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58 项 “江夏”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杨果,陈曦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 《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江汉平原》利用丰富的文献资料和考古发现,立足于历史学的实证方法,借鉴地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方法,以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心,上溯其源自唐、五代,下察其流至民国初年,着重从河道变迁、堤防修筑、农田垦殖、资源利用诸方面探讨江汉平原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的历史,研究开发与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重现其过程,揭示其发展道路及演变的机制、规律与特点。 全书正文五章,依次探讨:第一,荆江洲滩的演变与河道的变迁。重点分析边界条件、来水来沙、环流等自然因素及唐宋以来日益增强的堤防修筑、上游垦殖等人类活动对荆江洲滩演变及河道变迁的影响。第二,以长江干堤为中心的堤防修筑。分别考察长江干堤与其他江汉支流、主要河湖的堤防分布与兴衰,探讨堤防作为基本前提与保障对本区经济开发的作用,以及堤防扩展对本区人、地、水环境产生的日渐加大的干扰。第三,穴口演变与农田垦殖。细致研究荆江南岸分流四口(松滋口、虎渡口、藕池口、调弦口)的变迁历程及其原因,集中探讨穴口分塞与本区以垸田为主的农田垦殖的关系,兼及垸田之外传统垦殖方式的延续。第四,经济开发与自然资源利用。其中水、土资源是核心,水路交通的发展与林木植被的利用则是重点;同时以今江夏地区考古所见当地陶瓷业的兴衰为个案,聚焦分析陶瓷业与植被资源的关系。第五,社会生活及其环境特色。探讨的主要内容为聚落的分布与变迁,自然灾害的种类、分布与影响,乡村的衣食住行日常生活,以及水神信仰所反映的区域人地关系,贯穿诸问题的主线,仍是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互动。 在正文的基础上,《经济开发与环境变迁研究:宋元明清时期的江汉平原》以结语总括了历史时期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演变大势,并集中提炼出宋元明清时期江汉平原人地关系的几个主要特点,如降水、降温等气候变化推动了本区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变,以堤防为核心的人类活动从根本上影响着本区地理面貌的变迁。水、土、植被等资源的状况制约着本区的开发进程,区域环境的特征造就了生活方式的特色;并强调江汉平原人地关系具有相当丰富的内涵与相当复杂的多样性。
作者: 江夏 编著
简介: 我们所了解的历史从来就不是历史的全貌,总有一些未解之谜潜伏在某个地方,等着我们去发现、去探讨。历史中的很多人或事,总反射给我们不同的答案,神秘莫测,莫衷一是,这就是历史的盲点。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盲点就成为了我们好奇又难解的谜团。比如秦始皇的亲生父亲到底是谁,关二爷为什么成了财神,武则天为什么要立无字碑,舍利子是怎么产生的,那些诡异的盗墓传闻是不是真的…… 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谜团,可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文明发展的一部分,就像神秘的地下王陵代表着一段神秘的历史,阿房宫、故宫、大小雁塔其实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几个大时代的繁荣,还有《韩熙载夜宴图》和《清明上河图》,更是让我们看到了我们平时难以了解的中国古代人生活的真实场景。 想要去揭开这些历史的背后隐藏的天大的秘密,想要了解真正的史实,不妨就翻开你手上的这本《中国猎奇档案》,从众多的历史线索中探索、发现……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推开历史的门窗,来一次穿越时空的奇异之旅吧!
开学季,中小学教辅全场大促,满300减100,详情点击学生趣味科普 天,这是真的吗 翻滚吧历史
作者: 江夏 编著
简介: 历史本就应该这样,不折腾,不热闹! 凡是历史总有戏说演义的成分——真正的诸葛亮并非决胜千里的军事奇才,风流倜傥的唐伯虎原来过了大半生悲苦潦倒的日子,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竟然是一个骗局……历史总有不为人知的惊天“秘密”——唐代公主也愁嫁,南宋生孩子而不养育,这种种奇闻是出于什么原因?清代“选秀”不看美貌,科举考试作弊花样百出,这些故事又是怎样的情形……当然,历史还有一些少有人知的小角落——谁是取经第一人?潘美到底是不是奸臣?雍正皇帝是不是篡位?历史上的“傻皇帝”、失踪的建文帝又有怎样的生平…… 《翻滚吧历史》以一种新鲜有趣的视角,配着生动的插图,把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的大小人物和各色传闻趣事一一讲给你听,一起去探索历史长河中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那些耐人寻味的故事。 打开书,在历史的长河里翻滚一圈,体验完全不一样精彩!
作者: 孙孝福,雷震主编
出版社: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 《刑事诉讼法学》主要内容简介:法学是集理论性与实践性子一体的社会科学。然而,现行的法学本科教材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这既不适应应用型法学人才的培养,也与司法考试、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严重脱节,致使其实用性大打折扣。鉴于此,由全国独立学院法学教育协作机制秘书处和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发起,成立了“全国高等院校法学专业基础教材”编委会,旨在编写适应法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厚基础、重实务”的系列教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政法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重庆大学、湖北经济学院、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西南大学育才学院、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海南大学三亚学院、福州大学阳光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黄河科技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河北工程大学文学院、燕山大学里仁学院、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江汉大学文理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湖北经济学院商贸学院、福建江夏学院、河南师范大学新联学院等全国三十多所高等院校的百名法学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了这套教材的编写工作。
