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0 项 “曹禺” 相关结果
作者:
出版社:
简介:《读库0602》中你可以发现,除了“人物”、“乐坛”、“影苑”等原有栏目,“特稿”成为新增栏目之一。“有些文章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归类,就划到‘特稿’区”。 聊到特稿,他再次提及那篇《启蒙年代的歌声》。先前,看到老六用文字这样表述过这篇文章:前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沈从文还叫沈岳焕的时候,当冰心还叫谢婉莹的时候,当丁玲还叫蒋冰之的时候,当曹禺还叫万家宝的时候……他们童年时学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推荐这篇文章的人说,要是被拍成电视片播出,注定是‘双零’节目———零点播出,零收视率。”老六笑言。“其实《读库》本身就是一种小众的读物,‘小众’倒不是指读者的数量,而是指具有共性的某些读者”,他解释,“发现和吸纳同类读者是很难的,也是充满惊喜的。” 《启蒙年代的歌声》 前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沈从文还叫沈岳焕的时候,当胡适胡洪骍的时候,当冰心还叫谢婉莹的时候,当凌叔华还叫凌瑞棠的时候,当丁玲还叫蒋冰之的时候,当吴宓还叫吴陀曼的时候,当邹韬奋还叫邹恩润的时候,当曹禺还叫万家宝的时候,当茅盾还叫沈德鸿的时候,当沙汀还叫杨朝熙的时候,当郭沫若还叫郭开贞的时候……他们童年时学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 本文作者李太山生于1974年,长得像1964年的人。上周,几个人吃了饯行饭,然后他奔赴第一线,拍摄同名电视纪录片。我是因为这篇文章才认识他的,推荐这篇文章的人说,要是拍成电视片播出,注定是“双零”的节目——零点播出,零收视率。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去年《读库0600》出来的时候,我给贡献了《大马路之痒》一文的王军送样书。饭桌上他说,北京市档案馆刚刚解密了一些档案,他整天都钻在故纸堆中,探究当年准备改建故宫的一段公案。我色心大动,说,你一定要给《读库》写一篇出来。往事再现,原来故宫险些毁于一旦。历史就这样与一个灾难擦肩而过。 《小话西游》 本辑的编辑过程中,我对书评的采纳标准逐渐清晰起来:不要轻易地做出褒贬,最好是细节上的探究和幕后的挖掘。本着这一精神,将几篇稿子狠心拿下,只剩下了南京刘勃老师的这篇。 本文最有价值的是插图。在排版过程中我忽发奇想,决定将刘继卣先生的《闹天宫》做为插图收入本书。几经辗转,终于得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刘先生家人的授权,拿到了画稿。《闹天宫》创作于五十年代中期,共八幅,195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年画条屏形式出版,为刘继卣先生工笔重彩作品的代表作。《读库0602》中,这八幅作品得以彩色原貌展现,为此我特意让印厂生产本辑纸张时将蓬松度由1.5调到1.3,增加其平滑感,希望印刷效果能好些。向大家先炫耀一幅,这套半个世纪前的杰作。 《十七年间的爱情》 十七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的国产电影。那个年代的电影中爱情是稀罕物,惊鸿一瞥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性感。相较而言,爱情在我们最近二三十年的电影中逐渐丧失了。当小于向我说出她的观感时,马上被我抓住。接下来那两个月,她一部一部地看片子,一帧一帧地采图,完成了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 《非洲,我的非洲》 几年前,我与台湾大块文化的同仁一起切磋,一致认定,旅行文学将逐渐兴起。当时他们已经出了几本,翻看一下,痛感这类文章最不好写。罗列些掌故逸事,赞美一番大自然美景,再呼唤纯净心灵天人合一,大多文章都难脱窠臼。后来看到柳桦先生的非洲系列,感觉他写出了人味和趣味,就求他全面整理一下,发之。 《戌年记忆》 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老师是有大志向的人。大志向打捞的却是小细节,他要为百年中国梳理出一些个人历史,留存下一些民生图景。