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罗盘
作者: 王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企业经营正面临着一个“新时代”: 新的全球化竞争环境复杂多变,新的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新的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技术正在颠覆着很多传统行业……
很多企业要么处于产业转型期,要么处于战略转折点,陷入增长困局和战略迷惘之中。而有些企业洞察趋势,把握态势,通过新一轮的战略创新,后来者居上。
新时代是新机遇,要有新使命、新作为!新时代下,如何实现战略引领,让企业持续拥有精彩的未来?这正是《战略罗盘》要回答的问题。战略罗盘通过四大视角,让企业找到新时代下战略制胜的新逻辑。
• 规划视角:有战略还是没战略?整个组织对于“去哪里”和“如何去”是否清晰,是否达成共识? 力出一孔,清晰的战略才能塑造出伟大的组织。
• 定位视角:好战略还是坏战略? 好战略让企业做到“先胜”和“易胜”,坏战略让企业“难胜”,甚至是“完败”。
• 能力视角:实战略还是虚战略? 战略执行需要科学的资源配置和扎实的组织能力,“好战略”通过好的执行,才能转化为“好业绩”。
• 学习视角:快战略还是慢战略?在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新时代,要破除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以思想敏锐和行动敏捷去对抗战略惰性和组织惰性。
很多企业运用《战略罗盘》方法论,完成了产业升级和战略转型,创新了商业模式,成功穿越了战略转折点,突破了增长困局,实现了价值型增长,部分企业还成长为全球产业的领导者。
本书作者王成是知名战略专家,具有数十年战略咨询经验和创业经验,他为诸多大中型企业提供战略规划和战略研讨服务,他所创立的战略罗盘方法论不仅具有理论高度,更具有实践意义。
【目录】
推荐序 九字国策定江山
站在高远处
战略是企业家的灵魂
有能力定义未来,才能超越竞争
战略是生死大计
前 言 郑观应100 年前的洞察:中国凭什么追赶美国?
导 言 穿越未来的战略罗盘
有战略:用一句话说清企业战略
好战略:你企业的战略是“坏战略”吗?
实战略:你的战略“虚”不“虚”?
快战略:你的战略是“快战略”还是“慢战略”?
本书框架:战略罗盘的四大视角
马化腾和宁高宁的战略罗盘
*模块 规划视角: 将战略意图转化为战略地图
第1章 由外及内的战略思维
走出死亡之谷:腾讯的战略转折点
有效的战略产生于严谨的思维中
“由外及内”还是“由内及外”?
战略“*性原理”是什么?
智能互联网时代:生态圈中的顾客节点
第2章 明确你的战略意图
从“柱形思维”升级到“饼形思维”
从终局看布局,以未来推导现在
唤起水手们对辽阔大海的渴望
战略与现实之间的资源缺口激发创造性张力
从小池塘的大鱼到大池塘的小鱼
当下的“绩效差距”,未来的“机会差距”
第3章 绘制富有逻辑的战略地图
何为“没战略”?
一定要让员工相信战略
员工不相信战略的背后是没有战略逻辑
用战略地图讲好战略故事
腾讯“五年战略规划”的战略思维和逻辑
第二模块 定位视角:竞争格局、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
第4章 与众不同的战略定位
“有战略”不等于“好战略”
“做得不同”还是“做得更好”?
模仿是战略的大敌:联想战略大漂移
战略定位:在哪竞争?
战略定位:如何取胜?