作者: 吴信才编著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
简介: 本书在内容和结构上作了精心设计与安排,结构严谨,内容新颖,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书中大多数实例来自于教育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及其应用工程研究中心。本书按照理论部分、实践部分以及新发展部分展开系统论述。在理论部分,本书系统地阐述空间数据库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空间现象抽象表达,空间数据模型,空间数据索引技术,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空间数据查询与访问,时态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设计。在实践部分,本书系统阐述空间数据库建设思路、方法及体系,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论述了MapGIS 7.0空间数据库在土地利用规划中的应用。在新发展部分,介绍了分布式空间数据库技术、空间数据仓库技术。该书可供各大专院校作为教材使用,也可供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作为参考用书使用。
作者: 江夏 编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2-9-1
简介: 本书共收录数百则侦探推理游戏,古今中外,涵盖面广,包罗万象。书中以侦探推理为导向,以读者兴趣为出发点,每一个游戏都惊险曲折,神秘玄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另外,本书一改此类图书不作分类或只进行简单分类的惯例,按照内容分为科学推断、经验解读、知识应用、逻辑推理、事实演绎、心理剖析、综合分析共七章,从不同的角度展开推理,力求全方位多层面地进行深度剖析,最大限度地锻练读者的思维能力。 这是一部开发潜能的游戏典范,是一种活跃思维的智慧读本。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学生还是上班族,求职者还是管理层,甚至是高智商的天才,都能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游戏。完成这些游戏之后,无论在学习、生活、求职还是工作中遭遇什么样的困难,都不会再感到无从下手,而是能够通过思维的灵活转换,顺利迈向成功。
简介:[编辑推荐:]书摘中:“*狡锋协,好乱乐祸。”其中*字为左右结构,左半部为“犭”右半部为“票”。 [书摘:]第四十三回诸葛亮舌战群儒鲁子敬力排众议 却说鲁肃、孔明辞了玄德、刘琦,登舟望柴桑郡来。二人在舟中共议。鲁肃谓孔明曰:“先生见孙将军,切不可实言曹操兵多将广。”孔明曰:“不须子敬叮咛,亮自有对答之语。”及船到岸,肃请孔明于馆驿中暂歇,先自往见孙权。权正聚文武于堂上议事,闻鲁肃回,急召入问曰:“子敬往江夏,体探虚实若何?”肃曰:“已知其略,尚容徐禀。”权将曹操檄文示肃曰:“操昨遣使赍文至此,孤先发遣来使,现今会众商议未定。”肃接檄文观看。其略曰: 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荆襄之民,望风归顺。今统雄兵 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共伐刘备,同分土地,永结盟好。幸勿观望, 速赐回音。 鲁肃看毕曰:“主公尊意若何?”权曰:“未有定论。”张昭曰:“曹操拥百万之众,借天子之名,以征四方,拒之不顺。且主公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既得荆州,长江之险,已 与我共之矣,势不可敌。以愚之计,不如纳降,为万安之策。”众谋士皆曰:“子布之言,正 合天意。”孙权沉吟不语。张昭又曰:“主公不必多疑。如降操,则东吴民安,江南六郡可 保矣。”孙权低头不语。须臾,权起更衣,鲁肃随于权后。权知肃意,乃执肃手而言曰:“卿 欲如何?”肃曰:“恰才众人所言,深误将军。众人皆可降曹操,惟将军不可降曹操。”权曰:“何以言之?”肃曰:“如肃等降操,当以肃还乡党,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降操,欲安所归乎?位不过封侯,车不过一乘,骑不过一匹,从不过数人,岂得南面称孤哉!众人之意,各自为己,不可听也。将军宜早定大计。”权叹曰:“诸人议论,大失孤望。子敬开说大计,正与吾见相同。此天以子敬赐我也!但操新得袁绍之众,近又得荆州之兵,恐势大难以抵敌。”肃曰:“肃至江夏,引诸葛瑾之弟诸葛亮在此,主公可问之,便知虚实。”权曰:“卧龙先生在此乎?”肃曰:“现在馆驿中安歇。”权曰:“今日天晚,且未相见。来日聚文武于帐下,先教见我江东英俊,然后升堂议事。” 却说那撞倒董卓的人,正是李儒。当下李儒扶起董卓,至书院中坐定。卓曰:“汝为何来此?”儒曰:“儒适至府门,知太师怒入后园,寻问吕布。因急走来,正遇吕布奔走,云:‘太师杀我!’儒慌赶入园中劝解,不意误撞恩相。死罪!死罪!”卓曰:“叵耐逆贼!戏吾爱姬,誓必杀之!”儒曰:“恩相差矣。昔楚庄王‘绝缨’之会,不究戏爱姬之蒋雄,后为秦兵所困,得其死力相救。今貂蝉不过一女子,而吕布乃太师心腹猛将也。太师若就此机会,以蝉赐布,布感大恩,必以死报太师。太师请自三思。”卓沈吟良久曰:“汝言亦是,我当思之。”儒谢而出。 卓入后堂,唤貂蝉问曰:“汝何与吕布私通耶?”蝉泣曰:“妾在后园看花,吕布突至。 妾方惊避,布曰:‘我乃太师之子,何必相避?’提戟赶妾至凤仪亭。妾见其心不良,恐为所 逼,欲投荷池自尽,却被这厮抱住。正在生死之间,得太师来,救了性命。”董卓曰:“我今 将汝赐与吕布,何如?”貂蝉大惊,哭曰:“妾身已事贵人,今忽欲下赐家奴,妾宁死不辱!” 遂掣壁间宝剑欲自刎。卓慌夺剑拥抱曰:“吾戏汝!”貂蝉倒于卓怀,掩面大哭曰:“此必李 儒之计也!儒与布交厚,故设此计;却不顾惜太师体面与贱妾性命。妾当生噬其肉!”卓曰:“吾安忍舍汝耶?”蝉曰:“虽蒙太师怜爱,但恐此处不宜久居,必被吕布所害。”卓曰:“吾明日和你归郿坞去,同受快乐,慎勿忧疑。”蝉方收泪拜谢。 次日,李儒入见曰:“今日良辰,可将貂蝉送与吕布。”卓曰:“布与我有父子之分,不 便赐与。我只不究其罪。汝传我意,以好言慰之可也。”儒曰:“太师不可为妇人所惑。”卓 变色曰:“汝之妻肯与吕布否?貂蝉之事,再勿多言;言则必斩!”李儒出,仰天叹曰:“吾等皆死于妇人之手矣!”后人读书至此,有诗叹之曰: 司徒妙算托红裙,不用干戈不用兵。三战虎牢徒费力,凯歌却奏凤仪亭。 董卓即日下令还郿坞,百官俱拜送。貂蝉在车上,遥见吕布于稠人之内,眼望车中。貂蝉虚掩其面,如痛哭之状。车已去远,布缓辔于土冈之上,眼望车尘,叹惜痛恨。忽闻背后一人问曰:“温侯何不从太师去,乃在此遥望而发叹?”布视之,乃司徒王允也。 相见毕,允曰:“老夫日来因染微恙,闭门不出,故久未得与将军一见。今日太师驾归郿坞,只得扶病出送,却喜得晤将军。请问将军,为何在此长叹?”布曰:“正为公女耳。”允佯惊曰:“许多时尚未与将军耶?”布曰:“老贼自宠幸久矣!”允佯大惊曰:“不信有此事!”布将前事一一告允。允仰面跌足,乎晌不语;良久,乃言曰:“不意太师作此禽兽之行!”因挽布手曰:“且到寒舍商议。”布随允归。允延入密室,置酒款待。布又将凤仪亭相遇之事,细述一遍。允日:“太师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诚为天下耻笑。——非笑太师,笑允与将 军耳!然允老迈无能之辈,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亦受此汗辱也!”