟之后再来。他面色惨白,一字未语,从地上拿起手杖。这位老姑娘向他伸过手来:他怔怔地盯着这一对清醒冷静的小眼睛。 晚上他下榻的旅馆里的一个送信人来到她那里;他邀请她明天早晨乘帆船出游;在信片上他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有写。她翻来覆去地看那张信纸,一半是无意地拿起铅笔,在同一张纸上写着,他要来,就尽量早点来;她在自己名字的字母L上面画了一个美妙的花饰,甚至足足描了一分钟之久。 在阴沉沉的早晨,她穿着一件薄绢丝衫朝他迎面走去;他们急匆匆地跳下一级级石阶,来到呼啸的海边;她朝后向他投掷贝壳,当她转身看他时,发现,他的脸狂热地抽搐着。他穿了一身净白的亚麻布衣,光着头走着;左手腕上处绑着绷带;他说,昨晚他摔在玻璃上割破了血管。他一用劲一下子就将一只划桨的小船推下了水,再将那位吓得直叫的女士托到座位上,自己随后跳下,从容地向一艘浮在木桥前男浴室边的帆船划去。他们一起跳上了这艘帆船;科佩塔已经起锚;她两条光膀子紧紧地抱住了驾驶台,木制的桅杆套环瑟瑟地响着,向上一抽,船帆鼓起来了,般便往大海驶去。 茅草房里所发生的事情犹如一场绝望的斗争。那个妇女早就以她巨大身躯的可怕冲撞把被子和破布全都推到地上了。发黄的劣质布料衬衫在她整个肚子前边都扯烂了。她裸体躺在那里。她身躯上的丘陵和山峦都在震颤。小腿抽回来提高以后,重新又伸展了出去。两只攥紧的拳头捶击着床边。面色苍白的大脸盘向上边扭动,她长着一双灵动的眼睛。她在胸部喘息中进行呼吸。床的左右两边站立着波普和魏格尔,都用衬衣袖子掩饰着冷淡的表情,而卫生员正跪在 地上不知所措地在他的医药箱里摸索。年老妇女在角落里嘟囔着废话,那声音如同诅咒和谩骂。卫生员说,他是认真对待的,这孩子的父亲曾经当过德国的枪骑兵。因此年老妇女宁可看到自己的女儿死掉,也不愿看到她生下一个小德国崽子。她一点都不忙,连走动去打水的活儿也没有干一次。她蜷缩在角落里,脸如同一个腐烂的蜥蝎。很恼火地嘟囔个没完没了。这个地方没有医生,在漆黑一团中也找不到司令部。因此,三个炮兵和一个感到束手无策的卫生员(在职业上他是个新教的神学家)就只好充当助产士和接生婆了。有一刻钟之久,就好像慈悲的天使又要经过这里了。但是片刻之后又有个火山开始喷发了:地震,轰轰雷鸣,连续咆哮和火热的熔岩,也就是鲜血!卫生员的手指不住地发抖,不听使唤。魏格尔先把卫生员的手指浸泡在托马斯提来的一桶温水里,然后便将自己安稳而有经验的矿工大手也泡进去。但是那个妇女很像一个被枪击伤的牝马在嘶叫。她踢出双腿,直踹魏格尔的前胸,以致魏格尔踉跄后退。现在波普和卫生员每人按着一条腿,而且是全力紧紧抱住向外拉扯。因为时间到了,所以除无所顾忌地冒所做一切都是错误的危险,即母与子都死在粗笨的手下的危险以外,别无他法。那个妇女因为强烈的痉挛而摇晃着、挣扎着。魏格尔左手拿着手电筒,试图用右手帮从狭缝中出来的小生命减轻困难。“头朝前出来了,”他说,“这是对的。不过我觉得太大了。鬼才知道,那儿来的这么多血。”于是波普只得用他胸膛的全部力量压在那个妇女的腿上,那女人颤抖、扯拽和抽泣起来。这情形就像在给马钉掌一样。突然那妇女挺高上身,喉咙中格格嘶喊,还用双拳照魏格尔的头上砸去。“你来把她的胳膊和肩膀按下去。”魏格尔对托马斯说。但是反抗强烈得很,使这个年轻人不得不用双膝顶住那妇女的肩膀,并用双手紧压住那妇女的胳膊。现在 她的头又向上扭动,贴紧住他的脸。她呼吸的阵阵气息都冲到他脸上了。而他像是着魔似的、懵懂地、沉迷地凝视着她那睁得大大的、显出超自然表情的眼睛。同时,孩子身体下半部的出现过程还异常强烈地吸引着他。随后是发病似的扭动,非人的连续吼叫,最后的反抗和挣扎——接下来又是巨大的、令人窒息的沉寂——。这一切他都如同是在玻璃后边看到的,他像是从另一个空气层里听到的:冷酷、清醒、没有感情。他几乎感觉不到她在用牙咬他的手指,并在撕扯中弄掉一小块皮。随后的几分钟里几乎毫无声响。于是又传来了那个年老妇女令人讨厌的哮喘和喘息声。生孩子的妇女的胸脯趋于平静了。魏格尔拿着手电筒一动不动地站着。其他人出于谨慎都还在抓住她的身体、感觉到他们手中的产妇身体十分的软弱疲惫。突然间托马斯惊恐得无法控制。产妇的两只手高伸到他的胳膊上。他本想把她的手紧紧抓住,但是在下一个瞬间他感觉到了闻所未闻的事,出乎意料的事,简直不大可能的事:那妇女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