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4 项 “无罪” 相关结果
简介: 2011年8月20日,莫言小说《蛙》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四十一炮》以九十年代初农村改革为背景,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折射出了农村改革初期两种势力、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以人性的裂变,人们在是非标准、伦理道德上的混沌和迷惘。 小说的副线是一个老和尚的传奇人生。两条线索交叉进行,使整部小说在实和虚的场景不断变换、扑朔迷离、曲折迂回,又一次近距离地回看了农村改革初期的历史。 通篇以一个孩子的口气讲述,既有孩子似的烂漫无知,又有极具时代特色和乡土特点的民间口语。看过这部小说的人都会被莫言幽默逗得捧腹大笑。 《白狗秋千架》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一,集结了莫言自一九八一年至一九八九年创作发表的三十篇作品。 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通过阅读这部合集,可以看到作者是怎样随着时代的变化和自身的变化,使自己的小说不断地改换着面貌。" 主人公余占鳌是个热血男儿,正义又野蛮。他杀死了一个与自己守寡多年的母亲发生关系的和尚,而后母亲也吊死了。他为了女人杀人放火,霸占了后来成了他妻子的戴凤莲。他为了报仇雪耻,苦练枪法,将曾非礼过他妻子的土匪花脖子一伙一网打尽。他为了还一个村姑的清白,不惜将酒后施奸的亲叔枪毙。为了小妾恋儿不惜和妻子闹翻并分居。他为了民族大义,毅然抗日但最终全军覆没......他为了爱情而拼搏,为了报仇而残忍,为了正义而果决,为了荣誉而战...... 《怀抱鲜花的女人》是“莫言中篇小说系列”之一,除《筑路》外,收入作者创作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篇小说八部,包括《怀抱鲜花的女人》、《红耳朵》、《战友重逢》等。 本集中除《筑路》外,其余七篇,均为九十年代初期之作。《怀抱鲜花的女人》看似写男女情事,实则写人生窘境,象征的意味远大于对生活的描摹。 《红耳朵》则以故乡传奇人物为模,赞赏一种看破的境界,讽喻时下膨胀的物欲。钱财是身外之物的道理人人皆知,但要落到实处,则大不易也。 《战友重逢》一篇,是作者整个创作中仅有的一部军旅题材中篇小说,完成于1990年春节期间。 《筑路》曾被很多人誉为莫言最好的中篇。 小说不仅艺术风格鲜明,而且各具特色,其中有许多部,无论内容或篇幅都堪称是十分精彩的“小长篇”。" 生于高密县农村一个贫困家庭的青年——永乐,像千千万万个农村孩子一样,希望通过高考,跳出农门,摆脱贫穷与落后。可5次高考,5次败北。希望化为泡影,努力成为乌有。他烦闷、压抑、痛苦、无助……老母的拳拳之心,生活重压下哥哥和无奈、嫂子及众人的蔑视,未来的无望……一切一切压迫着他,万般无奈,只好逃出家门,踏上“欢乐”的不归之路。 《十三步》是莫言在1988年运用荒诞艺术手法描写知识分子和现实生活的一部力作。中学物理教师方富贵累死后,由于得给王副市长让路整容,被塞进冰柜,居然又荒诞离奇地复活了。但以为他已死的妻子屠小英却拒绝他再进家门。殡仪馆特级美容师李玉蝉把死而复活的方富贵改容成自己的丈夫张赤球,让他代替自己的合法丈夫登讲台给学生上课,而让真正的张赤球去做生意赚钱。真正的张赤球则像一个孤魂野鬼,变得无家可归——现实生活中原有的秩序已不复存在。 小说以高密东北乡为背景,描写了生活在贫瘠而又富饶的上地上的祖先们与大自然的关系。 这本书是作者于1987—1989年间陆续完成的。书中表达了作者渴望通过吃草净化灵魂的强烈愿望,对大自然的敬畏与膜拜,对蹼膜的恐惧,对性爱与暴力的看法,对传说和神话的理解,当然也表达了作者的爱与恨,袒露了作者的灵魂,丑的和美的,光明的和阴晦的,浮在水面的冰和潜在水下的冰,梦境与现实。" 《檀香刑》是作家莫言沥胆苦心磨砺出的长篇小说。在这部结构精巧、语色浓郁的作品中,真实地再现了清末山东半岛发生的一起民间反殖民的斗争事件。带头领导这起反殖民斗争的民间艺人孙丙最终被施以“檀香刑”。作品以“施刑”为主线,展示了中国王朝政治没落中的诸多惊心动魄的事件,包括戊戌变法、义和团、外国殖民者的强取豪夺等等。小说围绕着檀香刑的实施,将封建王权和权力斗争的残酷性和非人道性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凸显了专制权力作用于个体上的历史机制,成功地折射出专制权力赖以存活的黑色土壤和阴暗法则。 小说刻画了一大批鲜活的人物形象,富有浪漫气质的戏班班主孙丙、具有正义感的高密知县钱丁、从京城刑部大堂告老还乡的刽子手赵甲以及他们的女儿、干女儿、儿媳妇孙眉娘、残酷而狡猾的政客袁世凯等等。" 