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37 项 “拉布”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帕梅拉·克拉克·基奥(Pamela Clarke Keogh)著;陈美岑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简介:人人都是奥黛丽·赫本迷。她是姬姬、是翁蒂娜、是安妮公主、是修女、是玛莉安夫人,她还是位天使。我们相信她所扮演的每一个角色。不仅如此,奥黛丽·赫本更是二十世纪最受到崇拜与争相模仿的女性之一,她更鼓舞了女性去发掘与强调自己的优点,不仅改变了女性的穿着方式,也改变了女性对自我的看法。 “你在银幕上看到的奥黛丽·赫本,和真实生活里的奥黛丽·赫本并无二致,并且还要好一万倍。”设计师杰弗里·班克斯如是说。这一本时尚名人的传遍,钜细靡遗地透露了奥黛丽魅力十足的原因。作者亲自访问了纪梵希、格雷戈里·贝克、南希·里根、奥黛丽·怀尔德,以及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拉尔·劳伦等人对她的追思与怀念。 本书附有九十余黑白照片,许多是首次发表的作品,还包括了名设计师伊迪丝·黑德、纪梵希、王薇拉、布拉尼克及麦克昆恩等人的设计手稿;充分展现了奥黛丽·赫本优雅、幽默、聪明、仁慈的一面,以及她无可比拟的时尚风格。
作者: 李皖著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2001
简介: 流行音乐不是流行的音乐,那种我们时时听到的不知所谓的靡靡之音充其量只能叫做 “流行歌”,李皖如是说。 什么是流行音乐?你有没有过走在街头,突然耳边轻轻飘来一句 “不变的你,伫立在茫茫的人世间”,一时怔住,几欲掉泪?有没有过一晚上连听莎拉-布莱曼的《歌剧魅影》46遍?如果有过,这个问题就不用我再来给你解释了。 善于点评的李皖再次用如刀的利笔把保罗·西蒙、黄舒骏、齐秦、王菲、U2、雅尼等这一个个与音乐有关的名字解剖给你看,但思考并未仅止于此,这一次的李皖更加成熟,从音乐的表象背后透视了若干的相关文化现象与社会现象。
作者: 三毛著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
简介:此书融合了诚与真的才女,心中充满不灭的爱;走国雨季,走过红尘,倾诉着浪漫与绚丽。 三毛人生路 人生对她来讲,就象尝试青橄榄那样,苦涩中带着甜。 三毛原名陈平,自小身体不大健康,敏感孤僻,到了中学二年就辍学在家,学钢琴,习画。有一次她听到一张西班牙古典吉他唱片,非常憧憬西班牙的小白房子、毛驴、一望无际的葡萄园,于是小燕离巢了,三毛到西班牙进修两年,随后去德国学德文,又到美国工作一阶段后回到台湾。 三毛在文化学院、政工干校和家专教了两年书,遭遇到感情的上重创:一个相爱的人就死在她怀里。于是三毛开始了新的流浪。 偶尔,三毛看到一本美国的《国家地理杂志》,上面介绍了撒哈拉沙漠。她那“不能解释的、属于前生回忆似的乡愁,就莫名其妙、毫无保留地交给了那一片陌生的大地。” 三毛来到了西属撒哈拉,和荷西结了婚,定居下来。婚后,她重新拿起笔,写下了颇有影响的《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记》、《哭泣的骆驼》和《温柔的夜》,而早期的作品则归集于《雨季不再来》一书之中。 许多人喜欢三毛的作品。有的人喜欢她文笔的诙谐、机智。在“芳邻”一文中拉布的母亲要把小山似的骆驼尸体放进三毛那鞋盒般大的冰箱里,三毛拒绝了,换来的是拉布母亲的一句话:“你拒绝我,伤害了我的骄傲。”这句精彩的对白,实在使人忍俊不禁。在“沙漠中的饭店”中,三毛促狭地把粉丝称作“雨”,还顺口对荷西吹牛道:“这个啊,是春天下的第一场雨,下在高山上,被一根一根冻住了,山胞扎好报,背到山下来一束一束卖了换米酒喝,不容易买到哦!”接着三毛这样写下去:荷西还是呆呆的,研究性的看看我,又去看看盆内的雨”,然后说:“你当我是白痴?”这一连串准确而又幽默的描写把个夫妻之情写得跃然纸上。而“亲爱的婆婆大人”一文里,三毛那谐而不谑的笔调更使多少媳妇会心一笑! 有的人喜欢三毛字里行间的爱心。在“哑奴”一文里,三毛和荷西忍受四周的冷眼,对哑奴以朋友相待。读者喜欢三毛在炎热的正午,掉头再回沙漠,为的是接出那个不肯放弃自行车的男孩(“搭车客”);读者也能喜欢三毛与荷西照顾残废的加里老人那拳拳之心(“一个陌生人的死”)。 有的人喜欢三毛笔下色彩缤纷的异国情调,像“沙漠观浴记”、“死果”,象玛黛拉方村那巨大无比的肉串(“玛黛拉游记”),而最有特色的要数巴西里与沙伊达这一对恋人的遭遇(“哭泣的骆驼”)。在风云突变的时刻,西属非洲正酝酿着一场大风暴,沙哈拉威人要求西班牙人滚回去,而摩洛哥又在虎视眈眈。沙哈拉威游击队领袖巴西里的悲剧不仅在于他三面受敌,还在于他与妻子沙伊达之间的关系。他信奉回教,沙伊达却信奉天主教,这是被沙哈拉威人视作异端的。为怕西班牙人捕捉,沙伊达居于镇中,冒认其小叔子为爱人。坚贞相爱的巴西里与沙伊达最终以悲剧收场,巴西里死于自己人手上,沙伊达却被当作出卖巴西里的异教徒备受凌辱。异域的风雪交织着一对恋人的传奇,写出了三毛对沙哈拉威人的爱与哀悯。还有的人欣赏的是三毛本人,欣赏她那洒脱的性格、成熟的少妇的风韵,更主要的是她那沛然的生命感:“她那种爽朗的性格,好像很柔弱,其实却很刚强。她把很多凄怆的际遇,都能写得生气勃发,洒脱浑厚。她不是不知忧愁伤感,但在生命里还有比伤感更强的东西。” 一个敏感的少女,在遭遇到许多不顺心的事后,离开了繁华的都市,离开了柏林的歌剧院,离开了马德里的五光十色,来到了黄沙滚滚、风声呜咽的撒哈拉沙漠。这是看破红尘,象“文艺”小说家所钟爱的那样,还是怎的? 三毛在“白手成家”里这样写道: “有了人的地方,就有了说不出的生气和趣味。” 三毛的流浪生活理应当与风花雪月沾不上边,三毛却偏偏要在黄沙上插上一束“天堂鸟”。她用包装棺材的木板钉桌子,用旧车胎做坐垫,把汽水瓶漆上印地安人似的图案和色彩,把一个破旧的房子建成了“全沙漠最美丽的家”(“白手成家”)。沙漠上的生活除了“落日将沙漠染成鲜血的红色,凄艳恐怖”,增加点诗意外,生活是严峻的。为了摆脱失业的阴影,荷西每天潜水工作十几小时,还要受到老板的喝骂,三毛唯有忍气吞声入厨做饭,还要被老板挑剔:为什么虾没有剥壳?这些辛酸没有屈服三毛的生活意志,她会用各种方法向奸诈的老板追讨欠薪(“五月花”),她会运用交通条例,拒绝不合理的“违例”罚款(“天梯”),三毛就象沙漠里的仙人掌,自然环境纵然恶劣,她却悠悠开着自己的小黄花。要侵犯她吗?小心──有刺! 三毛不是沙漠中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她也需要钱,那篇“相思农场”写得使人捧腹大笑。因为三毛居然也“财迷心窍”,做起白日梦来,而这个梦却不带半点铜臭味,反而温馨感人。三毛与荷西为了增加收入,想到一个办法──就是打鱼。好不容易卖到一点钱,两个人却在国家旅馆的餐厅里以十二倍的价钱吃自己刚刚卖出去的鱼,还争着为朋友付帐(“素人渔夫”)。这些趣事,是凡人的趣事,正如三毛所说:“有时向生活中另找乐趣,亦是不可缺少的努力和目标”。尽管生活是苦涩的,需要实际的应付,可是何妨苦中作乐,这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 夫妻之道,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三毛与荷西的夫妻经是颇有特色的。三毛嫁给荷西,据她讲是小半为了荷西的情痴,大半为了父母。结婚后,三毛并不想荷西成为三毛的丈夫荷西,如同“士为知己者死”一文中的米盖那样,因为“一个男人与朋友相处的欢乐,即使在婚后,也不应该剥削掉他的。谁说一个丈夫只有跟妻子在一起才可以快乐?”三毛自己也并非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心灵的全部从不对任何人开放,荷西可以进我心房里看看、坐坐、甚至占据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尽管结婚多年,荷西对三毛宠爱有加,但夫妻之间却并非卿卿我我,罗曼一番。三毛不让荷西对她说什么甜言蜜语,她尊重荷西独特的性格,并不认为荷西爱看电视侦探片就是肤浅,不强迫荷西去了解文学艺术,因为她知道人与人之间,即使是夫妻,也不应强求一致,荷西就象“一个平原大野的男人”,这是他的个性,也是他可爱之处。三毛坦白地说:“如果我18岁的时候,我绝不会嫁给他,我会认为他肤浅,因为我肤浅。今天我长大了,我就不会再嫁给我初恋的人,因为荷西比那个人更有风度,而是看不出来的风度与智慧。” 三毛是个平凡的人,她结婚、生活,和周围的沙哈拉威人共处。人生对她来讲,就象尝试青橄榄那样,苦涩中带着清甜。她有牢骚,也有沮丧的时刻,但一股韧拔的生命力支持着她,象沙漠中的仙人掌那样,迎着风沙、吐放着嫩黄的小花。
作者: 王萌,王迪,刘红伟 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2015-1-1
简介: 这是一本绘画技法比较基础,结构安排合理,知识讲解由浅入深,绘画风格中规中矩,适合零基础美术爱好者使用的油画基础教程。 《油画基础教程》通过展示9幅教学案例的详细地绘制过程,从了解简单题材的橘子静物绘制流程开始讲起,逐一详细讲地解了构图、色调、笔触、虚实4个绘制油画的要点。教学案例简单基础,案例效果雅俗共赏,有花卉静物组合、书桌的一角、红色花朵静物组合、柠檬静物组合、百合花静物组合、玻璃中的玫瑰、帅气的拉布拉多等。绘制过程讲解细致,配图到位,画面效果比较生动。画前准备工作描述细致,有简要的绘画步骤,可以拓宽读者视野。 《油画基础教程》特别适合作为艺术院校和培训机构的相关教材使用。
作者: 赵志军主编
出版社: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9
简介: 《我和你:Top20流行歌曲钢琴改编曲(简易版)》收录了我和你(刘欢、莎拉布莱曼);北京欢迎你(群星);日不落(蔡依林);自由飞翔(凤凰传奇);合不得(弦子);左边(杨丞琳);海阔天空(信乐团);传说(薛之谦)等作品。
作者: 北京京文唱片有限公司发行
