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8 项 “方不见”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方不见
简介:
等一场红灯,等一趟公车,等一次旅行,等一回相逢,等春夏秋冬的罅隙,等山川湖泊的晨暮,等花开花落,等岁月更迭,等所有的回忆覆盖一路颠簸的脚印,也等你披星戴月载着岁月的晨光而来。
本书是方不见的首部短篇故事集。故事里,他永远是一个匆匆的路人,用孤寂写尽了城市的繁华与小人物的落寞。看他的故事你会发现,生命里有些人一旦遇见,便刻进了心里。
全书没有虚张声势的热闹,没有故作矫情的孤独,只给你*温柔的坚定力量,让你热泪盈眶。
作者: 中国神话故事大王系列编委会
出版社:云南教育出版社 2012年10月
简介:《砍倒遮天树/中国神话故事大王系列》编著者神话故事大王委员会。 这是哈尼族关于寻求光明的传说,故事描述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族祖先居住的地方长着一棵巨大无比的大树。大树枝叶茂密,遮天蔽日,使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人和布朗人居住的地方不见天日,充满黑暗。为了赶走黑暗,寻求光明,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人和布朗人团结起来,从两个方向砍伐那棵遮天大树。经过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两个民族的努力,大树终于被砍倒了,黑暗被驱散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布朗人民又见到了太阳,见到了光明。这棵大树一共有12条粗枝,每根枝条上有着30片巨叶,总共有360片巨叶。于是哈尼人把一年分为12个月,一个月有30天,一年有360天。这个传说,既反映了云南旅游景点西双版纳哈尼人民改造自然、追求光明的思想,又反映了他们积累经验、创造历法的史实。
作者: 张文新
简介: 我的风景画与人物绘画相比,起步较晚。从1950年代初从事美术工作,六七年间作品发表了不少,但仍未能画出一张使自己略为满意的风景画。直到1957年当我为了“工程列车”一再易稿,一次又一次地到各个铁路建设工地去旅行,做为对生活的研究,才画出了第一批铁路建设场景,算是风景吧!发表在“延河”上。 1961年当完成了雕塑“鲁迅像”(中国美术馆收藏,复制品建于北戴河海滨公园)之后,我有了大块时间可以出门画画了。最想去的地方便是那片曾经生活过的熟悉的土地,去画铅笔和油画速写。泥土房的村落,有杨树的路和人的活动。寥寥几笔淡淡的铅笔线,在我看来包涵了许多画外的东西。有一张小油画速写,天上漂浮着时薄时厚变幻莫测的云,阳光透过云隙在伸向远方起伏的原野上撒下一线金黄,远处的树影在空气中颤动。这种没有多少中景的宽阔的空间,似乎表达了自然面前的我的心境。又如一个寒冷的早晨,透过农家的小窗画到了潮湿天空下的一片荒原,一笔又像土堆又像小房的黄色斑点代表着这个世界里唯一人类活动的痕迹。这是个宁静的,虽然有些寂寥的,没有喧闹,但可以自由行走、自由呼吸的世界,令人向往,哪怕在这张画前只向往一会儿也好。我也曾偶然画了一张干旱的早春,镶嵌在红土地上的一点令人瞩目的绿色,1962年的人们正是盼望着这些绿色能帮他们走出饥饿的阴影。这些小画不但表现着一个人的真实感受,也是时代的记录,我相信它是可以为观者所了解的,因此从那以后我开始珍惜这些小品,像对待那些所谓的大创作一样。 风景画无论大小都需要有直接的感受。写生是观察研究、体会、捕捉视觉感受不可缺少的手段。照相无疑对绘画有着巨大的帮助,但它代替不了画家的观察和用笔的描绘。大自然不断的、永不重复的变化决定了风景画写生必然是速写式的。 有些风景对象,一条山路,一片树林,一座桥,在类似的光照下或许可以多次地去写生,一连几天,或是过了一个季节周期再去画,甚至过了一年还可以画,但它不会是一样的,画家必然要适应它的变化做一些修正,放弃旧的已经消失了的部分,采用新的局部。至于变化更大的像云和波涛就不好直接在大画布上多次写生,我曾为了一张海的风景每天上午在同一个地方同一个方向画风景速写,每天一张,当然这些画不会彼此相同,它们是独立的风景画,又是创作的习作,通过这些写生了解许多色彩规律,在这个基础上,我可以回到画室参考着照片完成一张较为完整的风景画。 轻快、便捷、生动活泼的风景速写的获得有许多偶然性,不期而遇,可遇而不可求,我们只能得到自然在某一瞬间的一个侧影,过于求全,反而丧失时间也就丧失了一切。