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2 项 “流畅” 相关结果
Le deuxieme sexe
作者: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铁柱译
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1908―1986)―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当代最负盛名的女权主义者。存在主义的鼻祖让-保尔?萨特的终身伴侣,她的存在主义的女权理论,对西方的思想和习俗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西蒙娜?德?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的“圣经”。成为西方妇女的必读之书。 法国前总统密特朗称她为“法国和全世界的最杰出作家”;法国现任总统希拉克则在一次演讲中说:“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她的无可置颖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在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 女人,为我们熟知而又陌生,自从地球有人类以来,她就成为永恒的主题,备受人们的赞誉、诅咒和诋毁。 伟大的女人和伟大的男人一样崇高、神圣;险恶的女人和狠毒的男人一样凶残、卑鄙。 第二性―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读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揭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堕胎、卖淫和两性的平等。 当代妇女问题探寻 历史与永恒的品味 译者前言 《第二性》的作者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 Beauvior.1908-1986)是当代法国最杰出的存在主义的女权作家,也是学识渊博的女学问家。 她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萨特的终身伴侣,他们虽然共同生活了50年,却没有结婚,因为“我们认为,按照我们的信念行事,认可这种非正式的婚姻状态,是合乎道德的”(引自《波伏娃自传》,第二卷)。 1943年,波伏娃的长篇小说《女宾》问世,从此,她一越而成为作家。 1945年,她以反法西斯为主题的小说《他人的血》出版,在法国引起强烈反响,她的作家才华得到公认,在短短的两年中,这部小说就再版了32次。 战后,她把主要精力放在妇女研究方面,1946-1949年,全力以赴地投入了《第二性》的创作,1949年,《第二性》在法国出版,立即轰动一时,被誉为“有史以来的讨论女人的最健全、最理智、最有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从而成为西方女权主义的理论经典。 1952年,该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一版再版,成为当时美国的最为畅销的书籍之一。此后,该书被许多国家出版,成为各国妇女研究者的必读之书。 1986年,我国湖南文艺出版社在国内第一次出版了《第二性》的第二卷,书名为《第二性-女人》。 由于这个版本是根据台湾译本印制的,书中除有些术语和内地不尽相同外(如把“无产者”译成“普罗大众”),有些哲学性的论述被删节,也有的地方被望文生义,给读者造成明显的误解。 后来不久,友谊出版公司也出了一个译本,名为《女人是什么》,这个译本的译文要比台湾译本准确和流畅多了,只可惜它也只译了《第二性》的第二卷。 由于上述原因,国内目前还没有出版过《第二性》的全译本,虽然近十几年来我国妇女研究画业在逢勃发展,广大女人工作者、妇女理论研究者以及许多关心妇女问题的人,都希望能及早看到《第二性》的全译本。 本书分上下两卷,第一卷主要是从女性群体的角度去讨论女人问题,是全书的理论框架。 作者首先从生物学的角度探讨了雌雄两性的性生活,从最简单的单细胞动物一直到复杂的哺乳动物,详细论述了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种种表现,揭示了动物界当中出现的雌雄分体、雌雄同体、雌雄间体和雌雄嵌体的有趣现象,认为单性生殖和有性生殖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驳斥了将女性等同于子宫或卵巢的观点。 接着,作者介绍了精神分析学的妇女观,认为弗洛伊德的所谓的“恋父情结”,是根据他依照男性模式得出的“恋母情结”炮制出来的,实际上女性是否存在“恋父情结”,大可质疑;从而批判了弗洛伊德的以男性为中心的、把女性的生理、心理和处境归结为“性”的“性一元论”。 作者也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认为马克思主义有关妇女的论述,对妇女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尤其是私有制或世袭财产的私有制的出现,是妇女受压迫的一个根本性根源的观点,对研究妇女的历史和现状更是起到了奠基性的作用。作者认为,从经济角度研究妇女,是历史的一大进步,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消灭男女不平等的现象,但“经济一元论”也是有其局限性的。 作者还用大量篇幅论述了从原始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苏联社会),妇女的处境、权利与地位的变化,揭示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 作者接着讨论了东西方神话中的妇女权利与地位,指出了对处女的崇拜只是在私有制出现以后,男性为了保证世袭财产能够在父系范围内继承,才确立的一种制度,而妇女因此才成为生产继承人的工具的这一重要的历史事实。作者指出,与此相反,在私有制出现以前,即在远古时代,人们恰恰认为处女是“邪恶的”、“不吉利的”,并把处女交给过路人或神殿的僧侣。交给前者是因为,过路人对处女的“魔力”可能满不在乎,交给后者是因为,僧侣具有神圣的力量,可以战胜处女的“魔力”。 作者还以司汤达和D?H?劳伦斯等五位作家为例,讨论了西方文学对妇女的态度。
Study of the popular mind
作者: (法)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2010