简介: 本系列影片为Discovery频道最受欢迎的“勇闯天涯”节目。本集将带您一同走访您可能忽略,但别有另一番风味的――意大利南部。 形状近似马靴的半岛向南延伸至地中海,曾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中心。本集的主持人贾丝汀将带领我们寻访特殊的古文明遗迹,沿途也让我们了解到现代意大利生活。一开始便进入车水马龙的罗马,而它正是进入意大利南方的入口。顺着河岸从特拉契纳渔村到那不勒斯港;再横越意大利到普利亚区和丽树镇及奥斯尼村落;往西经阿尔西到卡拉布利亚,行程最后则停留在意大利脚趾尖――阿斯普罗山。(片长:50分钟/英文发音?中文字幕)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of the transition metals
作者: (美)R. H. 克拉布特里编著;江焕峰,祝诗发主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2
简介: 书籍 化工书店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译自美国耶鲁大学robert h. crabtree教授编著的教材“the organometallic chemistry of the trartsition memls(5th edition)”。原著4次再版,是美国高等学校研究生广泛使用的专业经典教材。原著以505页的篇幅,详细介绍了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在有机合成、纳米科学、绿色化学、生命科学、医药等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具有“厚基础、重前沿”的特点。该书理论水平深厚,知识点全面系统,阐述深入浅出、难度合适,章节安排合理,全书篇幅适中。 《过渡金属有机化学》由江焕峰、祝诗发主译,可作为有机合成化学、金属有机化学、配位化学等专业研究生教材或高年级本科生选修课教材,也可作为从事上述专业工作的教师、研究人员的参考书籍。
作者: (美)[J.卡拉布里亚]Jane Calabria,(美)[D.伯克]Dorothy Burke著;希望图书创作室译
出版社:北京希望电脑公司[纽约]:西蒙与舒斯特国际出版公司,1999
简介:本书介绍Windows98的安装、设置和使用,包括从Windows98的基础知识,到一些 更加高级的功能。全书包括6个部分:第一部分概述Windows98,介绍Windows98的新 功能和与Windows以前版本的差别,并介绍Windows98的基本使用。第二部分介绍如何使 用Windows98中新的文件管理功能,以及如何使用“我的电脑”管理文件,使用Windows 资源管理器,文件属性等。第三部分阐述如何使用“控制面板”,定制活动桌面,安装新的 软件和硬件,配置调制解调器和打印机,以及定制“开始”菜单。第四部分介绍如何使用 Windows应用程序,在应用程序之间复制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2010
简介: 随着贝拉越来越远离人类生命,她和爱德华的爱情面临的阻力也越来 越大,麻烦越来越多。狼人族群四处寻衅滋事,沃尔图里家族倾巢出动, 维多利亚纠集一伙新生儿马不停蹄地从西雅图赶来,贝拉面临着前所未有 的死亡威胁。 本书讲述了一个名为布里·坦纳的新生儿的传奇故事,小说以新生儿 军团为了接近贝拉和卡伦家族一路行进的征程为线索,介绍了不死之族的 前世今生。在爱德华杀死维多利亚的情人詹姆斯之后,渴望复仇的维多利 亚计划利用新生儿军团去杀死爱德华和贝拉。布里·坦纳是维多利亚创造 出来的众多新生儿中的一个,她无意杀害无辜者,试图加入卡伦家族的行 列,并努力适应他们的素食生活方式,却卷入一场阴谋之中。直到最后一 刻,她才知道是谁创造了他们,为什么他们聚集在一起。为了对付维多利 亚的新生儿军团,原本是宿敌的雅各布与爱德华决定携手保护盯!拉,然 而在合作过程中,两位情敌的对立关系也越演越烈。贝拉发现,比起外在 的生命威胁,内心世界的痛苦和煎熬更让她无法承受。 本书是斯蒂芬妮·梅尔又一部极具诱惑力的融合了惊险、神秘和浪漫 的全新力作,读者将会被布里·坦纳一波三折的命运以及她所栖身的神秘 世界深深地吸引。“对于这部小说我和其他人一样感到惊奇,”梅尔在一 次采访中说道,“它为引领我们更深入地把握原书精髓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同时也是欣赏《月食》电影不可或缺的原著小说。”
作者: 危义春主编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简介: 《温驯活泼工作性能卓越的拉布拉多犬(附光盘)》是拉布拉多猎犬单犬种全彩专辑,中外育犬专家经验之谈,最全面的单犬种全书最权威的繁育手册,最热门名犬的投资指南图片丰富,资料详实。
作者: (荷)伯纳德·曼德维尔(Mandeville)著;肖聿译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简介: 在西方近代思想史上,曼德维尔是一位少有的颇具争议的深刻思想家。其声名狼藉和知名度,就在于他的《蜜蜂的寓言》。该书18世纪初在英国出版后,就曾引起过轩然大波,并引致了欧洲思想界和社会各界对它的批判,曼德维尔本人也遭到了人身许多攻击,被称为“品行极坏的人”。1723年,当《蜜蜂的寓言》出第三版时,英国一个郡的地方法院还专门为此书立案,判定此书是“在扰乱社会秩序”,是一种“公害”。尽管如此,这部书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影响却经久不衰。它不仅影响了无数的普通学人,而且影响到休谟、亚当·斯密和哈耶克这些思想大师。 《蜜蜂的寓言》核心是道出了西方思想史上著名的曼德维尔悖论:“私人恶德即公共利益。”从人是自私自利的这一基本认识出发,曼德维尔坚持认为,在美德和商业社会的动力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张力。因此,曼德维尔主张,如果想以道德说教为手段并以“公共精神”为基础来建立一个充满美德的繁荣社会,那纯粹是一种“浪漫的奇想”。遵循着这一思路,曼德维尔差不多最早提出了社会秩序的自发生成说:不是人之美德和良善而是制度性规则使品德不良的恶人也能为社会的福祉服务;而制约人们自私的恶行的绝大多数制度规则,则是在充满罪恶和欺骗的商业行为的人类实践中生成的。从曼德维尔悖论中,我们会看到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的原理的萌芽,也会看到休谟的那种人人追求自身经济利益的行为实际上是一种促进美德之力量的情感伦理学的影子。这里更不用说哈耶克在20世纪公开承认他的“自发社会秩序理论”曾受曼德维尔思想的影响了。 英国一位学者克拉布·鲁滨逊曾说,曼德维尔的《蜜蜂的寓言》是一部“用英国语言写出的最邪恶、最聪明的书”。这一评论很到位,《蜜蜂的寓言》是带有英国和欧洲时代印迹的一部古典著作。从现代伦理学和思辨的道德哲学视角来看,也许有人会认为,曼德维尔当时出版这部书,抑或是为了哗众取宠,抑或只是看到了社会的表面现象。至少现在看来,曼德维尔没有看到非道德现象中的道德。因此,如果曼德维尔的著作对今天的社会还留有什么理论意义的话,也许只有两句话:制度规则是重要的;制度是自发生成的。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五卷,1970年至2000年的外国文学
作者: 吴元迈主编;钱善行,冯植生卷主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
简介: 概论 70年代以后各国文学的丰富多彩,总起来说,恰恰在于它的多元化状态,在于一批极有天赋,然而有着不同年龄和学识,不同文化背景、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成就和影响的文人的集合,使一切思想、主义、流派都要在这个时代展现,所有卓尔不群的大家都要分享这方文学胜地的一角秀色。 首先是在欧洲,因为它拥有众多的文学大国和优秀作家。这30年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31名作家中,欧洲便有19位,占了近三分之二,可谓人才辈出。虽然欧洲各国的情况不同,文学面貌各异,甚或大相径庭,但它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表现出的活力、创新和多元化倾向却十分相似。 七八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取得了新进展,具有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出众多驰名国内外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 1985年苏联开始改革,提出“社会进一步民主化”和“扩大公开性”的口号。1986年,苏联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在“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下召开,会议气氛紧张,争论激烈,作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公开化。1987年,回归文学的“反思”冰山突现水面,直至1989年,反思和回归的热潮势头不改,大量被禁作品开禁,一时间洛阳纸贵,文学杂志订数猛增。这一年,主导苏联文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作协章程中删除。1990年成为“索尔仁尼琴年”,各杂志纷纷抢登他的被禁作品。 1991年,风云突变,苏联党政高层领导斗争加剧,各种矛盾公开化,最终导致存在七十余年的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苏联文学终成历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由于多年来的积怨和不同政见被分成对垒的两军,口诛笔伐,俄罗斯文学迎来了寒冷的冬天。几年后,文学界的这场恶战始趋平息,各种作品百无禁忌、良莠不齐,纷纷破土而出。