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财务指数及环境财务融合绩效牵引研究 Corporate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Index and Integrated Environmental Financial Performance Traction
作者: 徐光华
出版社:经济管理出版社 2019年06月
简介:
《企业环境财务指数及环境财务融合绩效牵引研究》在全面回顾国内外环境问题相关文献和深入社会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以共生观理念为价值导向,从环境财务融合的视角,构建企业环境财务指数体系,进而对企业环境财务融合绩效牵引机理进行解析,同时开展企业环境财务指数数据库建设,*后通过实证研究,全面揭示企业应加强环境管理、提升财务与环境融合绩效,*终使企业真正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
【目录】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内容
2 企业环境绩效理论回顾
2.1 企业环境战略和环境绩效研究回顾
2.1.1 环境战略与绩效产生的背景
2.1.2 企业环境战略与环境绩效的内涵
2.2 企业环境绩效的测度
2.2.1 企业环境绩效的计量与模型
2.2.2 企业环境绩效的测度数据来源
2.3 企业环境绩效的经济后果
2.3.1 企业环境绩效经济后果的理论溯源
2.3.2 环境绩效经济后果的异质性分析
3 国内环境政策与环境治理
3.1 企业环境保护现状概览
3.1.1 全国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及处理情况
3.1.2 企业环境保护现状评价
3.2 企业环境保护政策回顾
3.2.1 企业环境保护政策发展历程
3.2.2 企业环境保护政策体系
4 发达国家环境政策与环境治理
4.1 美国环境政策与环境治理
4.1.1 美国环境政策的初始阶段
4.1.2 美国环境政策的停滞与复兴阶段
4.1.3 21世纪的美国环境政策
4.1.4 美国环境政策特色-45年的空气质量改善伴随美国的发展
4.2 欧盟环境政策与环境治理
4.2.1 欧盟环境政策的初始阶段
4.2.2 欧盟环境政策的快速发展阶段
4.2.3 欧盟环境政策的成熟阶段
4.2.4 欧盟的环境政策特色——完善的环境税收体系与卓有成效的环境治理
4.3 日本环境政策与环境治理
4.3.1 日本环境污染的末端污染治理时期
4.3.2 日本环境政策的发展阶段
4.3.3 日本环境政策的成熟阶段
4.3.4 日本环境政策特色——环境、经济与社会问题的综合解决方案
4.4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对我国的启示
4.4.1 全民树立环境保护观念
4.4.2 不断完善环境政策体系
4.4.3 加大环境财政支出
5 指数理论研究
5.1 指数的概念
5.2 指数研究的理论基础
……
6 重污染企业环境财务指数体系构建——环境财务融合的测度
7 重污染企业环境财务融合绩效牵引机理解析
8 环境财务融合绩效牵引实证研究
9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免费在线读】
《企业环境财务指数及环境财务融合绩效牵引研究》:
1970年,美国环保局成立,集中行使原来分散于联邦各部门的环境保护权力,旨在保护自然环境和保护人类健康不受到环境污染的危害。美国政府对环境污染的管制越来越严格,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政策。在环境污染非常严重的情况下,美国政府承担起了环境保护的责任,并支付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以水污染控制为例,美国的水污染情况自1972年开始日趋严重,美国的《水污染控制法案》于1972年颁布。《水污染控制法案》规定,在1973年、1974年、1975年应分别拨款50亿美元、60亿美元、70亿美元,用于建设城镇污水处理厂。经计算,在1973-1975年的3年间,美国联邦政府拨款180亿美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该金额占1972~2003年美国各级政府实际用于建造城镇污水处理厂资金总额(770亿美元)的23.4%。由此可见,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政府花费了大量的财政资金用于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之后,随着水污染情况的逐步改善、“谁污染谁付费”机制的完善,以及1974~1982年美国联邦政府大规模污染治理时期的结束,美国联邦政府在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方面的支出呈现下降趋势并趋于稳定(陈鹏等,2018)。
经过十年多的努力,到70年代末期,美国已经初步建成了环境保护政策体系,并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进展,70年代是美国环保史上的黄金时代。这10年的环境保护初始化建设使美国严重的环境污染情况得到了改善,大气中的一氧化碳含量显著下降,水源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这一时期,美国还通过了《农药控制法》(1972)、《濒危物种保护法》(1973)、《安全饮用水法》(1974)、《资源保护和恢复法》(1976)、《有毒物质控制法》(1976)等环境保护法案。塞拉俱乐部等民间环境保护组织在这一时期也发展迅速,会员人数急剧增长,环保组织的蓬勃发展进一步促进了这一时期环保立法、执法的发展。
4.1.2美国环境政策的停滞与复兴阶段美国的反环保运动贯穿于环境保护政策立法、执法的全过程,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了*。20世纪70年代末期,经济增长的放缓和通货膨胀使人们对环保政策的实施产生了怀疑,同时,污染企业为了达到环保目标必须调整经营战略,同时也面临更高的环境保护成本支出,这些被管制的企业试图阻止一些环保政策的实施,环境治理所需的资金支出以及高污染企业面临的环境管制引起了部分公众的不满,反对环保的呼声和群众的不满情绪将美国环境治理推向了停滞阶段。
20世纪80年代,公开反对环境保护的里根总统在竞选时就声称放松《清洁空气法》。里根总统的上台成为美国环保政策的一个转折点,里根上台以后在环境政策方面进行了改革,针对环境治理的高成本支出,提出了对环境保护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的方法,要求任何重大的环境管理决策都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并保证决策所带来的收益要大于所产生的成本支出。将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应用于环境政策的制定表明美国的环境政策效率的提高,标志着美国环境政策的制定从追求环境质量提升的单一目标阶段过渡到效率更高、方式更加灵活多样的新阶段。然而,成本一收益分析法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问题,如环境成本与收益的量化问题,要进行成本一收益分析,需要首先将成本收益都通过货币来量化,但是更清洁的空气、更清洁的水源通常很难通过货币来量化,不同的人群对环境的敏感程度不同,对环境价值的量化也不同,因此,这一方法的实施面临公平性、客观性的挑战。尽管面临诸多问题,成本一收益分析方法仍然被广泛推行,并成为某些环保反对者减轻工业部门环保负担、完成工业复兴的重要工具,因此,20世纪80年代通过的环保法案很少,环境治理处于停滞状态。
老布什在竞选总统时宣称要做一名“环保总统”,要远离里根时期的环境政策,表现出积极支持环境保护的态度,他上台以后也积极推动多个环保法案的出台。但是,老布什并没能从根本上打破环境保护面临的僵局,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的反环保运动形成了一股非常强劲的势力,发起了“财产权力”“明智的利用”等运动,为下一任总统环保政策的实施带来了重重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