*好的定位是首位
挑战者和领先者之间的对抗秘诀
第5章 洞察产业生态的当下结构和未来演进
在什么赛道上赛跑 / 063
塑造战略的五大力量 / 065
以产业思维进行战略取舍 / 068
坏行业中的好战略,好行业中的坏战略 / 070
好战略的标准:外部一致性 / 072
行业护城河:高增长行业里有很多战略悲剧 / 075
加固行业护城河:沿着产业演进曲线上行 / 077
认知升级:从产业思维到生态思维 / 080
降维打击的“新物种” / 082
第6章 新竞争优势:从战略控制点到生态优势
通过运营一致性构造竞争优势 / 085
盲目对标是对战略的*伤害 / 087
逆转:以弱胜强的内在逻辑 / 090
平台战略:将价值链变成价值网 / 092
生态优势:从战略控制点迈向生态圈 / 094
实现指数型增长的“杠杆资产” / 097
第三模块 能力视角:打造落地战略的组织能力
第7章 跨越战略和实施间的鸿沟
董事长“宣讲的战略”和员工“行动的战略” / 103
让资源配置和战略保持高度一致 / 106
公司的战略重点不是经理人的经营重点 / 108
旧组织无法执行新战略 / 112
第8章 发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本田战略vs哈雷战略
先胜后战:以核心竞争力驱动价值型增长 / 117
从业务组合到能力组合:富士和柯达为何命运不同? / 120
区分资源、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 123
关于核心竞争力的三大测试 / 125
成为超级竞争者:力出一孔和阈值效应 / 128
第9章 战略地图、能力地图和人才地图
能力地图:基于开放能力的腾讯转型 / 131
绘制能力地图的三大要素 / 133
如何打造组织能力:谷歌的创意精英和丽思卡尔顿的传奇服务 / 136
从能力地图到人才地图 / 139
阿里巴巴两件事:战略盘点和人才盘点 / 142
打赢人才争夺战:如何绘制人才地图? / 145
学习地图:“米百俵”精神 / 147
第四模块 学习视角:通过认知升级快速迭代战略
第10章 战略的底层是认知革命
索尼的慢战略:“醒得早、起得晚” / 153
战略升级的底层是认知升级 / 156
大数据时代的心智模式扫描仪 / 158
企业家的意义在于打破行规 / 161
跨界创新和跨界打劫 / 163
第11章:成为快战略驱动的敏捷组织
降低战略智商的三大惰性 / 167
快战略的典范:微信的极速进化 / 170
腾讯的“快战略”方法论 / 173
学会打“闪电战” / 176
快战略背后的敏捷组织 / 179
第12章 战略不仅需要规划,更需要进化
从朱熹到王阳明:战略的“知行合一” / 183
构建生物型组织:从自然进化到变革进化 / 186
战略实验:“活在当下”还是“放下当下”? / 188
第二曲线:如何才能持续拥有精彩的未来? / 191
结语:修炼你的战略领导力
卓越领导力 =(交易领导力 魅力领导力)× 战略领导力 / 198
人人都需要修炼战略领导力 / 202
用战略罗盘思考人生战略 / 206
【免费在线读】
穿越未来的战略罗盘
我不想再浪费笔墨去论述战略有多重要了。没有战略的企业就是灵魂上的“流浪汉”,生意人和企业家的区别就在于“战略”二字。战略是由企业家的远见雄心和外部环境的趋势演变而激发的,如果企业暂时还没有做到*,只有通过战略才能找到合适的方式成为*。清晰的好战略能让整个组织做到“力出一孔”。然而,在充满巨变的时代,很多人认为战略已经没有必要了,不过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告诫我们:在大机会时代,千万不要机会主义,要有战略耐性。
在一定程度上,很多企业的问题并不是不重视战略,而是将“战略”一词滥用了。战略一词的风靡大大降低了大家的战略思考能力!很多经理人对战略的错误理解要远远多于对战略的正确理解。因此,一些 CEO 和事业部总经理们都在处心积虑地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制定“坏战略”。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想这与很多经理人缺乏系统的战略学习有关。很多高级经理人都是从技术岗位、销售岗位或者生产岗位一步步提拔上来的,他们往往是技术专家、销售专家或生产专家,却并不是战略专家。他们没有深刻的战略管理实践经验,也没有系统学习过战略领域的专业知识。这很容易导致他们走入一个非常大的误区:把所熟悉的局部的专业工作视为全局的战略,以运营思维逐渐替代战略思维,以运营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当然,也有人认为自己或企业受到了战略的“伤害”,比如,战略赶不上变化,战略无法落地,战略预判和未来实际差距太大等。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对你造成伤害的并不是你不理解的东西,而是你所理解的东西并不像你所了解的那样。”战略也是如此。“战略罗盘”的目的就是让大家回到“战略”本源上,对战略进行全面而深入的阐释。当这一入口被彻底打通后,战略上的诸多问题就豁然开朗了。
