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民意调查报告
作者: 李建新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一 2016年03月
简介:
发展改革与民意基础
民意与改革:初步的理论探讨
民意与改革:初步的理论探讨执笔人:胡杰成。
(代序)党的十八大强调,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当前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深水区,改革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如何深化改革,处理好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成为现阶段我国面临的关键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工作机制等作出了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破题和切实推进各项改革部署,亟需我们加强深入的研究。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表明,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群众的意愿是改革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尊重民意在深化改革过程中的重要性(一)尊重民意是贯彻实践党的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不同于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政党通过摆出尊重民意的姿态,为自己的施政方案、政策等谋取政治合法性,我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本质要求。*总书记强调,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要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出版社2013年版,第117页。。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增进人民群众的福祉,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改革路线图和时间表的制订,改革路径、方式、步骤、重点、具体措施等方面的选择,必然需要倾听群众的呼声、尊重群众的意愿。(二)倾听民意有助于反映改革措施及推进存在的问题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其名著《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揭示出一个深刻的改革规律,即旧制度最危险的时刻通常就是它开始改革的时刻,因为“范围缩小了,它激起的仇恨反倒更大;摧毁一部分,就使剩下的那些令人厌恶百倍” \[法\] 托克维尔著:《旧制度与大革命》,冯棠译,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第74页。。虽然中国改革所处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与当时的法国大相径庭,托克维尔的著作还是可以警醒我们,应高度重视并处理好改革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改革过程中包含的社会稳定风险也绝不意味着止步不前、放弃改革,出路只可能是积极面对、妥善化解。“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认真倾听民意,有助于深入了解人民群众的改革意愿、诉求,及其对改革的满意度、接受度,反映经济社会运行存在的客观问题、现行或准备推行的改革措施存在的不足,从而及时调整、完善或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及防范对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保证改革平稳有序推进。(三)倾听民意有利于广纳民智为破解改革难题寻找出路*同志在革命年代就曾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应该“向群众学习,把他们的经验综合起来,成为更好的有条理的道理和办法,然后再……解决群众的问题”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出版社2013年版,第25~26页。。政府引导与群众创造有机结合也是我国30多年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历史经验,家庭联产承包、农民进城就业等都是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伟大发挥。进入改革攻坚期,加强改革顶层设计的重要性凸显,有效的顶层设计必然也需要广泛吸纳群众智慧。面对一些方面的改革难题,如户籍改革、土地改革、财税改革、收入分配改革等,若高高在上、闭门造车则难免造成改革决策脱离实际,通过问计于民,倾听社会各界的看法和主张,吸纳他们的智慧,十分有益于优化改革方案,提升改革成效,甚至有可能为某些改革困局寻找到有效出路。(四)倾听民意是均衡各方利益成功深化改革的重要保证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社会阶层结构相对简单,社会成员分为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等,利益关系并不复杂。随着市场化改革的逐步推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分化加深,出现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私营企业主、经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商业服务业员工、产业工人、农业劳动者等多个社会阶层,地区之间、城乡之间、行业之间、所有制之间的贫富分化也逐渐加大,不同阶层、不同人群之间的利益关系趋于复杂化。进入改革深水区,面对群众多元化的甚至相互矛盾的利益诉求,必然需要在公平的基础上协调兼顾不同人群的利益,防止利益失衡和矛盾激化。因此,构建有效的民意表达机制,倾听和尊重不同人群对于改革的立场与声音,并在此基础上寻找最广大群众利益需求的“*公约数”,是改革得以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五)尊重民意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统治走向治理是人类政治发展的普遍趋势。