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评论漫谈
作者: 中共中央宣传部新闻局
出版社:学习出版社 2014年08月
简介: 目 录办好媒体评论 打造思想高地 吴恒权(1) 专家讲稿评论新闻与意识形态 米博华(3)为转型期中国提供辩证思维——党报评论的突围与创新 卢新宁(7)今天我们需要怎样的“评”格 沈卫星( 12)国家立场、理性思维多样评论、电视特色——中央电视台评论节目的立场、选题和制作 梁建增( 18)环球时报社评营造影响力的点滴体会 胡锡进( 24)改革时代的精神“亮剑” 熊家余( 28) 交流发言以格局之变推进党报评论创新 陈家兴 李强( 35)拓展主流媒体与社会舆论对接的言论通道——党的十八大以来新华社加强和改进要论写作的实践思考 王甘武(41)以主流价值引领社会舆论——光明日报时评栏目的做法和经验 周 龙(46)强魂健体适时适度 吕力勤( 51)接地气才能有活力——浅谈新闻评论如何“接地气”赵登华( 54)新闻广播时评以责任赢共识 赵九骁(58)把握五个要素做好新闻评论 陈爱海(62)电视新闻评论的困境与出路 孙杰(68)时事评论的陷阱 王学永(74)在媒体代际变革中传播中国价值提升国际权威 盛玉红 刘轶瑶( 79)外宣媒体维护国家形象的思考 张周项(85)党报评论:在众声喧哗中传播正能量 毛晓刚(89)如何让评论的标题生动起来 张洪律( 95)质疑让新闻离真相更近——从《现实》对一起公交事故的报道看质疑对新闻评的重要性 林轶(100)寻找“两极化”网络评论的“平衡点”——以河北日报“七天网事点击”为例 安人和(105)适应全民评论时代 重阳(110)时评本地化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姚晋平( 116)电视新闻言论“六宜六忌” 王小东( 122)民族地区党报评论的创新思考 吉莉(126)广播如何做好新闻评论 李 昊( 131)新闻评论类节目的创新与变革——以《辽宁新闻》评论类子栏目“视线”为例 于芳(135)党报评论的“立”与“破” 栾哲田广文( 140)做好电视新闻短评传递媒体正能量 邵光涛(144)让传统时评的“理性批判”在“微时代”更有力 徐明辉(149)电视新闻评论应当张扬个性 李永和(156)新闻评论,路在何方? 王多(160)提高影响力传播正能量 杨逸淇(165)把握“时、度、效”,提高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力 吴茜( 170)捉升党报评论影响力从转变话语开始——媒体官方微博“微评论”带来的启示 翟慎良(175)坚守与重塑——浅析新闻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评论 王进( 181)胸怀大局 心系民生 引领舆论——浙江日报新闻评论工作的实践探索 朱玲( 185)新媒体时代如何开拓电视新闻评论节目的互动性——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的探索与实践周福增(190)让党报评论落地生根 顾朝阳(195)从《新闻嘹望》改版看广播评论节目创新 聂星(201)党报重要评论的文风之变与议题扩展 谢宗贵( 206)把握时度效 占领制高点 际启祥 余霞( 211)新舆论格局下提升省级党报评论影响力的实践与创新 张德春( 215)提高新闻评论水平 加强舆论引导 李鹏(219)呈现观点力量刷新传统表达——无功而返了时评版质量的思考 李琼(224)人声鼎沸何以言说——另一个“舌尖上的中国”与主流媒体的担当 陈剑祥(228)在寻求“最大公约数”中发声——对媒体时评的几点思考 沈德良 彭芳 (233)地方党报评论可以大有作为 田东江(237)评论的新闻视角选择——兼论新形势下新闻评论理念与写作方法的变革 许琨(240)高度决定一切——海南日报新闻评论的探索和实践 吴卓 袁锋(248)微时代,如何做更专业的评论 李妍( 252)如何写好新闻评论 邴吉( 262)把观点喊响为时代立言——四川日报帮好新时期党的评论宣传的几点体会 向军(262) “配角”的精彩——浅谈“本台短评”的创新与提升 屈丹 ( 268)浅析广播特性与新闻评论的融合 王庆江( 271)小文章表达大道理小专栏倡导新文风——从云南日报“滇云新谈”言论栏目谈起 徐体义 王雪飞 ( 275) 加强新闻评论工作增强舆论引导能力 益西加措( 280)新闻评论迎来大数据时代 张峡( 285)党报评论的责任担当与思想引领 张国华( 290)融合新媒体,做好传统媒体的新闻评论 陈新云( 295)新闻评论防“老生常谈” 张婷( 299)发声亮剑掌握主动——2013新疆日报反暴恐反分裂系列评论创作谈 张忠亮 樊虹壹( 302) “小”电视台也不能让评论失声 孙英 ( 307)关于加强国际新闻评论的几点建议 陈开和( 312)浅谈西方社论的写作传统和文体特征 方洁( 317)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友展的主要趋势 刘学( 322)微传播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嬗变 陈伟军( 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