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出版社:
简介:内容简介
本书是以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中国北宋大思想家程颢、程颐与中
国文化关系的论著。作者把二程置于中国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以二程思想为
点,以宋明理学思潮为面,以整个中国文化为线,通点、面、线三者相互联
系,作从横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论述了二程理学论构成、特征及其
与中国文化的关系。作者以现代化为价值标准,既批判了二程思想中的封建主
主糟粕和消极因素,又提出了继承二程思想中所反映的中华族精神。本书史
论结合,逻辑严密,文字流畅,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可读性。
片断:
第一节二程生活的时代
二程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持续发展并产生危机的北宋时
期,其生活的时代与其思想的形成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唐宋之际的社会变革
唐宋之际,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其主要
标志,是由土地占有制度的变化引发了一系列社会制度,以及生
产方式、政治思想、价值观念的变化。
土地占有制度的变革是唐宋之际社会变革的主要特征。北
魏至唐中叶计口分配土地的均田制,即土地的主权在封建国家,
按贵族官僚的品位授田和计口授田的土地制度,在唐玄宗时期
已遭到严重破坏,封建土地国有逐渐转化为封建土地私有。至宋
代,在土地问题上,赵宋王朝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使豪民占
田不知其数。其时“田制不立”,虽时有“限田”的诏令,但任事者
终因限田不便,未几即废。由此使得大地主占田无限,兼并成风。
宋朝廷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宋代官员用随意购买土地的方式成
为大小地主,并扩大土地占有。这使得“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
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自由买卖加速了土地兼并的过
程,使封建国家授田制进一步消亡,并意味着土地私有制已牢固
确立①。
封建土地制度的变化引起了封建社会体制的一系列变化。
均田制的废弃,在赋税制度上改变了唐代以均田制为基础的租
庸调制,代之以与土地私人占有相联系的两税法。两税法产生于
唐德宗建中年间,而被北宋朝廷所沿用,是宋代田赋制度的基
础。
在兵役制度上,随着均田制的破坏,与之相适应的府兵制也
被募兵制代替。均田制下的府兵制采用征兵的方式,凡接受封建
国家授予的土地者,都须应征入府服役,即所谓“寓兵于农”。至
宋代,形成了广募流民为禁军的制度。使“寓兵于农”转变为兵农
分离。
在政治格局方面,也产生了新的变化。科举制度始于隋唐。
隋唐以来,为了废除士族特权的官僚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
开始实行分科取士的科举制度。经宋代统治者的发展完善,确立
为选拔官吏的基本制度。由于科举制度的完善、确立,宋朝形成
了文官治国的政治体制,体现出与前代武人专权、门阀士族操政
迥然不同的政治格局。消除了武人专权和士族操政的局面。经
唐末农民起义的打击,门阀士族也不复存在。
二、宋中央集权制的加强与时政危机
宋王朝建立于唐末五代的社会大动乱之后,为了总结历史
经验,实现长治久安,最高统治者采取了加强中央集权的各项措
施,以巩固封建王朝。这既带来了社会稳定,使经济和文化得到
发展,又治而弊生,造成“积贫”、“积弱”的局面,并导致时政危机
的产生。
后记:
后记
1991年春,学兄李宗桂教授来信邀我参加贵州人民出版
社委托他主编的“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的写作,撰写其中
的《程颢程颐与中国文化》一书。由于我多年从事宋明理学研究,
近年来又关注文化讨论,写过一些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宗桂教授
认为我较为适合承担此书的写作。我也认为这是一次磨练和提
高自己的机会,于是欣然接受了写作任务。
我历来知道研究二程是热门,要继续深入研究有很大难度。
在查阅了大量海内外二程研究的资料之后,印证了我这种看法。
此时我收到丛书责任编辑,贵州人民出版社奚晓青同志的来信
鼓励,他说:“宋代理学,是治儒学的重头戏,可谓强手如林,要出
新非易事。”况且要联系中国文化来论二程思想,更是有它的难
度。他要求我保证质量,力求创新。我体会到编辑的良苦用心,
这本书成败的关键是能否保证质量,能否创新。鉴于目前海内外
已出版的研究二程的著作有十余部,发表的论文更多达数百篇,
要出新意,确非易事。但你要写,就必须创新,就必须在现有论著
的基础上有所提高,上一个新台阶,否则你就不需动笔。我就是
抱着这种信念来从事本书的写作的。经过苦苦思索和一个个不
眠之夜的劳作,现终于完稿。能否如愿,还待读者审阅。
本书的写作,我得益于已往学术成果的创造者和培养传授
我学识的老师,在此谨向他们表示诚挚的谢意!他们是:张岱年
教授、石峻教授、杨宪邦教授、乔长路教授、张立文教授、方立天
教授、葛荣晋教授、贾顺先教授、李苏平教授、潘富恩教授、徐余
庆先生、徐远和研究员、刘象彬教授、卢连章研究员,以及台湾的
张德麟教授、李日章教授、张永俊教授,日本的市川安司教授、冈
田武彦教授、荒木见悟教授等。
本书是在“大思想家与中国文化”丛书的框架范围内,按照
出版社和丛书主编“编写说明”的要求完成的。在本书的写作过
程中,从提纲的拟定、修改,到书稿的修改、定稿,都得到了李宗
桂主编的指导和帮助。贵州人民出版社领导和责任编辑奚晓青
同志也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在此谨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伊川程颐先生二十九世孙、高级工程师程德祥先生为我提
供了二程的临真容画像,并热情鼓励我写作,在此谨致谢忱!
把二程放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加以研究,是一新的课题
和尝试,本书的疏漏错误,难以避免,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蔡方鹿
1993年12月于四川省
社会科学院哲学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