我们只有对面前的景色抱着正视、尊重的态度,接受它,理解它,做出自己的判断和描写。一张速写可能会成为一张独立的绘画,是画家面对自然的一种创作,但是与那些有着高度概括性完整的创作有很大的区别。一张主题性创作,应该达到对主题和表现的典型和完整,而一张速写则是画家对自然的艺术的直接的再现,一张创作应该是对事物本质的概括,一张速写则只能是对这一个真实的、具体的、在时间的进程中产生着变化着又要消失的自然的侧影的写生。 油画的速写一般应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完成。时间太久,光线变化得很大,刚才的景色已经面目全非,继续写生已经没有意义。在光线比较稳定的情况下比如阴天或许可以画得久些,我画北京的钟楼时,那天光线变化得不明显,连续画了六个小时直到画完。 一般情况下,即使在一两个小时之内光线有时也变得很多,应该有计划地把前一段时间做为准备阶段,设定大体的构图,安排明暗布局,涂上初步的第一遍色层。真正要捕捉到景色最美妙的那一瞬间,应该是这些准备工作之后。走到一个地方想要立刻画下正在使你激动的那一瞬间的景色,其结果多半会使你失望。因为当你摆弄好了一切,拿起画笔,抬头张望时,它的情景已在消逝。若干年前在奉节画长江,我知道第二天这个地方会有一个美妙的黎明,前一晚上就准备好颜料。第二天天不亮,我已在黑暗中摆好画箱,微明时开始涂色,黎明的那一瞬间正好大刀阔斧地拼杀。当太阳升起但光线还没有越过犀牛望月时,我的画已经完成。 所谓的一瞬,其实也是一段过程,观察有先后,描写有先后,同一时间是不可能的,不 “同时”才是规律。正是因为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时,才体现了时光的流转。所谓静中有动,是因为造型中包含了动的因素,颜色明暗的对比,线形的运动趋势以及颇为重要的不同时性。罗丹的“行走的人”前后两脚的动态处于前后不同两个时段而造成了运动的感觉,是人所共知的。那张“黎明”天已经亮到能看见漂浮的水气,而船上的灯光还那幺亮,也是不同时的。不同时是观察的规律,也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 风景资源的宝藏是在画家的工作中不断被发掘出来的。平凡的地方,不见得一定找不到有意义的风景,声名显吓的风景”点”还要画家自己去体会。所以我喜欢在一个地方住下来,摸准天气光线规律,一张张地画下去,边画,边观察,新的画面源源而来。速写是画家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包括风景速写这一特殊体裁本身的工作进展。常常是创作的起点。 在大自然中旅行、生活和工作的画家需要适应环境,应备有尽可能轻便的工具、防护设备甚至着装。有时看着风和日丽的海面,玫瑰色的云块,看着它变化得更大更美丽,居然袭来一阵瓢泼大雨;在寒潮袭来之后谁知又出现了一片暖洋洋的阳光,长波回荡;广扩的黑土地大雨之前草色葱绿,深暗天空背景衬托着飘升的白色炊烟,只有在你正犹豫着是否收拾画箱逃回家的时候才会出现。倘若你能坚持下来,虽然无情的雨点会把你的调色板弄得油水不分,画箱里灌满了水,回馈给你的却是胜利的记忆和前进的信心。 照相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大量像素,但它仍代替不了人的感受,我主张在绘画技法上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记忆技术,但绝不能拜倒在它的面前,而忘记了人的创造。 我还是喜欢画幅不大、不一定完整甚至似乎潦草的速写,因为它真实地记录着一个画家的心路历程。
作者: 汪丁丁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内容涉及经济理论、"资本主义"实质、制度变迁、金融热、中国国企改革等众多社会及经济热点问题。 片断: an> “知识产权”与中国经济发展 中美贸易关系最近从“知识产权”问题引发,愈演愈烈,导致今天的制裁局面。然而导致双方制裁行动的真正因素显然不是,或不主要是所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与保护的问题。中美贸易摩擦公开化,始自几年前中国对美贸易大额出超(主要是纺织品)和随之而来的美国“纺织品法案”所谓“原产地法条例”这次美国制裁的中国物品从塑料,电子及轻工机械开始。因为这些产品向美国的出口近年增长最快。