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6 项 “李伯重” 相关结果
宋朝
作者: (日)小岛毅著;何晓毅译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简介:【讲谈社百周年献礼之作】这套书是日本讲谈社建社一百周年的献礼之作。是日本历史学家的系列作品。每卷都是由这个历史时段最具代表性的学者撰写。 【“大家”写给大家的书】日本学者有大学者为大众著书的传统。这既是一套大众读本,读来让人不觉艰深,又兼具现有知识边界的学术前沿性。是一套严谨、专业、可读性很强的历史读本。 【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中国史学界的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国内一流学者推荐】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中国先秦史副会长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令人耳目一新的视角】我们希望让国内的读者看到一套真正专业、前沿、有创见的中国通史。给大家提供一个看待中国历史的新角度——看看日本学界最优秀的学者是如何跟普通读者讲述中国历史的。我们也相信,专业的历史书不一定艰深晦涩,我们一定能够找到联结学术研究与大众阅读的桥梁。 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先生说:“在国际中国史研究中,日本学者有独特的优势,形成了自己学术风格和学术传统。由于文化传统和学术传统不同,西洋人、东洋人观察中国历史的角度和兴趣、重点也不同,所以,在许多方面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历时五年,五次调版,十易封面】这套书从中方提出报价,日方不断审核出版资质,到找寻合适的翻译者、合适的推荐学者、翻译、编辑、制作地图、选配图片、地图送审、重大选题送审、排版调版、设计封面,几乎用掉了五年的时间。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译者,有的本人就是这个领域内的学者专家,比如第八卷的译者乌兰女士,就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的知名元史专家。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每卷书含地图、照片上百幅,彩图若干。印刷精美,精装呈现。
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
作者: 李伯重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简介: 本书收集了著者近年发表的论文十数篇,从“理论”、“方法”和“发展趋势”三方面,对国际学界热烈讨论中的若干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主要涉及:对“资本主义萌芽”、“早期工业化”、“过密型增长”理论的分析;对以往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检讨和对海外中国经济史研究方法的评述;以及对该领域新趋势、新视角的分析和探讨。
从神话到历史:神话时代 夏王朝
作者: (日)宫本一夫著;吴菲译
简介:★【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神话时代、夏王朝”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宫本一夫撰写,是一本由大家(考古学家)写给大家(大众)的作品。 ★【一幅多元的史前中国的风俗画】 ——一幅多元的史前中国的风俗画在考古学家的笔下栩栩如生。只有考古学家的手铲,才能解读文字诞生前那悠久时代留下的无字地书,给我们讲出一部完整的中国史的开端——中国远古时代的故事。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作者以其外国学者的独特视角,着意要“在放眼整个东亚的情况下,把中国置于广大的多元性之中来进行考察”。作者在本卷中进行了通史性质的、网罗全域的综合研究。只有兼通整个东亚地区考古学文化发展的学者,才能有如此跨文化比较的宏阔视野。 【关于套书】A History of China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 ★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每卷书含地图、照片上百幅,彩图若干
末代王朝与近代中国:清末 中华民国
作者: (日)菊池秀明著;马晓娟译
简介:【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清末 中华民国”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菊池秀明撰写,是一本“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深入社会基层的视角,理解近代中国的开端】 ——本卷是一位日本学者对清末以来到进入全面抗日战争之前中国历史的观察。作者没有拘泥于对现成的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和爬梳,同许多中国学者 一样,多次深入中国内地进行深入调查,同当地民众交谈,亲自把握第一手的口述史料,从社会的基层了解和探索近代中国的追求。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这套书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套书】A History of China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每卷书含地图、照片上百幅,彩图若干
量化历史研究
作者: 陈志武,龙登高,马德斌 主编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9-1
简介: 导语 陈志武、龙登高、马德斌主编的《量化历史研究(第1辑)》研究了文献目前的现状和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如何收集历史资料和量化数据,如何将定性资料进行量化并由量化后的数据做回归研究,并介绍了主要研究结论和方法论上的创新。 本书汇集的是郝煜、龚启圣、李中清、周黎安、李伯重、颜色、陈志武、马金华等教授的讲授内容,每一章由当时授课的助教整理,并同时综合、补充相关文献内容,使每一章不仅有很好的可读性,也能自成体系。 内容提要 陈志武、龙登高、马德斌主编的《量化历史研究》致力于现代社会科学研究范式在历史研究中的应用、推广和创新,吸纳和整合国内外学术资源,尤其注重量化方法、基础理论和前沿课题的跨学科研究,提倡贯通历史与现实、关联中国与世界,跨越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多领域,运用现代社会科学范式解读历史中和变革中的中国。目标是建造国际一流的量化历史研究学术交流平台。《量化历史研究(第1辑)》是《量化历史研究》的第一辑。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辽 西夏 金 元
