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7 项 “汗漫”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钱穆著
简介: 《论语新解》所以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然众说势难备列。程式《集释》篇幅逾两百万字,而犹多遗漏。本书所采,亦多越出程书之外者。然若专举一说,存以为是,又使读者不知有古今众说之异,亦无以开其聪明,广其思路,而见义理之无穷。且一说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说。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当兼采三家四家之说斟酌和会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众说,几所采摭,理当记其姓名,详其出处,一则语见本原,一则示不掠美。然就读者言之,则贵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论语》之本义。大义既得,乃加沉潜反复之功。若注文一一称姓名,列篇题,又势必照录原文。原文义旨未尽,复须重加阐发。遇折衷诸家,则必条列诸家之说于前,续加融贯之文于后。此可以显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实无益于读者之精契与密悟。《新解》旨取通俗,求其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体求简要,辞取明净,乃不得不摆脱旧注格套,务以直明《论语》本义为主。虽违前轨,亦具微衷。抑如未注,义诂事据,多本汉儒,亦不逐一标明。惟引宋儒之说,始必著其姓氏,以见其为一家之解。余书非欲成一家言,仅求通俗易诵览,自不必一一征引出处。倘读者必欲追寻本原,则上举三书与程氏之《集释》具在,循此踪迹,宜可十得七八。纵欲掠美,实亦无从尔。抑余之为新解,亦非无一二独得之愚,越出于先儒众说之外者。然苟非通观群言,亦无以启发新知。众说己见,既如水乳之交融,何烦径渭之再辨。且作注加筌蹄,意在得鱼兔。鱼兔既获,筌蹄可弃,故亦不一一标出也。本书最先属稿在1952年春,当时力求通俗,专用白话。成稿未及四分一,乃复悔之。意谓解《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欲以通俗之白话,阐释宏深之义理,费辞虽多,而情味不洽。又务为浅显,骤若易明,譬如嚼饭哺人,滋味既失,营养亦减。意不如改用文言,惟求平易,较可确切。虽读者或多费玩索之功,然亦可以凝其神智,而浚其深慧。惟苦冗杂少闲,乃遂搁置。 嗣于1960年赴美讲学耶鲁。课务不迫,乃决意改撰,获成初稿。自美归后,又络续修订,前后三年,粗没于定。惟体例则一仍最先之旧。先原文,次逐字逐句之解释,又次综述一章大旨,最后为《论语》之白话试译。全书篇幅,当不出三十万字。其果可以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矣乎?其果能折衷群言而归于一是矣乎?作者才力所限,谨以待读者之审正。 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然众说势准备列。程式《集释》篇幅逾两百万字,而犹多遗漏。本书所采,亦多越出程书之外者。然若专举一说,存以为是,又使读者不知有古今众说之异,亦无以开其聪明,广其思路,而见义理之无穷。且一说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说。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当兼采三家四家之说斟酌和会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众说,凡所采摭,理当记其姓名,详其出处,一则语见本原,一则示不掠美。然就读者言之,则贵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论语》之本义。大义既得,乃加沉潜反复之功。若注文一一称姓名,列篇题,又势必照录原文。原文义旨未尽,复须重加阐发。遇折衷诸家,则必条列诸家之说于前,续加融贯之文于后。此可以显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实无益于读者之精契与密悟。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 儒注释不绝,最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懦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往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 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以前人读《论语》,大率必读此书。明清两代以朱注取土,于是读《论语》必兼读朱注,已八百年于兹。朱注不能无误,清儒考据训诂之学度越前人,朱注误处均经发正。而清儒持汉宋门户之见过严,有朱注是而清儒刻意立异,转复失之者。其所驳正,亦复众说多歧,未归一是。又考据家言,辞烦不杀,读者视为畏途。故今社会流行,仍以朱注为主。 民国以来,闽县程树德为《论语集释》,征引书目,凡十类四百八十种,异说纷陈,使读者如入大海,汗漫不知所归趋。搜罗广而别择来精,转为其失。故《论语》虽为一部中国人人必读书,注《论语》者虽代不乏人,而就今言之,则仍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此余之《新解》所由作也。 为《论语》作新解,事有两难。异说既多,贵能折衷,一也。《论语》距今两千载以上,何晏《集解》距今一千七百年,朱注距今八百年,刘氏《正义》距今亦一百六十年。时代变,人之观念言语亦多随而变。如何用今代之语言观念阐释二千五百年前孔子之遗训而能得其近是,使古今人相悦而解,二也。
作者: 萧汉明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8
简介:《传统哲学的魅力》主要内容:“珞珈中国哲学”丛书主要展示了近几十年来在珞珈山下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第二代、第三代部分学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国哲学研究在中国大陆中部地区最新进展的大致轮廓。丛书以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为主要内容,其中有少量涉及中西比较哲学与比较宗教学思想。这些内容反映了珞珈中国哲学第一代学人“汗漫通观儒释道,从容涵化印中西”的宏伟学术理想,正在第二代、第三代学人的学术活动中慢慢地实现着。 传统哲学有着无尽的宝藏,探索其美妙的源头,了解诸子之学的结构特征,追溯传统哲学方法论的形态,寻找当代中国哲学的生长点,这应当是传统哲学研究的时代任务,也是笔者在《传统哲学的魅力》中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
作者: 陈平原,王德威,陈学超编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西安:都市想象与文化记忆》收文20则,按论述对象略为区隔:第一辑乃“考古学及历史学视野中的长安”,第二辑是“古典文学视野中的长安”,第三辑为“近现代文化史视野中的西安”,第四辑专注于“当代西安的阅读与写作”,第五辑可称“古都西安的回顾与展望”。如此简要描述,只能是“大而言之”;以下关于各文的介绍,更必定挂一漏万。在我看来,好文章除了要有好立意,更需要条分缕析的详细论证。而对此类文章,任何“提要钩玄”的努力,都不可能得其神髓。专题论文集既不同于汗漫无涯的杂志,也不同于一以贯之的专著,讲究的是"众声喧哗"中,自有相近的学术视野与精神追求。
作者: 朱零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7年02月
简介:
从2015年起,作家出版社邀请《人民文学》长期主持诗歌栏目的诗人朱零担纲,以本年度的表现,选择不超过五十位的优秀诗人的作品,开创“年度诗人选”这样的一种年选新形式。
2016年度,选择了这样四十五位表现卓越的年度诗人作品:阿信、白玛、陈先发、灯灯、朵渔、飞廉、韩东、汗漫、胡弦、吉狄马加、剑男、江一郎、金黄的老虎、梁晓明、雷平阳、李娟、林莉、刘年、聂权、泉子、商震、沈浩波、沈苇、石头、汤养宗、武强华、西川、西娃、肖寒、小西、徐晓、轩辕轼轲、严彬、严力、颜梅玖、叶丽隽、叶舟、玉珍、臧海英、扎西才让、翟永明、张佑峰、张二棍、张执浩、张作梗.
