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9 项 “斯卡拉蒂”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万斌主编
出版社:安徽文化音像出版社,[2003]
简介:《斯卡拉蒂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第一位享誉全球的中国演奏家、钢琴诗人傅聪国内首次独家发行海外传奇录音。他表达了斯卡拉蒂心中要表达而没有能表达出来的音乐,是他的珍藏录音系列第十一集。 01 Sonata K32 in D minor 1:26 奏鸣曲,K32 02 Sonata K164 in D 2:56 奏鸣曲,K164 03 Sonata K484inD 1:17 奏鸣曲,K484 04 Sonata K318 in F# l:53 奏鸣曲,K318 05 Sonata K500 in A 2:00 奏鸣曲,K500 06 Sonata K474 in Eb 2:48 奏鸣曲,K474 07 Sonata K550 in Bb 2:27 奏命曲K550 08 Sonata K208 in A 1:54 奏鸣曲,K208 09 Sonata Kl07 in F 2:13 奏鸣曲,K107 10 Sonata K380 in E 2:33 奏鸣曲,K380 11 Sonata K531 in E l:31 奏鸣曲,K531 12 Sonata K210 in G 2:39 奏鸣曲,K210 13 Sonata K461 in C 1:34 奏鸣曲,K461 14 Sonata K304 in G 1:39 奏鸣曲,K304 15 Sonata K99 in c minor 3:14 奏鸣曲,K99 16 Sonata K540 in F 2:00 奏鸣曲,K540 17 Sonata Kl62 in E 3:04 奏鸣曲,K162 18 Sonata K163 in E 0:52 奏鸣曲,K163 19 Sonata K246 in c# minor 2:06 奏鸣曲,K246 20 Sonata K247 in c# minor 2:32 奏鸣曲,K247 21 Sonata K378 in F l:32 奏鸣曲,K378 22 Sonata K379 in F l:38 奏鸣曲,K379 23 Sonata K213 in D minor 3:29 奏鸣曲, K213 24 Sonata K443 in D 2:39 奏鸣曲,K443 25 Sonata K262 in B 2:17 奏鸣曲,K262 26 Sonata K215 in E 2:36 奏鸣曲,K215 27 Sonata K158 in C minor 3:09 奏鸣曲,K158 28 Sonata K193 in Eb 2:11 奏鸣曲,K193 29 Sonata K481 in F minor 3:08 奏鸣曲,K481 30 Sonata K513 in C 2:42 奏鸣曲,K513 31 Sonata K394 in E minor 3:04 奏鸣曲K394 32 Sonata K95 in C 2:07 奏鸣曲K95
48 classic domenico-scarlatti of esercizio for clavier
光盘作者: 卞钢,卞萌选编注释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为斯卡拉蒂经典钢琴技法练习曲,是钢琴演奏者中级弹奏曲目的首选。
作者: 保尔·杜卡斯
出版社: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斯卡拉蒂几乎可以说是巴洛克时期与J.S.巴赫和亨德尔相提并论的大师。这样说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他们仨不仅同时出生于1685年,而且每人都在当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亨德尔的主要贡献在歌剧的创作上;巴赫把复调的创作推向了一个史无前例、后无来者的高峰,而斯卡拉蒂则在羽管键琴的创作和演奏上创造了一个独树一帜的奇葩:555首键盘奏鸣曲。K.1-30这30首可以说是斯卡拉蒂较为代表的作品,难度中等偏上,是他在1738年的伦敦、生前唯一出版的一套曲集,在键盘文献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中国著名钢琴大师傅聪曾大量演奏和录制斯卡拉蒂的作品。上海音乐学院钢琴系曾把斯卡拉蒂奏鸣曲作为每个学生必弹的作品之一。
简介: 《海顿与斯卡拉蒂奏鸣曲全集(数字版)》主要内容:骏纬数字曲谱库系列。本丛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包括了由著名作曲家和钢琴教育家们创作的练习曲和传统教材如《拜厄钢琴基本教程》《车尔尼钢琴练习曲》等,也包括了大师曲选,如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丛书采取了“精解”的形式,对每首曲子的题材和背景作了简短的介绍,并针对曲子演奏的重点,难点在曲谱相应位置标出了提示,方便大家在演奏时特别注意,在每首曲子的最后,都对演奏要点作了概括性分析,使大家能从整体上把握演奏的技巧,
作者: 王羽佳钢琴演奏
出版社:上海文艺音像电子出版社,2012
