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18 项 “朔方”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丘洪松主编;梅州年鉴编辑部编
出版社:中国文艺出版社,2010
简介:中国历史悠久,地方修志历来具有传统。地方志记载一个地区自然、社会、人文的历史和现状的各个方面。从天文地理、名胜古迹、物产资源、民族宗教、方言俗语、金石碑刻到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典章制度、著名人物、重大事件等等,记述范围较为广泛,具有大量历史信息,为深入了解该地区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参照。 引人注意的是,在现存7000多种方志中,属于边疆地区的方志较少,许多边境地区地方文献基本空白。这主要由于边疆开发进程较缓,文化传播与交流接纳有个过程。因此,现存为数不多的边疆方志文献传载着非常重要的地方历史信息,许多信息为正史所不及,应该是有待研究人员深入发掘丰富矿藏。另外,由于关于方志文献收录标准不同,许多文献尽管体例上不符合严谨的方志,但事实上记载了方志的信息,在边疆方志、尤其是边境地区方志不足或空白的情况下,放宽收录标准,扩收地方文献,不失为丰富地区历史信息的渠道。迄今为止,尽管边疆省区分别做过一些整理刊布工作,但以整体边疆地区为对象的方志文献系统刊布尚未进行。 中国边疆方志文献初编搜罗边疆省区范围内各个时期形成的方志文献,尤其侧重边疆地市级以下方志文献,使研究者尽可能直接了解边境地区的社会历史变迁。同时考虑到中国历史上边疆的变迁,今日边远地区曾经也是边疆地区,如青海、贵州等地,因此考察历史边疆,这些地区的方志文献也应在兼收之列。初编将边疆方志文献大致分为东北、北部、西北、西南四大区域。 目录: 《嘉庆重修一统志“盛京统部”》 (清)曹廷杰《东三省舆地图说》 (民国)孟定恭《布特哈志略》 (明)毕恭《辽东志》 (明)李辅《全辽志》 《嘉庆重修一统志“吉林”》 (清)萨英额《吉林外记》 《嘉庆重修一统志“奉天府”》 (清)杨宾《柳边纪略附塞外草》 (清)西清《黑龙江外纪》 (清)徐宗亮《黑龙江述略》 《嘉庆重修一统志“黑龙江”》 ((清)方拱乾《宁古塔志》 (清)吴桭臣《宁古塔纪略》 (清)方式济《龙沙纪略》 (民国)王介公修、于云峰纂《安东县志》 (民国)陈国钧修、孔广泉纂《安图县志》 (民国)吴光国编辑《辑安县乡土志》 (民国)张元俊修、车焕文纂《抚松县志》 (民国)张拱垣等《辑安县志》 (民国)孙蓉图修、徐希廉纂《瑷珲县志》 《嘉庆重修一统志?乌里雅苏台统部》 待修版(清)张穆《蒙古游牧记》 (清)何秋涛撰、黄宗汉辑补《朔方备乘》 (清)李文田撰《朔方备乘札记》 不著纂修人名氏《乌里雅苏台志略》 (清)佚名《乌里雅苏台事宜》 (清)宗室兴肇等辑《塔尔巴哈台事宜》 (清)姚瑩《库伦记》 (清)李德《喀尔喀风土记》 (清)马冠群《喀尔喀地略》 (民国)佚名《呼伦县志略》 (清)富俊等辑《科布多事宜》(附光绪三十三年办理军营粮饷清册) (清)佚名《呼伦贝尔志书稿》 (清)杨守敬摘译《支那地志?蒙古之部》
作者: 西周生辑著
简介: 小说总集。收录五百五十余种。《古本小说集成》编委会编辑,徐朔方、章培恒、安平秋、柳存仁等任编委。 此书系国家教育委员会全国高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重点项目。收录以通俗小说为主,个别文言小说酌收,立足于系统、稀见、完足、存真;宋、元、明和清初小说基本全收,清乾、嘉小说选取精品,兼顾稀见,晚清小说则选其影响较大者;多有孤本,如《三教开迷归正演义》、《二度梅全传》、《五鼠闹东京》等,《壶中天》、《跨天虹》等则为个人庋藏秘籍;原底本残缺,尽量搜集同一版本或后刻本补辑于后,以成全璧;《集成》全部影印,不作描改,以存其真,为研究者提供可靠的资料。每种小说撰有前言,全面而简约地介绍了该书的版本、作者、源流、社会背景等,展示最新研究成果。
作者: 徐朔方,孙秋克著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简介: 小说与戏曲无疑是明代文学最有特色、最重要的内容。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代文学的高潮要到晚明才真正到来。这样说并不等于本书要把诗文从明代文学史上开除,它们也是明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和西方不同,有它自己独特的发展史。其独特处在于小说和戏曲同生共长,彼此依托,关系密切。不把它们联系起来加以考察,要弄清其发展规律简直就不可能。因为相当多的作品是在书会才人、说唱艺人和民间无名氏作家那里经世代流传之后,才最终由文人写定的。它们是不同世代的作者,在连续不断的流传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世代累积型集体创作。文人的小说、戏曲,在它的带动下成长起来。 本书通过对明代作家作品、创作实际、文学现象、文学理论、相关史料的个案和综合研究,比较清晰地展示了小说、戏曲、诗文三种主要文体的发展演变轨迹,探讨和总结了明代文学的特点和规律,进一步推动了明代文学研究。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6年8月
简介: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汪曾祺更懂吃的人吗?无论是春天的萝卜、秋天的糖炒栗子,还是新采的枸杞头、缸腌的臭苋菜;不管是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所有的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是人间的至味。“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田野里的土豆比超市里的有趣得多。”“昆明的炒菠菜极好,为什么好呢?油极大,火甚匀,味极鲜。”人世间数十寒暑的沧桑风雨,借助这些寻常吃食,熬成难忘的老味道。《人间至味》,“资深吃货”汪曾祺的经典美食散文集,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深深呼吸,缓缓前行,慢慢品下一口暖心的酒,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作者: 徐朔方撰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简介: 徐朔方先生是当今戏曲研究领域著名专家。本书精选其论文十余篇,尤重开拓与发掘,对戏曲上重大问题并不囿于前人的结论,如于元曲(杂剧)为一代之文学,进而阐明元曲其实包含大量宋金杂剧;于汤显祖、沈景之争在于文采与格律之偏重,进而发掘二人更深层次的分歧。作者注重前辈
