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9 项 “拉斯” 相关结果
Selected Presidential Debat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光盘作者: 刘植荣编译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美国总统竞选电视辩论始于1960年,本书精选了从1960年至2004年美国历届大选总统辩论内容(1964、1968和1972年的大选没有进行总统辩论),内容涵盖外交、国防、经济、教育、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同性恋婚姻、医药卫生、家庭等方面,知识性、启发性、趣味性、可读性都很强,从这些辩论可以看到美国44年的发展轨迹,了解其对内、对外政策的演变过程,特别适合想在短期内提高英语应用水平的学生、国家公务员、律师和对美国感兴趣的人阅读,对准备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部分也有助益,同时可以作为短期英语培训班的教材。 从撒旦第一次在伊甸园里与夏娃争辩吃某种水果的好处时,人类便一直互相辩论。古希腊雅典时期和中国春秋时代是人类历史上辩论的颠峰时期,这些真理之辩给人类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文化哲学大师当数中国的孔子和古希腊的苏格拉底,由他们弟子整理的辩论集《论语》和《对话录》奠定了所有人类哲学的基础。 辩论可以使人享受探求真理的冲动和享受思维激荡的乐趣。对一个人而言,辩论将伴随自己的一生。养成良好的思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一个人的成长将大有助益。读者可能在电视上见过“大专辩论会”,但这种辩论像演戏,辩手为了参加一次辩论比赛而扮演其中的“正方”或“反方”,支持或反对一个命题。虽然这种辩论对培养学生的口才和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站在一座假山上毕竟不可能做出颠峰之论的。美国历届总统竞选辩论应该属于林肯——道格拉斯式辩论,也叫价值观辩论,这种辩论对社会道德、价值观和国家政治进行争辩,其目的是解决人类和社会存在的问题,推动社会的发展,这种辩论触及到每个人的神经,是有骨、有血、有肉的辩论。阅读这些辩论,读者会有亲临现场的感觉,辩论者引导读者对辩论中提出的每个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
Smart traveler’s guide to English
光盘作者: LiveABC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10
简介:本书内容丰富,全书共有58课,分为行前规划、机场英语、机舱英语、入境英语、饭店英语、交通英语、旅游英语、观光英语这8个主题。内容涵盖了出国时会面临的各种情境:在机场、海关、旅馆、景点等会遇到哪些状况?如何解决旅途中吃喝、交通、住宿、购物的问题?要跟团玩还是自助行?如果东西丢了怎么办?万一途中生病又该如何处理?整体来说,这是一本旅游英语百科书,目的是要教会读者:从计划要去玩的那一刻起,到精神行囊都满载而归为止,如何用英语来解决这一路上所有计划中的、意料外的、大大小小的事情! 另外,有些主题内容还增加了特约作者春香的旅游内心话,其中包括旅游心得分享、旅游小提醒、旅游报你知等信息,再加上“天呀!我也要”的补充学习,让读者在学习英语时,等于也跟着书中内容到美国一站一站地畅游了一番。美国西部的洛杉矶、拉斯维加斯、大峡谷以及美国东部的纽约,这些是大家去美国玩时一定不会错过的风景名胜,一一列在书中的旅游路线上。 本书所有的情境对话都由美籍作者编写而成,用字造词非常I:3语化,而且是最地道的美语,读者可从中学会实用的应对问答。此外,编者也挑出对话中一些实用的短语或句子,除了稍作说明外,也列举出一些相似的用语,以期让读者举一反三,学到各种类似的说法。 更重要的是,本书配备了真人影片的互动光盘,读者不仅可以训练听力,还可以通过光盘中的真人影片去模仿、学习纯正的美语口音。有了互动光盘,就像是请了互动家教一样,不会陷入只会阅读、但听说能力滞后的困境。
作者: (俄)陀思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yevsky)著;葛明荣译
出版社: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5
简介: 《罪与罚》作者陀斯妥耶夫斯基(Fyodor Dostoevsky),俄国作家,生于1826年,卒于1881年。 罗季昂·拉斯柯利尼科夫是圣·彼得堡的一个穷大学生。他精心策划一起犯罪行为,用一把斧头砍死了一个经营典当生意的老寡妇及其隔山妹妹,并从他们的寓所里偷走一些珠宝。 在与负责侦察谋杀案的波尔菲里的谈话中,拉斯柯利尼科夫为自己辩护,发挥了他的理论:一个天才的人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而他就认为自己是个天才。 斯维德里加依洛夫来到了圣彼得堡。冬妮娅被他雇为家庭教师时曾受尽了痛苦。拉斯柯利尼科夫心中十分痛苦。他去了警察局。 拉斯柯利尼科夫去警察局自首,被叛处到西伯利亚服刑八年。冬妮娅和拉祖米兴经营出版生意成功,他们结了婚。索尼雅跟随拉斯柯利尼科夫到了西伯利亚,她住在流放营地附近的一个村子里。由于她对拉斯柯利尼科夫和其他囚犯非常好,大家都称她小妈妈索尼雅。在她的帮助下,拉斯柯利尼科夫开始了新生。
作者: (法)巴尔扎克(Balzac,H.) 著,柳建营 译
简介:《高老头》(OLD GORIOT)是十九世纪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Honore De Balzac,1799-1850)的代表作。 小说以一八一九年底到一八二O年初为时代背景,以伏盖太太的公寓和鲍赛昂夫人的沙龙为舞台;通过退休面条商高里奥老头被他所钟爱的两个进入上流社会的亲生女儿榨干钱财后遗弃,最后穷死在伏盖公寓的阁楼里的悲剧;通过没落贵族子弟,满怀野心的青年拉斯蒂涅从内地到巴黎投靠表姐鲍赛昂夫人,在往上爬的过程中的见闻和经历,真实地勾画出了复辟王朝时期法国社会的一幅缩影,再现了金钱主宰一切的时代风貌。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2011
简介: 蒂莫西和尼古拉斯是同卵双胞胎,但是他们的生活却截然不同。蒂莫西 是一个农场主,在英国西南部经营自己的个体农场;尼古拉斯则是活跃在伦 敦的广告业高管,事业发达却有些精疲力竭。一个雨天的周末,他们的生活 被彻底搅乱了。广告商尼古拉斯出了事故需要待在农场,农民蒂莫西秘密接 管了他在伦敦的工作。面对接连不断的麻烦和打击,蒂莫西能应付下来并且 赢得一份重要的合同吗?