战略就是以持续拥有精彩未来为目的,而对未来开展的探索旅程。在这个探索旅程中,高管层需要确保整个组织奔跑在正确的航向和航路上。在目前充满剧变的经营环境中,无论是身处竞争的红海还是蓝海,每个人都非常容易迷失方向,容易变成没有战略的“流浪汉”。
为了避免在战略旅程中迷失,我希望每一位经理人都能配备一个强大的装备——战略罗盘。
有战略:用一句话说清企业战略
你能用一句话说清公司的战略吗?这是商界的一个小秘密,大多数企业的高管层都无法用一句话讲清楚自己公司的战略。哈佛商学院大卫·科里斯教授研究发现,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说清公司的战略,往往意味着你的战略还不够清晰明确,战略实施后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更糟糕的是,这也很可能表示你的企业从未有过战略。
如果公司没有清晰明确的战略,你可能连公司的情况都无法介绍清楚。万科董事长王石给我们分享了他曾面临的一个挑战。在国外接受采访或者做演讲的时候,他总会被要求“介绍一下万科”。在十几年前,王石实在无法在 10 分钟内介绍清楚万科的业务:从怡宝纯净水、扬声器厂,到万佳百货、房地产、进出口业务,等等,没有谁能简单明了地讲清楚这家公司在业务发展上的战略逻辑。
王石讲过:“一个企业成熟与否,实际上可以通过介绍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这有点类似女士们的裙子效应,裙子越短,越引人注意。”他给出的建议是,*好能够在 60 秒之内介绍完毕你的公司。关于战略,我的建议也是*好能够在 60 秒之内用一句话说清楚、讲明白。
如何能够在 60 秒钟内用一句话说清公司的战略?这就需要你深入思考并回到 3 个基本战略命题:我是谁,到哪去,如何去。这三个问题想清楚了,就标志着公司开始有哲学思想。没有哲学思想就是没有思想境界,没有思想境界的公司一定不可能有远大前程。如果你的公司没有战略,那你只是在“做生意”而已。
几乎所有高瞻远瞩的战略成就,都以某种哲学作为深厚的底蕴,不然其事业就没有任何承载。戴高乐讲:“在亚历山大的行动里,我们能够发现亚里士多德;在拿破仑的行动里,我们可以发现卢梭和狄德罗的哲学。”从万科王石的战略历程中,我们可以发现美国清教徒构建“山顶之城”的哲学。从华为任正非的战略历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的战略哲学,并交织着德鲁克的思想。
2012 年 3 月,任正非以饱满的热情写下了《一江春水向东流》。在这篇文章中,他回忆了 1997 年前后的华为,他写道:“到1997 年后,公司内部的思想混乱,主义林立,各路诸侯都显示出他们的实力,公司往何处去,不得要领。”*后,华为经过几翻讨论,在公司创立 10 周年之际出台了《华为基本法》。自此,华为上下统一了“我是谁,去哪里,如何去”等基本战略问题。
《华为基本法》的*条就用一句话清晰概括了华为的战略:“华为的追求是在电子信息领域实现顾客的梦想(去哪里)。为了使华为成为世界一流的设备供应商(我是谁 / 去哪里),我们将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用‘我不是谁’来更加清晰地回答‘我是谁’)。我们是以优异的产品、可靠的质量、优越的终生效能费用
比和有效的服务,满足顾客日益增长的需要(如何去)。”
遗憾的是,很多企业都错误地理解了《华为基本法》,简单粗暴地把它归入到了企业文化范畴。大家都在学习华为编制的所谓“企业文化手册”,这是一种非常肤浅的学习,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公司的“战略清晰化和战略统一性”问题。这在参与《华为基本法》起草的吴春波教授看来,“只是一次机会主义的、选择性的和赶时髦的群体无意识式的关注。”
2013 年,任正非再次写下雄文《力出一孔、利出一孔》。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华为基本法》的战略意义及其组织意义:“水,一旦在高压下从一个小孔中喷出来,就可以用于切割钢板,可见力出一孔其威力。”
“力出一孔”就是要把华为所有的资源都聚焦在战略上,可见将战略清晰化并在内部形成战略统一性的重大意义。有了清晰的战略,才能有伟大的组织。战略决定组织,组织跟随战略。就像德鲁克说的,组织中所有人的意志、行为都必须指向一个战略结果。
有人也许会讲,战略太复杂了,不可能一句话就概括清楚,我们请一家战略咨询公司给我们写了 180 页的战略规划 PPT。我的建议是,如果有战略咨询公司交给你这么厚的战略规划报告,你应该把这份报告扔到垃圾桶里。他们收了你那么多的战略咨询费,实在不好意思给你一份薄薄的报告,只好堆砌大量的 PPT 来让报告看起来很值钱。
深刻的必然是简单的,简单的才是思想。 180 页的战略规划PPT,里面几乎都是数据和信息,你也许找不到一丝战略思想。战略若太复杂,必然失败!战略的力量不在于复杂,而在于简单,你需要用一句话概括公司的战略,回答“我是谁,去哪里,如何去”的问题。不管你是企业家、创业者还是事业部总经理,你都需要做到让组织“有战略”。
有了战略,就如联想创始人柳传志所讲的那样,一个团队就会从“懵着打”升级到“瞄着打”。认准了方向,就不怕路难;找对了路,就不怕路远。卓越的战略领导者需要把人们带往正确的航向,以简单有力的战略哲学唤醒人们的理想主义,感动他们的心,激发他们前行。
好战略:你企业的战略是“坏战略”吗?