简介: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解析群体心理的经典名著,虽然是一部学术性著作,但语言生动流畅,分析鞭辟入里、入木三分。因此,这部作品—经问世,便广受欢迎,已被译成十几种语言。 本书颠覆了人们通常对群体的认识,将群体的特点剖析得淋漓尽致,让人先是惊异,后是佩服。 作者层层分析,逐步推进,明确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他的个性便会被湮没,群体的思想便会占据绝对的统冶地位,而与此同时,群体的行为也会表现出排斥异议,极端化、情绪化及低智商化等特点,进而对社会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具影响力的著作。深刻思考群体行为并意欲有所作为的人们都应该读读这本书。本书由古斯塔夫·勒庞著,戴光年译。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
作者: 邱皓政,林碧芳著
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简介: 《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提供了一套从概念原理,到操作技术,再到运用范例的整合性知识,并以作者多年研究实务与丰富教学经验,承袭过去著作风格。以简明流畅的文字,配合LlSREL、AMOS、Mplus三种软件的介绍与运用,对结构方程模型的操作与解释提供了完整的说明。结构方程模型被誉为应用统计的第三次革命,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席卷整个社会科学领域,是新一代学者必备的统计方法学知识。对于想要认识结构方程模型,以及对测量、测验与统计领域有兴趣的研究者,或欲以量化研究为其论文写作内容的研究生而言,《结构方程模型的原理与应用》是必读的经典著作。
Research Methods & Report Forms
作者: 叶至诚,叶立诚著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简介: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并吸收相关研究成果,准确地勾画出调查研究的系统构架,详尽阐述了调查研究的科学方法和调研报告的写作技巧,为读者有效地开展调研工作提供了简捷的入门途径。该书内容深入浅出、语言流畅,可读性强,是一本值得大学生和在职人员必备的实用工具书。本书中文简体版经台湾商鼎文化出版社授权,由中国纺织出版社独家出版发行。本书内容未经出版者书面许可,不得以任何方式或任何手段复制、转载或刊登。
读城记
作者: 易中天著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2010重印)
简介:品人录 本书作者在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挖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全书讲述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有那么回事”的感慨。 历史的书卷一页一页地翻过去了。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个岁月带不走的熟悉的姓名: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正。他们无疑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最优秀的人物之一。他们的业绩不可磨灭,他们的形象光彩照人,他们的故事世代传说,他们的魅力至今犹存。对于他们的是非功过、善恶得失,人们尽可评头论足、争论不休,但这种聚讼纷纭,岂非恰好证明了他们的不同反响? 本书是“易中天随笔体学术著作.中国文化系列”之一种。 我们总是习惯于把王朝的兴衰、事业的成败、历史的更替和事情的对错都归结为个人的原因,归结为某个主导人物个人品质的优劣好坏,与此同时,历史人物都按照一种简单的善恶二元论被脸谱化了。本书勾沉史实,从文化角度品评项羽、曹操、武则天、海瑞、雍?,独具只眼,新颖的评说、生动的文笔把我们带入一个崭新的人物内心世界。 读城记 城市和人一样,也是有个性的。有的粗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温情。比如北京 “大气醇和”,上海 “开阔雅致”,广州 “生猛鲜活”,厦门 “美丽温馨”,成都 “悠闲洒脱”,武汉 “豪爽硬朗”。城市文化往往被看成是一个谁都可以插上一嘴的话题,就像看完一部电影后谁都可以发表一番议论一样。中国的城市极其可读,中国可读的城市又是何其之多!如果你有条件,不妨通读天下城市。当然,你还可以读书,比方说,读这本《读城记》。 中国的男人和女人 本书的写作,除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是最重要的指导性参考书外,许多研究这一问题的著作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最主要的有:福柯《性史》,莫里斯《裸猿》,唐娜希尔《人类性爱史话》,费孝通《生育制度》,刘达临《中国古代性文化》,闽家胤主编《阳刚与阴柔的变奏》,吴诗池、李秀治《中国人的婚姻观与婚俗》,姜绪源《中国妻妾》,孔庆东《青楼文化》,其中尤以刘达临先生的《中国古代性文化》资料最为翔实,极具?考意义。此外,还引用了周国平《守望的距离》和杨东平《城市季风》两书部分观点。限于本书体例,参考引用部分不能一一注明,只能依照国际惯例,开列书目在此,并致谢忱。 本书主要是写给普通读者而非专家看的,许多观点都未能深入展开论证。读者如有兴趣深究,请参看拙著《艺术人类学》(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版)和《闲话中国人》(华龄出版社1996年版)。 本书除对中国人的两性状态和两性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剖析外,第三章还对人类和中国人两性关系的历史用作者自己的眼光作了回顾和检?,第九章则对男女关系以及爱情、婚姻、家庭、人性等问题发表了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因为仅仅只是作者自己的回顾和检讨,作者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所以并不强求读者同意。知我罪我,一任诸君。 闲话中国人 饮食、穿衣、单位、家庭、人情、面子……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内容。惟其是最基本的,人们对这些时时处处可见的现象,也就习以为常,乃至麻木不仁了;极少有人去深究为什么是这样,它与中国文化是怎样的关系? 《闲话中国人》的作者易中天,却独具匠心,?对中西文化的研究中,从中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里,对这些生活现象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从具体到抽象,从抽象到具体,努力发掘着文化的内核,给予理论的阐述,指出这一切之所以是“这一个”而不是“那一个”,在于中国文化的内核是“群体意识”。它由近及远,于细致中阐发了中国文化的要旨。 该书特点之一,是用“闲笔”来写“正书”。这是研究中国文化的著作,但却不像一般专著那么抽象,那么理论化,那么枯燥。全书讲述老百姓(当然不只是老百姓)的事情,态度闲适,读起来轻松愉快,而又深刻地切中要害,令人常有“还真是那么回事”的?慨。 该书特点之二,是深入浅出。在对林林总总的生活现象进行剖析时,或诠释字词,或引经据典,从本义到广义,从现象到本质,像与你聊天般地娓娓道来,揭示出这些现象深刻的社会性。 该书特点之三,是文笔流畅,语言生动。既是“闲话”,就不能做“官样文章”。作者往往用生活习惯用语叙述生活习惯,风趣幽默。 该书特点之四,是结构上环环紧扣。从饮食到服饰,从单位到家庭,从面子到人情到友谊,把各个似乎是不相关的方面,从一引申到二,从二引申到三,看完这一章还想接着看下一章。 一语概之,《闲话中国人》一书宛如一壶馨香扑鼻的碧螺春,细细品来,回味无穷,爱好传统文化的朋友不可不读。
