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5 项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2014
简介:早在达尔文之前,就已经有人提出过进化的观点。但是真正使生物进化论为世人所关注的是达尔文于1859年出版的《物种起源》,因为这《物种起源》的结论建立在大量的第一手考查资料基础之上。这《物种起源》不仅带来了生物科学的根本变革,而且使人们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达尔文是在"贝格尔号"舰上担任博物学家时进行的五年航海考查时期,通过考查和对比各地的物种性状,得到了物种渐变的结论。航海结束后,达尔文又通过搜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条件下发生变异的材料,根据人工选择的原理得到了自然选择的思想。遗传变异、生存斗争、自然选择学说是《物种起源》一书的主要内容。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囊括人类有史以来至19世纪最优秀的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文献 向现代读者展示人类观察、记录、发明和思想演变的进程 人类史上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思想性读物 自1901年问世以来,畅销逾百年! 每个西方家庭必备藏书 西方学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最权威读物 畅销了一个世纪的西方巨著,中文版首次整体面世 我选编《哈佛百年经典》,旨在为认真、执著的读者提供文学养分,他们将可以从中大致了解人类从古代直至19世纪末观察、记录、发明以及想象的进程。 在这50卷书、约22000页的篇幅内,我试图为一个20世纪的文化人提供获取古代和现代知识的手段。 作为一个27世纪的文化人,他不仅理所当然的要有开明的理念或思维方法,而且还必须拥有一座人类从蛮荒发展到文明的进程中所积累起来的、有文字记载的关于发现、经历、以及思索的宝藏。 ——查尔斯·艾略特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简介:《经典超译本?物种起源》编辑推荐:1.通过此书能轻松了解《物种起源》这部大部头著作的精髓内容。 2.在尊重原著内容与结构的基础上,采用语录体形式,直接呈现原著中的经典段落与概括性结论,省却了繁复、冗长的论证过程。 3.译者在领会原著者思想脉络的同时,于编译中巧妙加入了现代理解与思考,缩小了阅读中的历史距离。行文简洁、有力,一改以往译文的晦涩拗口。 4.该译本可从任何一页翻开阅读,精致的排版与精巧的开本适合随时、随地、随意、随性翻阅,特别适合非专业、非学术人群。
作者: 李文忠,石仿主编
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19世纪英国伟大的生物学家,被誉为现代生物学之父,他提出的生物进化理论揭开了生物学大发展时代的序幕。本书共分五篇:达尔文自传、物种起源、人类的由来、情趣小品、达尔文书信摘编。书末的达尔文生平及著作年表,展示了他在进化生物学、系统分类学、生态学、动物行为学、实验植物学等领域所做的开拓性工作。正文前的导读,介绍了达尔文理论的精髓,从中可感受他崇高的人格魅力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全书根据可读性、知识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选编了达尔文的著述,让读者从中了解达尔文对自然、生命、信仰、人生和社会的基本思考。
作者: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简介: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该书首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对整个生物学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精彩文摘】
个体差异
在同一父母的后代中所出现的许多微小差异,或者在同一局限区域内的,可以设想为源于同一父母的同种诸个体,它们所发生的许多微小差异,都可叫作个体差异。没有人会假定同种的所有个体都是在同一实际模型里铸造出来的。这些个体差异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因为,众所周知,它们常常是遗传性的;并且这种变异为自然选择进一步的作用和积累提供了材料,就像人类在家养生物过程中会朝着一定方向积累个体差异那样。在博物学者们看来,这些个体差异通常影响那些不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可以用一连串的事实阐明,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分类学的观点来看,被影响的那些部分肯定是重要的,它们有时在同种诸个体中也会发生变异。我相信,经验*丰富的博物学者也会惊讶于变异的事例如此之多,变异甚至会发生在构造的重要部分;这些事例他可以在若干年内根据可靠的材料搜集到,如同我所搜集到的那样。应该牢记,分类学家并不乐于见到重要性状中所发生的变异,而且很少有人愿意不辞辛劳地去研究内部和重要器官,并对同类物种的许多样本进行比较。我们大概从来不曾预料到,昆虫靠近中央神经节的主干神经分支在同一个物种里是可变异的;人们一直认为这种性质的变异可能只会缓慢地进行;然而卢伯克爵士曾经阐明了介壳虫的主干神经的变异程度,其程度几乎可以和树干的不规则分枝相比。我补充说明,这位富有哲理性的博物学者还曾证明,某些昆虫的幼虫的肌肉很不相同。当著者说重要器官绝不变异时,他们往往是用循环论证来辩论,因为恰恰同样是这些著者实际上把不变异的部分列为重要器官(如少许博物学者的忠实自白)。在这种观点下,重要器官发生变异的例子自然就不能被找到了;但在任何其他观点之下,这方面的例子却完全可以确切地列举出来。
与个体差异相关联的其中一个现象令人感到困惑:即我所指的被称为“变形的”或“多形的”那些属,这些属里的物种呈现出异常大的变异量。这些类型应被列为物种还是变种,几乎没有两个博物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例如植物里的悬钩子属、蔷薇属、山柳菊属及昆虫类和腕足类。在大多数多形态的属里,有些物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状。除了少数例外,如果某种属在一个地方为多形态的,那似乎在别处也是多形态的,并且从腕足类来判断,其形态在早先的时代也是这样的。这些事实令人十分困惑,因为它们似乎阐明了这种变异是独立于生活条件之外的。我猜想我们所看到的变异,至少在某些这类的多形属里对于物种是无用或无害的,因此,自然选择对于它们就不会发生作用,也就不能使它们确定下来,正如以后我们还要说明的那样。