这些年,老作家们接连谢世,尚存者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那些4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逐渐成为文学中坚,一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作家则脱颖而出,给俄罗斯文学平添一抹春色。但是,俄罗斯文学欲现昔日的辉煌,恐怕还得“蓄芳待来年”。 东欧(现称中欧和东南欧)诸国与苏联情况基本相似。在波兰,哥穆尔卡任第一书记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70年底格但斯克等沿海城市工人罢工。70年代后期国家经济恶化,全国发生罢工浪潮,团结工会应运而生。1981年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2月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所有文艺团体被取消,所有出版机构被查封,文学刊物停刊,一些作家移居国外。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9年12月29日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 诗歌在波兰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尤其是诗人米沃什和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增添了波兰当代抒情诗的分量。除了这两位,享有盛誉的老一代诗人还有赫伯特和鲁热维奇,以及40年代出生的巴兰恰克和李普斯卡,青年一代则有奥哈拉派的希维特利茨基和波德夏德沃,古典化派的迪斯基和凯拉尔,先锋派的索斯诺夫斯基。几代诗人的诗歌特色、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不尽相同,显示出波兰诗歌多元化的发展倾向。 匈牙利于1968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国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1989年10月8日,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大会上该党终止工作,成立匈牙利社会党。同月,国会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多党制,改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为匈牙利共和国。文学创作在七八十年代除了现实主义作家外,也出现了以沙布·玛克托、曼蒂·伊万为代表的“新月派”作家和以山陀·弗伦茨、弗耶什·安德烈为代表的“更新代”作家。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导致苏联出兵,领导人杜布切克被捕;昆德拉等作家被开除出党,流亡国外;哈韦尔等被监禁;大批作家遭流放;由塞弗尔特任主席的作家协会被解散。1969年胡萨克任捷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他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总统;1989年又辞去总统职务,同年捷联邦会议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剧作家哈韦尔任总统。1993年元旦,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两个独立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一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文学上最负盛名的是198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塞弗尔特和流亡国外、已入法国籍的作家米兰·昆德拉。 在法国,1959年至1963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工业的过度发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不满情绪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暴露无遗。这次事件震撼了法国,创造了新的意识形态氛围,并导致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结束了一个时代。因受语言学、符号学和心理分析学影响,彻底抛弃现实主义而盛极一时的新新小说派开始衰退,主将索莱尔斯于1980年与《如实》杂志彻底分道扬镳,法国文学进入一个没有中心、没有旗帜、没有流派的多元化时代,文学的通俗化趋向不可阻挡。 原为新小说派元老的西蒙,在法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那匠心独运、“将诗人和画家的创作力与对时间的深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思想和风格,无疑使他成为这一时期自成一格的文学大师。1996年去世的杜拉斯,擅写日常生活,但她摈弃原先以情节取胜的传统方法,把故事写得扑朔迷离,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感人。一部以少年时代初恋为背景的小说《情人》,缠绵悱恻,充满异国情调。同样拒绝传统的勒克莱齐奥,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荒漠大海的神秘冒险,还是节奏疯狂的都市生活,细腻无序的描写总是与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依相融,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图尼埃大器晚成,43岁时才发表处女作,但即获大奖,第二部作品《桤木王》又获龚古尔奖,确立了在法国文坛的地位。其作品想像丰富,荒诞离奇又充满象征,但它不同于通俗的科学幻想小说。莫迪亚诺的作品虚实相间,结构紧凑,语言明快。通过回忆与想像,以表现生活的不安定和潜伏的危险。 战后英国,其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1982年英军远征马尔维纳斯群岛,而1997年英国最后一个殖民地香港回归中国,最终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史。但“英语世界”的出现,使英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话语体系。许多用英语写作的英联邦作家移民英国,亦给英国文学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这30年,英国文学前有卡内蒂(用德语写作)和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出生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的“后殖民”作家奈保尔再摘桂冠。这30年,英国文学既有老作家莱辛、戈尔丁、斯帕克、福尔斯宝刀不老、笔耕不辍,又有马丁·艾米斯、麦克尤恩、巴恩斯等中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日臻成熟;也有布鲁克纳、拜厄特、德拉布尔等女作家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号称“移民三雄”的奈保尔、拉什迪、石黑一雄之崛起,蜚声国际文坛。这30年,英国诗坛异彩纷呈,新人辈出,多元化的开放格局造就了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的西默斯·希尼。希尼的诗具有鲜明的民族背景和地方特色。品特的戏剧也成就斐然,1996年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其戏剧作品语言幽默洗练,善用荒诞和比喻,富有象征意义。 德国在战后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一道柏林墙将一个民族分为东西两个阵营,走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拆除,1990年两德统一,长达四十年的分裂历史终结。民主德国曾拥有三位一流作家,一位是女作家克丽斯塔·沃尔夫,她的《卡珊德拉》和《美狄亚》成功地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集神话、象征、荒诞、梦幻于一体,将真实材料与文学虚构及主观评述有机结合,表达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一位是剧作家海纳·米勒,他借助历史、神话和传说,并对戏剧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怪诞奇崛中显露出本人的悲剧史观和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另一位是诗人布劳恩,他的创作简洁、冷静、客观,富于哲理,表现出对变革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联邦德国有两位作家海因利希·伯尔和君特·格拉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格拉斯“以他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描绘了被遗忘的历史面貌”。