简介: 《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代表作,这时作家的思想 和艺术都已经成熟。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在戏曲中,汤显祖进行了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中的传说故事同明代社会的现实生活结合起来,使它具有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出追求个性由的光辉理想。 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最可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的首篇《关雎》。传统说法认为它是“后妃之 德”的歌颂,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这是一支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走出闺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的青春活力。她生活在笼 罩着封建礼教气氛,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中,眼睁睁地看着青春即将逝去,她却无能为力,不由自主,只好把炽热的感情压制在心中。汤显祖没有因袭前人小说戏曲中一见倾心,互通殷勤,后 花园私订终身的手法,而安排杜丽娘在游园之后和情人在梦中幽会;幽会以后,接着描写她第二次到园中《寻梦》。《惊梦》和《寻梦》是杜丽娘郁积在心中的热情的爆发,也是她反抗现实世 界的实际行动。 《牡丹亭》的感人力量,在于它具有强烈地追求个性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浪漫主义理想。这个理想作为封建体系的对立面而出现。善良与美好的东西都属于杜丽娘。汤显祖描写杜丽娘 的美貌很成功,而描写杜丽娘的感情和理想的那些片段更具魅力。《牡丹亭》写出,她不是死于爱情被破坏,而是死于对爱情的徒然渴望。通过杜丽娘的形象,《牡丹亭》表达了当时广大男女 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要求爱情自由、婚姻自主的呼声,并且暴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幸福生活和美好理想的摧残。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资深吃货”汪曾祺的经典美食散文集,收录《故乡的食物》《故乡的野菜》等38篇不同时期的经典名作以及汪老私房文人画,彩色印刷,精致唯美。
这个世界上,还有比汪曾祺更懂吃的人吗?无论是春天的萝卜、秋天的糖炒栗子,还是新采的枸杞头、缸腌的臭苋菜;不管是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所有的吃食,在他的笔下,都是人间的至味。《人间有至味》,一花一叶皆有情,一茶一饭过一生。只有懂得生活的人,才是幸福的人。
作者: (明)汤显祖著;徐朔方笺校
出版社:北京古籍出版社,1999
简介: 汤显祖(1550-1616),明代戏曲作家,字义仍,号若士,别号清远道人,明代杰出的 剧作家、文学家,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被誉 为“东方的莎士比亚”。 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家山(今临川区)。汤显祖 从小聪明好学,二十一岁时中举。由于不肯依附权贵,虽博学多 才、“名布天壤”,到三十四岁才中进士。后历任太常博士、詹 事房主簿、礼部祠祭司主事。明朝万历十九年(1591)他目睹当 时官僚腐败愤而上《论辅臣科臣疏》,弹劾大学士申时行并抨击 朝政,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县知县, 一任五年,政绩斐然,却因压制豪强,触怒权贵而招致上司的非 议和地方势力的反对,终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 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少年时受学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了反 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在南京为官时,又受到李贽、达观等人反 程朱理学思想的影响,加上他对当时腐败社会的深刻认识,使他 成为一个站在时代前列的进步文人,这也是他在文学事业上获得 巨大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汤显祖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 紫钗记》、《南柯记》、《牡丹亭》和《邯郸记》合称《临川四 梦》”,其中《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我国历 代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 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此外,汤氏的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 庙记》也是我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 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汤显祖同时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其诗 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 卷。 新中国成立之后,有关部门对汤显祖的作品进行了全面认真 的搜集整理,出版了《汤显祖集》。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戏剧家、 文学家,人民政府在临川区修建了汤显祖墓园,玉茗堂影剧院, 影剧院内设有汤显祖纪念室。一九八二年十月,中央文化部、中 国戏剧家协会、江西省文化局和中国剧协江西分会在抚州玉茗堂 影剧院联合举行了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大会。 人民政府修建 的汤显祖纪念馆已建成开放。
