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69 项 “王贵祥” 相关结果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壹拾伍辑
作者: 王贵祥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年05月
简介:《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为第壹拾伍辑,收录论文16篇,分为东亚建筑史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建筑考古学研究、建筑文化研究、古代园林研究以及英文论稿专栏。其中,东亚建筑史研究收录4篇,分别为日本学者对住宅建筑、神社建筑、佛教建筑、以及皇家宫殿能乐观演空间的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收录3篇,其中《故宫本〈营造法式〉图样研究(四)—〈营造法式〉斗栱正、侧样及平面构成探微》为前几辑的延续,另有《有关出檐的研究》以及《苏州虎丘二山门尺度复原与设计技法探讨》;建筑考古学研究收录3篇,分别为《公元前2000年圆形生土建筑类型和技术——内蒙古二道井子聚落遗址和跨高加索地区的亚尼克土丘》,《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藏二件有铭铜器检校与近世流传浅析》以及《陵川县三圣瑞现塔建造初探》;建筑文化研究收录2篇,涉及古城研究的有《揭阳古城营建的历史与文化》,涉及古代绘画研究的有《辽金时期木塔的绘制方法——以山西岩山寺壁画与应县木塔的立面图为例》;古代园林研究收录2篇,均为地方园林案例研究,分别为《清代青州偶园研究》和《无锡近代王氏蠡园研究》;此外,本辑英文论稿2篇,均为对元哈剌和林佛寺兴元阁的*成果。另有山西高平崇明寺测绘图一份。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消逝的辉煌——部分见于史料记载的中国古代建筑复原研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年03月
简介:中国古代历史上存在过许多令世人惊叹的伟大建筑物,其材料与结构技术水准以及造型与空间艺术所达到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都超越了我们已知的古代建筑遗存。对重要历史建筑进行复原研究,在文化史、艺术史与建筑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依据与该建筑相同或相近时代的文献与实例提供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空间与建筑造型,乃至建筑装饰资料与建造方法所指引的逻辑,进行严谨缜密的复原推导。尽可能接近历史真实的结构、造型与空间,再现给世人,使读者对历史上那些伟大的建筑成就,有更为直接与真切的了解,从而使我们对自己民族的历史与文化,更多一些理解与自豪。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拾叁辑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年10月
简介: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为第壹拾叁辑, 收录论文14篇,分为古代建筑制度研究、佛教建筑研究、建筑文化研究、古代城市与园林研究四个栏目。其中《中国古代建 筑设计的典型个案——清代定陵设计解析(中篇)》与《(营造法式)与晚唐官式棋长制度比较》是上一辑古代建筑制度研究 的延续,《观察与量取:佛光寺东大殿三维激光扫描信息的两点反思》与《再论唐代建筑特征——对佛光寺大殿的几点新见》 是对佛光寺大殿建筑制度的再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还有《明嘉靖重修紫禁城与刘伯跃(总督采办疏草)研究》;佛教建筑 研究的新成果主要为《关于卵塔、无缝塔及普同塔》、《见于史料记载的几座宋代木构楼阁建筑复原》、《见于史料记载的几 座宋代木构佛塔建筑复原》和《山西高平西李门二仙庙的历史沿革与建筑遗存》;建筑文化研究的论文有《汉代建筑中的罘 罳》、《唐代懿德太子墓(阙楼图)——画格与斜线在中国古代建筑壁画中的使用》及《闽南传统民居的塌寿装饰研究与象征 意义》;古代城市研究有《明清郧阳城复原研究》;古代园林研究有《圆明园之别有洞天与保定莲花池》。此外还有《山西西 李门二仙庙测绘图》一份。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书中所选论文,均系各位作者悉心研究之新作,各为一家独到之言,虽或亦有与编者拙见未尽契合之处,但却均为诸位 作者积年心血所成,各有独到创新之见,足以引起建筑史学同道探究学术之雅趣。本刊力图以学术水准为尺牍,凡赐稿本 刊且具水平者,必将公正以待,以求学术有百家之争鸣、观点有独立之主张为宗旨。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拾辑
作者: 王贵祥 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4-10-1
