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 项 “王为” 相关结果
作者: 何介钧主编
出版社:岳麓书社,2003
简介:[澶渊之盟]宋真宗景德年间,契丹国游兵散骑时常在深、祁之间骚扰,稍与之斗就又跑回去了,似乎只是偶然过境,并无意争斗。寇准说:“契丹是在对我们挑衅。我们须练兵备战,训练出精锐部队,守住军事重镇以防备他们。”冬天,契丹果然全面入侵。告急的军书一夕之间五发至京城,寇准隐而不报,谈笑自如。第二天,皇帝从别人处听说了,急忙召寇准问军情,寇准说:“陛下欲了结此事,只要五天。”请求宋真宗前往澶州督战。这时,契丹已围困了瀛州(今河南濮阳南),直指贝、魏,举国震惊:参知政事王钦若,江南人氏,请皇帝巡幸金陵,蜀人陈尧叟,请幸成都。皇帝问寇准去金陵(今江苏南京)还是成都,寇准心里明白是王、陈二人的主意,但表面上装着不知,问:“谁为陛下出的这些主意,罪该万死!陛下您英明伟大,将士百官尽在您的调度之下,如果您能亲自督战,敌人一定不战而逃。即使不亲征,我们只有坚守以待,敌人远道而来,等他们疲劳困顿之际,我们再出兵,一定会胜利的。为什么要舍弃宗庙社稷,而徙都到楚、蜀那些偏远地方,使得举国上下人心崩溃,敌人乘势深入,那么大宋天下就保不住了。”仍然坚持请求宋真宗亲往澶州督战。宋真宗驾至南城,契丹国兵力强盛,众人都请求皇帝停住车驾以观察军情再说,而寇准则坚决地说:“陛下不过黄河,那么我军人心更加恐慌,敌人的气焰更加嚣张,这即所谓凭军威决胜负。目前我军王超巳领劲兵屯中山(今河北定县),扼住了敌人的咽喉,李继隆、石保吉兵分两路扼住了敌人的左右肘,四方支援 者日益增多,陛下您还有什么可怕的以至于不敢前进呢?”但众人都很害怕,极力劝阻宋真宗,真宗迟疑不决。寇准从议事帐中出来碰到高琼,连忙拦住他说:“高太尉受国恩,今日有报恩的机会了。”高琼说:“高琼乃一介武夫,愿以死报国。”寇准又再入帐中,高琼随之进入站在庭下,寇准厉声说:“陛下不以为臣的话对,为什么不问一下高琼等武士呢?”高琼马上仰头上奏说:“寇准所言极是。”寇准说:¨机不可失,陛下应赶快起驾渡河。”高琼即指挥卫土护驾,宋真宗在护卫下渡过黄河,御驾北城门楼,宋朝士兵看见御盖,莫不欢呼雀跃,喊声震天,数十里外都可听见。契丹士兵听了惊愕万分,军阵都排列不好了:宋真宗把军事全盘交给寇准指挥,寇准军令严明,指挥宋军击退了契丹骑兵的进攻:皇帝于是回行宫休息,留寇准在城楼督战。不久又派人观察寇准在干什么,见寇准与杨亿两人在城楼畅怀大饮,歌谑欢呼不断,来人回报宋真宗,皇帝听了,大喜说:“寇准如此,朕还担忧什么。”双方相持十余日,契丹国统军挞览出阵叫战,被宋威虎军头张瑰以弓弩射中额头,当场身亡,契丹人心大乱,于是秘密派人请求讲和。寇准不同意,而契丹使者固执地请求讲和,宋真宗厌战就同意了。寇准本想再逼使契丹对宋称臣,并让出幽州。但有人进谮言,说寇准力主战争是为了好大喜功,寇准不得已只得同意议和。宋真宗派曹利用到契丹军中议和,说:“契丹要岁币不超过百万,就同意罢兵议和。”寇准暗中请来曹利用,告诫他:“虽皇帝同意,但我只允许你用三十万与契丹结盟,如果超过三十万,就杀你。”曹利用奉旨到契丹军中议和,果以三十万与契丹订下攻守盟约,是为“澶渊之盟”。这个盟约,虽然没有彻底改变北宋的命运,到底还是保全了宋朝北方的一些领土。寇准无愧一代名臣。若不是他临危不惧,力劝御驾亲征,鼓舞三军抗敌 勇气,北宋更会是祸无宁日。(《宋史·寇准传》) 理,下令全军轻装前进,果然一举击溃成都外围的蜀兵,直扑成都,逼降李势,伐蜀取得了袁乔意料中的圆满结果。(《晋书,袁乔传》) [击敌主力,乞伏乾归败吕延]乞伏轲殚与乞伏益州不和,担心后者谋害自己,又没有很好的方法克制对方,只得以退为进,投奔后凉吕光。于是吕光再次发兵征伐西秦。消息传来,群臣都劝乞伏乾归弃都逃居成纪。乞伏乾归却毫不惊慌,他说,官渡之战曹操击败袁绍,白帝城外陆逊摧垮刘备,都是以谋略取胜,并不在乎军队多寡。吕光现在虽然是倾巢出动,兵力极为雄厚,却缺乏长远计划,并不具备战略战术上的优势,我们凭什么怕他!