出版社:华夏出版社,2009
简介: 《史记》像一座山,永远矗立在中国与世界的文化之林! 《史记》像一颗不落的星辰,永远照耀在中国与世界历史的长河上! 本书编选了二十篇研究《史记》的文章,以期给爱好《史记》的朋友 们提供一点进一步研读《史记》的线索。所选文章从近现代开始,直至当 代,有的是专著中的部分章节,有的是单篇论文。 近现代部分主要是介绍一些前辈学者对《史记》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 文章,如梁启超的《要籍解题及其读法·史记》指出不应仅将《史记》作 为一部史书,而应将其视为司马迁的“一家之言”,在考据、辞章之外探 究其真正的写作意图,为后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王国维的《太史公 行年考》第一次详细论证了司马迁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的观点, 而李长之则列举了十条理由,提出了司马迁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的观点。高步瀛的《史记举要》对《史记》的流传、笔法及其与先秦学术 的关系等各方面作了精彩的论述。其他如张鹏一的《(太史公年谱)序》、 李笠的《(史记订补)叙例》、鲁迅的《汉文学史纲要·史记》、朱自清的 《经典常谈·史记》等都是人们常常提到并使用的文献,我们把它们收录 在一起,以便于读者查阅。 对于现当代的《史记》研究,我们选择了一些在《史记》各个方面的 研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涉及《史记》的思想、学术、文学、史学、 文献研究以及如何学习《史记》等。其中有的文章是全面的论述,有的则 专论一个方面,如论《史记》“三家注”、《史记》的论赞、《史记》的 纪传体、《史记》与《汉书》的异同、《史记》与秦汉学术的关系等。 本书的编选目的不是全面反映现当代《史记》研究的盛况与所取得的 成就,因此很多很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就没有选入,比如钱锺书先生的《管 锥编·史记汇注考证》、朱东润先生的《史记考索》、程金造先生的《史 记管窥》、徐朔方先生的《史汉论稿》,以及顾颉刚先生在《古史辨》、 《史林杂识》等论著中有关《史记》的论述,以及港台地区与海外学者的 研究成果等。我们希望有朝一日所有优秀的《史记》研究成果能够汇集成 册,那定当是《史记》研究史上的一大盛事。
作者: 汤开建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1999
简介: 片断: 总督遣Simaode Andrade至Tarnou,代其兄FernaoPerezdAndrade。 SimaodeAndrade统率葡人起壕障,虐待tamao岛土人, 故中国人对葡人至是变为恶感。……三月后,帝死(《明史· 武宗纪》载武宗死于正德十六年三月,是为公元1521年), 新帝即位,诸臣请杀葡萄牙使者,皇帝不听,命送使者回广 东。……同年,Simao归,DiegoCalvo代之。皇帝死耗达广 东,中国舰队进攻,葡人大败而退,损伤颇多,时为1520年6 月也(应为1521年)。③ 在极为权威的巴罗斯的文献中多次提到Tamao一地,并告诉我 们葡萄牙人在1514年之前即来到这一岛,并在岛上建立了纪念 碑;1518年时还在岛上修建壕障。除巴罗斯外,早期的西方史 学家还有一些记载。托梅·皮雷士(TomePires)于1512-1515年 记载: 从麻六甲来中国的船都停泊在Tumon,此岛距广东 (Canton)二十或三十里格,这些群岛距离陆上的Nantoo,由 陆地算起约有一里格。④ 康士坦尼达则于1550年左右记载: 这贸易之岛距海岸三里格,中国人称之为Tanmao,没有 广州政府的许可,任何船不能越过这里靠近海岸,所有交易 都在外海或这里进行。掌管这一带海防事务的官叫Pi-o (备倭),他驻在距此岛三里格的Nan-t,ou。⑤ 柯瑞亚在1545-1565年间亦载: 此岛距广州十八里格,所有商人在此进行贸易,没有广 州城的允许,无人能越此界而内入。在贸易之岛三里格之 外的另一岛,有中国的舰队司令或水师把总驻紥。⑥ 可见,葡萄牙人在16世纪最早抵达的中国地方是Tamao或 Tunmon。又据意大利籍葡萄牙航海家柯撒里1515年元月6日的 记载: 去年间,我们有几位葡萄牙人成功地航海至中国,虽然 未被允许登岸,但他们以极高价卖光了货物,获得很大的利 润。⑦ 1514年未被允许上岸的中国地方亦应是Tanmao,葡萄牙人在此 岛上进行了大规模的走私贸易。根据上述文献的描述,可以确 定Tamao是一块这样的地方: 1·Tamao是一个岛屿。 2·Tamao岛距离广州18-30里格。 3·Tamao岛离驻紥备倭的陆上的Nantoo1-3里格。 4·Tamao岛是一进行走私贸易之岛。 然而,Tamao究竟在什么地方?东西方学者在这一问题上 产生了极大的分歧。过去,西方学者多依据葡文文献进行考订, 将Tamao置於上、下川岛(珠江口以西)(J·M·Braga除外);东方 学者多依据中国文献将Tamao考订为“屯门”一地或“泛屯门地 区”(珠江口以东),这两种说法在东西方学者之间如此界线分明 是十分罕见的。究竟是什么原因?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迄今尚无定论,以致后来的研究者无所适从,故澳门葡萄牙史学 家施白蒂在谈到Tamao时,十分为难地说: Tamao位於何处?是今天的伶仃岛呢?还是在伶仃和 南头市之间?或者是上川岛一个港口?⑧ 后记: 转折。 丙寅(1986年)初夏,我决定离开兰州。这块曾开启我学术 生涯,使我在学界崭露头角的地方,确实有许许多多值得留恋的 回忆。朔方、金城、敦煌、西域……一听就充满着历史韵味的名 字,对一位癡迷于史海的人来说,是具有何等的诱惑力啊!但, 我还是离开了它。 行前,友人曾寄语:“腰缠十万贯,骑鹅下扬州。”可我南下 时,除了几十纸箱的书以外,真可以说是一文不名地来到了这中 国南方最繁华的都市。一切似乎是胸有成竹,一切又完全是措 手不及。