阅读他们,可以更集中地了解,2016年前沿诗人的探索意向和风格,从而更有力地呈现当代诗歌的发展趋势。
作者: (唐)李白著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简介: 片断: 李太白全集 卷一古赋八首 大鹏赋(并序) [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鸥。 鸥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千南 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日。鸥之徙千南冥也。水聲三千里。搏扶摇而上 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汤之问棘也是巳。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 千里。未有知其脩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鸥。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搏扶摇羊角而 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適南冥也。斥鷃笑之日。彼且奚適也。我胜躍而上。 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 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辩也。 余昔于江陵。见天台司马子微。谓余有仙风道骨。可与神遊八极之表。因 著大鹏遇希有鸟赋以自广。此赋巳传于世。往往人间见之。悔其少作。未 穷宏达之旨。中年弃之。及读晋书。覩阮宣子大鹏赞。鄙心陋之。遂更记忆。 多将舊本不同。今复萧本缪本俱作腹。非。存手集。岂敢传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唐时江陵郡。卽荆州也。隶山南东道。“大唐新语”司马承祯。字子徽。隐干天台山。自号白云子。 有服饵之术。则天中宗朝频徵不起。睿宗雅尚道教。稍加尊异。承祯方赴召。无何苦辞归。乃赐宝 琴花帔以遣之。[淮南子]廓四方。拆八极。高诱註。八极。八方之极也。[神异经]昆仑山有大鸟名 日希有。南向张左翼。覆东王公。右翼为西王母。背上小处无羽。一万九千里。西王母岁登翼上之 东王公也。其鸟铭日。有鸟希有。录赤煌煌。不鸣不食。东覆东王公。西覆西王母。王母欲东。登 之自通。阴阳相须。唯会益工。[杨修答临淄侯牋]修家子云。老不晓事。强著一书。悔其少作。 [晋书]阮修字宣子。尝作大鹏赞日。苍苍大鹏。诞自北溟。假精灵鳞。神化以生。如云之翼。如山 之形。海运水击。扶摇上征。翕然層举。背负太清。志存天地。不屑雷霆。紧鸠仰笑。尺鷃所轻。 超然高逝。莫知其情。 [韻会]将。与也。其辞日 南华老仙。老一。作仙发天机于漆园。吐峥嵘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徵至志一。作怪 于齐谐。谈北溟之有鱼。吾不知其其缪字本。脱几千里。其名日鲲。化成大鹏。质凝 胚浑。脱鬐鬣于海岛。张羽毛于天门。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单作缪炟本 赫乎宇宙。憑陵乎昆仑一鼓舞。烟朦沙昏。五岳为之震荡。落缪。本作百川为 之崩奔 [唐书]天宝元年诏封庄子为南华真人。[史记]庄子者。蒙人也。名周。尝为蒙漆園吏。 其学无所不阚。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正义日。 括地志云。漆园故城。在曹州冤句县北十七里。庄周为漆园吏即此。按其城。古当蒙县。陆德明庄 子音义。齐谐。人姓名。[郭璞江赋]类胚浑之来凝。李善注。胚胎浑混。尚未凝结。[木华海赋]旦 鳞插云。鬐鬛刺天。李善注。鬐。鱼背上鬣也。增韻。凡鱼龙颌旁小鬐皆日鬛。[司马相如子虚赋] 浮渤解。颜师古曰。渤澥。海别枝也。司马贞日。案齐都赋。海旁日渤。断水日澥也。[淮南子]日 出于旸谷。浴于咸池。拂干扶桑。是谓晨明。[楚辞]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王逸註。谓日 始出东方其容暾暾而盛貌。东方有扶桑之木。其高万仞。日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爰始而登。 照耀四方。牛弘乐府。扶桑上朝暾。萧士养日。单赫。旧作烜赫。庄子日。惊扬而奋鬐。白波若山。 海水震荡。聲侔鬼神。单赫千里。世本作烜字。由传写者作炟字之误。人不能解。遂作烜字。今釐 正之。[初学记]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来今谓之宙。或谓天地为宇宙。[左传]冯陵我城郭。杜预 注冯。迫也。[博物志]地部之位起形高大者。有昆仑山。广万里。高万一千里。神物之所生。圣人 仙人之所集也。出五色云气。五色流水。其泉南流入中国。名曰河也。其山中应于天。最居中。八 十城布绕之。中国东南隅居其一分。[说苑]五岳。泰山。东岳也。霍山。南岳也。华山。西岳也。 恒山。北岳也。嵩山。中岳也。[诗小雅]百川沸胜。[谢灵运诗]圻岸屡崩奔。吕向註。尔缪本脱 水微其岸。崩颓而奔波也。○峥嵘音撑横。胚音坯。澥音蟹。暾音吞。单音阐。平聲。尔尔字。 乃蹶厚地。揭太清。亘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背业太山一作太虚。本作大山。 缪之崔嵬。翼举长云之纵横。左迴右旋。倐阴忽明。历汗漫以夭矫羾许本作塌。 阊阖之峥嵘。簸鸿蒙。扇雷霆。斗转而天动。山摇而海倾。怒无所搏。雄无所争。固可想像其势。髣髴其形。
作者: (清)吴乘权等辑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9
简介: 《纲鉴易知录》是清朝康熙年间,浙江文人吴乘权和他的朋友周之炯、 周之灿合作编纂的一部中国通史读物。吴乘权字楚材,浙江山阴人,他在文 、史方面都有不小的成就。古文选本中流行最广的《古文观止》,就是他选 注的。吴乘权等以为《资治通鉴》“卷帙太烦,岂能一概记诵”,因此起意 编一部篇幅适中繁简适度的历史书,他们三人为此工作了六个寒暑。吴乘权 在自序中说了此书的编辑方法和编辑思想:“苦简编之汗漫,为之摘要而删 繁;虑大义之不明,为之提纲而挈领。”他们编辑的依据,从太古神话传说 时代直到战国,主要依据北宋刘恕的《通鉴外纪》和元朝金履祥的《通鉴前 编》;从战国到五代这一千三百多年,据朱熹的《资治通鉴纲目》,“纲” 和“目”分列的体例也仿照此书;宋元两朝据明代商辂的《续资治通鉴纲目 》;明朝部分,也叫《明鉴易知录》,依据则是朱国标从清初谷应泰《明史 纪事本末》节抄的《明纪钞略》。这样时间跨度就足够长远,并且用纲目体 分出层次,在特定正统观指导下形成连续一贯的编年时间线索,对后世读者 来说,这就是一部上起太古,下迄明代的明晰易读的中国通史了。 《纲鉴易知录》沿袭了传统史书编纂的一般体例,即按照确定好的体例 编排好史料大纲,在“纲”下直接叙述历代史实,而不过多地议论阐发,能 以一种具有亲和力的方式为读者提供一个历史框架,线索分明。同时编者注 意用生动的人物故事和历史事件串联整体,不会显得单调枯燥。而近代和现 代人写的史书,多取概括论述的形式,重要史实常常只作举例性的说明,或 仅见于附注中,这对于已有基本历史知识的读者困难还不大,至于一般初学 者,常常只能得到一些空洞的概念,而缺乏真正的史实基础,难以形成整体 的历史知识印象。《纲鉴易知录》等传统通史读物,在这方面的优势是很明 显的。