再说后凉的精锐部队全部集中在吕延麾下,吕延为人有勇无谋,脑子反应迟钝,我们完全可以用巧计击败他。吕延一败,吕光只能后撤,我们乘胜追杀,势必获利良多。众将听完乞伏乾归一番评论,都竖起拇指,连称高明。隆安元年(397),由吕纂为主帅、吕延为前锋的后凉大军长驱杀人西秦,初战所向披靡。这时连乞伏乾归自己都有些怀疑自己原来的推断是否有失夸张了,所以他流着眼泪做出决定,必须采取死中求生的措施,西秦存亡,在此一举!他的基本战略思想仍未动摇,那就是彻底击败后凉的一支主力部队,以动摇其他后凉将士的斗志,让他们自行撤退:他分析这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完全可行的,因为后凉各军之间距离很远,又受到高山大河的阻隔,彼此之间难以互相声援,那么集中西秦的所有精兵,击溃后凉的一支主力应该没有问题。于是采用反间计诱惑吕延孤军深入,然后从四面围攻,当阵斩吕延,并将他所率领的这支后凉王牌军几乎全部歼灭。后凉其他各军听到吕延败死,果然急急撤回本国,西秦转危为安。(《晋书·乞伏乾归载记》) [段韶破四军,威名震江淮]天保四年(553),梁将东方白额小兵击北齐宿预(今江苏宿迁县),诱使当地边民杀死宿预长史,在淮、泗地区骚扰。第二年二月,北齐文宣帝高洋派冀州刺史段韶前往征讨。军至宿预后,梁朝将领严超达等人又派军进逼泾州;陈武帝陈霸先也率军进攻广陵(今江苏扬州西北),刺史王敬宝派人前来告急;又尹思令率万余人偷袭盱眙。一时北齐东南数路敌军压境,段韶部下都惊恐不定。段韶若无其事,从容对诸将说:“梁朝自侯景之乱后,国无定主,人心不安,各怀去留;陈霸先等人也是智小谋大,政令不一,外强中干。我对他们的情况已揣摩透了,请大家不要担心。”于是留仪同敬显俊、尧难宗等人率兵围攻宿预,自率步兵、骑兵数千人直赴泾州。途经盱眙时,尹思令没想到段韶出兵会如此神速,竟无防备,仓皇之中,匆匆向北逃窜。既而兵临泾州,与严超达的梁军会战,梁军不敌齐军,一败如水,齐军缴获梁军舟船无数。段韶见泾州已破,又对部下说:“吴越之人,轻狂急躁,本无谋略。现我军已败严超达,陈霸先一定不战而逃。”随即齐军回赴广陵,陈武帝果然已率军逃走。段韶又出兵追至扬州(今安徽合肥县)而还。四路敌兵已破其三,只剩下梁将东方白额仍据宿预。段韶于是派术士到城中东方白额处鼓吹,说如若不降,必将大祸临头。东方白额害怕,即开城门请求与段韶结盟。段韶与部下商议,渚将以为连日劳师,人困马乏,姑且与其结盟后再作打算。等到段韶与其结盟后,料想东方白额已无所作为,设计将他及其子弟一并杀了。自此之后,江淮安宁。(《北齐书·段韶传》) [商鞅诱公子印以败魏]商鞅是卫国人的后裔,很有才气,喜好刑名之学。他离开魏国到秦国后,得到秦孝公的重用,实行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使秦国一跃而为天下霸主。商鞅则也因此而官至丞相。秦国称霸的第二年,齐国大败魏军于马陵,魏将庞涓被杀。于是,商鞅对孝公说:“魏在秦之东,只隔一道黄河,而且控制着整个崤山以东,这对秦国十分不利。我们不如趁魏新败于齐发兵击魏,逼魏东移后,秦国则可控制崤山和黄河的险要地形,对今后出兵东下各国诸侯是很有利的,那时您就可称帝了。”孝公觉得有道理,就派公孙鞅率兵击魏。此时,魏则派公子印迎战。当两军对垒后,卫鞅着人送了一封信给公子印说:“我在魏国时和你是好友,现在却为敌对的两军将领,我不忍心互相攻打,而想和你欢宴订盟,共议撤兵事宜,让秦、魏二国军民都得以安宁。”魏将公子印信以为真,于是便来秦营与商鞅见面会盟。但在会盟结束而后举行宴会的时候,商鞅即令预先埋伏的兵士突然逮住了公子印。旋即对魏军发起攻击,大败魏军。魏惠王看到自己的国家接连被齐、秦所伐,不得已将黄河以西的土地全部割让予秦,以此作为求和于秦的条件。商鞅破魏后,秦孝公就把於、商一带的十五邑封给他以作赏赐,这就是卫鞅之所以称商鞅的来历。