这说明中国出口商品的结构开始“升级”(从农业或自然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工业链条越长,产品的级别就越高;塑料,电子,机械等产品较纺织品显然高了一个级别)。事实上,从产业结构分析,中国在未来若干年内有极大的潜力出口机电产品。因此这次的制裁对中国国际贸易结构在中长期内的产品升级以及出口创汇潜力的开发都是一个严厉的警告,绝对不可小视。 中国在未来十年至二十年里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部门是哪些呢?按照中国经济“五部门”分类(农,工,建,运,商),增长最快的并且可以持续增长的部门是建筑业和交通运输电讯业以及与信息交流有关的计算机网络和设备,制造业里的汽车配件和组装,机械电子设备(不是单纯的机械或电子产品,而是机械与电子控制结合的产品),另外,在这个分类之外的服务业里,极具潜力的社会保障计划(包括失业,人寿,医疗等等的保险计划)以及与社会保障和住房商品化相关的信用和金融服务。所有这些部门都是外资特别是美资感到极大兴趣的投资领域。例如通过中国国家计划委员会协调的美国电报电话公司参与的通讯设备投资项目,佳士拿汽车公司(继“北京吉普”之后)正在筹备的大规模投资设厂计划,以及美国政府要求中国对外资开放保险业和部分金融服务等等。美国的这些投资兴趣也可以从中国公布的报复性制裁的产品和“冻结项目”名单中反映出来。但是问题在于,既然中国国内能够动员的资金远不足以推动上述部门的高速增长,既然美国大资本非常希望打开在中国投资这些领域的大门,为什么双方反而以这些领域为相互制裁的主要战场呢? 首先是政策上的分歧。例如中国的“国内市场保护”政策一直要求外资在中国生产的产品有相当大的比例销售到海外内场而不是国内市场。这项政策在出口初级和轻纺产品阶段也许是适用的。但在上述各部门就不太适当了。理由很简单,你要快速发展这些现代通讯和产业部门吗?那就只好允许先进技术和先进技术的物质载体——外国资本,进入这些领域。以汽车工业为例,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的资料表明,中国自己的技术水平大约比西方汽车业的先进水平落后十到二十年的时间。而且这一差距正在不断扩大,因为中国全国每年投入汽车科研的经费只相当于或小于例如通用汽车或丰田汽车这样的大公司一年的研究开发费用。至于电讯业和集成电路制造,由于技术复杂程度和资金投入巨大,中国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就更加难以弥补。人们也许会说:金融和保险业总不需要什么高技术了吧?是的,但是这里需要的是丰富的经验。道理也很简单,金融业之所以为国民经济所必须,在于通过金融市场的运作,投资风险得以分散或找到最优分布的方式。这是所谓“规模经济”的好处。在获取规模经济的同时,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还起着约束股份制企业经理人员“道德风险”(即使用他人的资金做得不偿失的风险投资)的作用。但是怎样的市场才是“有效率”的金融市场呢?“人”,具有丰富经验的金融专家,正是这些专家的运作,加上适当的评估和奖励专家声誉的制度,使金融市场变得有效率。读者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使麦哲伦基金(管理着相当于哥伦比亚全年国民生产总值的资产)声名大振的比德·林奇(PeterLynch),没有投资大师华伦·布菲特(WarrenBuffet),没有在各种各样的投资机构里每天紧张决策和密切监视着企业行为的那些“资金总管(moneymanagers)”,整个资本市场怎么可能有效率呢?基金制度,无非是靠了中小资金持有者的自由转让基金股份,维持着对基金管理人的有效监督。但是仅仅把基金制度搬到中国是建立不了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费希尔(F.Fisher)曾经著文论述前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大致阶段,其中特别提到金融改革的时期应当从过渡之初一直延续到过渡结尾,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改革任务。其所以如此,是因为培养一个金融专家通常需要至少十五年时间,而一家经验丰富和声誉卓著的投资银行需要几代人的工夫才可造就。金融的书本知识可以快速学习,但经验和声誉绝不可能快速积累。