我还没来得及将行箧中的书上架,生活、社会及喧嚣的 中国政治就把我翻了几个跟头。当我再次安静地坐在书桌旁 时,发现自己已年届不惑,且一无所有。 对于治学者来说,欲求学术之高深境界,是决不可鱼和熊掌 兼得的,“名”、“利”、“权”、“位”对于真正的学术工作是绝对大有 妨礙的。有很多人从表面上看是兼而得之,既有很大的学术成 就,又有相当的权位名利,但若你认真去检查覈实,恐怕就不如 是了。比如胡适之先生,恐怕要算中国近代学界的第一名人吧! 如以名权位衡量,先生于愿足矣,如以学术的专深精赅而言,则 未免令人扼腕。再如顾颉刚先生,二十几岁就享有大名,为时代 青年所瞩目。据严耕望先生言,“中年以后,顾先生就非常后悔, 他自己评论,深悔年青时,弄得名气太大,不能安心工作,最终对 史学並无多大贡献。”学界中我最推崇的陈援庵先生,自学成才, 一部《元也里可温考》震动天下,成为中国学术史中的经典楷模, 然至晚年,虽说有许多客观原因,但实际上仍是为名利权位所 累,终不可攀登学术之更高峰。至于当今之世,投机赞营,蝇营 狗苟之流,无其实拼命张大其名,不读书却频频出书,文章都写 不好却争当××导师,末流都未可论却自诩为××学派,将学界 搅得乌煙瘴气,一片混沌。名则盛矣,实而不至,最可悲者,落得 个远扬天下之“臭名”。于四十之后,我方渐悟出此理:名利决不 可过分这求,浮躁急切做不了大学问。 1941年,钱宾四先生对其弟子严耕望先生说:“中国人做学 问的环境並不很好,在未成名之前,找一碗饭吃都有困难,一旦 成名,又必为多方面拉扯,做这样,做那样。你要切记,到那时, 不要分心旁骛。”钱先生此语对我影响甚大,我深知“分心旁骛” 对学术之弊,然而,处于目前环境中的中国人,要做到不“分心 旁骛”谈何容易?然不去“分心旁骛”,又何以有真学术?于是自 戒: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毅力,拒绝诱惑,潜心修定,以求学术之 真帝。 四十岁之前所关注者唐宋元间之西北民族、舆地,留下了几 部书稿和一大堆尚待整理的资料和问题。近八九年则切入明清 之际的东南海隅,葡萄牙与荷兰东来、澳门、香港、漳潮地区及海 南岛,一系列的问题又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而葡萄牙与澳门之 历史则成为首选。学术领域从西北走向东南,从宋元转向明清, 空间与时间的变化,虽然给我的研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但我感 到,唯其方法不变,新的领域给我带来的是更富刺激的挑战。几 年下来,在学习前人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在史料深入开掘与积累 的基础上,就明代的澳门问题完成了这部小书,亦大致是我学术 生涯完成这一转折的标誌。 澳门初期史(包括16世纪初期佛郎机东来至南明永历之时 的澳门),应是澳门史中最艰难複杂的一段。葡人东来至澳门开 埠,中西文献记录甚少,且多牴牾,故在史实反映上十分模糊,如 不进行详细的原始史料考证弄清史源,辨其真伪,则这一段历史 是无法进行研究的。故东西方史学大家们纷纷表现出其对澳门 初期史的迫切关注,西贤如龙思泰(A.Ljungstedt)、徐萨斯 (MontaltodeJesus)、裴化行(H.Bemard)、高美士(A.L.Gomes)、白 乐嘉(J.M.Braga)、博克塞(C.R.Boxer)、文德泉(Manuel Teixeira)、潘日明(B.V.Pires)、卫思韩(J.E.Wills)、普塔克 (RoderichPtak)、洛瑞罗(R.M.Loureiro)、施白蒂(BeaerizBastoda Silva)等,东方史家则有藤田丰八、矢野仁一、梁嘉彬、方豪、周景 濂、张维华、全汉昇、张天泽、戴裔煊、黄文宽等,稍晚一辈的学者 则有郭永亮、霍启昌、林子昇、黄鸿钊、黄启臣、费成康、李德超、 张增信、谭志强、谭世宝、吴志良等,上述诸家均对明代澳门史作 出过不少贡献,其中亦有十分精到之见解。但有一个较严重的 问题,即所著论者多为专门性的通史著作,甚少专题性论文(当 然C·R·博克塞与方豪、全汉昇先生除外)。很多问题,虽有辨 证,但囿于篇幅,很少详考。故留下了一些至今仍未解决或仍是 空白的问题令人思索,本人就是在这一基础上萌生撰写此书的 念头。然而,由于语言与资料的局限,我实在没有胆量去写一部 明代澳门史,因为我不知道,我未见的有关明代澳门的葡文资料 还有多少,所以,我只能就几个问题提出个人浅见,虽不敢说有 百分之百的发前人所未发,但决不空论、泛论、炒冷饭。撰写此 书的目的十分清楚,就是要澄清以往明代澳门史研究中一些模 糊或错误的结论与观点,亦试图填补前人所未论及的一些空白。 我的学术生涯似乎有一种宿命,总是衝锋陷阵的独臂将军。 治西夏史,虽然学过西夏文,但文技却无法助治史,留下一大堆 断烂朝报有待整理;研究安多藏族,虽也曾打响几炮,却不谙藏 文,总觉得文章中差一根脊梁骨;今日做澳门史,则更将葡文视 作天书。我每做一篇澳门历史研究文章,就好像吃着一碗红烧 肉却拌着一碗夹生饭,而这碗夹生饭就是使用别人翻译的葡文 材料。所幸的是,我始终没有偷懒,不论是西夏史、安多藏族史、 还是澳门史,虽然是断臂的“苦人儿”,但偶尔冒出来的创造和发 现及对汉文史料的开掘,总还算对得起国家支给我的“俸禄”。 最后,我必须向资助我完成此书的澳门文化司署表示诚挚 地致谢,如果没有澳门文化司署第四届学术研究奖学金的资助, 我要完成这一难度甚大的课题恐怕是难以想像的。在此,还要 感谢布嘉丽司长、李淑仪处长及黄晓峰、刘月莲博士对这一项目 完成的帮助与支持,感谢日本滨下武志教授、台湾萧启庆教授、 香港萧国健教授、陈佳荣教授及澳门吴志良博士多次为我提供 宝贵资料。在此要特别提出感谢的是,远在里斯本的金国平教 授看到我的书稿清样,十分仔细地为我订正文中的错误和秕漏, 尤其是文中使用的葡文资料,金教授给了我极大帮助,使我永志 难志。又承中华书局谢方先生、李解民先生审读了这部书稿,並 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修订意见和改正了许多文字上的错误,在 此,我对他们为本书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还要感谢我的 研究生为我翻译核对资料,抄校书稿。又及,书中大部分论文均 先后于1995-1998年在海内外杂誌发表,收入此集时再一次作 了补充和修改。 一九九九年三月十二日 于广州暨南花园小万卷楼
作者: 赵力光主编;西安碑林博物馆编
出版社:线装书局,2007