作者: 姚丽,郎淑华主编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采取中英文对照的形式,每篇英文都经过精心选材、用心翻译。 文章前面的名言或佳句有助于启迪心灵;文章后面的感悟有助于思考人生 。在对文中的单词、短语进行注释的同时进行引申,为读者积聚语言财富 。书中精美的手绘插画可以为阅读增加更多乐趣,配套MP3光盘可以使读者 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听力水平。 普拉斯说魅力是一种“悦人和迷人的神秘品质”。魅力如丝线般巧妙 地编织在人格里,编织在涵养里,编织在气质里。她耀眼夺目,却毫不张 扬。魅力与权势、财富无关,她只源于人格和气质的影响力。
作者: (英)柯南·道尔(Conan Doyle)原著;(美)Robert Ellis改编;张希永译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2004
简介: 好的英语是“读”出来的! 第一本能够让你完全用英语读下来的名著读本! “3000词读遍天下书!”,“轻松提高英语水平的最佳英语读物!” ★不用翻字典,轻松读名著! ★一套绝对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十分耐看的英语学习读物! ★在闲暇时阅读本套图书,使英语学习生活化,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英语水平,常用字词,词组,句型印刻在脑海中! 本套丛书中包含的都是在你一生中值得去读的作品,读这些作品不但可以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够提高你的个人修养。 语言地道:本套读物均由美国作家执笔,用流畅的现代英语写成。他们写作功底深厚,这是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很难达到的。 通俗易懂:本书是用3300个最常用的英语单词写成,易读懂,对于难词均有注释,而且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你躺在床上不用翻字典能就顺利地读下去。 配有高质量的音带及mp3:这样大家可以读懂的基础上进行听的训练,请注意阅读需要量,听力更需要量。大量的语音输入是用英语深入交谈的源泉。 这套读物供你在下课后或下班后闲暇时阅读,她的优点是帮你实现英语学习的生活化,使英语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英语成功的真谛,更是任何有难度事情成功的真谛。 ★中英文段落一一对应,方便阅读!正文右测留有空白,便于笔记!更有重点字词注释,加强记忆! [关于本书] 本套丛书中包含的都是在你一生中值得去读的作品,读这些作品不但可以提高你的英语水平,而且能够提高你的个人修养。 语言地道:本套读物均由美国作家执笔,用流畅的现代英语写成。他们写作功底深厚,这是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很难达到的。 通俗易懂:本书是用3300个最常用的英语单词写成,易读懂,对于难词均有注释,而且采用英汉对照的形式你躺在床上不用翻字典能就顺利地读下去。 配有高质量的音带及mp3:这样大家可以读懂的基础上进行听的训练,请注意阅读需要量,听力更需要量。大量的语音输入是用英语深入交谈的源泉。 这套读物供你在下课后或下班后闲暇时阅读,她的优点是帮你实现英语学习的生活化,使英语成为你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英语成功的真谛,更是任何有难度事情成功的真谛。 ★中英文段落一一对应,方便阅读!正文右测留有空白,便于笔记!更有重点字词注释,加强记忆! [内容简介] 故事发生在19世纪上半叶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普通小镇上。汤姆·索亚是个调皮的孩子,他和同父异母的弟弟一起接受姨妈波莉的监护。他总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恶作剧,让波莉姨妈无可奈何,而他也总能想尽办法来躲避惩罚。一天,汤姆见到了可爱的姑娘贝基·撒切尔,她是撤切尔法官的女儿。汤姆一见到她就对她展开了攻势。而他的爱似乎也得到了回应。镇上有一个孩子叫哈克贝利·费恩。他的父亲总是酗酒,父母一直打架,因此他跑出来自己生活。他看起来和文明社会格格不入,大人们都不喜欢他,可汤姆和他却是好朋友。有一天他们约好晚上一起去墓地,却看到了意想不到的一幕。他们看到鲁滨逊医生、恶棍印第安·乔和喝得醉醺醺的莫夫·波特。在他们混乱的厮打中,印第安·乔把医生杀死了,然后又嫁祸于被打昏的波特身上。汤姆和哈克被吓坏了,立了血誓决不泄密。波特被捕以后,汤姆十分内疚,经常去看望他。此时的汤姆事事不顺,贝基生了他的气,不再理睬他,波莉姨妈也总是呵斥他,他觉得没有人关心他。于是,汤姆、哈克和村上的另一个孩子一起乘小船去了一个海岛。可没过多久,他们便发现村里的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搜寻他们的尸体。汤姆晚上悄悄回到了姨妈家,发现波莉姨妈正在为他的“死”悲痛欲绝。汤姆觉得十分惭愧。最终,他们三个人在村民们为他们举行葬礼的时候回来了。夏天来临时,汤姆便感到更加不安,因为法官将对波特的罪行作出判决。汤姆终于战胜了恐惧与自私,指出了印第安·乔就是杀人凶手。可凶手还是逃走了。后来,汤姆又想出了一个主意:寻找宝藏。汤姆和哈克偶然发现了印第安·乔和他的一大笔不义之财。但他们却不知道他把钱藏在哪里了。在贝基和同学们外出野餐时,哈克得知印第安·乔要去加害道格拉斯寡妇,因为她的丈夫曾经送他进过监狱。幸亏哈克及时报信才避免了一场悲剧的发生,可印第安·乔再一次逃之夭夭。此时,汤姆和贝基在野餐时走进了一个山洞,因为洞太深而找不到回来的路,被困在里面。他们在山洞里再一次遇见了印第安·乔。村民费尽周折救出汤姆和贝基之后封死了山洞。后来汤姆告知村民印第安·乔还在里面。当他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在山洞里了。恶人得到了应有的报应。汤姆和哈克再次回到山洞里,找到了那笔宝藏。 本产品为英汉对照,左页为英文,右页为中文,注释在右页右测空白处。
20世纪外国文学史.第五卷,1970年至2000年的外国文学
作者: 吴元迈主编;钱善行,冯植生卷主编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4