《与大师约会》是莫言从事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所发表的短篇小说全集之二(之一是《白狗秋千架》),集结了莫言自一九九○年至二○○五年创作发表的四十五篇作品,其中有《火烧花篮阁》、《月光斩》、《大嘴》、《麻风女的情人》、《小说九段》等。莫言的短篇小说故事饱满,风格多样,好似从肥沃而丰富的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丰姿多彩的朵朵奇葩,既有对乡村残酷现实的犀利揭露,也有对乡村纯朴爱情的感人描写,还有种种荒诞离奇却又逼真入神的传奇述说……这些作品的结集,可以让读者充分欣赏到莫言作品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可以看到文学大家从事小说创作的发展轨迹 《师傅越来越幽默》讲述了省级劳模丁师傅为工厂卖了一辈子的力气,眼看就可以退休,却突然被抛入了下岗的队伍。一点菲薄的积蓄又被一场伤病花得囊空如洗,丁师傅走投无路的时候,将报废在小树林中的公共汽车壳子改造成“林间休闲小屋”,为男男女女提供幽会、野合的场所,从而使自己又富裕起来。小说的精彩之处是结尾。随着天气渐冷,丁师傅想收拾收拾等待来年再做时,不料一对爱得不能自拔的男女似乎在他的“爱巢”里殉情了。在向公安机关报案后,最后却发现这不过是一场虚惊:汽车壳子里根本就没人!小说主要通过一位国企下岗职工的目光,展示出一对对热恋中的情侣,他们如何在偷偷摸摸中发泄自己被禁锢的爱情。 《天堂蒜薹之歌》是莫言1988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力作。 19年前,现实生活中发生的一件极具爆炸性的事件——天堂县蒜薹全部滞销,数千蒜农忧心如焚,县府官员不闻不问,苛捐杂税多如牛毛。数千农民因为切身利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自发地聚集起来,包围了县政府,砸了办公设备,酿成了震惊全国的“蒜薹事件”。小说以高羊、高马、金菊、方四叔、方四婶的生活经历为纬,深刻地、多角度多侧面地描写了农民当时当下的生存状态剖析了农村文化。" 《生死疲劳》是一部长篇小说。 小说叙述了1950年到2000年中国农村50年的历史,围绕土地这个沉重的话题,阐释农民与土地的种种关系。小说的主人公之一集中阐释着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而另一个主人公即小说的叙述者,是土地改革时被枪毙的一个地主,他认为自己虽有财富,并无罪恶,因此在阴间里他为自己喊冤。在小说中他不断地经历着六道轮回,一世为人、一世为马、一世为牛、一世为驴……每次转世为不同的动物,都未离开他的家族,离开这块土地。小说正是通过他的眼睛,准确说,是各种动物的眼睛来观察和体味农村的变革。" 《酒国》是莫言1989年到1992年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原名《酩酊国》。 省人民检察院的特级侦察员丁钩儿(这个名字在土话里有“臀部”的暗示)奉命到酒国市侦察金刚钻部长吃婴儿的案件。侦察员丁钩儿在调查过程中也享受到了婴儿宴的美味,并且目睹了酒国的疯狂社会现状:父母把婴儿卖给酒店,并且因为卖了个一等价钱而自豪、激动。在酒国的美酒和婴儿宴里,丁钩儿很快迷失了本性,最后跌进粪池淹死了。《酒国》中的官员之所以为官,不是因为他们才华高过他人,而是因为海量,并且食欲旺盛。吃的影响已经到了这样一种地步,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在小说里还贯穿着酒国一个业余作者与莫言的通信,小说结尾作家莫言和丁钩儿一样,兴致勃勃地来到酒国考察……" 《红树林》是莫言根据真实案例构思创作的长篇小说。 小说描写了一位朴实美丽的渔家姑娘珍珠从红树林边的渔村闯入现代化都市,经历了迷茫而凄楚的人生,终于昂起头,勇敢地迎接挑战。 故事发生在有着大面积红树林的小渔村和南海海滨一座新兴的小城里。渔家姑娘珍珠进城打工,珍珠公司总经理大虎对她一见钟情,珍珠不为所动。大虎企图强占珍珠,珍珠毅然回到红树林。大虎在另两个干部子弟二虎和三虎的挑唆下,轮奸了珍珠。珍珠的意中人大同进行报复,欲杀大虎的母亲、副市长林岚,却刺伤了检察官马叔。大虎又与二虎、三虎轮奸了女工小云,被当场抓获。林岚救子心切,落入了刑侦科长金大川手里。马叔与牛晋顶住压力,使案件终于重审,三个虎被绳之以法。" 《丰乳肥臀》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史诗性”长篇小说。 母亲是一位命运多舛的人,她含辛茹苦、艰难地抚育着一个又一个儿女。