简介:《王羽佳:幻想曲》两度提名格莱美之最年轻钢琴家,英国《留声机》杂志,“年度青年艺术家”,2011年德国回声大奖(ECHO Award)年度新秀。王羽佳是当今国际乐坛最炙手可热的年轻钢琴家,2009年1月,她与著名古典厂牌DG唱片公司签订专属合约,目前已在全球发行四张个人专辑,2012年羽佳与DG公司再续合约,将在这个百年古典厂牌继续自己卓越的艺术之路。英国权威古典杂志《留声机》评价王羽佳:“她是个天才卓绝而又深思熟虑的音乐家,既拥有超凡的技艺,又有情感深度。” 王羽佳凭借首张钢琴独奏专辑《奏鸣曲与练习曲》及与指挥大师阿巴多合作的首张协奏曲专辑《拉赫玛尼诺夫》两度提名格莱美奖。《拉赫玛尼诺夫》更被《纽约客》杂志评选为“2011年最佳11张古典专辑”之—。 2012年3月,王羽佳发行了第四张个人专辑《幻想曲》并登上英国”BBC Music”杂志当月封面人物。《幻想曲》收录了18首王羽佳演奏的拉赫玛尼诺夫、斯卡拉蒂、斯克里亚宾等作曲家的经典曲目。包括网络视频点击超高的热门曲目施特劳斯《闲聊波尔卡》,霍洛维茨改编的《卡门》主题变奏曲、圣桑《骷髅之舞》以及杜卡《魔法师的门徒》等作品,堪称返场曲目集。 “诗般优美,极尽精湛!” ——《纽约时报》 曲目推荐: 01 小约翰?施特劳斯《闲聊波尔卡》 02 比才/霍洛维茨《卡门》主题变奏曲(第二幕“吉普赛之歌”) 03 杜卡《魔法师的门徒》 04 圣桑《骷髅之舞》 01 拉赫玛尼诺夫《A小调音画练习曲》 02 拉赫玛尼诺夫《B小调音画练习曲》 03 拉赫玛尼诺夫《降E小调悲歌》 04 拉赫玛尼诺夫《降E小调音画练习曲》 05 斯卡拉蒂《G大调奏鸣曲》 K.455 06 格鲁克《旋律》选自歌剧《奥菲欧与尤丽狄茜》改编:乔瓦尼?斯甘巴蒂 07 阿尔贝尼兹《特里亚纳》选自《伊比利亚》组曲第二卷 08 比才/霍洛维茨《卡门》主题变奏曲(第二幕“吉普赛之歌”),白宫版 09 舒伯特《纺车旁的格丽卿》 D118,改编:李斯特 10 小约翰?施特劳斯《闲聊波尔卡》改编:乔治?齐弗劳 11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 12 杜卡《魔法师的门徒》改编:维克多?施陶伯 13 斯克里亚宾《B大调前奏曲》 14 斯克里亚宾《B小调前奏曲》 15 斯克里亚宾《升G小调前奏曲》 16 斯克里亚宾《升C小调练习曲》 17 斯克里亚宾《升F大调音诗》 18 圣桑《骷髅之舞》作品四十,改编:李斯特、霍洛维茨 发行日期:2012年4月1日
出版社:中国科学文化音像出版社,2004
简介:《聆听巴洛克2》能让大家更好的了解古典音乐发展的足迹,那么我们就应该从巴洛克音乐说起。巴洛克音乐强烈、活跃、短促而律动,旋律精致跳跃且持续不断,完全强调作品的情感起伏。巴洛克音乐就像巴洛克建筑中的螺旋形装饰一样,深深刻入了每个人的心灵。本集产品我们收集了巴洛克时期不同风格作曲家的作品,如巴赫、维瓦尔第、斯卡拉蒂等,他们是音乐界骄子,是我们值得听且收藏的珍品! 巴洛克音乐·旋律富于表现力。接近奢华的装饰,丰富多彩的主调音乐织体。巴洛克音乐,对比强烈而略带夸张。节奏活跃面律动,旋律精致而富于表现力,跳跃且连绵不断。 C.P.E.Bach 巴赫 01 视听练耳 Purcel 普赛尔 02 号角舞曲 03 小号旋律 Handel 亨德尔 04 奏鸣曲 05 人场曲 06 前奏曲 07 变奏曲 主题theme 08 第1变奏 09 第2变奏 10 第3变奏 11 第4变奏 12 第5变奏 13 第6变奏 14 第7变奏 15 第8变奏 16 第9变奏 17 第10变奏 18 第11变奏 19 第12变奏 Scarlatti 朱塞佩·多梅尼科·斯卡拉蒂 20 奏鸣曲 21 奏鸣曲 22 奏鸣曲 23 奏鸣曲 Froberger 约翰·雅各布·弗罗贝格尔 24 阿勒曼德 25 朗特舞曲 26 萨拉班德 27 吉格 W.F.Bach 巴赫 28 急板 29 库朗特舞曲 30 恰空舞曲 Telemann 格奥尔格·菲利普·泰勒曼 31 幻想曲 32 赋格 33 降b大调幻想曲 Pachelbel 34 加沃特舞曲 35 第一变奏 36 第二变秦 Lully 吕利 37 小步舞曲与回旋曲 Daquin 路易·克洛德·达尔 38 狂风怒吼 Zipoli 多梅尼科·齐波利 39 小赋格 40 西西里田园舞曲 Couperin 库普兰 41 小风车 42 收获的人们 43 闹钟 Sweelinck 斯韦林克 45 鸟 J.S.Bach 巴赫 46 小调幻想曲 Kindermann 金德曼 47 芭蕾
Musical master:study on the style of Domenico Scarlatti’s keyboard sonatas
作者: 于青著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7
简介:引言 一、写作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状况 第一章 生平与创作概况 一、早期教育——那不勒斯(1685—1704) 二、从师——威尼斯(1705—1707) 三、自立——罗马(1708—1719) 四、葡萄牙的转变(1719—1729) 五、西班牙的辉煌(1729—1757) 六、唯一出版的作品(1738—1739) 第二章 整体风格特征研究 一、D.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的风格研究前提 二、风格分类 1.巴罗克风格因素 2.前古典风格因素 3.“独创性”、“现代”风格因素 4.民族风格因素 三、风格来源 1.弗雷斯科巴尔迪及同代人 2.意大利那不勒斯乐派 3.西班牙民间音乐 四、风格特点 1.多元性 2.超前性 3.幻想性 第三章 和声风格研究 一、对传统的继承——功能和声 二、别具特色的七和弦运用 三、表现力强烈的“短倚音和弦” 1.定义及其形态 2.历史渊源 3.承接传统与开拓发展 4.类型 四、“复合和声”和“双调性”的和声张力 1.“复合和声”形态 2.不同形式的重合 五、大胆、新颖的转调手法 1.对大小调近关系调的突破 2.转调手法 第四章 “即兴性”特征研究 一、定义及来源 二、历史依据 1.与民间音乐和即兴演奏的联系 2.与协奏曲发展部的联系 三、个性特征 1.