简介:《西安碑林博物館新藏墓誌彙編》所收錄是1980年—2006年12月期间西安碑林博物館新入藏的墓誌381方,時代起自後秦,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迄于宋元。其中後秦1方,北魏4方,西魏2方,北周1方,隋7方,唐346方,宋10方,元3方,共381方。绝大多數屬首次公佈刊行,对于各学科的研究具有很高的史料價值。陝西關中地區曾有十三個朝代在此建都,是重要的墓誌出土地,南北朝時期地位雖有下降,但仍出土了不少北朝墓誌。《彙編》收錄的有後秦弘始四年的《呂他墓表》,上世紀70年代出土於陝西咸陽窰店,高58公分,寬33公分,這是陝西發現的時代較早、葬地明確的氐族貴族志石,因而彌足珍貴,是一份重要的歷史資料,與清光緒年間出土的後秦《呂憲墓表》(現存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為同年同月同日刻,是極為稀見的後秦碑版。上世紀70年代末,在陝西華陰縣楊氏家族墓地出土了多方北朝時期的墓誌,收入本書的有《楊舒墓誌》、《楊日韋墓誌》等。《魏書?楊日韋傳》稱楊日韋, 字延季,今據墓誌,知“季”當是“餘”字之誤,又載“尚食典禦”,墓誌則作“嘗食典禦”,此外,墓誌對楊日韋的官職記載也比傳詳細,可補《魏書》之疏脫。並對研究弘農楊氏家族世系情況有一定的史料價值。2002年長安縣出土北魏《趙超宗墓誌》與西魏《趙超宗妻王氏墓誌》為一對夫妻墓誌。《魏書》卷五十二《趙逸傳》附載超宗事蹟,志可補傳之闕。兩誌所載有姻親關係的人物達三十餘人,且多為魏晉南北朝時的高門大族。如天水趙氏、河東柳氏、京兆王氏、京兆韋氏、河東裴氏、北魏宗室元氏、隴西李氏等,正史所載者達十餘人,多為這時期的風雲人物。對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政治、軍事、職官、地理,特別是世家大族、婚姻關係方面的研究有著十分重要的價值。《獨孤渾貞墓誌》是北周時期一方重要墓誌,獨孤渾貞史書不載,但其名見北周《賀蘭祥墓誌》。誌文“元年,遷大將軍,除小司空”,指的當是北周武成元年三月。“吐穀渾寇邊,庚戌,遣大司馬,博陵公賀蘭祥率眾討之”。 1999年陝西西安出土的隋《解方保墓誌》誌文“齊竊山左,躬廁後旗”,時北齊據山東地區,並與西魏、北周發生戰事,誌主參與對北齊用兵,直至討平北齊。又“劍蜀不賓,親承麾下”指北周末年王謙叛亂一事,可知解方保參與了對王謙的征伐。隋《劉紹墓誌》記述劉紹曆官員外侍郎,威烈將軍等職,對北周至隋代職官演變研究提供了新的資料。 2006年10月,新徵集《唐昭王李汭墓》,誌文:李汭“宣宗皇帝第九子,母曰柳氏”。《舊唐書?宣宗十一子傳》云:“昭王汭,第八子”應以墓誌為准。“母曰柳氏”可補宣宗《后妃傳》。現宣宗諸子中就有慶王沂,昭王汭,康王汶三方墓誌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襄城縣主李令暉墓誌》1996年出土于西安市長安縣細柳鄉羊元村,蓋四殺飾蔓草瑞獸紋,誌四側飾蔓枝瑞獸紋,誌主李令暉是高宗皇帝孫女,許王李素節之長女,誌文隱諱其父被武則天所殺之史實。此外還有《淮陽公主墓誌》、《唐安公主墓誌》等公主墓誌。1983年入藏的《工部尚書杜公長女墓誌銘》出土于陝西西安長安縣大兆鄕司馬村南澇池旁,誌主系唐憲宗皇帝的外孫女,岐陽公主的女兒,誌文于岐陽公主的生卒記載的較為詳細,可補史闕,同時也為杜氏一門的世系提供可信的資料。唐朝與外國及少數民族交流頻繁,出土了不少相關墓誌,為研究唐代中外交流和民族關係提供了重要資料。《阿史那婆羅門墓誌》2005年10月從西安東郊徵集,誌文:“阿史那婆羅門右衛大將軍歸義荒王咄苾之子也,咄苾本突厥頡利可汗”。阿史那婆羅門以“弱齡入參戎旅”,稍遷右屯衛朗將、卒後被高宗皇帝詔贈“使持節那州諸軍事,那州刺史”,反應了唐朝對東突厥舊部降將的優撫政策。墓誌文字不多,體量不大,但為研究頡利可汗家族世系及其葬地提供了重要的資料。唐初,東突厥多次與唐王朝發生戰爭,直至貞觀四年太宗派李靖率軍活捉了頡利可汗及其家人,徹底消除了東突厥的威脅。唐太宗對頡利可汗家族採用懷柔政策,據《新唐書?突厥傳》“仍詔還其家口,館於太僕,稟食之”。《阿史那婆羅門墓誌》出土于西安東郊灞橋區灞河以東細柳原一帶,與史書記載頡利可汗的葬地方位極為一致。另外,阿史那婆羅門,正史闕載,據史書記載頡利可汗有一子叫“疊羅之”,另一子叫“欲穀設,婆羅門是二子之一,還是頡利可汗的第三子,還需進一步探討。近年西安、洛陽還曾先後出土了頡利可汗的嫡孫《阿史那伽那墓誌》和曾孫《阿史那感德墓誌》,可一併綜合研究。除此,本書還收錄了鮮卑族《赫連瑨墓誌》等少數民族墓誌。《俾失十囊墓誌》誌主陰山人,突厥族,《舊唐書?玄宗本紀》“天寶初,回紇強盛,盡佔據突厥故地。”而俾失十囊即是在回紇佔領西突厥故地之前,“開元初”臣服于唐,時間基本一致,史誌互證。《回紇瓊墓誌》,回紇瓊,陰山人,卒於乾元三年三月,正是安史之亂後。玄宗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在範陽叛亂,一路佔領長安,玄宗逃往四川,肅宗在靈武即位,遣使請回紇助討安祿山。西元757年郭子儀率朔方回紇、西域等軍攻克長安,收復洛陽,安史之亂結束。誌文“戎羯亂常,堂弟可汗兵雄身壯,收兩都之梗”指的即是安史之亂這一重大歷史事件。與高句麗有關的《似先義逸墓誌》,誌文:“昔周孝王□□□有酷肖其先者,命為似先氏,其後或居遼東,或居中部”。似先氏,宋鄧名世《古今姓氏書辯證》云:“似先,高麗扶餘種也。唐武德中,有右衛將軍似先英問……又《陳儒傳》荊南監軍朱日文,攻殺節度使段彥謩、僖宗遣中人似先元錫慰撫之”。《新唐書?李訓傳》:“訓遣宦官田全操、劉行深,似先義逸按邊”。 誌稱其先祖武德中,任右驍衛將軍似先英問,與史書相合。其祖處士風榮,父隨州長史進之,史籍無載。據誌文似先義逸共五子,長子元約。三子元錫亦為宦官。似先義逸曾任內外客省使,鴻臚禮賓使等使職亦與其“高麗扶餘種”有關。誌稱,似先義逸曾前往幽州為張仲武授節,“存則滅北虜,破東胡,歿能使其子歸,闔亦公善誘也。”似先義逸以高句麗人而為宦官也是較罕見的。此誌為研究唐王朝與高句麗的關係提供了重要史料。塔銘是中國古代石刻的一類。葉昌熾《語石》云:“釋氏之葬,起塔而系之銘,猶世法之有墓誌也。然不盡埋於土中,或建碑,或樹幢。可知塔銘是佛教石刻的一種,記述建塔目的,瘞埋內容或發願文、僧尼信士生平,或埋於塔內,或鑲嵌在塔身。雖然其形狀和置放位置等比較特殊,但由於文體、內容及埋設目的與墓誌相近,所以金石家仍習慣將其列入墓誌一類。《彙編》收錄的兩方唐代塔銘均出土于西安附近,《甘露寺尼真如塔銘》雖自題為“大唐甘露寺故尼真如之柩”,但據銘文“總章二年為亡父出家。……起塔于名堂樊川之原”分析,當系塔銘無疑。該塔銘涉及到的“曾祖伯雅”、“祖文泰”分別即高昌王麴伯雅和麴文泰。塔銘對二人諡號的記載可補史闕,並對研究麴氏高昌王系及唐西州歷史都頗有幫助。另一件塔銘《法津禪師姚常一塔銘》,銘文詳述了姚常一學佛傳佛的經歷,同時還涉及唐玄宗、肅宗和代宗三朝皇帝的多條詔文,甚為珍貴。