布怒气冲天,拍案大叫。允急曰:“老夫失语,将军息怒。”布曰:“誓当杀此老贼,以雪吾耻!”允急掩其口曰:“将军勿言,恐累及老夫。”布曰:“大丈夫生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允曰: “以将军之才,诚非董太师所可限制。”布曰:“吾欲杀此老贼,奈是父子之情,恐惹后人议 论。”允微笑曰:“将军自姓吕,太师自姓董。掷戟之时,岂有父子情耶?”布奋然曰:“非司徒言,布几自误!”允见其意已决,便说之曰:“将军若扶汉室,乃忠臣也,青史传名,流 芳百世;将军若助董卓,乃反臣也,载之史笔,遗臭万年。”布避席下拜曰:“布意已决,司 徒勿疑。”允曰:“但恐事或不成,反招大祸。”布拔带刀,刺臂出血为誓。允跪谢曰:“汉祀不斩,皆出将军之赐也。切勿泄漏!临期有计,自当相报。”布慨诺而去。 允即请仆射士孙瑞、司隶校尉黄琬商议。瑞曰:“方今主上有疾新愈,可遣一能言之人,往郿坞请卓议事;一面以天子密诏付吕布,使伏甲兵于朝门之内,引卓入诛之:此上策也。”琬曰:“何人敢去?”瑞曰:“吕布同郡骑都尉李肃,以董卓不迁其官,甚是怀怨。若令此人去,卓必不疑。”允曰:“善。”请吕布共议。布曰:“昔日劝吾杀丁建阳,亦此人也。今若不去,吾先斩之。”使人密请肃至。布曰:“昔日公说布使杀丁建阳而投董卓;今卓上欺天子,下虐生灵,罪恶贯盈,人神共愤。公可传天子诏往郿坞,宣卓入朝,伏兵诛之,力扶汉室,共作忠臣。尊意若何?”肃曰:“我亦欲除此贼久矣,恨无同心者耳。今将军若此,是天赐也,肃岂敢有二心!”遂折箭为誓。允曰:“公若能干此事,何患不得显官。” 却说陈登献计于玄德曰:“曹操所惧者袁绍。绍虎踞冀、青、幽、并诸郡,带甲百万,文 官武将极多,今何不写书遣人到彼求救?”玄德曰:“绍向与我未通往来,今又新破其弟,安肯相助?”登曰:“此间有一人与袁绍三世通家,若得其一书致绍,绍必来相助。”玄德问何人。登曰:“此人乃公平日所折节敬礼者,何故忘之?”玄德猛省曰:“莫非郑康成先生乎?”登实曰:“然也。” 原来郑康成名玄,好学多才,尝受业于马融。融每当讲学,必设绛帐,前聚生徒,后陈声妓,侍女环列左右。玄听讲三年,目不邪视,融甚奇之。及学成而归,融叹曰:“得我学之秘者,惟郑玄一人耳!”玄家中侍婢俱通《毛诗》。一婢尝忤玄意,玄命长跪阶前。一婢戏谓之曰:“‘胡为乎泥中?’”此婢应声曰:“‘薄言往恕,逢彼之怒。’”其风雅如此。桓帝朝,玄官至尚书;后因十常侍之乱,弃官归田,居于徐州。玄德在涿郡时,已曾师事之;及为徐州牧,时时造庐请教,敬礼特甚。 当下玄德想出此人,大喜,便同陈登亲至郑玄家中,求其作书。玄慨然依允,写书一封,付与玄德。玄德便差孙乾星夜赍往袁绍处投递。绍览毕,自忖曰:“玄德攻灭吾弟,本不当相助;但重以郑尚书之命,不得不往救之。”遂聚文武官,商议兴兵伐曹操。谋士田丰曰:“兵起连年,百姓疲弊,仓廪无积,不可复兴大军。宜先遣人献捷天子,若不得通,乃表称曹操隔我王路,然后提兵屯黎阳;更于河内增益舟楫,缮置军器,分遣精兵,屯扎边鄙。三年之中,大事可定也”谋士审配曰:“不然。以明公之神武,抚河朔之强盛,兴兵讨曹贼,易如反掌,何必迁延日月?”谋士沮授曰:“制胜之策,不在强盛。曹操法令既行,士卒精练,比公孙瓒坐受困者不同。今弃献捷良策,而兴无名之兵,窃为明公不取。”谋士郭图曰:“非也。兵加曹操,岂曰无名?公正当及时早定大业。愿从郑尚书之言,与刘备共仗大义,剿灭曹贼,上合天意,下合民情,实为幸甚!”四人争论未定,绍踌躇不决。忽许攸、荀谌自外而入。绍曰:“二人多有见识,且看如何主张。”二人施礼毕,绍曰:“郑尚书有书来,令我起兵助刘备,攻曹操。起兵是乎?不起兵是乎?”二人齐声应曰:“明公以众克寡,以强攻弱,讨汉贼以扶王室:起兵是也。”绍曰:“二人所见,正合我心。”便商议兴兵。先令孙乾画报郑玄,并约玄德准备接应;一面令审配、逢纪为统军,田丰、荀谌、许攸为谋士,颜良、文丑为将军,起马军十五万,步兵十五万,共精兵三十万,望黎阳进发。分拨已定,郭图进曰:“以明公大义伐操,必须数操之恶,驰檄各郡,声罪致讨,然后名正言顺。”绍从之,遂令书记陈琳草檄。琳字孔璋,素有才名;灵帝时为主簿,因谏何进不听,复遭董卓之乱,避难冀州,绍用为记室。当下领命草檄,援笔立就。其文曰: 盖闻明主图危以制变,忠臣虑难以立权。是以有非常之人,然后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后立非常之功。夫非常者,固非常人所拟也。 曩者,强秦弱主,赵高执柄,专制朝权,威福由己;时人迫胁,莫敢正言;终有望夷之败,祖宗焚灭,汙辱至今,永为世鉴。及臻吕后季年,产、禄专政,内兼二军,外统梁、赵;擅断万机,决事省禁;下陵上替,海内寒心。于是绛侯、朱虚兴兵奋怒,诛夷逆暴,尊立太宗,故能王道兴隆,光明显融:此则大臣立权之明表也。 司空曹操:祖父中常侍腾,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民;父嵩,乞匄携养,因赃假位,舆金辇璧,输货权门,窃盗鼎司,倾覆重器。操赘阉遗丑,本无懿德;*狡锋协,好乱乐祸。
作者: (明)熊廷弼撰;李红权点校
出版社:学苑出版社,2011
简介: 《熊廷弼集(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熊廷弼(1569-1625),明末将领,字飞百,号芝冈,汉族,湖广江夏(今湖北武昌)人,万历进士。由推官擢御史,巡按辽东。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熊廷弼受命巡按辽东。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以兵部右侍郎代杨镐经略辽东,招集流亡,整肃军令,造战车,治火器,浚壕缮城,守备大固。熹宗即位,魏忠贤专权,遭诬劾去职。天启元年(1621年),清兵攻破辽阳,再任辽东经略。与广宁(今辽宁北镇)巡抚王化贞不和,终致兵败溃退,广宁失守。魏忠贤袒护化贞,委罪于他。五年(1625年)被冤杀,并传首九边。
作者: 江夏 编著
简介: 《彩书坊珍藏版 恐龙终极百科》从恐龙的生活习性、自身特点加以介绍,并对一些读者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揭秘。读过本书,会对神秘的史前世界有更深刻的了解。近300张精美的插图,让你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会神奇的视觉感受。让我们重新走入史前恐龙时代,去体验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吧!随着一个个谜题的解开,你定会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一位恐龙小专家!
作者: 梁允麟著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
简介:研读三国史,常苦于对三国地理的茫昧。盖缘《后汉书·郡国志》所记止于汉顺帝末年,《太康地志》所记则始于太康元年。自汉冲帝永熹元年(145年)至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期间135年,郡县废置离合,付之阙如。《三国志》又无《志》,虽《纪》、《传》时载郡国废置,而立县不书;且只有纵的叙述,缺乏横的切面,难于给人完整的三国地理概念。清人洪亮吉撰《三国疆域志》,试图弥补这一缺陷,而欠当之处不少。谢钟英因撰《补注》,吴增仅又撰《三国郡县表》。王先谦汇此三书精华于《后汉书·郡国志集解》,以三国末年为时间断限,述其异同,正其讹误。“使三朝分合,粲然具陈。考汉晋者无时代隔阂之嫌,读国志无疆域茫昧之叹!”虽有失误(如谓箕谷在褒中,太原郡领有虑*,阴山县在今广东阳山县东,与《汉书补注》异;误引《宋书·州郡志》谓江夏郡之石阳,吴立;误黄初三年及七年,文聘屯石阳两事为一事;误豚水为三岔河,存水为可渡河,夜郎为故且兰等),然瑕不掩瑜。今以《三国志》及该书为主要依据,撰成《三国地理志》,列三国郡县及重要地宅,叙其疆域、沿革、有关史实,评述诸家意见,采纳王国维的研究成果,并注今地地名。聊补史学界空白,不当之处,尚祈赐正!
