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50 项 “管安全”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符胜利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6年07月
简介:
《工厂全程控制实用工具大全》一书,从年度经营计划、全面预算管理、生产技术管理、生产管理工具、工厂仓储物料管理工具、生产质量管理工具、工厂设备管理工具、安全生产管理工具、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制度和表格、工厂5S活动推行管理工具10个方面对工厂全程运作中常用的管理工具进行了详解。
每章以“要点+流程+制度+表格+文案”的形式,深入解析工厂全程控制所需技巧,使整个工厂管理知识体系一目了然。读者可以结合自身企业的实际情况随时拿来修改、运用,形成企业个性化的文本。
《工厂全程控制实用工具大全》一书,可供工厂主管、各部门管理人员及一线操作人员日常使用,也可供企业培训师、咨询师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目录】
**章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工具
年度经营计划是公司战略与公司及部门预算之间的桥梁,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年度经营计划的制订,可以明确地在公司和部门层面反映年度的工作目标、工作步骤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年度经营计划的制订,横跨公司所有部门,规划的是为达成公司年度目标,需要在整个年度开展的重点工作,它需要公司核心的中高层人员共同参与,按照自上而下、从外至内等多种方式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
002/ **节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要点
002/ 要点1:年度经营计划的制订
002/ 要点2:计划执行措施的制订
002/ 要点3:进行有效的沟通
003/ 要点4:建立配套的管理体系
005/ 要点5:建立一个常态监控机制
005/ 第二节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制度
005/ 制度1:年度经营计划管理办法
008/ 制度2:月度经营计划管理办法
011/ 制度3:季度经营分析会议管理办法
012/ 制度4:月度经营管理计划会议管理制度
013/ 第三节 年度经营计划管理表格
013/ 表格1:年度经营计划主要指标审批表
014/ 表格2:年度经营计划审批表
014/ 表格3:年度经营计划调整建议审批表
015/ 表格4:年度经营调整计划审批表
015/ 表格5:年度经营计划发布会会议记录表
016/ 表格6:经营管理改善机会点分析表(总裁办公会)
016/ 表格7:改善提升行动计划表(系统会议)
016/ 表格8:改善行动计划追踪表(经营和计划协调会)
017/ 表格9:营销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23/ 表格10:工程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27/ 表格11:PMC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30/ 表格12:采购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35/ 表格13:生产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40/ 表格14:质管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49/ 表格15:人力资源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54/ 表格16:财务部年度工作计划执行表
059/ 学习总结
第二章 全面预算管理
预算促进了企业计划工作的开展与完善,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是以企业战略目标为出发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全员参与,涉及企业生产经营各个方面的预算管理体系,包括经营预算、资本预算、财务预算管理等内容。
061/ **节 全面预算管理要点
061/ 要点1:全面预算的编制
062/ 要点2:预算的实施
062/ 要点3:预算执行情况报告制度
062/ 要点4:预算监控体系
066/ 要点5:预算调整
067/ 要点6:预算考核
068/ 要点7:全面预算管理沟通
069/ 第二节 全面预算管理制度
069/ 制度1:预算管理制度
077/ 制度2:全面预算启动作业指引
081/ 制度3:预算启动会议作业指引
083/ 制度4:预算编制过程作业指引
087/ 第三节 全面预算管理表格
087/ 表格1:应收账款预算表
087/ 表格2:销售收入预算及应收账款预算汇总表
088/ 表格3:生产量预算表
088/ 表格4:材料采购预算表
089/ 表格5:销售收入预算表
090/ 表格6:备品备件采购预算表
090/ 表格7:应付账款预算表
090/ 表格8:××产品直接材料A预算表
091/ 表格9:直接材料汇总表
091/ 表格10:××产品直接人工预算表
091/ 表格11:制造费用预算表
092/ 表格12:销售费用预算表—根据费用项目编制
093/ 表格13:财务费用预算表
093/ 表格14:管理费用预算表
094/ 表格15:资本支出预算表
094/ 表格16:现金预算表
095/ 表格17:预算损益表
096/ 表格18:预计资产负债表
097/ 表格19:预计现金流量表
099/ 表格20:费用预算分月汇总表
101/ 表格21:行政费用预算工作底稿
101/ 表格22:专案费用预算工作底稿
101/ 表格23:资本支出预算表
102/ 表格24:成本预算执行反馈月(季、年)报
102/ 表格25:费用预算执行反馈月(季、年)报
103/ 表格26:利润预算执行反馈月(季、年)报
103/ 表格27:预算反馈报告频率表
104/ 表格28:全面预算管理沟通计划
106/ 学习总结
第三章 生产技术管理
生产技术管理名目繁多,概括地讲,有新产品研发管理、试制管理、工艺管理、操作管理、质量管理、标准化计量管理等,但这些管理均需围绕一个中心—管理,突出一个重点—质量,因此,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物质消耗,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必须狠抓生产技术管理,尤其是工艺管理。
108/ **节 生产技术管理要点
108/ 要点1:新产品试制管理
108/ 要点2:新产品移交投产的管理
109/ 要点3:工艺路线设计
109/ 要点4:材料消耗定额制订与验证
110/ 要点5:工艺装备选择与管理
112/ 第二节 生产技术管理制度
112/ 制度1:产品设计和开发控制程序
115/ 制度2:设计试作作业办法
124/ 制度3:设计验证管理办法
128/ 制度4:样品制作承认控制程序
129/ 制度5:模具开发及可制性作业办法
134/ 制度6:新产品量产试作管理办法
139/ 制度7:新产品评审发布量产导入管理办法
141/ 制度8:新产品移交投产管理规范
141/ 制度9:工艺管理制度
143/ 第三节 生产技术管理表格
143/ 表格1:开发提案书
144/ 表格2:外寄样品送样查检表
145/ 表格3:产品开发——阶段计划表
146/ 表格4:产品开发评估表
147/ 表格5:产品功能测试记录表
147/ 表格6:开发通知单
148/ 表格7:开模确认单
149/ 表格8:设计审查评估表(1)
150/ 表格9:设计审查评估表(2)
151/ 表格10:设计审查评估表(3)
152/ 表格11:可制性设计与制样需求一览表
152/ 表格12:开模计划表
153/ 表格13:样品检验记录表
153/ 表格14:样品确认单
154/ 表格15:新产品转移质量目标一览表
154/ 表格16:工程变更记录
155/ 表格17:标准图纸材料清单
155/ 表格18:加工零件清单
156/ 表格19:样品确认单
157/ 表格20:QA表
157/ 表格21:产品开发设计试作阶段计划表
158/ 表格22:产品开发量试计划表
159/ 表格23:产品量试前数据转移说明会数据点检表
161/ 表格24:新产品量试前数据转移说明会会议记录
161/ 表格25:新产品量试(产)审查查检表
162/ 表格26:新品(量试)执行情况分析报告
162/ 表格27:量试质量合格率记录表
162/ 表格28:新产品首批量产质量合格率记录表(零件)
163/ 表格29:新产品首批量产质量合格率记录表(量产机型)
163/ 表格30: ___月份量试机型品质报告
164/ 表格31:量试品质报告
164/ 表格32:___月份量试质量达成状况统计表