作者: (清)吴乘权等辑;施意周点校
简介: 本书107卷,是一部上起传说中的盘古,下迄明末的编年体简史。该书将我国清代以前几千年的历史大事系统而又删繁就简地记载下来。本书的内容分别辑自《通鉴外纪》、《通鉴前编》、《通鉴纲目》、《明纪钞略》等史书。书的整理者以脱误较少的扫叶山房石印本为底本,并以其他一些刻本相互参校,同时对照其所据原书予以校正,书中凡干支纪年,均添注了公元纪年。 予童年有志读史,然至老究未尝一卒读者何也?盖予性最拙,读时不能遽解,待解移时辄忘,又识字甚少,时须考登。且少以足疾废,六经、诸子无心涉猎,都邑山川不一遊覧,從有志读史,亦犹聋者之无闻,盲者之无见,故读未移篇辄生压倦。此予所以究未尝一卒读也。虽然,予既有志读史矣,而欲待博羣书以悉其所闻,历名山大川以窮其所见,度必不能。然则予将作如何读法而后可邪?常观世之乐於读史者,类多颖悟绝人之士,一目数行俱下,一覧终身不忘,读时不求甚解,会心在牝牡鹿黄之外。故观史务求其详,论史必归於雅,而若予之拙者,欲求读史之法寜简毋详,寜陋毋雅,庶乎其得之邪? 周子静专、星若,予忘年友也。弱冠工举子业,而尤邃史学。乙酉歲,摧其手辑纲目全编以示予读史之法予遂与二子复相编辑,不閒祁寒暑雨者殆六载。苦简篇之汗漫,为之摘要而删繁;慮大羲之不明,为之提纲而挈领。典故则护摭源流,详笺细释,不必腹具经笥,胸藏史镜,而燎若指掌。兴地则溯厥沿革,援古登今,不必南浮北过,西至东渐,而宛如在目。分经别渭,辨淄知渑,则圈殊星列,妍媸烂然,而游移上下之见不设也。沉奥屈曲之句,险怪奇涩之文,则点读分明,鉤墨截然,而聱牙涩呐之苦不形也。迨夫字画较毫釐,音聲辨织悉,务绝篇以袭为、谬以承谬之弊则鲁鱼亥豕之误,杖杜伏猎之羞,殆可免矣。至 若覩此而失彼,记乙而忘甲,则注不胜注,解不胜解,失注则遗,复解仍晦,乃立见前见后法,如呼醉使醒,警梦使觉,则全部神理首尾贯穿,不犹全体血脈上下流通也哉。予乃今而知读史之法,其在是乎? 予因之有感矣。向有志读史而未能一卒读,及欲求一读史之法而不可得,得与二子共相编辑以迄成书,纵不能博群书以悉其所闻,历名山大川以穷其所见,以视予前曰之耳无闻而目无见者,大有迳庭。然后知观史之不欲,论史之不明者,非尽天资犀钝,庸师误人,亦由编辑成书者引导无方而致然也。 二子属予镂版行之世,予曰:“是书未可遽以问世也,姑以私便检阅,自备遗忘,藏之家垫以课弟子已耳。”适予友朱子圣怀亦寄予明纪钞略一编,遂续辑而并付之梓,再阅岁工始竣。二子复谓予曰:“若得大人先生序引,则是书可行,且能及远。”予谓既无卓绝千古之识,论定百代之兴亡,复鲜著作辨论之才,品隲人事之得失,而徒沾沾於句栉字比,审音训义之末,是殆兔园学究之所为,行且不能,何望及远?颜曰“易知录”。同予之拙者几人,鲜不病予之简而笑予之陋也。 康熙五十年秋七月十五日,山会吴乘權楚材题於尺木堂。
作者: 张秋生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2014-6-1
简介:小巴掌童话是短小的,但它引起的思考是绵长的。小巴掌童话,十分注重构思的完整和新巧。作者不被情节牵着走。他十分懂得节制。他没有因为童话讲究幻想,讲究曲折,就放任故事情节的汗漫无序。相反,他的艺术构思,永远围绕着爱与美,围绕着一种可贵的智慧的思辩。还有,就是他的童话中所特有的、属于他个人的那种语感。这语感,是语言的特色所构成的,这就是散文美。他的小巴掌童话所表现的散文美,既是内容的,又是形式的。首先是内容的奇思妙想,然后是与之相谐和的语言。
作者: 汗漫
简介:
《南方云集》为两度获得“人民文学奖”的作家汗漫*散文集,是其自中原移居南方以来的个人史、地方志。
诗人出身的散文家汗漫,“智慧地分析人在当下生活中的复杂经验和精神境遇”,“让庸常的生活图景涌动出语言的诗性与智性”(“人民文学奖”颁奖辞),格局阔大,行文简劲,叙述、思辨与抒情圆融为一,在孤寂的文体探索中持守汉语的美感,是新世纪以来极具辨识度的代表性散文家之一。
在汗漫笔下,从“我”开始的体察与言说,都拥有抵达“我们”的能力和意义;于“我们”之中的生息和表达,也使写作者、阅读者有可能成为独一无二的“我”。
作者: 栾栋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2017年07月
简介:
本书从文学原理变革的角度看,文学通化是在应对亘古罕见的思想文化挑战。如何继承和更新华夏的文论传统?如何贯通中外人文学术,特别是熔铸西方近百年来的后现代思想资源?如何走出比较研究汗漫类比却比而不周的局面?文学的通化求索是化解这些问题的深度尝试。 本书作为华夏文学思想的创辟性设计,旨在领悟文学造化,櫽栝文论寰宇,重整审美时空,别开学术生面。这部书稿共十八章,全文约27万字。从学术理路上来看,通化是贯穿整个文本的基本思想。质言之,我们对文学本根、本真、本色有深入浅出的解析;对文学过去、现在、未来有原始要终的思索,对文学命运、原理、方法有改造制作的创辟,对文学是己、非己、超己有与道俱化的体悟。《周易》讲通转,刘勰讲 “通变”,章学诚讲“通义”,我们讲“通化”。“通化”与“通转”、“通变”、“通义”的*区别在于三个变数,一是文学是非的“源头化解”,二是文学境界的“舍得看点”,三是文学精神的“通体开放”。文学“通化”,阐发的是“文学非文学”的划时代命题,揭示的是化感通变的新文学原理。
