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1 项 “弗兰茨·卡夫卡” 相关结果
致父亲
作者: 弗兰茨·卡夫卡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2017年07月
简介:
《致父亲》是一封关于家庭教育的家书,也是卡夫卡直陈心扉的自传体小说。在信中,卡夫卡将自己在成长过程中所受父亲的精神压抑和盘托出,对个性成长、身份认同、家庭游戏、角色转换、教育方式与教育结果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反思,是解读现代家庭关系的经典文本。
Der ProzeB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著;孙坤荣译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
简介: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1883一1924),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生前鲜为人知,他的作品也未受到重视。可在他身后,文名鹊起,蜚声世界文坛。他的生命是短暂的,可他留给人们的文学遗产是不朽的,留给人们的思索是永恒的。《诉讼》是最早被人们认识的小说,它披露了黑暗社会的司法内幕和腐败的官僚机构:银行襄理k为人正直,勤奋能干,可在三十岁生日那天突遭逮捕,他觉得此事荒唐而又滑稽,后经多方打听才得知,原来有一个秘密法庭在对他进行调查。在一次审讯中,他当众揭露司法机构草营人命、诬陷好人的官僚作风和腐败现象。他试图寻求周围人的帮助,可无人理会;他想求见法官为自己申辩,可也是枉然。他很无奈,最终却在三十一岁生日前夕被两个神秘的黑衣人杀死在采石场。小说故事情节扑朔迷离,发人深思。
曾是伟大画家的弗兰茨·卡夫卡
作者: 尼尔斯·博克霍夫( Niels Bokhove),玛丽耶克·凡·多尔斯特( Marijke van,Dorst)编;姜丽译
出版社:三联书店,2010
简介: “可是这种画我是不能给人看的。都是些非常私人的因而也看不懂的象形画。我笔下的人物都没有正确的空间比例。他们没有真正的水平线。我试着捕捉人物的轮廓,他们的透视在纸的前方,在铅笔没削的那一端——在我心里!——卡夫卡 很多人知道文学大师弗兰兹?卡夫卡,但是知晓他也是一位绘画天才的人并不多。卡夫卡在1912年给好朋友布洛德的遗嘱中吩咐将他的绘画作品连同其他文学作品一道销毁,好在布洛德一向珍惜这位天才朋友的所有作品,包括文学的和绘画的,使得我们今天仍可欣赏到卡夫卡风格独特的绘画。 布洛德生前一直想出版卡夫卡的绘画作品集,却始终未能如愿。到目前为止,他的绘画作品全集也仍然没有问世。卡夫卡的部分绘画曾经分别出现在各种出版物中,例如作为他的著作的封面、插图等,这本书搜集了如今可以找寻到的、曾经出版过的卡夫卡所有绘画作品,一共41幅,资料最全,也是迄今为止出版的首部卡夫卡绘画作品集。 在此出版的卡夫卡的绘画全部是铅笔和钢笔素描,主题丰富,有人物、街景、旅行印象、白日梦印象、自画像等等,风格亦丰富多样,可以看见表现主义、现实主义、抽象派的影子……总之,是卡夫卡化的绘画,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我的素描不是绘画,而是我的私人象形文字。” 本书的特点还在于,配合每幅绘画作品,都有卡夫卡本人的文字作为注解。这些文字分别来自他的日记、小说、书信,有的是他本人亲自为图画做的说明,有的是编者精心选择的。 卡夫卡年轻时曾经梦想当一名伟大的画家,最终选择文学道路后,他仍旧经常拿起画笔,在信件、日记和记事本里经常即兴涂鸦。他与当时的先锋派艺术家们来往密切,而凡高是他最推崇的艺术家。他最著名的六幅人物素描在本书中可以见到,他们被布洛德称为“被无形的绳子牵引的黑色玩偶”。在他的画笔下,我们可以见到很多出现在他小说中的意象和场景、氛围。 此书图片和文字各占一半。书后附有文章详细介绍了卡夫卡绘画作品的来龙去脉,交待了此书的编辑思路,并提供了详尽的历史资料。
Kafka’s Essays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F.Kafka)著];叶廷芳选编;叶廷芳,黎奇等译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2001
简介: 在卡夫卡的文学世界里,散文是一个重要样式,他默默地审视着个人与社会的痛苦关系,早已扑克透了这个彼此格格不入的无奈之局,他在痛苦中将痛苦客观化的写作,无论如何都显示出灵魂的庄严,这就把那些只会将痛苦诗意化的无聊之辈比下去了。
作者:
出版社:
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西方现代派文学大师。他在文学史上第一次深刻而逼真地书写了人的异化、孤独与危机感,以及世界的荒诞与非理性。他性情敏感、怯懦和孤僻,生前默默无闻,去世后作品引起了世界范围的震动,“卡夫卡热”经久不衰,对后世文学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审判》是卡夫卡最为著名的长篇代表作,书写了西方现代国家机器的残酷和腐朽,以及普通人生存之中无处逃避的荒诞与恐惧,被称为“后世无法逾越,必读不可的小说经典。” 约瑟夫·k是一家银行襄理,三十岁生日那天突然被捕,却仍可照常生活与工作,只需在审讯时出庭。k自恃无罪,极力加以证明,然而一切努力均属徒劳,没有任何人能证明他无罪,整个社会如同一张无形的法网笼罩着他。在他三十一岁生日前夕,他被法院派来的两个差役押至人迹罕至的采石场屠杀。
给米莲娜的信:卡夫卡的爱情书简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5年01月
简介: 这本书收录了卡夫卡写给其挚友或说其情人米莲娜的书信。一九二○年四月,卡夫卡与米莲娜在一家布拉格的咖啡馆中相遇。那是一场朋友的聚会,当时的米莲娜是一名记者。在谈话之中,米莲娜表明了想将卡夫卡两部小说翻译为捷克文的意向。一段关系也就此展开。他们以信件为彼此搭了一座桥。这些信件成为他们后来的羁狂爱情的明证。
Kafka et les Jeunes Filles
作者: (法)达尼埃尔·代马盖斯(Daniel Desmarquest)著;管筱明译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卡夫卡与少女们》内容简介:文学、少女和死亡:弗兰茨·卡夫卡就在这个三角中游戏人生,消耗人生。对于文学,他提出没法满足的要求,正如对少女们,他提出不可能答应的要求。虽然这些要求是秘密提出的,相互间却联系在一起。 在卡夫卡的一生中,少女具有一种堪称决定性的力量。他从她眼睛里、嘴唇上和皮肤上得到的东西,不仅是一种幸福的允诺。作家与少女的结合不仅较为大胆,甚至迹近乱伦:两人都很相像,简直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也许这就是两人互相着迷的原因。少女因为希望得到爱慕,在作家的眼睛里看到了一个盟友,而作家则在递给她的镜子里,认为自己认出了一个同谋。卡夫卡说,我们“既对她生出觊觎之心,又装出满不在乎的样子”。 “面对大多数少女,我始终感到慌乱。”卡夫卡坦承。她们近在眼前的身体让他困惑不安。从她们的目光里看到他焦渴的期待,他不免大吃一惊。少女们是偶然出现的,但这种出现既是机会也是威胁。这是朝未知世界打开的一面窗户:一种可能性得以生成。
Nightmare of reason:a life of Franz Kafka
作者: (美)恩斯特·帕维尔(Ernst Pawel)著;陈琳译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13
简介:《理性的梦魇:弗兰茨?卡夫卡传》是奥地利著名作家弗兰兹·卡夫卡的传记。全书内容丰富,作者以翔实的资料与丰富的档案,结合卡夫卡的作品,运用细腻的文笔,分析叙述了这位“现代主义小说之父”极富神秘色彩的短暂人生。
城堡(卡夫卡著)cheng bao
作者: (奥)卡夫卡著;徐逸林译
出版社: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城堡》是弗兰茨?卡夫卡的代表作,也是一部典型的表现主义小说,始写于1922年,故事情节十分简单:土地测量员K受命赴某城上任,不料却受阻于城堡大门外,于是K同城堡当局围绕能否进入城堡之事展开了持久烦琐的交涉。城堡就位于眼前的一座小山上,可它可望而不可即;它是那样冷漠、威严,像一头巨兽俯视着K;它代表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那儿等级森严,有数不尽的部门和数不尽的官吏,还有数不尽的文书尘封在那里,长年累月无人过目,得不到处理。面对这座强大的城堡,K很无奈,直到最后也未能进入城堡。《城堡》自始至终笼罩着一种神秘、梦魇般的气氛,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
卡夫卡日记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著;阎嘉译
出版社: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美国
作者: 奥地利.弗兰茨.卡夫卡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1995年05月
简介: 《美国》是文学大师卡夫卡仅有的三部长篇小说之一,可读性强,充分体现了他的叙述天才.青年罗斯曼因帮被逐出家门,只身横渡大洋到美国,经历了种种坎坷挫折和啼笑皆非的遭遇.先是被舅舅舅收养,又横遭驱逐,流浪途中备受流氓欺诈.后来,他到一家饭店当电梯工,与女秘书相交甚欢.不料,因上班时离开电梯几分钟又遭解雇,再次受到流氓及其姘妇的欺凌.书中贯穿社会批判精神,揭露了社会的"非人化"现象,对受欺凌的弱者寄予深切的同情.奇警的构思勾勒出夸张的画面,耐人寻味.
