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 项 “朱思敬等摘编”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朱思敬等摘编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是从数以百计的报刊中,精心筛选、摘编汇集而成。全书共收录了约 400篇文章,分为四个部分:一、政治军事篇,二、文学艺术篇,三、历史地理篇,四、中外人物篇。
作者: 朱思敬等摘编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1
简介:我国古代小说之最 最早的小说:《燕丹子》 最早的纪实小说:《晏子春秋》 最早的传奇小说:《古镜记》 最早的武侠小说:《红线传》 最早的神魔小说:《三遂平妖传》 最早的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最早的推理小说:《包公案》 最早的《水浒》本子:《忠义水浒传》 最早的章回体侠义小说:《儿女英雄传》 最早的小说总集:《太平广记》 最早的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最早的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最早的笔记小说集:《西京杂记》 最早的小说丛集:《古今说海》 最长的古代小说:《榴花梦》 最大的公案小说:《施公案》 (摘自《读者导报》,周继红文) 现代小说样式种种 一分钟小说通常人们总把它与微型小说等同看待,但实际上,微型小说兴起于19世纪,而直至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日等国才有报刊设专栏刊登一分钟小说。真正的一分钟小说,指的是比较严格地限制一分钟时间的小说,一般不超过一千字。它与微型小说一样,都是撷取生活断片,通过精炼的笔触,反映较深刻的主题思想和社会内容。我国近来也颇流行这种作品。 全景小说又称“全景文学”。在苏联文学界提出时,原有两个内涵:一是专指用宏大场面反映卫国战争的小说;二是泛指是有综合性、史诗性的长篇小说。产生于本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并成为六十至七十年代战争文学主流,代表作有西蒙诺夫的三部曲《生者与死者》、恰科夫斯基的《围困》、斯塔德纽克的《战争》等,特点是卷帙浩繁、人物众多、故事的时间跨度较长,把战争同国际政治舞台上的外交斗争交织在一起,多角度描绘战争全景,揭示战争本质。在其影响下,苏联小说愈来愈倾向于把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国内与国外、天上与人间综合在一起,竭力描绘社会生活全景,对社会生活和人的内心世界的开掘,也愈来愈深。小说多层次、多线索、多主题,容量增大、结构复杂。 随笔小说又称“论说小说”。作为本世纪七十年代后期苏联小说的一种类型,它的形式比较自由活泼,结构比较松散,可以叙事、抒情、发表议论,通常多采取夹叙夹议的手法,一般没有连贯的情节线索,也不注重刻画人物形象,实际是篇幅和容量较大的随笔,迄今尚未充分发展。代表作品是B·奇维利欣的《记忆》(又译《追思》)。 连作小说指由若干作者连续创作的小说。作者人数不限,构思、主题、风格等可事先商定,也可由个人独立确定,但要求人物、地点、时间一致,最后形成一个具有整体性的故事。理想的连作小说,还应考虑风格的统一和美学上的和谐。 (摘自《语文报》,嘉树文) 荒诞小说模式 荒诞是艺术地观照现实的一个新的角度,是审美地把握现实世界的特殊方式。荒诞小说有意打破生活中的现存秩序,按照艺术的逻辑,而非生活本身的逻辑给以重新改造,重新结构。荒诞小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非逻辑,甚至是反逻辑的荒诞世界。