她生养的众多女儿构成的庞大家族与20世纪中国的各种社会政治势力和民间组织以及癫狂岁月下的官方权力话语发生了枝枝蔓蔓、藕断丝连的联系,并不可抗拒的被裹挟卷入20世纪中国的政治历史舞台,而这些形态各异的力量之间的角逐、争夺和厮杀是在自己的家庭展开的,造成了母亲独自承受和消解苦难的现实:兵匪、战乱、流离颠簸、亲人死亡以及对单传的废人式儿子的担心、焦虑,而她在癫狂年代用胃袋偷磨坊食物的行为更是鸟儿吐哺的深情…… 小说里,母亲是一种意象符号,是无私,是爱,是奉献,是生命的载体,小说热情讴歌母亲的伟大,以及对生命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在这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 " 本书收录了莫言从1981-2011年间的优秀散文,他的散文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文笔简洁,风格恬淡,看似平平淡淡,却蕴藏着无穷的艺术魅力,令人读后余味无穷,遐想不已。在平实的语言后面,饱含着作者对生活的感受,让读者细细去体会、咀嚼。它恰像两三知已灯下夜谈,或直抒胸臆,或旁征博引,或幽默谐趣。在淡淡的氛围中,自有一种韵味,在不知不觉中给人以美的熏陶。 莫言所有演讲的合集,包括在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各大学以及在日本、韩国各国的演讲稿,全面反映了莫言对于文学的看法。 这本书是一个对谈的整理,由知名作家莫言和苏州大学文学院院长也是文学评论家王尧,于2002年底于苏州的一场谈话;全书以对谈方式呈现,十分忠实地表现对谈当时的氛围;同时也生动地表达了对谈当时的畅快淋漓。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本书可说是以莫言的创作为中心的剥洋葱似的谈话,从莫言的生长背景、童年记忆、成长经历、所受影响、环境变迁等等四面八方来谈他的创作,虽然是一本谈话的整理,却是那全面性地、完整地交代了莫言的创作生命以及他对文学、对小说、对创作的态度和想法,是一本了解莫言、解读莫言不可或缺的重要书籍。 除了对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书读来也真是趣味横生,作家的语言果真是充满妙趣,谈起生命一路行来的种种际遇,精彩得有如小说一般。除了对理解莫言的重要性之外,本书读来也真是趣味横生,作家的语言果真是充满妙趣,谈起生命一路行来的种种际遇,精彩得有如小说一般。
作者: 易中天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知道我是谁吗?我是公民!官员是什么?公务场合是“公仆”,下班以后是“公民”。学者也是公民,可以关起门来做学问,也可以打开窗户说亮话。 作为《书生傻气》的姊妹篇,《公民心事》所收妙文是2008年以来易中天陆续写作和发表的。公民关心社会,天经地义--矿难,城管,三聚氰胺,糊涂的拆迁,心酸的理想,绿丝带与红跑车,中国教育与中国足球,以及涉嫌抄袭调查委员会,中国梦与中国之套,仇官仇富,三俗非俗,又有《三国演义》的“性之病”,曹操变脸,关羽成神,孙权下课,诸葛升坛,还有逝者柏杨、吴冠中、蔡定剑等远去的雷声…… 公民社会不能没有的那些,都是本书要说的。比如公民权利、民主意识,比如自由、法治,比如无罪推定、程序公正、游戏规则,比如公权力的限制和私权利的主张。现在中国每发生一起事件,差不多都会牵涉到常识问题。反复言说常识,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但愿不用再说。
作者: 尘世牧人著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10
简介: 湘南,鸟岛。 女友莫名地被钝器所杀,犯罪嫌疑人犯罪证据确凿,毕素文却利用法医 昆虫学知识,迫使警方无罪释放了嫌疑人。峡谷沙地被淹死的尸体,鹅岭山 上的颅骨,让法医渐渐逼近真相,不料,死去的女友却突然出现在他眼前… …
作者: 王友贵著
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斯巴达之魂》截取古希腊抗击波斯的一段史实,敷衍成一篇斯巴达人在公元前480年配合同盟军,以少搏多,誓死保卫祖国,英勇抗击波斯侵略军的故事。小说颂扬了斯巴达男人和女人为国牺牲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个篇幅不长的编译产品,成为1919年之后鲁迅翻译模式的一次最初尝试,即译者不通原作国家的语文,而是通过转译来选择翻译高度意识形态化的文学作品。 《哀尘》译文前边附有译者作的“解题”,后来的本子又把它写作《译者附记》①。这篇译文甚短,述惠克德尔·嚣俄两日前被推举为法兰西学院院士,这一目他前往席拉覃夫人府邸晚餐,与将军球歌特同席,二人谈到法国对外关系时意见相左。他辞别席拉覃夫人走到街上,适值隆冬,天空飘大雪,见一少年用雪球投掷一贫贱女子,女子惊叫,奔恶少而击之,二人扭斗,巡查至,只捉女子,不问少年绅士。女子抵抗,再三分辩绅士先动手,自己无罪,然巡查将她强行扭送至警署,遭冤枉的女子啼哭喊冤。嚣俄初始犹豫,是否应当出面解救,继而上前为之作证。可是,开始他的证明并不生效,惟有他在报出自家身份之后,惟有他答应亲笔在证言上签字后,女子似乎才有了得救希望。小说终篇时,女子惊讶之余,不住地说:“此绅士如何之善人乎?”②雨果这篇作品,意在揭露因贫富差异而导致的社会不公。P3
