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秘闻轶事
作者: 李伟主编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2006
简介:杂技的渊源
杂技是一门无语言的技巧性艺术,它是人的力量、智慧相结合的艺术体
现,是一种包括各种体能和技巧的表演艺术。我国从古代开始就是杂技大国
,因此,杂技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公元前770年至前221年是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列国兼并激烈,群雄角
逐,竞相养士,这些士中当然也有口把式,以出谋划策、能言善辩的说客为
特征,但更多的是身怀奇技异巧或勇力过人的能人异士和大力士。这些就为
杂技艺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经过魏晋南北朝160多年的大动荡和民族文化的大融汇。至公元589年隋
代统一中国,杂技艺术日臻成熟,至唐代已成为宫廷和民间共盛的艺术。
北宋的首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市)、南宋的首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市)有了
各种街坊、市场的演出场所,当时称瓦子乐棚。杂技、舞蹈、武艺、说唱各
种形体表演艺术,同场献艺、互相观摩,无疑对中国独特的戏曲艺术的形成
起了促进作用。而元代在元杂剧中因为当时的戏剧艺人和杂技艺人同场献艺
,并在元代鼎盛成熟起来,研究者认为,“杂技”由此而得名。
明清两代杂技与舞蹈等传统表演艺术很少在宫廷演出。清代杂技艺人进
一步沦落江湖。但戏曲却勃兴起来,形成以武戏为主而招徕的繁荣景象。清
代杂技艺人生活凄苦,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和发展了自己的艺术,“蹬技
”和“古彩戏法”都有了新的创造,“耍坛子”、“剑、丹、丸、豆”的系
列幻术,都达到了极高水平。
另据考证,汉代流行的百戏,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
及乐舞、俳优戏和动物戏等。当时,并没有“汉代百戏”的叫法,而是多半
沿袭秦朝的称法,叫作“角抵”,如“角抵戏”、“角抵奇戏”、“角抵诸
戏”、“角抵百戏”等。“汉代百戏”是东汉以后对上述不同艺术表演形式
的统称。由于百戏实际上是以杂技为主导的多种民间技艺的综合串演,所以
后人也习惯把百戏看成是今天杂技的前身。秦王朝大规模地将民间技艺集中
于京城,并作为宫廷娱乐的一部分,极大地刺激了各种技艺的相互交流和水
准的提高。而百戏真正的兴盛,则是出现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还专门
设立了统管宫廷宴飨时演出的倡优伎乐的机构——乐府。《史记·秦始皇本
纪》记载,“秦每破诸侯,放其宫室,作之咸阳北阪上……所得诸侯美人钟
鼓。以充入之。”以至咸阳“妇女倡优,数巨万人;钟鼓之乐,流漫无穷。
”
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西域各国使节纷至沓来,也
带来了西域的幻术与方物,大大丰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