简介: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 ,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 辑收录论文17篇,分为中国建筑史学史研究,佛教建 筑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古代城市与园林研究, 英文论稿专栏五个栏目。 开篇为《建筑师林徽因的一九三二》,以纪念林 徽因诞辰一百一十周年。这篇文章史料工作非常扎实 ,论述严谨,理清了林徽因对中国古代建筑特征思考 的思想根源。文笔细腻流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明治时期日本建筑界的中国建筑调查及其研究方法》 以日本建筑界在明治时期的中国调查为研究对象,公 开了百年之前的建筑测绘等实录性史料。《东亚视角 下的中国建筑史研究展望》暨第二届中国古代建筑史 国际会议近畿论坛侧记,总结了日本二十世纪九十年 代以来对东亚建筑与都市的研究;《唐长安靖善坊大 兴善寺大殿及寺院布局初探》对隋唐长安城靖善坊内 的著名隋唐皇家寺院大兴善寺的寺院布局与大殿形制 做了推测性研究和初步还原。《从都城与宫殿建筑复 原看日本、中国、韩国的渊源与异同》分析了中、日 、韩宫殿建筑的历史联系,并指出三国建筑复原决策 的异同与社会现状的关联。《从台湾相关方志与“重 建台湾郡城图说”探讨台湾清代寺庙建筑的几个线索 》以“重修台湾郡城图说”中台湾寺庙的图像解析了 其对台湾清代寺庙研究的意义;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有 《清代建筑工程籍本的研究利用》、《〈营造法式〉 厦两头与宋代歇山做法》、《算法基因:晋东南三座 木结构尺度设计对比研究》、《日中寺院建筑彩色意 匠与施工技术的关联性——关于东亚彩画纹样誊写技 法的传播及其发展的考察》、《唐时期瓦作新识—— 渤海上京筒瓦和兽头之启示》及《论多样化外檐斗栱 的外观与布局——日本和样佛堂与中国北方辽宋金建 筑的比较》;《元大都城市规划再考:皇城位置与钟 鼓楼与“胡同制”的关联》、《明代应天府地方行政 建筑在府域内的空间配置研究》与《北宋洛阳私家园 林考录》为古代城市与园林的相关研究。此外还有两 篇英文论稿及一份测绘实例。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 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王贵祥主编的《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10辑)》 收录的大部分论文为清华大学与国外学者共同组织的 “第二届中国建筑史高端论坛”的论文成果。2013年 12月7、8日,十几位中国建筑史研究的海内外知名学 者齐聚日本近畿大学,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分享了他们对中国建筑史的最新见解。论坛提交论文 ,多为国内外这一领域的最新成果。类似高端学术论 坛,还将在海内外不同地区继续举行,本刊将持续关 注,并将相关高水平论文及时收录发表,提供一个中 国建筑史研究前沿的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古代建筑基址规模研究
作者: 王贵祥等著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简介: 本书依据中国古代建筑主要在平面(二维视角)上展开的特点,在对中 国古代城市与建筑的基址规模所作的系统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编撰而成。内 容涉及2000多年的历史,其中包括新发掘的史料及大量不为人所注意的历史 建筑的基址情况。 本书分上下两编。上编以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与相关考古资料为依据,以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址规模与合院建筑空间为主要研究与描述对象,对中国 2000多年的合院建筑的基址规模、住宅基址规模的等级特点,与住宅基址与 古代土地制度的关联等诸方面问题做了充分的论述;并就历代第宅署廨、佛 教寺院、宫殿、王府、陵寝茔域、祭祀坛壝等不同类型建筑的基址规模、空 间特征等做了详细的论述,是一个围绕古代建筑基址规模连续叙述的综合性 文本。 下编是在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批博士与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基础上精 减、修改而成。内容包括隋唐两京里坊内的割宅方法,中日古代都城宅割方 法及里坊分划方法;围绕清代《乾隆京城全图》而展开的清代王府、寺庙、 住宅等合院建筑的分项研究,元代大都城内建筑基址规模的研究,明代王府 建筑、明代佛寺建筑的基址规模与等级体系的研究,清代衙署建筑基址规模 研究,以及对宋代城市空间、宋东京城大相国寺等古代合院建筑历史及空间 演变的专题研究等。 本书在中国建筑史研究论题及内容方面富有新意,它从一个全新的视角 对中国古代建筑史进行了一次综览,使读者获得了不同于以往的更为深刻而 新颖的认识。本书不仅对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教学研究人员,也对一般建 筑研究,以及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士,和从事历史、经济史、文化史研究 的人士都会具有很好的参考、借鉴价值。