作者: 张立宪主编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2009
简介:1976年至1983年,刘香成先后以《时代》周刊常驻北京记者和美联社首位驻北京摄影师的身份,作为外国媒体唯一一位在北京的新闻摄影师,为当时的中国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剪影。他在那段时间的摄影汇集成为《毛以后的中国》,1983年由英国企鹅出版社出版。这部作品先后再版四次,在全世界范围内享有极高的声誉。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日前出版中文版本《中国:1976-1983》,是作者在之前几个外文版本的基础上,增加了相当数量未发表的照片,全新编辑而成。本辑《读库》也选刊了作者的两篇自序及部分摄影作品。 刘香成是唯一获得普利策奖的华裔记者。甘地夫人遇刺,阿富汗战争,苏联解体……二十世纪后半叶的许多世界大事,他都用相机记录过。《读库0905》里,有他写的这么一段文字:“外交部新闻司的官员姚伟曾叫我参加过一个会议。他告诉我,他们调查了1979-1981年外国媒体的活动,发现西方发表的关于中国的照片有百分之六十五是由我拍摄的。对这个数字以及他们调查的认真性我很是惊讶。实际上,关于已发表的照片,这样一个数字并不难获得,因为在1978年到1980年间,我是北京唯一一个外籍新闻摄影师——1981年,合众国际社的迈克•提勒才加入进来。更让人惊讶的还是他们的反应:‘刘先生,以后请不要那么努力工作。’” 纪录片《西藏一年》的热播,引起巨大反响。片中的八位拍摄人物让我们对他们的生活、精神世界和藏民族文化多了一分了解,其中的冰雹喇嘛次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角色。藏族人相信神灵鬼怪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且主宰着他们的命运,他们需要一个媒介与神灵鬼魂沟通,传递他们的敬重、祈求和愿望。次旦法师就担当着这样一个角色。 他的故事听起来也许陌生,甚至有些难以置信,但大多数的藏族人就是这样活着。《冰雹喇嘛》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一个荧幕之外,更为真实、更为丰富的人物。 胡适非常喜欢格言,他把格言说成是“金玉之言”,曾将诸多外国名著中的格言翻译过来,“以为我国人增一种座右铭云尔”。说到格言的重要性,胡适认为:“这些金玉之言是每一位世界级的伟人一生的所得,对个人、对家庭、对国家都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有的人也许就记住其中的一句‘格言’而改变了他整个的人生!” 胡适卷帙浩繁的著作里,散落大量闪烁着智慧之光的格言,这些格言为我们提供了一扇别致而独特的窗口。正如有人对尼采说:“谁走你的路,必通向地狱!”尼采回答:“好吧!我愿用好的格言为自己铺设通向地狱之路。”这当然是玩笑。其实,格言之路必将通向智慧之门。 《胡适的格言》一文,通过对胡适著作和演讲中的格言的整理,让我们看到了他的思想的最好象征。 根据同名漫画拍摄的电影《守望者》一片令人惊艳不已,这不仅在于该片对原著漫画的高度还原,更在于影片中那不断给人惊喜的彩蛋。挖一挖《守望者》中的彩蛋,在那些转瞬即逝的细节里体会到激动和趣味,这便是本片最大的魅力。 特别是该片那个超级变态的片头。在鲍勃•迪伦《时代变了》的歌声中,短短几分钟内,将守望者团队的成立到解散的历史和期间所发生的著名历史事件相结合,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截然不同的平行世界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不进行逐格分析,并提供相关背景,是很难看出其中门道的。 1980年12月8日,列侬在接受媒体的访问时说:“也许在六零年代时,我们都像小孩般的天真,然后各自走回自己的房间。我们终究没有得到一个花与和平的美好世界……但六零年代确实告诉了我们该具有的责任与可能性。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让我们可以一瞥事物的可能性。” 