荒诞世界中的形象鲜为活生生的人,更不要说是丰满立体的性格,这不是它所追求的,而多为扭曲变形的人。虽然作家通过种种艺术手段将现实幻化、魔化,使其与现实世界疏离,但其艺术的旨归却是在现实世界。荒诞小说的形象世界因其荒诞性从而与现实世界建立起一种对比关系,这种对比关系促成一种新的审美秩序的建立,这种特殊的秩序即反切,从变形切人原物,从反常切入正常,从荒诞切入现实,从而达到对现实进行审美的目的。 (摘自《小说评论》,孙先科文) 最短而曲折的小说 一家美国杂志曾以三千美元悬奖征求文字最简短、情节最曲折的小说,不少人绞尽脑汁应征。结果,下面一篇小说获得首奖: 伊莉薇娜的弟弟佛莱特伴着她的丈夫巴布去打猎。不久,她在家里接获弟弟的电报:“巴布猎狮身死——佛莱特。” 伊莉薇娜悲不自胜,回电给弟弟:“运其尸回家。”三星期后,从非洲运来一个大包裹,里面是一个狮尸。她又赶发了一份电报:“狮收到。弟误,请寄回巴布尸。” 很快得到了非洲的回电:“无误。巴布在狮腹内——佛莱特。” (摘自《短文奇观》,天津文艺出版杜出版,向本林编) 怎样选定名著? 权威的《大英百科全书》董事会主席、著名的英国人文学者阿德勒对选定名著提出了值得人们玩味的六条标准。 一、名著的内容能长久地吸引读者。名著不是流行一时的畅销书,而是经久不衰的畅销书。 二、名著面向大众,通俗易懂,而不是面向少数专家学者;不是面向局限的文艺沙龙。 三、名著永远不会落后于时代。它决不会因为政治风云的变幻而失去它观照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四、名著隽永深刻,有时一页上的内容能多于许多成本宏论的思想内容。 五、名著有独到的见解,能言前人所未言。 六、名著探讨的是人生长期没有解决的问题,在某个领域里有突破性的进展。 (摘自《八小时以外》,阿周编译) 数字巧对拾趣 极为平常的数目字,在对联中如运用得奇巧,能收到异常的妙趣。 人们经常提到的吕蒙正一联:“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寓缺“一”(谐“衣”),少“十”(谐“食”)。这副潜藏联,纯系数目字,解开寓意,刚巧十个数字。 明朝浙江兰溪的博学之士章懋,少年就读,爱默念,不喜吟诵,老师不满,故意出一上联命其属对,曰:“懒弟子仰面数椽,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章懋思索片刻,对出下联:“瞎先生低头算命,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这是拿传统用作表示次序的符号天干相对,对得工整巧妙,令人折服。 据传,从前一位老先生养有两个女儿大乔和二乔,他想在自己收的七个皆中进士的门生中选婿,特出一上联:“一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五匣六合七彩粉,八环九钗十倍娇。”七个进土苦思冥想到五更天也难对出下联,其中六人只得退场。剩下的那个,耳听五更鼓声,又见六人退离,顿有所悟,对出下联:“十九月,八分圆,七个进士六个还,五更四鼓三声响,二乔大乔—人聘。”上联从一到十,下联逆序从十到一,各用十个数字按序排列,貌似讨巧,实为不易。 还有一种是一到十数字打乱嵌于联中,而不联巧妙地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词和五行相属,别有风味。这一联即为关于诸葛亮一生事迹的那副名联:“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演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至于在联中巧用几个数目字的对联,那就比比皆是。某处旅店客舍有一联:“未晚先投二十八,鸡鸣早看三十二。”巧用古语:“二十八星宿,三十二重天”之称,以“二十八”隐“宿”字,用“三十二”隐“天”字,将普通的一联:“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变换格调,使人耳目一新,却也别有意趣。