而以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著称的马丁·瓦尔泽,模糊了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界线的居斯金德,专写家庭生活、表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女作家沃曼,通过荒诞手法表现现代人失落感的剧作家博托·施特劳斯等,都是当今德国文学的佼佼者。 奥地利1938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纳粹德国的一部分参加侵略战争。1955年,美、英、法、苏四方占领国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条约,并于同年10月撤出占领军,接着奥国民议会宣布奥地利永久中立。文学上,奥地利属德语文学,约翰内斯·马梅尔与德国的海因茨·康萨利克同为当代德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大众文学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和彼得·汉德克则是战后奥地利最重要的作家。前者主要写小说,主题常为疾病、灾难、死亡、绝望和沉沦;后者主要写剧本,创作完全违背传统戏剧,是一种没有情节、对白、场景、道具的“说话剧”。 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战后政局相对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年收入居世界前列。文学创作分德语地区和法语地区,而用德语写作的作家更为著名,其中迪伦马特和弗里施成就最大,均为戏剧家和小说家。前者的戏剧立意鲜明,荒诞离奇而富哲理,情节完整而语言幽默;后者的剧作大多表现他对世界的悲观看法,并有极强的喻意性;小说多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个性自我认同的困难。 意大利从战后至60年代初,经济发展较快,但后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使它陷于困境。70年代后,实行严厉的经济紧缩政策,国民生产总值开始缓慢回升。80年代初又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持续了三年多,高失业率激发了社会矛盾,恐怖活动猖獗,政府换班频仍,民众心理空前脆弱。文学失去了昔日新潮迭涌、流派更替的局面,一片凋零,70年代后始恢复元气,被先锋派否定的现实主义有所振兴,实验主义继续发展,风格独具的作品时时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两次被意大利作家——蒙塔莱和达里奥·福摘取。前者的诗歌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之细微感情,现代人那孤凄、哀婉、怨怼的情感隐逸于诗的艺术意象之中;后者集编剧、导演、演员、舞美设计于一身,发挥假面喜剧即兴表演的特长,兼收欧美现代派戏剧的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现代讽刺喜剧。埃科是位文艺批评家,也是位文学家,将自己对中世纪文化的研究成果融于结构繁复、情节曲折离奇的小说中。卡尔维诺在其寓言式小说中融现实、幻想、哲理为一体,凝重荒诞的哲理性内容和观念糅合在寓言故事所特有的神秘朦胧的美感之中。莫拉维亚遵循写实主义传统,以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力图揭示异化社会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人们精神上的危机。 西班牙因佛朗哥的独裁统治而长期闭关自守。1975年佛朗哥去世,西班牙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自80年代起,西班牙经济高速增长,文学也蓬勃发展。阿莱克桑德雷和塞拉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者继承西班牙抒情诗传统和现代派手法,对人生、爱情和当今社会的境况作了深刻探求和描述;后者的小说多围绕死亡主题展开,“以富有节制的同情”和充满悲剧色彩的叙事“勾画了孤独无助者令人心颤的形象”。 . 葡萄牙的情况与西班牙有些相似,独裁者萨拉查在葡统治长达37年,1970年病逝,1974年一些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西斯政权。但直到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总统,葡萄牙近六十年才有了第一位文人总统。同样,葡萄牙这时有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他是位关心世界命运的作家,作品新颖独特,充满隐喻和暗示,“通过由想像、同情和讽刺所维系的寓言故事,不断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有所了解”。 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冰岛和芬兰,在6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但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和失业人数增加,各国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瑞典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教育高度普及,以现代福利国家著称。挪威的石油出口为其带来巨额利润。丹麦女作家索若普为丹麦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以写妇女的日常生活著称。瑞典1974年有两位作家雍松和马丁逊同获诺贝尔文学奖,但都在70年代去世。目前重要的作家为诗人古斯塔夫松和女小说家埃克曼。冰岛当前最受欢迎的作家为描写渔民生活、反映冰岛巨变的卡拉松和描绘一个充满欢笑和痛苦的世界的古德蒙德松。芬兰的阿尔波·鲁特为芬兰著名工人作家,以写赫尔辛基工人生活著称。 希腊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1946年爆发内战,1949年希共在内战中失败,大资产阶级掌权,实行白色恐怖。1967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独裁政府。1973年废黜国王,确立共和制,1974年军政府垮台。1981年议会选举,由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执政,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1979年诗人埃里蒂斯因“从源远流长的希腊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强烈的感情和敏锐的智力显示了现代人为争取自由、从事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斗争”获诺贝尔文学奖。 70年代后,亚洲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繁荣,但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两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伊战争,中东战争,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印尼和菲律宾的民族冲突……影响着亚洲地区的安宁,但总的趋势仍是和平与发展。与此同时,各国的文学也有新的发展,新的成就。 日本文学在七八十年代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文学派别,如“透明族”、“作为人派”和“内向派”等。这些文学派别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日本文学的旧传统;另一方面由于作家的反常心理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们的作品中弥漫着种种迷惘、失落、空虚和颓废情绪。到90年代,这些风行一时的派别渐渐风流云散,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态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和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美学观和政治观融入日本传统美学中,“在荒诞的故事叙述里蕴藏诗意的抒情,对人类危机进行深刻的思考”,开创了另一番天地。 印度文学自50年代起盛行的区域文学流派长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七八十年代。作家们以边缘小村落为依托,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那里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90年代后,一批用英语写作的中青年作家,如阿鲁·乔希、维克拉姆·赛德、乌帕马尼亚·查特吉和女作家阿妮塔·德赛、帕拉蒂·穆克吉等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集荒诞与现实于一身,将富有特色的印度文化传播至世界。