图说外国古今骑兵
作者: 张凯编著
出版社:解放军出版社,2011
简介: 《图说外国古今骑兵》由张凯编著。 如果说什么是古代战争中最引人入胜、最富传奇的现象,十有八九会有 人选择风驰电掣、尘幕铁流的骑兵。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骑兵无疑在 冷兵器时代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甚至可以说处于支配地位。在冷兵器时代的 重要会战中,几乎都可以看到骑兵的身影,甚至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仍可以 看到成千上万的骑兵出现在各条战线上。直到坦克作为骑兵的接替者登上战 争舞台之前,骑兵顽固地坚守着自己的位置。骑兵之奇,无疑在“骑”。那 种乘马进行沙场角逐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但骑兵的风采却会永远铭刻在历史 画卷与人们心中。 《图说外国古今骑兵》选用大量珍贵精美的图片,并配以简洁流畅的文 字,对外国古今骑兵进行了图文并茂地呈现,是一部融知识性、史料性、可 读性于一体的优秀图文读物。
Read Jiangzemin
作者: 汪新[等]著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2006
简介: 迎着新世纪的金色曙光,伴随着十六大的胜利闭幕,“三个代表”四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被郑重地书写在了党的旗帜上,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成为新世纪、新阶段引领中国共产党人乘风扬帆、破浪前进的行动指南。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兴旺发达,走在世界前列,不能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在已迈入21世纪的今天,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为赢得在国际舞台上的比较优势展开的激烈竞争也在日益加剧。我们还看到,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不仅变革着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而且还变革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在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民主法制建设的不断进展,以及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趋多样化,既给我们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我们面临着从未遇到过的巨大挑战。在这种大环境、大背景下,要加快发展,以较快的速度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没有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魄力和能力是不行的。如果说,把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从水深火热中解放出来,实现民族独立、人民翻身、当家作主,靠的是毛泽东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领导人民闯出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使国家日益富强,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靠的是邓小平理论;那么,要在21世纪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中等发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就必须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我们领航。胡锦涛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十六大报告的灵魂和贯穿报告全篇的一条主线,“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总结了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集中全党智慧和创造,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以新的思想、观点、论断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对于全面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必将产生重大的指导作用”。 江泽民同志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早在1991年,江泽民在庆祝建党70周年的讲话中,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即已蕴含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萌芽。在党的十五大上形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纲领,实为后来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端。