众所周知,同种的个体在构造上常呈现出与变异无关的巨大差异,如在各种动物的雌雄间,在昆虫的不育性雌虫即工虫的二、三职级间,以及在许多低等动物未成熟状态和幼虫状态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此外,在动物和植物里还有二形性和三形性的例子。华莱士先生近来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曾阐明,马来群岛某种蝴蝶的雌性,有规则地出现2个甚至是3个显著不同的类型,其间并没有变种发生。弗里茨·米勒描述了某些巴西甲壳类的雄性也有类似且更异常的情形。例如异足水虱的雄性有规律地表现出2个不同的类型:一类生有强壮的不同形状的钳爪,另一类生有极多嗅毛的触角。虽然在大多数的例子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其2个或3个类型之间并没有通过中间渐变连接,但它们大概曾经一度有过连接。例如华莱士先生曾描述过同一岛上的某种蝴蝶,它们呈现出一系列变种,各变种由中间连锁连接着,而在这条连锁上的两种*类型与栖息在马来群岛另一部分的某二形物种的两个类型极其相像。蚁类也如此,工蚁的几种职级一般是十分不同的;但在某些例子中(这些例子我们随后还要讲到),这些职级是被分得很细的级进变种连接在一起而成的。就像我本人所观察到的,一些二形性植物也是这样。同一雌蝶具有在同一时间内产生3个不同雌性类型和一个雄性类型的能力;一株雌雄同体的植物能在同一个种子荚里产出3种不同的雌雄同体类型,且包含三种不同的雌性和3种甚至是6种不同的雄性。这些事实初看的确极其奇特、值得注意,然而它们只不过是普通事实的夸大而已,即雌性所产生的雌雄后代,彼此间的差异有时会达到惊人的地步。
不能确定的物种
有些类型在若干方面对于我们是极其重要的。这些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物种的性状,但同其他类型又密切相似,或者通过中间渐变紧密地同其他类型连接在一起,以至于博物学者们很难将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不确定的和极其相似的类型有许多曾长期持续地保存它们的性状;因为据我们所知,它们和优良的真种一样长久地保持了它们的性状。实际上,当一位博物学者能够通过中间连锁把任何两种类型联合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把一种类型当作另一种类型的变种;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将*普通,也常常是*先记载的那个类型作为物种,而把另一个类型作为变种。可是,即使这两种类型被中间连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决定是否可以把一种类型作为另一类型的变种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中间类型具有通常所假定的杂种性质,这种困难一般也不能够得以解决。在此,我并不准备把这些困难列举出来。然而在很多情形下,一种类型之所以被列为另一类型的变种,并非因为确实找到了中间连锁,而是因为观察者采用了类推的方法,假定这些中间类型现在的确在某些地方存在着,或者它们从前可能存在过;这样一来,就为疑惑或臆测打开了大门。
因此,当决定一个类型是否应被列为物种还是变种的时候,有着合理判断力和丰富经验的博物学者的意见便似乎是应当遵循的*指南。然而在许多场合中,我们必须依据大多数博物学者的意见来作决定,因为几乎所有特征显著而又被人熟知的变种都至少曾经被一些称职的鉴定者列为物种。
具有这种不确定性性质的变种非常普遍,这一点已是无可争辩的了。将大不列颠的、法兰西的、美国的各植物学者所做的几种植物志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有何等惊人数目的类型被某位植物学者列为优良物种,却被另一位植物学者仅仅列为变种。给予我多方帮助、使我感激万分的沃森先生告诉我说,有182种不列颠植物过去都曾被植物学者列为物种,但现在一般被认为是变种。当制作这张表时,他删除了许多不重要的变种,然而这些变种也曾被植物学者列为物种;此外,他完全删除了几个非常多形的属。在属之下,包括*多形的类型,巴宾顿先生列出251个物种,而本瑟姆先生只列出112个物种。也就是说,二者存在139个不确定物种类型之差!在每次生育必须聚在一起交配和具有高度移动性的动物中,有些不确定类型会被某一位动物学者列为物种,而被另一位动物学者列为变种,这些不确定类型在同一地区很少看到,但在隔离的地区却很普遍。在北美洲和欧洲,有很多彼此差异甚微的鸟和昆虫曾被某一著名的博物学者列为确定性物种,却被别的博物学者列为变种,或它们常被称为的地理族!关于栖息在大马来群岛的动物,特别是关于鳞翅类动物,华莱士先生写过几篇有价值的论文,在这些论文里,他指出该地动物可被划分为四类:变异类型、地方类型、地理族即地理亚种,以及真正的、具有代表性的物种。*类即变异类型,在同一岛的范围内变化极多。地方类型相当稳定,但在各个隔离的岛上则有区别;但是,将几个岛上的所有类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就可以看出虽然*类型之间有着显著差别,但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是如此微小和渐变的,以至于无法界定和描述它们。地理族即地理亚种,是完全固定的、孤立的地方类型,但因为它们彼此在极其显著且重要的性状方面没有差异,所以,“没有标准的区别法,而只能凭个人的意见来决定它们何者被视为物种、何者被视为变种”。*后,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在各个岛的自然经济中占据着与地方类型和亚种同样的地位;但是因为它们彼此间的区别比地方类型或亚种之间的差异量大,博物学者们几乎普遍地把它们列为真种。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可能提出一个确切的标准用来辨别变异类型、地方类型、亚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物种。
许多年前,当我比较并且看到别人比较加拉帕戈斯群岛中邻近诸岛的鸟的异同,以及这些鸟与美洲大陆鸟的异同时,物种和变种之间的区别是何等的暧昧和武断,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马得拉群岛的小岛上有许多昆虫,它们在沃拉斯顿先生值得人称赞的著作中被看作是变种,但许多昆虫学者必定会把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甚至在爱尔兰也有少数动物曾被某些动物学者当物种看待,但现在人们却一般把它们看作变种。一些有经验的鸟类学者认为不列颠的红松鸡只是一种特性显著族类的挪威物种,然而大多数鸟类学者则把它们列为大不列颠所特有的确定性物种。两个不确定类型物种的原产地如果相距很远,许多博物学者就会将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但是,就距离问题曾有个很好的提问,即多少距离算是足够远的呢?如果美洲和欧洲间的距离足够远的话,那么欧洲和亚佐尔群岛或马得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之间的距离,又或此类小群岛的几个小岛之间的距离是否足够远呢?