165/ 表格33:___月新品量试质量达成状况统计表
165/ 表格34:量试上线通知及现场签到表
166/ 表格35:样品组立问题汇总表
166/ 表格36:成品组装工艺规划表
167/ 表格37:成品试作记录表(造型、结构)
168/ 表格38:零件加工工艺规划表
168/ 表格39:设计变更申请单
169/ 表格40:工程变更通知单
169/ 表格41:工艺变更申请单
170/ 学习总结
第四章 生产管理工具
生产管理是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它强调高效、低耗、灵活、准时地生产合格产品,满足客户对品质及交货期的要求,以保证本企业有履行合约的能力,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72/ **节 生产管理要点
172/ 要点1:要制订好生产计划
173/ 要点2:出货计划与生产计划协调
174/ 要点3:生产派工
175/ 要点4:生产异常及时处理
177/ 要点5:生产进度控制
178/ 要点6:生产计划变更
180/ 第二节 生产管理制度
180/ 制度1:生产计划控制程序
181/ 制度2:生产计划变更管理流程
182/ 制度3:产能与负荷分析实施办法
183/ 制度4:生产过程控制程序
185/ 制度5:4M1E变更管理程序
186/ 制度6:生产作业管理办法
188/ 制度7:生产异常处理办法
190/ 制度8:生产进度控制办法
192/ 制度9:现场管理考核管理办法
194/ 制度10:工艺纪律管理办法
195/ 制度11:工艺管理制度及考核办法
196/ 制度12:车间工艺巡检规定
197/ 制度13:车间卫生管理制度
198/ 制度14:生产现场温湿度管理规定
199/ 制度15:生产事故责任追查规定
201/ 第三节 生产管理表格
201/ 表格1:月生产计划表
201/ 表格2:周生产计划表
201/ 表格3:日生产计划表
202/ 表格4:生产计划安排表
202/ 表格5:生产计划变更通知单
202/ 表格6:生产排程表
203/ 表格7:产销时间与数量协调控制表
203/ 表格8:生产指令单
204/ 表格9:生产制程分析表
204/ 表格10:生产进度情况统计表
204/ 表格11:生产进度落后原因分析表
205/ 表格12:停线通知单
205/ 表格13:生产领料单
205/ 表格14:产品送检单
206/ 表格15:产品标志单
206/ 表格16:生产日报表
206/ 表格17:停产报告
207/ 表格18:制程异常通知单
208/ 表格19:制程异常分析报告
208/ 表格20:班次产量统计及交接表
209/ 表格21:生产滞后原因分析表
209/ 表格22:生产返工表
209/ 表格23:工艺追踪卡
210/ 表格24:产品工艺管制卡
210/ 表格25:工艺纪律检查表(一)
211/ 表格26:工艺纪律检查表(二)
212/ 表格27:单项工艺修改建议书
212/ 表格28:生产车间温湿度记录表
213/ 学习总结
第五章 工厂仓储物料管理工具
仓库作为一个公司的物料和成品积散地,担负着非常大的作用。除银行外,公司里几乎所有的流动资产都集中在仓库,仓库物料的流动顺畅与否、生产物资进出频繁时物料的收发是否正常有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各种销售业绩是否有效达成。
215/ **节 工厂仓储物料管理要点
215/ 要点1:仓储布置
217/ 要点2:物料定位与标示
218/ 要点3:建立物料账卡
219/ 要点4:做好物品档案管理
220/ 要点5:做好物品的保管控制
220/ 要点6:做好仓库温湿度控制及调节
221/ 要点7:储存日常质量监督
222/ 要点8:仓储物品要定期检验
223/ 要点9:呆、废料要及时处理
225/ 要点10:仓库要定期盘点
227/ 第二节 工厂仓储物料管理制度
227/ 制度1:仓库储存区域划分细则
227/ 制度2:仓储管理办法
230/ 制度3:搬运、运输与储存管理办法
230/ 制度4:物料收货控制程序
232/ 制度5:物料出仓控制程序
232/ 制度6:物料领发管理规定
233/ 制度7:呆废料管理办法
234/ 制度8:不良品(废品)处理办法
235/ 制度9:零配件仓管理规定
236/ 制度10:半成品仓库管理规定
237/ 制度11:成品仓管理规定
238/ 制度12:工具仓库管理规定
240/ 制度13:盘点管理办法
241/ 第三节 仓储物料管理表格
241/ 表格1:物料需求总表
241/ 表格2:物料样品试用报告表
242/ 表格3:购物申请单
242/ 表格4:入库单
242/ 表格5:出库单
243/ 表格6:领料单
243/ 表格7:退料单(一)
244/ 表格8:换料单
244/ 表格9:材料标示卡
244/ 表格10:磅码单
245/ 表格11:退料单(二)
245/ 表格12:补料单
245/ 表格13:半年无异动滞料明细表
246/ 表格14:报废单
246/ 表格15:半成品入库单
246/ 表格16:成品入库单
247/ 表格17:成品出库单
247/ 表格18:退货单
247/ 表格19:工具仓领料单
248/ 表格20:工具请购单
248/ 表格21:仓库物料出入管制卡
248/ 表格22:物料安全库存表
249/ 表格23:物料消耗表
249/ 表格24:物品收发日报表
249/ 表格25:出货台账
250/ 表格26:货仓月报表
250/ 表格27:仓库巡查记录表
251/ 表格28:物料报废申请表
251/ 表格29:废料处理审批报告
252/ 表格30:盘点票
252/ 表格31:物料盘点清册
252/ 表格32:成品、在制品盘点清册
253/ 表格33:盘点差异分析表
253/ 表格34:盘点异动报告表
253/ 表格35:库存盈亏明细表
254/ 表格36:盘盈(亏)库存账目调整
254/ 表格37:盘盈(亏)保管卡调整
255/ 学习总结
第六章 生产质量管理工具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是众多企业用经验或教训总结出来的结论,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产品质量没做好的话,*终就会被消费者拒绝和被市场淘汰,企业产品卖不出去,企业就会倒闭关门,所以,质量好坏事关企业生死存亡,是企业的生命。
257/ **节 生产质量管理要点
257/ 要点1:品管人员的配置管理
259/ 要点2:充实品质管理文件
261/ 要点3:加强不合格品控制
262/ 要点4:实施品质教育
264/ 第二节 生产质量管理制度
264/ 制度1:质量管理责任制度
266/ 制度2:质量管理会议制度
268/ 制度3:质量管理教育训练办法
269/ 制度4:质量信息管理制度
270/ 制度5:进料检验规定
271/ 制度6:制程及成品检验规程
274/ 制度7:在制品控制程序
275/ 制度8:*终检验规定
276/ 制度9:出货检验规定
278/ 制度10:来料抽样检验方案
282/ 制度11:成品入库检验方案
284/ 制度12: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286/ 制度13:特采管理办法
288/ 制度14:返修(工)作业指导书
289/ 制度15:产品报废管理办法
290/ 制度16:产品搬运、储存、包装与防护程序
293/ 制度17:产品质量奖惩规定
295/ 制度18:客户投诉处理程序
297/ 第三节 生产质量管理表格
297/ 表格1:现场质量问题记录日报表
297/ 表格2:厂内质量信息反馈表
298/ 表格3:内部品质信息反馈报告表
298/ 表格4:供应商质量统计表
299/ 表格5:供应商质量评价表
300/ 表格6:供应商质量管理检查表
300/ 表格7:来料检验报告表
301/ 表格8:物料试用检验通知单
301/ 表格9:特采、让步使用申请单
302/ 表格10:检验质量异常报告
302/ 表格11:供应商异常处理联络单
303/ 表格12:退货单
303/ 表格13:线上来料不良记录清单(一)
303/ 表格14:制程计数检验记录表
304/ 表格15:线上来料不良记录清单(二)
304/ 表格16:半成品巡检记录表
304/ 表格17:半成品抽查日报表
305/ 表格18:包装PQA巡检日报表
306/ 表格19:成品检验报告
307/ 表格20:产品质量检验表
307/ 表格21:质量因素变动表
307/ 表格22:工序质量评定表
308/ 表格23:工序控制点明细表
308/ 表格24:工序质量表
309/ 表格25:环境试验报告
309/ 表格26:试验报告单
310/ 表格27:检验通知单
310/ 表格28:成品质量检验报告表
311/ 表格29:待出厂成品检验表
311/ 表格30:成品检验记录表
312/ 表格31:成品判定单
313/ 表格32:成品验收单
313/ 表格33:成品不良批退单
314/ 表格34:成品检验月报表
314/ 表格35:出货检验报告
315/ 表格36:成品出厂检验表
315/ 表格37:成品质量不良联络单
315/ 表格38:品质不良联络单
316/ 表格39:装配不良记录
316/ 表格40:零件不合格处理单
316/ 表格41:不良品记录表
317/ 表格42:不良项目调查表
317/ 表格43:品质不良率分析记录表
317/ 表格44:产品品质不良原因分析表