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高州视察时的讲话中所阐述的五个始终,即,党必须“始终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成为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代表,始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始终坚强有力地发挥好领导核心的作用”,则已初步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几天后,还是在广东考察期间,江泽民第一次完整、准确地表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他指出:“我们党70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那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此后,在2001年建党80周年纪念讲话、2002年5月31日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特别是党的十六大的报告,终使“三个代表”这一重要思想不断完善,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作为中共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作为一代领袖,江泽民同志和以他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奋力开拓,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把邓小平及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 第二代领导集体率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推向前进,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华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江泽民同志治党、治国、治军的鲜明特色。他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和创新勇气,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新的论断、新的理论,比如,关于党的建设上牢固确立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关于从严治党、建立健全监督制约机制的思想;关于思想政治建设上讲政治、讲学习、讲正气的思想,关于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关于文化建设上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与和谐进步的思想;关于经济建设上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实施西部大开发、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思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打得赢、不变质”、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思想;关于在治党治国治军的总体布局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政治社会稳定的思想,等等。这些思想,构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严密体系和丰富内涵,极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十三年,中国顺利实现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过渡,巧妙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和克服世界经济低迷带来的影响,顺利将香港、澳门收回到祖国怀抱,胜利地申办到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成功地使我国经济保持持续、快速、稳步发展,社会高度稳定,政通人和,国泰民安,我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我国人民的生活获得极大的改善…… 这一切,归功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国人民在党中央率领下的团结奋斗,也归功于江泽民同志身体力行和带头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当前,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十六大选出的、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领下,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正在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而继续努力开拓奋进。经过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尤其是前不久闭幕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和在21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美远景,已经越来越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在实现伟大前景的伟大进程中,了解和理解我们事业指导理论、指导思想的形成、发展和完善的过程,理解和学习人民领袖的立场观点、思维方法,学习和掌握他们擘划治国治党治军方略、为民执政的领导艺术,对于我们加深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领会,更好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推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这种思考,《读懂江泽民: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研究》的著者们潜心收集和研究了大量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加以梳理和理性分析,最终用两年的时间写成了这本研究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的理论读物,令人可喜。 