銘文“奏免常住兩稅,至今不易,又還官收地廿二頃,恩命立豐碑在寺普潤莊也”的記載,是研究唐代佛教寺院經濟的珍貴資料。道教方面《肅明觀主范元墓誌》1999年入藏,誌文較為詳細的記述了道士范元由入道至進敕為觀主的進籙過程,對探討唐代道士進階程式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誌文還涉及到唐代三處著名道觀及四位道教人物或可補史之闕。《五通觀仙師馮得一墓誌銘》則為我們研究唐代女冠生活及道觀經濟收入提供了文獻資料。《彙編》所收錄唐代墓誌中有武周時期的墓誌26方,為研究武則天時期的歷史及武氏造字提供了一批有價值的文獻資料。如《田僧墓誌》,誌文中有新造字“年、月、日”,但同時也有“國、人、君”這些字未變。誌石刻于載初元年七月八日,距武則天九月九日稱帝,改年號為天授、國號為周尚有兩個月,故誌文中會出現新舊字混用的現象。另誌文提到的折沖府“三川府”一名,《新唐書?地理志》失載,可補之,而“慈仁里”也可補唐長安城鄉里名之闕。墓誌中大量的新材料可補《唐兩京城坊考》。古潞州或稱上黨郡(即今山西晉東南地區),北周宣政元年置,治所在上黨郡,今山西長治市北古驛。隋大業改為上黨郡。唐武德元年復為潞州,天寶初復為上黨郡,乾元元年複為潞州。這批墓誌數量較大,年代跨度較長,從唐顯慶年間延續到宋政和年間,主要記述了墓主姓氏、郡望、宗族世系等生平事蹟,對研究唐代山西潞州地區政治、經濟、軍事、民風民俗、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史料。這批墓誌絕大部分都明確記載有誌主的卒葬年地,故對專題研究唐代潞州這一地區埋葬地的情況至為珍貴。誌蓋裝飾也很有特色,蓋中部多飾鋪首,或線刻或淺浮雕,蓋題四周多採用八卦、幾何紋。誌蓋篆書多採用雙鉤的方法刻出字形,與長安地區以減地陽刻或直接陰刻的形式不同。有的篆書中夾雜著行書等,如《郭懿墓誌》蓋篆書“唐故郭君墓誌之銘”之“郭”字則刻為行書,以顯突出。這批墓誌蓋的篆書,書寫隨意,減筆較多,有的類似鳥蟲書,總之,這批墓誌具有明顯的地域特色,為研究墓誌形制提供了新的實例。碑刻是中國古代書法的重要載體,墓誌則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本書所收錄最早的是後秦弘始四年的《呂他墓表》,其形制仍為小碑狀,與清光緒年間出土的《呂憲墓表》為同年同月同日刻。《呂他墓表》書法以隸為主,隸楷雜揉,結體寬博,筆勢雄勁。為稀見的後秦書法珍品。北魏墓誌向為人們所重,本書收錄的《趙超宗墓誌》、《張宜墓誌》熙平二年,書法結體飭整,略有欹側,筆法方園兼備,雄健峻厚。具有典型的北魏墓誌風格。北周《獨孤渾貞墓誌》字體清麗自然,已脫離北魏那種奇縱雄強之風,趨於平和。隋《解方保墓誌》大業六年,書法方嚴寬和,工整秀麗,字如珠璣。可與隋《董美人墓誌》、《蘇慈墓誌》媲美,已開初唐楷書之先河。此誌四側刻有十二生肖及 蔓枝紋及連珠紋,裝飾華麗,是隋誌中的精品。唐代豐碑大碣林立,名家輩出,燦若群星,唐墓誌書法亦豐富多彩,絢麗奪目。唐代《禦書手朱元昊墓誌》,2001年在西安市東郊紡織城南高家溝村出土,這是西安地區稀見的唐代禦書手墓誌。誌主朱元昊“幼而聽敏,長而願恪,尤精翰墨……年十九補麗正殿禦書手”。 禦書手始始于隋,唐承隋制,《唐六典》卷九中書省條下載,開元五年玄宗於集賢殿置書直及禦書人共一百人以年齡推斷,朱元昊時年十九任禦書手,應在開元六年。朱元昊亦為善書者。誌文撰者于休烈是太宗、高宗朝的名臣于誌甯的曾孫,于休烈承曾祖衣缽,歷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均為文官,卒年八十一歲,官居工部尚書。書者張芬《舊唐書》有載。開元朝任翰林供奉,應為朱元昊的同僚。此誌隸書規整嚴謹,豐麗秀潤。《韓涓墓誌》為唐代隸書大家韓擇木之子韓秀弼書。據著錄韓秀弼所書碑誌甚多。著名者有《臧希晏碑》、《李元諒碑》等,此誌書法寬博遒勁,工整峻麗,秉承其父之書風。《慶王李沂墓誌》董景仁行書,書法佈局疏朗,結體呈欹側之勢,毫鋒淩厲,清勁遒麗,既有王右軍之遺韻,又有李北海之風神。碑林中《華嚴寺杜順和尚行記》也是董景仁所書,刻工邵建初是晚唐宮廷的刻字高手,《玄秘塔碑》即出自他的刀之下。篆蓋者董咸,書法規整,線條園渾勁挺,為鐵線篆。董咸在宣宗、懿宗朝任翰林待詔,曾為皇室成員墓誌書寫篆蓋、如《朗寧公主墓誌》等。此外其他眾多的唐墓誌,書法也各俱特色,從不同角度展示唐代書法的風貌。
A critical biography of Tang Xianzy
作者: 徐朔方著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1993
简介:《汤显祖评传》以作者对汤显祖和中国戏曲的一系列研究为基础。迄1991年发表的研论论文以及重新写定的《汤显年谱》分别收入《徐朔方集》第一册及第四册,将由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 对汤显祖生平事实的叙述以汤显祖本人的诗文戏曲为依据,不少传记资料从未经人引用,他生平活动的一些事实也是初次见诸评论。 为方便读者,书末附有汤显祖年表。 <
简介:《牡丹亭》是大学生必读丛书中的一册,书中以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定书目为依据,收录了当代著名作家汤显祖先生的长篇小说《牡丹亭》。《牡丹亭》具有很强的经典性及学术性,该书不仅是语言文学专业大学生从事专业学习和学术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书籍,同时也是其他专业大学生加强人文素养、丰富文化底蕴、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可供不同专业的大学生阅读收藏。
作者: (明)汤显祖著;陈美林改编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1999