简介: 概论 70年代以后各国文学的丰富多彩,总起来说,恰恰在于它的多元化状态,在于一批极有天赋,然而有着不同年龄和学识,不同文化背景、思想内涵和表现形式以及不同成就和影响的文人的集合,使一切思想、主义、流派都要在这个时代展现,所有卓尔不群的大家都要分享这方文学胜地的一角秀色。 首先是在欧洲,因为它拥有众多的文学大国和优秀作家。这30年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31名作家中,欧洲便有19位,占了近三分之二,可谓人才辈出。虽然欧洲各国的情况不同,文学面貌各异,甚或大相径庭,但它们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表现出的活力、创新和多元化倾向却十分相似。 七八十年代,苏联的社会主义文学取得了新进展,具有一股鲜活的生命力,各种题材、风格的作品大量涌现。同时,也涌现出众多驰名国内外的作家、诗人和戏剧家。 1985年苏联开始改革,提出“社会进一步民主化”和“扩大公开性”的口号。1986年,苏联第八次作家代表大会在“民主化”和“公开性”原则下召开,会议气氛紧张,争论激烈,作家间的矛盾和分歧公开化。1987年,回归文学的“反思”冰山突现水面,直至1989年,反思和回归的热潮势头不改,大量被禁作品开禁,一时间洛阳纸贵,文学杂志订数猛增。这一年,主导苏联文坛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从作协章程中删除。1990年成为“索尔仁尼琴年”,各杂志纷纷抢登他的被禁作品。 1991年,风云突变,苏联党政高层领导斗争加剧,各种矛盾公开化,最终导致存在七十余年的社会主义苏联解体,苏联文学终成历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家由于多年来的积怨和不同政见被分成对垒的两军,口诛笔伐,俄罗斯文学迎来了寒冷的冬天。几年后,文学界的这场恶战始趋平息,各种作品百无禁忌、良莠不齐,纷纷破土而出。这些年,老作家们接连谢世,尚存者已显得有些力不从心,而那些40年代前后出生的作家逐渐成为文学中坚,一批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中青年作家则脱颖而出,给俄罗斯文学平添一抹春色。但是,俄罗斯文学欲现昔日的辉煌,恐怕还得“蓄芳待来年”。 东欧(现称中欧和东南欧)诸国与苏联情况基本相似。在波兰,哥穆尔卡任第一书记的两个五年计划(1961—1970)期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1970年底格但斯克等沿海城市工人罢工。70年代后期国家经济恶化,全国发生罢工浪潮,团结工会应运而生。1981年雅鲁泽尔斯基当选为党中央第一书记,同年12月波兰宣布进入战时状态,所有文艺团体被取消,所有出版机构被查封,文学刊物停刊,一些作家移居国外。1983年7月战时状态结束,1989年12月29日波兰人民共和国改国名为波兰共和国。 诗歌在波兰文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尤其是诗人米沃什和女诗人希姆博尔斯卡获诺贝尔文学奖,更增添了波兰当代抒情诗的分量。除了这两位,享有盛誉的老一代诗人还有赫伯特和鲁热维奇,以及40年代出生的巴兰恰克和李普斯卡,青年一代则有奥哈拉派的希维特利茨基和波德夏德沃,古典化派的迪斯基和凯拉尔,先锋派的索斯诺夫斯基。几代诗人的诗歌特色、艺术形式和美学追求不尽相同,显示出波兰诗歌多元化的发展倾向。 匈牙利于1968年开始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国内政治生活的重大变化。1989年10月8日,社会主义工人党代表大会上该党终止工作,成立匈牙利社会党。同月,国会修改宪法,规定国家实行多党制,改匈牙利人民共和国为匈牙利共和国。文学创作在七八十年代除了现实主义作家外,也出现了以沙布·玛克托、曼蒂·伊万为代表的“新月派”作家和以山陀·弗伦茨、弗耶什·安德烈为代表的“更新代”作家。 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的“布拉格之春”,导致苏联出兵,领导人杜布切克被捕;昆德拉等作家被开除出党,流亡国外;哈韦尔等被监禁;大批作家遭流放;由塞弗尔特任主席的作家协会被解散。1969年胡萨克任捷共中央总书记,1987年他辞去总书记职务,只任总统;1989年又辞去总统职务,同年捷联邦会议两院选举杜布切克为联邦议会主席,剧作家哈韦尔任总统。1993年元旦,捷克斯洛伐克分为两个独立国家:捷克和斯洛伐克。这一时期捷克斯洛伐克文学上最负盛名的是198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的诗人塞弗尔特和流亡国外、已入法国籍的作家米兰·昆德拉。 在法国,1959年至1963年国民经济高速增长,但工业的过度发展也激化了社会矛盾,社会不满情绪在1968年的“五月风暴”中暴露无遗。这次事件震撼了法国,创造了新的意识形态氛围,并导致1969年戴高乐退出政坛,结束了一个时代。因受语言学、符号学和心理分析学影响,彻底抛弃现实主义而盛极一时的新新小说派开始衰退,主将索莱尔斯于1980年与《如实》杂志彻底分道扬镳,法国文学进入一个没有中心、没有旗帜、没有流派的多元化时代,文学的通俗化趋向不可阻挡。 原为新小说派元老的西蒙,在法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于198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那匠心独运、“将诗人和画家的创作力与对时间的深刻意识结合在一起”的创作思想和风格,无疑使他成为这一时期自成一格的文学大师。1996年去世的杜拉斯,擅写日常生活,但她摈弃原先以情节取胜的传统方法,把故事写得扑朔迷离,人物的内心世界刻画得细腻感人。一部以少年时代初恋为背景的小说《情人》,缠绵悱恻,充满异国情调。同样拒绝传统的勒克莱齐奥,他的作品中无论是荒漠大海的神秘冒险,还是节奏疯狂的都市生活,细腻无序的描写总是与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依相融,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图尼埃大器晚成,43岁时才发表处女作,但即获大奖,第二部作品《桤木王》又获龚古尔奖,确立了在法国文坛的地位。其作品想像丰富,荒诞离奇又充满象征,但它不同于通俗的科学幻想小说。莫迪亚诺的作品虚实相间,结构紧凑,语言明快。通过回忆与想像,以表现生活的不安定和潜伏的危险。 战后英国,其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殖民地纷纷独立。1982年英军远征马尔维纳斯群岛,而1997年英国最后一个殖民地香港回归中国,最终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史。但“英语世界”的出现,使英语文学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一个强大的话语体系。许多用英语写作的英联邦作家移民英国,亦给英国文学增添了绚丽的篇章。 这30年,英国文学前有卡内蒂(用德语写作)和戈尔丁获诺贝尔文学奖,后有出生于特立尼达与多巴哥的“后殖民”作家奈保尔再摘桂冠。这30年,英国文学既有老作家莱辛、戈尔丁、斯帕克、福尔斯宝刀不老、笔耕不辍,又有马丁·艾米斯、麦克尤恩、巴恩斯等中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日臻成熟;也有布鲁克纳、拜厄特、德拉布尔等女作家巾帼不让须眉,还有号称“移民三雄”的奈保尔、拉什迪、石黑一雄之崛起,蜚声国际文坛。