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出版社:
简介:《读库0602》中你可以发现,除了“人物”、“乐坛”、“影苑”等原有栏目,“特稿”成为新增栏目之一。“有些文章自己也不知道该怎样归类,就划到‘特稿’区”。
聊到特稿,他再次提及那篇《启蒙年代的歌声》。先前,看到老六用文字这样表述过这篇文章:前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沈从文还叫沈岳焕的时候,当冰心还叫谢婉莹的时候,当丁玲还叫蒋冰之的时候,当曹禺还叫万家宝的时候……他们童年时学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推荐这篇文章的人说,要是被拍成电视片播出,注定是‘双零’节目———零点播出,零收视率。”老六笑言。“其实《读库》本身就是一种小众的读物,‘小众’倒不是指读者的数量,而是指具有共性的某些读者”,他解释,“发现和吸纳同类读者是很难的,也是充满惊喜的。”
《启蒙年代的歌声》
前溯那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当沈从文还叫沈岳焕的时候,当胡适胡洪骍的时候,当冰心还叫谢婉莹的时候,当凌叔华还叫凌瑞棠的时候,当丁玲还叫蒋冰之的时候,当吴宓还叫吴陀曼的时候,当邹韬奋还叫邹恩润的时候,当曹禺还叫万家宝的时候,当茅盾还叫沈德鸿的时候,当沙汀还叫杨朝熙的时候,当郭沫若还叫郭开贞的时候……他们童年时学的歌,唱的歌,接受的教育。
本文作者李太山生于1974年,长得像1964年的人。上周,几个人吃了饯行饭,然后他奔赴第一线,拍摄同名电视纪录片。我是因为这篇文章才认识他的,推荐这篇文章的人说,要是拍成电视片播出,注定是“双零”的节目——零点播出,零收视率。
《故宫改建计划始末》
去年《读库0600》出来的时候,我给贡献了《大马路之痒》一文的王军送样书。饭桌上他说,北京市档案馆刚刚解密了一些档案,他整天都钻在故纸堆中,探究当年准备改建故宫的一段公案。我色心大动,说,你一定要给《读库》写一篇出来。往事再现,原来故宫险些毁于一旦。历史就这样与一个灾难擦肩而过。
《小话西游》
本辑的编辑过程中,我对书评的采纳标准逐渐清晰起来:不要轻易地做出褒贬,最好是细节上的探究和幕后的挖掘。本着这一精神,将几篇稿子狠心拿下,只剩下了南京刘勃老师的这篇。
本文最有价值的是插图。在排版过程中我忽发奇想,决定将刘继卣先生的《闹天宫》做为插图收入本书。几经辗转,终于得到人民美术出版社和刘先生家人的授权,拿到了画稿。《闹天宫》创作于五十年代中期,共八幅,1956年由人民美术出版社以年画条屏形式出版,为刘继卣先生工笔重彩作品的代表作。《读库0602》中,这八幅作品得以彩色原貌展现,为此我特意让印厂生产本辑纸张时将蓬松度由1.5调到1.3,增加其平滑感,希望印刷效果能好些。向大家先炫耀一幅,这套半个世纪前的杰作。
《十七年间的爱情》
十七年,用来指称从1949年到1966年的国产电影。那个年代的电影中爱情是稀罕物,惊鸿一瞥中却有一种说不出的性感。相较而言,爱情在我们最近二三十年的电影中逐渐丧失了。当小于向我说出她的观感时,马上被我抓住。接下来那两个月,她一部一部地看片子,一帧一帧地采图,完成了这篇图文并茂的文章。
《非洲,我的非洲》
几年前,我与台湾大块文化的同仁一起切磋,一致认定,旅行文学将逐渐兴起。当时他们已经出了几本,翻看一下,痛感这类文章最不好写。罗列些掌故逸事,赞美一番大自然美景,再呼唤纯净心灵天人合一,大多文章都难脱窠臼。后来看到柳桦先生的非洲系列,感觉他写出了人味和趣味,就求他全面整理一下,发之。
《戌年记忆》
纪录片导演陈晓卿老师是有大志向的人。大志向打捞的却是小细节,他要为百年中国梳理出一些个人历史,留存下一些民生图景。《一个时代的侧影》搞的是1945年以前的十五年,“某年记忆”也已经推出了三年,如果他的意愿能够实现,持续搞十二年,则是近六十年的清明上河图。《戌年记忆》今年春节在央视播出,播出前就听他屡屡念叨,让我心动不已。本辑《读库》收录的是《戌年记忆》的文案,和他的一篇创作谈。
再多说几句吧。陈丹青先生的那篇文章被收入本书,是出于其文献意义。这篇文章半年前就出来了,被毙过,被删过;“人物”部分介绍的是杰出报人张季鸾,微言大义,一切尽在不言中;0600中有一篇公路关于台湾现代民歌运动的文章,这次她鼓捣的是台湾校园歌曲部分,《几个女生的欢喜悲》是上部,下部《几个男生的旷古情》将刊于0603上;《享受优秀的好莱坞烂片》是美国电影“金酸莓奖”的创始人约翰?威尔逊去年写的一本书,我本想引进,未遂,请赵强老师做了摘译。赵老师已经不单是简单的翻译,还补充了大量新鲜货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