(《史记·商君列传》) [秦昭王请楚怀王]公元前303年,人质于秦的楚太子横因私人纠纷杀死了一个秦国的大夫,尔后逃回了楚国。在此后的二年中,秦昭王为此事就对楚国大动干戈,先是联合韩、魏、齐三国的军队共同进攻楚国,夺取了楚国的乘丘,杀了楚将唐昧;然后,秦又再度进攻楚国,大败楚,杀了将军景缺和二万楚军士卒。楚怀王为此而为楚国的安危担忧,所以就把太子入质到齐国以求与齐国结成联盟。但秦昭王并未就此罢休,接着又出兵进攻楚国,夺取楚国的八座城邑。更有甚者,秦昭王以二国君王相约结盟的名义,筹划了一个旨在挟持楚怀王的阴谋。他修书给楚王说:“当初我与您在黄棘订立盟约,彼此以兄弟相称,您把太子人质于秦,这是双方都很欣慰的事情。但太子却欺凌和杀害我的重臣,而后不辞而去,我当然是感到非常愤怒的,所以派兵侵犯了楚国的边境。现在听说您把太子人质于齐以与齐国联盟,其实,秦、楚二国接壤,我们之间的姻亲盟约关系由来已久了。现在如果秦、楚二国不和,双方都无法雄霸诸侯。所以,我愿意与您在武关面约结盟,不知您的意见如何。”楚怀王阅信后,觉得进退两难,大夫昭雎力劝怀王未可轻信成行,而怀王的儿子子兰又主张他前去会盟,以避免激怒秦国,结果,怀王还是前去了武关。其实,秦昭王本人并不在武关,他已派一将军假称是秦王,并在武关设下埋伏,等楚怀王一到,就马上封锁了武关,挟持怀王到了咸阳。后来,楚怀王就死在秦国。《史记·楚世家》) [萧何设计·韩信伏诛]西汉高祖十年(前197),代相陈稀叛乱,高祖刘邦亲自带兵去平叛。淮阴侯韩信曾与陈稀有约:陈猪反,韩信必为内应。陈稀果然反叛,韩信装病未与高祖一起去平叛,暗中派人与陈稀联络并与家臣合谋发兵袭杀吕后及太子。事泄,吕后与萧何设计,诈令人从高祖那里釆,说陈稀已死,要群臣都入宫庆贺。萧何欺骗韩信说:“即使有病,也应勉强人宫庆贺。”韩信不知是计,人宫,为吕后所缚,斩首于长乐宫,韩信家三族遂被诛。(《汉书·韩信传》) [傅介子以黄金诱杀楼兰王]汉昭帝元凤年间,龟兹和楼兰都曾杀害过汉朝廷的使者。傅介子在以骏马监出使大宛时,奉命前往责问楼兰和龟兹国。傅介子向大将军霍光说:“楼兰、龟兹反叛,反复多次,不能不予以惩罚。我在龟兹时,发现龟兹王容易接近,我愿意前去刺杀龟兹王,向西域各国显示朝廷威严。”霍光说:“到龟兹路程太远,先到楼兰去试一试吧厂于是,在得到皇帝的同意后,派傅介子出使楼兰。傅介子和他的随行士卒出发时,携带着大量金币,对外扬言说是要去赏赐西域各国。到达楼兰后,楼兰王态度暧昧,傅介子便假装不愉快的样子,离开了楼兰,在到达西部边界时,他告诉译员说:“汉天子派我携带大量黄金、锦绣赏赐各国,你们楼兰王却不来接受,我只好到各西边国去。”命人把金币拿出给译员看。译员回去报告后,楼兰王垂涎于金币,果然来求见汉使。傅介子款待他喝酒,又让他看了一遍赏赐给他的财物,等到他喝醉了以后,对他说道:“汉天子委托我,有机密话要同你个别谈谈。”于是楼兰王跟随傅介子进人帐中密谈,就在这时,两名壮士从背后猛刺楼兰王,当场把他刺死了。跟随楼兰王的贵人和其他人员,被吓得四散奔逃。傅介子向他
作者: 公孙策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简介:名句的诞生 召公日:“防1民之口,甚于防水。水壅2而渍3,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是故为水者决4之使导5,为民者宣6之使言。” 《周本纪》 完全读懂名句 1 防:在这里是治理而非提防的意思。 2 壅:堵塞不通。 3 溃:指大水冲破堤岸,四处奔流。 4 决:指疏通水道。 5 导:疏导。 6 宣:宣泄,表达。 昭公说:“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水更为严重。渠道若是堵塞不通, 让大水冲破了堤岸,必定会给众人带来灾害。民意也是如此。所以治水的人 要疏通水道,引导水流,治理人民的人要疏通管道,让人民能够发言表达意 见。 名句的故事 周厉王暴虐且奢侈,国人有很多怨言,厉王不高兴,就派一位卫国的巫 者负责监视诋毁他的人,凡被检举者就杀掉。于是批评的人少了,但四方不 服,诸侯不再入朝,厉王却更加紧控制言论,造成国人不敢互相谈话,走在 路上只敢以目示意。厉王为此沾沾自喜,对辅政大臣召公说:“我已经消弭 杂音了,现在没有人敢再批评我的施政。” 召公说:“那只是堵住批评者的嘴巴而已啊!防堵民众的言论,比防堵 水更为严重,水如果壅塞而溃决,一定会造成很大的伤亡,民意也一样。所 以,治水要疏导让它流畅,治民要让言论有宣泄的空间。