六个小时后,他在曼哈顿家中的门口被枪杀。 六零年代的精神会以如此暴力而黑暗的方式终结。列侬证明了摇滚乐如何可以撼动现实政治——至少,当权者是如此相信,所以才试图要遣送他出境。到了八零年代时,FBI仍然不愿意解密关于列侬的历史档案,因为他们说资料一旦公开,将会在英国造成“政治和经济不稳定,以及社会暴动”。但他们不知道的是,1980年那声枪响,虽然让列侬本人不会再威胁执政者,但是并不能让人们停止想象。 正如列侬说的,上个时代结束了,我们再重来一遍就是了。 是的,每一代的年轻人在重来,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在想象属于他们的爱与和平。 列侬死了,那个六零年代试图追求爱与和平,试图反对战争机器、相信把权力还给人民的象征死了。但那又如何?我们重来一遍就是了。 纳粹德国的“复兴奇迹”,一直是第三帝国Fans津津乐道的题目。《希特勒的财神爷》一文,介绍的是帮助纳粹德国实现经济腾飞的关键人物沙赫特。他像一个老巫师一样在国际经济舞台上纵横捭阖,原汤化原食,空手套白狼,一系列动作令人眼花缭乱——“德国欠你的钱越多,你就越想和它做生意”——沙赫特用魔术般的手段创造了信用。 二战结束后,沙赫特受审并无罪释放,他活到了九十三岁,然而包括他的孩子在内,几千万青年死于这场战争。他一生梦想着德国的强大复兴,在临死前,他看到的是自己帮助发动的战争制造出的一道柏林墙。 《读库0905》本辑藏书票仍由姬炤华先生绘制。这是该系列中最具设计感的一幅。整幅画面几乎是黑白的,有古旧照片的味道,既暗示着季节,也可理解为某种时代。画面中只有梅瓶、梅花和火盆中的点点炭火,闪烁着鲜明的色彩。梅花和炭火,两团温暖的红色,上下呼应。梅花的枝丫奋力向上伸展,仿佛欲飞升而去。所有的元素都在铆劲表达一个意思:冬天既然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作者: 海岩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05
简介:在一场凶杀血案的调查中,年轻律师韩丁深爱着美丽模特罗晶晶,又为罗晶晶的初恋男友杀人嫌凶龙小羽做无罪辩护,情爱与职责交织…… 青年律师韩丁在南方小城办案时,偶然遇到美艳绝伦的罗晶晶,并暗恋于心。一系列的突发事件,使出身富贾之家的罗晶晶在遭受丧失,破产的打击后,孤身流落到京城。韩丁又一次巧遇罗晶晶,很快坠入爱河。为了维系两人的感情,韩丁违心地卷入了罗晶晶初恋情人龙小羽杀人案的调查之中…… 在扑朔迷离的案件中,韩丁得到新的证据,就在刑场上执行命令下达以前,韩丁挺身救下了龙小羽,罗晶晶是重新回到龙小羽的怀抱?还是与韩丁披上婚纱?悬念丛生的剧情紧扣人心。剧情横生枝节,新的证据表明,龙小羽确是杀害女友四萍的凶手。罗晶晶与韩丁又是怎样的命运?跌宕起伏的情节,震撼人心的情爱,构成本剧最大的特色。
作者: 阿乙著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简介:《鸟,看见我了》:一个夜晚,一个外地人为何突然出现镇上,仅以一把小刀,连杀六人?却能无罪释放?到底他为何杀人,并在一个夜晚两个小时内杀掉六个人?而这六个人到底有何关系? 他从不与人多说一句话,唯一一次醉酒时,说鸟看见我了,鸟看见我了?鸟看见他什么了?这句话背后到底藏何秘密?一辆公交车发生爆炸,死亡20余人,肢体残骸四处散落,惨不忍睹。没有任何线索,公交车上的人互不认识,甚至连尸体都没有一个完整,杀手到底是谁?活着还是死了?如果活着,他为何要爆炸一辆公交车,如果死了,一个死人如何来对他定罪?只有一个模糊看见的面孔,表情扭曲,似乎极极害怕,爆炸是一瞬间的事情,为何他会有如此表情?他到底是谁?剩下的两个无人认领的尸体究竟是谁? 《鸟,看见我了》为阿乙力作,处处伏笔,丝丝入扣,层层推进。时有意外却合理,给人柳暗花明的畅快,然而又常给人一种似幻似真的感觉。留有余韵。笔为刀,笔为绳,笔为手,文字时旖旎,时华丽,时暴烈,时温柔,丰富展现了人在极端环境的逼迫下,人的幻灭,孤独,癫狂,甚至善良和原罪,乃至我不可活,人人不可活的绝望与挣扎。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鸟看见我了》
作者: 李敖著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0
简介: 李敖是世界上最特立独行的理想主义者,他写过一百多本书,其中九十 六本被查禁。自人类有史以来,写禁写之多,被查禁之广,居世界第一。虽 屡受挫折,仍笔耕不辍,充分看出这个理想主义者的博大胸怀、坚韧与顽强 。 本书收录了李敖《假民主的样板》、《坏人得志》、《不屈的斗牛士》 、《人要有一点信仰》、《先行者vs绊脚石》、》、《要么文明,要么革命 《暗器无罪》、《是非不谈精神可赞》、《不抓老鼠的好猫》、《没是非的 小马哥》等文章。