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大批犹太作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此,共同创造了以色列文学的繁荣。五六十年代以色列文学的领军人物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格农,他“从犹太人民的生活汲取主题”,创造出“深刻而具特色的叙事艺术”。60年代至90年代“大屠杀文学”的代表人物为阿佩费尔德,他的《为每桩罪恶》和《不朽的巴特法斯》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作;而奥兹则是“新浪潮文学”的代表人物,主张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非洲各国均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局动荡;文学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用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创作的国家和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埃及是文明古国,1953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67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1978年,埃及通过谈判收回西奈半岛。1981年萨达特遭暗杀,穆巴拉克当选总统至今。他执政后,坚决镇压国内极端势力,继续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1988年,小说家马哈福兹因“开创了全人类都能欣赏的阿拉伯语言叙述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继承阿拉伯文学传统,又吸收和运用象征、隐喻、荒诞、非理性等现代手法,丰富小说的表现力。 尼日利亚原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宣布独立。独立后,历史遗留的地区和部落矛盾日趋尖锐,政局不稳,军事政变不断,至1985年共有六次大的政变,70年代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1986年,剧作家兼诗人、小说家的索因卡,因“以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情横溢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将西方现代戏剧艺术与约鲁巴传统艺术相结合,对发展非洲民族戏剧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非1961年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是非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但南非当局长期以来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领袖曼德拉被判终身监禁,直至国大党在大选中获胜。1991年,白人女作家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 澳大利亚在战后鼓励英国和欧洲人移民,1966年对移民政策进行修改,允许亚洲人移民定居,至80年代后移民人数激增,使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同时亦滋生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人的意识危机的矛盾。1973年小说家怀特因“以史诗般的气概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把一个新的大陆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一部《风暴眼》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写出了当代澳大利亚人的自私、冷漠、苦闷和迷茫。彼得·凯里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长篇小说《奥斯卡和露辛达》是受到赞誉最多的作品,而伊丽莎白·乔利是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她发表的许多表现女性问题的作品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效果。 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魁北克省独立运动曾多次造成国内政治危机,1982年以《宪法法案》替代《英属北美法》,并确定法语和英语同为加拿大国语。加拿大民族文学在欧洲文学和美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成熟。加拿大英语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女作家阿特伍德,其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描写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荒诞世界,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她的诗歌一反传统诗的形式,以出人意料的意象,不带感情色彩的风格,表达对妇女生存状况的关注。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多元化特色,一部《英国病人》轰动国际文坛,被认为是“反殖民小说的经典之作”。法语文学作家安娜·埃贝尔以《卡穆拉斯卡》被称为“当代最优秀的魁北克小说家”。 美国在60年代由于卷入印度支那战争,并将越战升级,导致经济衰退。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美国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75年福特政府正式宣布侵越战争结束,但美苏两国军备竞赛越演越烈。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布什和克林顿政府一面试图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一面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参加海湾战争,长期从各方面制裁伊拉克,在科索沃问题上干涉别国内政,大肆轰炸南斯拉夫。 这30年,美国文学如同它的政治经济一样变化很大。索尔·贝娄和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加上马拉默德和菲利普·罗思,使美国文学拥有四位犹太裔现实主义大作家。他们的构思、笔法、风格、哲理思辩各不相同,但都将细致描写与象征、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交融,创造出新的语境,来表现美国的社会现实和犹太人的生存与命运,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现实的悲剧性理解。 同样,厄普代克也以描写细腻和现象主义方法见长,在他创作中占主要地位的“兔子系列”,花费40年时间描写了不同时期的中产阶级人物兔子哈利·安斯特朗姆的经历和命运,反映出近半个世纪来美国社会的变迁。常以暴力和爱情为创作主题的女作家欧茨,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基础上兼容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等手法,表现了美国现代社会的复杂生活。卡弗和贝迪描写平凡生活的细节,塑造各具特色的小人物形象,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成为“简约派”的代表人物。 变化迅速的美国生活,促使一些作家用更新颖的手法来反映现实。巴思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实验精神;冯内古特发展了60年代海勒式的“黑色幽默”,融科学幻想为一体,对美国社会进行漫画式的嘲讽和揭露;多克托罗对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和编织,用匪夷所思的情节来怀疑美国社会繁荣安定的真实性。品钦在“黑色幽默”的基础上,以各种艰深的现代科学、杂乱无章的内容和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营造当代社会令人窒息的梦魇般气氛。 这30年,美国文学亮点中的亮点,是黑人文学的崛起并融入美国的主体文学。哈里的《根》、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伊什梅尔·里德的《物神》、怀特曼的《隐匿地》以及桂冠诗人丽塔·多弗,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等,都以他们出色的作品和非凡的才能让人刮目相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更为美国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而1987年俄罗斯侨民诗人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则多多少少让俄罗斯感到几分沮丧和无奈。 