这30年,英国诗坛异彩纷呈,新人辈出,多元化的开放格局造就了又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爱尔兰的西默斯·希尼。希尼的诗具有鲜明的民族背景和地方特色。品特的戏剧也成就斐然,1996年被授予终身成就奖,其戏剧作品语言幽默洗练,善用荒诞和比喻,富有象征意义。 德国在战后分裂成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一道柏林墙将一个民族分为东西两个阵营,走着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拆除,1990年两德统一,长达四十年的分裂历史终结。民主德国曾拥有三位一流作家,一位是女作家克丽斯塔·沃尔夫,她的《卡珊德拉》和《美狄亚》成功地运用丰富的艺术手段,集神话、象征、荒诞、梦幻于一体,将真实材料与文学虚构及主观评述有机结合,表达她对人类命运的忧虑;一位是剧作家海纳·米勒,他借助历史、神话和传说,并对戏剧表现形式进行创新,怪诞奇崛中显露出本人的悲剧史观和对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另一位是诗人布劳恩,他的创作简洁、冷静、客观,富于哲理,表现出对变革的渴望和对美好社会的追求。 联邦德国有两位作家海因利希·伯尔和君特·格拉斯获诺贝尔文学奖。伯尔“凭借他对时代的广阔视野,结合典型化的灵敏技巧,对复兴德国文学作出了贡献”;格拉斯“以他嬉戏般的黑色寓言描绘了被遗忘的历史面貌”。而以心理分析和细节描写著称的马丁·瓦尔泽,模糊了高雅文学和通俗文学界线的居斯金德,专写家庭生活、表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女作家沃曼,通过荒诞手法表现现代人失落感的剧作家博托·施特劳斯等,都是当今德国文学的佼佼者。 奥地利1938年被纳粹德国吞并,后作为纳粹德国的一部分参加侵略战争。1955年,美、英、法、苏四方占领国同奥地利在维也纳签订条约,并于同年10月撤出占领军,接着奥国民议会宣布奥地利永久中立。文学上,奥地利属德语文学,约翰内斯·马梅尔与德国的海因茨·康萨利克同为当代德语文学中最负盛名的大众文学作家。托马斯·伯恩哈德和彼得·汉德克则是战后奥地利最重要的作家。前者主要写小说,主题常为疾病、灾难、死亡、绝望和沉沦;后者主要写剧本,创作完全违背传统戏剧,是一种没有情节、对白、场景、道具的“说话剧”。 瑞士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战后政局相对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增长,人均年收入居世界前列。文学创作分德语地区和法语地区,而用德语写作的作家更为著名,其中迪伦马特和弗里施成就最大,均为戏剧家和小说家。前者的戏剧立意鲜明,荒诞离奇而富哲理,情节完整而语言幽默;后者的剧作大多表现他对世界的悲观看法,并有极强的喻意性;小说多表现现代社会中人的异化和个性自我认同的困难。 意大利从战后至60年代初,经济发展较快,但后来通货膨胀和经济停滞使它陷于困境。70年代后,实行严厉的经济紧缩政策,国民生产总值开始缓慢回升。80年代初又一次爆发的经济危机持续了三年多,高失业率激发了社会矛盾,恐怖活动猖獗,政府换班频仍,民众心理空前脆弱。文学失去了昔日新潮迭涌、流派更替的局面,一片凋零,70年代后始恢复元气,被先锋派否定的现实主义有所振兴,实验主义继续发展,风格独具的作品时时出现,诺贝尔文学奖的桂冠两次被意大利作家——蒙塔莱和达里奥·福摘取。前者的诗歌表达人的内心世界之细微感情,现代人那孤凄、哀婉、怨怼的情感隐逸于诗的艺术意象之中;后者集编剧、导演、演员、舞美设计于一身,发挥假面喜剧即兴表演的特长,兼收欧美现代派戏剧的各种表现手法,创造出独特的现代讽刺喜剧。埃科是位文艺批评家,也是位文学家,将自己对中世纪文化的研究成果融于结构繁复、情节曲折离奇的小说中。卡尔维诺在其寓言式小说中融现实、幻想、哲理为一体,凝重荒诞的哲理性内容和观念糅合在寓言故事所特有的神秘朦胧的美感之中。莫拉维亚遵循写实主义传统,以他那敏锐的观察力和精细入微的心理描写,力图揭示异化社会不同时期的特点和人们精神上的危机。 西班牙因佛朗哥的独裁统治而长期闭关自守。1975年佛朗哥去世,西班牙历史翻开新的一页。自80年代起,西班牙经济高速增长,文学也蓬勃发展。阿莱克桑德雷和塞拉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前者继承西班牙抒情诗传统和现代派手法,对人生、爱情和当今社会的境况作了深刻探求和描述;后者的小说多围绕死亡主题展开,“以富有节制的同情”和充满悲剧色彩的叙事“勾画了孤独无助者令人心颤的形象”。 . 葡萄牙的情况与西班牙有些相似,独裁者萨拉查在葡统治长达37年,1970年病逝,1974年一些中下级军官发动军事政变,推翻法西斯政权。但直到1986年苏亚雷斯当选总统,葡萄牙近六十年才有了第一位文人总统。同样,葡萄牙这时有了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萨拉马戈,他是位关心世界命运的作家,作品新颖独特,充满隐喻和暗示,“通过由想像、同情和讽刺所维系的寓言故事,不断使我们对虚幻的现实有所了解”。 北欧的丹麦、瑞典、挪威、冰岛和芬兰,在60年代经济发展较快,但70年代随着经济危机和失业人数增加,各国经济发展趋于不平衡。瑞典经济发达,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教育高度普及,以现代福利国家著称。挪威的石油出口为其带来巨额利润。丹麦女作家索若普为丹麦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以写妇女的日常生活著称。瑞典1974年有两位作家雍松和马丁逊同获诺贝尔文学奖,但都在70年代去世。目前重要的作家为诗人古斯塔夫松和女小说家埃克曼。冰岛当前最受欢迎的作家为描写渔民生活、反映冰岛巨变的卡拉松和描绘一个充满欢笑和痛苦的世界的古德蒙德松。芬兰的阿尔波·鲁特为芬兰著名工人作家,以写赫尔辛基工人生活著称。 希腊有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1946年爆发内战,1949年希共在内战中失败,大资产阶级掌权,实行白色恐怖。1967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独裁政府。1973年废黜国王,确立共和制,1974年军政府垮台。1981年议会选举,由泛希腊社会主义运动执政,并进行了一些社会改革。1979年诗人埃里蒂斯因“从源远流长的希腊传统中汲取营养,以强烈的感情和敏锐的智力显示了现代人为争取自由、从事创造性活动而进行的斗争”获诺贝尔文学奖。 70年代后,亚洲各国经济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繁荣,但地区冲突和民族矛盾不断:两伊战争,苏联入侵阿富汗,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美伊战争,中东战争,印巴冲突,巴以冲突,印尼和菲律宾的民族冲突……影响着亚洲地区的安宁,但总的趋势仍是和平与发展。