美国杰出的昆虫学者沃尔什先生(Mr. B. D. Walsh)曾经描述过被他称为植物食性的昆虫变种和植物食性的昆虫物种。大多数植物食性昆虫以某一种类或某一类群的植物为生;还有一些昆虫无选择地吃许多种类的植物,但并不因此而发生变异。然而,沃尔什先生在几个例子中观察到,以不同植物为生的昆虫,在其幼虫或成虫时期,或同时在这两个时期,它们的颜色、大小或分泌物的性质呈现出恒定的轻微差异。在某些例子中,只有雄性才表现出微小程度的差异;在另外一些例子里,雌雄二性都表现出微小差异。如果差异很显著,并且雌雄两性和幼虫、成虫时期都受到影响,那么,所有昆虫学者就会将这些类型列为优良物种。但是没有哪一位观察者能为别人决定哪些植物食性的类型应当叫作物种,哪些应当叫作变种,即使他能够为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沃尔什先生将那些被假定为可以自由杂交的类型列为变种,把那些看来似乎已经失去这种能力的列为物种。因为此种差异的形成是由于昆虫长期吃不同的植物所导致的,所以我们不能期望找出连接若干类型之间的中间连锁了。因而,在决定将不确定的类型该列为变种还是物种时,博物学者已然失去了*好的指南。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那些栖息在不同大陆或不同岛屿的几近同属一系的生物上。另一方面,当一种动物或植物分布于同一大陆或是栖息在同一群岛的许多岛屿上,而且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好的机会去发现连接于物种两*状态的中间类型:于是这些类型便被降为变种的一级。
也有极少数博物学者主张动物绝没有变种;于是这些博物学者便认为极轻微的差异也具有物种的价值:如果在两个地区里或两种地质构造里偶然发现了两个相同的类型,他们还会认为它们是藏在同一外衣下面的两个不同物种。这样,物种便成了一个无用的抽象名词。的确,许多类型在卓越的鉴定者看来是变种的,在性状上却几乎完全类似于物种,以至于另外一些卓越的鉴定者将它们列为物种。但是,在物种和变种这些名词的定义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和接受之前,讨论什么应该被称为物种、什么又应该被称为变种,是徒劳无益的。
许多关于特征显著的变种或不确定物种的例子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和研究,因为在试图决定它们的级位上,一些有趣的讨论角度已经从地理分布、相似变异、杂交等方面展开。但是,受篇幅限制,我们在此不作讨论。在许多情形下,仔细的调查研究无疑能使博物学者们对不确定类型的分类达成一致。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为人所知的地区,我们所见到的不确定类型的数目也*多。有一事实引起了我极大的注意,即如果在自然状况下的任何动物或植物于人类有用,或由于某种原因密切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么它的变种就会普遍地被记载下来。此外,这些变种常常被某些著者列为物种。以普通的栎树为例,它们已经被非常精细地研究过,许多植物学者都普遍地认为它们是变种,然而,一位德国著者竟从中确定了12个以上的物种。这个国家一些具有*权威的植物学和实际工作者,有的认为无梗的和有梗的栎树是优良的独特物种,有的则认为它们仅仅是变种。
我愿意在这里提及得·康多尔(A. De Candolle)*近发表的关于全世界栎树的著名报告。在辨别物种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拥有如此丰富的材料,或像他那样热心地、敏锐地研究它们。首先,他详细地列举了若干物种构造发生变异的许多方面的情况,并计算出了变异的相对频数(relative frequency)。甚至对于在同一枝条上发生的变异,他也举出了12种以上的性状,这些变异有些是由于年龄和发育不同,有些则无理由可寻。当然,这样的性状没有物种价值,但是正如阿萨·格雷评论这篇报告时所说的,它们一般已具有确定的物种定义。得·康多尔继续说道,根据在同一株树上绝不变异的那些性状和不同类型间绝没中间状态相连的情况,他对物种进行了等级划分。经过这样的讨论(这也是他辛勤、细致地研究的成果)以后,他强调说:“有些人反复说绝大部分物种有明确界限,而不确定的物种仅是少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当一个属还没有被完全了解,且它的物种是基于少数样本之上,即是被假定的时候,上述那种说法似乎才正确。但是,随着对其的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就会发现不断涌出的中间类型,从而也会对于物种界限的观点产生怀疑。”他又补充说:恰恰是我们熟知的物种呈现出了大量的自发变种和亚变种。例如,夏栎有28个变种,除了其中6个变种,其他变种都环绕在有梗栎、无梗栎及毛栎这3个亚种周围。连接这3个亚种的中间类型比较稀少;又如阿萨·格雷所说的,这些连接的类型目前已经很稀少,如果逐渐完全绝灭,这3个亚种间的相互关系就完全和紧密环绕在典型夏栎周围的那四五个假定物种的关系一样。*后,得·康多尔承认,他将要在其“序论”里所列举的300个栎科物种中,假定的物种至少有2/3,也就是说,它们是否能满足于上述的真种的定义,我们并不完全知道。应该补充说明的是,得·康多尔已不持有物种是不变的创造物的观点,而是断定“转生学说”(derivative theory)是*合乎自然的学说,“并且,转生学说和古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解剖学以及分类学的这些已知事实*为一致”。
当一位年轻的博物学者着手对一个十分陌生的生物类群进行研究时,首先使他感到非常困惑的是:什么差异可被认为是物种的差异,什么差异可以被认为是变种的差异。因为,对此生物类群所发生的变异量和变异种类,他一无所知;这至少可以说明,生物发生某种变异是多么普遍的状况。但是,如果他只关注某一地区的某一类生物,很快他就会决定对不确定性类型分级的方式方法。一般,他会倾向于划定出许多物种,因为就像以前讲过的养鸽爱好者和养鸡爱好者那样,他对那些被不断研究的类型间的差异量有着深刻印象;但与此同时,对其他地区和其他生物类群的相似变异方面的一般知识,他又非常匮乏,以至于不足以用来校正他的*初印象。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展,他就会面临更多困难,因为他将遇到更多的几乎同属一系的类型。但是,如果他的观察范围进一步扩大,一般来说,*终他将有能力做出决定;不过,在获得成就的过程中,他必须敢于承认大量的变异,且在承认这项真理时,常常会遇到其他博物学者的激烈争辩。如果他研究的几近同属一系的类型来自现在非连续的地区,那他就不可能从中找到中间类型,于是,他只能完全依赖类推的方法,如此一来,他的困难就将达到极点。