形象化及动力性 2.类似于发展部的结构模式 3.功能性 4.独特的内部句法结构 四、时代风格的继承 1.利切卡尔(recercata) 2.帕萨卡里亚低音(passacaglia—like bass) 第五章 键盘演奏的革新与炫技性风格 一、D.斯卡拉蒂键盘技巧的渊源 二、D.斯卡拉蒂对键盘技巧的拓展 1.双手交叉与远距离大跳 2.快速音阶 3.平行音程 4.颤音技巧 5.跳进技术 6.华彩琶音音型 三、对乐器音响的模仿 1.对吉他、曼陀林、响板的模仿 2.对小提琴音型的模仿 3.对铜管、木管乐的模仿 4.对鼓乐的模仿 第六章 结构的自由动态性 一、来源及历史背景 二、自由动态性结构 1.内部结构组合 2.外部结构组合 3.组合原则 4.奏鸣曲组织的动态性 5.内部的句法结构 第七章 曲式结构研究 一、古二部曲式 1.曲式来源 2.曲式特点 3.对前人的继承 二、古二部曲式向古奏鸣曲式的过渡 1.时代发展的动力 2.发展中的结构特点 3.D.斯卡拉蒂的探索创新 4.超前于时代的调性结构 三、对古奏鸣曲式呈示部的完善及对第二部分的探索 1.完善呈示部的结构特点 2.第二部分的探索 四、完善的古奏鸣曲式 1.完全再现部的产生 2.D.斯卡拉蒂完善的古奏鸣曲式的结构特点 3.展开部的独立性 4.动机的发展手法 5.其他曲式结构 五、D.斯卡拉蒂古奏鸣曲式的历史意义 结论 一、音乐风格 1.和声 2.“即兴性”(Vamp)技法 3.键盘演奏的革新与炫技性 4.结构的自由动态性 5.曲式结构 二、创作评价 三、影响声誉的因素 1.西班牙民族主义的复兴 2.羽管键琴的复兴 3.现代学者对他的贡献 附录 附录一 多梅尼科·斯卡拉蒂年表 附录二 D.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主题编序目录 附录三 论文中涉及人名索引 附录四 隆哥(L)编号在前,科克帕特里克(K)编号在后的对照表 附录五 按调性排列的科克帕特里克、隆哥编号对照表 附录六 各出版物中收辑的D.斯卡拉蒂键盘奏鸣曲对照表 附录七 论文中分析的D.斯卡拉蒂奏鸣曲索引 参考文献 一、英文参考文献(按字母顺序排序) 二、中文参考文献(按出版时间排序) 三、其他参考文献 四、乐谱版本 后记
出版社:九洲音像出版社,2009
简介:《钢琴奏鸣曲》精选101首古典音乐大师的经典作品。音乐能够刺激大脑皮质的活动,并对大脑边缘和脑干网状结构产生直接影响,调节大脑功能,促进大脑和感觉器官的发育,提高儿童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增强和恢复记忆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CD 1 少女的祈祷 Total Playing Time:73:51
01 JS.Bach:Prelude(Prelude and Fugue in C,BWV846)
巴赫:前奏曲C大调前奏与赋格
02 Mozart:3.Alla Turca(Allegretto)
莫扎特:A大调第11号钢琴奏鸣曲K.331土耳其进行曲
03 Chopin:No.l in A flat"Harp Study"
肖邦:12首练习曲 作品25 将A大调第1号 竖琴
04 Richard Addinsell:Warsaw Concerto
阿尔瑟尔:华沙协奏曲
05 Chopin:Waltz No.l in E flat,Op.18-"
Grande valse brillante"
肖邦:华尔大圆舞曲 作品18 降E大调第1号
06 Schumann:2 Aufschwung
舒曼:八首幻想小曲集 作品12飞翔
07 Satie:Gymnopedie No.1
萨提:吉诺佩第 第1号
08 Badarzewska:La priere d'une vierge,Op.4
巴达洁芙斯卡:少女的祈祷 作品4
09 Oesten:Alpine Glow 欧斯坦:阿尔卑斯山的晚霞
10 Liszt:Liebestraum No.3 李斯特:爱之梦第3号
11 Grieg:No.6 Homeward葛利格:抒情小品Ⅶ 作品62 第6号 回家
12 Chopin:Nocturne No.2 in E flat,Op.9 No.2
肖邦:降E大调第2号夜曲 作品9 第2号
13 Liszt:No.5 Feux follets(Allegretto)
李斯特:十二首超技巧练习曲S.139 第5号 鬼火
14 Mozart:2.AndanteConcerto No.21 in C,K.467>
莫扎特:C大调第21号钢琴协奏曲 K.467 第2乐章
15 Debussy:8.La fille aux cheveux de lin
德布西:前奏曲第1册 第8乐章 棕发少女
16 Chopin:Mazurka No.41 in C sharp minor Op.63 No.3
肖邦:第41号升C小调马祖卡舞曲 作品63 第3号
17 Beethoven:2.Adagio cantabile
贝多芬:第8号C小调钢琴奏鸣曲
作品13 第2乐章
CD 2 春之歌 Total Playing Time: 64:22
01 Beethoven:1.Adagio sostenuto
D.Scarlatti ausgewahlte klavier sonaten
作者: (意)D.斯卡拉蒂(D.Scarlatti)曲;[ ]B.约翰逊编;何少英译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简介:如同D.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557)钢琴奏鸣曲前两册一样,本书包括了斯卡拉蒂一生各个时期的24首奏鸣曲。纵观这位作曲家的全部键盘音乐作品,现今人们这们认为,斯卡拉蒂在音乐史中的键盘音乐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D.Scarlatti ausgewahlte klavier sonaten band Ⅲ