与此同时,各国的文学也有新的发展,新的成就。 日本文学在七八十年代错综复杂的社会思潮和文学思潮影响下,出现了许多文学派别,如“透明族”、“作为人派”和“内向派”等。这些文学派别的出现,一方面打破了日本文学的旧传统;另一方面由于作家的反常心理和对现实的不满,他们的作品中弥漫着种种迷惘、失落、空虚和颓废情绪。到90年代,这些风行一时的派别渐渐风流云散,呈现出多样化和多元化的态势。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大江健三郎,在接受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和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同时,将自己的美学观和政治观融入日本传统美学中,“在荒诞的故事叙述里蕴藏诗意的抒情,对人类危机进行深刻的思考”,开创了另一番天地。 印度文学自50年代起盛行的区域文学流派长盛不衰,一直延续至七八十年代。作家们以边缘小村落为依托,以现实主义手法描写那里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90年代后,一批用英语写作的中青年作家,如阿鲁·乔希、维克拉姆·赛德、乌帕马尼亚·查特吉和女作家阿妮塔·德赛、帕拉蒂·穆克吉等脱颖而出,他们的作品集荒诞与现实于一身,将富有特色的印度文化传播至世界。 以色列自1948年建国后,大批犹太作家从世界各地聚集到此,共同创造了以色列文学的繁荣。五六十年代以色列文学的领军人物是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阿格农,他“从犹太人民的生活汲取主题”,创造出“深刻而具特色的叙事艺术”。60年代至90年代“大屠杀文学”的代表人物为阿佩费尔德,他的《为每桩罪恶》和《不朽的巴特法斯》为这一流派的代表作;而奥兹则是“新浪潮文学”的代表人物,主张以色列与巴基斯坦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非洲各国均属发展中国家,经济相对不发达,政局动荡;文学创作水平参差不齐,用阿拉伯语、法语和英语创作的国家和地区,水平相对较高。埃及是文明古国,1953年废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国。1967年中东战争,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1978年,埃及通过谈判收回西奈半岛。1981年萨达特遭暗杀,穆巴拉克当选总统至今。他执政后,坚决镇压国内极端势力,继续对外开放,吸引外资,注意改善人民生活。1988年,小说家马哈福兹因“开创了全人类都能欣赏的阿拉伯语言叙述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作品继承阿拉伯文学传统,又吸收和运用象征、隐喻、荒诞、非理性等现代手法,丰富小说的表现力。 尼日利亚原为英国殖民地,1960年宣布独立。独立后,历史遗留的地区和部落矛盾日趋尖锐,政局不稳,军事政变不断,至1985年共有六次大的政变,70年代成为非洲最大的产油国。1986年,剧作家兼诗人、小说家的索因卡,因“以广阔的文化视野和诗情横溢的联想影响当代戏剧”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将西方现代戏剧艺术与约鲁巴传统艺术相结合,对发展非洲民族戏剧作出了重大贡献。 南非1961年退出英联邦,成立南非共和国,是非洲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但南非当局长期以来推行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政策,黑人领袖曼德拉被判终身监禁,直至国大党在大选中获胜。1991年,白人女作家戈迪默获诺贝尔文学奖。 澳大利亚在战后鼓励英国和欧洲人移民,1966年对移民政策进行修改,允许亚洲人移民定居,至80年代后移民人数激增,使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同时亦滋生丰富的物质生活和人的意识危机的矛盾。1973年小说家怀特因“以史诗般的气概和刻画人物心理的叙述艺术,把一个新的大陆介绍到文学领域中来”而获诺贝尔文学奖。一部《风暴眼》集中体现了他的创作思想和现实主义的叙事手法,写出了当代澳大利亚人的自私、冷漠、苦闷和迷茫。彼得·凯里是“新小说派”的代表人物,他的长篇小说《奥斯卡和露辛达》是受到赞誉最多的作品,而伊丽莎白·乔利是女作家中的佼佼者,她发表的许多表现女性问题的作品具有独特而强烈的艺术效果。 战后加拿大经济迅速发展,70年代以来魁北克省独立运动曾多次造成国内政治危机,1982年以《宪法法案》替代《英属北美法》,并确定法语和英语同为加拿大国语。加拿大民族文学在欧洲文学和美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渐走向成熟。加拿大英语文学的代表人物是女作家阿特伍德,其长篇小说《使女的故事》描写一个令人不寒而栗的荒诞世界,被认为是女权主义的代表作。她的诗歌一反传统诗的形式,以出人意料的意象,不带感情色彩的风格,表达对妇女生存状况的关注。迈克尔·翁达杰的作品带有鲜明的多元化特色,一部《英国病人》轰动国际文坛,被认为是“反殖民小说的经典之作”。法语文学作家安娜·埃贝尔以《卡穆拉斯卡》被称为“当代最优秀的魁北克小说家”。 美国在60年代由于卷入印度支那战争,并将越战升级,导致经济衰退。1969年上台的尼克松,1974年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美国爆发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1975年福特政府正式宣布侵越战争结束,但美苏两国军备竞赛越演越烈。1991年底苏联解体,冷战结束。布什和克林顿政府一面试图加强地区间经济合作,一面充当“世界警察”角色,参加海湾战争,长期从各方面制裁伊拉克,在科索沃问题上干涉别国内政,大肆轰炸南斯拉夫。 这30年,美国文学如同它的政治经济一样变化很大。索尔·贝娄和辛格获诺贝尔文学奖,加上马拉默德和菲利普·罗思,使美国文学拥有四位犹太裔现实主义大作家。他们的构思、笔法、风格、哲理思辩各不相同,但都将细致描写与象征、荒诞、寓意性的概括相交融,创造出新的语境,来表现美国的社会现实和犹太人的生存与命运,传达出作者强烈的主观感受和对现实的悲剧性理解。 同样,厄普代克也以描写细腻和现象主义方法见长,在他创作中占主要地位的“兔子系列”,花费40年时间描写了不同时期的中产阶级人物兔子哈利·安斯特朗姆的经历和命运,反映出近半个世纪来美国社会的变迁。常以暴力和爱情为创作主题的女作家欧茨,在传统的现实主义基础上兼容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神秘主义等手法,表现了美国现代社会的复杂生活。