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哲学讲演录
光盘
作者: 张世英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简介:本书是作者在北大授课的录音整理,是他近20你那来对一些哲学问题思考的总结,涉及的领域除哲学本身外,还包括美学、伦理学和历史哲学。作者主张把中国传统的“万物一体”与西方近代的“主体——客体”关系式结合起来,提倡一种中西会通的哲学。他认为,哲学是以提高人生境界为目标的学问,是提高人生境界之学;哲学不以追求知识体系或外部事物的普通规律为最终目标,而是讲人对世界的态度、讲人怎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本书内容生活活泼、通俗易懂。如果说以往是要经过苦苦思索才能进入哲学之境的话,那么本书让你体会到哲学将怎样平易生动地走进你的生活……
片断:
开讲词
黑格尔(G.W.F.Hegel,1770—1831)1816年10月在海德堡大学讲授哲学史课程的开讲词里说过这样一段话:一段时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忙碌于现实利益和日常生活琐事,“阻遏了我们深切地和热诚地去从事哲学工作,分散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普遍注意”。现在形势变了,“我们可以希望……除了政治的和其他与日常现实相联系的兴趣之外,科学、自由合理的精神世界也要重新兴盛起来。”为了反对先前轻视哲学的“浅薄空疏”之风,我们“应该把哲学从它所陷入的孤寂境地中拯救出来”,以便在“更美丽的时代”,让“人的心灵”“超脱日常的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黑格尔的这些话是差不多两个世纪以前讲的,但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新哲学讲演录开讲词》
片断:
黑格尔论艺术价值的区分
在美学史上,一般对艺术的分类,大多是以有形与无形、无声与有。无言与有言为标准来划分,例如建筑、雕刻、绘画属于有形的艺术,乐和诗属于无形的艺术;建筑、雕刻、绘画属于无声的艺术,音乐与同于有声的艺术;建筑、雕刻、绘画、音乐属于无言的艺术,这里的音乐指不包括歌词在内的乐曲,诗属于有言的艺术。至于这些艺术门类的审美价值,谁高谁低,那就是众说纷结,各有千秋。我这里专门谈谈黑格尔的艺术分类,他的分类是哲学家和美学家中最系统、最详尽、最明确的。他的分类标准也是人所共知的,就是以精神与物质的适合程度,以精神战胜物质的程度作为划分艺术门类的高低的标准:一种艺术门类愈受物质的束缚,精神活动的自由程度愈少,就愈低级;反之,一种艺术门类愈不受物质的束缚,愈显出精神活动的自由,就愈高级。一个建筑物要靠大石头筑成,物质性最明显、最强,价值就最低,音乐。诗最少物质性的成分,特别是诗,精神、观念性的成分最强、最明显,审美价值就最高。从建筑、雕刻、绘画到音乐、到诗,便是一个物质性的雪愈来愈少,精神性的自由愈来愈强的过程,因而也是各种艺术门类从低级到愈来愈高级的过程。黑格尔的这种分类标准,如果按有形与无形、有声与无声、有言与无言的标准来划分,那就可以说是无形高于有形,有声高于无声,有言高于无言。何如音乐不占空间,只占时间,是无形而有声的,它就高于占平面空间的有形而无声的绘画,当然,它也就更高于立体的、同样是有形无声的建筑和雕刻;又如音乐与诗虽然都是有声的,但诗不同于音乐,音乐是有声而非语言的艺术,诗是语言的艺术,所以诗高于音乐。很明显,黑格尔的艺术分类在表达精神超出物质、战胜物质这个基本思想的同时,还表达了和它相联系的一个重要观点,就是语言高于形体,高于一般的声音;语言比起形体和一般的声音来,最能表达精神性的东西。语言的艺术,诗,所保留的最后的一点带有物质性的东西,是声音。声音是诗与音乐共同的,但音乐里的声音是直接引起人们的内心感情,而诗里的声音则转变成了语言,声音成了表示观念和概念的符号,它是间接地通过观念和概念而引起人的内心感情。语言高于单纯的声音的地方就在于语言是运用它所特有的观念、观感之类的精神性媒介,通过语言文字的具体陈述,把精神内容的丰富性、特殊性更明确地、更具体地表现出来,诗不像音乐所表现的内心生活那样还只是隐约模糊的。你们听梁山伯祝英台的小提琴或交响乐,如果不知道词,光凭听音乐,就只能有隐约模糊的内心感受和情感,而不能具体明确地知道它的故事情节。所以只有语言的艺术,诗,才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