作者: (意)斯卡拉蒂(D.Scarlatti)著;(德)B.克卢思指法编订;何少英译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
简介: 无论你是专业音乐家还是音乐爱好者,你在羽管键琴(Gravienbalo)上熟练地弹奏这些作品会获得艺术的灵气与愉悦,因而不必过深地去研究这些作品,促使我出版该曲集的原因绝非是个人兴趣与志向。这些作品或许会引起你的兴趣,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将会以更大的热情去创作这种较为通俗且风格多样的作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尽善尽美地弹奏这些作品要比评论它们更重要,你在弹奏中将获得愈来愈多的兴趣。在双手如何分配
作者: 伊禾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06
简介:内容简介: 这首叙事长诗基于18世纪意大利鲜为人知的一段历史,演绎了一个壮丽而凄美的爱情故事。 在歌剧盛行时期,阉人歌手主宰着歌剧舞台。他们从小被残忍地阉割后,训练成为阉伶。 本诗叙述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阉伶法比奥辉煌的事业、痛苦的生活和凄美的爱情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他追求艺术、渴望爱情和抗争阉割制度的精神。同时,也再现了阉伶特有的歌喉给人们带来的欢乐,和他们为歌剧所作出的卓越贡献以及阉割制度对人性的摧残。 海兰十岁那年,被主教从孤儿院买来,给九岁的阉童法比奥当侍女。两人共同度过了不幸的童年,使他们凝结了姐弟般的情感。 长大后的法比奥成为那不勒斯最有名的阉人歌手,作曲家斯卡拉蒂是他的老师。 一次偶然的机会,法比奥与公爵之女雅克琳小姐相遇,两人同时坠入爱河。 当裙带的婚姻降临在雅克琳身上时,姐姐罗贝拉放弃了自己和莫里纳利老师的爱情,顶替妹妹雅克琳,嫁给了安德烈伯爵。 法比奥为解救即将被主教阉割的男童,遭到主教的鞭挞,雅克琳极力阻止主教的暴行,从而暴露了她与法比奥的恋情。 与法比奥一起长大的阉伶巴布洛瓦一直妒忌着法比奥的才艺,趁机与主教合谋,将法比奥送进王宫,献给国王。此间,国王的儿子卡罗王子爱上了雅克琳,并发现了雅克琳与法比奥的恋情。卡罗王子想方设法从中挑拨,造成雅克琳对法比奥的误解。赌气和无奈之下,雅克琳嫁给了卡罗王子。 经海兰千方百计化解法比奥与雅克琳的误会之后,更加深了两人之间的思念和爱情。王子得知后,囚禁了法比奥。在雅克琳与海兰一起解救法比奥时,被主教发现。雅克琳不得已杀死了主教,并痛苦地与法比奥分离。 法比奥与海兰来到了罗马,结识了心地善良的贫民医生柯勒乔和美丽的玛姬小姐,他们在生活中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并得到了斯卡拉蒂老师的鼓励。当法比奥、海兰与柯勒乔三人结伴一起来到了商业、文化发达的城市—— 米兰。演唱时,法比奥得到了教皇养女阿特丽丝修女的赏识。为了给喜爱歌剧的教皇送上特殊的生日礼物,阿特丽丝邀请法比奥三人住进了自己豪华的宫邸。 在教皇的生日宴会上,法比奥带着意外的刀伤坚持演出,受到了教皇及来宾惊叹的赞扬。教皇深受感动,加冕法比奥为最高爵士爵位。从此,再一次改变了法比奥的命运。 柯勒乔深深地爱上了纯洁善良的海兰,当海兰婉言拒绝了他的求婚后,柯勒乔离开米兰,又回到了罗马,继续他平凡而快乐的生活。 当法比奥成为米兰最出色的阉人歌唱家时,却又遇到了巴布洛瓦的挑战。巴布洛瓦借机在众人面前以法比奥杀死主教之罪名诋毁他,使他的精神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一蹶不振。 在教皇的劝导下,法比奥重新振作起来,用高超的才艺和高尚的情操战胜了狂妄自大的巴布洛瓦,赢得了众人的理解和尊重。巴布洛瓦就此从歌剧舞台上消失。 跟着米兰教皇派遣的使者,法比奥和海兰又回到了久违的那不勒斯。此时,雅克琳已不再是王妃,并受到了软禁。法比奥以米兰公爵的身份见到了雅克琳,得知雅克琳仍日夜思念着他,他决心救出雅克琳,让她重新获得自由。 当法比奥发现卡罗王子与祭司们计划对一批男童进行阉割时,十分愤怒,决心不惜用生命作为代价,也要阻止这残忍的阉割,救出无辜的孩童。 雅克琳与海兰在约定的港口接应法比奥和孩子们,孩子们得救了,而法比奥却在与王子一伙人的搏斗中,献出了生命。 当雅克琳得知法比奥的死讯,悲痛欲绝。在他们相遇的玫瑰丛中,雅克琳毅然决然地殉情,追随法比奥而去。 从此,法比奥的侍女海兰留在了主人去世的地方,成为那不勒斯修道院的修女。虔诚地为法比奥与雅克琳的灵魂祈祷,永远地守护着他们的墓碑,也用自己的余生继续默默地深爱着她的主人法比奥
作者: 李美格,俞鹰编著