Architectural theory.Volume one,The vitruvian fallacy:a history of the categories in architecture and philosophy
作者: (英)戴维·史密斯·卡彭(David Smith Capon)著;王贵祥译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简介: 这套两册本的《建筑理论》是一个涵盖了西方古代、中世纪与现代哲学 史与建筑理论史的概要性阐述的理论著作,汇总了建筑学的诸多基本原理, 并以一种新颖和娓娓道来的形式,将这些原理呈现出来。书中定义了成功的 设计和评判所必需的知识领域,并且在建筑文献的历史上,第一次将所有概 念统一起来形成一个均衡且包罗万象的整体,目的是要寻求和确立曾经影响 了20世纪西方世界的建筑理论的原理与学说。 本书,即《建筑理论》(上):维特鲁威的谬误—建筑学与哲学的范畴史 ,建立了建筑理论的框架。作者沿着古希腊的形而上学、早期和中世纪的基 督教教义,直至现代哲学的种种概念和“范畴”,把从西方哲学史与建筑理 论史上衍生出来的几个基本的与派生的理论范畴作为核心纲要,从建筑理论 与哲学问题两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探讨,从而找出哲学与建筑中的联系,并把 所有建筑概念贯穿起来,从哲学角度对古代建筑理论和现代建筑理论进行了 评判。作者在书中系统分析了构成西方“好”建筑的理论是什么,分析了古 代建筑概念的来源,并引经据典地将20世纪以来的重要建筑师与建筑理论家 在他们著作中所阐释的种种相关的思想加以比较,十分细致地做了一番由此 及彼、由浅入深的理论阐释。 作者在书中不拘一格地插入了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作品的图版, 还以相关主题的图解性分析贯穿于上下两册。这部两册本的理论著作,无论 是合而为一地加以研读,抑或是分册阅读,其价值对于建筑师与建筑系的学 生及相关学科的专业人士而言,都将被证明是无可估量的。
Sister Wendy’s 1000 Masterpeices
作者: (英)温迪·贝克特嬷嬷(Sister Wendy Beckett)原著;王贵祥,吕舟译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
简介: 您去过卢浮宫吗? 您去过大英博物馆吗? 您是否因为对艺术一无所知而 不敢正视绘画? 把艺术鉴赏看成是 高不可攀而拒之于千里之外? 然而,欣赏绘画是没有人可以代劳的, 绘画欣赏其实并不难…… 让温迪嬷嬷教您 只需三五天 您就能摸熟绘画欣赏的门道 《温迪嬷嬷讲述1000世界名画》的版权,曾被十数家中国出版社追踪抢购。 今天,吉林美术出版社将本书以一流的印制水准,完全展现原画的色彩与质感,令您重拾原作真味。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测绘图集
作者: 王贵祥,贺从容,廖慧农主编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简介:本书稿将过去的10年的测绘成果加以整理、遴选、完善,挑出了一批不同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古代建筑测绘图,主要有:北京地区古建和五台山古建筑测绘等。为古代建筑研究的同好们提供一些原始的图形与数据资料,从而方便同道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为从事古建筑修复、保护与传统风格设计的建筑师们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料。
Temple of Heaven
作者: 王贵祥著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简介: 《北京天坛(英文版)》是一部有关天坛的普及读物,在满足建筑爱好者,及旅游者的需求之外,它同样是一部精研的学术专著。著作以天坛建筑群为主体叙述结构,包括建筑的布局规划、建造的过程、空间意境的营造、神性的表达和象征意义,还有天坛的历史由来,以及朝代更替,所带来的天坛整体,乃至各个局部的变化。全书资料翔实细致,用典很多,但并不晦涩,无论是艺术还是史料的典故,都可以说恰到好处。随着阅读的深入,将进一步感受到著作丰富的文化内涵与外延,如中国古代的天崇拜与祭祀礼仪的演变过程,甚至于从中感受到中国文化乃至东方哲学的精神内核,那是有别于西方宗教的“天人合一”的信仰。
当代中国建筑史家十书--潘谷西中国建筑史论选集
作者: 潘谷西 著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 2014-3-1