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文学曾发生震惊世界的“文学爆炸”,造就了一批蜚声世界的作家,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等流派纷呈。70年代以后文坛继续火爆,但进入80年代后,随着聂鲁达、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科塔萨尔、博尔赫斯、鲁尔福、纪廉等一批文学大家凋谢,文坛显得静寂许多,到了90年代才又奇迹般复苏,新老作家开始新一轮冲刺。智利的巴勃罗·聂鲁达、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墨西哥的奥克塔维奥·帕斯分别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获奖既是西班牙语美洲文学的骄傲,亦给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增添了荣光。而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虽未获此奖,但其声名并不在他们之下。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清冽、明丽、灵动、精致,令人神醉情驰。在富恩特斯笔下,现实主义又重放异彩,历史和幻想在作品中交融、升华,组成一首深沉悠远的命运交响曲。擅长结构现实主义的巴尔加斯·略萨,个人情爱和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在他的作品中交相辉映。卡夫雷拉·因方特注重文学语言的探索与革新,浪漫主义的爱情悲剧被他注入了独特的古巴音乐舞蹈成分。 文学爆炸后,拉美一些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智利的伊莎贝尔·阿连德以一部充满魔幻的《幽灵之家》演绎了一个国家风云变幻的历史;她的同胞埃德华兹1999年获塞万提斯奖,成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墨西哥的劳拉·埃斯基韦尔的《沸腾》让读者再次领略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力;阿根廷的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重新回到情节,并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融入影视手段;多产的波塞在《天堂之狗》中用艰深而高品位的文字展示落后的文明与文明的落后。 巴西受葡萄牙殖民统治长达三百余年。1964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军人政权,三届政府均实行独裁统治。1979年文人政府掌权,实行大赦,改革经济,逐渐使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特雷维桑为巴西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作品短小凝练,意韵深刻。特莱斯为巴西最负盛名的女作家,文笔细腻流畅,揭露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卡布拉尔是战后巴西诗坛声望最高的诗人,具岩石般冷峻的抒情色彩。而维里西莫则是当今巴西最知名的专栏作家。 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一个小点——圣卢西亚,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十三万,其中黑人占九成,原为英国殖民地,1979年始获独立,经济以香蕉种植业为主。如今小小的岛国,因它的子民沃尔科特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遐迩。瑞典文学院称他的叙事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恢宏的加勒比史诗”,称他的大量诗作“散发出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 20世纪末的世界文学乃至文化已显现出多元化和通俗化走向,这种走向也许还将对21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Dragon’s gift:the real story of China in Africa
作者: (美)黛博拉·布罗蒂加姆(Deborah Bräutigam)著;沈晓雷,高明秀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简介:本书是美国学者布罗蒂加姆的最新力作。不同于大多数欧美研究国际问题的专家以及大量对中国的和平崛起持怀疑态度的普通民众,本书作者认为,长久以来中国在非洲的存在和近年来中非关系的急速升温,并非是一种中国在非洲大陆的新殖民主义。中国参与非洲的发展过程中,在环境保护、援助政策、与非洲独裁政府的接触等方面,并非无懈可击。然而,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即使不是无私友好的,难道真如同西方媒体所描述的,理应遭受尖锐的批评吗?本书作者认为这些报道“很多都是缺乏根据的”。
作者: (英)贝尔格里尔斯/著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 2014-8-1
简介:1998年,贝尔自珠穆朗玛峰归来,在经历过巨大的登顶成功的喜悦后,便面临着一个十分棘手但非常现实的问题:接下来该如何生活?在随后的几年里,贝尔到处演讲、写书、与莎拉结婚、去西班牙读书……总之,像所有体面的男人那样中规中矩,绅士、精致、优雅,过着一种中产阶级的格调生活。但在内心深处,贝尔却渴望体验与众不同的生活,一种让他觉得做什么都很开心且能通过分享这些经历来谋生的非凡生活,这个专为冒险而生的男人,自从已故的父亲在童年的他心上种上梦想的种子后,他的血管里就开始流淌着不安分的血液。老贝尔常常对贝尔说:“人生中只有两件事真正重要。第一是要有梦想,第二是要照顾你的朋友。除此之外,其他的都是些细枝末节。简单地说,这就是人生。”2000年初,一个偶然的机会,贝尔萌生了再次出发探险的念头,他决定率领一个团队乘坐一艘硬底开放式小艇跨越北大西洋,那段时间里,镇日萦绕着他的就是冰山,强风,鲸鱼,拉布拉多海……他开始夜夜失眠,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无穷的想象——重要的是,这个冒险之梦让贝尔重新找到了生活的重心。但生活从来不是一帆风顺,为了这个冒险梦,贝尔准备了整整3年,终于驾着一叶孤舟,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历时3月,九死一生,涉险10000里,成功横渡了诡谲莫测的北大西洋,为威尔士亲王信托基金募捐到了一笔巨款。此后,贝尔的事业开始益发出色——为英国第4频道拍摄《军队大逃亡》、在高空举办晚宴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与探索频道合作拍摄《荒野求生》……成为全英国和全世界都喜欢的男人。本书就是这次探险的真实记录,该书曾获得英国年度最佳运动书籍威廉希尔体育图书奖。然而本书决不能仅仅看作是一本如何冒险的书,通过对那段惊心动魄历程的再现,我们能够重现发现梦想、信仰、友谊对人是多么的重要,特别是在伟大的自然面前——如果你刚刚从地狱般的牢笼挣脱,你一定会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作者: (美)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美)桑德拉·布拉克斯莉(Sandra Blakeslee)著;贺俊杰,李若子,杨倩译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简介:杰夫?霍金斯,掌上型电脑PalmPilot、智能电话Treo以及许多手持装置的发明人,已经改变了我们与计算机的关系,现在,他又将这部揭示人类智能真相的杰作奉献给我们。通过该书,您不仅能够了解人类大脑是如何工作的,而且,更能预见到智能机器光明的未来。 《人工智能的未来》诠释了智能的内涵,阐述了大脑工作的原理,并告诉我们如何才能制造出真正意义上的智能机器——这样的智能机器将不再仅仅是对人类大脑的简单模仿,它们的智能在许多方面会远远超过人脑。霍金斯认为,从人工智能到神经网络,早先复制人类智能的努力无一成功,究其原因,都是由于人们并未真正了解智能的内涵和人类大脑。所谓智能,就是人脑比较过去、预测未来的能力。大脑不是计算机,不会亦步亦趋、按部就班地根据输入产生输出。大脑是一个庞大的记忆系统,它储存着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世界真实结构的经验,能够记忆事件的前后顺序及其相互关系,并依据记忆做出预测。形成智能、感觉、创造力以及知觉等基础的,就是大脑的记忆-预测系统…… 该书内容独特、新颖,立论扎实,阐述精密,并辅以大量生动、易懂的实例,在合著者、美国著名科普作家桑德拉?布拉克斯莉的润色下,更具极强的可读性。相信作者对大脑研究的激情和严谨的科学态度会感染每一位读者,该书也必将成为智能研究领域的一部“圣经”。
作者: 劳拉·布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7年03月
简介:
希望投资人资助你开展一个特别项目,应该怎样写一封具有说服力的电子邮件?准备申请大学,如何才能写出一篇引人注目的自我陈述?同事的母亲去世了,怎样用*好的方式表达你的哀悼之情?
