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兰教文化面面观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伊斯兰教研究室编
出版社:齐鲁书社,1991.10,1996.3重印)
简介: 1989年10月,山东齐鲁书社来世界宗教研究所约稿,希望伊斯兰教研究室组织人员编写一本通俗性的知识读物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全室同志欣然承诺了撰稿工作。
伊斯兰教有自己明显的特点。例如,它作为较为彻底的一神教,反对偶像崇拜、反对多神信仰,在其寺院中从不置坛设像。本书在确定论题方面,尽量考虑到伊斯兰教的特点,有所侧重地介绍伊斯兰教文化方面的知识。本书包括的内容,除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礼仪、节日、经训外,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伊斯兰教法、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伊斯兰教传统的宗教学科和世俗的自然学科;同时,还涉及到伊斯兰哲学、伦理、文学、艺术、绘画、建筑、书法等方面的知识。本书涉及到一些民族(如突厥、蒙古等)对伊斯兰教发展的影响,以及伊斯兰教对这些民族自身发展及其语言文字(如乌尔都语、波斯语等)的影响;还涉及到伊斯兰教与其他宗教(如犹太教、基督教、琐罗亚斯德教、诺斯替教、印度教、锡克教等)和学说(如新柏拉图学派的“流溢说”)的相互影响。由于伊斯兰教是一个入世的宗教,它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在当代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在伊斯兰世界和地区,伊斯兰教与社会政治的关系是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些学者甚至把伊斯兰教称之为“革命的伊斯兰教”、“政治的伊斯兰教”,也有些学者把这些地区的一些活动称之为“政治的伊斯兰化”、“伊斯兰的政治化”,等等。为了使读者对伊斯兰教有更深层次的了解,本书还就伊斯兰教与当前国际政治生活有关的问题以及伊斯兰教的社会思潮和社会运动做扼要地介绍。在地区性伊斯兰教方面,本书偏重于南亚和中亚地区;更多地介绍中国伊斯兰教则是不言而喻的。中国伊斯兰教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伊斯兰教的特点和品格。本书对伊斯兰教始传中国、中国伊斯兰
教著名学者、中国的著名清真寺、伊斯兰教在中国科技、文化等方面的贡献、中国伊斯兰教的门宦、道堂、教派、以及伊斯兰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等方面都作了介绍。限于篇幅,本书对伊斯兰教的一般历史、教派等问题没有更多的涉及。而这些方面的知识,在已经出版或即将出版的有关伊斯兰教的著作中,都很容易读到。
参加本书撰稿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有世界宗教研究所王俊荣、冯金源、吴云贵、沙秋真、李兴华、金宜久、周燮藩、周国黎、秦惠彬、戴康生,还有外国文学研究所李琛、元文琪、亚洲与太平洋研究所张玉兰,西亚非洲研究所唐宝才,少数民族研究所热依罕,以及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徐钧尧,北京外国语学院李文彦,西北大学王怀德、张来仪,云南大学西南亚研究所肖宪等同志。金宜久负责编写的组织工作并统阅了全部书稿。
本书各论题既有内在联系,又相对独立。为了做到全书体例统一,在统阅过程中,对一些名称、概念和术语作了必要的更动,但又注意保持原作的文风;各篇作品反映的均系作者个人的学术观点。作者在写作时参考了国内外很多著作和资料,限于篇幅和体裁未能在本书中一一注出,谨向这些著作的作者表示敬意和感谢。本书各个论题的编排顺序和表述的内容难免有错误和失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