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
作者: 杨晓民总撰稿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简介:“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商为封建帝国开启的一缕现代文明的曙光,刹那间又关闭了。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徽州的儒商、红顶商人胡雪岩、盐商业、古建筑、徽商盛衰之道、人文教育及弹唱艺术。从本书中,你不仅可以了解到徽州商帮之所以成功的经商之道,还可以了解到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特有的徽州古建筑及风俗人情……
徽商,中国明清时期最杰出的商帮。
徽商,以巨大的物质财富,塑造了明清时期江南城镇的商业品质。
徽商是独特的,亦贾亦儒的文化自觉,使徽商从众多的商帮集团中脱颖而出;徽商也是唯一的,商业资本罕见地转化为精致的文化创造,卓然独立的徽州文化至今仍薪火不熄。
倚重于封建政治势力的庇护,注定了徽商的悲剧命运……河下老街位于扬州城南,紧邻大运河,明清时期是徽州商人集中居住、
交易的一个地区。盐商汪氏住宅,住的是歙县商人汪鲁门。汪鲁门的产业比
不上江春那些人,他们是商总,是“盐莢祭酒”,然而汪鲁门的宅子是老街
上保留最完整的。
“巴总门”,让我们想起了位于歙县渔梁街道上的“巴慰祖故居”,扬
州“巴总门”经营的也是盐业,他的弟弟巴慰祖却是新安篆刻的一个大师。
不远处的“引市街”,街名就直观地告诉人们,两淮盐引的交易就在这里。
巷子虽小,做的却是统领全国盐业市场的大生意。
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嘉,两淮盐商以徽商为主体。正因为如此,陈去
病在《五石脂》一文中才这样说:“徽人在扬州最早,考其年代,当在明中
叶,故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扬州好,第一是虹桥。
杨柳绿齐三尺雨,樱桃红破一声宵。
处处是兰桡!
虹桥横跨在瘦西湖上.最先是明人架的一座木桥。因为桥的栏杆为红色
,所以叫“红桥”。到清代中叶,木桥改建为石桥,如同虹卧于波,便又称
“虹桥”。
“虹桥”的修造者是黄履昂,《扬州画舫录》记载:“黄氏本徽州歙县
潭渡人,寓居扬州,兄弟四人,以盐莢起家,俗有‘四元宝’之称。”
这“四元宝”便是黄履晟、黄履暹、黄履灵、黄履昂四兄弟。
黄氏四元宝在扬州业盐经商的时候,正赶上乾隆南巡。作为与官府联系
最为密切的垄断行业,盐商在皇帝南巡的时候总是不遗余力,竞相造园,以
此来争取得到皇帝的青睐。黄氏四元宝之一,黄履暹的“四桥烟雨”,乾隆
皇帝游览后赐名为“趣园”。而黄履晟家有“易园”,黄履昂家有“别园”
。
道光十八年,金安清亲眼目睹了扬州园林的兴盛,他在《水窗春呓》中
记录道:“扬州园林之盛,甲于天下。由于乾隆六次南巡,各盐商穷极物力
以供宸赏,计自北门直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是重复。”
P091-P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