就一些博物学者的观点而言,亚种已很接近物种,但还没有完全达到物种那一级;在物种和亚种之间显然还没有划出明确界限;而且,在亚种和显著的变种之间,在较不显著的变种和个体差异之间,明确的界限也未曾被划出过。这些差异被一系列不易觉察的变种彼此融合在一起,且这一系列变种使人觉得这恰是演变的实际途径。
因此,虽然分类学家对它兴趣很少,我却认为个体差异对我们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这些轻度变种虽然在博物学著作中仅仅勉强被认为值得载入自然史,但它们却是走向轻度变种的*初步骤。而且我认为,任何等级的较为显著、持久的变种都是渐变为更显著和更永久物种的步骤;我还认为变种是走向亚种、然后走向物种的步骤。在许多情形里,差异的阶段性可能是由于生物的本性和长久居于不同物理环境而导致的单纯结果;但是,关于更重要和更能适应的性状,从一阶段的差异到另一阶段的差异,可以确定地归于以后还要讲到的自然选择的累积作用,以及器官的增强使用和不使用的作用。所以,一个性状显著的变种可以被称作初期物种;但是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还必须根据本书所举出的各种事实和论点的重要性加以判断。
不要以为一切变种或初期物种都会达到物种的阶段。它们有可能会灭绝,或者长时期持续其变种的状态,就如沃拉斯顿先生所指出的马得拉某些僵化的陆地贝类变种,以及得·沙巴达(Gaston de Saporta)所指出的植物,便是这样灭绝或长期处于变种的状态。如果一个变种变得很繁盛,在数目上超过了本家物种,那么它就会被升级为物种,而本家物种就被降为变种;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它会把本家物种消灭并取而代之;第三种情况则为两者并存,都被列为独立物种。这一问题我们以后再回头来讨论。
我认为,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物种这个名词是为了研究的便利而任意加诸一群相互之间非常类似的个体之上的,本质上它和变种这一名词没有区别,变种是指那些区别较少而变动较多的类型。再者,与纯粹的个体差异相比较,变种这个名词也是为了便利而任意取用的。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关于物种起源,假如一位博物学者对生物的相互亲缘关系、胚胎关系、 地质演替、地理分布,以及其他与此类似的事实进行思索,那么我们可以想 象到,他或许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物种同变种一样,是从其他物种传下来的 ,而非独立创造出来的。尽管如此,一个结论即使很有根据,也无法令人满 意,除非我们可以科学地解释这个世界的无数物种如何产生了变异,以获得 让人称赞的这般完善的构造与相互适应性。博物学者们常认为变异的唯一可 能原因是诸如气候、食物等之类的外界条件。就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以后 将要讨论的,这是正确的;然而,如果把能巧妙地取食树皮下的昆虫的啄木 鸟,它的脚、尾、嘴等固有构造,也只是归因于外界条件,这会是多么的荒 谬。再如槲寄生,需要从其他树木中吸取养分,通过某几种鸟来传播种子, 更因它是雌雄异花,必须依靠某几种昆虫才能实现异花授粉。所以,如果用 外界条件、习性、或植物本身的倾向,说明这种寄生生物的构造以及和若干 不同生物之间的关系,也同样是不合理的。 所以,弄清生物变异与相互适应的途径,尤为重要。在探讨本题初期, 我就发现对家养动物和栽培植物的研究为这个问题提供了较好条件。结果证 明是正确的,我发现在其他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有关家养下变异的知识有时 即使尚不完善,但总能提供最好最可靠的线索。尽管这类研究,通常会被博 物学者们忽略,但我仍敢于相信它所具有的高度价值。
作者: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5年04月
简介:
本书是了解达尔文生平的最权威、最全面的一本书。本书作为达尔文的遗稿,大约是在其逝世六个月后,由他儿子弗兰西斯达尔文删改、摘录和誊抄出来的,于1887年首次出版。
译者翻译该书时,除原文外,参考了两种英文译本和俄文译本,并对其中的错漏进行了改正。译者还在书中增加了不少注文,去说明达尔文手稿中所述的实际情况,指出他笔误和简略之处,并介绍他提到的许多书名、人名、地名和专门名词。
本书细致入微地讲述了达尔文的思想和性格发展过程:从达尔文的诞生写起,对达尔文在剑桥的生活、在贝格尔舰上的航行、达尔文的宗教观点、居住在伦敦时期、居住在达温宅时期的事迹进行了记述,同时,还补记了他的几本作品和他对自己智力的评估,书中在正文以外,还附录了达尔文和韦奇伍德的家族人员,书中的人物、地名、动植物名称、书刊,达尔文的主要论著,达温宅的今昔等内容。
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 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 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 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 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 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本书以达尔文为写作对象,绍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内容涉及 :环球航行五年探寻物种的起源,皓首十七载揭开生物进化的奧秘,七十三 年一梦间成就科学的不老传说等。 本书是教育部推荐书目,是新课标同步课外阅读。
作者: (英)查尔斯·达尔文著;肖家延译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10