简介: 内容提要 《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为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 家和道教理论家葛洪的代表著作,对我国医药、炼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巨 大推动作用。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辞古奥,不便阅读,此次出版由葛洪研究 会经深入细致的研究考证,并对此二书进行全面白话文翻译。 全书分三大部分,一部分是《抱朴子内篇》的翻译;二部分是《肘后备 急方》的翻译;三部分是有关葛洪的研究探讨文章。 片断: 世上信奉儒学的人只知道衷心信服周公、孔子,受其伦理束缚而死亡,不相信神仙道教 的事情,认为是怪诞、狂惑、不真实的说法,看到我的这本书,不但大声讥笑之,还将诽谤 诋毁真实的事情,故不将此书合于我所著的子书之中,而是另外编为一部,取名为《抱朴子 内篇》,一共二十卷,与《抱朴子外篇》各自排列次序。此书虽不能够象经典秘籍那样当作宝 物收藏在名山的石室中,而只是想让它能封藏于贵重的书匮中,以此告知认识懂得的人。那 些不能与之交谈的人,不能给他阅读。重要的是使后来喜好长生之术的人,有可以解释其疑 惑的书。怎么能要求不相信的人来相信这些呢? 谨序。 卷一畅玄 【原文】 抱朴子曰:玄者[1],自然之始祖,而万殊 之大宗也。眇眜乎其深也,故称微焉[2]。绵邈 乎其远也,故称妙焉[3]。其高则冠盖乎九霄, 其旷则笼罩乎八隅。光乎日月,迅乎电驰。或 倏烁而景逝,或飘沘而星流,或滉漾于渊澄, 或雾霏而云浮。因兆类而为有,托潜寂而为 无[4]。沦大幽[5]而下沉,凌辰极[6]而上游。金 石不能比其刚,湛露不能等其柔。方而不矩, 圆而不规。来焉莫见,往焉莫追。乾以之高, 坤以之卑,云以之行,雨以之施。胞胎元一[7], 范铸两仪[8],吐纳大始,鼓治亿类[9],回旋四 七[10],匠成草昧[11],辔策灵机,吹嘘四气,幽 括冲默,舒阐粲尉,抑浊扬清,斟酌河、渭, 增之不溢,挹之不匮,与之不荣,夺之不瘁。 故玄之所在,其乐无穷;玄之所去,器弊神 逝[12]。夫五声八音[13],清商流徴,损聪者也; 鲜华艳采,或丽炳烂,伤明者也;宴安逸豫, 清醪芳醴,乱性者也;冶容媚姿,铅华素质, 伐命者也。其唯玄道,可与为永。不知玄道 者,虽顾眄为生杀神器,唇吻为兴亡之关键。 绮榭俯临乎云雨,藻室华绿以参差。组帐雾 合,罗帱云离。西、毛[14]陈于闲房,金觬华 以交驰;清弦嘈囋以齐唱,郑舞[15]纷紓以逶 迄;哀箫鸣以凌霞,羽盖浮于涟漪,掇芳华 于兰林[16]之囿,弄红葩于积珠[17]之池;登峻 则望远以忘百忧,临深则俯擥以遗朝饥;入 宴千门之焜熀,出駈朱轮之华仪。然乐极而 哀集,至盈必有亏。故曲终则叹发,燕罢则 心悲也。寔理势之攸召,犹影响之相归也。彼 假借而非,故物往若有遗也。 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守之者外,用之 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得之 者贵,不待黄铖[18]之威;体之者富,不须难 得之货。高不可登,深不可测。乘流光,策 飞景,凌六虚[19],贯涵溶。出乎无上,入乎 无下;经乎汗漫之门,游乎窈眇之野[20]。逍 遥恍惚[21]之中,倘佯仿佛之表。咽九华于云 端,咀六气于丹霞[22]。徘徊茫昧,翱翔希微, 履略蜿虹,践跚旋玑[23],此得之者也。 后记: 后记 葛洪,作为我国东晋著名的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教理论家,在医药学上的成就和贡献是 巨大的,为了推动葛洪医药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我们于1995年11月26~29日在广东省惠 州筹备召开了“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研讨会”,会上成立了葛洪研究会筹委会,并就葛 洪医药学术研究工作的开展作了初步部署。1996年4月11日,又在广东惠州市正式成立了 “葛洪研究会”,会上提出的葛洪研究会的工作规划是:①积极开展学术交流:计划1998年在葛 洪故乡江苏句容召开第二届葛洪医药学术研讨会,2000年在香港召开“国际道教与医药学术 研讨会”;②编撰学术专著:除了抓紧完成《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今译》外,还计划编撰《葛 洪和他的科学贡献》,该书将全面阐述葛洪在各个学科上的科学成就和伟大贡献;③挖掘整理、 继承推广葛洪的宝贵医药经验,研制开发新产品等。勿庸置疑,这些活动对于推动葛洪医药学 术研究的广泛深入开展,提高葛洪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及影响,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 《肘后备急方》和《抱朴子内篇》是葛洪的二部重要的著作,研究探讨葛洪在医药学、炼丹术 及制药化学等学科上的成就及贡献,挖掘整理继承葛洪的宝贵医药经验,是离不开这二部重要 著作的。但这二书著成年代较早,文字偏繁难认,内容深奥难懂,阅读起来颇为费劲。故在1994 年底蕴酿召开“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研讨会”时,我就萌发了将此二书翻译为白话文 出版发行的想法,得到了现任葛洪研究会主任委员张景硕先生的肯定和支持。1995年4月赴 京落实葛洪学术会征文事宜时与胡晓峰和郝近大谈过这一想法,得到二位的赞成。1995年8 月赴京参加葛洪学术会论文审稿会期间又约请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李占永编辑,这一想法也 得到李编辑的赞成和支持,我当即约请李编辑担任责任编辑,并就该书的编译出版事宜进行了 商讨。95年11月在“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研讨会”上,经过葛洪研究会筹委会的讨 论,正式将此项工作确定为葛洪研究会的首项任务。并对编译工作作了具体安排。经过半年多 时间的紧张工作,终于如期完成了这二部著作的白话文翻译工作。其中胡晓峰负责《肘后备急 方》全书的圈点、序及卷一至卷二的翻译,郝近大负责《肘后备急方》卷三至卷八的翻译,冉懋雄 负责《抱朴子内篇》卷一至卷十的翻译,梅全喜负责《抱朴子内篇》序及卷十一至卷二十的翻译, “葛洪及其《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研究”及“附录”部分亦由梅全喜负责加工整理,并由梅 全喜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可以说《抱朴子内篇·肘后备急方今译》是葛洪研究会成立以来完 成的第一项任务,也可以说是葛洪研究会取得的首项成果。 《肘后备急方》的白话翻译是以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的明·万历刘自化刊本为底本,参考 其它版本进行的。《抱朴子内篇》的白话翻译是以清代孙星衍校刊本为底本并参考王明先生的 《抱朴子内篇校释》等版本进行的。翻译时力争简炼并符合原意,不能直接翻译的特殊名词,包 括《内篇》中的道教术语,《肘后方》中的部分病症名等,仍直接使用原名词,在词后括号内加以 注释。对《内篇》中一些隐晦的药名,能查考到的就译为今名,未能查考明白的仍用原名,以免误 译;对《肘后方》中的少常用药名,考虑到临床使用问题,故凡能考证确定的均在药名后括号内 注明学名。