318/ 学习总结
第七章 工厂设备管理工具
进行生产作业必须使用相关设备,为了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和安全稳定生产,必须使设备管理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原则、有标准、有规程地进行,以达到设备使用寿命长、综合效能高和适应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
320/ **节 工厂设备管理要点
320/ 要点1:实施设备的全员管理
320/ 要点2:设备的分类管理
323/ 要点3:建立设备管理运行规程
324/ 要点4:设备的合理使用
326/ 要点5:合理维护设备
328/ 要点6:设备的校准
330/ 第二节 工厂设备管理制度
330/ 制度1:生产设备管理办法
333/ 制度2:工装夹具管理办法
334/ 制度3:注塑模具维护保养规程与管理规定
335/ 制度4:常用计量器具使用规定
338/ 制度5:设备管理与维护办法
340/ 制度6:量规仪器管理作业指导书
341/ 制度7:检测设备点检规程
344/ 第三节 工厂设备管理表格
344/ 表格1:生产设备台账
344/ 表格2:设备保养记录表
345/ 表格3:设备维修申请表
345/ 表格4:设备事故处理报告
346/ 表格5:设备事故调查报告
346/ 表格6:工装制作申请表
346/ 表格7:工装验证单
347/ 表格8:工装夹具管理台账
347/ 表格9:工装账卡
348/ 表格10:工装领用单
348/ 表格11:工装报废申请单
349/ 表格12:工装非正常损坏报废表
349/ 表格13:设备每日运行状况表
350/ 表格14:设备维护工作安排表
350/ 表格15:设备维护工作记录表
351/ 表格16:设备检查表
351/ 表格17:设备状况检查记录表
352/ 表格18:设备日常管理表
352/ 表格19:设备保养计划表
352/ 表格20:机器保养工作安排表
353/ 表格21:设备清扫后检查表
354/ 表格22:一级保养卡
354/ 表格23:二级保养卡
354/ 表格24:三级保养卡
355/ 表格25:三级保养效果检查表
355/ 表格26:校准记录表
356/ 表格27:设备维护记录卡
356/ 表格28:设备维护状况月报表
357/ 表格29:设备日常点检表
357/ 表格30:设备点检指导书
358/ 表格31:设备点检记录表
358/ 表格32:设备清扫部位及要点
359/ 表格33:设备清扫点检基准表
359/ 表格34:润滑油消耗量登记表
360/ 表格35:设备润滑卡片
360/ 表格36:设备润滑基准表
360/ 表格37:停机状况看板
361/ 表格38:设备管理及区域责任看板
361/ 表格39:保养检查看板
361/ 表格40:机器保养看板
362/ 学习总结
第八章 安全生产管理工具
为加强工厂生产工作的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保护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工厂的发展,企业应根据国家有关劳动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工厂的实际情况,必须贯彻“安全**,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生产经营管理要服从安全需要的原则,实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
364/ **节 安全生产管理要点
364/ 要点1:改善生产条件
366/ 要点2: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
366/ 要点3:开展安全培训教育
368/ 要点4:开展安全活动
371/ 要点5:安全生产检查
373/ 第二节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373/ 制度1:安全生产责任制
376/ 制度2:安全卫生手册
382/ 制度3:安全(消防)应急准备与响应程序
385/ 制度4:安全管理会议制度
386/ 制度5:安全管理教育制度
387/ 制度6:安全、消防管理处罚规定
389/ 制度7: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制度
391/ 制度8:工伤与事故调查处理程序
394/ 制度9:消防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规定
395/ 制度10:班组安全管理制度
397/ 制度11:劳保用品发放和使用管理规定
400/ 制度12:安全确认制度
402/ 制度13: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403/ 制度14: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404/ 制度15:职业病预防管理规定
406/ 第三节 工厂安全生产管理表格
406/ 表格1:安全生产**责任人任命书
407/ 表格2:部门主管安全生产责任书
407/ 表格3:班组长安全生产责任书
408/ 表格4:员工安全生产责任书
408/ 表格5:新进人员三级安全教育卡
409/ 表格6:班组级安全培训签到表
409/ 表格7:车间级安全培训签到表
410/ 表格8:厂级安全培训签到表
410/ 表格9:生产(作业)安全疏理一览表
410/ 表格10:重要危险源登记表
411/ 表格11:消防安全检查报表(灭火器)
411/ 表格12:消防安全检查报表(消火栓)
411/ 表格13:应急灯检查表
412/ 表格14:公司级安全检查表
413/ 表格15:车间级安全检查表
414/ 表格16:工段(班组)级安全检查表
415/ 表格17:管理人员巡回安全检查表
416/ 表格18:监督者的安全工作核对表
419/ 表格19:电气设备(专业)安全检查表
420/ 表格20:防火防爆及消防安全检查表
421/ 表格21: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检查表
421/ 表格22:危险化学品安全检查表
423/ 表格23:危险化学品储罐区防火安全检查表
423/ 表格24:机械设备安全检查表
425/ 表格25:季节性安全检查表
426/ 表格26:监测仪表安全检查表
426/ 表格27:厂房、建筑物安全检查表
427/ 表格28:节假日安全检查表
427/ 表格29:班组安全生产日常检查表
428/ 表格30:车间级安全卫生检查记录表
430/ 表格31:厂级安全生产检查记录表
430/ 表格32:专业组安全检查报告
431/ 表格33: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
431/ 表格34: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登记表
432/ 表格35:发出个人防护装备记录
432/ 表格36:消防演习报告
433/ 表格37:工伤事故调查处理报告书
434/ 学习总结
第九章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工具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就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消耗的监督和控制,使其不超过计划和定额,以便不超过总的目标成本,保证企业经营能够盈利。
436/ **节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要点
436/ 要点1:树立全员生产成本管理意识推行成本责任制度
436/ 要点2:实行成本核算定额法
436/ 要点3:成本压缩与激励实行可视化管理
437/ 要点4:降低员工的流动成本
437/ 要点5:组织均衡生产实行在产品数量控制
437/ 要点6:加强各个环节和部门的消耗的控制
439/ 第二节 生产过程成本管理制度
439/ 制度1:工时定额管理办法
440/ 制度2:工时管理办法
443/ 制度3:工时损失管理办法
447/ 制度4:生产物料消耗定额管理规定
448/ 制度5:节能降耗管理制度
451/ 制度6:消耗品以旧换新管制办法
453/ 制度7:修旧利废实施细则
454/ 第三节 生产过程成本控制管理表格
454/ 表格1:工时定额明细表
454/ 表格2:生产劳动工时定额日报表
454/ 表格3:生产劳动定额月报表
455/ 表格4:异常工时统计表
455/ 表格5:异常、除外工时明细表
456/ 表格6:生产效率统计表
456/ 表格7:部门效率统计表
457/ 表格8:公司重点耗能设备分布一览表
457/ 表格9:修旧利废申请及验收单
458/ 学习总结
第十章 工厂5S活动推行管理工具
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对于塑造企业形象、降低成本、准时交货、安全生产、作业标准化、工作场所现场改善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它能使企业的生产环境得到极大的改善,是走上成功的重要手段,目前已经成为工厂管理的一种常规管理手段。