简介: 查尔斯·达尔文(他的全称是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生于1809年2 月12日,出生地是什鲁斯伯里——英格兰萨洛普郡的一个著名城镇。他的父 亲是罗伯特·达尔文博士,祖父是伊拉斯莫因·达尔文博士,也是一个杰出 的博物学者。外祖父名叫约西亚·韦奇伍德,一个著名的陶瓷生产商,一些 瓷器上还有他的名字。达尔文先生首先在什鲁斯伯里接受教育,然后上了爱 丁堡大学,最后在剑桥的克里斯特学院毕业。他学业的最后一年是1831年。 当时的舰长菲茨·罗伊邀请他作为贝格尔号的博物学者。在1831年12月27日 ,在英格兰的德文珀特港口,远航开始了。直到1836年的10月22日,这次远 航才结束。 继金船长在1826到1830年的远航之后,这次远征的目标除了环球远航, 还有勘测巴塔哥尼亚、火地岛,以及智利、秘鲁的海岸线,和太平洋的一些 海岛。达尔文第一次在英格兰之外度过的圣诞节是在圣马丁的小海湾(1832 年),靠近合恩角;第二次是(1833年)在巴塔哥尼亚的希望港;第三次是 (1834年)在特雷斯·蒙蒂斯半岛的野港,也是在巴塔哥尼亚;第四次也是 最后一次是(1835年)在新西兰的岛屿湾。 图第17页显示此次远征的路线。在你阅读本书之前,你可以算算在书背 面托马斯·比伊克木刻的各种各样动物,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杰出的观察家 。
作者: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简介:
《物种起源》是达尔文的代表作,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用大量资料证明了所有的生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该书首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以全新的生物进化思想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对整个生物学领域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也是人类思想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精彩文摘】
个体差异
在同一父母的后代中所出现的许多微小差异,或者在同一局限区域内的,可以设想为源于同一父母的同种诸个体,它们所发生的许多微小差异,都可叫作个体差异。没有人会假定同种的所有个体都是在同一实际模型里铸造出来的。这些个体差异对于我们非常重要,因为,众所周知,它们常常是遗传性的;并且这种变异为自然选择进一步的作用和积累提供了材料,就像人类在家养生物过程中会朝着一定方向积累个体差异那样。在博物学者们看来,这些个体差异通常影响那些不重要的部分;但是,我可以用一连串的事实阐明,无论从生理学还是分类学的观点来看,被影响的那些部分肯定是重要的,它们有时在同种诸个体中也会发生变异。我相信,经验*丰富的博物学者也会惊讶于变异的事例如此之多,变异甚至会发生在构造的重要部分;这些事例他可以在若干年内根据可靠的材料搜集到,如同我所搜集到的那样。应该牢记,分类学家并不乐于见到重要性状中所发生的变异,而且很少有人愿意不辞辛劳地去研究内部和重要器官,并对同类物种的许多样本进行比较。我们大概从来不曾预料到,昆虫靠近中央神经节的主干神经分支在同一个物种里是可变异的;人们一直认为这种性质的变异可能只会缓慢地进行;然而卢伯克爵士曾经阐明了介壳虫的主干神经的变异程度,其程度几乎可以和树干的不规则分枝相比。我补充说明,这位富有哲理性的博物学者还曾证明,某些昆虫的幼虫的肌肉很不相同。当著者说重要器官绝不变异时,他们往往是用循环论证来辩论,因为恰恰同样是这些著者实际上把不变异的部分列为重要器官(如少许博物学者的忠实自白)。在这种观点下,重要器官发生变异的例子自然就不能被找到了;但在任何其他观点之下,这方面的例子却完全可以确切地列举出来。
与个体差异相关联的其中一个现象令人感到困惑:即我所指的被称为“变形的”或“多形的”那些属,这些属里的物种呈现出异常大的变异量。这些类型应被列为物种还是变种,几乎没有两个博物学者的意见是一致的。例如植物里的悬钩子属、蔷薇属、山柳菊属及昆虫类和腕足类。在大多数多形态的属里,有些物种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状。除了少数例外,如果某种属在一个地方为多形态的,那似乎在别处也是多形态的,并且从腕足类来判断,其形态在早先的时代也是这样的。这些事实令人十分困惑,因为它们似乎阐明了这种变异是独立于生活条件之外的。我猜想我们所看到的变异,至少在某些这类的多形属里对于物种是无用或无害的,因此,自然选择对于它们就不会发生作用,也就不能使它们确定下来,正如以后我们还要说明的那样。
众所周知,同种的个体在构造上常呈现出与变异无关的巨大差异,如在各种动物的雌雄间,在昆虫的不育性雌虫即工虫的二、三职级间,以及在许多低等动物未成熟状态和幼虫状态之间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差异。此外,在动物和植物里还有二形性和三形性的例子。华莱士先生近来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他曾阐明,马来群岛某种蝴蝶的雌性,有规则地出现2个甚至是3个显著不同的类型,其间并没有变种发生。弗里茨·米勒描述了某些巴西甲壳类的雄性也有类似且更异常的情形。例如异足水虱的雄性有规律地表现出2个不同的类型:一类生有强壮的不同形状的钳爪,另一类生有极多嗅毛的触角。虽然在大多数的例子中,无论是动物还是植物,其2个或3个类型之间并没有通过中间渐变连接,但它们大概曾经一度有过连接。例如华莱士先生曾描述过同一岛上的某种蝴蝶,它们呈现出一系列变种,各变种由中间连锁连接着,而在这条连锁上的两种*类型与栖息在马来群岛另一部分的某二形物种的两个类型极其相像。蚁类也如此,工蚁的几种职级一般是十分不同的;但在某些例子中(这些例子我们随后还要讲到),这些职级是被分得很细的级进变种连接在一起而成的。就像我本人所观察到的,一些二形性植物也是这样。同一雌蝶具有在同一时间内产生3个不同雌性类型和一个雄性类型的能力;一株雌雄同体的植物能在同一个种子荚里产出3种不同的雌雄同体类型,且包含三种不同的雌性和3种甚至是6种不同的雄性。这些事实初看的确极其奇特、值得注意,然而它们只不过是普通事实的夸大而已,即雌性所产生的雌雄后代,彼此间的差异有时会达到惊人的地步。
不能确定的物种
有些类型在若干方面对于我们是极其重要的。这些类型在很大程度上具有物种的性状,但同其他类型又密切相似,或者通过中间渐变紧密地同其他类型连接在一起,以至于博物学者们很难将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不确定的和极其相似的类型有许多曾长期持续地保存它们的性状;因为据我们所知,它们和优良的真种一样长久地保持了它们的性状。实际上,当一位博物学者能够通过中间连锁把任何两种类型联合在一起的时候,他就把一种类型当作另一种类型的变种;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将*普通,也常常是*先记载的那个类型作为物种,而把另一个类型作为变种。可是,即使这两种类型被中间连锁紧密地连接在一起,在决定是否可以把一种类型作为另一类型的变种时,也是非常困难的;即使中间类型具有通常所假定的杂种性质,这种困难一般也不能够得以解决。在此,我并不准备把这些困难列举出来。然而在很多情形下,一种类型之所以被列为另一类型的变种,并非因为确实找到了中间连锁,而是因为观察者采用了类推的方法,假定这些中间类型现在的确在某些地方存在着,或者它们从前可能存在过;这样一来,就为疑惑或臆测打开了大门。