在黑格尔看来,语言比起建筑所用的大理石、雕刻所用的石膏、绘画所用的颜色、音乐所用的声音来,最能具体明确地表达精神内容的丰富性和特殊性,黑格尔的这个思想显然包含了语言也最能表达事物的意义这样一层意思。因为按照黑格尔的基本观点,天地万物是一个精神性的整体,是“绝对精神”,而语言既然是精神内容的最完善的表达,那么天地万物的意义当然也就是与语言有密切联系的。所以,我们完全可以说,黑格尔的这套思想为西方现当代哲学关于人与万物皆因语言而有意义的观点开辟了道路,当然,还不能说已经达到海德格尔所谓“有语言的地方才有世界”的明确结论。黑格尔说:“语言已经渗透到了一切对人来说是内在的东西之中,渗透到了一切使人成其为回东西之中。”黑格尔这段话的意思表明他已认识到人的最内在的东西是语言,颇接近海德格尔的“人的存在基于语言”的论断。但黑格尔并未对他的这个思想加以发挥,他也没有达到天地万物都是由于语言而敞开和有意义的结论,他认为音乐、绘画、雕刻、建筑都因为不是语言而居于比诗低级的地位,就说明他还没有达到西方现当代哲学的结论。
其实,世界万物都具有语言的性质,没有语言性之外的自在世界,没有离开语言的独立存在,这个观点不仅是西方现当代人文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们所倡导的,而且某些英美分析哲学家也在一定程度上以不同方式持有这种观点。在一个人与万物融为一体的生活世界之中,不尽人有语言,而且万物皆有语言性,只不过其他万物是作的“无言之言”。艺术作品都有语言性。我所说的语言性,我用这个性字,就表示有“无言之言”。
黑格尔认为有形体的建筑、雕刻是低级的艺术门类,说明他不懂得“无言之言”,不懂得建筑艺术也有语言性,有诗意性。至于黑格尔所谓比建筑、雕刻更高的音乐和绘画,在我看来,那就更能显现其语言艺术的本性。例如现代的抽象画,着重通过点线的宽窄,组织的疏密,运笔的缓急、轻重、顺序和色调的微妙变化,形成一种优美的旋律和节奏感,抽象画好像把一幅有形无声的绘画转化成了无形而有声的音乐,而音乐,那是最接近于语言艺术的。许多西方著名的抽象画家的画可以说都既是有形无声的画,又是无形有声的音乐。他们的画是画出来的音乐。至于中国画所强调的画中有诗,当然更能直接说明绘画的语言艺术性。抽象画也好,中国的画中有诗也好,我以为都是作“无言之言”。
中国传统的艺术除强调画中有诗外,也强调诗中有画。这一点黑格尔也看到了,他所谓高级艺术门类包含低级艺术门类就包含诗中有画、诗中有音乐、音乐中有画。但黑格尔没有再反过来看到他所谓低级的艺术门类如绘画和音乐中也包含高级的艺术门类语言艺术,包含诗意。黑格尔倒也曾经说过:“诗是普遍的艺术”,因为诗需要“想像”(Phantasie,想像不是一般的单纯的观念本身[Vorstellungalssolche]而是经过艺术处理的观念),而想像是一切门类的艺术所共有的基础。黑格尔的这些话似乎有普遍的艺术都有诗意、都有语言性的咏道,但黑格尔认为,在诗里,想像却要求用语言和语言的美妙组合把观念表达出来,而不是用大理石、石膏、颜色和音乐的声音来表达。所以,归根结底,在黑格尔看来,诗的语言性仍然是其他低级的艺术门类建筑、雕刻、绘画、音乐所没有的。所以我们还是可以说黑格尔不懂得除了诗之外其他一切艺术品也都有语言性和诗性。
更进一步说,我认为不仅一切门类的艺术美都具有语言艺术的本性,即使是自然美也有语言性。在人与世界万物交融合一的世界里,美的自然也是言说着的,当然也是无言之言。我决不是主观唯心主义者,我决不否认离开了人仍然有自然存在,但问题在于自然是怎样显现于人之前的。不同的自然物对人显示着不同的意义、意味,也就是说,不同的自然物对人作不同的言说;同一自然物对于不同的人也作不同的言说;对于一个没头没脑的人,自然物就不言不语;对于一个毫无审美意识的人来说,根本不存在自然美;对于各种不同的审美趣味的人来说,同一自然物显现为不同的自然美,这也就是说,同一自然物对于不同审美的人作不同的言说。我甚至认为飞沙走石这样的自然物,是可以有语言艺术之美的,这要看诗人是怎样来显示飞沙走石的。而按照黑格尔的观点,无机物是根本不可能有自然美的。总之,说自然有美,说自然美,那就意味着自然在有诗意的人面前显示着美,意味着自然在言说着,在作无言之言。南唐冯延巳的词:“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间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这里好像是说的,花是自然物,没有语言。但“泪眼间花花不语”这句词正好意味着:在暮春三月里,落花正在言说着红销香断的景象。“花不语”者,花能言而不言之谓也。诗人“泪眼间花”,不就意味着花在诗人眼里是能言的吗?花虽“不语”,却作了回答:“乱红飞过秋千去。”一片零乱的落红飞过秋千去,这不就更引起人的伤时怜惜之感吗?总之,一切艺术品,一切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在人面前都是有语言性的,那么。它们究竟是言的什么呢?一句简单的回答就是:一切艺术都是以有限表现无限、言说无限,或者说是超越有限。审美价值高低的区别,艺术品价值高低的区别,诗意境界高低的区别就在于言说的空间之大小,超越有限的空间之大小,给人留下的想像空间之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