Study of the urban history of Xiamen
作者: 周子峰著
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厦门位于中国福建省东南部,是该省第二大城市,也是闽南的区域经济重心。明初江夏侯周德兴为配合海防需要,下令修筑厦门城,开启了厦门的历史。明中叶以后东南地区私人海上贸易勃兴,厦门开始从军事据点演化成贸易重镇。明末郑成功占据厦门作为抗清基地,其后清廷平定台湾,划定厦门为闽台贸易的重要枢纽,奠定厦门与台湾之特殊关系。至《南京条约》签订,该地被划为通商口岸,容许外人在厦门进行通商及传教活动。1895年日本割占台湾,从此厦门失去台湾对外贸易转口港之地位。但由于东南亚殖民经济之发展,对劳动力需求方殷,厦门因此成为人力输出港,变为闽省华桥集散地,刺激了厦门的城市发展。厦门之兴起标志着中国从陆地走向海洋之发展趋向,具有“海洋中国”城市发展之特点,深富研究价值。 《专门史学术文粹:近代厦门城市发展史研究(1900-1937)》共分七章:第一章为绪论;第二章考察历史与地理因素对20世纪初厦门城市发展的影响;第三章就人口流动(人)、资金流动(财)、物资流动(物)三方面,讨论对外经济发展与厦门城市发展之关系;第四章讨论市区发展、人口结构与区位分布等城市内部结构问题;第五章以厦门商会研究为切入点,分析厦门城市变迁时期的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化;第六章从厦门三大姓、籍民问题及角头好汉三个社会现象,考察近代厦门民间社会之变迁;第七章为结论,对近代厦门城市发展予以全面评价。
作者: 夏增民著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简介: 自西汉武帝时实行“独尊儒术”的文化政策,儒学即与政治结合,通过官学和私学传授的教育体系,诏书和法律的公布、流传,政府遣员循行地方,政府对儒学价值的标榜等渠道,加速在社会中的传播。西汉中期以后的汉代诸帝大多受过较好的儒学教育,他们推动了政府对儒学的提倡,也促进了社会上层阶级的儒学化。这一时期,儒学以两个向度即从社会上层到社会底层、从若干个中心向更广区域传播,引起东汉社会儒学的同质化,在儒学广布的地区,其价值逐渐成为共同的社会价值观。从此,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价值观基本定型。自汉末以至隋代,中国长期处于战乱和分裂之中,社会政治局势的变化,改变了中国的思想格局。不过,儒学独尊的地位虽然受到冲击,但仍为政府所提倡,每朝代兴,无不整顿儒政,巩固并提高儒学的地位。三国两晋时期,中原地区屡遭兵燹,当地居民纷纷外迁,从而为儒学向四周的传播提供了契机,尤其是在南方地区。由于中原王朝政权和北方士民的南迁,在东晋南朝时期,南方地区的文化持续发展,儒士人数不断增长,逐渐形成了太湖流域和宁绍平原的建康吴会地区、鄱阳湖流域及周边的寻阳豫章地区和洞庭湖流域及周边的江陵江夏长沙地区三个儒家文化发达区域,出现了建康、会稽、吴郡、寻阳、南郡、江夏、长沙等一些儒家文化中心。这三个儒家文化发达区域的形成,与那个时期的移民规模和路线、南北分治格局下东晋南朝荆州扬州之间特殊的政治形势以及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东晋南朝儒学在这三个儒家文化发达区域的基础上,沿着陆路和水路(海路)继续向南、向西扩散,促进了岭南地区的南海交趾儒家文化区的成长,也推动了今福建地区的建宁晋安地区儒家文化的发展。在儒学化官员亦即所谓“循吏”和广大儒士的努力下,由于儒学的政治文化功能,在儒家文化区域扩展的同时,风教所及,儒家的文化、精神价值也传布民间。儒学的南传,引起了当地文化的变迁,南方土著势力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崛起,并走上历史舞台;而广大南方土著居民也在文化上认同了汉族,归属到汉文化圈内,汉民族的“文化边疆”大大南移。隋代统一中国的再造,也正是儒家文化在广阔地域上传播后的内在诉求。...
作者: 张知本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8年01月
简介:
《张知本法学文集》一书包括张知本先生所著《法学通论》《社会法律学》《中华民国宪法僭拟》等。其中《法学通论》借鉴日本学者奥田义人和梅谦次郎的学说引介西方法理学,分为法学和法律两个部分,其中法学部分阐述了本体论的内容,法律的部分则囊括了法律与道德、政治、经济和习惯的关系,以及法律本身的构成、分类和适用问题。《社会法律学》开风气之先,引进了法社会学理论,阐明法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全面介绍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各学派观点。作为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副委员长,张知本以社会本位为原则,参与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以及《中华民国宪法僭拟》的条文设计和法理阐述,为理解"五五宪草"的历史渊源和立法原意提供了思路。
【目录】
法学通论
前言
绪论
*编法学
*章法学之本体
第二章法学之材料
第三章法学之学派
第二编法律
*章法律之定义
第二章法律与国之关系
第三章法律与道德之关系
第四章法律与政治之关系
第五章法律与经济之关系
第六章法律者学乎术乎
第七章法律语之种类
第八章法律之分类
第九章权利义务及法律之关系
第十章法律与习惯之关系
第十一章法律之解释
第十二章关于时期之法律效力
第十三章关于土地法律之效力
社会法律学
自序
*章社会法律学之意义
第二章社会法律学之发生
第三章社会法律学之派别
第四章由社会法律学见地之法律观
第五章社会进化与法律
第六章今日应有之立法
第七章现代法律社会之趋势
中华民国宪法僭拟
法治国律师之地位
国民政府成立后立法之总检讨
五权宪法中的司法建设问题
【免费在线读】
致谢
《朝阳大学先贤文集和法学文库:点校出版、学术研究与数据库建设》项目得到中国人民大学的高度重视,2013年3月获评中国人民大学2013年度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支持经费60万元,由朝阳校友会、朝阳法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发起并组织完成。本项目致力于点校出版"朝阳大学先贤文集"系列丛书和建设 "朝阳大学法学数据库",让尘封数十年的著述再度与广大学者、特别是中青年读者见面,希望再现朝阳大学当年的学术辉煌,同时表达对先贤业绩的缅怀与纪念,实现"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使命。
本系列丛书由中国人民大学朝阳法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朝阳大学校友会名誉会长、香港著名实业家、教育家、慈善家吕振万先生及其儿子吕荣义先生创立的"吕氏基金有限公司"资助出版。在此,谨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感谢!
香港"吕氏基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是一家非营利慈善机构,宗旨为"扶贫济困、弘扬善举、奉献爱心、回馈社会"。遵照创办人之理念:将参与慈善公益事业作为企业建设发展的重要部分,在企业发展的同时,不忘对慈善公益事业进行持续的投入,为推动民生改善、构建和谐社会尽绵薄之力。十几年来,吕氏基金在赈灾、扶老、助幼、济困、助学、助医及支持中华文化艺术、环境保护等领域不遗余力,参与奉献,其善举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嘉勉和肯定。
吕振万先生历年来捐资港币1.6亿多元,用于国内慈善公益事业和教育事业。先后建造各类学校教学楼170余所,如华侨大学、集美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教学楼、南星中学一系列科教楼,并协助美化、绿化诸校园环境。还在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华侨大学、泉州培元中学等多所学校设立奖教、奖学及助学金;资助出版《朝阳校友通讯》《朝阳法律评论》,设立厦门大学吕振万书籍出版基金;多次赞助福建省为贫困中、小学校"捐书助学献爱心"活动;捐资扩建福建南安海都医院,援助建设厦门中山医院多功能医疗大楼等。在吕先生故乡,建设了南安水头体育馆、泉州游泳馆以及公园等社会福利配套设施,种种善举,惠泽乡梓,造福社会。在香港地区,吕氏基金全力支持香港中乐团一系列活动,积极资助保良局助养计划、捐建播道会"儿童之家"新大楼及捐建广荫老人院基金与节日礼物,支持香港福建希望工程基金会助建内地六所"希望工程"小学,并多年资助香港福建中学贫困学生"启动工程"。