为了保持该二书的完整性,在翻译时未作任何删减,由于其成书时间较早,故书中有 些思想观点、疾病治疗方法是不正确的,特此提醒读者在阅读参考和应用该书时应慎重甄别。 “葛洪及其《肘后备急方》、《抱朴子内篇》研究”中的文章主要是从1995年11月26~29日 中国药学会在广东惠州召开的“纪念葛洪及其药剂学成就学术会”上交流的论文中精选加工整 理出来的,虽不能全面反映葛洪的伟大成就和科学贡献,但透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到,葛洪在推 动科技发展、尤其是推动医药学及制药化学的发展方面所作出的贡献是巨大的,对后世的影响 是深远的。当(读者)您读完这些文章后,您一定会发出这样的感叹:葛洪作为我国东晋著名的 医药学家、炼丹术家、道教理论家,的确是当之无愧的! 限于我们水平有限,虽尽全力,但失误和不妥之处仍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及专家不吝 赐教,批评指正,以便再版时修订。 蕲春·梅全喜 1996年仲夏于广东惠州罗浮山下
简介:荔鄉先生既成五代诗话,而嘱运为之敍。敍曰:五代之乱极矣,政纪解散,才士凌夷,干戈纷攘,文艺阙如;即诗歌间有之,亦多比于浮靡噍杀,噭然亡国之音者皆是也,乌覩所谓风雅者乎!然夷考其时,若韦主、陈陶、罗隐、和疑、杨疑式、王贞白、杜荀鹤、韩熙载、徐仲雅,以及黄滔、廖图、齐己、贯休诸人、或清丽可喜,或怪峭自异,其为诗之源流本末,及夫唱酬往,异同高下之辙政,盖亦有足採者。居今之世,论古之为。虽闰位余分,诗篇失次,要亦文人韻士得失之林也。岂唯盛时,如自开平以讫显德,上下六七十年,推挹逸韻流风,犹足以踵晚唐启初宋。论者或以为鄙浅不足道。如此:是观列国之风而废曹桧也。然则五代史记、十国春秋,亦将略而不录也,而可乎?荔鄉先生因渔洋王司寇旧本,为五代诗话凡十卷,颇有所增补删正,于是五姓十国之遗文轶事,资以有考见;五季以来数十百诗人之声音笑貌,宛然明白。于戏,此书固全唐诗话以后,宋人诗话以前,诚有其不可少者哉!荔鄉先生自序,以书本王氏,谓如褚少孙之补史记。今固未见王氏旧本,顾据荔鄉所删润,庶几拟之太史公之因国语、楚汉春秋者,少孙不足伦也。或又病其所载仙佛鬼怪之流,其文不无汗漫。余以为稗官野史,方言丛谭,作史者可不道,编诗话者不可不录,义取博见,体有别裁,传曰:‘传闻异辞。\’夫亦各有所当也。荔鄉先生为吾郡太守,簿领之暇,繙书不辍,别辑诗话醍醐、全闽诗话,都己裒然成书,余未暇受读,亦无能裁助一二,要其搜罗採订之功,亦健矣哉。山左真如牛運震序。
作者: 钱穆
简介:
《论语新解》所以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然众说势难备列。程式《集释》篇幅逾两百万字,而犹多遗漏。本书所采,亦多越出程书之外者。然若专举一说,存以为是,又使读者不知有古今众说之异,亦无以开其聪明,广其思路,而见义理之无穷。且一说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说。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当兼采三家四家之说斟酌和会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众说,几所采摭,理当记其姓名,详其出处,一则语见本原,一则示不掠美。然就读者言之,则贵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论语》之本义。大义既得,乃加沉潜反复之功。若注文一一称姓名,列篇题,又势必照录原文。原文义旨未尽,复须重加阐发。遇折衷诸家,则必条列诸家之说于前,续加融贯之文于后。此可以显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实无益于读者之精契与密悟。《新解》旨取通俗,求其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体求简要,辞取明净,乃不得不摆脱旧注格套,务以直明《论语》本义为主。虽违前轨,亦具微衷。抑如未注,义诂事据,多本汉儒,亦不逐一标明。惟引宋儒之说,始必著其姓氏,以见其为一家之解。余书非欲成一家言,仅求通俗易诵览,自不必一一征引出处。倘读者必欲追寻本原,则上举三书与程氏之《集释》具在,循此踪迹,宜可十得七八。纵欲掠美,实亦无从尔。抑余之为新解,亦非无一二独得之愚,越出于先儒众说之外者。然苟非通观群言,亦无以启发新知。众说己见,既如水乳之交融,何烦径渭之再辨。且作注加筌蹄,意在得鱼兔。鱼兔既获,筌蹄可弃,故亦不一一标出也。本书*先属稿在1952年春,当时力求通俗,专用白话。成稿未及四分一,乃复悔之。意谓解《论语》,难在义蕴,不在文字。欲以通俗之白话,阐释宏深之义理,费辞虽多,而情味不洽。又务为浅显,骤若易明,譬如嚼饭哺人,滋味既失,营养亦减。意不如改用文言,惟求平易,较可确切。虽读者或多费玩索之功,然亦可以凝其神智,而浚其深慧。惟苦冗杂少闲,乃遂搁置。
嗣于1960年赴美讲学耶鲁。课务不迫,乃决意改撰,获成初稿。自美归后,又络续修订,前后三年,粗没于定。惟体例则一仍*先之旧。先原文,次逐字逐句之解释,又次综述一章大旨,*后为《论语》之白话试译。全书篇幅,当不出三十万字。其果可以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矣乎?其果能折衷群言而归于一是矣乎?作者才力所限,谨以待读者之审正。
本书取名新解,非谓能自创新义,掩盖前儒。实亦备采众说,折衷求是,而特以时代之语言观念加以申述而已。然众说势准备列。程式《集释》篇幅逾两百万字,而犹多遗漏。本书所采,亦多越出程书之外者。然若专举一说,存以为是,又使读者不知有古今众说之异,亦无以开其聪明,广其思路,而见义理之无穷。且一说之是,初不限于一人之说。或某得其十之一二,某得其十之八九。或某得其三四而某得其六七。亦有当兼采三家四家之说斟酌和会而始得一是者。今既集众说,凡所采摭,理当记其姓名,详其出处,一则语见本原,一则示不掠美。然就读者言之,则贵能直就注文而上通《论语》之本义。大义既得,乃加沉潜反复之功。若注文一一称姓名,列篇题,又势必照录原文。原文义旨未尽,复须重加阐发。遇折衷诸家,则必条列诸家之说于前,续加融贯之文于后。此可以显作者之勤搜而博辨,而实无益于读者之精契与密悟。
《论语》自西汉以来,为中国识字人一部人人必读书。读《论语》必兼读注。历代诸 儒注释不绝,*著有三书。一、何晏《集解》,网罗汉懦旧义。又有皇侃《义疏》,广辑自魏迄梁诸家。两书相配,可谓《论语》古往之渊薮。二、朱熹《集注》,宋儒理学家言,大体具是。三、刘宝楠《论语正义》,为清代考据家言一结集。
何氏《集解》收入《十三经注疏》中,宋以前人读《论语》,大率必读此书。明清两代以朱注取土,于是读《论语》必兼读朱注,已八百年于兹。朱注不能无误,清儒考据训诂之学度越前人,朱注误处均经发正。而清儒持汉宋门户之见过严,有朱注是而清儒刻意立异,转复失之者。其所驳正,亦复众说多歧,未归一是。又考据家言,辞烦不杀,读者视为畏途。故今社会流行,仍以朱注为主。