卡弗和贝迪描写平凡生活的细节,塑造各具特色的小人物形象,揭示世界和人生的荒诞,成为“简约派”的代表人物。 变化迅速的美国生活,促使一些作家用更新颖的手法来反映现实。巴思的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丰富的想像力和实验精神;冯内古特发展了60年代海勒式的“黑色幽默”,融科学幻想为一体,对美国社会进行漫画式的嘲讽和揭露;多克托罗对历史和历史人物进行虚构和编织,用匪夷所思的情节来怀疑美国社会繁荣安定的真实性。品钦在“黑色幽默”的基础上,以各种艰深的现代科学、杂乱无章的内容和晦涩难懂的语言来营造当代社会令人窒息的梦魇般气氛。 这30年,美国文学亮点中的亮点,是黑人文学的崛起并融入美国的主体文学。哈里的《根》、艾丽斯·沃克的《紫颜色》、伊什梅尔·里德的《物神》、怀特曼的《隐匿地》以及桂冠诗人丽塔·多弗,剧作家奥古斯特·威尔逊等,都以他们出色的作品和非凡的才能让人刮目相看。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199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更为美国文学增添了一抹亮色,而1987年俄罗斯侨民诗人布罗茨基获诺贝尔文学奖,则多多少少让俄罗斯感到几分沮丧和无奈。 60年代西班牙语美洲文学曾发生震惊世界的“文学爆炸”,造就了一批蜚声世界的作家,魔幻现实主义、心理现实主义、结构现实主义、社会现实主义等流派纷呈。70年代以后文坛继续火爆,但进入80年代后,随着聂鲁达、阿斯图里亚斯、卡彭铁尔、科塔萨尔、博尔赫斯、鲁尔福、纪廉等一批文学大家凋谢,文坛显得静寂许多,到了90年代才又奇迹般复苏,新老作家开始新一轮冲刺。智利的巴勃罗·聂鲁达、哥伦比亚的加西亚·马尔克斯和墨西哥的奥克塔维奥·帕斯分别获诺贝尔文学奖,他们的获奖既是西班牙语美洲文学的骄傲,亦给诺贝尔文学奖本身增添了荣光。而阿根廷的博尔赫斯虽未获此奖,但其声名并不在他们之下。他的散文和短篇小说清冽、明丽、灵动、精致,令人神醉情驰。在富恩特斯笔下,现实主义又重放异彩,历史和幻想在作品中交融、升华,组成一首深沉悠远的命运交响曲。擅长结构现实主义的巴尔加斯·略萨,个人情爱和社会重大政治问题在他的作品中交相辉映。卡夫雷拉·因方特注重文学语言的探索与革新,浪漫主义的爱情悲剧被他注入了独特的古巴音乐舞蹈成分。 文学爆炸后,拉美一些青年作家脱颖而出。智利的伊莎贝尔·阿连德以一部充满魔幻的《幽灵之家》演绎了一个国家风云变幻的历史;她的同胞埃德华兹1999年获塞万提斯奖,成为该奖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得主;墨西哥的劳拉·埃斯基韦尔的《沸腾》让读者再次领略魔幻现实主义的魔力;阿根廷的普伊格的《蜘蛛女之吻》重新回到情节,并在小说的叙事结构中融入影视手段;多产的波塞在《天堂之狗》中用艰深而高品位的文字展示落后的文明与文明的落后。 巴西受葡萄牙殖民统治长达三百余年。1964年军人发动政变,建立军人政权,三届政府均实行独裁统治。1979年文人政府掌权,实行大赦,改革经济,逐渐使巴西经济实力居拉美首位。特雷维桑为巴西最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作品短小凝练,意韵深刻。特莱斯为巴西最负盛名的女作家,文笔细腻流畅,揭露社会风气的败坏和道德的沦丧。卡布拉尔是战后巴西诗坛声望最高的诗人,具岩石般冷峻的抒情色彩。而维里西莫则是当今巴西最知名的专栏作家。 位于东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岛上的一个小点——圣卢西亚,面积616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十三万,其中黑人占九成,原为英国殖民地,1979年始获独立,经济以香蕉种植业为主。如今小小的岛国,因它的子民沃尔科特获1992年诺贝尔文学奖而闻名遐迩。瑞典文学院称他的叙事长诗《奥梅罗斯》是“一部恢宏的加勒比史诗”,称他的大量诗作“散发出光和热,并深具历史眼光,是多元文化作用下的产物”。 20世纪末的世界文学乃至文化已显现出多元化和通俗化走向,这种走向也许还将对21世纪的世界文学产生不可低估的影响。
作者: 刘剑涛主编
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在诗学方面,两位诗人有相同之处,也有分岐点。能够揭示拜伦诗学主张的文献有诗论《英国诗人和苏格兰评论家》、《贺拉斯的启示》和《致墨里的信》等,而雪莱的文学主张在诗论《为诗一辩》及大量的书信中得到了体现。事实表明,拜伦和雪莱都强调诗歌对于现实生活的介入和干预,强调诗歌的道德意义和教育作用,这种强调与湖畔派诗人的逃跑主义大相径庭。拜伦之所以推崇英国古典主义诗人蒲柏,主要因为他现实生活施加了道德影响。这一点在拜伦的作品中表现为,他对读者往往直接发出行动的指示,让他们追求自由、平等,推翻反动统治。而雪莱则自从创作时起一直主张用语言来改造世界、教育群众,认为艺术应当对社会的改善施加影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诗歌的伦理学内容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他不主张直接说教,但仍然忠于创作的道德原则,力图不把思想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诗歌语言的美来达到这一目的,这是雪莱通过大多数作品所力图做到的。
作者: (西)米格尔·塞万提斯(Miguel Cervantes)原著;Andrew Grant改编;赵海卫,孟韶秀翻译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堂吉诃德》由西班牙国著名作家米格尔·塞万提斯所著。 《堂吉诃德》讲述了:堂吉珂德是西班牙拉·曼却村庄的一个穷绅士。他年近五十,爱读骑士小说,满脑子尽是些魔术呀、比武呀、打仗呀、恋爱呀、痛苦呀等荒诞无稽的故事。他又十分迂腐,认为书上所写的都是千真万确的。于是,他要去做个游侠骑士,“消灭一切暴行,承担种种艰险,将来功成名就,就可以名传千古”。他把祖传下来的一套破盔甲找出来穿上。他家有一匹瘦得皮包骨的马,他给它起了个好听的名字“驽驿难得”。按照骑士的习惯,他选中了邻村的一位农家姑娘作为意中人,并给她起名为杜尔西内娅。他又做了把长枪,臂上挎着盾牌,俨然像个骑士了。他先后三次出门去打抱不平,有过种种遭遇,闹了不少笑话。 堂吉珂德第一次出门是单枪匹马,为时两天,结果,被一骑骡子的商人打下马来,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一个同村邻居发现了他,才把他救回家。堂吉珂德的朋友理发师和神父认为堂吉珂德的疯狂行为是受了骑士小说的毒害。他们在堂吉珂德的外甥女和女管家的协助下,搜查了堂吉珂德的藏书室,把其中大部分的骑士书都扔到院子里,放火烧掉了。 堂吉珂德第二次出外当游侠是在十五天之后。他劝说了一个叫桑丘·潘沙的农民做侍从,堂吉珂德许诺将来封他做海岛总督。在此期间,他和侍从做了一些荒唐可笑的事情。