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经斋遗集
作者: 沈涛
出版社:中国书店出版社 2008年01月
简介:
《十经斋遗集》,七卷,包括《柴辟亭诗二集》、《十经斋文二集》、《九曲渔庄词》、《柴辟亭读书记》、《易音补遗》和《绛云楼印拓本题辞》。十经斋,爲沈涛所居室名。张舜徽《清人文集别録》卷八云:“段玉裁以廿一经自名其室,而沈涛乃有取于《南史》周续之五经五纬之言,名所居曰‘十经斋’。”梅曾亮《十经斋文集序》言:“其治经守师说,虽本于段茂堂大令,而义有独得,旁证曲畅,务扶持其说于不可易,而不爲苟同。至他诗文,其音雅,其气疏,其情词萧瑟而兀傲,于齐梁下之作者意不屑也。”
沈涛著述颇丰,著作有《十经斋文集》四卷、《柴辟亭诗集》四卷、《匏庐诗话》三卷、《交翠轩笔谈》四卷、《铜熨斗斋随笔》八卷、《说文古本考》十四卷、《常山贞石志》二十四卷、《论语孔注辨讹》二卷,《洛州倡和词》、《瑟榭丛谈》等并传于世。以上各书均有道光刻本,但传本皆稀,原本难得一见。
《十经斋遗集》由周叔弢一九三六年七月刊印,封面刊记曰:“丙子岁七月建德周氏刊。”周叔弢的挚友劳健(字笃文)爲浙江相乡人,劳氏与嘉兴沈氏有姻亲关系,劳氏发愿刊刻沈氏遗著,以广流传。周叔弢出于对老友的友谊之情,乃出资刊刻了这部《十经斋遗集》。集中所收均爲未刊稿本,此刻当爲第一次刊布。
周叔弢先生爲我国著名民族实业家,也是古籍文物收藏大家。他对古书版本的收藏着重于宋元刻本和精钞、精校本。同时对古书的刊刻、纸墨、题跋、装帧等也颇爲讲究,曾提出“版刻字体好、纸墨印刷好、题识好、收藏印记好、装潢好”等鉴赏古书“五好”标准。也正是由于周叔弢深知古书真谛,他之印书,不仅重其内容,也注重书的外观形式。而《十经斋遗集》又是挚友所托请,自然在刊刻之时竭力讲求书之品相出衆。周叔弢所刊刻的《十经斋遗集》版心差小,书品宽大,宋体字方严整饬,毫无清代晚期方块字的板滞之感,捧书即令人赏心悦目。封面还题“弥甥劳健恭校署耑”。今据原初刻版重新整理刷印,爲古籍研究和古书收藏提供一部珍贵传世刊本。
【编辑推荐】
雕版印刷术是一种具有突出价值且民族特征鲜明、传统技艺高度集中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凝聚着中国造纸术、制墨术、雕刻术、摹拓术等几种优秀的传统工艺,*终形成了这种独特文化工艺;它为后来的活字印刷术开了技术上的先河,是世界现代印刷术的*古老的技术源头,对人类文明发展有着突出贡献;它的实施对文化传播和文明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换句话说,在中国的四大发明中,有两项即造纸术和印刷术与它直接相关,这在中国其他传统工艺中是罕见的。相关专家介绍,在七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剪纸、漆器、评话等一般都有南北之分,有一定的区域限制。但雕版印刷术则是**一个没有区域限制影响遍布全国的文化形态,它的影响甚至传及海外。作为一种民族遗产,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一个文化企业能收存如此数量的木版,其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在北京市属的单位中是**的,在全国也是不多见的。对这批珍稀的古书木版进行发掘和整理,是中国书店出版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北京传统文化发掘的重要工程。
爲此,中国书店将在社会各个方面的扶持和帮助下,陆续对所收藏的木版进行系统的整理,以《中国书店藏版古籍丛刊》的名义刊行,爲学术研究、古籍文献整理做出积极的贡献,也爲线装古籍的收藏提供一部珍稀的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