460/ **节 5S活动推行管理要点
460/ 要点1:5S自我评估和诊断标准
461/ 要点2:建立5S活动推行组织
461/ 要点3:制订5S推行计划
461/ 要点4:实施5S教育培训
462/ 要点5:活动前宣传造势
463/ 要点6:建立5S活动样板区
465/ 要点7:全面推进5S活动
465/ 要点8:5S活动标准化
466/ 第二节 5S活动推行管理制度
466/ 制度1:5S活动实施办法
472/ 制度2:5S活动检查及奖惩办法
473/ 制度3:废弃物处理管理规定
474/ 制度4:现场班前班后5S活动规定
475/ 制度5:5S活动改善提案制度
477/ 制度6:定点摄影方案及推行方法
478/ 制度7:早会制度
479/ 制度8:不要物处理程序
479/ 制度9:现场改善成果申报及评比制度
481/ 制度10:5S个人考核制度
483/ 制度11:5S推动审核办法
484/ 第三节 5S活动推行管理表格
484/ 表格1:生产现场5S诊断检查表
486/ 表格2:办公室5S诊断检查表
487/ 表格3:生产现场——5分钟、10分钟5S活动内容及自检表
488/ 表格4:办公室——5分钟、10分钟5S活动内容及自检表
488/ 表格5:物品及文件资料使用频率表
489/ 表格6:“要”和“不要”清单表
489/ 表格7:各部门提出5S工作难点
489/ 表格8:5S常见问题整改备忘表
490/ 表格9:车间5S内审评分表
491/ 表格10:仓库5S内审评分表
492/ 表格11:办公室5S内审评分表
493/ 表格12:员工宿舍5S内审检查表
494/ 表格13:5S检查不合格报告
494/ 表格14:不符合项纠正预防计划
494/ 表格15:纠正及预防措施通知
495/ 表格16:5S评审报告
495/ 表格17:看板管理一览表
496/ 表格18:红牌
496/ 表格19:红牌发行回收记录表
497/ 表格20:定点摄影图表(示例)
498/ 表格21:非必需品处理清单
498/ 表格22:不要物处理申报清单
498/ 表格23:清扫值日表
499/ 表格24:5S责任标签
499/ 表格25:日常清扫计划表
500/ 表格26:设备清扫点检基准表
500/ 表格27:设备清扫部位及要点
501/ 表格28:办公室部门清扫行动检查表
502/ 表格29:生产部5S区域清扫要点与要求
503/ 表格30:污染发生源及困难处所登记表
504/ 表格31:整理检查表
504/ 表格32:不要的库存品一览表
504/ 表格33:不要的设备一览表
505/ 表格34:不要空间一览表
505/ 表格35:整顿检查表
505/ 表格36:整顿鉴定表
507/ 表格37:消除灰尘、垃圾检查表
508/ 表格38:清扫检查表
509/ 表格39:月份办公室5S稽查评分表
510/ 表格40:月份车间5S稽查评分表
511/ 表格41:员工5S自我点检表
512/ 表格42:非必需品处理清单
512/ 表格43:红牌作战追踪记录表
513/ 表格44:人员去向显示板
513/ 表格45:物品清单
513/ 表格46:文件、资料标志
514/ 表格47:班组5S评比宣传栏样式
514/ 表格48:各部门(班组)问题点改善表
515/ 表格49:现场改善成果申报表
516/ 表格50:5S不良现象记录明细表
516/ 表格51:员工创意奖申报表
516/ 表格52:月份5S个人考核记录
517/ 表格53:5S每周改善方案及执行报告
517/ 表格54:5S评分汇总表
517/ 表格55:5S诊断查核表
518/ 表格56:5S整改跟进表
518/ 表格57:5S整改每日跟踪表
518/ 表格58:5S整改项目全程跟踪表
518/ 表格59:整改项目完成情况登记表
519/ 学习总结
【编辑推荐】
1.本书以大量表格、范本、条目形式,形象生动地阐述了以往枯燥的文本文案。
2.每章以“要点+流程+制度+表格”的形式,深入解析工厂管理所需技巧,使整个工厂管理知识体系一目了然。
3.读者可以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随时拿来修改、运用,形成企业个性化的文本。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security management of PICC
作者: 闻曲,成芳,鲍爱琴主编
出版社:人民军医出版社,2012
简介: 本书分为四篇。第一篇中心静脉导管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静脉输液基础知识,静脉输液治疗的安全评估与管理,常见刺激性药物静脉输液安全性。第二篇PICC置管临床应用:主要内容包括PICC置管目的及适应证、禁忌证,各种PICC置管技术、PICC尖端定位、PICC维护技术及PICC在ICU及层流病房的应用等。第三篇PICC护理门诊安全管理:主要内容包括PICC护理门诊的构建及管理、留置PICC患者的健康教育,PICC置管前、中、后的安全管理,PICC并发症和少见疑难问题的处理,PICC相关血流感染,PICC相关血栓的处理,心血管系统疾病与PICC的相互影响等。第四篇为PICC护理的科研探索和法律保障。 本书参编人员都具有高等学历,分别来自ICU、小儿科、血液科、肿瘤科,特此对参编人员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诚挚的谢意!同时感谢肿瘤、影像、血管外科、介入科、B超及心电图等方面专家给予的指导,感谢伍钢教授、郑鸿教授、陈宵教授、周国锋教授、万忠诚教授、程萍教授、朱慧老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我们的建议和指导。
Network security protocols:Principles, Architecture and applications
作者: 寇晓蕤,王清贤主编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简介:《网络安全协议:原理、结构与应用》关注传输安全,即利用网络安全协议保障信息安全。《网络安全协议:原理、结构与应用》定义网络安全协议为基于密码学的通信协议。抛开底层密码学的细节,《网络安全协议:原理、结构与应用》站在密码技术应用者的角度,讨论了九个TCE/IP架构下具有代表性且应用较为广泛的安全协议(或协议套件),包括:链路层扩展L2TP、IP层安全IPsec、传输层安全SSL和TLS、会话安全SSH、代理安全Socks、网管安全SNMPv3、认证协议Kerberos以及应用安全DNSsec和SHTTP。信息安全包括三个分支:存储安全、传输安全以及内容安全。 《网络安全协议:原理、结构与应用》适用于计算机、通信和密码学专业的读者,既可用于教学,也可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作者: 翁翼飞,王幼莉,唐龙海编著
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2
简介:安全监管学是在安全科学、管理科学和经济科学的基础上,综合多种相关学科的成果而形成的一门独立学科。它是一门应用科学,也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本书坚持安全发展观,秉承“实践一理论一实践”的原则,从公共管理的视角,阐述了安全监管的理论、原则、方法,以及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力图为现阶段我国破解安全生产问题提供一种重要的解决方案。翁翼飞和王幼莉等编著的《安全监管学》的基本架构包括三篇——第一篇 安全监管基础与框架、第二篇安全监管主体与责任和第三篇 安全监管政策与实践。具体而言,第一篇包括四章,内容分别是安全生产与安全监管、安全监管学的创立与学科体系、市场失灵与政府安全监管和安全监管的战略规划与体系框架;第二篇包括三章,分别是政府安全监管、企业安全生产和行业协会安全服务;第三篇包括四章,分别是安全监管的经济性政策、安全监管的社会性政策、安全监管的法律性政策和安全监管的创新实践。
作者: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组织 编写
出版社:人民交通出版社 2015年7月
简介: 本书是依据法律法规赋予交通运输管理部门的危险货物道路运输行业管理职责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或《道路危险货物运输许可证》的核发,车辆《道路运输证》配发及管理,危险货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资格管理,以及车辆技术管理与动态监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依法经营与信用管理,行业统计、档案管理与内部监督等行业日常监督检查管理。
Values-based safety process:improving your safety culture with behavior-based safety