书稿写成后,我粗粗读了两遍,感到《读懂江泽民: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研究》立意新颖,叙述全面,文笔流畅,集理论性、史实性于一体,既有理论分析,又有对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成功实践的介绍。读来深入浅出、有文有质,既有理论深度,又有事例解析,堪称颇为耐读。因之,我愿意把它推荐给各级党政军领导干部、基层群众和青年学生。 相信这《读懂江泽民:江泽民治党治国方略研究》,对我们深入学习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领会江泽民同志的治党治国方略会有所帮助、有所裨益。
邓小平的最后二十年
作者: 余玮,吴志菲著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2008
简介: 邓小平最后一次是如何艰难复出的?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是如何取得领导地位的? 改革开放政策是如何杀出一条“血路”的? 第二代领导集体是如何退出政治舞台的? 香港驾照谈判中邓小平在关键时刻起了哪些关键作用? 南巡途中邓小平有哪些难忘的历史细节? 晚年邓小平生活上的开心事究竟是哪些? 亲人所见证的邓小平临终时刻为什么让人心碎? 邓小平的两个遗愿最终实现了没有? 揭示有关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和真相,展现伟人生活与家庭的实情和真 情。本书作者采访了邓小平身边工作人员及知情人士,阅读了大量文献资料 ,潜心研究邓小平的生平与思想。全书通俗流畅,情节感人,有些史实系首 次披露。
毛泽东和他的高参与将帅
作者: 顾娜编著
出版社:长征出版社,2001
简介: 本书以饱满的热情,真实的笔触,讴歌了人民解放军部分领导人和高级将领,在党和毛泽东的领导下,为着民族和国家的利益,执着追求,不怕艰难困苦和勇于流血牺牲的高贵品质。 书中内容大都取材于这些领导人和高级次一生中最具代表性的历程或典型片断,所揭示出的雄才大略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很具冲击力,所描述的史实真相和深层内幕会让人对中国革命及其领导人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在本书中有血与火的交融,有正义与邪恶的搏斗,有令人荡气回肠的儿女情长,有催人泪下的英勇牺牲。流畅的文笔使众多人物栩栩如生,严谨的叙述还原于历史本来面目,把真实呈现在读者眼前。
暧昧的日本人
作者: 李兆忠著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2010
简介:继黄遵宪、戴季陶之后,又一部中国学人撰写的日本文化论力作 新意迭出,发人所未发,笔触直抵日本人文化心理的深层 “暧昧”在日本人身上表现得如此极端,足以成为其民族性的“品牌”。他们尚武又爱美,封闭又开放,自然又人工,顺从又反抗,视“瞬间”为“永恒”,模仿中又有创造……但是,一旦涉及“大和”民族的生死存亡和根本利益,日本人从来不含糊,而是清晰到极致。 这本《暧昧的日本人》,便是一本深度剖析日本人文化性格的书。作者以亲身经历解读日本,融敏锐的感性与深邃的理性为一体,发人所未发,所持论点独树一帜、立意新颖。在总体上对日本持批判态度,目光冷峻而客观,入木三分地揭示了日本人的社会文化心理。其开阔的文化视野,使本书左右逢源,揭示了中日两国文化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对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日本人的性格、日本的文化,以及中日之间的差别等,都有极大的启示作用。 作者在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己对日本人及其生活背景的切身感受和体会,从大至阴云笼罩的“二战”五十周年祭、靖国神社、金元外交,小到塌塌米、和服、晨浴、相扑、茶道、名片、敬语、狗文化乃至大小便规则等,对此都逐一作了描述和剖析。他成功地将艰奥的学术问题通俗化、大众化,寓形而上的文化忧患于丰富生动的材料和自由不拘、明白流畅地表达之中。在他的笔下,“暧昧”这样—个难解甚至难说的话题不仅变得具体实在、亲切可感,转化为学理上的清晰与旨趣上的贴近,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穿透其表、正确观察日本的新的视角。
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图文版
作者: 袁南生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袁南生的新作《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有如下特点: 一、材料新颖。该书广泛利用了不少新的材料,特别是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如《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介绍了以往鲜为人知的一些内幕和真相。 二、框架独特。该书既非完全以史为经,也不完全以论为纬,而是以斯大林、共产国际与毛泽东、蒋介石的关系为主线,以苏联与中国的国家关系为副线,注意史论结合,突出重点,错落有致。 三、见解独到。该书在描述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如怎样看待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争论?斯大林究竟是抬王明,还是抬毛泽东?斯大林是否始终坚持城市中心论?大革命的失败谁应负第一位的责任,是陈独秀,还是斯大林?陈独秀主义的内涵是什么?米夫对毛泽东究竟是压,还是抬?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是否存在国际条件?等等,袁南生在书中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当然不见得都对和站得住脚,但毕竟已具新意,可供读者参考和判断。 四、视野开阔。