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陈顺宣文) 有趣的“逆转联” 逆转是古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通过添字、减字、断句、对句等方式,使原来描写的事物向其反面转化。产生相反的结果。此法应用于对联,更富有情趣。 明末大臣洪承畴,官至高位,常以忠节自命,曾在厅堂门框上亲自撰写一联,曰: 皇恩深似海;臣节重如山。 后松山一战,洪兵败被俘,经不住威胁利诱,屈膝降清。时人鄙之,在其自撰联后加了两个字,逐成新联: 皇恩深似海矣! 臣节重如山乎? 另加二字,即变自命为讽刺,堪称妙笔。 从前,鄂西山区有户姓覃的人家,祖孙三代,目不识丁。某年,大儿子娶媳妇,请一位乡间学究写婚联,因招待不周,这位老先生竟为其写了一副丧气联: 流水夕阳千古恨 春露秋霜百年愁 对联贴出,亲戚们看了都摇头,认为无法挽救了。踌躇之际,鼓乐齐鸣,新娘花轿已到,新娘款步下轿,撩起盖头一角看路时,猛见此联,好生烦恼。走到门边,突然灵机一动,伸出双手,将对联的两个尾字撕去,对联变成: 流水夕阳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减去二字,联意突变,一扫晦丧之气,可谓巧矣! (摘自《解放军报》) ……
作者: 朱思敬等摘编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2001
简介:物品缘何叫“东西” 《通雅·称谓》条说:“称物曰‘东西,也。”“东西”作为固定词汇,最早出现于唐代。 据载,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有一次遇到朋友盛温如拎着篮子上街。朱熹问他:“你去做什么?”盛答:“去买东西。”朱又问:“为何不买南北?”盛回答:“按五行(木金水火土)配五方(东西南北中),东方属木,西方属金,木和金我的篮于能装下;南方属火,北方属水,水和火我这篮子就装不下了。所以只能说买东西,不说买南北。” 汉代荀悦在《申鉴》一书中曾提到,早在汉时,对东西南北便有“方忌”(即忌讳某方向)的习俗。因此,人们往往以南北为忌讳,该习俗便沿习下来,故人们习惯以“东西”替代物品的称呼。 另有解释认为,物品虽产于东南西北四方,但可简称为“东西”,犹如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只简称为“春秋”一样。 (摘自《检察日报》) 辨“客”录 (1)所有客人的总称为“宾客”。 (2)不经常来的客人称“稀客”。 (3)经常来访的客人称“常客”。 (4)远道而来的客人称“远客”。 (5)素不相识的客人称“生客”。 (6)关系疏远的客人称“外客”。 (7)精通剑术的人称“剑客”。 (8)地位高贵的客人称“贵客”。 (9)能言善辩的客人称“辩客”。 (10)玩弄妓女的客人称“嫖客”。 (11)舞场跳舞的客人称“舞客”。 (12)对诗人的别称为“骚客”。 (13)对文人的别称为“墨客”。 (14)乘坐车船飞机的客人称“乘客”。 (15)来商店买东西的客人称“顾客”。 (16)在外游山观水的客人称“游客”。 (17)专门进行暗杀的人称“刺客”。 (18)到寺庙求神拜佛的人称“香客”。 (19)流落或寄居他乡的人称“异客”。 (20)泛称女婿或娇贵的人为“娇客”。 (21)泛称文体活动的观众为“看客”。 (22)泛指登门来访的客人为“来客”。 (23)奔走各地游说的人称“说客”。 (24)到茶馆里喝茶的客人称“茶客”。 (25)从事政治投机的人统称“政客”。 (26)向房东租房居住的人称“房客”。 (27)特请来陪伴客人的人称“陪客”。 (28)旧称被贬官远调的人为“迁客”。 (29)泛称受邀请的客人为“座上客”。 (30)不待邀请而来的客人称“不速之客”。 (31)古时贵族家里收养的帮闲的人称“门客”。 (32)旧指武艺高强、见义勇为的人为“侠客”。 (33)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为主人谋划奔走的人称“食客”。 (34)旧称强盗为“暴客”或“豪客”。 (35)旧社会在富豪家里帮闲的人称“清客”。 (36)旧称给行旅或运输中的货物保镖的人为“镖客”。 (37)旧称婚丧喜事替主人招待宾客、迎进送出的人为“知客”。 (38)替人介绍买卖,从中赚取佣金的人为“掮客”。 (摘自《语文知识》,庄荣华文) 信封上的“缄”字是怎么来的? 我们今天有人写信,习惯在信封的落款处写上“某某缄”,这是沿袭了古代的用法。 “缄”,原是捆箱子的绳子。《说文》:“缄,束箧。”“箧”是箱子之类的东西。《汉书》载:“解箧缄”,就是解开捆箱子的绳子。《家语》记载孔丘在周朝曾看见一个铜人,“三缄其口而铭其背。”“三缄其口”是说用绳子把铜人的嘴绑了好几道。现在形容人不发言叫“缄口”、“缄密”,都由此而来。“缄”又引申为“封”,指的是把公文或书信封盖上,不叫别人看见里面的内容。 缄由“捆”引申为“封”,这和古代公文书信有关。东汉以前没有纸张,公文书信多写在木板或竹简上,叫“札”,并用绳子捆上,绳的打结处再加上一块泥,然后在泥上盖印章,以防被拆,这叫封“泥”。用绳子捆叫“缄”。用泥盖印叫“封”,解开绳子叫“开缄”。其目的都是为了保守“札”中的秘密。 (摘自《语文知识》,陈寿刚文) 动物住处的名称 1鸟的住处称“巢”。 2狗的住处称“洞”、“窦”。 3蛇的住处称“窟”。 4马的住处称“厩”。 5牛的住处称“栏”。 6猪的住处称“圈”。 7兔的住处称“窝”“窟”。 8羊的住处称“牢”。 9鸡的住处称“埘”、“笼”。 10虎的住处称“穴”。 11蚕的住处称“架”。 12蜜蜂的住处称“箱”。 13蜘蛛的住处称“网”。 (摘自《求知报》) 千奇百态的“喻人”词语 现代汉语有不少形象生动的喻人词语,体现了汉语的丰富多彩。如: 喻之飞禽走兽——惊弓之鸟、百灵鸟、衣冠禽兽、狐群狗党、一丘之貉、色狼、瘦猴、母老虎…… 喻之家禽家兽——丧家之犬、落水狗、哈巴狗、狗腿子、夜猫子、初生之犊、铁公鸡、落汤鸡、蠢猪、笨驴…… 喻之花草树虫——交际花、墙头草、摇钱树、糊涂虫、应声虫、井底之蛙…… 喻之用物——药罐子、醋瓶子、炮筒子、笔杆子、气袋子、保护伞、老古董、芦柴棒、光棍、传声筒、出气筒、眼中钉、掌上明株…… 喻之器官——势利眼、顺风耳、乌鸦嘴、三只手、飞毛腿、睁眼瞎…… 喻之其它——软骨头、跳梁小丑、窝囊废、绊脚石、气管炎、变色龙、地头蛇…… 上面列举的喻人词语,或直或曲、或美或丑、或褒或贬、或爱或恨。从不同的角度比喻世人的千奇百态。 (摘自《南方日报》) 动物妙喻人 千里驹——比喻有突出才干的人。 人中龙——指使人仰望的出类拔萃的人。 下山虎——指健壮勇猛的小伙子。 中山狼——喻恩将仇报、忘恩负义的人。 丧家犬——喻没有依靠、无处投奔的人。 地头蛇——喻在当地仗势欺人的恶棍。 铁公鸡——喻吝啬钱财,一毛不拔的人。 变色龙——喻变化无常巧言谄上的人。 应声虫——喻毫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 笑面虎——喻外表善良内心凶恶的人。 落水狗——喻失势的坏人。 三脚猫——喻技艺不精勉强凑合的人。 井底蛙——喻眼光狭小见识不广的人。 (摘自《语文天地》) 成语的幽默 最大的嘴——气吞山河 最高的人——顶天立地 最尖的针——无孔不入 最大的容量——包罗万象 最难做的饭——无米之炊 最快的速度——风驰电掣 最短的季节——一日三秋 最长的一天——度日如年 最怪的动物——虎头蛇尾 最厉害的贼——偷梁换柱 最长的腿——一步登天 最小的人——轻如鸿毛 最重的话——一言九鼎 最大的差别——天壤之别 最大的变化——天翻地覆 最多的资源——取之不尽 最宽的视野——一览天余 最大的地方——无边无际 最宝贵的话——金玉良言 最大的手术——脱胎换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