总而言之,中国在下一阶段的经济发展中应当调整产业政策和外资政策以适应新的发展阶段,为了快速发展,对外资做适当的,有时甚至很大的让步是合算的。孙中山先生不是曾经提出“建国方略”吗?其重要内容不是“出卖矿权,路权,以换取外国投资”吗?我们中国人前几年不是也在大规模和长期限地批租土地吗?为什么一提经济“紧缩”就连思想也“紧缩”了呢? 其次是经济制度上的分歧。上述各部门的主要经营者都是中国部一级的国营企业,这些企业一直享有优越的垄断地位和丰厚的利润,国营企业由所有制引起的低效率问题,冉加上对市场的垄断权力就变得更加严重(因此邮电部长期以来就以低效率出名)。从经济学角度说,引进外资竞争,对提高这些国有企业的效率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这些国有大企业的所谓“冗员”问题将会怎样解决呢?至少政府部门很难接受让这些部级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的后果。我们不难想象在对美制裁的决策过程中这些国营大企业的主管部委施加了很大的影响。 第三是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美国人习惯于国会内外各种委员会之间的交易式的决策过程,他们自然地把这一套想法用来和中国人打交道。例如把改革开放的速度同贸易优惠的程度联系起来考虑。这就可能与中国改革的基本战略——“摸着石头过河”或称为“渐进改革”,发生冲突。中国人不喜欢从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开始改革,也不喜欢在目前的发展阶段进行激烈的上层建筑变革,用邓小平先生的话:不争论。三个字概括了这个民族的传统的“实用理性”精神。电讯服务业(不是电讯设备的生产)一直禁止外国直接投资,理由之一就是国家对意识形态(新闻媒介及传真服务等等)的控制权不能由外国人参与。金融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外国人可不可以参与的问题上当然也非常敏感。 现在可以讨论所谓“知识产权”问题了。这里面包含了两个主要的问题。其一是中国目前发展阶段的法治建设问题。其二是由“知识产权”涉及到的出版,新闻,声像,等等领域里的外国人经营权的问题。这第二个问题很简单。试想想在日前情况下,中国政府怎么会允许例如英国广播公司在中国大陆的“经营权”并随后就播放关于毛泽东私生活这类的“新闻”呢?我想主要谈一下我对第一个问题的看法。一般而言,外国投资者是很注意投资环境中的法律保护问题的。投资国外的高风险中间,很大一部分风险与社会政治不稳定的情况下法律失效有关(例如曾经风行第三世界的把外资“收归国有”的民族主义运动)。法治问题在例如中国和越南这样的仍然属于“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导向的国家里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因为这些国家的基本法——宪法,并没有改写,至少没有被时间证明有效地保护着“私有产权”。严格地说,当有人要重新解释宪法时,一个外国私人资本在这些国家里雇佣和剥削劳动就可以被定义为是“违宪”的行为而遭到“剥夺”。因此,外国资本家要求投资所在国在没有宪法基础的情况下,建立良好的尊重私有产权的行为规范,是合情合理的。就中国传统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看,仅仅依靠私人联系建立的市场交换,其市场的广度是很狭小的,不足以支持大规模投资和更深入的社会分工及专业化。长此下去,产品的成本必定难以持续降低。因为降低成本的根本途径是技术进步,而技术进步的根本途径是劳动分工和专业化。这个道理是亚当·斯密和后来的英国经济学家杨格(A.Young)对经济学做的重大贡献之一。要拓展市场,前提之一就是建立超越个人关系的行为规范和信任关系。在西方,这就是所谓“法治(ruleoflaw)”。我们可以说,在中国的传统里,只有所谓“法制(rulebylaw)”的思想,而没有“法治”的思想。因为后者的产生与西欧独特的中世纪历史有密切关系,可说是“西方独有而不见于西方社会以外”(韦伯)。但是,传统中没有的东西毕竟是可以渐渐加到传统时去的。“法治”虽然生于西方,不见得不能长于东方。日本,韩国,台湾省,新加坡,香港特区等地,虽说“法治”精神参差不齐,多少还是在不断生长和得到维护之中。“法治”是可以从我们中国文化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基本原则发展出来的。