后来,他的朋友神父和理发师用计策把他捆绑起来,装进一个木笼子里,然后把他放在牛车上,押送回家。从而堂吉珂德结束了他的第二次游侠活动。 堂吉珂德第三次出游是在相隔一个月之后。他从邻居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那里,打听到萨拉果萨城要举行一年一度的比武大会的消息,他想到那里去赢得荣誉,便和桑丘又瞒着家人出游了。加尔拉斯果得知后,便化妆成“镜子骑士”,在半路去拦截他。加尔拉斯果原想把堂吉珂德斗败后,迫使他回家,可是,加尔拉斯果的马绊了一跤,他反而被堂吉珂德冲倒在马下。这一胜利使堂吉珂德得意非凡。他下决心“要使衰亡的骑士道重新振兴”,把“扶弱除强,救危济困”当作自己应尽的职责。 萨拉果萨城比武会临近了。堂吉珂德主仆二人又动身了。末了,来了个“白月亮骑士”,他指名要和堂吉珂德决斗,而且他们双方商定:谁输了,便听对方发落。结果“白月亮骑士”把堂吉珂德撞下马来,把他战败了。“白月亮骑士”罚他回家去,一年之内不准外出。原来这个“白月亮骑士”不是别人,正是同乡参孙·加尔拉斯果学士化妆的。堂吉珂德不知道,只好遵从约定,灰心丧气地往家走。 堂吉珂德回到家,发了高烧,一连躺了六天。最后他奄奄一息了。终于,他清醒过来了,知道那些书都是胡说八道,只恨悔悟太晚了。他表示“对骑士小说已经深恶痛绝”了,叮嘱他的外甥女要“嫁个从未读过骑士小说的人”,否则便要取消她的财产继承权,然后他死了。
简介: 杰克·伦敦(Jack London 1876~1916)美国作家。生于破产农民家庭,从小出卖劳力为生,曾卖报、卸货、当童工。成年后当过水手、工人,曾去阿拉斯加淘金,得了坏血症。从此埋头读书写作,成为职业作家。他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150多篇短篇小说和故事,3部剧本,以及论文、特写等。早期作品有描写北方淘金者生活的短篇小说集(包括1900至1902年发表的《狼的儿子》等3部集子,通称“北方故事”);描写伦敦贫民生活的特写集《深渊中的人们》(1903);描写兽性般残忍和利己主义的长篇小说《海狼》(1904)。作品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表现了对劳动人民顽强意志的歌颂和苦难生活的同情,也显示了作者的“适者生存”的社会进化论思想和尼采式“超人”哲学观念。19世纪90年代他参加社会主义运动,1905年后参加社会党的活动,此间创作了一些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如号召工人阶级抛开幻想、准备坚持长期武装斗争的政治幻想小说《铁蹄》(1908);描写劳动者出身的现实主义作家因理想破灭而投海自杀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马丁·伊登》(1909)。小说描写了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展示了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虚伪、势利和自私,但小说的主人公却是强调个人意志和脱离群众的“超人”。到后期,杰克·伦敦逐渐脱离社会斗争,追求个人享受。虽创作了《一块排骨》(1911)、《在甲板的天蓬下面》(1913)等优秀小说,也写了《埃尔西诺尔号的叛变》(1914)、《红死病》(1915)等诬蔑工人运动及宣扬世界未日的作品。1916年他在精神极度苦闷空虚中服毒自杀。
作者: (法)西蒙娜·薇依(Simone Weil)著;吴雅凌译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12
简介: 西蒙娜·薇依编著的《柏拉图对话中的神--薇依论古希腊文学(古典学丛编)》是方传统经典与解释之一。本书内容包括《伊利亚特》,或力量之诗、托名荷马的《德墨特尔颂诗》、赫西俄德的《神谱》、论自然哲人、论毕达哥拉斯定理、赫拉克利特的神、克莱安塞斯的《宙斯颂诗》、论肃剧等。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作者: (美)E.M.鲍多因(E.M.Baudoin)等原著;章卫文译注
简介: 片断: PARAGRAPHREADING Example 【四级以上词汇】 caln[klen]n.家族,宗族,部落.13 councillor[`kaunsile]n.顾问,参事,(市、镇)参议员.13 kinship[`kinhip]n.亲戚关系,血族关系.13,249 kinsman[`kinzmen]n.同族的男人,男亲戚.13 tribe[traib]n.种族,部落.13,252,253 【词组与表现法】 beboundtodosth.有义务(必须,应该)做某事.13 consistof:由…组成,由…构成.13 【语言注释】 consistof:consist为不及物动词(以后简写为vi.),因此不能有被动态形式consistof与 contian,comprise不同,前者为“由…构成”,因此of后的组成成分必须是全部而不是其中的某 些部分;而后者为“含有”,其宾语既可是内容的全部,也可是其中部分。如Theessay,which consistsoftenparagraphs,contains/comprisestwoparagraphsofdescription.两者不可以互换。 【参考译文】 首批在美洲大陆往来的欧洲人记下他们对印第安人的一些观察印象之前,切罗基1人已 创造了高度文化,其程度也许仅次于西南部已开化的玛雅2和阿兹特克3部族。切罗基人的社 会结构以血亲氏族形式组成,已被确认的氏族共有七个。一个氏族之中的所有成员都视为血 亲兄弟姐妹,并在道义上应保护本族中的任何成员不受到非公正的待遇。每个氏族(鸟族,颜 料族,鹿族,狼族,蓝族,长发族和野芋族)各由一名或数名政务参事代表各自的氏族参加民政 会议。整个部落的酋长不是由他的亲属继承,而是从这些氏族推选出来的。实际上,有两个酋 长,一为和平酋长,一为战时酋长。当部落处于和平时期,和平酋长当政。从宣战的那一刻起, 战时酋长便统率一切。 【文化注释】 1.切罗基:北美洲印第安人最大和最重要的部族。原散居在今美国佐治亚州、南卡罗来 纳州、北卡罗来纳州、亚拉巴马州和田纳西州的南部和北部山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发展出 很高的文化。 2.玛雅:中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发现美洲前已发展出高度文化。原居住于今墨西 哥尤卡坦半岛,危地马拉大部地区及洪都拉斯西部一带,有自己的语言文字。 3.阿兹特克:中美洲印第安人的一个部落,最早为游牧民族,12世纪末自北方到达墨西 哥谷地定居,逐步强盛,建立了一个辽阔的帝国。他们在工程、建筑、数学、艺术和天文等方面 都发展到很高水平。 Paragraph1 【四级以上词汇】 axle[`eksl]n.轮轴.15 characterize[`kerikteraiz]vt.为…的特征,以特别方式标明,赋予…之特征.15,32,257, 313 conceive[ken`si:v]vt.