出版社: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简介: 克拉莫生于德国曼海姆一个卓越的音乐家庭,从很小起就生活在伦敦。童年时音乐基础打得非常结实,他跟克列门蒂(clementi,1752~1832,意大利钢琴家)学钢琴,跟阿贝尔学作曲。第一次以钢琴家姿态登台演出时只有十岁。之后开始在欧洲大陆巡回演奏,作为一名钢琴家和钢琴教师,他的声誉卓著,令世界瞩目。 克拉莫的一生音乐活动频繁,他与海顿和贝多芬都有深厚的友谊,有几首奏鸣曲就是献给海顿的。他于1804年和1810年前后共出版了二套各42首钢琴练习曲,这二套共84首练习曲是专为现代钢琴弹奏技术训练而写的,这也是他最著名的代表作。因为当时的英国钢琴(即现代钢琴)制造时采用结实的金属片,比较以前全部采用木制机件的德国琴来,弹起来觉得沉重,键盘也陷得深,而其优点是音色比德国琴丰满、优美。因此需要在弹奏的触键技巧方面有专门的训练。正是由于这种训练,克拉莫使自己的演奏达到了显著的完美,并使他在后来的竞争者林立的情况下,保持屹立不摇的优势。对于克拉莫在这方面所作的卓越贡献,贝多芬也是极为推崇的。他选出其中的21首练习曲给自己的侄子卡尔用,并在选集上加以批注。 这套60首练习曲是德国著名钢琴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彪罗(hans von bulow.1830~1894)从克拉莫的练习曲中精选出来的。在作曲方面,他吸收了亨德尔、巴赫、斯卡拉蒂、海顿等的长处成为自己的智慧,所以我们能从这些练习曲中领略到斯卡拉蒂式的明亮,巴赫二部创意曲式的歌唱,以及平均律前奏曲式的音型。由于克拉莫的练习曲在欧洲钢琴教学中的广泛使用,使之继续影响了后代的钢琴家。在肖邦的钢琴练习曲中,在李斯特的音乐会练习曲和巴格尼尼练习曲中都有他的影响。因而彪罗称他的练习曲为“无价之宝,不朽的巨著”。 作为当今的钢琴教材来说,克拉莫的练习曲比车尔尼练习曲更适用于现代钢琴,在训练手指的力度和颗粒性方面更具有实用价值。在奠定钢琴演奏的基础上,贝多芬把克拉莫的练习曲看作为“所有真正的弹奏法的根基”。这正是练习曲的根本目的,也是对克拉莫练习曲的最高评价。
作者: 斯卡拉蒂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年12月
简介:
像D.斯卡拉蒂(1685-1757)钢琴奏鸣曲第一册那样,本书包括了斯卡拉蒂一生各个时期的24首奏鸣曲。纵观这位作曲家的全部键盘音乐作品,今天人们这样认为,斯卡拉蒂在音乐史中是键盘音乐伟大的作曲家之一。
【前言】
【媒体评论】
作者: (挪)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作曲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1998
简介: 《世界音乐大师钢琴作品选集:斯卡拉蒂》全新的斯卡拉蒂专辑是一个“原始乐谱”版本,以他的原稿和一些初版本为基础。出版者所提供的选集是从现存斯卡拉蒂的一整套曲集中选择的对练习最有帮助的作品。除此以外,《世界音乐大师钢琴作品选集:斯卡拉蒂》仅偶尔出现超过一般难度的章节,主要针对音乐痴迷者和钢琴教师。被选的斯卡拉蒂曲目提供给钢琴学生以兴趣上的补充,也许改变了严格的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的多旋律风格。但与之相伴的是斯卡拉蒂的奏鸣曲提供了有价值的练习资料,在技巧上永不枯竭。 总起来说,这本以渐进难度而整理成的奏鸣曲集,主要是按照音调的标准、特征及对照,由两三支曲子构成同档次的一组。按照杰出的斯卡拉蒂学者柯克帕特里克成对曲目组合的编排可能比隆戈首次完成的编排更能反应作曲家的意图。
简介:3浪漫主义 1明暗之间 罗西尼就像晴朗天空中的一道闪电,或者昏暗天空中流星划过的一线亮光。在当时的那波里音乐界中,音乐之王的位置仍无人占据。莫扎特英年早逝,仍未有人能够填补这位伟人去世后留下的空白。此时,罗西尼在意大利和国外都有不少的歌剧作品上演,他一出现,歌剧爱好者们就齐声高呼:他就是期望已久的帕伊希耶罗和齐玛罗萨的继承人,是他创新了意大利赞歌,正是他填补了这一空白。这是一个伟人位置的空白,一个很快就会被二流音乐家占据的空白,尼古拉。曼弗罗切未能实现填补这一空白的诺言,在刚刚二十岁出头就去世了。这跨世纪的20年就像蒙特威尔迪的去世与斯卡拉蒂的出世之间的40年一样,群雄逐鹿。整个18世纪是歌剧的共和时代,像佩尔格莱西·皮契尼和特拉艾塔等名人从未专横垄断过歌剧界。现在,歌剧共和的形式仍然存在,但已不很平静,几乎是在等待不由自主的,但又令人害怕的专制君主的诞生。尼古拉·金加莱利①、皮耶特罗·杰内拉利②、斯特法诺·帕维西③、维琴佐·普契塔和维琴佐·拉维涅④等都在勤奋地工作,特别是在喜歌剧领域,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其中瓦伦狄诺·费奥拉瓦迪⑤的滑稽剧《乡村歌女》,直到30年代仍被人们所喜爱。移居到贝尔加莫的巴伐里亚人乔瓦尼·西蒙·梅尔⑥的许多作品在几十年内广为传播。费尔迪南多·帕尔⑦的作品《卡米拉》和《阿涅塞》获得很大成功,经久不衰。他的这两部作品常常被定义为半严肃和诙谐的严肃风格。当法国军队踏遍意大利半岛,并在这里建立政府,激发艺术家创作热情的时候,一种新生事物出现在意大利歌剧的地平线上,这就是歌剧风格的第三次浪潮,即半严肃风格。当时这种风格并不是很有活力,只是在皮契尼的作品《好心的女佣》和帕伊希耶罗的《妮娜》中有所预示。在《妮娜》剧本中,作者将相爱的丈夫和妻子之间发生的爱情故事的波折搬上舞台,波折是由爱挑衅和受固执的情感操纵的乡绅引起的,最后仍是大团圆的结局。故事情节中总是不时地插入仆人、管家或家庭教师一类的滑稽角色的表演,因而显得有些零乱。在法国,长时间以来就在实践所谓的救场喜剧,救场喜剧总能够解开剧本情节中的结。无论是凯鲁比尼还是梅尔都曾为艾丽莎和罗多伊斯卡等典型人物的故事谱曲。可以看出,意大利歌剧已在高卢(法国)开花结果了。 更有甚者,人们直接称梅尔的《艾丽莎》为“情感剧”。罗西尼也在他的半严肃风格作品《贼鹊》中,加入了具有忧伤色彩的二重唱;“啊!为了我的回忆”,这不完全是浪漫主义的 情感;而贝里尼在他的《梦游女》中,使阿米娜为“凋谢”的花朵而哭泣,这才是完全浪漫主义的情感。事实上,正当贝里尼和多尼采迪达到其艺术顶峰的时候,半严肃歌剧气势减弱了。从贝里尼的作品中诞生了意大利音乐史上的浪漫主义。也许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含而不露的,但却是深刻的。罗西尼的作品《坦克雷迪》中监狱的场景也发出了忧虑的信息。罗西尼出生在莫扎特去世后的第二年,他20岁时创作的作品被人们认为是新的严肃歌剧,一种已远离古代故事和神话传说的严肃歌剧。