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 (1991-2011)
作者: 张宁著;上海大学上海合作组织公共外交研究院编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
张宁所著的《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为《全球区域地缘政治丛书》的第三辑。
《乌兹别克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发展(1991-2011)》共分九章,主要内容分别是:
第一章“建立独立国家”。主要介绍苏联后期,作为苏联15个加盟共和国之一的“乌兹别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成为主权独立的“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的简要历程,以及独立后的国家发展模式。
第二章“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主要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矿产资源和能源、气候变化、水资源,以及交通、管道等基础设施。
第三章“政治发展”。本章以宪法修改为基础,主要回顾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的政治改革历程,包括总统和政府总理、议会间的关系,议会体制改革,政党发展等。
第四章“民族和宗教”。本章主要介绍乌兹别克斯坦的主要民族、民族事务管理、民族间(包括跨界民族)的冲突、宗教基本情况和宗教管理方式等。
第五章“宏观经济发展”。本章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产权改革,即私有化历程。经过1992~1996年的小私有化和大私有化,到1995年底,非国有经济占GDP比重已经达到69%,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后,所有制改革的重点从私有化转移到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来。国家通过掌控战略性行业和关键领域,调控经济发展。
二是宏观经济发展,借助GDP、通胀率、失业率等三个主要经济指标,描述乌兹别克斯坦宏观经济的发展历程和当前现状。从经济总量看(据乌国家统计局数据)1991年至2011年20年间,乌GDP总值按现价计算增长3.28倍,按不变价值计算增长1_9倍。2011年乌GDP总值777
506亿苏姆(约合453.18亿美元)。 三是国际主要知名机构对乌兹别克斯坦经济环境和质量的评价,包括 IJNDP
的“人类发展指数”、世界银行的“营商环境指数”和美国传统基金会的
“经济自由度指数”等。总体上,国际知名机构认为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环境相对保守封闭,自由度不足。
第六章“金融和财政体制”。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二级银行体制,现行金融体系由央行、商业银行和非金融机构组成。自1994年发行本币以来,本币苏姆兑美元汇率不断贬值。尽管2003年实现了货币经常项目下自由兑换,但官方和黑市间的差价越来越大。
乌兹别克斯坦的国家财政预算包括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两部分。2010
年财政收入和支出基本持平,约为86亿美元。乌坚持财政赤字不超过GDP的1%原则。当前预算收入主要来自税收,占90
9/6以上,支出主要用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社会领域,占财政总支出的60 9/6以上。
第七章“民生保障”。本章主要介绍独立后,乌兹别克斯坦在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方面的成就。乌始终坚持“社会经济”原则,重视社会事业发展和民生保障。
作为国家发展指导纲领的“主题年”,其大部分内容都与社会民生有关,如家庭年、妇女年、健康一代年、母亲和儿童年、健康年、慈善和医务工作者年、社会保障年等。
第八章“军事和国防”。本章主要介绍三方面内容:一是乌兹别克斯坦的军事学说发展和军事改革历程;二是武装力量现状;三是与北约和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的对外军事合作现状。
第九章“国际关系”。本章主要介绍三个内容:一是乌兹别克斯坦对外政策基本原则;二是边界划分与周边安全。三是对外经济合作,包括对外贸易、外债以及区域经济合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