密室
作者: 约纳斯·卡尔松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6年01月
简介:《密室》是瑞典新锐作家约纳斯·卡尔松创作于2009年的中篇杰作,以细腻的心理描写、精致的小说结构、玄妙的故事情节,受到广泛好评,一经出版就引起强烈反响,已被翻译到多个国家。 书中的“我”刚来到新单位不久,偶然发现了藏在厕所和电梯之间的小房间,里面布置井然,安静无扰,令“我”觉得找到了休憩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领导所欣赏的细致、高效、上进心等诸多品质,只在这个房间里才能得到充分激发。然而,同事们都不知道有这么一个房间;而“我”也终于意识到,从建筑学的角度上来说,这样一个房间是不可能存在的…… 如果您也曾在办公室里苦熬,偶尔觉得整个世界都在与自己作对,那么这本精悍而犀利的书正适合您。【编辑推荐】
卡夫卡式的当代寓言 北欧黑色幽默的集中体现 瑞典新锐作家约纳斯·卡尔松为办公室小人物所作的“反英雄”之歌
城堡 变形记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7年12月
本书收录了弗兰茨﹒卡夫卡两部小说著作《城堡》和《变形记》。《城堡》讲述主人公K应聘来城堡当土地测量员,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进入城堡的故事。《变形记》讲述了推销员格里高尔某天早上醒来后变成了甲虫的故事。
审判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2017年05月
简介:本丛书邀请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余党绪老师担任丛书主编,在外国文学经典名著中挑选出一批较具开放性的文本,邀请教育界一线名师参与撰写。以“批判性思维”理念为基础,结合各位教师本人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通过篇首导读、文内点评、每章节的启发性问题等多种形式的辅助文字,为读者进入思辨阅读提供手把手的引导。《审判》是卡夫卡著名的长篇小说之一。讲述高级银行职员K莫名其妙地被捕后,经历了一连串错综复杂的查访。小说在独特而神秘的气氛中进行,令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无法洞悉其构造、无法了解其意义的宇宙,终身面临生命的审判。
我们就这样走向迷途:卡夫卡文学箴言与绘画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7年08月
Schloss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著;高年生,谢莹莹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城堡
作者: 高年生主编;高年生译
作家出版社,2011
Verwandlung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著;叶廷芳译
云南人民出版社,2010
精读《海边的卡夫卡》
作者: (日)小森阳一著;秦刚译
新星出版社,2007
失踪者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著;叶廷芳主编;洪天富等译
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作者: 弗兰茨 ·卡夫卡 著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6年1月
变形记(奥)卡夫卡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原著;熊亮绘
作家出版社,2004
卡夫卡读本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著;叶廷芳选编·译
新世界出版社,2007
Ueber Franz Kafka
作者: (奥)马克斯·布罗德(Max Brod)著;张荣昌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0
夏洛特
作者: 大卫冯金诺斯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15年11月
New possibilities of Kafka
作者: 姜智芹著
商务印书馆,2012
卡夫卡文学代表作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Franz Kafka)著;叶廷芳等译
九州出版社,2006
Kafka: the Jew
作者: 林和生著
敦煌文艺出版社,2007
Franz Kafka
作者: (美)桑德尔·L. 吉尔曼著;陈永国译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卡夫卡中短篇小说选
作者: (奥)弗兰茨·卡夫卡著;叶廷芳等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2008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