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莫格
作者: 朱迪斯·克尔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2015年06月
简介:
《再见,莫格》讲述的是莫格死后,帮助新成员融入家庭,帮助主人走出悲伤的故事。
在书的第一页莫格就已经死了,不过她认为托马斯一家不能没有她,她以灵魂的形式出现在了托马斯的家中。托马斯一家刚开始非常伤心,但是他们很快把注意力放到了新来的小猫身上,尽管这只小猫什么都害怕。在莫格灵魂的帮助下,小猫融入了新家,它学会了怎么去爱托马斯一家,同时被托马斯一家所喜爱。当看到托马斯一家和小猫相处融洽,莫格的灵魂欣慰地飞向了太阳。
莫格的一生
莫格是一只在全世界都很有名的猫。莫格很好,就是不大聪明。她喜欢一切都是老样子。莫格年纪越来越大,体力越来越差,最后在托马斯一家的守护下安静地离开了。
当死亡悄悄来临的时候,莫格没有什么特别的反应。她只是觉得累,想永远地睡下去。最开始的时候,莫格并没有完全消失。她的灵魂徘徊在托马斯的家中,还耐心地调教了她的后继者——一只名叫“闹闹”的姜黄色小猫。
莫格1970年出生在一个农场。她的父母是淳朴的乡下猫。莫格出生的时候是一只很漂亮的猫咪。她黄色的眼睛又大又圆,不过当她难过、生气或是烦恼的时候,她的眼睛就会变成黄色的钻石。莫格有一张弯弯的嘴,时时刻刻都能表现她的得意、开心和沮丧。莫格穿着灰黑的条纹衫和雪白的袜子,生来就戴着一片白色的围兜。她的尾巴就像一根毛茸茸的球棒。
莫格也许从她祖父和祖母那儿继承了优良的基因。她的祖父和祖母可比她的父母更加与众不同。她的祖父是一只有着麦色粗浓毛发的猫,因为他的好胃口而被大家所熟知。她的祖母是一只喜欢睡在绿色盘子里的古怪的猫。莫格出生的时候也有兄弟姐妹,像哥哥布莱基和詹姆斯、姐姐玛蒂尔达,不过只有莫格活了下来。
莫格是一个挑剔的美食家。因为自己不喜欢吃的食物,莫格常常会绝食抗议,这让托马斯一家都非常苦恼。莫格可不喜欢吃鱼,不过对于煮鸡蛋的热情却从来没有消减过。
莫格是一个爱做梦的梦想家。别看她老是宅在家里,没事就在花园溜达。她幻想的世界里可都是wild animals!莫格*的梦想就是飞!她梦见自己变成了会飞的蝴蝶、会飞的大鸟……
莫格可是生闷气的行家里手。特别是在雪地里,她能整整气一晚上。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黛比的生日宴会,莫格因为犯错挨批评,自己躲到沙发下做起了小英雄的美梦。
莫格一向有着一副好身体,不过偶尔的小周折也提醒她:不能太过贪玩,要注意安全。一根扎在爪子里的刺儿和给她看病的医生就让她抓狂不已。
莫格有时候会嫉妒(那时她就会变成绿眼睛的怪物)。她很难容忍那些抢占她地位的“冒充者”:小宝宝、狐狸一家、一只叫蒂布尔斯的猫……
莫格爱玩、任性、爱闯祸,但她是一只勇敢、善良的猫。莫格最好的朋友——玩具小兔子在风雨里被铁叉压住了,莫格一动不动地在小兔子身边守了一夜!
朱迪斯克尔认为莫格是一只好猫,一只成功的猫。莫格的成就是不容忽视的,尽管这些成功有时候是偶然获得的。1970年,莫格因为碰巧抓住了小偷而获得了一枚特别的奖章。就在2002年,在她死去前的几个月,她像马戏团的杂技演员一样从屋顶上飞下来,获得了最特别奖。
莫格去世后,当她决定不再出现在托马斯的家中时,她飞向了太阳。莫格终于完成了她毕生的心愿——飞,飞得比鸟,甚至比大鸟还快!
莫格,生于1970年,死于2002年。
【编辑推荐】
★《老虎来喝下午茶》作者朱迪斯克尔 温暖的生命教育经典力作
★ 英国儿童文学大师用一生的体悟,写给孩子的关于生与死的真谛
还记得那只贪玩、爱闯祸,但又天真、勇敢,被全世界小朋友所喜爱的小猫——莫格吗?自1970年在英国首次出版“小猫莫格”系列**本图画故事书《爱忘事儿的莫格》以来,莫格的故事至今已陪伴全球三代人的成长。在这过程中,莫格年纪越来越大,体力越来越差,*后在托马斯一家的守护下安静地离开了。
《再见,莫格》讲述的是莫格死后,帮助新成员融入家庭,帮助主人走出悲伤的故事。孩子在3—5岁期间会对死亡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他们会不断地问:人为什么会死?人死了会去哪里?……孩子对于“死”的概念很模糊,如何向孩子解答生与死,如何展开关于生死的生命教育,是众多家长和幼教专家十分关心的问题。
通过温情的图画故事书来引导孩子是普遍而有效的方式。但与其他死亡主题的图画故事书站在生者的视角展开叙述不同,《再见,莫格》从死者的视角讲述了这个富于幽默而感人至深的故事。前者如《爷爷变成了幽灵》《獾的礼物》等图画故事书站在生者的视角,营造情境让生者回忆和死者相处的往昔,通过让生者珍藏美好的情感记忆,来消化死亡带来的落寞与悲伤。《再见,莫格》则不同,站在死者的视角回望曾经深爱的世界,通过自己*后的努力来为自己所爱的亲人抚平伤痛,为他们带去展开新生活的勇气。
《再见,莫格》用莫格的离去和小猫的融入,告诉我们生命结束之后亦有一种有价值的延续,还存在一种“新的开始”。正如朱迪斯克尔在2002年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所说:“我就快80岁了。到了这个年纪,你就会开始想,这个世界会有谁留下来——孩子们,孩子的孩子们……我只是想说:铭记。记住该记住的,但继续你的生活。”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于心底珍藏与逝者相处的美好记忆,更重要的是,用微笑面对全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