这个原则在西方叫做“DoUntoOthers”,是西方文明传统中一个最基本的正义原则(始自古希腊的斯多葛学派的伦理思想,经霍布斯,洛克,康德和卢梭等人加以发挥,演变成为现代的罗尔斯的《正义论》。因此我们相信,正在中国大陆发迹崛起的那些私人所有者,那些代表了各种社区利益的“社办企业”的带头人,那此有志于“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府官员和那些外国资本家们一起,在合作的巨大利益的“文明化影响”下,终究会建立起“中间式”的法治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还会出现例如“北京麦当劳”或“中国五矿”这类情有可原的纠纷。 在经济利益的诱导下建立法治的过程,显然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人们最早学会尊重法律的那些领域,必定是经济利益巨大的领域。所谓经济利益,无非是在法律规范下双方合作所得到的利润,减去为了保护双方的财产权利所花费的开销。这个“净利益”越大,双方保护产权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在中国与外资合作的领域中,有不少这样的部门,例如饭店,汽车,石油化工产品,家用电器,高档服装,快餐业等等。这些领域的特点是,财产权利的划分很容易,例如外资饭店,地皮是你的,建筑和饭店管理权是我的,说好多少年之后建筑物归你,在此之前利润分享。这样的合同,监督起来成本相对很小,另一方而,利益很大,所以“净利益”就很大了。但是在所谓“知识产权”方面,问题就严重得多。首先,“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监督就很困难。例如计算机软件的产权保护,不说在台湾省,香港特区和韩国这样的地区,就是在美国也防不胜防。否则“微软”公司为什么要雇佣在数目上几乎相等于软件编制人员那么多的律师呢?另一方面,知识产品的经济利益有多大呢?这往往非常不确定。例如著作权,一本专业书的发行量常常不会超过两千册,看书的人也许不超过一万。而出版社有利可图的发行量通常是两万册左右。在现代中国,“知识无用论”的时代才刚刚过去不久,“手术刀”和“方向盘”之间的收入倒挂刚开始缩小,大学生和研究生退学经商的风潮正“方兴未艾”,请问保护“知识产权”的好处在哪儿?当然,对那些可以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知识产权(例如高新技术进口),连乡镇企业也是非常尊重的。但这样的知识产权并不是这次中美冲突所提出的那类“知识产权”。 结论:我们不能同意中国和美国任何一方不经过深思熟虑,草率发动的贸易冲突。中国政府里那些明智
作者: 冯小刚导演;葛优等主演
出版社:广东音像出版社,2010
简介: 《非诚勿扰2》中的故事顺延着上一部的脉络进行:从北海道回来,笑笑对方先生彻底死心,对爱情也灰心了。但和秦奋的交往一直让她内心很矛盾:有时觉得此人很贴心,也有趣;有时又觉得他很情绪化,挺大的人了却仍然像个孩子,她怎么能和一个孩子结婚呢?最让她纠结的是:虽然她很努力,很想让自己爱上秦奋,然而却始终止步于好感。秦奋已经不年轻了,对笑笑他还是很中意的,一定要找人搭帮过日子,没比她合适的。最起码每天看着不烦。和笑笑不同,在结婚这件事上,他是希望尽快把笑笑这把生米煮成熟饭的。求婚不成的秦奋与笑笑商量决定两人先看看对方到底合不合适,于是他在三亚租了一套别墅,正式开始了和笑笑“试婚”的日子…… 精彩剧照: 导演/演员简介: 冯小刚:《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近几年,又连续推出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票房成绩不俗。《一声叹息》在圈里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澜。紧接着,《大腕》、《手机》、《天下无贼》等冯氏电影陆续登场,冯小刚的电影已经成为了贺岁剧的代表。2006年出品的古装大片《夜宴》虽然口碑平平,但票房却突破亿元大关。之后冯小刚有意突破自我,导演了战争题材的严肃影片《集结号》。 葛优:出生于北京,后在昌平农村劳动,1979年入全国总文工团话剧团从事舞台剧表演。1985年拍摄了第一部影片《盛夏和她的未婚夫》。