作者: (日)杉山正明著;乌兰,乌日娜译
简介:【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辽 西夏 金 元”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杉山正明撰写,是一本“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将欧亚大陆世界史乃至全球世界史置于“中国史”的尝试】——跳出以往对“中国史”所认为真正应有之状态的观点,进一步将欧亚大陆世界史乃至全球世界史恰当地置于“中国史”的脉络当中,准确把握其相互间的存在状态、影响和变化。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这套书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套书】A History of China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每卷书含地图、照片上百幅,彩图若干
殷周 春秋战国
作者: (日)平势隆郎著;周洁译
简介:【由大家写给大家的作品】 ——本书是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系列“殷周、春秋战国”一卷,由日本学界该研究领域内的代表学者平势隆郎撰写,是一本由大家(历史学家)写给大家(大众)的作品。 【文化地域的崭新视角,辨析史书中“事实” 真相】 ——本书质疑夏商周三代都是统治天下的王朝这一传统观点,认为这是后世的虚构,夏商周 三代王朝统治的疆土基本上只是一个文化地域,作者强调审慎辨析史料,对史书的成书背景进行探索和研究,兼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以日本学者的全新眼光重新解读中国历史】——日本因其与中国地缘临近的关系和悠久的文化交流历史,对中国历史了解较早且相当深入。无论是在宏观框架还是具体史实上,这套书都为我们重新理解自己的历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关于套书】A History of China 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 历时五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理想国倾情推出“日本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十卷本) 十位作者均为日本一流学者:九州大学教授宫本一夫、东京大学教授平势隆郎、学习院大学教授鹤间和幸、京都大学教授金文京、九州大学教授川本芳昭、明治大学教授气贺泽保规、东京大学教授小岛毅、京都大学教授杉山正明、立教大学教授上田信、国际基督教大学教授菊池秀明 十位国内一流学者作序推荐: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许宏、武汉大学教授罗运环、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王子今、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黎虎、北京大学教授阎步克、清华大学教授张国刚、北京大学教授邓小南、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伯重、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步平共同推荐 图文并茂,印刷精美,深入浅出,观点新颖 每卷书含地图、照片上百幅,彩图若
China transformed:historical change and the limits of European experience
作者: (美)王国斌(R. Bin Wong)著;李伯重,连玲玲译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005重印)
简介: 王国斌的《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着重研究1400-1800年中国和欧洲经济发展,涉及面广。包括国家形成与制度、社会状况与抗争,对革命的诠释等。他试图说明为什么在15-18世纪中国与欧洲遇到几乎相同的问题,但解决办法却迥然不同;为什么英国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王国斌避免用西方社会科学关于历史变动的分析和动力概念,而采用严格的、平稳的比较史学方法。他承认解释长时段历史过程的变化和延续性是十分困难的,因为在他看来,世界发展不是依照一个模式进行的:各国不仅在过去已经历了不同发展道路,而且将来也仍然会坚持走不同的道路。他与前人的区别是,前人只问为什么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而不探讨英国为什么没有走中国发展道路。此外,作者对中、法两国革命的对比——从中国的角度看法国革命和从法国的角度看中国革命——这两节写得十分精辟。过去我们习惯于笼统地谈论中国如何向法国学习革命经验,特别是复辟和反复辟的斗争,而没有具体分析两国社会环境,精英作用,民主思想,农民意识等方面的异同。王国斌在这方面的诠释给我们提供了范例。 [
多视角看江南经济史:1250~1850
出版社:三联书店,2003
简介: 片断: 一般而言,无论在何社会中,妇女总是占人口总数的一半左右。妇女劳动的问题,也因之而成为社会经济史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课题。然而在以往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中,此问题却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特别是关于近代以前中国农村妇女劳动的问题,尽管许多著作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但专门的研究成果却很少见。可以说迄今为止,这一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的阶段,亟有加强研究的必要。本文就是我在此方面所作的一个初步探讨。 近代以前中国农村妇女的劳动,具有极大的时空差异性。有鉴于此,本文将考察的时空范围限制在明清江南。具体而言,时间大体是从明代初期到清代中期(1850年太平天国运动波及江南以前),地域则包括明清的苏、松、常、镇、宁(应天)、杭、嘉、湖八府和自苏州府析出的太仓州。作这样的时空限定的理由,我在其他的文章里已作说明,这里站已从略。本文力图通过对于明清江南农家男女劳动安排方式的讨论,着重了解江南农家妇女所从事的主要劳作的种类有哪些?她们的劳动情况在19世纪中期以前的近五个世纪中是否发生过变化?至于这个变化的背景和意义(特别是江南农家妇女劳动方式的变化所导致的她们在整个社会的生产劳动中所占的地位变化)。