因此,当决定一个类型是否应被列为物种还是变种的时候,有着合理判断力和丰富经验的博物学者的意见便似乎是应当遵循的*指南。然而在许多场合中,我们必须依据大多数博物学者的意见来作决定,因为几乎所有特征显著而又被人熟知的变种都至少曾经被一些称职的鉴定者列为物种。
具有这种不确定性性质的变种非常普遍,这一点已是无可争辩的了。将大不列颠的、法兰西的、美国的各植物学者所做的几种植物志进行比较,就可以看出有何等惊人数目的类型被某位植物学者列为优良物种,却被另一位植物学者仅仅列为变种。给予我多方帮助、使我感激万分的沃森先生告诉我说,有182种不列颠植物过去都曾被植物学者列为物种,但现在一般被认为是变种。当制作这张表时,他删除了许多不重要的变种,然而这些变种也曾被植物学者列为物种;此外,他完全删除了几个非常多形的属。在属之下,包括*多形的类型,巴宾顿先生列出251个物种,而本瑟姆先生只列出112个物种。也就是说,二者存在139个不确定物种类型之差!在每次生育必须聚在一起交配和具有高度移动性的动物中,有些不确定类型会被某一位动物学者列为物种,而被另一位动物学者列为变种,这些不确定类型在同一地区很少看到,但在隔离的地区却很普遍。在北美洲和欧洲,有很多彼此差异甚微的鸟和昆虫曾被某一著名的博物学者列为确定性物种,却被别的博物学者列为变种,或它们常被称为的地理族!关于栖息在大马来群岛的动物,特别是关于鳞翅类动物,华莱士先生写过几篇有价值的论文,在这些论文里,他指出该地动物可被划分为四类:变异类型、地方类型、地理族即地理亚种,以及真正的、具有代表性的物种。*类即变异类型,在同一岛的范围内变化极多。地方类型相当稳定,但在各个隔离的岛上则有区别;但是,将几个岛上的所有类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时,就可以看出虽然*类型之间有着显著差别,但其他类型之间的差异是如此微小和渐变的,以至于无法界定和描述它们。地理族即地理亚种,是完全固定的、孤立的地方类型,但因为它们彼此在极其显著且重要的性状方面没有差异,所以,“没有标准的区别法,而只能凭个人的意见来决定它们何者被视为物种、何者被视为变种”。*后,具有代表性的物种在各个岛的自然经济中占据着与地方类型和亚种同样的地位;但是因为它们彼此间的区别比地方类型或亚种之间的差异量大,博物学者们几乎普遍地把它们列为真种。虽然如此,我们还是不可能提出一个确切的标准用来辨别变异类型、地方类型、亚种,以及具有代表性的物种。
许多年前,当我比较并且看到别人比较加拉帕戈斯群岛中邻近诸岛的鸟的异同,以及这些鸟与美洲大陆鸟的异同时,物种和变种之间的区别是何等的暧昧和武断,这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马得拉群岛的小岛上有许多昆虫,它们在沃拉斯顿先生值得人称赞的著作中被看作是变种,但许多昆虫学者必定会把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甚至在爱尔兰也有少数动物曾被某些动物学者当物种看待,但现在人们却一般把它们看作变种。一些有经验的鸟类学者认为不列颠的红松鸡只是一种特性显著族类的挪威物种,然而大多数鸟类学者则把它们列为大不列颠所特有的确定性物种。两个不确定类型物种的原产地如果相距很远,许多博物学者就会将它们列为不同的物种;但是,就距离问题曾有个很好的提问,即多少距离算是足够远的呢?如果美洲和欧洲间的距离足够远的话,那么欧洲和亚佐尔群岛或马得拉群岛和加那利群岛之间的距离,又或此类小群岛的几个小岛之间的距离是否足够远呢?
美国杰出的昆虫学者沃尔什先生(Mr. B. D. Walsh)曾经描述过被他称为植物食性的昆虫变种和植物食性的昆虫物种。大多数植物食性昆虫以某一种类或某一类群的植物为生;还有一些昆虫无选择地吃许多种类的植物,但并不因此而发生变异。然而,沃尔什先生在几个例子中观察到,以不同植物为生的昆虫,在其幼虫或成虫时期,或同时在这两个时期,它们的颜色、大小或分泌物的性质呈现出恒定的轻微差异。在某些例子中,只有雄性才表现出微小程度的差异;在另外一些例子里,雌雄二性都表现出微小差异。如果差异很显著,并且雌雄两性和幼虫、成虫时期都受到影响,那么,所有昆虫学者就会将这些类型列为优良物种。但是没有哪一位观察者能为别人决定哪些植物食性的类型应当叫作物种,哪些应当叫作变种,即使他能够为自己做出这样的决定。沃尔什先生将那些被假定为可以自由杂交的类型列为变种,把那些看来似乎已经失去这种能力的列为物种。因为此种差异的形成是由于昆虫长期吃不同的植物所导致的,所以我们不能期望找出连接若干类型之间的中间连锁了。因而,在决定将不确定的类型该列为变种还是物种时,博物学者已然失去了*好的指南。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那些栖息在不同大陆或不同岛屿的几近同属一系的生物上。另一方面,当一种动物或植物分布于同一大陆或是栖息在同一群岛的许多岛屿上,而且在不同地区呈现出不同类型的时候,我们就有很好的机会去发现连接于物种两*状态的中间类型:于是这些类型便被降为变种的一级。
也有极少数博物学者主张动物绝没有变种;于是这些博物学者便认为极轻微的差异也具有物种的价值:如果在两个地区里或两种地质构造里偶然发现了两个相同的类型,他们还会认为它们是藏在同一外衣下面的两个不同物种。这样,物种便成了一个无用的抽象名词。的确,许多类型在卓越的鉴定者看来是变种的,在性状上却几乎完全类似于物种,以至于另外一些卓越的鉴定者将它们列为物种。但是,在物种和变种这些名词的定义还没有得到普遍承认和接受之前,讨论什么应该被称为物种、什么又应该被称为变种,是徒劳无益的。
许多关于特征显著的变种或不确定物种的例子值得我们认真考虑和研究,因为在试图决定它们的级位上,一些有趣的讨论角度已经从地理分布、相似变异、杂交等方面展开。但是,受篇幅限制,我们在此不作讨论。在许多情形下,仔细的调查研究无疑能使博物学者们对不确定类型的分类达成一致。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在*为人所知的地区,我们所见到的不确定类型的数目也*多。有一事实引起了我极大的注意,即如果在自然状况下的任何动物或植物于人类有用,或由于某种原因密切地引起了人们的注意,那么它的变种就会普遍地被记载下来。此外,这些变种常常被某些著者列为物种。以普通的栎树为例,它们已经被非常精细地研究过,许多植物学者都普遍地认为它们是变种,然而,一位德国著者竟从中确定了12个以上的物种。这个国家一些具有*权威的植物学和实际工作者,有的认为无梗的和有梗的栎树是优良的独特物种,有的则认为它们仅仅是变种。
