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rturing queer youth:family therapy tranformed
作者: 琳达·史东·费雪(Linda Stone Fish),雷贝卡·哈维(Rebecca G. Harvey)著;张元瑾译
出版社:心灵工坊文化事业股份有限公司,2010
简介: 酷兒的異想世界:現代家庭新挑戰
國內第一本介紹酷兒青少年成長需求的心理專書,以五個酷兒家庭的生動故事貫穿全書,帶領讀者看見酷兒青少年的特別及可貴,深刻地打開實務工作者對性別和性認同的多元視野,是父母和師長的教養手冊,也是專業助人者的實用指南。
酷兒青少年是家庭的禮物,孩子的與眾不同帶來新的挑戰,卻也開啟關係的轉機
當男女同志、雙性戀與跨性別青少年的出櫃年齡逐漸下降之際,愈來愈多有關孩子的性別課題,已成為父母左支右絀的教養難題。本書兩位作者透過五個家有酷兒青少年的案例,讓我們看見酷兒成長過程中的沉重,以及家人的困惑與迷惘,並藉由「建造避風港」、「開啟艱難對話」、「滋養酷兒特質」、「鼓勵蛻變」四大歷程來帶領我們走向肯定差異、坦誠合作與相互扶持的成長之路。
各界推薦:
何春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特聘教授)
吳熙琄(美國哈佛大學附屬劍橋教學醫院「婚姻與家族臨床中心」顧問與督導)
李四端(富邦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資深媒體人)
夏林清(輔仁大學心理系系主任)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郭麗安(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郭媽媽(櫃父母同心協會召集人)
彭治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
歐陽靖(作家)
蕭美君(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及長庚大學助理教授)
賴杞豐(薩提爾家庭治療模式團體帶領及督導)
賴孟泉(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謝文宜(實踐大學社工系系主任)
譚艾珍(節目主持人、演員)
推薦者的話:
看著這本書的個案故事和對話,經驗艱難對話所帶給家庭成員的衝擊和成長,我真替這些個案和家庭高興他們可以有這趟對話之旅。──吳熙琄(美國哈佛大學附屬劍橋教學醫院「婚姻與家族臨床中心」顧問與督導)
這是一本工作手冊,引導家族治療師滋養酷兒青少年,還給他們自由本然的發展歷程。──賴孟泉(台大醫院精神醫學部兼任主治醫師)
作為第一本處理酷兒青少年心理治療的中文書,本書可能促進這個領域的前進,值得鼓勵。──何春蕤(中央大學性/別研究室特聘教授)
這本書,讓所有治療師可以反省,那個愛的大臂彎,很重要,但不能單靠自己長出來,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都對文化的建構與身分的重新定義,負有責任。──郭麗安(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教授兼副校長)
如果你是異性戀父母,如何面對「非異性戀」的「酷兒」青少年子女?如果你是酷兒,如何面對家庭社會的歧視與不諒解?本書的作者為「性認同與家族治療」專家,藉由五名酷兒及其家庭的生動故事,協助父母及酷兒子女建立新的親密連結。──蕭美君(林口長庚醫院精神科主治醫師及長庚大學助理教授)
本書固然是同志父母需要參考的典範,但對所有父母都有積極的導引作用。──郭媽媽(櫃父母同心協會召集人)
貫穿本書的五個家庭經驗,讓從事同志助人工作的我,看見酷兒青少年與家人相互扶持、學習成長的可能。──彭治鏐(台灣同志諮詢熱線協會社工主任)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