真正给葛优带来星运的是1988年由王朔小说改编的影片《顽主》,他的外型与表演都恰合了王朔笔下那种“冷面热心”幽默成性的小人物,他扮演的银幕形象显得轻松、到位,获当年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提名。从此,葛优星运亨通。以他的喜剧最为出名,以正剧奠定他在影坛的地位。1989年,藤文骥的《黄河谣》,葛优演来有声有色。接着,葛优又在黄健中的《过年》中饰演好色委琐又假正经的大姐夫,赢得了“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他主演的冯小刚的《甲方乙方》获百花奖最佳男主角奖。之后,他成为冯小刚电影不可或缺的主角,接连拍摄了《不见不散》、《没完没了》、《大腕》、《手机》等。 舒淇:1996年从台湾到香港发展,被王晶发掘,主演三级片《红灯区》、《玉蒲团之玉女心经》等,一脱成名。后接演尔东升的《色情男女》,包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两项大奖,成为香港电影史上唯一一位拍三级片获此殊荣的女星。获奖后人气大增,几年间接演影片达数十部,代表有《基佬四十》(1996)、《飞一般爱情小说》(1997)、《B计划》(1998)、《玻璃之城》(1998)、《风云之雄霸天下》(1998)、《碧血蓝天》(1998)、《洪兴十三妹》(1998,获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行运一条龙》(1998)、《美少年之恋》(1998)、《有时跳舞》(1999)、《半支烟》(1999)、《玻璃樽》(1999)、《小百无禁忌》(2000)、《幽灵人间》(2001)、《北京乐与路》(2001)、《非常人贩》(2002)、《夕阳天使》(2002)、《奇逢敌手》(2002)等。2001年与侯孝贤合作《千禧曼波》,2005年两人再度推出《最好的时光》,舒淇并以此获得第四十二届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奖。其他参演影片另有《见鬼2》(2004)、《美人草》(2004)、《韩城攻略》(2005)、《怪物》(2005)等。舒淇是由三级片演员成功转型的典范,她领悟力强,善于学习,近年不再像最初那样只滥接香港商业片,而是有选择地尽可能接演三地文艺片,数量减少,但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作者: 杨君著
简介:本书包括冯小刚贺岁片《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电影导演乐观后面的思索;李安2000年电影《卧虎藏龙》导演在传统文化、优雅电影和现代冲突之间等内容。
作者: 赵增越,时磊英等著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2003
简介: 本书主要介绍了一些名人夫妻的私密空间,内容包括漫长的爱情长跑、婚姻中的四大隐私、和你在一起 幸福每一天、甲方乙方不见不散、老公向前冲、平静若海 浪漫如歌、风往爱情的地方吹、揭穿七年之痒的谎言、激情燃烧的岁月、爱妻伴侣走四方、猫和狐狸的故事、最后的爱情堡垒、没完没了的爱情、你快乐所以我快乐、活着就得抖包袱融化在家人的笑容里、煲锅好汤滋润爱情、千里姻缘姐弟恋、牵手的日子、爱情是一切问题的答案、代后记 不规则的幸福等详细内容。
简介: 《麦田》讲述这是一个发生在战国时代,五天四夜的故事。潞邑,赵国的一座小城。三年前,城主剧葱大人(王学圻饰)刚刚和年轻美貌的骊(范冰冰饰)完婚,就率领本部族所有成年男人和秦国人去参加秦赵长平之战。骊和妇孺老幼们每一天都期盼着赵国能打退秦国,男人们好早点回来…… 长平,赵军大败,秦军连夜屠杀俘获的赵卒,场面既残酷又悲怆。秦兵暇(黄觉饰)为了回家丰收的欲望,悄悄离开了战场。在逃离路上,暇遇到了年轻的秦兵辄(杜家毅饰),两人性格迥异,从相互猜疑到一起踏上了归乡之路。同时,一支又一支秦军纠察队也在设局捕杀秦赵两国的逃兵。 黎明,潞邑的河边出现了昏厥的暇和辄,女人们将他们救进城。两人醒来得知身陷赵城万分恐惧,只好谎称自己也是赵国人。潞邑的女人们看到两个“赵卒”,兴奋不已,她们希望从两个“赵卒”嘴里听到战争和男人们的消息,开始用最好的礼仪款待他们。而两个秦国人知道赵国的男人们早已死在屠杀中,为了活命,暇和辄在全城女人们的亢奋面前编造了赵国大胜秦军的谎言。 得知赵国大胜秦国,举城亢奋。暇和辄被当作了赵国的英雄,那种荣耀是他俩从未领略过的。