无论科技多么进步,即时通讯变得多么快速便捷,用文字进行交流和表达永远是现代人必须掌握的技能。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人在摊平稿纸、打开电脑准备“写作”的时候,却常常感到思维混乱,不知从何开始。
这本《完全写作指南》告诉我们,只要思路清晰、流程顺畅、有好的方法和习惯,写作并不是困难的事。本书从写作的核心——写作思维入手,分析每一种实用写作的思维要点,以读者的角度反观写作的关键。按照作者所精心规划的写作流程,只要经过“确定写作目标、深度了解读者、展开头脑风暴、组织结构、打初稿、修改”这六个步骤,无论多棘手的写作难题,都能够得到顺利解决。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真正学会如何进行清晰、简洁、得体的写作。同时,本书更总结了二百多个方便参照、易于使用的写作模板,囊括了工作、学习、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随查随用,让你真正做到“从提笔就怕到什么都能写”。
作者: (美)南希·克拉克 克里斯蒂·马西森 著,康林花 译
出版社:海峡书局 2014-7-1
简介: 《我的第一夫人们》,讲述了一位美国普通女性,从白宫志愿者做到花艺设计主管的30年不凡经历,记录了她与六位美国第一夫人朝夕相处的生活片段、感人瞬间和所见所闻。 去白宫当花艺师,为美国第一家庭和世界政要、名流做花艺装饰,这也许是作者只有在梦中才敢想的事情。但是有一天,她真的梦想成真了,并且在白宫一干就是30年。 这30年,白宫换了六回主人,但花艺设计主管只有她南希克拉克一位。她招待和服侍过来自全球各国的显要人物和领导人,像英国女王、教皇、南非总统、印度总理、法国总统和中国国家主席邓小平…… 这30年,她与米歇尔·奥巴马、劳拉·布什、希拉里·克林顿、芭芭拉·布什、南希·里根和罗斯林·卡特这六位第一夫人都密切协作过。她熟知每一位第一夫人的“后宫”生活以及她们独特的风格和品位。她深谙六个美国第一家庭幕后的故事,也从中管窥到全球的政治风云。但对这些,她一直守口如瓶,讳莫如深。 今天,她离开了白宫,首次披露了这段非同寻常的白宫岁月。她对这段岁月充满感激,对白宫充满了怀念,称其为她的第二个家。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现为美国国务卿)曾赤身裸体在白宫中跑过?没错!这是本书作者亲眼目睹的。作者与6位第一夫人朝夕相处的众多生活片段,成就了这一本有料、有趣而感人的自传。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
简介: 要说清楚这本书的来龙去脉实在是有点绕,它跟电影《时时刻刻》有何关系呢? 先说电影《时时刻刻》,该电影根据美国杰出作家迈克尔·坎宁安1998年的同名小说改编,该小说获得次年的普利策奖。小说围绕《Mrs.Dalloway(一般被译为“达洛维夫人”)》作者伍尔芙,讲述三个女人一天中的时时刻刻:伍尔芙在严重的神经衰弱影响下创作《达洛维夫人》;纽约女编辑克拉丽莎,绰号即“达洛维夫人”,命运和小说中的达洛维夫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怀孕的中年主妇劳拉·布朗是《达洛维夫人》的读者,为生活的烦闷所包围。小说叙事手法别出心裁,思想内涵深刻,被好莱坞搬上银幕,经由妮可·基德曼、梅丽尔·斯特里普、茱丽安·摩尔激情演绎后立即凭借卓越的艺术表现,荣膺全美评委会大奖第60届金球奖最佳影片,第75届奥斯卡将9项提名。 而本书就是那本深具魔力的小说《Mrs.Dalloway》的中文翻译版!书名没有按常规译为“达洛维夫人”,而起名为《时时刻刻》!尽管出版社有借机炒作的嫌疑,我们也可以认为是对对维吉尼亚·伍尔芙的又一次致敬吧。 “《时时刻刻》证明了电影是一种艺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 “本年度最重要的电影,会是奥斯卡的大赢家。” -《早安美国》 “斯蒂芬·戴得利和戴维·黑尔的电影描述了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的一天。一日复一日,时时刻刻都进行的生命得到应有的赞颂。电影可以设定是在1921年,或者1951年,或者2001年,但这主题永远都生动而迫切。” -《新闻周刊》 “美丽的演出,极度关注生活的导演,《时时刻刻》从开始到结束,都紧紧抓住你的心,让你的眼睛须臾不离银幕,这是一件艺术品。” -拉里·金 我认为这部电影应该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 -梅丽尔·斯特里普 内容简介: 《时时刻刻》(又译《达洛维夫人》)是英国女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的一部代表性小说。小说中以一天的活动为框架,展现了女主人公的一生事情、她的性格与命运、她的亲人和朋友、她与上流社会的丈夫达路维及平民情人皮特的三角关系等等——小说中有人际间的恩恩怨怨,有对青春少女的美好的描述、同性恋、自杀,有老年来临的种种恐慌,有对权贵的嘲讽和对社会名流的丑恶揭露,有对战争罪行的控诉,有对强国侵略弱国的抨击,有对下层民众艰难生活的同情,有对女权的呼吁;生与死、灵与肉、爱与恨、金钱与名誉、外在与内心、理智与情感、出世与媚俗……小说内容跌宕多姿,令人读得惊心动魄。 维吉尼亚·伍尔芙在世界文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她是“作家中的作家”,维吉尼亚·伍尔芙与法国的普鲁斯特和爱尔兰的乔伊斯一起,共同开创了意识流文学流派,是意识流的代表作家之一。 维吉尼亚·伍尔芙天资卓绝,她忍受着精神疾病的折磨,极为勤奋地创作出了大量的作品。对于她的作品,历来有许多争论,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今日西方对研究者越来越多、评价越来越高,比较公认的是,她的作品“变得越来越成为她的时代、她的精神世界和现代艺术思想的精髓”。
作者: (意)艾琳·麦克科洛斯基(Erin McCloskey)著;王兰军,方智译