作者: (美)特里·E. 麦克斯温(Terry E. McSween)著;王向军,范晓虹译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简介: 本书是一部出色的、经得起考验的管理著作!18年来,这部著作已经成为企业加强安全文化工作的一个标杆。它所提供的安全管理方法和做法,帮助许多企业达到了世界级的安全管理水平,实现了从优秀到卓越的跨越。 对那些高危行业的管理人员及从事安全工作的员工来说,本书可以作为一本简明的安全文化操作指南。 近年来,安全事故频频发生,尤其是高危行业,比如煤矿业、建筑业。 本书是国外一本得到行业认可的安全文化的图书。它详尽地说明了如何计划和实施一个行为的安全过程,并对安全管理的一些特殊话题和高级话题进行了阐述,比如安全领导力、严重事故防范。书中还有大量的案例研究,对读者有更真实的借鉴意义。 本书读者对象:安全生产的具体执行者;负有安全生产领导责任的人员(例如政府分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工作人员,企业分管安全的高层领导);研究安全生产的专业人士(例如高校、科研单位)
作者: 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编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1998
简介:《电力安全监察工程师培训教材》内容简介:为使电力系统监察人员,各级领导和安全管理人员系统地学习电力安全生产方面的有关知识,了解和熟悉两个安全体系有效运作的各项要求,国家电力公司安全运行与发输电部和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安全技术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聘请国家电力安全专家、有丰富的电力安全生产经验的高级工程师、有突出贡献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及法律方面的权威人士编写了本教材。《电力安全监察工程师培训教材》具有鲜明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本教材共分5篇25章,包括:建立电力生产安全监察体系和保证体系;严格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强化安全监察;事故与预防;电力可靠性管理。 本教材主要作为各级安监人员上岗、晋级考核的必备学习资料、培训教材、也适用于主管安全的领导、安全管理干部使用。
Study on consumers’ purchase intentions toward safe food
作者: 罗丞著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简介:伴随着现代食品经济体系日益复杂化、国际化及多元化,食品在整个生产和流通链条中被污染的可能性不断增加。与此同时,科学技术对食品所产生的不确定性也日益显现。由此带来的后果是:世界范围内的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接连发生。为应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纷纷行动起来并力图采取有效措施。这些措施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两类:一是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行政管理体系以及建立和完善食品安全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二是建立行之有效和国际通用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检测体系与食品安全认证体系。其中,食品安全认证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保障食品安全的规范体系之一。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中国政府也开始了自己的安全食品生产和认证历程,试图逐步建立食品安全认证体系,改善食品安全状况,并且促进食品行业本身的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尽管安全食品的生产与认证显现出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差距的突出表现之一就是安全食品所占的国际市场份额仍然偏小。因此,推动安全食品的发展需要政府继续加大力度。然而政府在上述过程中的努力效果不仅需要生产者的配合,食品消费者同样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消费者是整个食品链条的最终目标指向和食品市场价值实现的最终推动者,消费者在安全食品问题上所体现的态度与消费意愿会对政府和食品企业的行为选择产生深刻影响,而消费者自身的食品安全实践也决定着政府和企业种种努力所产生的效用程度。另外,对安全食品消费的研究尽管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但在购买意愿解释模型的发展、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的跨文化验证等方面,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的研究都有进一步发展的必要。 《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研究》按照“提出问题→建立模型→收集数据→假设检验→解释结果”的实证研究思路,以行为意愿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消费者的实际特点,对其安全食品购买意愿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首先在对消费者行为研究的历史沿革、安全食品消费和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的研究进展进行细致回顾与评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的解释模型并对模型中变量的具体测量项目及内容做了研究;其次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结构等式模型验证了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形成机制;最后根据研究提出了促进中国消费者安全食品消费的具体策略建议。 《消费者安全食品购买意愿研究》由罗丞所著。
作者: 李晓刚,付冬梅著
出版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
简介: 《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是作者所领导的课题组在承担了大量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和企业横向项目研究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在总结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进展的基础上,主要内容集中在红外热像图处理、红外热像处理软件系统、工业加热炉炉管安全评定和剩余寿命评定方法及相应数据库的建立、工业设备保温评定及相应数据库的建立、带衬里工业衬里损伤及相应数据库的建立、电器设备损伤及相应数据库的建立、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相关理论及其工程应用与标准化等方面。《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是作者在以上方面系列化成果的反映。同时,《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还涉及到了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的定位技术和其他高温高压设备的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 《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主要供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从事红外热像检测与诊断技术研究的专业技术人员、厂矿企业从事设备管理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学生或研究生的教学和科研参考书。