总之,严肃浪漫主义有可能来自于滑稽古典主义,来自于一种滑稽与热情的整体。当罗西尼自称是古典学派的最后一位时,他同时代的意大利作曲家很快就握笔耕耘,在20和30年代创作出了他们富有成就的作品。卡尔罗·科齐亚①的《圭萨的卡特琳娜》、朱塞佩·佩尔西亚尼①的《卡斯特罗的伊涅斯》和皮耶特罗·安东尼奥·库波拉②的新作《疯狂之爱》等正是在贝里尼短暂的浪漫主义昌盛时期创作的。总之,浪漫主义来自国外。即使说其中有法国人的中介作用,但却没有包含拿破仑的色彩。 2浪漫主义的黎明 浪漫主义确实来自外国。启蒙主义不只是一种艺术和创造性的运动,而且还是一种哲学和文化的运动。因而,意大利音乐能够摆脱悲伤的气氛。处于霸主地位的意大利在为欧洲贡献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比特拉克和麦里诺、音乐剧和音乐会之后,也能够站在一边,看着、等着他人的邀请。其实,这个时候在其他地方的哲学家们正开展着有关音乐的争论,沃尔夫冈·歌德正在度过他的成熟期和晚年,在不远的地方则居住着音乐的激进革命者贝多芬。浪漫主义正是从德国辐射到欧洲其他各地,先是在思想和文化领域,后是在文学、艺术和音乐领域,以至于当它准备普照意大利和法国的时候,已经耗尽了它初期的激情。当奧古斯都·维尔海姆·施莱格尔③意义非凡的《悲剧文学课程》意大利语版本出版的时候,正是罗西尼走红的时候。也就是在这一年,1798年,浪漫主义在柏林的《雅典娜神殿》杂志上得到了全面解释,并且使用了浪漫主义这个新名词。此时的那波里仍沿用传统的方式——使用方言,还在简单地准备庆祝前面提到的费奧拉瓦迪的杰作。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音乐浪漫主义在意大利扎根很慢、很零碎而且若有若无,时隐时现。在这里,简朴的半严肃歌剧也可能尽了它的职责,罗西尼的许多作品已染上了这种新的色彩。柏辽兹认为,法国也有罗西尼的痕迹,罗西尼本人曾在那里活跃了许多年。但在罗西尼之前,法国还有斯蓬蒂尼。 斯蓬蒂尼是一位辛勤的职业收集家,也许最好说他是精明的时间利用者。斯蓬蒂尼是马尔凯人,求学于那波里。他在拿破仑成为法国皇帝前夕来到巴黎。这位法国皇帝在失去帕伊希耶罗的优美乐曲后,喜欢上了斯蓬蒂尼的这种形式,并在1807年,上演了他一部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名为《贞女》的悲歌剧。剧中充满了带有混合音色色彩的凯旋乐乐谱,混合音乐具有不容置疑的浪漫主义味道。当斯蓬蒂尼准备另一部悲剧《费尔南多·科尔特斯》的时候,皇帝几乎也是同时喜欢上了这部以征服墨西哥这样一个民间主题为内容的歌剧,因为其中隐含着他最近对西班牙非和平式的征服。在拿破仑垮台后,斯蓬蒂尼为了抵制波旁王朝的复辟,他来到柏林,担任负责演出的总经理。最后回到意大利,在威尔第创作《弄臣》那年去世。斯蓬蒂尼的歌剧是一种反应敏锐的歌剧,尽管有管弦乐器的生动运用和对中世纪题材的激情发挥,但由于他的歌剧严肃且缺乏柔情,还不能称作浪漫主义的作品。在那个时代,法国歌剧除成熟的凯鲁比尼之外,还寄希望于让·弗朗索瓦·鲁修尔①浪漫主义的“庄严伟大”和约瑟夫·梅于尔②的喜剧和悲剧的兼收并蓄。 ……
简介:约翰·巴普蒂斯特·克拉默是侨居英国的德国作曲家、钢琴家和音乐出版商。1771年2月24日出生于德国曼海姆一个音乐世家。祖父雅各和父亲威廉都是曼海姆的小提琴家。1772年,威廉去伦敦演出。两年后,妻子也带着小约翰到达伦敦。威廉教儿子从小就学习小提琴,但小约翰的兴趣偏向于钢琴,七岁从本塞学琴,不久改从居留英国的著名钢琴家施勒特和克雷门蒂学习。他在克雷门蒂门下虽仅一年,对艺术性格的形成却得益非浅。1785年起,他从侨居伦敦的德国作曲家阿贝尔学理论作曲,研习克雷门蒂、施勒特、J.C.巴赫、C.P.E.巴赫、D.斯卡拉蒂、J.G.缪特尔、P.D.帕拉第斯、海顿和莫扎特的作品。早在1787年,克拉默就接触到巴赫的《平均律钢琴曲集》,从此对巴赫心摹手追,毕生受用非浅。 1781年4月5日,克拉默在伦敦初次登台,在他父亲一年一度的慈善音乐会上演出。他在1784年的一次音乐会中,曾和克雷门蒂同台演出,演奏两架钢琴的二重奏。1788年,克拉默第一次离开英国去法国和德国的各大城市从事旅行演奏。在法国演奏了J.S.巴赫未经出版的许多手稿。他在早年创作的几首钢琴奏鸣曲,就是在居留法国期间出版的。1791年回到英国,开始活跃于音乐舞台,连续九个演奏季节频频出台演出,成为英国最受欢迎的年轻钢琴家。他怀着雄心壮志,敢于和老一辈的钢琴大师进行比赛。他在各种专业音乐会和音乐经纪人萨罗蒙举办的音乐会上大显身手。但是正值萨罗蒙邀请海顿访问伦敦,年轻的克拉默得以和花甲老人海顿在异国相逢,结为忘年之交。1799年,克拉默第二次离开伦敦,去尼德兰、德国和奥地利旅行演奏。他在维也纳遇见了比自己年长一岁的贝多芬,并与海顿重逢。在18世纪最后30年中,他几乎和欧洲所有最著名的音乐家都有交往,其中包括杜赛克、凯鲁比尼、威尔夫尔、胡梅尔和上述的古典大师。后来又结识了里斯、卡尔克布雷纳、韦伯、车尔尼、莫舍莱斯、柏辽兹、门德尔松和李斯特。他大力推荐他所赞赏的作曲家的作品,热情洋溢地演奏巴赫和莫扎特,并把贝多芬的奏鸣曲介绍给英国的听众。除了在公开的音乐会上演出外,他还喜欢在私人的音乐集会上演奏这些作品,以扩大其社会影响。 1800年以后,克拉默的音乐生涯大部分是在英国度过的。除演出外,他还教私人学生,最高收费达到每教一课收取一个金币(约合21先令)。1816年-1818年他又外出旅行演奏,访问阿姆斯特丹和故乡曼海姆。他继续在国外结交新的音乐同道,但公开演奏已大为减少。18-19世纪之交是他演奏生涯的鼎盛时期,特别是在伦敦,一时声誉鹊起,英国的听众热情地赞赏他的演奏,称他为“光荣的约翰”。他是1813年伦敦好乐协会的创办人之一。1822年皇家音乐学院成立,他被聘为该院的董事。 