简介: 《当代中国建筑史家十书》意在把当代中国建筑史学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以及学术成就突出者的著述结集出版并形成系列丛书传之后世。这十位建筑史家是潘谷西、傅熹年、王世仁、曹汛、王其亨、王贵祥、钟晓青、陈薇、常青、张十庆。作者潘谷西系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专家。《当代中国建筑史家十书(潘谷西中国建筑史论选集)(精)》是作者自选的论文集,为中国建筑史论方面的代表性著述,在学术界有影响。此书有两篇重要论文,《古典园林研究》《营造法式研究》。
英文共同题名:Ten books of Chinese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al historians
作者:
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
简介:本书为我社重点图书《当代中国建筑史家十书》丛书中的一种,作者王贵祥是我国当代著名的中国建筑史研究专家。本书是作者自选的论文,共27篇,为中国建筑史论方面的代表性著述,在学术界素有影响。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3·第捌辑
作者: 王贵祥主编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简介:《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8辑》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2011·第肆辑
简介: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王贵祥主编)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蒐集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4辑)》收入论文22篇,已发表的关于《营造法式》版本研究的文章若干篇,涉及宋《营造法式》版本研究专栏、古代建筑文化、古代建筑法式制度、明代建城运动与古代城市研究、建筑史学史以及古代建筑案例复原研究诸方向。所选《北魏宁想石室新考订》从建筑考古的视角切入,督意于史源学年代学,在前人报导的基础上作了关于这座石室建筑及其绘画雕刻,以及它的建造年代和墓主人的考证,有自己的一套全新见解;《克孜尔中心柱窟的空间形式与建筑意象》一文,通过对窟内空间构成方式以及细部构造做法的分析,重点探讨克孜尔中心柱窟中较为典型的以高大主室为主要特征者及其所表现的建筑意象;《<梓人遗制>小木作制度考析》,通过对《梓人遗制》小木作内容的综合分析,理清了其产生背景、流传与发现过程、现存部分的基本内容与体例;通过与《营造法式》、《工部工程做法》等文献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其在混制、菱花样式、造作功限等方面的诸多特点;《三城鼎峙,署宇秩立——明代淮安府城及其主要建筑空间探析》《唐长安宣阳坊内格局分析》等是几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最新研究成果;《试读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在1930、40年代所拍摄的调研照片》通过将梁思成与中国营造学社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年代所拍摄的调研照片,与当时其他的中国古建照片对比,尤其与日本学者所拍摄的调研照片相比较,强调了摄影在当时也是对于中国建筑文物的一种论述方式。《唐洛阳宫武氏明堂的建构性复原研究》以史料中有关唐武则天明堂中的相关记载为基础,结合武则天的明堂情结、长安千福寺多宝塔、新罗庆州佛国寺多宝塔和相关佛教典籍,对武则天明堂的建筑造型及与佛教多宝塔的关联提出了一些推测,并根据唐宋时代木构建筑的基本规则,对武则天明堂的各层平面柱网及剖面进行了推测性复原。《李诫?李诚?——南宋“绍定本”<营造法式>所刻作者名辨析》《传世两宋时期(营造法式)的残卷、摘录及著录钩沉——兼谈<营造法式>的作者姓名》等文章在研习相关文献和材料的基础上,考证《营造法式》的作者姓名。书中所选论文,均系各位作者悉心研究之新作,各为一家独到之言,虽或亦有与编者拙见未尽契合之处,但却均为诸位作者积年心血所成,各有独到创新之见,足以引起建筑史学同道探究学术之雅趣。本刊素以学术水准为尺牍,凡赐稿本刊且具水平者,必将公正以待,非以本刊一家之拙思而塞言路,以求学术有百家之争、观点有独立主张为宗旨。
Architecture: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作者: Andrew Ballantyne著;王贵祥译
出版社: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3
简介:为什么不同的建筑蕴含着不同的意义?为什么有些建筑如此特别?哪些建筑可以名垂青史?从古埃及金字塔、悉尼歌剧院到普通的农舍,作者深入到建筑的背后,探寻其中的经济、政治因素和美学意义,揭示出建筑自身所负载的文化元素。