吕氏基金资助出版"朝阳大学先贤文集"丛书,是认为朝阳大学先贤不仅留下了学术价值极高、具有创造性意义的著述,而且留下了"法治救国""宪政兴国"的崇高理念,出版"朝阳大学先贤文集"可使珍贵学术遗产得到广泛传播,法治精神能够薪火相承,意义深远。
慈善事业是阳光的事业,欣欣向荣,万古长青。吕氏基金是慈善文化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将继续践行"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一如既往地履行安老助孤、扶贫济困和襄文助教的社会责任,努力促使大爱的阳光洒满天下,造福民众。
我们衷心祝愿吕氏基金声誉日隆、香浸人间。
不仅为了纪念
吕振万序
1912年,民国初年,新兴的民主共和政体代替了已在中华大地上存在了数千年之久的专制制度。汪有龄、江庸、黄群、蹇念益等先贤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情怀,兴学办教,集资创办了以教学和研究法学等为重心的私立大学,以"浚哲文明"为训,力图为中国的民主法治进程奠定更坚实的基础。筚路蓝缕,艰难玉成,经仁人志士数十年努力,终于造就了"无朝(阳)不成(法)院"美誉,在中国法学教育史上写下了灿烂的篇章。在朝阳大学开办百年之际,由朝阳校友发起并主持,收集整理研究出版"朝阳大学先贤文集",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一)再现朝阳学术辉煌
朝阳大学自创建之日起便注重延聘学有专长、学术理论和司法实践经验丰富的名师任教,也十分注重编辑出版师生的著述,因此留下了大量教学科研成果。不仅朝阳大学的《法律评论》历经世纪风雨从未间断,至今仍在出版,成为奇观,朝阳大学的讲义也曾成为了中国法科学生争相索取之物,一时洛阳纸贵,大致统计,曾经在朝阳大学任教的学者留下了数百著作与千篇文章,其中大量的都是具有开创意义的著述。但由于这些著述出版较早,印数较少,再加之历经十年兵战内乱,特别是20世纪后半叶朝阳大学被迫中断其近四十年办学历程后,由于意识形态差异而因人废言,大量曾担任司法机关职务与在司法实践一线的朝阳大学学者的著述无法再与读者见面,而只能保存于国家图书馆等极少数图书馆中,不仅一般读者很难一见,就是专门研究者也难以一睹真容,几近湮没。利用纪念朝阳大学开办百年的契机,编辑出版"朝阳大学先贤文集"丛书,也是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再现朝阳大学当年的学术辉煌。
(二)促进当代法学研究
朝阳大学是中国较早的法科大学,而且在变化莫测的混乱时世中勉力支持,为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而长期坚持私立办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品位和特色,与具有西方教会办学背景的东吴大学法学院形成了南北鼎立之势,成就了中国法学教育史蔚为大观的"北朝阳南东吴"现象。朝阳的法学研究秉承大陆法系重视法典研析、重视司法实践的传统,形成了与东吴大学秉承的英美法系不同的学术研究风格。不同的学术流派与风格互相砥砺切磋、相互融汇吸收,是法系进步的不二法门,也是推动法治进步的重要途径。迅速整理点教、编辑出版封存数十年的朝阳先贤的著述,让尘封数十年的著述再度与广大学者和读者、特别是中青年学者与读者见面,有利于学术研究传统的继承与创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中国法学教育。
(三)继续先贤未竟事业
朝阳大学以法学为主,其经济、政治等科亦名师众多,办学颇有成就,甚至国文、外文等公共通识类课程也尽其所能延聘名师,教师著述丰富,且多系开创性研究。在其存续的数十年中,朝阳大学培养了众多的学生,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和研究领域又多有建树。随着时间的推移与历史的发展,当年朝阳大学的学生也将因为其成就而被后人尊为先贤。随着"朝阳大学先贤文集"丛书编辑出版工作的推进,将来还会把他们的著述以及研究朝阳大学和朝阳先贤的著述收录其中。这样就会通过丛书的编辑出版,更多地汇集朝阳大学的师长、学生以及他们的子弟以及研究与关注者,增强朝阳凝聚力,传承朝阳精神。
21世纪已过去十余年,朝阳大学诞生亦已百年,回顾历史,展望未来,中国的法治进程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中国社会也正处于一个转折时期。回到闭锁、专制的时代已不可能,是原地踏步、逡巡不前,还是披荆斩棘、奋力前行,建设一个更加开放、民主的社会?每到紧要关头,人们总是回望过去,从历史中获得前进的动力。在这样一种背景下,编辑出版"朝阳大学先贤文集"丛书,不仅是对先贤业绩的一种缅怀与纪念,更重要的是研究先贤们在已经过去的历史转折时期的所思、所想、所为,从历史中汲取营养与力量,践行"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使命。
是为序。
吕振万
2013年11月
百年朝阳:历史的纪念与仰望
--"朝阳大学先贤文集"丛书总序
孙国华序
作为中国*早的法科高等学校,朝阳大学与中华民国同岁。创建伊始,即秉承"浚哲文明"校训,弘扬"理实并重"学风,汇聚才智,俊杰辈出,执民国法学教育之牛耳,尤其是司法官考试成绩无出其右,成就"无朝不成院,无朝不开庭""北朝阳,南东吴"的佳话。1912~1949年,朝阳大学弦歌不断,法脉维系,共计培养出6230名法科学生,占同时期法科学生总数40000人的七分之一多,为传播近代法律文化、培养法学人才,做出了重要贡献,堪称中国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的摇篮。
1949年,北平解放,朝阳大学由人民政府接管,先叫"北平政法学院",8月改称中国政法大学,由*题写校牌,校址仍在海运仓旧址,设一、二、三学员部。其中,一部轮训在职司法干部,陈守一负责;二部为法律专修科,王汝琪负责;三部为法律系本科,冀贡泉负责;各部均设三个学员班。11月,刘少奇代表中央提出以华北大学、华北人民革命大学、中国政法大学为基础合并成立中国人民大学。1950年3月,一部学员毕业直接分配工作,二部学生611名转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专修科学习,三部316名学生转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期四年制本科生。五十年代以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许多教学骨干和学生均为朝阳学子,全国各地法律院校亦有众多朝阳学子,他们为新中国的法学教育、法学人才培养和新中国的法律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新中国建立后,朝阳大学优秀的风格和传统得到传承与发扬,承载着朝阳精神的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不断开拓进取,在新时代推动了中国法学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完全可以说,朝阳大学是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重要源头,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它见证了民国法政教育由初兴到繁盛再至融入新中国法学教育的历程,为中国法律事业的转型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抚今追昔、见贤思齐。新中国的法治建设已经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六十余年历程,站在这样的一个历史时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进一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法治中国,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学习中央重要文件精神,纪念朝阳大学诞辰一百周年,我以为未来应该更加重视弘扬法治精神、改善法学教育、构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相适应的法律文化。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离不开先进的法律文化。法治和文化紧密联系。文化一般可理解为人类在科学、教育、艺术和社会其他精神领域获得成就的总和。法律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特殊部分,是一个涵盖法律领域多种现象和因素的综合范畴。高度的法律文化就是实行法治、依法治国的法律文化,即法治文化,它体现了文明时代特别是近现代人类对法和法律的基本态度,是将依法治国作为治国理政基本方略的法律文化。具体表现为人人学法、懂法、自觉守法、护法,把依法办事作为一种信仰甚至习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不仅有高度的政治觉悟,而且能进行法治思维,会运用法治方式来处理各种矛盾。
