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图文版
作者: 袁南生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简介:袁南生的新作《斯大林、毛泽东与蒋介石》有如下特点:
一、材料新颖。该书广泛利用了不少新的材料,特别是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如《俄罗斯联邦总统档案》,介绍了以往鲜为人知的一些内幕和真相。
二、框架独特。该书既非完全以史为经,也不完全以论为纬,而是以斯大林、共产国际与毛泽东、蒋介石的关系为主线,以苏联与中国的国家关系为副线,注意史论结合,突出重点,错落有致。
三、见解独到。该书在描述重大事件的来龙去脉的基础上,对某些重要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如怎样看待斯大林与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的争论?斯大林究竟是抬王明,还是抬毛泽东?斯大林是否始终坚持城市中心论?大革命的失败谁应负第一位的责任,是陈独秀,还是斯大林?陈独秀主义的内涵是什么?米夫对毛泽东究竟是压,还是抬?毛泽东思想的成熟和成为中共指导思想是否存在国际条件?等等,袁南生在书中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独到见解。这些见解当然不见得都对和站得住脚,但毕竟已具新意,可供读者参考和判断。
四、视野开阔。作者站在国际政治的大角度来描写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因此,读者阅读本书,不仅能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任弼时、陈独秀、霍秋白、王明、博古、张闻天、王稼祥以及蒋介石、汪精卫,胡汉民、宋子文、顾维钧、蒋廷黻、蒋经国等人物在与斯大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关系史上所起的作用,能把握斯大林和苏联老一代布尔什维克革命家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布哈林,以及苏联或共产国际领导人莫洛托夫、季米特洛夫、米高扬对毛泽东和斯大林。对国共两党、对中苏关系的态度,能分析列宁和孙中山对国共合作、中苏关系的影响,能洞察荷兰人马林、苏联人鲍罗廷、印度人罗易、德国人李德等人,对斯大林、毛泽东和蒋介石的心迹;而且也能对黄埔军校的创办。中山舰事件的发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经国从苏联回国、中国出兵朝鲜等一连串重大事件的错综复杂的国际背景有所洞察和了解。这是一部视野开阔、角度新颖的著作。
五、雅俗共赏。该书在忠于历史事实的前提下,在言必有据的基础上,着力于文笔生动和语言流畅,既注重摆脱传统史学读物中常见的面孔严肃、语言枯燥的毛病,又注意避免时下流行的纪实作品过于发挥、难以为据的弊端。一般读者可以读它,因它通俗易懂、文笔流畅而显示了可读性;专业学者也可以读它,因它材料实、观点新颖而显示了学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