简介: 即将过去的20世纪是人类文明空前进步的一个世纪,也是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洗礼的一个世纪。这个世纪人类揭开了原子的奥秘,引爆了原子弹和氢弹;这个世纪人类登上了月球,准备着探索火星;这个世纪人类对生命的认识由于dna结构和克隆技术的发现而有了既令人兴奋又令人惶惑的飞跃;这个世纪飞机、卫星、电视、电脑和国际互联网使我们的世界变得如此的小;这个世纪推翻了我们原有的几乎所有关于语言、逻辑、认知、数学、经济甚至时空的观念,使这个世界变得那么丰富多彩。而人类之所以能取得这些空前的令人惊叹的成就,离不开一位位卓尔不群的伟大思想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新旧世纪之交,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这套英汉对照世界人物画传丛书因而具有了特殊的纪念意义。 这套丛书精挑细选了十位近、现代很有代表性的伟大人物,他们当中有生物进化论的创立者达尔文、相对论之父爱因斯坦、宇宙和时空理论的代表者霍金、存在主义哲学的集大成者萨特、精神分析学科最新权威拉康、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先驱凯恩斯、立体主义绘画大师毕加索和意识流文学巨匠乔伊斯。真可谓是群星璀璨。出版这套丛书既有益于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提高人民素质,又符合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记载人类文明,沟通世界文化”的立社宗旨。因此可以看作是外研社对千禧年的一份献礼。 该套丛书最大的特点和优点在于深入浅出、图文并茂。当今世界电视、电影作为传煤统治性的繁荣可能宣告了读图时代的来临和注意力经济的盛行。这套丛书图文并茂的形式在某种意义上也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产物。我们希望,生动有趣、活泼幽默的插图配上浅显易懂的地道英文、忠实的中文对译以及简明扼要的注释会大大提高读者学习英语的兴趣,最终增强中国人在全球化时代掌握这个国际交流工具的信心。 本书非常生动地描写了一位杰出人物,他的一生是现代南非的一同镜子.出生于1918年的曼德拉是一位部落酋长的儿子,从青年时代就积极参与政冶活动.1952年他第一次被禁止公开露面.1961年发生沙佩维尔事件后,他英叛罪受审,后被宣告无罪,他的活动从此被近转入地下两年后因他人出卖,曼德拉被判终生监禁。这一不公正的叛决激发了千百万南非人统冶进代的结束。 在《曼德拉》一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位人物——他虽曾经受了世上最残酷的种族主义的迫害,却依然保有自尊和信念,这种品格为他赢得了崇高的威望。若干年前,“非国 ”一直受到西方国家的冷落,而今天,它的领导人却是世界闻名的政冶家、诺贝尔和平交获得者,南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作者: (英)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著;王宏印,刘舟注释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西安公司,2010
简介: 《艰难时世》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狄更斯(1812-1870)创作鼎盛时 期的重要作品,发表于1854年。小说基于作者对19世纪中叶英国曼彻斯特工 业状况的透彻观察,和对资本主义社会人类状况的深刻思考,通过现实生活 的生动描写和人物性格的典型刻画,对资产阶级的道德规范进行了有力的抨 击和辛辣的讽刺。小说真实地描写了工业市镇焦煤镇的生活,反映了资本家 和工人阶级的尖锐对立,以及资本主义教育制度压抑人性摧残少年的腐朽本 质,有相当的社会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在社会上层,纺织厂主庞得贝和议员兼教育家葛雷梗互相勾结,互相利 用,控制着市镇的经济命脉和教育机构。他们都信奉注重实利、不讲情义的 功利主义原则,实行或主张低价买进、高价卖出的盈利政策,反映了资本主 义经济唯利是图的本质。对于实力派工业资本家庞得贝,葛雷梗处处巴结, 言听计从,表现为一种文化的和人格的依附关系。他在教育上,采用了冷酷 而窒息人性的教育方式管教自己的儿女,扼杀他们的善良的天性。结果,儿 子汤姆长大成人后不务正业,吃喝嫖赌,弄得负债累累,成了盗窃犯,后来 通过切身的惨痛教训,又受到了一个马戏团的女孩子西丝的感化,才改变了 生活的态度。