与统治不同,治理的主体是多元的,除了政府,还包括企业、社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公民个人等;治理可以是强制的,但更多是协商的;治理的权力运行可以是自上而下的,但更多是平行的 俞可平主编:《治理与善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5~6页。。民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本质特征,它要求所有公共政策从根本上体现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主体地位。国家治理的理想目标是善治,即公共利益*化的治理过程 俞可平:“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前线》2014年第1期。。善治是国家与社会间的*合作状态,需要政府与公民的共同努力,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的进步,公民在公共事务管理中的作用将变得日益重要。这必然要求充分尊重民众的意愿,有效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利。二、改革民意的主要特征所谓民意,就是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共事务所持的态度、意见、情绪和愿望。它是一个心理—行为聚合,既包括以言论方式表达的倾向,也包括现实行为所承载和体现的诉求,还包括没有公开表达、潜藏在群众内心的意志。人民群众对我国改革的路径、方式、步骤、重点、具体措施等所持的态度和诉求,则可称为改革民意。它主要包括以下一些特征:(一)整体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综合国力、人民生活水平,还有30多年改革开放的现实成效、尚存的问题等,都决定了人民群众对我国改革的态度、意愿等表现出一定的整体性倾向,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地区的人群存在一些共同关心的问题、共同的诉求、共同的愿景等。相关研究和信息都表明,目前我国社会各界普遍较为关注贫富差距问题、民生保障问题、反腐与法治问题、环境保护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希望通过深化改革更有效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促进生态和谐等。(二)多元性由于人们的职业、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文化水平、家庭与生活环境等存在差异,他们对于改革的态度、诉求、愿景等必然也体现出分化与多元性,甚至有可能对于同一改革主题存在截然相反的看法。从我们的调查研究就可以看出,目前一般老百姓主要关注收入、医疗、养老、就业等方面的民生改善,党政干部更关注改革顶层设计、政绩考核制度改革等,企业界人士特别希望推进行政审批、行业垄断、金融等方面的改革,农民和进城农民工更关注土地、户籍等方面的改革。即使是同一群体内部也可能存在分化,典型的如知识界对于改革就存在众多不同倾向的思考和见解。(三)发展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共五个层次。当低层次需求被满足后,会转而寻求实现更高层次的需求。围绕改革问题的民意诉求也存在层次性、发展性,从基本生存需求,到小康水平的物质文化生活,再到公民权益保障、生活环境优良,然后到政治民主、个性自由、自我实现等,群众的诉求会随改革的逐步推进、发展程度的逐步提高而不断上升。改革开放之初,广大群众最迫切的诉求是尽快摆脱贫困、保障基本生存;现阶段社会各界的共同愿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未来群众可能会越来越追求政治民主、个性自由等。(四)交错性改革民意的交错性意味着并不是围绕所有的改革议题,社会中的不同群体都属于固定的不同“阵线”,群体之间对于一项改革的意见一致,对于另一项改革的意见可能相左,在一项改革上属于利益共同体,在另一项改革上可能利益相互对立。例如城市中的户籍居民与非户籍居民,在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分配的比重上,两者利益一致;但如果涉及将非户籍居民纳入当地社会福利体系,两者就存在利益竞争。在推进改革的过程中,整个社会中纵横交错的利益之网既避免了群体利益的过度分裂,也意味着政府需要采取灵活的策略来凝聚改革共识,获取改革支持。(五)高涨性无论是网络民意表达的热烈景象,还是一些权益表达行为的增加,都表明我国目前进入了一个民意高涨的时代。在一定程度上,广大群众对于改革的种种期待超过了政府推进改革的步伐。例如,目前群众对于完善社会保障、改善生态环境、保障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要求,就明显超过了政府的相关回应速度。这根源于随着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全球化影响加深、传媒沟通手段日新月异、国民文化程度提高等,广大群众的主体意识加速觉醒、权利意识迅速增强、改革诉求快速上升。美国学者亨廷顿认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制度化发展落后于政治意识的扩大、政治要求的增加,从而导致了一系列恶劣后果 \[美\] 塞缪尔·P亨廷顿著:《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8年版,第4页。。改革民意的高涨对政府有效深化改革的能力提出了挑战。三、改革民意的表达方式(一)通过正式组织表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体制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种制度化的、以正式组织为渠道的利益表达方式。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通过各级党组织及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确保党能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各级政治协商会议保证了广泛的政治参与。各级政府依法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听证会、信访等都是群众向政府、立法机构等表达自身意愿的重要机制。工会、共青团员、妇联等人民团体充分发挥维护群众权益的作用。各类行业协会、商会、公益组织、志愿团体、城乡基层自治组织等为社会各界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渠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也保证了改革民意能够通过制度化组织渠道进行有序表达,并得到制度化的回应和依法尊重。(二)通过大众传媒表达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快速更新,互联网的大众传播与沟通功能日显强大和重要。