作者: 李津编著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2006
简介:秦始皇是否有生理缺陷? “塌鼻梁、鸡胸、身患软骨病。”在中国史学鼻祖西汉人司马迁的笔 下,统一六国,建立第一个封建皇朝的大帝秦始皇就是这副模样。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尉缭说:“秦王为人,峰准,长目,鸷鸟膺, 豺声。”郭沫若据此分析,秦始皇有生理缺陷。峰准就是马鞍鼻,鸷鸟膺就 是现代医学中的“鸡胸”,豺声表明气管炎;其胸形、鼻形变异与气管炎常 发显示他是个软骨病患者。影片《荆轲刺秦王》中的秦始皇给观众留下了一 个身形猥琐、身体残弱的形象,但很多观众都不认可。史学界大部分专家都 认为秦始皇是一个英武潇洒、相貌堂堂的人。人们通常认为,秦始皇出生在 秦地,属西北人,应该是典型的西北大汉,高大魁梧,相貌堂堂;又是身经 百战的开国皇帝,应该是英武潇洒令人敬畏的模样。那么,秦始皇到底是英 武高大还是身形猥琐呢?我们现在看到的秦始皇像是现代人根据阎立本的《 历代帝王图》推演出来的,而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画了从西汉到隋朝的 十三位皇帝的画像,有开国皇帝,也有亡国之君,却唯独没有号称“千古一 帝”的秦始皇画像。有人推论,自西汉推崇“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 各朝代一直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秦始皇在历史上焚书坑儒,极端反对儒家 思想,历代一直对秦始皇持否定态度,这可能是阎立本没有画秦始皇像的原 因。 那么后人推演秦始皇画像有什么依据?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薄松年介 绍,《历代帝王图》中凡开国之君都被画得威武刚毅、仪表堂堂、气度不凡 ,后人也难以跑出这个模式。很有可能根据晋武帝司马炎的画像推演出秦始 皇挺腰站立、嘴角紧闭、双目有神的样子。 杜教授还告诉记者,把历代开国帝王都画成方脸、高鼻、垂耳,生来一 副帝王像,带有迷信色彩。画像只是一个艺术的真实,而不是一个人的真实 面目。特别是帝王像,包含了画像者的个人想像力和艺术概括力,还反映出 一个时代对这个帝王的褒贬评价。 特定的情感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像秦始皇这样有非凡帝王经 历的人,不论是身材威武还是身形猥琐,在五官表情上肯定有他的特殊之处 。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晁福林认为,伟人也并非全是潇洒之人,关于 秦始皇的相貌记载不多,这给文学作品和影视创作留下很大的余地。陕西历 史博物馆研究员张铭洽说,秦始皇今天谁也没有见过,影视作品塑造一个人 的外在形象是其内在性格的外化。根据秦始皇的种种性格分析,秦始皇的相 貌应该是身材瘦一点,眼睛深一点,眉毛长一点。鼻梁高一点,腮帮突出一 点。人民大学历史系教授孙家洲认为,尉缭当时这么说秦始皇不是纯客观的 ,带有恶意的夸张。因此郭沫若推断秦始皇有生理缺陷是不可靠的。 P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