我愿意在这里提及得·康多尔(A. De Candolle)*近发表的关于全世界栎树的著名报告。在辨别物种上,从来没有一个人像他那样拥有如此丰富的材料,或像他那样热心地、敏锐地研究它们。首先,他详细地列举了若干物种构造发生变异的许多方面的情况,并计算出了变异的相对频数(relative frequency)。甚至对于在同一枝条上发生的变异,他也举出了12种以上的性状,这些变异有些是由于年龄和发育不同,有些则无理由可寻。当然,这样的性状没有物种价值,但是正如阿萨·格雷评论这篇报告时所说的,它们一般已具有确定的物种定义。得·康多尔继续说道,根据在同一株树上绝不变异的那些性状和不同类型间绝没中间状态相连的情况,他对物种进行了等级划分。经过这样的讨论(这也是他辛勤、细致地研究的成果)以后,他强调说:“有些人反复说绝大部分物种有明确界限,而不确定的物种仅是少数,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只有当一个属还没有被完全了解,且它的物种是基于少数样本之上,即是被假定的时候,上述那种说法似乎才正确。但是,随着对其的更进一步的了解,我们就会发现不断涌出的中间类型,从而也会对于物种界限的观点产生怀疑。”他又补充说:恰恰是我们熟知的物种呈现出了大量的自发变种和亚变种。例如,夏栎有28个变种,除了其中6个变种,其他变种都环绕在有梗栎、无梗栎及毛栎这3个亚种周围。连接这3个亚种的中间类型比较稀少;又如阿萨·格雷所说的,这些连接的类型目前已经很稀少,如果逐渐完全绝灭,这3个亚种间的相互关系就完全和紧密环绕在典型夏栎周围的那四五个假定物种的关系一样。*后,得·康多尔承认,他将要在其“序论”里所列举的300个栎科物种中,假定的物种至少有2/3,也就是说,它们是否能满足于上述的真种的定义,我们并不完全知道。应该补充说明的是,得·康多尔已不持有物种是不变的创造物的观点,而是断定“转生学说”(derivative theory)是*合乎自然的学说,“并且,转生学说和古生物学、植物地理学、动物地理学、解剖学以及分类学的这些已知事实*为一致”。
当一位年轻的博物学者着手对一个十分陌生的生物类群进行研究时,首先使他感到非常困惑的是:什么差异可被认为是物种的差异,什么差异可以被认为是变种的差异。因为,对此生物类群所发生的变异量和变异种类,他一无所知;这至少可以说明,生物发生某种变异是多么普遍的状况。但是,如果他只关注某一地区的某一类生物,很快他就会决定对不确定性类型分级的方式方法。一般,他会倾向于划定出许多物种,因为就像以前讲过的养鸽爱好者和养鸡爱好者那样,他对那些被不断研究的类型间的差异量有着深刻印象;但与此同时,对其他地区和其他生物类群的相似变异方面的一般知识,他又非常匮乏,以至于不足以用来校正他的*初印象。随着观察范围的扩展,他就会面临更多困难,因为他将遇到更多的几乎同属一系的类型。但是,如果他的观察范围进一步扩大,一般来说,*终他将有能力做出决定;不过,在获得成就的过程中,他必须敢于承认大量的变异,且在承认这项真理时,常常会遇到其他博物学者的激烈争辩。如果他研究的几近同属一系的类型来自现在非连续的地区,那他就不可能从中找到中间类型,于是,他只能完全依赖类推的方法,如此一来,他的困难就将达到极点。
就一些博物学者的观点而言,亚种已很接近物种,但还没有完全达到物种那一级;在物种和亚种之间显然还没有划出明确界限;而且,在亚种和显著的变种之间,在较不显著的变种和个体差异之间,明确的界限也未曾被划出过。这些差异被一系列不易觉察的变种彼此融合在一起,且这一系列变种使人觉得这恰是演变的实际途径。
因此,虽然分类学家对它兴趣很少,我却认为个体差异对我们有极大的重要性,因为,这些轻度变种虽然在博物学著作中仅仅勉强被认为值得载入自然史,但它们却是走向轻度变种的*初步骤。而且我认为,任何等级的较为显著、持久的变种都是渐变为更显著和更永久物种的步骤;我还认为变种是走向亚种、然后走向物种的步骤。在许多情形里,差异的阶段性可能是由于生物的本性和长久居于不同物理环境而导致的单纯结果;但是,关于更重要和更能适应的性状,从一阶段的差异到另一阶段的差异,可以确定地归于以后还要讲到的自然选择的累积作用,以及器官的增强使用和不使用的作用。所以,一个性状显著的变种可以被称作初期物种;但是这种观点是否有道理,还必须根据本书所举出的各种事实和论点的重要性加以判断。
不要以为一切变种或初期物种都会达到物种的阶段。它们有可能会灭绝,或者长时期持续其变种的状态,就如沃拉斯顿先生所指出的马得拉某些僵化的陆地贝类变种,以及得·沙巴达(Gaston de Saporta)所指出的植物,便是这样灭绝或长期处于变种的状态。如果一个变种变得很繁盛,在数目上超过了本家物种,那么它就会被升级为物种,而本家物种就被降为变种;还有另外一种可能,即它会把本家物种消灭并取而代之;第三种情况则为两者并存,都被列为独立物种。这一问题我们以后再回头来讨论。
我认为,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物种这个名词是为了研究的便利而任意加诸一群相互之间非常类似的个体之上的,本质上它和变种这一名词没有区别,变种是指那些区别较少而变动较多的类型。再者,与纯粹的个体差异相比较,变种这个名词也是为了便利而任意取用的。
作者: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6年11月
简介:
《物种起源》是英国生物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的代表作。达尔文曾以博物学家的身份参加了“贝格尔”号的环球航行,进行了长达5年的科学考察。他在动植物和地质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形成了生物进化的概念,于1859年出版了震动整个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书中主要讲述了生物变异、生存斗争、杂种性质、地质记录的不完整性、生物分布等内容,提出了生物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慢慢发展起来的,这不是超自然力量干预的结果,而是自然界内部斗争的结果。书中提出的进化论是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使当时生物学各领域的概念和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
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CHARLES ROBERT DARWIN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进行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2011