第二,从思想渊源上看,有四种法律意识和法律文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法治文化形成起过较为重要的影响。一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民主革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中逐渐形成的法律文化;二是在建国初期全面学习、借鉴原苏联、东欧等国家的法律文化;三是清末民初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的先进人士学习西方法律文化,并在实践中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融合而形成的旧民主主义法律文化;四是改革开放以来获得广泛传播的西方现代、后现代法律文化。多年来,我们更加重视对前两种法律文化的研究和学习,改革开放后又较为重视第四种法律文化,在总体上对于清末民初中国先进分子通过学习德国、日本并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旧民主主义法律文化重视不够。必须承认清末民初中国的知识分子,多数都怀着忧国忧民、振兴中华、变法图强的良好愿望,不少人甚至为此献出了生命。旧民主主义的道路虽然没有走通,但也为后来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积累了经验、教训,提供了可供参考、借鉴的法律文化。正确认识和评价清末民初以朝阳法学先贤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理应在政治上"脱敏"、法学上研究、思想上尊重和传承。
第三,未来我们要努力构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文化、法治文化,是以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法律文化为核心,吸收、借鉴本国传统、西方、苏联和俄罗斯等国法律文化中的合理成分融合而成的,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法律文化。它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发展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紧密结合,强调以人为本、尊重和保障人权、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等基本原则;坚持弘扬法治精神,克服重政治、轻法律,重意志、轻文化的倾向,重视对世界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包括中国旧民主主义法律文化的分析、批判、扬弃;坚持贯彻"双百"方针,推动正常的、健康的学术争论,鼓励和培养追求真理,相互切磋,朴实真诚的学风;坚持在法学教育中理论联系实际,中外古今经验相结合,不断完善中国特色法律话语体系和法学教育体制。
第四,朝阳大学先贤文集系列丛书的点校出版是一项前人从未做过的大工程,意义重大。它合乎把人民大学法学院建成世界一流法学院的需要,将显著提升法学研究和法律文化建设水平。传承朝阳法学教育的传统和声誉,展示中西法治文明兼容并蓄新貌,也有助于传承和发展现代法治文明,扩大海峡两岸的法学交流与合作,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促进祖国和平统一。这套丛书的出版不仅使朝阳老校友多年的梦想终于成真,而且通过团结带动一批中青年学者整理点校先贤文集,对朝阳法律思想和研究成果阐幽发微,以再续弦歌,弘扬民主、法治精神,适应和满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时代需要。
衷心希望具体承担《朝阳大学先贤文集》点校出版工作的中青年学者继承"凭着这朝气行健以自强,正气长昭日月光"的朝阳传统,不断努力、追求光明、薪火相传,全力推进法治中国建设。让法治进入每一位国人的心中,成为我们生活于其中的文化的一部分。
孙国华
2013年12月
总例
一、本套丛书是以个人文集形式,有选择地整理曾在朝阳大学任教老师的经典著作,内容以法学为主,但不仅限于法学。每位学者的著述也以某一主题的法学著述为主,相应命名为《某某×学文集》或者直接命名为《某某法学文集》,不作任何有损原意的改动,仅为适应现今作者的阅读习惯,作适当技术性加工和形式方面的调整。
二、文集所选著述的版本,主要从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所藏各版本中择优选择,如中国人民大学图书馆、国家图书馆无藏或所藏版本有装订缺漏及页码残缺等情况时,则递选京、沪、汉等地重要图书馆收藏的版本加以弥补。每部文集的编辑尽可能地收集该著者的全部著述与出版情况,比较分析后选定文集主题并附加编校说明或点校者前言。著述包括作者的著作、译作、论文、讲义、序文等法学相关著述。
三、原书竖排版者,一律改为横排。原文"如左""如右"之类用语,相应改为"如下""如上"等。原文中用来补充说明的小字,恢复成与正文字体同,并加中括号区别。作为谦称的"不佞"等词的小字,仅恢复成与正文字体同。
四、原书繁体字、异体字,一律改为简体字、正体字,参照《新华字典》与《现代汉语词典》。个别若作改动会有损愿意者,则予以保留,另加注说明。原著中表避讳、恭敬等的字体缩小及空格、空行等均按当今阅读编排习惯进行处理。原文中的双行小字夹注一律改为文中括号加注。
五、原书无标点符号或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者,一律代之以现在规范通行之标点符号。原著中缺漏或无法辨识之字,则以"□"标记之。原著行文中所用中文数字,一般不改为阿拉伯数字。但为编排方便,图表中的中文数字及数量单位加以适当变更。
六、原书无段落划分者,点校、勘校时作适当之段落划分。原著确有重复、遗漏等错误者,则据前后行文等加以相应改正;原著中的段落接排与个别过长段落,亦以不影响原著内容表达为原则略加修改;若干原著中的置于页眉等处的段落标题与标号、页码等,重新编排时亦加以适当处理。以上变动,均于首次处理时标注,在页下加以说明。
七、原书所用专有名称、专门术语今日有更通用统一提法者,酌加改动并注明。个别特别重要的著译,酌于书后附上新编之名词索引。原书所用国内外地名、人名等,如与当今通说不同以及随着时间推移有变化,则改今说,但首次出现时,以页下注方式注明。部分指向不明、原著又未提供英文的人名、地名、国名等专有名词,则保留之,供读者查证。
八、为保留原书原貌,对原书所引用之事实、数字、书目、名称及其他材料确有错误者,在原文中不作改动,可加注说明。为便于读者理解,编纂者可能会对原著所涉及的若干重要人物、事件等,以页下注方式加以注释。所有原著注释均保留,并标明"原著注"。所有编者注,亦加以说明,以与原著注释相区别。
九、本丛书所选编之著述,均依相应出版规范与编辑惯例处理。
"朝阳大学先贤文集"丛书编委会
冯玉军谨识
2014年 6月
点校者序
张知本(1881-1976),号怀九,湖北江陵人,是民国著名民主革命家、政治家、法学家、教育家。作为民国首任司法部长,先生素有"法学泰斗"之称,与王宠惠、董康、江庸并列为民国"四大法学家",曾任同盟会湖北支部评议长、鄂都督府司法部长、国会议员、湖北省主席、行政法院院长、司法行政部长等职,主持上海法政大学和朝阳法学院,参与创办武汉大学。
张知本出生于江陵县,可谓人杰地灵。江陵县水路交通十分发达,连通长江、汉江与长湖、三湖、白鹭湖、洪湖,生意兴旺,人才辈出。明代张居正即湖北江陵人,史称张江陵。张知本的至交杨玉清说,虽然张知本不是张江陵的后代,"而其宅心处事,确有与张江陵近似的地方"。而近代江陵*为著名的是"辛亥三杰":张知本、胡鄂公、钱纳水。之后又出现了黄杰、谭友林、贺彪、宁道贵、徐植焕等革命志士。