在子女的婚姻大事上,葛雷梗为了讨庞得贝的欢心,硬把女儿 露易莎嫁给比她大很多岁的庞得贝,使那颗纯洁的少女之心受尽了痛苦和煎 熬。 焦煤镇是现代工业资本主义发展的缩影。那巨大的机器使人异化,显得 渺小,黑突突的浓烟笼罩着整个市镇,使人闷得喘不过气来,但在资本家的 眼中,却是他们财富的源泉。纺织厂的工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工作环境 极为恶劣。他们无法忍受工业资本家的残酷剥削和政治压迫,纷纷组织工会 ,举行集会和罢工。庞得贝为了破坏和分化工人运动,企图收买一位勤劳的 工人斯蒂芬,但遭到严正拒绝。庞得贝恼羞成怒,便把斯蒂芬赶出了工厂。 此时,冷酷而自私的汤姆落井下石,趁斯蒂芬遭解雇,生活困难之际,设下 圈套,偷走了银行100多镑钱,使外出谋生走投无路的斯蒂芬蒙受嫌疑而被 追捕,最后惨死在废矿中。 资本主义的联姻是势利的两性结合。遵从父命的露易莎嫁给比自己大30 岁的庞得贝,婚后生活孤单而寂寞,毫无感情可言,因此对弟弟汤姆的手足 之情便成了她唯一的精神慰藉。赫德豪士到焦煤镇采访,了解工人生活状况 ,设法接近露易莎。庞得贝知道后和葛雷梗大闹一场,断然抛弃了露易莎, 使露易莎的生活雪上加霜,苦不堪言,使那颗纯净的女人之心从此死如灰烬 。在婚姻的失败与人生的幻灭中,她仰望浩渺的夜空,孤寂之际凄然泪下。 受骗的资本家庞得贝悬赏捉拿在逃的斯蒂芬。斯蒂芬的女友瑞茄是一位 善良的女工,写信让他赶回焦煤镇进行解释。斯蒂芬摸黑赶路,不幸掉入一 口废矿井里,待人们把他救起时已经奄奄一息。在弥留之际,斯蒂芬告诉葛 雷梗自己是无罪的,银行盗窃案应该去问罪他自己的儿子汤姆,而此时的汤 姆早已经畏罪逃往国外去了。 露易莎后来重新结婚,汤姆在归国途中一命呜呼。葛雷梗主张食利主义 和功利原则,在政界和教育上都一事无成,个人和家庭生活上也反受其害, 惨痛的教训,不由他不感到内疚和悔恨。唯利是图的庞得贝得势一时,机关 算尽,但最终弄得众叛亲离,成了焦煤镇的笑柄。小说通过庞得贝和葛雷梗 这样的大人物和他们的命运,谴责了资本家剥削的卑劣行径,批判了功利主 义的实用原则,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的反动本质,也宣告了一味追求 物质利益的生活方式和实行非人道主义教育的精神压迫的破产。 作为人文主义者的狄更斯,相信人性是善良的和可塑的。他在批判资本 主义的功利主义和资本家与政客的算计人生的同时。对于他们忽略人性的善 良的本质的一面,有所纠正和批判。与此同时,对于自由资本主义竞争时期 的资产阶级学说,例如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和亚当·斯密的政治经济学说等社 会科学理论,特别是其中建立在人性自私和社会关系的利害相交认识上的论 述,做了辛辣的讽刺。从人道主义出发,狄更斯同情被压迫阶层的悲惨命运 ,歌颂他们身上表现出的勤劳友爱的优秀品质,但是他不赞成工人的政治斗 争,体现了他的温情主义和以感情教育来促成阶级谅解的改良主义理想。而 他在作品中精心构思的马戏团,其中有良好而平等的人际关系和勤劳而善良 的人生场景,便成为作者心目中的人间乐园。汤姆逃亡到马戏团后,在其中 受到温情的待遇与道德的感召,这一象征性的情节,也寄托了作者狄更斯的 人道主义的人类理想。 就创作过程和创作手法而言,由于是在报纸上连载,小说的情节和结构 具有明显的分段分层切割和陆续制作发表的痕迹,在细密的针线穿插中,高 潮与贯通略显不足。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兼有性格与习惯的必然与人物命 运的偶然因素在起作用,则不乏精彩与幽默,表现出典型的狄更斯式的讽刺 。其辛辣的文学语言的运用,交织着漫画式的形象勾勒,渗透着作者深切的 人文关怀和深邃的理性思考,形成了狄更斯的典型风格。而对于当时英国社 会科学经典理论的抨击,甚至对于西方著名的社会科学家的思想批判.通过 小说这种形式,就难免人身攻击之嫌,其效果也可以说是功过参半,或者说 平分秋色而已。 总而言之,作为社会问题小说和教育小说,《艰难时世》这部文学经典 ,从问世至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世纪了,由于它反映了重大的社会问题和表 现出深刻的思想情怀,在外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中文译本一直深受 广大读者的喜爱,此评注本非常适合我国读者之阅读需要。
作者: 《动漫周刊》编辑部编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简介:《动漫周刊》名牌栏目《同人阵线》与《恶搞大本营》精彩文选二台一。同人无罪,恶搞有理。这里集忧伤、快乐、失落、爆笑于一体,正反两面阅读,一边是忧美与忧郁,一边是无厘头恶搞文本,让热血同人体验冰与火的交融。任何名家名作都逃不出同人的手掌心!