作者站在国际政治的大角度来描写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因此,读者阅读本书,不仅能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独秀、霍秋白、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以及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宋子文、顾维钧、蒋廷黻、蒋经国等人物在与斯大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所起的作用,能把握斯大林和苏联老一代布尔什维克革命家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以及苏联或共产国际领导人莫洛托夫、季米特洛夫、米高扬对毛泽东和斯大林。对国共两党、对中苏关系的态度,能分析列宁和孙中山对国共合作、中苏关系的影响,能洞察荷兰人马林、苏联人鲍罗廷、印度人罗易、德国人李德等人,对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心迹;而且也能对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山舰事件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中国出兵朝鲜等一连串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有所洞察和了解。这是一部视野开阔、角度新颖的著作。 五、雅俗共赏。该书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言必有据的基础上,着力于文笔生动和语言流畅,既注重摆脱传统史学读物中常见的面孔严肃、语言枯燥的毛病,又注意避免时下流行的纪实作品过于发挥、难以为据的弊端。一般读者可以读它,因它通俗易懂、文笔流畅而显示了可读性;专业学者也可以读它,因它材料实、观点新颖而显示了学术性。
入党教材
作者: 中共中央组织部组织局编著
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简介: 本书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体现了党的十六大精神,吸收了近年来党的建设的一些新成果,内容准确新颖,语言通俗流畅,具有较强的理论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本书共分五讲:(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二)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三)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现阶段的奋斗目标;(四)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条件;(五)以实际行动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为了便于读者学习使用,书中收入了《中国共产党章程》。
作者:
出版社:
简介:《邓小平与中国现代化》主要内容:2004年8月22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根据中共中央关于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要求,定于今年8月联合召开上海市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理论研讨会。为了保证研讨会论文的质量,各系统进行了认真评选,择优推荐,共报送到市委宣传部论文194篇。这些论文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结合我国和上海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际等方面深入研究邓小平理论,积极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主题鲜明,观点正确,逻辑严谨,语言流畅,文风朴实,具有较强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反映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贡献和指导意义,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与邓小平
作者: 余伯流著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 ★“我看邓小平这个人比较公道,他跟我一样,不是没有缺点,但是比较公道。他比较有才干,比较能办事……” ——毛泽东,1956年 ★“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寓刚,绵里藏针……” ——毛泽东,1973年 ★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邓小平,1978年 ★“搞‘文化大革命’……毛主席犯的是政治错误,这个错误不算小。” ——邓小平,1980年 毛泽东与邓小平,自1927年8月汉口八七会议相识起,共同走过了近50年的风风雨雨。他们既共过患难,亲密无间,充满深情厚谊;又有过分歧,若即若离,存在恩恩怨怨。可谓铁马谊笃,恩怨情长…… 本书以波澜壮阔的中国近现代历史为背景,以毛泽东、邓小平交往的一个个珍贵的历史瞬间或片断为素材,全面、系统、准确、生动地叙述了毛泽东与邓小平长期的革命与建设岁月中所结下的深厚的同志情、战友情,也客观地记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疏离,展示了他们独具魅力的人格、气质、胆略和才华。 本书独家揭秘在毛邓长达50年的交往中,结下的深情厚谊与那些不为人知的恩恩怨怨;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本书用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冷静客观而又流畅的文字烛照历史幽深,探求读者最想了解的那一段红色记忆。
中国人的品格
作者: 罗家伦著
出版社: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