民国以来,闽县程树德为《论语集释》,征引书目,凡十类四百八十种,异说纷陈,使读者如入大海,汗漫不知所归趋。搜罗广而别择来精,转为其失。故《论语》虽为一部中国人人必读书,注《论语》者虽代不乏人,而就今言之,则仍缺一部人人可读之注。此余之《新解》所由作也。
为《论语》作新解,事有两难。异说既多,贵能折衷,一也。《论语》距今两千载以上,何晏《集解》距今一千七百年,朱注距今八百年,刘氏《正义》距今亦一百六十年。时代变,人之观念言语亦多随而变。如何用今代之语言观念阐释二千五百年前孔子之遗训而能得其近是,使古今人相悦而解,二也。
作者: 韦保仁著
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7
简介:“珞珈中国哲学”丛书主要展示了近几十年来在珞珈山下从事中国哲学研究的第二代、第三代部分学人的最新研究成果,体现了中国哲学研究在中国大陆中部地区最新进展的大致轮廓。丛书以中国本土的哲学思想为主要内容,其中有少量涉及中西比较哲学与比较宗教学思想。这些内容反映了珞珈中国哲学第一代学人“汗漫通观儒释道,从容涵化印中西”的宏伟学术理想,正在第二代、第三代学人的学术活动中慢慢地实现着。 传统哲学有着无尽的宝藏,探索其美妙的源头,了解诸子之学的结构特征,追溯传统哲学方法论的形态,寻找当代中国哲学的生长点,这应当是传统哲学研究的时代任务,也是笔者在本书中孜孜以求的努力方向。
简介:(《香祖笔记》十二)徐神翁谓蔡京曰:天上方遣许多魔君下主人间,作坏世界。蔡曰:安得识其人?徐笑曰:太师亦是。按《水浒传传奇》首述误走妖魔,意亦本此;然不识蔡京为是天罡,为是地煞耳。神翁语见《钱氏私志》。 (《浪迹丛谈》六)《水浒传》之作,亦依傍正史,而事迹不能相符。<之。《侯蒙传》,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宋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张叔夜传》,叔夜再知海州,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撄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滨,劫巨舟十余载卤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按《侯蒙传》虽有使讨方腊之语,事无可考。宋江以二月降,方腊以四月擒,或藉其力。但其时擒腊者,据《徽宗本纪》以为忠州防御使辛兴宗;据《童贯传》以为宣抚制使童贯;据《韩世忠传》则世忠以偏将穷追至青溪峒,问野妇得径,渡险数里,捣其穴,辛兴宗掠其俘以为己功,皆与宋江无涉也。陆次云《湖坝杂记》谓六和塔下旧有鲁智深像;又言江浒人掘地得石碣,题曰武松之墓。当时进征清溪,或用兵于此,稗乘所传不尽诬。惟汪韩门以为杭人附会为之,恐不足信。 (《山阳志遗》四)嘉靖中,吴贡生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吾淮才士也。英敏博洽,凡一时金石碑牍嘏祝赠送之词,多出其手,缙绅台阁诸公,皆倩为捉刀人;顾数奇不偶,仅以岁贡官长兴县丞。贫老乏嗣,遗稿多散佚失传,邱司徒正纲收拾残缺,得其友人马清溪、马竹泉所手录,又益之以乡人所藏,分为四卷,刻之,名曰《射阳存稿》(又有《续稿》一卷),五岳山人陈文烛为之序。其略云:陈子守淮安时,长兴徐子与过淮。往汝忠丞长兴,与子与善,三人者呼酒韩侯祠内,酒酣,论文论诗不倦也。汝忠谓文自六经后,惟汉、魏为近古;诗自三百篇后,惟唐人为近古;近时学者,徒谢朝华而不知畜多识,去陈言而不知漱芳润,即欲敷文陈诗,难矣。徐先生与予深韪其言。今观汝忠之作,缘情而绮丽,体物而浏亮,其词微而显,其旨博而深,收百代之阙文,采千载之遗韵,沈辞渊深,浮藻云骏,张文潜以后,一人而已。其推许之者可谓至极。读其遗集,实吾郡有明一代之冠。惜其书刊板不存。予初得一抄本,纸墨已渝敝,后陆续收得刻本四卷,并续集一卷亦全,尽登其诗入《山阳耆旧集》。择其杰出者,各体载一二首于此,以志办香之意云。《对月感秋》四首之二:四时总一气,秋气何晶明?天空万里碧,助我悠然情。萍水香烟晚,清风拂衣轻。徘徊度群壑,树树松争鸣。援琴对明月,试写松风声。又:湘波卷桃笙,齐纨扇方歇。秋来本无形,潜报梧桐叶。啼蛩代蝉鸣,其声亦何切。繁霜结珠露,忽已如初雪。六龙驱日车,羲和不留辙。群生总如梦,独尔惊豪杰。大笑仰青天,停杯问明月。《二郎搜山图歌》:李在惟闻画山水,不谓兼能貌神鬼,笔端变幻真骇人,意态如生状奇诡。少年都美清源公,指挥部从扬灵风。星飞电掣各奉命,搜罗要使山林空。名鹰攫拿犬腾啮,大剑长刀莹霜雪。猴老难延欲断魂,狐娘空洒娇啼血。江翻海搅走六丁,纷纷水怪无留踪。青锋一下断狂虺,金锁交缠擒毒龙。神兵猎妖犹猎兽,探穴捣巢无逸寇。平生气焰安在哉,爪牙虽存敢驰骤?我闻古圣开鸿蒙,命官绝地天之通。轩辕铸镜禹铸鼎,四方民物俱昭融。后来群魔出孔窍,白昼搏人繁聚啸。终南进士老钟馗,空向宫闱昭虚耗。民灾翻出衣冠中,不为猿鹤为沙虫。坐观宋室用五鬼,不见虞廷诛四凶。野夫有怀多感激,无事临风 三叹息。胸中磨损斩邪刀,欲起平之恨无力。救日有矢救月弓,世间岂谓无英雄。谁能为我致麟凤,长享万年保合清宁功?《秋夕》:络纬啼金井,芙蓉敛石房。寒松静生籁,仙桂妙闻香。竹火煎茶市,菱歌载酒航。人间秋夕好,第一是钱塘。《冬日送友暮发》:群动各求息,嗟君行未央。马蹄呜冻雪,鸦腹射残阳。旅闷凭诗拨,孤身有剑防。袖中书一纸,早晚献明光。《画松》:画尔知非庸画师,画中无处著胭脂。风云暗淡藏灵气,月露庄严有异姿。猿下欲摇垂涧影,鹤归应认出云枝。生来自与繁华别,不待平章雪霰时。《平河桥>>:短篷倦向河桥泊,独对青旗枕臂眠。日落牛蓑归牧笛,潮来鱼米集商船。绕篱野菜子临水,隔岸村炊互起烟。会向此中谋二顷,间搘藜杖听鸣蝉。《杨柳青》:村旗夸酒莲花白,津鼓开帆杨柳青。壮岁惊心频客路,故乡回首几长亭。春深水涨嘉鱼味,海近风多健鹤翎。谁向高楼横玉笛,落梅愁绝醉中听。《秋兴》二首之一:露桐风竹淡生辉,草阁斋心暑气微。河汉白榆秋历历,江湖玄鸟晚飞飞。佳人异国音书断,多病离群啸咏违。短褐长镭元不恶,南山黄犊近应肥。《买得云林画竹,上有油污,诗以浣之》:云林戏墨阿谁收,寒具犹沾旧日油。雨洗风吹消不得,湿云遮断渭川秋。《堤上》:平湖渺渺漾天光,泻入溪桥喷玉凉。一片蝉声万杨柳,荷花香里据胡床。天启旧《志》列先生为近代文苑之首,云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复善谐谑,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初不知杂记为何等书,及阅《淮贤文目》,载《西游记》为先生著。考《西游记》旧称为证道书,谓其合于金丹大旨;元虞道园有序,称此书系其国初邱长春真人所撰。而郡志谓出先生手,天启时去先生未远,其言必有所本。意长春初有此记,至先生乃为之通俗演义,如《三国志》本陈寿,而演义则称罗贯中也。