1824年,克拉默联合爱迪生和比尔,步克雷门蒂开办科拉尔德出版社的后尘,创办了一家“克拉默-爱迪生-皮尔出版公司”,主要出版钢琴乐谱,业务非常兴旺发达。1835年克拉默在伦敦举办了一次告别音乐会后,开始脱离音乐舞台,宣告退休。退休后曾去巴黎居住了十年,1845年回到英国度其余生。1858年4乐16日死于英格兰东南部大伦敦郡肯辛顿镇的寓所,享年87岁,葬于布隆普顿公墓。 克拉默的钢琴演奏受到19世纪几代钢琴家的普遍赞赏。据贝多芬的学生里斯说,贝多芬认为他是当时最优秀的钢琴家。他的富于表情的连奏被当时和后世的钢琴家奉为典范。波希米亚钢琴家莫舍莱斯盛赞他的连奏“几乎把莫扎特的行板演化成为一首声乐曲”。他以精于即兴演奏和十指像飞燕游龙一般挥洒自如著称于世。他的古典风尚的演奏和后世戏剧性的表现方式大异其趣。 克拉默作为一个作曲家,作品主要是钢琴曲,包括100多首奏鸣曲、8首协奏曲、200多首练习曲、各种体裁的钢琴曲(随想曲、舞曲、回旋曲、幻想曲、即兴曲、变奏曲、夜曲、前奏曲),以及四重奏、五重奏、娱乐曲、歌曲等作品。早期的奏鸣曲大都是钢琴和弦乐器或长笛的重奏曲,格调轻松活泼、通俗易解。1800年后偏向于钢琴独奏的奏鸣曲,有些比较工致严谨,有些仍带有通俗媚世的格调,有些则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并加上了幻想性的标题,如《谐体诗》、《末端》、《续篇之一》、《续篇之二》、《续篇之三》、《回到伦敦》、《一半》、《A字》、《B字》、《C字》、《D字》、《第一》、《第二》、《第三》、《克拉默的宠物》、《威尔士的乐趣》等等。这些奏鸣曲的和声织体灵活多变,喜用大幅度游回磨转的伴奏音型。后期奏鸣曲的数量相对减少,但仍含有不少最有价值的俊美动人之作。有迹象表明贝多芬曾从克拉默的奏鸣曲中汲取养料,舒曼也认为克拉默和莫舍莱斯是他们一代作曲家中最杰出的奏鸣曲作者。 克拉默的《钢琴练习曲》84首,分两集出版于1804年和1810年每集各42首。每一首练习曲以一个特性音型为基础,目的在于解决一个技术问题。曲式结构都很简洁。长期以来这部练习曲一向被认为是训练钢琴技术的奠基之作。贝多芬曾手抄其中21曲作为他侄子的钢琴教材,并认为这些练习曲是准备演奏他的作品的最好的基本练习。舒曼也认为克拉默的《钢琴练习曲》是对“心和手”的最佳训练。克雷门蒂对克拉默僭用意大利文Studio(练习)一语啧有烦言,但他的钢琴练习曲《艺术津梁》实际上是在克拉默的影响下创作的。 克拉默在创作84首《钢琴练习曲》获得成功后,又写了《钢琴演奏指南》一书,详述钢琴指法规则和踏板的使用;并继续创作了《16首练习曲》、《12首夜曲体裁的新练习曲》和《100首进阶练习曲》。现在呈现在读者之前的《钢琴练习曲60首》,就是根据克拉默的《100首进阶练习曲》选编而成的,选编者是19世纪德国钢琴家和指挥家冯·比洛,经他编订出版的传统钢琴曲,有巴赫、D.斯卡拉蒂、贝多芬、克拉默、韦伯和肖邦等的作品。
作者: 胡企平, 刘鸿模
简介:交响乐是最引人入胜的高雅音乐,作品博大精深、意味深长,每每给人莫大的精神享受。 本书犹如一名称职的导游,将引导您步入交响乐的园林,一一游遍交响乐风光旖旎的“胜景”:巴罗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民族乐派、现代主义……帮助您结识历代数十位音乐大师,了解他们的生平,贪领略他们作品的神奇魅力,让您深深陶醉在交响音乐的世界之中。第一章巴罗克时期的交响乐 (17世纪至18世纪上半叶) 一巴罗克时期交响乐综述 在欧洲音乐史上通常把1600年(歌剧的诞生)到1750年(J.S.巴赫辞世之年)称为巴罗克音乐时期。史书上对这个时期的界限设定和我们对任何历史时期的划分一样只是相对的。因为巴罗克音乐的些特征在文艺复兴的晚期已经出现了,而这些特征在随后的古典主义音乐早期也依然残存并逐步消失。但在这150年中的音乐艺术本身的确存在着种内在的风格上的统。 般认为巴罗克(Baroque)一词源自葡萄牙语barrocco原意是指形状怪异白勺珍珠,后来被18世纪末叶的文艺理论家用来贬称17世纪以来意大利建筑雕刻绘画等方面所表明的种艺术形式。这个有些贬义的词也被广泛地用来指称这一时期的音乐。与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推崇古希腊 罗马的形式美相比巴罗克艺术的表现比较自由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匀整也要加强表现力的一种形式。1888年,艺术史家威尔夫林在他的著作《文艺复兴与巴罗克》中首次为“巴罗克”这个词恢复了名誉此后就用它来特指艺术风格的个时期。1915年他在另本著作《艺术史原则》中对造型艺术中的文艺复兴风格与巴罗克风格作了区分。1919年,德国音乐学家库尔特·萨克斯首次把威尔夫林关于巴罗克的理论应用于音乐研究.不过他在音乐艺术与造型艺术之间所作的类比一般被认为有些刻板。总的看来,进入20世纪之后,人们不再贬嘲巴罗克的艺术风格,并逐渐对之有了新的和更深刻的认识。 巴罗克时期的造型艺术发源于文艺复兴晚期的意大利。出于炫耀财富的目的,此时的建筑大量使用贵重材料.形态华丽,色泽鲜明,赋予建筑实体以动态和骚乱之感。在教堂的圆顶上综合了建筑、绘画和雕刻:在歌剧中则融合了音乐、文学、绘画和建筑等多门艺术:在注重艺术的装饰性与戏剧性的同时,艺术观念和手法上则有一种尽可能融合各门艺术的倾向。同时代的视觉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同样的情况。在绘画上,文艺复兴时代用透视法、平衡和谐的观点来 描绘自然和人体,巴罗克时期的人们却从有限的空间进入人类内心情感的无限世界。尼德兰画家鲁本斯以扭曲的身体渲染强烈的惊慌不安情绪:意大利雕塑家贝尼尼用富于动态的人物造型表现激动狂喜的场面,他的雕塑《大卫》充满不安定的能量,通过夸张和变形加强了情感的表现,与米开朗琪罗一百年前的宁静而均衡的同一题材作品形成鲜明对比。