简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标准条文汇编》内容简介:为方便从事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以下简称“锅容管”)的管理和作业人员熟知和执行“锅容管”安全质量管理的标准,《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标准条文汇编》摘录了我国现行与“锅容管”有关的规程、规范和规定等有效标准条文上千条,分成通则、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修理、使用检验、电站运行检修检验五大章,共四十三节。内容新广,要点突出,编排新颖,章节清晰,查找便捷。 《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安全质量监督管理标准条文汇编》经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上海市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所、国家电力公司华东公司、上海市电力公司、上海市电力建设质监中心站、上海电力咨询监理公司等单位审核、补充后编写而成,是一部“锅容管”的专业书籍,是从事“锅容管”监察、检验、监检、监理、设计、制造、安装、调试、使用、物供的管理和作业人员必备用书。除电力行业外,石油、化工、燃气、机械等行业也能适用。
作者: 李剑勇 主编
简介: 在信息社会,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和网络,许多重要的个人信息、公司信息甚至国家机关的重要信息都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由此带来的一个重大问题就是如果由于某种原因造成计算机系统崩溃、硬盘损坏等,大家的重要数据丢失了怎么办?对于普通的个人用户而言,也许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重新更换硬盘、重新安装系统,但是对于像国家金融机构、国防军事机构等而言,系统中数据的价值远远超过了计算机的价值,这就是很多书上所说的“电脑有价,数据无价”。 因此,作为计算机使用者或管理员的你有必要做好计算机数据的安全预防措施,但是,百密难免一疏,不管安全工作做得再好,谁也无法保证数据绝不丢失.那么数据的恢复就成了一项关键而必不可少的工作. 计算机系统的数据为什么会损坏、丢失?无非有两种原因,即计算机硬件的原因和软件的原因。对于由于计算机硬件的原因所造成的数据丢失,我们采取的办法主要是提前对数据做好备份;而对于由于计算机软件的原因,如操作失误、计算机攻击等造成的数据丢失就有很大的可能性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数据恢复,这也是本书要研究和解决的重点。 本书介绍了常用文件系统FAT、NTFS的数据恢复,常用文件(Word、Excel、RM、RAR)的数据恢复,以及数据恢复的对立面一一数据彻底删除等內容。 全书内容立足于应用型本科和高职高专信息安全、网络安全等专业的学生对于数据恢复的学习,理论内容相对偏少,实践内容相对偏多,目的是提高高职学生对于数据恢复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据恢复的兴趣。
作者: 程树军
出版社: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8年05月
简介:
随着以替代动物测试为核心的3R原则的普及,非动物体外试验方法已经在化妆品安全评测领域得到广泛认可和应用。目前,经过世界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布的替代方法指南已超过20项,欧洲和美国替代方法中心验证的替代方法多达60多项。我国的化妆品行业和检测机构正面临体外技术不断创新、毒性测试标准全球趋同和毒性测试技术面临变革的挑战与机遇,具体内容涉及急生经口毒性、皮肤刺激、眼刺激、皮肤致敏、皮肤吸收的非动物方法,以及体外功效测试、法规监管、安全评估、AOP指南和整合策略等。从2006年开始,检验检疫系统发布了一系列化妆品毒性检测的替代方法行业标准,之后还举办了多次替代方法的法规宣讲、科学普及和学术研讨,但一直缺少配套的教材。程树军主编的《化妆品评价替代方法标准实施指南》除了作为培训教材外,还可为行业主管部门、检测机构和标准使用单位的参考用书,添补我国化妆品体外检测缺少专门用书的空白。
作者: 陈光明 著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2014-6-1
简介: 这些年来,我国监狱正随着社会的发展潮流在转型,在坚守。而转型其实就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制度文化的嬗变过程,也是一个学术主张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因为监狱是一个完全有别于社会其他方面的特定的刑罚执行之场所,其转型的过程,要更为复杂与艰难,其制度的转型,也更为“道难拾遗”。 本书作者身在监狱工作的第一线,身临其境地感受着监狱的变化,转型过程中所显现的那些监狱“短板”,被他尽其努力地“探寻”,不断有新的“发现”,不断有新的“见地”,这就是在其新著中颇有创意地提出的诸如“保释性假释制度”、“心防体系”、“罪犯文化权利”、“权益人保护发展策略”、“监管安全合约模式”、“监狱行刑文化转型”等理论观点,构成了监狱学理论研究中一些颇有新意与实践价值之意义的“理论碎片”与文化的符号,是撒在我国监狱理论探索园地里的那一缕光明。
作者: 肖遥[编著]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简介: 本书以解析各种网络环境下攻防案例的形式来讲解各种网络攻击与防护 技术,从“黑客攻击”与“安全工作者防守”双向角度来进行介绍。每一章 节的内容按照如下脉络展开:典型攻防案例再现→案例的简单分析→黑客攻 击技术的系统讲解→网管安全防护解决方案→入侵手法与防护难点深度分析 。全书真实呈现完整的攻击与防护事件,可让读者了解到攻击者如何选择攻 击目标,如何制订攻击方案,如何绕过攻击中碰到的问题,网管通常采用哪 些防护手法,安全漏洞在何处,网管又如何追踪攻击者,等等,因此对学习 者和工作者来说都很有吸引力和参考价值。 本书是网络管理员、信息安全管理员、对网络安全感兴趣的人员必备的 参考书,也可供大中院校或培训学校教师和学生阅读和参考。
作者: 杨义先,钮心忻编著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简介:《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从理论和技术两个方面对网络信息安全的相关知识进行全面和系统介绍。《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是作者及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近十年来的科研成果的总结,书中大部分内容在国内外同类书籍中较为少见,不少还是首次出现,其体系架构、描述方式和材料取舍都充分考虑了我国现阶段信息化进程的特色。 全书共分四篇,分别介绍网络安全概论、安全网管、安全支付和安全通信。全书内容覆盖了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操作系统与安全、网络系统与安全、数据库系统与安全、防火墙、入侵检测、安全协议、安全网管、电子支付、电子现金、安全微支付、网络银行、安全固网电信系统、安全移动通信系统、安全短信系统、安全邮件系统等网络信息安全理论与技术方面的主要内容。 《网络安全理论与技术》可作为高等学校信息安全、密码学、信息与计算科学、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应用数学、控制理论与控制技术、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军事通信学、软件工程等专业的研究生和高年级学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作为相关领域科技工作者的实用工具书或技术培训教材。另外,书中介绍的许多算法、协议、方案等都可以直接应用于工程实践,书中提出的许多理论问题也有助于激发更多的后继研究。
作者: 王明哲编著
出版社: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
简介: [div class=detailtext id=nrtj] 王明哲编著的《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组长——怎样当好班组长》全面、具体、深入地阐述了合格班组长工作的理念、方法、技巧和艺术,不仅对合格班组长的素质、知识、才能和品行作了全面介绍,而且对合格班组长怎样抓生产、带队伍、管安全、控质量、辅上级、保交期,也都作了细致的描述,《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班组长——怎样当好班组长》勾画出了一个合格班组长的工作剪影,为基层要求上进的班组长确立了一个标准和样板——想当一个合格的班组长,就?当这样去工作!