出版社: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简介: 忆往昔?从大不列颠的海岸 驰来了英勇无畏的沃尔夫将军 他将大不列颠的旗帜牢牢地扎根在 加拿大美丽的土地上 它高高飘扬,因我们的骄傲和自豪 蓟树,三叶草和玫瑰花 因爱而齐聚一堂 枫叶旗永飘扬 ――《枫叶旗永飘扬》 作者:亚历山大?缪尔 《枫叶旗永飘扬》为1867年的加拿大国歌。 作为加拿大的象征,蓟花、三叶草和玫瑰花分别代表着来自不列颠、爱 尔兰和法兰西的先祖血统。而枫叶则和海狸以及加拿大黑雁一道,成为了加 拿大人身份证上的标志之一。红白相间的加拿大国旗上,一片简单的枫叶居 于正中间,这种国旗第一次是在1965年升起的。在这之前,加拿大国旗上则 是不列颠的米字图案。作为一个君主立宪制的民主国家,英格兰女王的肖像 至今仍然被印刷在加币上面。任何人只要一想到加拿大,映入脑海的立刻就 会是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未被开发的旷野。在这片土地上,生长着世界上一些 最原始、最广袤的森林,蜿蜒其间的是世界上最丰富的新鲜淡水。山脉形成 了深谷,而曲折的大河从山谷飞流直下,穿越一个个的湖泊,最终注入三个 大洋之一。加拿大气候万千,一个极端是北极地区,那里被冰盖和冰川所覆 盖而显得闪闪发光;另一个极端在南部边界的荒漠高原区,那里则被炙烤得 又干又热。加拿大的国土总面积有998万多平方千米(385万平方英里),仅次 于俄罗斯,位居世界第二。但人口只有3000万,仅仅相当于加利福尼亚州的 人口总数。加拿大大部分的国土面积都是让其他国家倍感艳羡的充满野性的 沃土,那里也是众多野生生物的家园。只有幸运儿才能有幸看到北极光,它 们舞动着、绽放着,古时候的人们认为这是上帝的光芒,也是天堂之光。当 我们真的看到北极光的时候,我们很难不把它和神圣的东西联系起来,心中 会充满和谐宁静。加拿大的另一个国家标志是皇家骑警队,他们穿着夺目的 红色夹克,骑在高头大马上巡逻。骑警是联邦警察,但是他们经常上演音乐 巡游的”好戏”:在令人炫目的花式骑术表演中,他们不断变换着队形,展 示出高超的骑术,让人眼花缭乱。当地最早的民族有瓦卡希族、萨利希族、 琴仙族、特林吉特族、海达族、阿萨巴斯卡族(今天的斯拉维族、山地人和 库钦族的泰加一阿萨巴斯卡族的祖先)、库特奈族、阿尔冈昆族、苏族、易 洛魁族、艾斯卡利特族和贝奥图克族,他们总共有53种语言。首批踏上这块 土地的欧洲人是英国人和法国人,他们的后裔也是今天的加拿大主要的人口 组成部分,英裔占总人口的28%,法裔占23%。意大利裔加拿大人占了3% ,都高于印第安土著的2%。紧随其后的其他主要族群包括德裔,乌克兰裔 ,荷兰裔,希腊裔,波兰裔,华裔,日裔和冰岛裔。这些族群在加拿大的各 地均有密集分布地区,例如冰岛裔族群就大量分布在温尼伯湖周围。冰球是 加拿大的国球,获得该国第一枚奥运冰球金牌的队伍里,除一人之外,全是 冰岛裔。加拿大划分成了十个省、三个地区,人们喜欢把大西洋沿岸的各省 统称为海洋四省。新斯科舍省的历史与海盗的故事密不可分,这个岛屿拥有 传奇般的往事,比如有关基德船长的故事,据说他的那些尚未被后人发掘出 来的宝藏至今还掩埋在岛上。新斯科舍省的布莱顿角岛是个音乐之乡,其感 染力可以穿透宽广的水面,似乎这个岛上的所有居民都会拉小提琴、跳踢踏 舞。爱德华王子岛盛产马铃薯,从红土地到海岸边的白沙滩到处都有种植。 1864年在这里诞生了加拿大联邦,现在的联邦桥将爱德华王子岛和新不伦瑞 克省的森林海岸相接,足有12,9千米(8英里)长,这座桥也是世界上最长的 跨冰面大桥。大西洋四省中的第四个省――纽芬兰与拉布拉多省位于圣劳伦 斯海峡的北面,该省在1899年才加入加拿大联邦。青葱的山岭和渔村里色彩 斑斓的民居是该省的特色。魁北克省看上去就像是欧洲,其优雅而美丽的建 筑在这个国家算得上是历史最为久远的了。虽然加拿大的官方语言使用双语 ――英语和法语,实际上法语的使用绝大部分仅限于在魁北克省,那里是除 法国本土外法语人口最多的地方。魁北克省在245年前就被英国统治,但是 却从未放弃自己的传统文化,一直坚持说法语至今。安大略省是加拿大人口 最多的省份,加拿大最大城市多伦多和首都渥太华都属于安大略省。多伦多 是文化中心,走在大街上甚至都能听到数十种不同的语言。多伦多发行超过 70种外语的报纸,市政公报同时使用六种固定的语言发布,分别为英语、法 语、汉语、意大利语、希腊语和葡萄牙语,这里的华人社区规模在整个北美 洲仅次于美国的旧金山。草原三省包括马尼托巴省,萨斯喀彻温省和艾伯塔 省。马尼托巴省的南部种植着金黄的麦穗和向日葵,而北部则是青翠的寒温 带森林,其首府温尼伯市是艺术之都。而北部城市丘吉尔市和弗林弗伦市常 有北极熊出没,这里冬季严寒,通常水管必须放置在地面上,并用绝热良好 的长木盒包裹,才能避免被冻坏。一旦见识过平整的萨斯喀彻温省大草原上 无边无际的天穹,任何其他的地方都会显得渺小。加拿大皇家骑警就是在萨 斯喀彻温省成立的,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驯服加拿大狂野西部的混乱,目前皇 家骑警培训学院基地仍然设置在该省的里贾纳市。艾伯塔省拥有众多壮丽的 公园,比如伍德布法罗国家公园、班夫国家公园、贾斯珀国家公园、沃特顿 湖国家公园,再加上许多省属公园,一起致力于保护多样的生态系统。卡尔 加里的牛仔竞技每年都会在欢闹的民间舞会上或者是牧马人竞技比赛的时候 进行表演,而恐龙谷和恐龙化石公园则因拥有众多的化石而闻名。北部的三 大地区分别是育空地区、西北地区和新建立的努那瓦特省(成立于1999年)。 努那瓦特省的面积是加利福尼亚州的五倍,80%的居民是因纽特人,这是加 拿大历史上最大的一块土著保留地。西北地区主要被苔原覆盖,人口稀少, 但却是麝牛和荒原狼的家园。育空地区是1898年郎代克河淘金潮的发生地, 时至今日,人们仍然还在河里淘金。为了将这片广阔的区域连接在一起,加 拿大太平洋铁道公司于1885年开始修建第一条横跨大陆的铁路。不列颠哥伦 比亚省既有作为艺术和经济中心的温哥华这样的大都市,也有很多默默无闻 的小城市。一些加拿大人为了逃离城市的喧嚣,选择山区或者是太平洋上的 小岛定居,在那里,经常能够与野生动物为邻,却很难遇到别的人们。加拿 大被广泛认为具有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有一个稳定而富有进取心的政府,健 康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数的公园和13个世界遗产,其中的8个是世界自然遗 产。联合国已经连续8年把加拿大评选为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国家。 《加拿大》(作者麦克科洛斯基)是关于介绍加拿大概况的专著。 《加拿大》适合各年龄层次的读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