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英国生 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 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恩格斯将 “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回忆录》根据达尔文之子弗朗西斯?达尔文所编的《达尔文 生平与书信》选译,其中对达尔文家族、自传和宗教信仰都有详细的描写 ,特别是摘自达尔文留给自己挚爱的妻子和孩子们的病中亲自执笔的《回 忆录》部分,生动再现了这位伟大科学家朴素、随意,充满人情味的个性 特点,《达尔文回忆录》中以书信的方式对《物种起源》写作、出版前后 进行描写,让我们了解了达尔文如何在逆境中锲而不舍、孜孜以求,以真 理和事实为最高准则,终于对人类科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作者: 陈淑平编著
出版社:同心出版社,2011
简介: 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英国生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曾乘贝格尔号舰作了历时5年的环球航行, 对动植物和地质结构等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采集。出版《物种起源》这一划时代的著作,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从而摧毁了各种唯心的神造论和物种不变论。除了生物学外,他的理论对人类学、心理学及哲学的发展都有不容忽视的影响。恩格斯将“进化论”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达尔文(影响中国最深远的西方人)》(作者陈淑平)讲述了其生平事迹。
作者: (英)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原著;李利杰改编;李玉兰插图
出版社: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简介:《小猎犬号航海记(彩绘本)》内容简介: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1809-1882)是英国著名的博物学家、进化论的奠基人。达尔文出生在富裕的医生家庭,他的父亲希望孩子能继承自己的衣钵,便将他送进爱丁堡大学学习医学,但达尔文对医学毫无兴趣,于是又被送进剑桥大学学习神学,以便毕业后能当牧师。达尔文虽然更喜欢把时间花在收集昆虫标本上,但仍然遵从父命,并于1831年从剑桥大学毕业。 就在达尔文准备以牧师为职了此一生时,一个难得的机会出现在他面前:英国海军勘探船小猎犬号要进行一次环球航行,罗伊船长提议让一位科学工作者随行,并提供住宿。达尔文在校期间结识了许多优秀的博物学家,他们为达尔文提供了科学方面的指导,还看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博物学家的潜质与天赋,特别是亨斯洛教授,正是他推荐达尔文参加这次航行的。 于是,在1831年12月,年轻的达尔文登上小猎犬号,扬帆远航,途经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开始了为期5年的环球科学探险考察。 旅途上,达尔文做了大量的考察笔记,采集了无数的标本,为日后的研究准备了第一手资料。1836年10月,小猎犬号回到了英国。正是这次旅程,孕育了20年后震动世界的生物进化论学说。 在随小猎犬号航行的过程中,接受神学教育的达尔文通过对不同环境中生物种类的观察和推论,对神创论产生了质疑。比如,在加拉帕戈斯群岛,达尔文发现这些岛屿相距很近,气候相同,岩石相同,海拔高度也相同,却生活着不同种类的海龟和鬣蜥。他认为这并非是上帝的创造,而是这些物种由同一类祖先在隔绝的地理环境下分别进化的结果。 从1837年起,达尔文开始秘密地研究进化论,在经过20多年谨慎小心的筹备后,1859年,他出版了划时代的著作《物种起源》,第一版在一天内便销售一空。书中,达尔文以大量的资料为依托,提出了生命只有一个祖先,而形形色色的生物都是在遗传、变异和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不断变化发展而来的,提出了生物进化论学说。这一理论给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沉重的打击,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另外两个是细胞学说和能量守恒及转化定律),它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生物学界的基本观念,对后来的人类社会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小猎犬号航海记》正是达尔文在那次意义重大的环球航行之后完成的著作,它笔法细腻、思维严谨、逻辑清晰,既具有日记的忠实性,又具有游记优美的笔触,还具有探险故事生动精彩的情节,书中几次对自然灾害的记述令人感到惊心动魄,那一幅幅异域风光的描绘更是引人入胜。尽管因为写作的时代和科学发展而难免有一些局限性,但《小猎犬号航海记(彩绘本)》仍是一部丰富迷人的博物学杰作。通过它,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的认识和逻辑推论脉络,从而窥见进化论的诞生过程。
作者: 萧秦编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
简介:了解科学家的成长经历!感悟科学家的不凡人生! “你从小应该知道的科学家和发明家”是为中小学生提供的一套课本辅助读物。本系列书所涉及的10位科学家,他们的生平或者他们的事迹均不同程度地出现在小学和初中的语文课本中。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这些创造人类文明的科学家的成长经历:他们天才的或者愚笨的童年、奋发的青年、伴随着失败与成功的壮年、饱含辛酸与快乐的老年,还有他们坚毅的品格、过人的胆识、恒定的信念……我们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有趣生动的故事,为孩子们勾勒出每位科学家的一生。并配有大量的历史照片,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场景,使小读者们有如身临其境。 《达尔文》为其中一册,讲述了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是十九世纪英国博物学家,物种起源和发展学说的创始者,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达尔文》由萧秦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