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苔不会消失
作者: 袁凌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2017年04月
简介:
矿难中失去双眼的老人,整张脸变为了青色,爆炸中的煤灰透入了他的面皮,“面具”再也无法摘下。
十七岁被地雷截断双腿的农妇,双膝跪在铁皮板凳上,收割比她还高的稻穗。她带孙子、放牛、喂猪、做饭、缝纫、赶集、申诉。三十年来,双腿磨穿了十几双木凳,生育了两个儿女,造起一所房子。看起来她像是一个孩子,但她在铁质板凳上磨砺的位置,却高于我们所有的人。
下身受创干枯的年轻人,用幸存的上肢二十年如一日地穿针绣鞋垫和十字绣,编织瘫痪休克的时间,供养自身和家人。
这不是小说,而是《青苔不会消失》里的真实故事。
【作者简介】
袁凌:1973年生。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毕业,著名作家、媒体人,曾发表有影响力的调查和特稿报道多篇,曾获得腾讯书院文学奖2015年度非虚构作家,归园雅集2014年度散文奖等。作品《走出马三家》和《守夜人高华》获得2012、2013腾讯年度特稿和调查报道奖,暨南方传媒研究两届年度致敬。已出版《我的九十九次死亡》《从出生地开始》《我们的命是这么土》《在唐诗中穿行》等书。《青苔不会消失》是其特稿作品精选结集,是作者精彩特稿作品首次以全文的形式面向读者。
【媒体评论】
“袁凌桌上,长时间地放过一张照片,是矿难中死者的遗照,头浸没在血泊里。他没能帮到这家人,就让这照片日夜盯视着他。我也采访过尘肺病人,矿难幸存者和留守儿童,无能为力时,不得不脱身出来。他不,他不允许自己转过头去,就好象他活着对死者是个亏欠,他些微的幸福对苦难之人是个亏欠。他的写作,是浸没在这些人的命运里,活上一遭,以作偿还。”
——柴静(著名作家、媒体人)
我读过袁凌的许多文字:从他当记者时的汇报memo,到新闻报道;从他的散文、诗歌到小说,他的追求无时不在,他独特的、有着乡土气息和极强表现力的优美文字给我深刻印象,他对社会底层的关注和认知使我敬佩。他的新闻作品追求新闻当下性与写作永恒性同在,对新闻人和文学人都是启发——毕竟,我们生活在这个沉甸甸的时代!
——胡舒立(著名作家、媒体人)
袁凌的语言和叙事,因对大地生活的凝神关注而绵密细致,如清泉缓流,点滴注入,持久涤荡。人物因此充满情感并富于层次,乡村也因此重又恢复它的丰盈、灵性和坚韧的生命力。
——梁鸿(著名作家、学者)
写作即拯救,至诚则无惧死亡。袁凌对死亡的凝视,不仅是庄子式的敲骨诘问,还透着对时代的审视、对人性的沉思。这是写作者更广大的视野,死亡将以复活重现,受难也在唤醒悲悯和善。这是袁凌向死者偿还的债务,替我们所有人。
——叶匡政(著名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