简介:原作简介 《牡丹亭》为汤显祖所作。 汤显祖(1550-1616),江西临川人,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戏曲 家。字义仍,号海若,又号若士,因家有清远楼,故又自署清远道 人,晚年自号茧翁。 汤显祖年轻时即有文名,隆庆四年(1570),二十一岁就考中举 人。万历五年(1577)参加会试,当时首辅张居正欲使其子嗣修中 第,招纳天下名士以抬高其子地位。张嗣修秉承其父旨意,结交汤 显祖,沈懋学等人,汤、沈当时极负文名。汤显祖为人耿直,不愿趋 附,也不受其延揽,以致落第而归;沈懋学则愿与首辅张居正及其 子交好,乃得以高中状元,张嗣修则中榜眼。直到万历十一年 (1583)张居正死后,汤显祖方得考取进士。但又因不愿趋附新的 权贵,被派往南京冷衙门任太常寺博士,五年后改任南京礼部主 事。万历十九年(1591)又因上《论辅臣科臣疏》惟,弹劾内阁大学 士申时行,并评议朝廷失政,因而被贬为广东徐闻县典史。两年后 改任浙江遂昌知县,但依然不肯依附权贵,又十分关心民瘼,因此 遭到非议。他便于万历二十六年(1598)弃官回乡,三年后被正式 免职。此后即由城郊迁入城内,在自己建筑的玉茗堂内潜心创作。 汤显祖在少年时代曾跟随泰州学派王艮的三传弟子罗汝芳读 书,后又与李贽、达观等人交游,他们都是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家, 对汤显祖的思想影响颇大,汤显祖对他们二人十分倾倒,尊他们二 人为“一雄一杰”。汤显祖又与袁宏道等公安派作家有交谊,文学 思想颇受三袁(袁宏道、袁中道、袁宗道)影响,重视立意,倡导意 趣,反对摹拟,不受格律束缚,从而在当时曲坛上形成以他为首的 临川派。 汤显祖创作的戏曲作品《紫箫记》以及根据此剧改写的《紫钗 记》、《牡丹亭》(又称《还魂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玉茗 堂四梦”或“临川四梦”。诗文创作有《红泉逸草》、(雍藻》(已佚)、 《问棘邮草》以及生前已刊印的《玉茗堂文集》。在其卒后五年有韩 敬编辑的《玉茗堂集》等。今人钱南扬、徐朔方合编有《汤显祖 集》。 在汤显祖创作的戏曲中,以《牡丹亭》成就最高,它是作者思 想和艺术趋于成熟时的作品,可谓其代表作。他曾“自谓一生‘四 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见王思任《牡丹亭叙》),这并非作者自 诩,因为此剧一出,的确受到当时观众的广泛喜爱,所谓“家传户 诵,几令《西厢》减价”(沈德符《顾曲杂言》)。当时还有不少名家如 吕玉绳、沈璟、臧懋循、冯梦龙等人为之改编,如沈璟的《同梦记》、 冯梦龙的《风流梦》等。沈本已佚,冯本今存。《牡丹亭》刊本极多, 尚有批评本,如吴吴山的“三妇合评本”。直到今日,这部传奇在昆 剧舞台上还盛演不衰,如《春香闹学》、《游园惊梦》、《拾画叫画》等 折子戏,即《牡丹亭》中《闺塾》、《游园》、《拾画》、《玩真》等出。 《牡丹亭》的故事是有所本的,作者自序说:“传杜太守事者, 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守冯孝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 于杜守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所谓“传杜太守事 者”,是指收辑于《燕居笔记》中的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 魂》;李仲文事见《搜神后记》卷四(亦见《太平广记》卷二七六《幽 明录》);冯孝将事见刘敬叔所著《异苑》(亦见《太平广记)卷二七 六《幽明录》);睢阳王事见干宝《搜神记》卷十六(亦见《太平广记》 卷三一六《列异传》)。但是,《牡丹亭》传奇并非这些故事的改编, 而只是作者借用这些既有的故事生发出新的情节来。显然,它包 涵了作者的个人生活经验和时代社会特色。例如《谒遇)一出,显 然是根据他被贬徐闻时路经澳门的经历而创作的;《围释》一出, 杜宝借贿封李全之妻为讨金娘娘从而招降李全的情节,不能不使 人联想到王崇古、吴兑、方逢时、郑洛等守边将军在张居正支持下 利用三娘子招降俺答之事。 宋明以来,理学盛行,强调“存天理、去人欲”,对妇女贞操要 求极为苛严,并竭力表彰贞女节妇,《明史·列女传》所收节烈妇 女数目,比《后汉书》以下任何一代正史要多出许多倍。泰州学派 从哲学思想上反对封建正统的理学,而汤显祖却以戏曲创作表彰 情爱来批判理。在《牡丹亭》“题记”中,他倡导为了情,“生者可以 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 也。”杜丽娘为情而死,又为情而生,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可能有 的,但汤显祖却认为“第云理之所必无,安知情之所必有邪?”不必 以“以理相格”(《牡丹亭·题记》)。这正表明汤显祖对“情”的重视 与颂扬,与之相对立的则是对“理”的否定与抨击。作者以浪漫主 义的手法写出杜丽娘的遭遇,实际上也就是对她所生活着的扼杀 人性的现实世界的有力批判。当她经过生生死死的磨难,终于和 理想中的情人柳梦梅结合以后,封建礼教的体现者,身为乃父的 杜宝依然不予承认,这不但反映了封建礼教势力的顽固,更显示 了青年男女为维护自身的爱情幸福而抗争的艰巨。 《牡丹亭》问世后,对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 生活在封建礼教统治下的广大妇女产生了极大的震撼力量,引发 了她们对自身不幸生活的强烈共鸣,例如传说有娄江女子俞二娘 因读此书,痛哭不已,断肠而亡;杭州有女演员商小玲,演出此剧 时,自己首先被感动,伤心而亡,等等。 读者需要注意的是,传奇作品中出现的某些人物,只是作者 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不必以历史人物的具体史实加以比附。 片断: 老夫妇听得女儿如此孝顺,欢畅异常,异口同声地说道:“难 为孩儿一片孝心。” 杜丽娘先献上一杯酒:“祝爹娘身体健康!”再献上一杯酒: “祝爹爹官禄永享。”第三杯酒:“祝娘晚来得一佳子,也让我逗着 小弟弟在花间游赏!” 这第三杯酒的祝愿,说到老夫妇心坎深处。杜宝让春香酌酒 一杯给杜丽娘,转过头来对夫人说道:“夫人,我比老祖宗杜甫公 公更可怜,他还生有儿子,我只有一个女儿。”说罢,泫然泪下。 杜夫人见杜丽娘在面前,怕相公的这番话伤了女儿的心,连 忙说道:“相公不要心焦,倘若招得个好女婿,不也与儿子一样!” 杜宝不禁失笑道:“好个一样!” 杜夫人倒有些不高兴,反驳道:“女儿不照样能光耀门庭,古 语说的好‘生男勿喜,生女勿悲,君今看女做门楣’——你还未老, 就这样絮絮叨叨的!” 杜宝这才意识到不该在女儿面前说这些话,于是吩咐女儿收 拾台盏自去。待杜丽娘退去后,他叫住春香:“春香,我问你,小姐 终日在绣房中做些什么?” 春香也嫌老爷絮叨,答道:“绣房中的生活自然是绣。” “绣些什么?”杜宝也感到意外。 “绣了纺棉!”春香更无好气地吊老爷胃口。 “什么棉?”“睡眠。” 杜宝闻知,气不打一处来,转过身来对夫人发话:“好哩,好哩。夫 人,你教女孩儿绣工,却纵容她闲眠,是何家教?——叫女孩儿。” 杜丽娘听见父亲呼唤,又回到后堂:“爹爹有何吩咐?” 杜宝收起刚才一副欢乐的笑容,板起一张脸孔说道:“刚才问 了春香,你白昼睡眠,是何道理?刺绣之余若有闲瑕,可以阅读架 上图书。