但城主夫人骊和祭司婆(王姬饰)对整个事件保持着冷静和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猜疑,可是,谎言也许比真实更容易被接受,而屠城的危险也在一点点降临到城中每一个人的头上…… 导演/演员简介: 何平:山西人。父亲在20年代曾是山西戏剧运动的创始人,母亲是新中国第一部故事片《桥》中的唯一的女性。自小受艺术的熏陶,立志要从事电影行业。1979年开始从事电影工作,在故事片《竹》的摄制组中任场记。1980年起在舞台艺术片《杂技女杰》,科普故事片《气象小哨兵》故事片《初夏的风》、《欧妹》、《东陵大盗》中任副导演。1987年与人联合导演了影片《我们是世界》。1988年独立执导影片《川岛芳子》,正式成为西安电影制片厂导演。1989年,何平开始拍摄《双旗镇刀客》。该片在中国武侠电影史上是一部开宗立派的作品,它为传统的武侠电影引入了新的叙事方式,新的精神品格。电影语言风格化,在新式的人物关系上发展新的情节,悬念叠起,淡化某些易成为卖点的情节,更增添了影片的艺术质量。该片荣获第11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美术设计奖等奖项,1990年第3届日本夕张国际冒险与幻想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1992年香港金像奖七大最佳华语片,1993年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作品奖。1993年,何平完成了影片《炮打双灯》,影片体现了一种燕赵的苍凉悲壮,人物的相互关系,和悲剧命运。该片获第四十二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提名奖,第十四届夏威夷国际电影节大奖,以及第1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合拍片奖;最佳美术设计奖。1996年,何平的《日光侠谷》上映,又是一部西部风格的影片,获得了第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基督教精神特别奖得主。此后何平成为了当时中国最年轻的国家一级导演,最年轻的中国电影金鸡奖的最佳导演。何平导演沉寂了7年,转入幕后,策划和监制了《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大腕》、《寻枪》、《手机》等。2000年,幕后多年的何平重出江湖。决心将其酝酿了近20年的《天地英雄》搬上银幕。历时了4年的艰苦筹备拍摄和后期制作,使《天地英雄》成为了一部独具创意的史诗性华语作品。 范冰冰:自幼学习钢琴、长笛、跳舞等音乐技能,凭着对戏剧表演的狂热。1996年未满15岁报考上海谢晋恒通明星艺术学校,被谢晋破格允许入学。从刚出道时那个青涩的金锁到今天的影视红人,凭着天生丽质和拼命三郎的工作态度,这位八十年代出生的女孩如今已经是影视歌三面出彩的多栖艺人。马不停蹄拍戏的范冰冰,在电影方面同样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继在《一见钟情》、《河东狮吼》不俗表现之后,《手机》成为她电影之路的一步决胜棋,不但为她赢得了百花影后的殊荣,也为她之后的影视发展铺平了道路。2005年贺岁大片《情癫大圣》中,范冰冰饰演的外星公主小善成为片中最惊艳的角色,就连导演刘镇伟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是范冰冰的影迷”。而由刘德华、王志文、吴奇隆等大腕男星加盟的电影《墨攻》中,范冰冰作为剧中女主角再一次成为关注的焦点。现在的范冰冰自己做公司,电视剧和电影中都能频繁看见她的身影。范冰冰代表着影视圈蓬勃崛起的八十年代的生力军,尽管他们在演艺圈中还算不上所向披靡,但他们有着更专业的才艺和“玩儿命”的工作热情,更重要的是,他们有着年轻的优势,这注定了他们的发展走向多元化,他们让人感叹“后生可畏”。 黄觉:1992年毕业于广西艺术学院舞蹈系,1993年从广西歌舞团辞职,到北京各大歌舞厅“炒更”。1995年进入模特行业,主要是平面广告模特,1996年在某文化公司做演出,足迹遍布大江南北,1997年帮朋友经营一家酒吧,后关门大吉,同时迷上电子音乐,开始自我创作,2000年到电影学院进修电影摄影,两万学费缴完,忙着赚继续生活的钱,荒废了学业,2001年继续玩电子音乐,靠广告模特维生,过着捉襟见肘的生活。2002年4月初被周迅带到李少红面前,被确定为《恋爱中的宝贝》的主演,开始坦荡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