书中多吾乡方言,其出淮人手无疑。或云有《后西游记》,为射杨先生撰。 (《春在堂随笔》九)董若雨说《栋花矶随笔》,但有钞本,沈谷臣庶常以示余,字迹皆草草,殆村学中童子所书也。其中载朱文公《祝融峰》诗云:我来万里驾长风,绝壑层云许荡胸。浊酒三杯豪气发,朗吟飞下祝融峰。有校者云:下当作上。余案头无《朱文公集》,未知孰是。然以愚见论之,作下者殊胜。盖既御风而行,则抟扶摇而上,背负苍天,视祝融峰转在下矣,故云飞下祝融峰也。若作上,则与芒鞋藜杖,攀援而上者何异?一字之分,仙凡顿别矣。当与谷臣言之,未知以为然否?又董若雨世皆以为明人,而《栋花矶随笔》有一则云:庚申二月,在鹧鸪溪艇子上见阳明先生书迹,念先师所许一凝字及补山堂一凉字,皆书苑末发之秘。旧吴释南潜题。然则此老为僧后,至康熙十九年犹在,入本朝不可谓不久矣。顾亭林、王船山皆明之遗老,而卒于本朝,则皆本朝人物也。董若雨亦可援此例乎?考汪谢城《南浔志》,董若雨卒于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年六十七。则明亡时才二十五岁耳,其为本朝人无疑。《浔志》列入明人,是论其志,非论其世。 (《国朝诗人征略》十四)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山东淄川人,诸生,有《聊斋集》。 (又引《山左诗钞》)柳泉屡试不利,遂肆力于古文,以余闲搜抉奇怪,著为《志异》一书。 (又引《松轩随笔》)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聊斋>>为第一。渔洋有《聊斋志异书后》一绝云: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 (《冷庐杂识》六)蒲氏松龄《聊斋志异>>流播海内,几于家有其书。相传渔洋山人爱重此书,欲以五百金购之不能得。此说不足信。蒲氏书固雅令,然其描绘狐鬼,多属寓言,荒幻浮 华,奚裨后学?视渔洋所著《香祖笔记》、《居易录》等书,足以扶翼风雅,增益见闻者,体裁迥殊。而谓渔洋乃欲假以传耶? (《桐阴清话》一)国朝小说家谈狐说鬼之书,以淄川蒲留仙(松龄)《聊斋志异》为第一。闻其书初成,就正于王渔洋,王欲以百干市其稿,蒲坚不与,因加评骘而还之,并书后一绝云:姑妄言之妄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时。余谓得狐为妻,得鬼为友,亦事之韵者。 (《虫鸣漫录》二)《聊斋》为蒲留仙殚精竭虑之作,为本朝稗咬必传之书。其中未及检点者颇多。最可笑者,《贾奉雉》一段:贾既坐蒲团百余年,其妻大睡不醒,迨其归来,已是曾元之世,又复应试为官,行部至海滨,见一舟,笙歌腾沸,接引而去。贾之识为郎生,固宜,何以云仆识其人,盖郎生也?夫此仆为贾生归后所用,不得识郎生,为贾未遇仙时所用,则早与其子孙沦灭矣。文人逞才,率多漏笔,此类是也。 (《春在堂随笔》六)蒲留仙《聊斋志异》一书,脍炙人口久矣;然世所传本皆十六卷,但云湖前辈评本亦然。乃今又见乾隆间余历亭、王约轩摘钞本,分十八卷,以类相从,首孝,次弟,终仙鬼狐妖,凡分门类二十有六;字句微有异同,且有一二条为今本所无者。卷首有乾隆丁亥横山王金范序,其略云:柳泉蒲子,以玩世之意,作觉世之言,其书汗漫,亥豕既多,甲 乙紊乱;又以未经付梓,钞写传讹,寝失其旧。己亥春,余给事历亭,同姓约轩,假得曾氏家藏钞本,删繁就简,分门别类,几阅寒暑,始得成帙。然则其书亦旧本也,其异同处多不如今本,不知谁是留仙真迹。至所分门类,则无甚深意,殊觉无谓。又删异史氏曰四字,其评语亦不全。惟今本所无诸条,好事者宜录补之。 ……
作者: 邝海炎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2016年6月
简介:作者博览群书,视域广阔,秉承宋儒“格物”的精神,对于上天入地各种事物,无不喜欢拿来一“格”。本书论述举凡文学、思想、历史、电影、美食、运动、游戏、性别等等,看似汗漫无归、洋洋大观,实则都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的文学感发,“问题意识”更是一以贯之,此即“个体自由主义”。
作者: 朱偰著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2008
简介:余生小有放情山水之志,尝发愿孤筇双履,独往独来,游遍天下名山。惟生不能为徐祖,以身许山水,仍有家室之累,世俗之羁,是以不能放踪高蹈,徜徉白云间,深以为悲。忆自欧游归来,又匆匆四载;四载之中,又稍稍出游,南之罗浮,北极云中,东浮沧海,西游云梦,橹声帆影之中,每记为游草。积久成帙,遂汇为一册,命曰《汗漫集》。本集所选游记,凡十八篇:计河北省三篇,察哈尔一篇,江苏八篇,浙江三篇,广东三篇。至于瀛涯览胜,余别有《行云流水》,庐山寻幽,余别有《匡庐纪游》,皆所弗采。因先以此集付梓问世。非谓文辞足取,亦聊以写吾忧耳。
作者: 卫绍生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11
简介: 在各种信息接踵而至、网络语言铺天盖地袭来的今天,人们感兴趣的是 时髦事物,是八卦新闻,是物质需求的满足,对文化尤其是对传统文化,不 少人似乎很淡漠,至于对传统文化中的阴阳家,就更加陌生了。其实,在古 代特别是在两汉之前,阴阳家在诸子百家中的地位是相当显赫的,曾经被置 于诸家之首。这不仅是因为阴阳家的思想学说广泛地为当时的人们所接受, 更主要的是作为一个学派,与诸子百家产生于同一个时代的阴阳家有其更为 深远的思想渊源。传说早在人文始祖伏羲之时,就已经有了阴阳思想。战国 诸子百家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接受了渊源有自的阴阳思想,创造出异彩纷呈 的百家学说。《周易?系辞传》用阴阳思想来解释形而上的抽象原理,《管 子》和《吕氏春秋》用阴阳思想解释政治变迁和政治现象,《周礼》、《仪 礼》和《礼记》则用阴阳思想解释音乐、礼仪和人生。这意味着在诸子百家 争鸣的时候,阴阳思想已经广为流行,而阴阳家只不过是对已经广为流行的 阴阳思想进行归纳、概括、提炼和升华而已。 以战国时期邹衍和邹爽为代表的阴阳家,其思想涉及甚广,又甚为庞杂 ,大到自然宇宙、阴阳消息,小到人生琐事、细微末节,皆有所涉及,有所 表现。但总的来说,阴阳家还是一种有关社会与政治的学说,它以阴阳为基 本思想,以五行为基本要素,以阴阳五行的盛衰变化和生克关系为求索之迹 ,来解释自然、社会、人事发生的种种变化。司马迁在谈到邹衍的阴阳思想 时,用“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二语来概括,以为“其语闳大不经 ,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这种“取合诸侯”的学说,把自然 现象与社会、人事联系在一起,与道家、儒家有相似之处;它以阴阳天地代 表君臣上下尊卑,又与刑名和法家找到了共同点;它以阴阳变化而言鬼神, 又与神仙思想和民间风俗有了共同语言。