与文艺复兴时期形象的直线型和平衡匀称相比,巴罗克艺术风格有了显著变化。艺术家们喜好在画面的对角线上表现戏剧性,因而作品中的人物常常是斜向的,扭曲的。在建筑上,圣彼得大教堂的宏伟性,法国凡尔赛宫内细节的装饰,特别是涡卷形及花柱头的装饰,都以其雄伟、奇异和夸张显示出巴罗克艺术的风格特征而在音乐上,声乐与器乐旋律装饰音的雕琢,也体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时代特征。总之.巴罗克艺术不拘泥于典型美,表现比较自由,它是宁可打破形式上的匀整也要精雕细琢,着重加强表现的一种艺术风格。 巴罗克这个激烈的艺术反叛时期的出现,除了与当时的造型艺术之间存在着一种有机的联系以外,亦与同时期在宗教、政治、经济和科学等领域中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有关,而这些变化对音乐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君主专制的统一国家的出现,促进了各种新的艺术体裁的产生和发展.例如,宫廷音乐生活的繁荣直接促使了歌剧的诞生;其次,殖民地和新大陆的开发使中产阶级迅速崛起,他们所积累的财富也为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17世纪先后出现于威尼斯和汉堡的最初的商业性歌剧院便是突出的例子:再次,天主教和新教之间在17世纪上半叶进行的三十年战争对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代表中产阶级利益的新教和代表封建旧王朝的天主教.都在利用巴罗克这种流行的艺术风格为自身的目的服务,尽管教会对音乐的赞助已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重要了;最后,在巴罗克时期,科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天文、物理、数学和哲学领域,出现了像伽利略、哥白尼、牛顿、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等众多的科学巨人.科学的成果也影响到了音乐,例如J.S.巴赫对十二平均律的应用,拉莫的著作《和声学》,提琴家族等乐器制作的进步和完善,以及演奏技术的提高等等,都反映了音乐艺术对系统化和科学化的要求。 作为欧洲音乐从古代向近代过渡的一个重要的转型期,随着16世纪末世俗艺术的崛起,音乐所反映的内容,从文艺复兴时期反对抽象的“神的意志”、强调具体的“人的感情”,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巴罗克时期艺术呈现的形式复杂多样,在人的感情上的挖掘也更为丰富。而且,这种艺术风格不仅流传于欧洲,并向拉丁美洲各国发展。如果说,从拉斐尔的画到帕莱斯特里纳无伴奏合唱的弥撒曲,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雕塑家和作曲家,都能献身于清澈明净的希腊式的理想,从“神”走向人(即还人的七情六欲的本来面目)的话,那么,在巴罗克时期,艺术发展中的主要矛盾,已不再像文艺复兴时期那样是世俗性和宗教性之间的矛盾.而是艺术到底反映市民生活、平民的思想感情,还是反映宫廷生活、贵族情趣。因为这时艺术已不限于教堂,除了教堂以外,宫廷也已成为艺术活动的中心。总之,巴罗克时期的音乐艺术处于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其影响传遍了欧洲各国但它在各国的发展是与当时当地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等紧密联系的,因此也就各有所不同。 巴罗克时期的音乐发展可分为早(1600—1650)、中(1651—1700)、晚(1701—1750)三个阶段。就我们所理解的交响曲体裁形式,以及交响乐属性形式概念而言,严格的讲,巴洛克时期还没有规范化的、各乐章在程式上有一定规格的交响曲。但是,在这各领风骚五十年的三阶段中,很多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交响乐观念、形式、内涵、体裁和手法都逐渐地发展成型。如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这种音乐由几个同等重要的独立声部组成)逐渐让位于一种新的音乐风格——主调音乐(这种音乐由一个主旋律加上和声伴奏组成):教会调式逐渐被大小调式代替;数字低音的运用引起了和声学的新概念,大小调体系的和声也在巴罗克中期成熟起来。在追求音乐的情感表现时,一首作品通常建立在某一种单一的情感之上。音乐往往有着富于动力感的节奏和连绵不断的旋律,力度的变化一般不是渐进式的,而是阶梯式的(强调段落之间的强弱对比)。作曲家最擅用的曲式是二部曲式,这是一种由A、B两段组成的问答式的音乐结构。另外一种常用的手法是固定低音,音乐家们为追求高超的器乐演奏技巧和即兴演奏能力,在不断反复的低音音型之上,进行高声部自由变奏,并出现了壮丽对位。大量的法国序曲、意大利序曲、三重奏鸣曲、大协奏曲、独奏协奏曲和乐队组曲等纯器乐体裁的出现、发展和走向成熟,是与法国的吕里,意大利的斯卡拉蒂父子、萨尔玛蒂尼、科雷利、维瓦尔第,波希米亚的施塔米茨和奥地利作曲家蒙恩等作曲家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由于他们的不懈努力,使得器乐从原本落后于声乐的地位急起直追,赶了上来:而声乐则走向蒙特威尔第的歌剧,伴之而起的是清唱剧和康塔塔等大型声乐体裁的争奇斗妍——所有这些都标志着巴罗克音乐新风格的确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