简介: 《中国人的品格》文字流畅、感情激昂,对人生、民族、国家饱含热 情,风格大气而不做作,字里行间洋溢着一股积极、乐观、向上的气息。 难得的是,书中没有陈腐的说教和严厉的训导,倒像是一位有着丰富经历 的朋友在分享生命的感悟,极为适合读者细细品读,慢慢体悟。 一个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基本品格?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何在?对于这些 让人困惑不已的问题,罗家伦先生提供了一份有力的答案。 在《中国人的品格》中,罗家伦先生不但阐释了生命的本质和做人的 基本道理,也倡导一种新的人生观、世界观,呼唤人们用一种积极、负责 、正直的人生态度来善待生命与为人处世,并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对一些 实际问题如求学、写作等做出指导。另外,作者还以客观而又不失热情的 态度对教育、文化、民族、国家等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展示了一个理 想的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真正品格。 《中国人的品格》是对罗家伦先生关于人生哲学的散文、演讲、论文 等的重新发掘、收集和整理,多数文章出自作者的《新人生观》《新民族 观》《文化教育与青年》等代表作,是罗先生道德文章的集大成之作。 在这个价值混乱的时代,回到基本面,从做人做事的最基本道理说起 ,是我们的唯一选择。因为,基本的道德要求永远不会变,对人生意义的 评价也没有变。无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培养健全的品格观念,对每 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必要的。 罗先生创作的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那个年代的青年所面临 的问题,和当代青年面临的问题何其相似,作者的理念非但没有落伍,反 而历久弥新,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因此,我们决定整理出版这本书,以便 传承珍贵的价值理念,让经典作品的魅力永存。
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
作者: 张自慧著
出版社: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简介: 《人际关系与沟通艺术》(作者张自慧)是《个人形象与求职艺术》一书的姊妹篇。该书从人性的角度对人际关系理论做了静态、全面而深入的探讨,揭示了人际关系建立、发展与改善的基本规律,阐述了人际魅力的丰富内涵和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同时,从实践的角度,对人际沟通技巧做了动态、具体而有益的探索,剖析了人际沟通的心理基础、方法和误区,论述了组织沟通和文化沟通的作用与技巧,并对社会生活中几种常见人际关系的沟通艺术做了比较详细的归纳和总结。该书思想丰富,内容翔实,文笔流畅,语言生动,做到了理论经与实践相结合、知识扩充与能力培养并重,既有新的思想火花,又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生存挑战愈益严峻的今天,该书将为渴望快乐、幸福和成功的人们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有效的途径。
Market economy, rule of law and constitutional democracy
作者: 韦森著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简介:本书是学者韦森近些年来的学术随笔集,从政论到时评,从思考到批判,多维度,大视野。韦森凭着学者的眼光和胸怀,以流畅的文笔,对当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政制、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一一提出疑问,并加以剖析。这是一本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特辑。 本书是一本献给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的特辑。 本书是学者韦森近些年来的学术随笔集,他凭着学者的眼光和胸怀,以流畅的文笔,对当今中国社会中存在的经济、政制、法律和文化等方面的问题,一一提出疑问,并加以剖析。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社交礼仪
作者: 李荣建,宋和平编著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简介: 社交礼仪是人们进行社会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本书是社交礼仪的教材,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全面介绍礼仪的起源与发展,系统论述个人礼仪、家庭礼仪、学校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中国礼俗等;第二部分着重选介亚洲国家、欧美国家和大洋洲主要国家的风土人情和社交礼仪。本书资料丰富翔实,内容生动有趣,文字优美流畅,实用性强。
毛泽东剪影
作者: 姚鸿主编
出版社:上海辞书出版社,2005
简介: 《百年潮精品系列:毛泽东剪影》是《百年潮》杂志自创刊以来至2004年的有关毛泽东的三十余篇精彩文章汇编,从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观察角度,展示了这位世纪伟人的方方面面,其中也有不少鲜为人知,值得一读。这些文章有广度、有深度,文字总体上也比较通俗流畅。
China’s path: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作者: 田应奎著
出版社:外文出版社,2008
简介: 《中国道路》主要内容是过去30年,中国的发展,成就显著,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21世纪,中国如何发展、走什么样的发展道路?面向未来,中国的发展,能否持续?如何持续?这是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中国道路》用简洁流畅的语言,深入解读中国的经济如何持续发展、中国的社会如何和谐发展等这些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新世界出版社,2010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
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上海文艺出版社,2006,2010重印)
解放军出版社,2011
华文出版社,2006
新华出版社,2008
长征出版社,2001
九州出版社,2010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
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中国工人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