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3 项 “田野” 相关结果
Social research methods: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作者: (美)威廉·劳伦斯·纽曼(William Lawrence Neuman)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012重印)
简介: 威廉·劳伦斯·纽曼的《社会研究方法》(Social ResearchMethods)是一部概述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经典之作。近20年来,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台湾、中国 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内被广泛选作教材,本书是其最新修订的第6版的英文版。该书对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进行了全面而均衡的论述,强调了将各种方法综合运用的益处。书中收录了大量真实社会研究案例,从而帮助学生和读者形象地理解和掌握概念和方法。 全书分5编共16章,分别介绍了理论与方法的关系,方法论的含义,文献检索与学术伦理,定量与定性研究的设计、测量与取样,实验研究,调查研究,非反应式研究、田野研究、历史比较研究,以及如何撰写研究报告等。 本书可作为我国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传播学等社会科学专业本科研究方法双语教学课适用教材,也可供专业研究人员参考。
历史的眼睛
作者: 萧功秦著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2010
简介:《历史的眼睛》是作者近年来的入文思想随笔的结集全书从历史学的视角.考量20世纪以来中国的公共问题与社会文化生态.阐发特立独行与自由思考的意义。并以此观察历史社会.观察生活人生.充分展示知识分子的自由个性和公共关怀全书有五部分.一是作者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思考;二是在国内外学术旅行中写的思想手记;三是人生杂感与人物回忆;四是对历史的意义的思考,对历史与生活的关系、历史学的思维方法的随想与感悟:五是文化谈话与讲演录 目录 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 知识分子:困境中的沉思者 与乌托邦理想主义告别 当代世俗化潮流与中国知识分子命运 晋豫之行手记 北京的历史个性 思想碰撞在台湾 台湾南部旅行记 日本归来致友人的信 美国归来随想 追忆恩师韩儒林先生 他坐在那高高的山顶上 ——怀念挚友陈文乔 敦煌往事 我们的田野,美丽的田野 ——小学生活的回忆 经由历史的智慧来理解生活 人生经验与学术悟性 从清末改革谈到当代思想论争 思想史的魅力 历史的魅力在于对文明的感悟 ——读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从历史看儒家文明的生命力 元蒙史随想:鲶鱼效应与民族生命力 走向静悄悄的革命 ——从《走向共和》人物形象谈起 一个美国保守主义者眼中的中国变革 ——与墨子刻对话之 文明、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及其他 ——与墨子刻对话之二 为什么要反对虚骄的民族主义 ——《中国不高兴》批判 附录“思想者是幸福的 ——萧功秦教授访谈录 后记
作者:
出版社:
简介: 本书选择江西安源矿工为个案,通过对萍乡矿业集团所属高坑煤矿的人类学田野调查,结合相关文献,研究1949年以后矿工生产生活的变迁,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产业工人的变迁过程,揭示工作在日常生活变迁中体现的特性。作者采取主位与客位的研究视角,通过对安源矿工的工作、谋生、家庭婚姻、子女教育、社区邻里、闲暇娱乐、信仰、亚文化特征及矿区利益冲突的个案研究,展现了企业社区的形成和逐渐解体过程中矿工的职业分化与流动,农民工加入工人队伍及矿工政治、劳动、社区三重属性的演变。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2012重印)
东方出版中心,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