所以,钱穆这样概括和评价阴阳家 :“其言顺气自然,长生久视,神仙道术,尤足歆世。立论汗漫,比附圆滑 ,惝恍谬悠,莫可究诘。遂以并包众说,兼罗群好。”(《国学概论》第二 章《先秦诸子》) 阴阳思想的提出,原本是为了“取合诸侯”,为战国诸侯实现统一天下 大业提供一条新的思路和方式。但是,由于在流传过程中阴阳家的著作大多 散佚,人们对阴阳家的认识和理解逐渐进入一个狭隘的视野,尤其是两汉以 后,阴阳家借阴阳五行通天人之变的思想逐渐演变为神仙方术之说,甚至成 为一些术士迷惑众生、猎取富贵的本钱和手段。虽然如此,阴阳五行作为一 种起源甚早、流行甚广的学说,在传统文化中仍然占据重要地位。从自《汉 书》以来的历代史书专设《五行志》这一点上,已足以看出阴阳五行学说的 地位和影响究竟如何了。《隋书?经籍志》对五行的一段论述,反映出古人 对阴阳五行的基本认识: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五常之形气者也。在天为五星,在人为 五藏,在目为五色,在耳为五音,在口为五味,在鼻为五臭。在上则出气施 变,在下则养人不倦。故谓日“天生五材,废一不可”。是以圣人推其终始 以通神明之变,为卜筮以考其吉凶,占百事以观于来物,睹形法以辨其贵贱 。 在流传过程中,阴阳家“推其终始以通神明之变”的学说(如“五德终 始”和“诗有五际”说),虽然还时常被人提及,但事实上已经由阴阳五行 思想中最为主要的内容,降而为其次,甚至只是一个幌子了。人们更多地看 重阴阳五行思想的应用价值,是“为卜筮以考其吉凶,占百事以观于来物, 睹形法以辨其贵贱”,通俗点说就是看重阴阳五行学说的预测功能和价值。 汉代颇为盛行的五行术,以五行生克论人事吉凶,唐代以后兴起的星命术, 以人之生年月日时所属干支配于阴阳五行,推算人事吉凶,都是很典型的例 子。 早在唐太宗之时,官方就开始了对阴阳五行学说强力介入,唐太宗曾令 当时著名学者吕才等人编纂《阴阳书》,以朝廷的名义颁行。元代设立阴阳 学宫,招收学生,传授阴阳五行学说,并允许他们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明清 两代沿袭元制。官方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强力介入,不仅有力地推动了阴阳五 行思想的流行和传播,而且使阴阳五行学说的预测功能和价值得到了最大限 度的发扬;此外,民间对阴阳五行术一直存在着较大需求,阴阳五行成了儒 、释、道之外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文化,尤其是在民间,阴阳五行的影响更是 不容小觑。 阴阳五行思想在传统文化中无疑占有重要地位。但阴阳五行思想在流行 和传播过程中的方术化,不仅极大地减弱了其理论色彩,而且也极大地削弱 了阴阳五行思想在传统文化中的分量,使许多人对阴阳五行的认识在不知不 觉中陷入流俗的境地。这虽然不能完全归咎于阴阳五行学说,但它所包含的 诸多可以用于预测自然、社会和人事变化的内容,确实易于被术士所利用。 阴阳五行思想的方术化,对阴阳五行思想的流行和传播是一把双刃剑,它既 促进了阴阳五行思想的流行和传播,同时也把一种原本属于“取合诸侯”的 学说,变成一种世俗化的东西,使之沦落到一片并不洁净的土地上,让脱俗 者不由得对其侧目而视。中国古代流行的各种方术,大多借重阴阳五行学说 ,与阴阳五行学说有十分密切的关系。这一方面表明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广泛 影Ⅱ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出古代方术对阴阳五行学说是多么的倚重。 中国古代各种方术对阴阳五行学说的借重,把阴阳五行拉进了万劫不复 的境地,以至于许多人一听到“阴阳五行”这几个字,立马就会扔过来四个 字――“封建迷信”。这不能不说是阴阳五行的悲哀!一种原本属于“取合 诸侯”的理论,一种兼具形而上与形而下的理论,其所包含的“道”的内容 ,人们视而不见,人们看到的仅仅是其“器”或“术”的东西,这岂不是很 悲哀吗?有鉴于此,把阴阳家拿出来说叨说叨,在阳光下晒一晒,就显得很 有必要了。不过,阴阳家确实是一个比较难以详说的话题,这不仅是因为其 名声不佳,更主要的是因为阴阳家的理论留存下来的太少,而寄于阴阳家名 下的方术类的东西又太多。披沙拣金,不胜其难。只好有话则说,随意漫谈 。至于是否谈到了点子上,该说的是否说了出来,该谈的是否谈得合适,只 好留待读者诸君评价了。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有以教之。
作者: 方远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2016年08月
简介:这是一部浩荡汗漫的小说,于百年跨度中展开河海交界处的人间悲欢,于咸淡激荡间写出民族的一段秘史。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评论家 李敬泽 这是一部用真诚而优美的文字讲述中国故事的长篇力作,古老乡村与名门望族的百年历史浩瀚而又诡谲,作家挖掘出其中*富有传奇色彩的片段,窥探出其中*隐秘的部分。于是,在语言与故事的相得益彰中,人性之光与生命之重跃然纸上。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评论家 白烨 这是一部书写名门望族的小说佳构,视角独特的历史传奇。全书笔势开阔,别有洞悉。杀戮与拯救,复仇与宽恕,死亡与重生,兴盛与衰落,读来令人动容,难以释怀。 ——山东省作家协会主席、作家 张炜 我是听着前辈们讲述着方氏家族形形色色的故事与林林总总的人物长大的,这些故事与人物充斥我的记忆。小说中的人物与故事好像就发生在方氏家族里,但蓦然又觉得不是,或者不全是。 ——作者父亲、剧作家 方肇瑞
作者: 张秋生所、刘心武、刘晔
出版社:北京教育出版社 2016年05月
简介:赏七月黄昏的窗外,看八月宁静多变的小池塘,墙外有常春藤的诗,夹一片树叶在*爱的怕里,每一页都会有一个夏日的童话。 由张秋生所*、刘心武主编、刘晔编写的《小巴掌童话(无障碍阅读)/语文新课标**丛书》为短小有趣而又富有哲理的童话故事,照亮孩子成长道路。小巴掌童话永远是快乐的。作者以快乐的诗人的身份走进诗园,然后又走进童话国。作者的小巴掌童话,充盈着一种生命情调。读作者的童话,实际上是沉浸在一种感受中,感受着他的“小童话”的“大氛围 ”,那里灵魂受到抚慰的感受。 作者的小巴掌童话,十分注重构思的完整和新巧。作者不被情节牵着走。作者十分懂得节制。作者没有因为童话讲究幻想,讲究曲折,就放任故事情节的汗漫无序。相反,作者的艺术构思,永远围绕着爱与美,围绕着一种可贵的智慧的思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