日后嫁到人家,知书识礼,也是父母光辉。——这样疏散, 都是你娘有失管教。” 杜夫人虽然觉得丈夫之言不无道理,但说得这般严厉,怕女 儿受不起,便委婉地说道:“相公,你看看眼前的女儿,如同掌上明 珠,的确是人中美玉。将她教养出来,我为娘的虽然辛苦,心中倒 也着实高兴。”接着又转换话头:“呵,孩儿,你爹爹说的话,你也仔 细斟酌。虽是女孩儿,也不能胸无点墨呀!” 杜丽娘见父母都如此要求,心中虽有委屈也不好辩白:“上告 爹娘得知,这怎怪孩儿生性愚鲁——孩儿刚刚画完绣谱。从今以 后,茶余饭后,当抽出时间细读架上之书。” 杜夫人见女儿应允,十分高兴,又劝勉了几句:“女儿呵,诗书 太多,怎能念遍?但《周礼》不可不读,应该知道礼节。孩儿是大家 闺秀,不能只会女红,应该像古代才子班昭、谢道韫那样——相 公,要有个女先生为孩儿讲书才好。” 杜宝听见母女对话,也宽了心,说道:“女先生到哪里去请?要 请只能请学堂里的老先生。不过,请来的先生却要好好招待,不可 怠慢,一不可纵女失礼,二不可茶饭有缺。你看我治国齐家的本 领,也全是从读书中得来。”
小说界域的划定与研究方法的衍生:《金瓶梅》百年研究史及研究个案考察
作者: 王炜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5年06月
简介:
本书以鲁迅、吴晗、郑振铎、冯沅君、夏志清、孙述宇、徐朔方、黄霖、梅节、陈文新等十位学者研究《金瓶梅》的学术路径以及治学范式为切入点,从20世纪中国知识体系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入手,阐明了中国学术转型期(1911—1937)、中国学术定型期(1938—1978)、中国学术发展期(1979年以后)《金瓶梅》的研究状况。全书还围绕百余年来《金瓶梅》研究的基本情况,阐明了20世纪初期小说界域划定的情况,以及20世纪以来小说研究方法的拓展、衍生情况,还原了百余年间《金瓶梅》研究状况与中国近现代小说观念的生成与发展之间多重的、复杂的关联关系。
作者: 文生编著
简介:1.人眼不开天眼见 清朝乾隆年间,江西大庾有位书生戴衢亨,虽有文才,但是县主考有眼 无珠,使其直到30岁连个秀才也不是。亲朋文友不服,捐助他买了个“秀才 ”头衔,去省城应试。戴衢亨在80天中连连及第,高中状元。 是日,新科状元衣锦还乡,亲笔在祠堂门前写了一副对联出气: “三十年前,县考无名,府考无名,道考又无名。人眼不开天眼见。 八十日里,乡试第一,会试第一,殿试亦第一,蓝袍脱下紫袍归!” 那县主考闻之,吓得化装易服连夜逃跑了。 2.你懂个屁 安禄山叛唐之前任朔方节度使,手握重兵。这样一个武人,却在历史上 留下一则绝妙的吹牛“轶事”。事情发生在安禄山叛唐,自称大燕皇帝之后 。那时,他身边已聚集一大批文人墨客,经常给他吟咏一些歌功颂德的诗赋 。老安自以为高人一等,诗文小道倒不在话下。有一天,外地献上一批樱桃 ,他传命装一篮子赐给他的儿子怀王安庆绪和宠臣周贽,并且提起笔刷刷刷 题就了一首赋桃“御诗”。 “樱桃一篮子,半红复半黄。 一半给怀王,一半给周贽。” 安禄山作完诗,叫众文官传阅,众文官只有瞎恭维一番。其中有个胆子 大些说:“圣上御制高明之极!只是第三句和第四句最好对调一下,才更合 韵、仄儿。”安禄山听了大眼睛一瞪:“你懂个屁!第三四句一调换,我的 儿子不是反落在周贽后边了?不行!”于是,老安稳稳当当戴上了吹牛祖师 爷的桂冠。 安禄山之后,吹牛高手代不乏人,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一个叫林可山的浅 薄高人。他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便自吹是宋代著名隐士、大诗人林和靖的 世玄孙。这牛皮一吹,确也迷糊住不少人,但确瞒不了有识之士,殊不知林 和靖个性孤僻,一辈子抱独身主义,没有娶过老婆。由于他酷爱梅花和丹顶 鹤,乃有“以梅为妻以鹤代子”的美谈。林和靖怎么会有林可山这样一个“ 七世孙”呢?于是,当时有个嘴巴刻薄的文人姜石帚,便跟林可山开了个玩 笑,恭送这位吹牛者一首妙诗: “和靖当年不娶妻,因何七世有孙儿? 若非梅种加鹤种,便是瓜皮搭李皮!” 上边所引诗话,是供人喷饭,同时也能给当代患此病者一点启迪,牛皮 还是不吹为妙! PP1-P2
作者: 王永兴著
出版社:兰州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唐代经营西北研究》论述了从唐太宗至玄宗经营西北的历史,重点考证了唐代前期在西北地区设立的河西、安西四镇、北庭、陇右、朔方五个节度及由此构成的西北军事格局;还考察了羁縻州黄头军及唐后期经营西北的重大史实、人物。
作者: 汪曾祺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2017年10月
简介:
“文汇 金散文”系列之一,著名作家汪曾祺关于美食与草木的经典散文47篇,包括《故乡的食物》《四方食事》《豆腐》《葡萄月令》等名篇。全书文字云淡风轻,在看似寻常的日常中,品味活着的真滋味。无论是春天的萝卜、秋天的糖炒栗子,还是云南的茶花、夏日的昆虫;不管是江南的马兰头、朔方的手把肉,还是故乡的野菜、他乡的菜肴……这一茶一饭,一蔬一果,一草一木,“资深生活家”汪曾祺总能以朴实平淡、清新自然的文字,写出千姿百态的人生滋味,人性的美好与诗意。由此他更提出,不管在何种境况下,人都要有找到快乐的能力,才算不辜负这世间的万事万物。
作者: 张充和口述;孙康宜撰写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一位文化曲人独特的世纪回忆, 穿越抗战与内战的烽火,浸润她六十 年来海外移居的生涯,记录众多曲人以曲会友的盛事,荟萃他们丹青墨韵 的精华, 这就是曲坛名家、书苑才女张充和珍藏至今的纪念册《曲人鸿爪 》(三大集):第一集存藏抗战前后吴梅、杜岑、路朝銮、龚圣俞、陶光、 罗常培、杨荫浏、唐兰等作品;第二集存藏1949年至1966年间,身在美国 的李方桂、胡适、吕振原、王季迁、项馨吾及身在台湾的蒋复璁、郑骞、 焦承允、汪经昌、夏焕新、毓子山等作品;第三集存藏1966年以后姚莘农 、林焘、赵荣琛、余英时、吴晓铃、徐朔方、胡忌、洪惟助、王令闻等作 品。 今依据近百岁高龄的张充和本人口述,孙康宜笔录曲人本事,钩沉演 艺传承,再现当年沙龙诸多令人神往的情景,并对《曲人鸿爪》各家题词 和画幅做出画龙点睛的诠释和导读。此外,附录张家旧影、张充和事略年 表及其题字存目。全书文字书画,相得益彰,冀能留住张充和曲人生涯中 那些不可磨灭的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以及许许多多的谁家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