作者: 楚狂人著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简介:《主力作手不愿告诉你的操作秘诀》编辑推荐:沪深股市“熊”途漫漫,股民机会何在?弱市环境下,怎么判断进出场点,如何选市?如何选出强势个股?股市投资最需要做的三件事:资金控管、安全出场、流程交易。从新手到高手:写一份专属自己的投资日志。 “危机入市”,赢在股市,你准备好了吗?
作者: 孔旭影主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简介:本书介绍了网络的发展、分类、应用、网管安全等基础知识,有关网络协议、体系结构、IP地址等基本概念和理论,数据通信和电信服务网,常用局域网,网络硬件和软件系统,网络设计基础,有关网络安装与维护的知识和故障检测等问题,Internet应用和相关应用软件操作,Windows 2000 Server的网络功能与基本配置方法,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基本命令、窗口操作和网络功能及配置。另外,本书部分章中配有习题,全书安排了9个实验。 本书适合于高等职业院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作为网络技术基础的贯通制教材,也适合于非计算机专业作为网络知识和技术普及的基础教材用书,还可作为各种网络技术培训教材之用。
作者: 马志冰,焦宁亚主编;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山西省太原第一监狱编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2011
简介: 2010年10月16日至18日,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和山西省太原第一监狱共同主办了“监狱文化建设与监管安全工作学术研讨会”,同时召开了“太原第一监狱文化建设论证会”。 马志冰、焦宁亚主编的《监狱文化建设与监管安全工作研究》是从这次学术研讨会所提交的论文中筛选编辑而成的,这也是中国政法大学监狱史学研究中心与监狱实务部门合作编辑的第三部关于监狱文化与监狱工作研究的系列专辑。
作者: 宋玮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7年08月
简介:
本书对银行监管的基础理论、国际标准和监管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力求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前提下,紧跟银行业国际监管的*发展趋势,并充分反映我国银行业监管的发展过程及主要内容。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引入新鲜生动的案例分析,注重引发学习兴趣,致力于使读者全面系统地掌握银行监管的基本知识框架,并透彻理解银行监管的理念与主要方法。本书既可作为高等院校经济、金融等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银行监管部门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学习培训使用。
【目录】
*章银行监管概述1*节银行监管的概念与理论1一、 银行监管的概念1二、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1三、 银行监管理论2第二节银行监管目标与原则5一、 银行监管的目标5二、 银行监管的原则6第三节银行法律依据与监管模式9一、 《银监法》的立法背景与意义9二、 《银监法》的主要内容10三、 银行监管模式13第四节我国银行监管体制演进15一、 1985年以前: 计划经济下的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监管体系15二、 1985年至20世纪90年代: 现代银行监管体系初步确立15三、 21世纪初至今: 银行监管体系日臻成熟16复习思考题18第二章银行监管的国际标准与跨境协调19*节《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19一、 《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出台背景19二、 《核心原则》简介19三、 《核心原则》具体内容22四、 有效银行监管的先决条件26第二节巴塞尔资本协议27一、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27[2][4]银行监管学[4][3][1]目录二、 《巴塞尔协议Ⅰ》29三、 《巴塞尔协议Ⅱ》31四、 《巴塞尔协议Ⅲ》35第三节金融稳定委员会38一、 成立背景38二、 主要职能39第四节金融集团监管39一、 并表监管39二、 金融集团透明度监管44复习思考题47第三章银行监管的主要方式48*节市场准入48一、 市场准入的定义48二、 市场准入的主要内容48第二节非现场监管51一、 非现场监管的基本含义51二、 非现场监管的主要内容51三、 确定风险点的方法54四、 措施及后评价机制57五、 非现场监管的指标体系58第三节现场检查60一、 现场检查的基本含义60二、 现场检查的主要流程60三、 现场检查的主要内容62四、 现场检查的科技创新64第四节行政处罚64一、 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65二、 行政处罚的主要种类65三、 行政处罚的一般流程65复习思考题68第四章微观审慎监管——公司治理69*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界定与功能69一、 公司治理内涵69二、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构成要素和特殊性70三、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监管的意义和目标功能73第二节银行公司治理监管实践74一、 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发展实践74二、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实践的主要问题77第三节银行公司治理的法律监管框架与监管77一、 国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法律监管框架77二、 国内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法律监管框架81三、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措施84复习思考题86第五章微观审慎监管——资本监管87*节资本的定义和组成87一、 银行资本的定义87二、 银行资本的组成88三、 银行资本的功能91第二节资本充足率的计算与评估92一、 资本充足率的计算92二、 资本充足率的评估93第三节新资本管理办法96一、 新资本管理办法出台背景96二、 新资本管理办法内容96三、 新资本管理办法与《巴塞尔协议Ⅲ》的异同100复习思考题102第六章微观审慎监管——信用风险103*节信用风险概述及主要指标103一、 信用风险的含义103二、 信用风险的分类104三、 信用风险的特点104四、 衡量信用风险的主要指标105第二节信用风险的缓释措施108一、 抵质押品108二、 净额结算108三、 保证108四、 信用衍生工具109第三节信用风险资产分类109一、 信贷资产分类109二、 非信贷资产分类112第四节贷款及其他信用风险资产的损失准备113一、 贷款损失准备113二、 其他信用风险资产损失准备114第五节信用风险的资本覆盖114一、 表内资产信用风险资本计提114二、 表外资产信用风险资本计提115复习思考题115第七章微观审慎监管——市场风险116*节市场风险概述116一、 市场风险的定义116二、 市场风险的覆盖范围116三、 市场风险的影响116第二节市场风险的分析方法117一、 VaR117二、 敏感性分析119三、 情景分析120四、 压力测试120第三节市场风险分析方法的监管要点120第四节利率风险121一、 利率风险的来源与影响122二、 利率风险的计量123三、 商业银行对利率风险的管理128四、 监管当局对利率风险的监管132第五节汇率风险133一、 外汇风险与银行的管理133二、 外汇风险的计量135三、 银行外汇风险控制措施137四、 外汇风险的监管139第六节市场风险管理体系的监管评价145一、 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监控的有效性145二、 市场风险管理政策和程序的完善性146三、 市场风险的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的有效性146四、 内部控制和外部审计的完善性147五、 适当的市场风险资本分配机制148第七节市场风险的监管方法和措施148一、 信息收集148二、 监管措施149复习思考题149第八章微观审慎监管——流动性风险151*节流动性风险的基本原理151一、 流动性风险概述151二、 流动性风险与其他风险的关系151三、 流动性风险的预警信号152第二节流动性风险监管的原则和内容153一、 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流动性监管的原则153二、 银行流动性管理的内容154第三节流动性监管指标概述156一、 流动性比率法156二、 缺口分析法156三、 我国的流动性监管指标157第四节监管人员对银行流动性的检查和监管措施159一、 流动性检查的目的和程序159二、 确定流动性检查的范围159三、 流动性风险的定量分析159四、 