没有哪家企业会主动承认自己没有战略,所有的企业几乎都会异口同声地说自己“有战略”。如果你再进一步追问,他们也许会道出一些实情,比如,“我们有战略,但是我们的战略还不够细化、清晰”,“我们有战略,但是我们的战略执行得不好”,“我们有战略,但是我们的战略还不够全面”,等等。
他们道出的实情也许是对的,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有战略”这个认知才是*的伪命题!“我们有战略”往往有的不过是一个“坏战略”而已,并不是一个“好战略”。
很多企业所谓的战略往往只是一份战略规划报告。遗憾的是,很多战略规划报告不过是一篇没有任何战略思想的规划“八股文”而已,空洞的言论和陈词滥调充斥其中。这样的八股文有用吗?
没有。有的时候往往还是有害的,因为这样的八股文经常是违背战略本质的。八股文输出的经常是同质化的战略,而战略的本质却是创造差异化。
我曾经看过世界知名战略咨询公司为 3 家中国公司所做的战略规划报告。除了经营数据和行业分析有所差别之外,在涉及战略核心内容的时候,却没有任何差别:战略目标几乎都是“成为世界一流或者行业一流的公司”,经营理念无非就是“创造卓越、积极创新”等类似词汇,重合度非常高,缺乏个性。
战略中*糟的错误是与竞争对手在同一维度上竞争,就像大家都在同一场比赛中竞争,赢家只有一个。腾讯微博对抗新浪微博并没有取得胜利,因为“能够战胜微博的,一定不是另外一个微博”!马化腾在参加 2016 清华管理全球论坛时反思了当时腾讯微博的战略,他讲到“同样的产品是没有办法战胜对手的,你只
有做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才可能解决这个问题”。后来的事实是,对抗新浪微博的不是腾讯微博,而是腾讯微信。一些企业说他们“有战略”,其实他们有的仅仅是一个“愿景”或者“经营目标”。“坏战略”提出大量的目标,而没有谈到实际的政策和行动。他们甚至认为只要有激情和勇气就能够达成战略目标,这多少有点像“成功学”的味道,*后这些战略愿景只能沦为口号式的标语,刷在墙上,供人瞻仰。
“好战略”让我们能够做到《孙子兵法》所言的“先胜”和“易胜”。“将帅无能,累死三军”,讲的就是将帅们制定了“坏战
略”,需要消耗很多资源才能获得微小的胜利,是“难胜”甚至是“完败”。
因此,战略不仅要回答“我是谁,到哪去,如何去”,还要回答“在哪竞争”和“如何制胜”。作为战略家,你不仅要有计划,更要有计谋。战略是一场关于智力的角逐!战略的定义可以非常简约:战略 = 战 略。“战”就是决定“在哪竞争”,“略”就是决定“如何制胜”。这两个维度交叉在一起,共同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战略定位。在军事上,战略的定义就是针对敌人确立*优势的位置,故称为“定位”。
战略不是一堆分析技术,也不是所谓的艺术,战略就是一种智慧!富有智慧的“好战略”不仅能够发挥优势,也能够将劣势转换为优势。当把王老吉的定位从传统的“饮料”转换为“凉茶”时,它在口味上的劣势一下子成了优势,价格偏高的难题也迎刃而解:作为预防上火的凉茶,王老吉 3.5 元的零售价也贵得有了道理。
当然,*好的定位是“首位”。苹果手机为什么赚取了整个手机行业近 80% 的利润,因为它成了智能手机“*”的代表。抵达了如此境界,你就会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从容和淡定、“好战略”就是要你远离竞争。
“好战略”不应该仅仅“以行业为基础”,还应该“以生态为基础”。汽车是什么行业?整整一个世纪,我们都将汽车定义为机械制造行业。从谷歌无人驾驶到特斯拉电动汽车,我们需要重新定义传统的汽车行业。谷歌的 WAYMOa 汽车公司不是以生产 20世纪*好的汽车为目标,他们的使命是通过无人驾驶,“开辟汽车新的行驶方式”。吉利汽车创始人李书福在 2017 年 6 月收购了
硅谷飞行汽车公司 Terrafugia,该公司的使命是“开辟空路时代”。
在 Terrafugia 公司看来,汽车的本质是另一种飞行器。竞争不再是一个公司与另一个公司之间的对抗,更多的是一个生态圈和另一个生态圈之间的竞争。传统出租车公司的战略和运营基因能孕育出一个像“滴滴打车”这样的新物种吗?如果你是一家汽车出租公司的负责人,面对滴滴打车和优步,你会如何进行战略反击?也许更多的是无奈!类似这样的境地,我称之为“习得性无助”:陷入困境,失去希望,即使知道如何行动,也无法行动!很多企业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时,都有这样的无奈!