《一个时代的侧影》搞的是1945年以前的十五年,“某年记忆”也已经推出了三年,如果他的意愿能够实现,持续搞十二年,则是近六十年的清明上河图。《戌年记忆》今年春节在央视播出,播出前就听他屡屡念叨,让我心动不已。本辑《读库》收录的是《戌年记忆》的文案,和他的一篇创作谈。 再多说几句吧。陈丹青先生的那篇文章被收入本书,是出于其文献意义。这篇文章半年前就出来了,被毙过,被删过;“人物”部分介绍的是杰出报人张季鸾,微言大义,一切尽在不言中;0600中有一篇公路关于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文章,这次她鼓捣的是台湾校园歌曲部分,《几个女生的欢喜悲》是上部,下部《几个男生的旷古情》将刊于0603上;《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是美国电影“金酸莓奖”的创始人约翰?威尔逊去年写的一本书,我本想引进,未遂,请赵强老师做了摘译。赵老师已经不单是简单的翻译,还补充了大量新鲜货色。
曹禺作品精选
作者: [曹禺著];且夫选编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简介:曹禹,著名剧作家。1933年开始戏剧创作。1933年发表处女作《雷雨》,奠定了他在中国话剧史上的地位;1935年创作了《日出》,1940年写成《原野》。 本书收有以三部著名剧作。《雷雨》把两个家庭前后30年间复杂的人物纠葛集中于一天之内,揭示了旧社会制度的罪恶和悲剧;《日出》以大都市的社会生活为背景,展现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黑暗现实,也预示了光明即将来临的美好前景;《原野》以北平典型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为背景,描写了在当时社会经济衰败过程中的种种矛盾冲突,展现了新一代追求美好生活的艰苦历程。三个剧作,展示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内容深刻,技艺独特。
曹禺经典戏剧选集
作者: 曹禺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10
简介:《曹禺经典戏剧选集》内容简介:在中国近百年的文学艺术历史上,像曹禺这样始终对于人、人类的命运给予深切的关怀;对于人性给予如此执著的探索和深究;对于人性的美有独到发现的作家,是罕见的。随着历史的演进,曹禺剧作中深刻的人文内涵,不断被发现,并因此散发着耀眼的人文主义光辉,而这些,在当下的世界愈发展现出它的现代意义。 我曾经模仿“说不完的莎士比亚”的说法,以“说不完的曹禺”为题写过文章。事实证明,曹禺果然是说不完的。 当我惊讶地发现他的作品中人文主义的丰富而深刻的内涵时,似乎又发现了曹禺的“新大陆”。在我面前展开的是一个艺术的哲学境界,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哲学家。这个哲学家所展现的哲学,不是那种充满理性的逻辑的思考的哲学,而是在他展开的艺术世界中所蕴涵、所感知的人文主义哲学。
原野:三幕剧
简介: 《原野(三幕剧)》主要内容简介:秋天的傍晚。大地是沉郁的,生命藏在里面。泥土散着香,禾根在土里暗暗滋长。巨树在黄昏里伸出乱发似的枝桠,秋蝉在上面有声无力地振动着翅翼。巨树有庞大的躯干,爬满年老而龟裂的木纹,矗立在莽莽苍苍的原野中,它象征着严肃、险恶、反抗与幽郁,仿佛是那被禁锢的普饶密休士,羁绊在石岩上。它背后有一片野塘,淤积油绿的雨水,偶尔塘畔簌落簌落地跳来几只青蛙,相率扑通跳进水去,冒了几个气泡;一会儿,寂静的暮色里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断续的蛙声,也很寂寞的样子。巨树前,横着垫高了的路基,铺着由辽远不知名的地方引来的两根铁轨。铁轨铸得像乌金,黑黑的两条,在暮霭里闪着亮,一声不响,直伸到天际。它们带来人们的痛苦、快乐和希望。有时巨龙似的列车,喧赫地叫嚣了一阵,喷着火星乱窜的黑烟,风掣电驰地飞驶过来。但立刻又被送走了,还带走了人们的笑和眼泪。陪伴着这对铁轨的有道旁的电线杆,一根接连一根,当野风吹来时,白磁箍上的黑线不断激出微弱的呜呜的声浪。铁轨基道斜成坡,前面有墓碑似的哩石,有守路人的破旧的“看守阁”,有一些野草,并且堆着些生锈的铁轨和枕木。在天上,怪相的黑云密匝匝遮满了天,化成各色狰狞可怖的形状,层层低压着地面。
日出:四幕剧