简介:本书将过去的10年的测绘成果加以整理、遴选、完善,挑出了一批不同地区具有典型性的古代建筑测绘图,主要有:嵩山地区古建、华山地区古建和陵川地区古建筑测绘等。为古代建筑研究的同好们提供一些原始的图形与数据资料,从而方便同道学者的进一步研究;为从事古建筑修复、保护与传统风格设计的建筑师们提供较为丰富的资料。
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第壹拾陆辑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8年10月
简介:《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为第壹拾陆辑,收录论文11篇,分为东亚建筑专题、佛教建筑研究、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建筑文化研究,共4个栏目。其中东亚建筑专题收录有2位学者的*成果,分别为《日本中世禅宗寺院的中国文化影响——以十境为例》、《日本黄檗宗寺院布局初探》;佛教建筑研究成果亦包含2篇,分别为《洛阳白马寺修建史札》、《山西阳城海会寺格局演变与寺院中的儒学空间发展》;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本辑收录5篇,它们是《翼(叶)形栱名称考——敦煌吐蕃建筑画研究》、《佛光寺东大殿实测数据之再反思——兼与肖?F先生商榷》、《清代“洋青”背景下匠作使用普鲁士蓝情况浅析》、《台湾地区馆藏两部宋〈营造法式〉抄本概览》与《重庆丰都名山天子殿后殿调查与复原》;建筑文化研究的成果有《北京旧城历史文化价值新探》与《规矩方圆 浮图万千——中国古代佛塔构图比例探析(上)》。此外还有清华大学*的测绘成果一份《山西高平开化寺测绘图》。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文化、空间图式及历史建筑空间论
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Architecture:from prehistory to postmodernity
作者: (美)马文·特拉亨伯格(Marvin Trachtenberg),(美)伊莎贝尔·海曼(Isabelle Hyman)著;王贵祥[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著者还有:罗德胤、贺从容、陈志华
作者: 李秋香[等]著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中国汉传佛教建筑史——佛寺的建造、分布与寺院格局、建筑类型及其变迁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6年6月
著者还有:陈颖、赵逵、马薇、孙娜、罗德胤
作者: 吴正光[等]著
建筑史.第27辑
作者: 贾珺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建筑史.第32辑
作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建筑史.第23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传统中国与中世纪西方建筑的文化阐释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
阿尔伯蒂建筑十书
作者: (意)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Leon Battista Alberti)著;王贵祥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New architecture
作者: (西)弗朗西斯科·阿森西奥·塞韦尔(Francisco Asensio Cerver)著;王贵祥等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
建筑史 第35辑
作者: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主编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5-7-1
Temple of heave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Ancient capital city Luoyang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Architectural theory.volume two,Le Corbusier’s legacy:principles of twentieth-century architecture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
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
作者: [意] 莱昂·巴蒂斯塔·阿尔伯蒂 著 王贵祥 译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