作者: 王瑞泽编译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1
简介: 王瑞泽编译的《经济学的N个笑话(英汉双语对照)》是经济学笑话赏析,它就不同于一般的笑话集锦,后者仅仅是一大堆笑话的罗列和堆积,而本书则力图竭尽笔者经济学知识之所能来对这些笑话作出较为恰当的诠释。这样做的理由绝对不是卖弄,而是为了帮助有基本经济学知识的读者朋友更深刻地理解一些较为高深的经济学知识,如斯拉斯基矩阵以及埃奇沃斯方盒理论等等,更是为了帮助那些没有经济学的知识但对经济学很感兴趣的读者理解一些最基本的经济学常识,比如对GDP的理解,对供求法则的理解,对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理解等等。因此,让读者在看完笑话捧腹大笑或会心微笑之后还能够对经济学这个神秘的殿堂进行一番管窥,这应该是本书最大的特色。
作者: (美)查尔斯·莫里斯(Charles Morris)著;Andrew Grant改编;邱国旺,李莹,张群星译注
出版社:航空工业出版社,2009
简介: 美国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虽然它的历史不能使它列入 文明古国的范畴,但其发展史却是人类文明发展中不可忽略的精彩一页, 为当今世界提供了宝贵的借鉴。本书所叙述的重点,并不是美国历史上耳 熟能详的大事件或家喻户晓的大人物,而是撷取了美国各个历史阶段中一 些饶有趣味却鲜为人知的小故事,从侧面烘托点缀美国历史这幅波澜壮阔 的画卷,使读者能够对美国的历史发展过程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并从中体会学习历史的乐趣。 本书所述的二十二个小故事以美国历史发展的时间为序: 《瓦伊兰德与北欧海盗》讲述的是在美洲新大陆的发现过程中的一个 故事;《尚普兰和易洛魁族人》、《把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的人》、《保 卫特许状》、《富兰克林是如何来到费城的》、《荒野中的险境》、《英 勇抗敌》和《肯塔基州的开拓者——丹尼尔·布恩》讲述关于北美作为英 法殖民地期间的人和事;《保罗·里维尔的马背夜行记》、《绿山之子》 、《纽约的英军》、《一位贵格会女信徒爱国者》、《围攻斯凯勒堡》、 《追踪卖国贼》和《沼泽之狐——马里恩》记载的是独立战争时期北美殖 民地人民挣脱殖民统治的斗争;《“费城”号之命运》和《卖国贼的牺牲 品》发生在独立的主权国家建成后;《“监视者”号和“梅里莫克”号》 、《盗窃机车》和《利比监狱大逃亡》叙述的则是有关美国内战期间北方 联邦和南部邦联之间的斗智斗勇;最后,《阿拉斯加——一座黄金、毛皮 和鱼类的宝库》和《夏威夷如何失去女王而成为美国领土》告诉我们美国 作为一个疆土广阔、资源富饶的大国的部分历史渊源。
简介: 1815年,当年轻的代理船长埃德蒙·当戴斯驶入马赛港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厄运已经临头:与他同船的押运员唐格拉斯伙同追求埃德蒙未婚妻的费迪南施计使他在婚礼之日被捕。负责审理此案的代理检查官维尔福特出于个人原因把埃德蒙当作要犯打入伊芙堡地牢,使他没有申诉的机会。 埃德蒙在地牢中度过了漫长的岁月。突然有一天他听到挖掘的声音,原来是隔壁牢房的法里尔神甫在挖地道。两人相遇后合谋越狱。就在一切就绪的时候,法里尔神甫因病去世了。临终前他把基度山岛的藏宝地点告诉了埃德蒙。 在度过了十四个春秋的牢狱生活后,埃德蒙终于设法逃了出来,他在基度山岛找到了宝藏,成了亿万富翁。他发誓一定要向陷害他的三个人复仇。 八年后,埃德蒙回到巴黎,这时他已是一个银行家,化名为基度山伯爵。当年的维尔福特如今成了巴黎法院检查官,唐格拉斯做了银行家,费迪南也成了伯爵、议员。基度山伯爵让这三个道貌岸然的家伙得到了各自应得的下场。 大仇已报的基度山伯爵深深感谢上帝,他携同前希腊总督的女儿远走高飞;不知所终。
作者: 李龙旭编著
出版社:中国宇航出版社,2011
简介: 《名人访谈·亲密接触》顾名思义,是一套对具有影响力人物进行访谈的、极具价值的人生励志系列英语读物,共七个分册。七个分册,七种情怀,别样的思绪,别样的感动。 本套丛书精选了约200位在各领域成就斐然、名声显赫的精英人物,并对他们接受400余次不同媒体访谈的对话记录进行了翻译和整理。 《深度对话:英美高端人物访谈录》精选各大媒体的最新英文原版素材,保证了英文的原汁原味。本书精选了近年来最具影响力的部分英美高端人物的访谈记录,并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翻译和整理。高端访·对措辞的要求最高,本书让你了解这些人物如何用词,如何机智应对精明记者的“围追堵截”,让你在感受时政风云变幻的同时体会英语的玄妙: “我认为美国需要改变”——美国第44任总统:巴拉克·奥巴马 “我们没有别的选择”——美国现任财政部长:蒂莫西·盖特纳 “我只是想为这个国家服务,我不会再竞选总统了”——美国现任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 “挫折从来阻挡不了我”——英国前任首相:戈登·布朗 “我更擅长济学”——英国前任首相:托尼·布莱尔 “我决不向世界示弱”——美国第43任总统:乔治·沃克·布什(小布什) “我犯过错误,我想弥补”——美国第42任总统:比尔·克林顿 “身体老不意味着精神就老”——美国第41任总统:乔治·赫伯特·布什(老布什) “我鼓励所有的继任者坚持一个中国的承诺”——美国第39任总统:吉米·卡特 “我把我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个国家”——美国前任国务卿:康多利扎·赖斯 “我赢得了对手的尊重”——美国前任国务卿:科林·鲍威尔 “我认为中美关系应重新平衡”——美国前任国务卿:亨利·基辛格 “我想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国防部长”——美国现任国防部长:罗伯特·盖茨 “我想成为华盛顿最好的州长”——美国现任商务部长:骆家辉 “我们将为了保护我们的星球竭尽全力”——美国现任能源部长:朱棣文 “在经济方面我大多数时候都是对的”——前任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 “我们不应该放弃”——美国前任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 “我有信心”——第38任加州州长:阿诺德·施瓦辛格 “我的城市很伟大”——纽约第108任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 “让政府站回人民这边”——阿拉斯加州第11任州长:莎拉·佩林
Appreciating of American poetry
作者: 姜涛主编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06
简介: 本书力求将学术性、知识性和观赏性融为一体,在点评诗作语言、内容、技巧的同时,强调人文、社会、哲学、宗教等学科知识的接受,不仅是一个简捷便利的读本,同时也是美国诗歌研究者有价值的参考资料。 本书面向英语本科三、四年级的学生,也适用于同等英语水平的广大读者,既可用作教材、教辅,也是闲暇阅读的好教材。通过该书的学习或阅读,读者可以“尝一脔而知全味”,也可以此书为“敲门砖”,登堂入室,在英语诗歌的殿堂里寻宝。 这是一个在有限的篇幅内力求全面的选本。起自安妮·布雷特里特,止于西尔维亚·普拉斯,共选诗人23位,诗作54首,基本囊括美国诗坛上的主要诗人和他(她)们的代表诗作。 本书每章均含这些部分:开篇设有详实的英文版诗人简介,以便读者对诗人的生活背景、创作风格等有一具大概的印象,同时又能激发其阅读诗歌的兴趣。本书以所选诗歌,以短篇为主,尽可能反映出诗人创作的不同风格。诗歌中的生僻词语、短语、难句,重要的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等采用中英文双语注释,即便于阅读理解,夯实基础英语知识,又节省读者时间。
作者: 何三坡主编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本书详细介绍了:法国的杜拉斯的《历史、音乐和词句》《关于一本书》《说说埃米莉》;阿根廷的科塔萨尔的《体验与想象》;德国的伯尔的《我眼中的废墟文学》;墨西哥的鲁尔弗的《佩德罗·帕拉莫和我》;苏联的索尔仁尼琴的《为人类而艺术》;法国的格里耶的《新小说》;美国的冯尼右特的《我想,我是个不算糟糕的作家》;意大利的卡尔维诺的《向迷宫宣战》;德国的格拉斯的《我喜欢大言不惭地撒谎》;哥伦比亚的马尔克斯的《番石榴飘香》;捷克的昆德拉的《被诋毁的塞万提斯的遗产》;美国的巴思的《我的想象和推理》;日本的大江健三郎的《我在暧昧的日本》;中国的王小波的《我的师承》等艺术随笔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