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以扎实的史料分析为基础,把唐代江南农业放在一个较大的时空范围中进行多重的比较考察,提出了唐代江南农业变革的观点,并修正了学界关于宋代农业革命的传统看法。在唐代以前,黄河中下游平原一直是我国最重要、最先进的经济区;而到了宋代,江南地区起而代之,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之所在,直至今天。这一伟大的历史变化,就始于唐代中后期。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
作者: 李伯重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01月
简介:
《火枪与账簿: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与东亚世界》讲述的是15世纪末至17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大潮出现和迅速发展的阶段,即早期经济全球化时代。作者李伯重教授将这个时代的特征概括为“火枪与账簿”。火枪代表了军事革命导致的新型暴力,账簿则意味着对商业利益的积极追求。早期经济全球化的出现和发展,导致东亚世界原有的秩序被打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在这个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未能抓住机遇,从而不得不再等上两个世纪,才又在新的国际环境中重新开始近代化的进程。
江南的早期工业化:1550-1850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 在过去的“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研究中,一个基本的默认前提是明清中 国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像西欧(特别是英国)一样,自行发展为资本主义的经济 近代化(即近代工业化)。这种把西欧经验普遍化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近年 来在国际史坛上受到越来越强烈的质疑和批判。因此如何实事求是地看待中 国的过去,探索真正的“中国特色”,也成为当前中国史研究的首要任务。 本书对明清江南早期工业化问题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并且在此基础上, 总结江南早期工业化的特点,分析导致这种工业化的主要因素,探讨其可能 的发展前景,并且对以往明清经济史研究中流行的西方中心主义史观,从理 论上进行检讨和批判。因此对于真正地认识“中国特色”来说,本书的研究 具有积极的意义。
清华历史讲堂三编
作者: 清华大学历史系,三联书店编辑部合编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简介: 清华历史讲堂三编,一如以前初编、续编之选题旨趣,重视当前的学术前沿以及热点问题,并用学术讲座的形式,介绍给青年学子。本编着重选取了如下五个栏目的文章:“文本与诠释”栏收有李学勤等学者对备受瞩目的新出文献(清华简)的初步研究;李零等从思想史角度对经典文本的新解读。基于医疗史与环境史渐成国际史学界的热点领域,本编特设“医疗与环境”栏,收入新锐学者梁其姿、李贞德、王利华等教授的演讲,以及留美博士侯深探讨美国城市生态环境观念的演讲。“士人与文化”收入阎步克、张国刚、陈怀宇(亚利桑那大学)、葛晓音的一组文章,皆为作者多年沉潜研究的精心之作。 “经济与社会”专栏收入杨际平《研究社会经济史应注重的几个问题》、李伯重《中国的早期近代经济——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夏晓虹《晚清女权思想溯源》等一组文章。最后一组以“思想与学术”为题,收入张绪山、王路、贝尼泰兹等讨论政治哲学、政治与学术的论文。总之,不仅作者皆为一时之选,而且大都直接切入了当前学术界最关切的思想和学术前沿问题,充满活力,值得向学术界,特别是在读的青年学生推介。
出版社:
简介:作 者:李伯重著 页数:589页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 简介: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基金资助出版:李伯重(1949~),生于云南省昆明市,清华大学责任教授、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1世纪发展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经济史学会常务理事、副会长。著有《唐代江南农业的发展》、《发展与制约:明清江南生产力研究》、《江南的早期工业化》等。:早期工业化不仅是世界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当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书讨论的中心问题是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地区八府一州所形成一个完
傅衣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
作者: 陈支平主编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傅衣凌(1911~1988),原名傅家麟,笔名休休生,福建福州人,著名经济史学家。中国社会经济史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对战后日本和美国的汉学研究颇有影响。本书是傅衣凌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收录近30篇傅氏宿友和弟子的学术论文,表达对傅衣凌先生教育恩情的感激与怀念。内容涉及中国经济史、明清史等领域,作者多已成为该学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如杨国桢、陈支平、李伯重、郑学檬等。