张知本十三岁参加清末科举,考中秀才。其时正值张之洞推行新式教育,在武昌都司湖畔的两湖书院实行现代分科教育。张知本在十五岁时考入两湖书院,十七岁拔优贡(朝考二等),1900年官费留学日本,在宏文书院学习日语,后转入法政大学修习法学,翻译出版了日本学者松冈义正的《民事证据法》,此后作为法学家成为近代法制发展的重要推动者。1905年结识孙文,成为*批中国同盟会会员。
武昌首义后,湖北军政府成立,张知本积极参加革命,被推为鄂军都督府司法部长。1911年,年仅30岁的张知本出任民国*任司法总长,这一年,30岁的王宠惠出任民国*任外交总长,34岁的江庸随唐绍仪参加南北议和。
袁世凯篡权后,张与之不睦,1912年回湖北任江汉大学校长,1913年当选民国*届国会参议院议员。"二次革命"讨袁护法运动失败,袁世凯解散国会,张知本执教武昌私立中华大学。护法军兴起,张知本参加"非常国会",出任湖南津市护法军总司令部秘书长。
1922年,湖北督军兼省长肖耀南改湖北的几所专科学校为大学,延国民党内资历深者到湖北出任校长。如石瑛任武昌大学的校长;郭泰祺出任商科大学的校长;张知本担任湖北法科大学校长。当时湖北曾流行着这种看法:湖北的能人,文的是张知本,武的是孔庚。
1924年,国民党改组,张知本作为湖北代表参加国民党*次代表大会,孙中山先生亲自提名张知本为*届中央候补委员,后出任大本营参议,负责国民党汉口执行部工作,主管湖南、湖北、陕西三省党务。
1928年元月,张知本就任湖北省政府主席,蒋桂战争之后,再度被开除出党。1928年3月,张知本开始组织筹建武汉大学。抗战期间,张知本受蒋介石监视,在朝阳大学潜心钻研法学,翻译出版《宪法论》《社会法律学》《宪政要论》,并跻身民国四大法学家之一。1932年担任民众训练委员会主任,因与蒋介石主张不和,愤然辞职。
抗战胜利后,张知本曾任苏浙皖"接受大员",并先后当选"制宪"国大代表、"行宪"国大代表。1948年,蒋介石下野,李宗仁代总统邀张知本出任民国司法行政部长,国际海牙法院评选的世界*杰出的50名法学家之一的杨兆龙任*法院检察署检察长。之后张知本在我国台湾地区担任过"总统府"国策顾问、"总统府"资政、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国民大会"宪政研讨委员会常委,并作为法学家,担任中国宪法学会及刑法学会理事会。1976年8月张知本病逝于台北,享年96岁。
张知本先在国民党的政治地位当与居正、林森等比肩,是"激进的民主革命者、非主流的民国政治家、成功的教育家和法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曾出版《张知本先生访问记录》口述历史。
在《辛亥革命及国民党分裂》一书中,张知本忆起在两湖书院读书时张之洞尊师重道的传统,"每届开学之期,张之洞均会率文武百官莅校","至校门下轿步行,先至至圣先师孔子神位,率监督以下及学生,行三跪九叩礼;续至正学堂,率领百官立于东阶,监督率分教立于西阶",或许正因为这样的经历,张知本一生都很重视和关注教育事业。在宦海沉浮之间,张知本先后出任广济中学堂堂长、武昌公立法政学堂监督、荆州府学堂堂长、湖北法科大学校长、上海法政大学校长、北平朝阳学院(有"北朝阳南东吴"之称的朝阳大学)院长等,为中国近代教育,尤其是法学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张知本曾于1912年担任江汉大学校长,袁世凯解散国会后执教中华大学,1923年执教上海法政大学,1924年任湖北法科大学校长,1927年筹建武汉大学,1933年在重庆任朝阳学院院长,1936年任北平朝阳学院院长,因聘用邓初民、马哲民、黄松龄等进步人士任教而被迫辞职。
在法学教育方面,1931年,张知本出版了《社会法律学》一书,引进法社会学的理论,阐明法律与社会互动关系,对法社会学的历史发展和派别观点作了全面详尽的介绍,开风气之先。社会本位的观点,也充分体现于张知本的其他著作和文章的分析之中。
张知本在法学研究领域建树颇多,尤其是宪法与行政法方面。国民党《中央日报》总主笔陶希圣曾评价道,"张知本先生于我国宪政之贡献,如富兰克林之于美国宪政"。其著有《法学通论》《宪法论》《社会法律学》《破产法论》《宪政要论》《宪法僭拟》《辛亥革命论》等,译著有《民事证据论》《土地公有论》等。
1911年,张知本出任司法总长,重建司法机构,筹建江夏临时裁判所,临时上诉裁判所(后改组为江夏地方审判厅、湖北高等审检厅),推行新法制,主持制定《江夏临时裁判所暂行条例》《临时上诉裁判所暂行条例》,并与宋教仁等起草了《鄂州临时约法》。初到行政法院时,张知本很想有所作为,在办公地点,张知本亲书"维持秩序,整肃纲纪"于辕门左右,又书"不侮鳏寡,不畏强御;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一联于大堂。张知本试图解决的问题,一是缩短行政诉讼审级,以解决提起行政诉讼须经诉愿、再诉愿,事实上行政法院的审判的三审制,达不到"民告官"行政救济的效果;二是在各省或大区设立行政法院的分院,以方便民众诉讼,普及行政诉讼的知识,就地审判快速结案。但是这样的想法由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没能实现。在人员方面,任命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的彭汉遗为副部长、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的石志泉为民事司司长、毕业于湖北官立法政学堂的韩玉辰为刑事司司长,此外监狱司司长王巽伯、总务司司长李稼生、参事宁柏青等都是杰出的法律人才。
1933年,南京国民政府受国内外局势影响,决定结束训政,成立宪法草案起草委员会,开始实施宪政,由孙科任委员长,吴经熊和张知本任副委员长,起草《中华民国宪法草案初稿》,即"五五宪草",经立法院三次三读通过。在草案当中,为反对军人干预政治,写有"现役军人不能当选总统"一条,何应钦、白崇禧反对称:"这样规定,就会使中国恢复到好儿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局面。"但张知本不认为这个条款是针对某个人,并解释道:"不能割裂开单看一条,要就整个条文看。另外,不是有一条规定:人人有服兵役的义务吗?"虽然*终条文还是被删掉了,且张知本不满辞职,但这种努力令人敬佩。
张知本敢于直言,曾批评蒋介石"治理国家,是外行。如果是内行,一把钥匙,很容易就把门打开了。因为是外行,左一斧头,右一斧头,费了很大的气力,而门仍未打开",汪精卫"聪明有余,稳重不足",李宗仁"政治修养不够",程潜"颇讲权谋数术",陈立夫"常有不当之举措",阎锡山"空喊口号",张治中"搞蒋介石个人崇拜"。
1948年,张知本应李宗仁代总统之邀任民国司法行政部长,李宗仁赞赏张知本的工作:"张知本到职后,励精图治,常微服出巡,探听民隐,侦察县吏。"张知本对于法治事业的贡献,不仅在于对法学理论的发展上,更体现于建设法治的实践当中。他曾提出军政、训政、宪政的建国三时期都不能离开法治精神。离开法律,不能谈政治。法律不是政治的工具,而是政治的灵魂。
蒋正阳
2017年秋于波士顿
点校说明
本书《张知本法学文集》是朝阳大学学者张知本的著作。原作出版于民国。本着忠实于原著的要求,尽量少改动。必要的改动说明如下:
1.为了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略微调整编排格式。
标题的顺序是:编、章、节。
要点的顺序是:*、一、甲、(一)/(甲)、(A)、1、(1)、(a)。
2.原文中出现人名和术语,改为目前通用的译法,并在脚注中保留原文以作参考。如"沙比尼"改为"萨维尼","卡查母"改为"边沁","伯昆"改为"培根","斯托伊苦"改为"斯多葛","罗甸语"改为"拉丁语"等。
3.原文中出现的"发见"同"发现","稍々"同"稍稍","豫见"同"预见","中裁"同"仲裁","途穹"同"途穷"。
4.原著为竖排格式,故而其板式上所称的"左""右",改称横排本的"上""下"。
5.篇目选取上以民国出版后尚未重新出版者为主,内容选择上以与法律密切相关者为要,包括《法学通论》《社会法律学》《中华民国宪法僭拟》《法治国律师之地位》《国民政府成立后立法之总检讨》《五权宪法中的司法建设问题》。
6.时移事迁,本书作者在民国时期发表的文章不一定符合当下我们所认可的学术观点,为了研究参考,我们予以保留,敬请读者明鉴。
蒋正阳
2017年8月20日
China city statistical yearbook.2013
作者: 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司编