作者: 海岩著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2005
简介:故事发生在粉碎“四人帮”之前的一九七六年。经群众举报,南州市公安局逮捕了一个名叫徐邦呈的台湾特务。当时没有弄清楚特务潜入南州市来的目的,在军代表甘副局长的诱供下,徐邦呈谎称他要在边境接应一支敌人的小分队入境,目的是破坏大陆的批林批孔运动。甘副局长亲自带队押解着徐邦呈前往边境,准备将敌人的小分队一网打尽,结果徐邦呈趁机逃跑,被押解的侦察员周志明击毙。抓捕行动失败,线索也中断了,这个特务潜入南州市的真正目的成了一个谜。 周志明在一次偶然的事件中认识了一个名叫施肖萌的姑娘,两人相互产生了好感。不久南州市出现了许多悼念周总理的传单,其中有批评当时中央文革的内容,当时的军代表将其列为反革命事件,要求侦察处追查发放传单的人。在一次执勤中,周志明的同事陆振羽根据军代表的布置用照相机给两个邮寄传单的人拍了照,周志明发现其中一个是施肖萌的姐姐施季虹,另一个是自己的同年伙伴安成。就在军代表准备按照照片抓人之前,周志明为了保护施季虹和安成将相机中的胶卷曝了光。随后周志明为了不连累陆振羽又向领导承认了曝光胶卷。结果周志明不但被打成现行反革命,还因为徐邦呈逃跑的事情背上了特务的嫌疑,被判刑十五年投入了监狱。接着,他唯一的亲人父亲也含恨去世了。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彻底改变了周志明的命运。 周志明入狱之后,只有施肖萌坚信他绝不是坏人。施肖萌不顾家人的担心和反对,坚持到监狱看望周志明。周志明为了不连累施肖萌,忍痛断绝了两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周志明在狱中面对个别管教和周围犯人们的双重敌意受尽了屈辱,几乎对生活失去了信心。 随着粉碎“四人帮”,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周志明也得到了平反,又重新回到了公安队伍内。 可是由于一些左的影响,在他的组织结论中还留下一个小尾巴。施肖萌这时候已经考上了大学,周志明和施肖萌再次重逢后,很快感情上又出现了误解和裂痕。一直都在暗中喜欢着周志明的女同事严君含蓄地向周志明表达了诚挚的爱恋,周志明和严君在工作中成为挚友,可他心里还是想念着施肖萌。 一个叫杜卫东的小偷在狱中经过周志明的帮助和教育,出狱后准备改邪归正重新做人。可是当南州市政协副主席、941厂总工江一明家被盗后,杜卫东又被当做嫌疑犯抓起来了。周志明看出了其中的破绽,经过一番调查证实作案的人不是杜卫东。这时,941厂在引进大型项目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说明江一明家的机密文件被人盗取过。施肖萌的姐姐施季虹突然向公安机关举报其前男友卢援朝盗窃了江一明家,卢援朝被拘捕检察机关起诉。施肖萌对姐姐的行为很不满,认为姐姐是蓄意诬告卢援朝,毅然做为卢援朝的辩护人出庭为其辩护并宣判无罪释放。 经过对施季虹的调查,发现施季虹有出卖情报的嫌疑,原来施季虹被境外潜入的间谍引诱已经成为了犯罪分子。就在公安机关要逮捕港商身份的间谍冯汉章时,发现有人向冯汉章报警。周志明始终没有忘记几年前徐邦呈案件中断的线索,怀疑就在南州市有了个潜伏的特务。决定展开追查。就在周志明同事们继续追查的时候,杜卫东突然被人杀害了。几个连续发生的事情扑朔迷离、互相纠缠,公安人员经过一番周密的调查,终于查清了杜卫东死亡的真相,同时也挖出了多年潜伏在南州市的特务卢援朝,找到了真正盗窃941厂机密的人。原来施季虹诬告卢援朝是境外间谍机关故意布下的一个谜阵,目的是牺牲掉冯汉章和施季虹来保护卢援朝。 经过一连串事件的考验和锻炼,周志明成长为一个真正的警察。施肖萌和周志明最终消除了误解又走到了一起。严君在破案后调离了南州市,心里却始终爱着周志明。 这是一个年轻警察成长的故事,也是一曲美好爱情的颂歌。
作者: 鄢烈山编选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2011
简介: 鲁迅曾说:“杂文是感应的神经,是攻守的手足,是匕首和投枪。”丁玲则在《我们需要杂文》一文中呼吁:“我们的这个时代还需要杂文,我们不要放弃这一武器。”杂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比较特殊的文体,它的形式灵活,可以抒情、可以叙事、可以议论,具有应用性强的鲜明特点。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思想性强、艺术性佳的杂文,不仅可以汲取其中的思想精华,增加知识储备,提高思辨能力,获得艺术熏陶,使自己的人生更加丰富和完美,而且还可以掌握和使用这一文体,使之成为自己生活和工作中的好助手。 本书编者精选了数百篇优秀杂文,包括:《无“笑话”可看》、《我们只是“偶然”的无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