重新定义行业,重新定义竞争,重新定义产品……在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推动下的变革大潮中,制定好战略的能力更是弥足珍贵。新时代为新进入者、挑战者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遇,为进攻提供了超级助推力!历史,总是后来者居上!
实战略:你的战略“虚”不“虚”?
虽然你“有战略”,而且还是一个“好战略”,但你依然可能会遭遇战略溃败。“好战略”常有,“好企业”却不多见!这是因为,从好战略到好企业还有一个重要的桥梁,就是资源配置和组织能力。你的战略不能太虚,要扎扎实实。有资源配置和组织能力支撑的战略才能落地。战略从起点上决定了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在实施过程中也决定了战略。很多战略都是由好几百个资源配置决策塑造出来的。
我常常看到很多企业搞“战略务虚会”,但很少听说大家开“战略务实会”,给人的感觉是,战略就是务虚的!战略上不断务虚的结果就是,产生一大堆正确的废话、故作高深的空洞理念和支离破碎的行动清单。为了掩盖战略思想的缺失,有的企业偶尔也会使用当今流行的术语,如全面客户体验、大数据、人工智能等。这也许难以掩藏战略上的肤浅。肤浅就是对显而易见的东西进行反复论述。
鲁梅尔特教授为我们举了一个生动的案例,他曾看到过一家银行的战略规划报告,这家银行的战略目标是“成为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枢纽”。“金融枢纽”意味着该银行可以接受存款,然后再把这些钱贷出去;“以客户为中心”是个时髦词,但是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时髦词并没有任何资源和能力上的支撑。删掉这些浮华的修饰语后,你就会发现,该银行的战略目标就是“成为一家银行”。
在一个战略咨询项目中,我和一家航空公司的董事长进行过一次艰难的对话。该公司的发展战略是“坚持差异化发展战略”,董事长非常喜欢这句话,可是我一点儿都不喜欢,多么言之无物的一句空话!发展战略应该回答的是在什么地方做到什么样的差异化。
“虚战略”自然无法执行,对执行战略的人也不会有任何指导
作用!*次鸦片战争注定是要失败的,因为开战前,整个广州
都在说“皇上要和洋人开战了!”。这句话细细琢磨,内涵极其丰
富。很多企业的战略也是如此,它往往只是董事长一个人的战略。
一个神奇的组织行为学定律就是:公司的战略重点往往不是经理
人经营的重点。正如英特尔创始人格鲁夫所说,“如果你要了解一
家公司的战略,要看他们实际做了什么,别光听他们说了什么”。很多企业在战略落地的过程中都忽视了组织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战略一旦经过调整并确定下来,*要务就是调整组织结构!市场空间是企业长大的极限,组织模式是企业成长的天花板。组织惰性往往大于战略惰性,战略调整相对容易,组织调整却极其艰难。所以,很多企业的战略无法落地,核心原因往往就是没有及时调整组织,或者没有能力挑战组织的既得利益结构。
2006 年,我前往碧桂园帮助该公司制定上市前的战略规划。当时我们提出了碧桂园“十百千”战略,即坚持郊区大盘模式,定位为新城镇创建者,十年百盘千亿。很快, 2013 年,碧桂园提前 3 年实现了营业收入突破 1000 亿的战略目标。战略引领,人才驱动!碧桂园创始人杨国强越来越认识到,一个真正卓越的公司,不是单一的产品公司,也不是单一的服务公司,而是一个真正的人才公司。他越来越坚信“得人才者得天下”。于是公司开始推动“未来领袖计划”和“事业合伙人”激励机制。碧桂园 2016 年的上半年报显示,公司共有 319 个项目引入了合伙人制度,采取了项目跟投。这些别具一格的人才管理体系开始成为碧桂园的核心竞争力,助推碧桂园成为“超级竞争者”。
类似阿里巴巴、亚马逊和碧桂园等超级竞争者,可以在各个领域实现“降维攻击”。在超级竞争者的战略格言中,*有效、*容易执行的战略就是“杀鸡用牛刀”!
战略不在于务虚,而在于求实;战略不在于分解,而在于综合。这是战略的原则和精髓。形成护城河的核心竞争力指的不是个人能力,而是一个组织所发挥的整体战斗力。*终不同公司之间比拼的不是人才的数量,也不是人才的质量,而是人才的管理体系。正如任正非所言,人才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人才管理体系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