出版社: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简介:《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是全面反映中国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资料性年刊,《中国城市 统计年鉴-2013》收录了全国657个建制城市(含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2012年社 会经济发展方面的主要统计数据。 本年鉴内容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国城市行政区划,列有不同区域、不同级别的城 市分布情况;第二、三部分分别是地级及以上城市统计资料和县级城市统计资料,具体包括人 口、劳动力及土地资源、综合经济、工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能源电力、贸易、外经、旅 游、固定资产投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市政公用事业和环境保 护等方面的数据;第四部分是附录,为主要统计指标解释。需要说明的是,从1997年开始, 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分别采用不同的统计制度,有些指标在两类城市之间不具有可比 性,故本年鉴将地级及以上城市和县级城市统计资料分为独立的两部分。 本年鉴所涉及的全国或全部城市统计资料,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 台湾省。年鉴表中所列“全市”为城市的全部行政区域,包括城区、辖县、辖市;“市辖区”包括 所有城区,不包括辖县和辖市。武汉市辖区不包含黄陂区、新州区、江夏区和蔡甸区数据。年 鉴中~些数据为时点数据,时点为2012年年底。 本年鉴适用于各级政府管理部门、城市规划设计部门、城市社会经济研究机构、市政建设 及房地产机构、各种中介服务及信息咨询机构等单位的工作者,也是大专院校师生、工商界人 士、境外投资者以及关心中国城市发展的各界人士的重要参考资料。
作者: 任永著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06
简介:每次读《三国演义》,一看到“群英会蒋干中计”这段,便忍不住暗暗 发笑。蒋干这个精明人实在是傻得太可爱了。本来是自告奋勇去劝降老同学 周瑜的,谁知却中了老同学的反间计,被周瑜这个大精明人狠狠地玩了一把 ,不但劝降没有戏,而且还损失了两员得力大将,真是“偷鸡不成反蚀把米 ”。最可笑的是,这家伙毫不觉醒,再次毛遂自荐,去东吴探听军情,结果 再次陷入老同学的圈套,引狼人室,成了周瑜火烧赤壁的一号功臣,可笑! 可笑! 毛遂自荐,却不知此同学非彼同学也 曹操在当阳长坂大败刘备之后,兵威大振,在谋士苟攸的建议下,统领 百万大军直指长江,并邀孙权会猎于江夏,共擒刘备,平分荆州之地,永结 盟好。诸葛孔明受命于危难之际,孤身一人来到东吴,凭借三寸不烂之舌, 让孙权明白曹操说的永结盟好是假,吞并江南是真。孙权于是决定联刘抗曹 ,封周瑜为大都督,统领三军,以拒曹操。曹操得知后大怒:“孙权你这小 子真不识抬举,敬酒不吃吃罚酒。好,我让你尝尝我曹孟德的厉害。”于是 迅速屯兵三江口,命令荆州降将蔡瑁、张允为水军都督,日夜操练水军,决 心与孙权决一死战。 一天,周瑜带着部下偷窥曹操水军操练。这不看不要紧,两边都慌了神 。周瑜慌的是曹军的操练深得水军之妙,蔡瑁与张允两人不除,破曹无从谈 起;曹操慌的是前几天刚被周瑜偷袭成功,如今水军的营寨又被他偷窥了, 周瑜不除,实为打败孙权、吞并东吴的最大障碍。正当曹操长吁短叹,不知 如何是好之时,蒋干冒了出来。 蒋干字子翼,江西九江人,从小就和周瑜是同班同学,现如今是曹操帐 下的一名幕僚。看到领导长吁短叹,蒋干毛遂自荐,说愿凭自己的三寸不烂 之舌,前往江东劝降周瑜这位昔日的老同学,并夸下海口:“干到江左,必 要成功。”曹操看到蒋干如此自信,遂命蒋干去劝降。他问蒋干需要带什么 东西?谁知蒋干自信得很,拍着胸脯说:“只消一童随往,二仆驾舟,其余 不用。”曹操听后大喜,蒋干这么说一定是胸有成竹了,想不到自己手下真 是藏龙卧虎啊!于是曹操大摆酒宴,给蒋干送行。蒋干葛巾布袍,打扮得像 个世外高人,引一青衣小童,驾一叶扁舟,径直朝周瑜寨中驶去。 东汉末年,朝廷式微,天下大乱,军阀混战。天下形势变化多端,因此 能人贤士“朝秦暮楚”成了一种常见现象。上午还是这个阵营里的将军,说 不定下午就成了另一个营帐里的大将,为打败上午所呆的阵营而出谋划策。 对于人们而言,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永恒的只有利益。相 对于太平盛世而言,乱世时期的君臣关系、.主仆关系、上下级关系要松散 得多,充满着变化与不确定性因素。在这种情况下,昔日的朋友与亲人关系 反倒成为了比较牢固、可以信赖的一种关系了。两军对阵时,派一镌说会道 之士到对方阵营中游说昔日的亲人或朋友,动之以情,;囊之以利,往往能 不战而屈人之兵,达到打胜仗的目的。 P2-3
作者: 王江夏编著
出版社:甘肃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简介:每当人们抑望苍穹,看到在丝绒般的夜幕上,点缀着的颗颗繁星时,就会产生一种人类的孤独。人们不禁会问,除了地球上有人类存在外,其他遥远的星球上是否也有智慧生命体? 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特洛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只在地球上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整块播种了谷子的土地上只长出了独苗一样可爱。”事实上,自古以来居住在遥远星球上的外星人一直频频光临地球,他们是地球人类的邻居、朋友,甚至可自然数上是兄弟姐妹。因此,可以说是浩瀚无边的宇宙中,地球人类其实并不孤独,“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本书从“UFO的形状”、“坠落的UFO”、“UFO的飞行原理与动力源”、“外星人的种 类”、“闯入UFO内与遨游外星球”、“太空姻缘”等六个章节着手,通过某些侧面对UFO和外星人做一概括性的探索,以此作为引玉之砖。
作者: 朱万章著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2006
简介:《戴进吴伟》讲述了:戴进(1388~1462)明代画家。字文进,号静庵,又号玉泉山人,浙江省钱塘(今杭州)人。善画山水,受马远、夏圭的影响,并吸取李唐、刘松年之长,粗狂豪放,画人物、花鸟亦佳。其画风风靡于当时吴伟、张路、王世祥、方钺、戴泉、夏芷、何适、谢宾举、谢时臣、汪肇、蒋嵩、夏蔡等多人,并承其画风,而形成“浙派”。故戴文进被称为浙派始祖。其作品有:《江村雪霁图》、《山水人物图*、《溪山长卷》、《江山清趣图》、《风雨归舟图》、《皇帝问道图》、《渭滨垂钓图》、《春游晚归图》等。吴伟(1459~1508)明代画家。字士英,号鲁夫,更字次翁,又号小仙,江夏(今湖北武昌)人。画院待诏。孝宗时授锦衣卫百户及赐“画状元”的图章。他自幼收养于钱昕家,伴其子读书,行有窃弄笔墨机会。年二十后至金陵,书画之名已渐起,画法与戴进相似。精山永,落笔健壮,最长于白描人物。时与杜堇、沈周、郭翊齐名。用笔奔放,画时泼墨如云,旁观者骇,钷细曲折,各有条理,人皆叹服。传其画法的有蒋嵩、张路、宋臣、蒋贵、宋澄春、王仪等,被称为“江夏派”。代表作品有:《采芝图》、《仙踪侣鹤图》、《芝仙图》、《溪山渔艇图》以及白描《人物图》、《神仙图》等。
作者: 古吴轩出版社
简介:《麓山寺碑》又名《岳麓寺碑》,唐开元十八年(730),李邕撰文并书,江夏黄仙鹤(前人谓是李邕化名,真伪无考)勒石。碑为青石,高二百七十二厘米,宽一百三十三厘米,圆顶。有阳文篆额“麓山寺碑’’四字,清晰无损,碑文二十八行,满行五十六字。因年久碑面风化,部分断裂,现存一千余字。碑文叙述自晋泰始年间建寺至唐立碑时,麓山寺的沿革以及历代传教的情况。词章华丽,笔力雄健,刻艺精湛。因文、书、刻工艺兼美,故有“三绝碑”之称。又因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故亦称之为“北海三绝碑”。《麓山寺碑》曾为历代艺林、文豪所推崇,宋代米芾于元丰三年(1080)专程前来临习,并刻“襄阳米黻同广惠道人来,元丰庚申元日”十六字于碑阴。碑现位于长沙市麓山岳麓书院南面护碑亭内。北宋以前拓本“若冥搜想”之“搜”字尚未挖讹,传世北宋拓本有故宫博物馆藏本、赵声伯藏本、苏州博物馆藏本。 李邕(678-747),字泰和,广陵江都(今江苏扬州)人。其父李善,为《昭明文选》作注。李邕少年即成名,后召为左拾遗,曾任户部员外郎、括州刺史、北海太守等职,人称“李北海”。晚年为宰相李林甫捏罪下狱,竟被酷吏活活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