简介: 本剧讲述的是黑夜发生的故事.交际花陈白露的客厅上穿梭往来着大都市各类角色,银行家耿于金钱,小职员窥伺向上爬的机会,小文书一家惨死,富女人携面首出双入对,黑社会凶狠残暴,被侮辱、被损害的妓女饮血吞声……在这该诅咒的地狱中,陈白露良心未泯却无力自拔,他们都将随黑夜消失,而隐于背景、高唱夯歌的工人们暗示了伟大日出的到来。
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
作者: 刘学明编著
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刘学明编著的这本《中国现代文学名著导读》选择了16位作家作为研究和讲述对象,他们分别是20年代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徐志摩;30年代的茅盾、巴金、老舍、沈从文、曹禺、丁玲、戴望舒、施蛰存、穆时英;40年代的艾青、张爱玲、钱钟书,将他们的成名作或最有影响的作品作为教学讲授重点,以简明扼要的评述,为学生提供一份了解传统民俗文化、感悟现?人文精神的文学画卷,勾勒一幅20世纪上半期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彩图。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作欣赏
作者: 方维保主编
出版社: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本书主要选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具备代表性的一些作品进行个性化的欣赏。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选取鲁迅《阿Q正传》等小说作品进行欣赏;第二部分主要选取胡适《追悼志摩》等15篇散文作品进行欣赏;第三部分主要选取郭沫若《梅花树下醉歌》等14首诗歌作品进行欣赏;第四部分主要选取曹禺的《原野》等8部戏剧和电影剧本进行欣赏。
万方中篇小说新作
作者: 万方著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简介:《没有子弹》一篇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人活着到底应该在乎什么呢?离异家庭长大的少年王高对生命意义浑然无知,他想向生活报复,却苦于没有理由…… 《和天使一起飞翔》写的是知青生活。老右派、诗人麦夫在沦落中表现出健康的、高尚的精神素质,吸引了无知愚昧的混混李三良,他们的精神交往彼此吸引,互相渗透…… 小说《杀人》是一个发生在东北农村的故事,被丈夫抛弃几十年的六团最终扼死自己照顾了一辈子的婆婆……曹禺为此作出告别人世前的最后点说:“……小说《杀人》我觉得有力量,给人思索。我曾担心她会是一个比较专注自己内心的作者,现在我不担心这个了,她能够写完全不是她的东西,极不相同的人和生活,而且是那么回事儿……。”
小说月报第11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
作者: 小说月报编辑部编
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简介:面对上帝,每个作家都会做出自己的选择。真正把读者当做上帝看待的作家和编辑,在其身上会体现出一种使命感或者道义感,文学大家鲁迅、茅盾、曹禺就是这样的人。而在全国众多的文学刊物中,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小说月报》应该是第一个真正把读者当做上帝看徒的。早在1984年,他们就开始了“百花奖”的评选,作品获奖与否完全由广大读者投票来决定。我不知道其他作家获了这个奖有什么感觉,反而我是挺看重这个奖的,因为这是广大读者给我的。作为一个作家,还有什么能比作品得到广大读者的肯定更令人高兴的呢! 本书为《小说月报》第十一届“百花奖”获奖作品集,依然按照既定的编辑体例,分为中篇小说和短篇小说两部分,每部分的作家、作品均按照获奖票数顺序排列。为有助于读者了解获奖作家的有关情况和进一步把握其作品,在小说的前后,分别附有作者照片、小传和本人关于小说创作的随感。
北京人:三幕剧
作者: 曹 禺著
简介:这是曹禺先生所著的三幕话剧,以其浓悠的北京风味向读者展现了旧北京人的生活。
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
新华出版社,2010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6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