截至2012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人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http://www 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互联网提供了一个开放、匿名、平等、便捷、广泛参与的公共交流空间,网民通过论坛、博客、社交网站、QQ/MSN、微博、微信等丰富多样的渠道,积极主动地就一些热点问题或与自身利益相关的问题发表意见,已经对许多公共事务发挥出相当大的影响,例如近年来的网络反腐、针对环保问题的民意表达、对政府行为的网络监督等。同时,网络表达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性,个别人出于私利操纵网络舆论,不少非理性观点、网络谣言污染网络空间,都造成了较大的负面社会影响。一些传统媒体如电视、报纸、广播等一直是群众表达自身意愿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互联网这一新媒体的融合,这些传统媒体的民意表达功能进一步增强。(三)通过维权行动表达由于社会转型时期利益关系复杂化,群众权利意识上升,通过街头抗议、上访、罢工等形式表达利益诉求的现象增加。在农民工劳动权益方面,因为工资被长期拖欠、工伤赔偿与职业健康、工资待遇合理性等问题,时常有农民工采取堵马路、围堵工厂、罢工等方式进行维权。在环境保护方面,一些地方规划上马的化工项目、核电项目等,引起了当地群众对身边环境安全的高度担忧和公开的抗议行动,并最终造成项目计划改变。征地拆迁、企业破产和重组等问题也经常引发利益矛盾,一些群众往往采取上访、越级上访和暴力冲突等方式表达诉求。各种原因导致的维权抗争行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情绪化、*化的危险,干扰正常的社会公共秩序,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现象。(四)借助民意调查表达民意调查是一种运用科学调查方法,对民众的意见、态度、观念、行为等进行了解、统计和分析的活动。在现代社会和政治生活中,民意调查也是民众表达意见的一种有效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民意调查在我国获得迅速发展。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原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简称“原国家体改委”)就成立了我国最早的官方社会调查机构——中国社会调查系统 喻国明、刘夏阳著:《中国民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第11页。,针对群众改革意见开展调查研究,为改革决策提供咨询。目前高校科研单位、政府部门、媒体、民间组织等方面的民意调查机构与活动都较为活跃,为我国经济、社会、文化、民主法制等方面的改革决策提供了有益的舆情支撑。随着改革民意调查普及性、客观性、针对性、及时性的进一步提高,它将在表达民意、服务改革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四、深化改革应如何尊重民意(一)以法制为基础虽然完善社会主义法制也是深化改革的题中之意,但执政党和政府必然要在我国现行宪法和法律的框架内倾听民意、吸纳民意,对任何否定社会主义道路、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主张都必须坚决反对,对任何影响国家主权统一与领土完整、影响民族团结、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倾向都必须坚决制止,对任何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依法惩处。同时,尊重民意也需要通过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保证民意表达与政府回应的制度化有序运转,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改革大局。(二)以民主为方式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尊重民意本身就是我党根本宗旨和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在构建一系列具体的民主化制度机制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完善党政系统、人大、政协、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正式组织表达渠道,规范大众传媒等表达机制,加强科学的民意调查,以此扩大公众参与,让各个社会群体的意见和愿望都能得到充分表达。还应完善和创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操作程序,保证各个群体的意愿都能得到平等尊重,都有机会影响改革决策及推进。(三)以引导为保障民意值得敬畏,也需要引导。在“文化大革命”结束至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正是意识到人民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极“左”思潮当中,于是切中要害地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为改革开放的成功推进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党和政府应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崇尚理性与科学,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引导群众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为实现“中国梦”而共同奋斗。还应对一些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意识形态、腐朽思想、社会谣言或操纵舆论的行为等进行依法处置。(四)以决策为目的民主与集中是辩证统一的,尊重民意最终要落脚到改革决策。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面对错综复杂的利益格局,不同社会群体的不同态度、意愿、倾向以及相互之间的利益较量,执政党和中央政府必然要具备充分的权威性,从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与长远利益出发,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对改革的路线图、时间表、具体措施进行顶层设计,保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领导广大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