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 第1辑
作者: 付海晏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7年06月
简介:《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由华中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和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主办。自2013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与香港科技大学开始在大数据历史研究以及人才培养方面进行合作,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大数据历史专业开设了诸多较有特色的专业课程,其中“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系列讲座系高等研究院、历史文化学院共同举办,邀请在量化历史研究、数字人文研究方面素有专长的资深教授、新锐青年学者做专题讲座,本书即部分学者研究成果、演讲稿的结集。【目录】·专题研究·民国时期社会发展的计量研究与政府统计资料利用【马 敏 陆汉文】量化数据库与历史研究【梁 晨 董 浩 李中清】中国历史时期经济总量估值研究 ——以GDP的测算为中心【倪玉平 徐 毅 范鲁文?巴斯】从脚注中发现经济史:统泰升档案旧事(1790~1850)【马德斌 袁为鹏】周学熙实业生涯中的社会网络关系考察【段 钊 谭艳平】北洋时期基层诉讼的规模、效率及结案方式【唐仕春】·讲座实录·大数据与中国历史研究【李伯重】大数据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周欣平】计量史学漫谈【袁为鹏】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民间资本的地位和作用【朱荫贵】稿 约
中国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作者: 林文勋黄纯艳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8年06月
简介:中国经济史论述中国经济千百年的变迁。中国经济曾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远古的农业经济时代,中国经济规模在世界上独领风骚了近2000年。现在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渐加深。本书为云南大学《中国经济史理论与方法》二十节公开课的讲稿合集,包括李伯重、葛金芳、杨宇勋、仲伟民等经济史名家,对推动中国经济史学科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目录】●“资本主义萌芽”范式与明清经济史研究●财政、经济与社会:中国财政史的研究路径●宋代财政史研究的取径与方法●中国古代技术史研究的路径与方法:以宋代造船业为中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以傅衣凌先生为例●史料、方法与理论:冀朝鼎先生的中国水利史研究●区位、交通与南宋空间经济●金元之际“银钞相权”货币流通格局的确立●明清山西商人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创新及启示●分工论与先秦历史研究●中国古代“富民社会”的理论体系●“农商社会说”的学术背景与理论资源●史料与量化:量化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讨论之一●量化与比较:量化方法在史学研究中的运用讨论之二●大数据时代与经济史计量研究●地权市场与农户经营:制度经济学的考察●多元视角下的中国古代消费研究●唐宋变革论与宋代经济史研究●王朝贡赋体系与经济史●部分目录
1820年代华亭-娄县地区GDP研究
出版社:中华书局,2010
简介: 本书是第一部采用国民账户系统(SNA)方法对近代以前中国一个地区 的经济进行研究的专著。通过对1820年代松江府华亭和娄县地区的GDP的深 入研究以及与1810年代荷兰的GDP的比较,得出了“19世纪初期江南经济已 经不再是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经济,而是一个以工商业为主的早期的近代经 济”的结论。 本书研究也表明:只有从长期历史变化的角度,采用社会科学的方法 ,把研究纳入全球史的视野之中,才能真正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变化及其 走向。
作者:
简介:本书收录了李埏、李伯重父子二代史学家所写的九篇回忆自己老师的文章。这些老师都是20世纪中国学坛上的重要人物。从这些文章中,不仅可以看到学生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老师对学生的教诲和关爱,而且也可以看到中国学者在风云变幻的20世纪中的复杂经历,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学问的追求和对信念的坚守。
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修订版)》由李伯重著。近年来国际性的史学危机,就根本上讲是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的危机。常言道:危机就是转机。从此意义上而言,今天史学所受到的挑战是一件好事,因为这使得我们能够对史学本身所存在的许多问题进行深刻的反思,而史学的前途也正依赖于这些反思的结果。经济史学要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存在下去,就必须不断发展,不断更新。经济史学家不应追求时髦,但应追赶时代。强调这一点,引起大家的思考,正是《理论、方法、发展、趋势:中国经济史研究新探(修订版)》目的之所在。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4-9-1
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2005重印)
三联书店,2003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17年01月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