流动性管理的定性分析161五、 做出检查结论161六、 监管措施162复习思考题162第九章微观审慎监管——操作风险163*节操作风险概述163一、 操作风险的定义163二、 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165三、 操作风险的分类167四、 操作风险的特点172第二节操作风险监管演进及主要定性监管方式174一、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在操作风险监管方面的演进174二、 中国银监会在操作风险监管方面的演进175三、 操作风险的主要定性监管方式175第三节操作风险的主要定量监管方式178一、 操作风险资本计量178二、 其他操作风险衡量方法与指标181复习思考题182第十章微观审慎监管——信息科技风险和声誉风险183*节信息科技风险183一、 信息科技风险的定义183二、 信息科技风险的成因184三、 信息科技风险的特点186四、 信息科技风险的分类186五、 信息科技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关系187六、 信息科技风险监管188第二节声誉风险192一、 声誉风险的定义192二、 声誉风险的成因及分类193三、 声誉风险的特点194四、 声誉风险的度量195五、 声誉风险的监管197复习思考题198第十一章监管评级199*节监管评级的概念与意义199一、 监管评级的概念199二、 监管评级的作用与意义200第二节监管评级体系介绍201一、 发达国家和地区商业银行监管体系概述201二、 美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202三、 英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206四、 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210第三节我国的监管评级体系212一、 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的演变与发展212二、 我国现行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213三、 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评级体系的建议221复习思考题223第十二章宏观审慎监管224*节宏观审慎监管视角的产生224一、 宏观审慎监管的发展历史224二、 宏观审慎监管的主要内容225第二节逆周期监管228一、 资本监管的顺周期性及相关逆周期政策229二、 逆周期的贷款损失拨备机制232三、 逆周期的公允价值会计准则234第三节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235一、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大而不倒”235二、 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基本特征236三、 对系统重要性大型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机制237第四节存款保险制度242一、 存款保险制度概述242二、 存款保险制度具体设置分析244三、 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分析247第五节问题银行的恢复与处置248一、 问题银行及其出现的不可避免性248二、 银行处置与恢复计划249复习思考题252第十三章银行监管的新趋势253*节综合化经营及其监管253一、 我国金融体制的发展历程253二、 综合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风险254三、 我国现阶段对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255第二节互联网银行及其监管257一、 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258二、 我国互联网银行的发展模式258三、 我国互联网银行的监管现状260四、 我国互联网银行面临的问题260第三节影子银行及其监管261一、 影子银行的基本特征及其运行机制261二、 我国影子银行体系的分类及风险分析262三、 我国影子银行的监管现状264第四节全球化与跨境监管合作266一、 监管联席会议的形成背景与基本特征266二、 监管联席会议的实践原则267三、 监管联席会议体现出的监管理念革新270复习思考题272参考文献273
【免费在线读】
银行监管概述*章【本章精粹】1. 银行监管的概念与理论。2. 银行监管的目标与原则。3. 银行监管模式。4. 银行监管的法律依据。5. 我国银行监管的体制演进。*节银行监管的概念与理论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中介,承载着优化社会资金配置的重任,银行业的安全与稳健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和信息科技的进步,银行业面对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新型金融工具的运用也使得银行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大。各国政府参照国际惯例,纷纷加强对银行业的监管,保证银行业的稳定与健康,以实现其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与影响。一、 银行监管的概念“监管”一词可以拆分为监督(supervision)和管制(regulation)两个层面。监督是指持续监察和督促被监管者及其业务活动是否遵循一定的法令、规章、政策和标准,监察其是否背离监管的目标,并对违反者进行惩处。管制,又称规制,通常意义是依据一定的规制对构成特定社会的个人和构成特定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的行为。它强调的是通过规制、组织、协调、控制等行为在金融业中达到一定的秩序和状态,实现一定的目标。依据对“监管”一词的剖析,“银行监管”可以定义为银行监管职能机构对银行及其业务活动是否合规所进行的检查、督促、规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以此维护银行的稳健经营、实现货币金融政策,并促进金融业的秩序稳定和国民经济的增长。具体层面,银行监管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根据《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中的定义: 银行监管是国家以经济管理的名义进行的干预,主要目的在于对银行安全和存款人加以保护,包括直接用以保护金融健全与银行安全的管理和监督工具。二、 银行监管的必要性在市场经济中,金融市场失灵导致金融资源配置无法达到“帕累托”*状态,银行监管作为一种公共产品,是一种降低或消除金融市场失灵的有效手段。金融市场失灵主要表现在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和自然垄断等方面。(一) 信息不对称银行等金融中介的存在,本身既有效地解决了信用过程中授信主体之间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时又形成了存款人与银行、银行与贷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金融市场中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私人部门不可能去直接监管银行运作,不能准确检测和评估银行的财务状况,只有通过政府对银行的监管,才能克服市场失灵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改善银行的治理水平,从而提高金融运行效率以及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2][4]银行监管学[4][3][1]*章银行监管概述(二) 外部性银行业在正常发挥金融中介职能的过程中,通过提高储蓄和投资的数量规模、效率来改善社会资源的配置,刺激实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作为货币政策传导的神经中枢,商业银行以信贷行为配合货币政策的扩张与收缩,实现货币政策目标。银行体系的负外部性是指银行的破产倒闭及其连锁反应将通过货币信用紧缩破坏经济增长的基础,对经济产生巨大的不利影响。(三) 自然垄断自然垄断是指由于资源条件的分布集中而无法竞争或不适宜竞争所形成的垄断。银行业规模经济的特点使其容易发展成为高度的垄断。商业银行越庞大、服务涵盖面越广,越能够吸引更多客户,在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就越稳固,进而造成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限制了竞争者进入市场。过度的垄断给消费者福利带来损失,经济不效率。因此,需要政府监管机构保持银行业的垄断供给权有政策上的合理性,同时加强监管,以避免寻租、价格歧视等现象的发生,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三、 银行监管理论〖*2〗(一) 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银行监管理论古典经济学主张通过市场“看不见的手”进行自我调节,熨平经济中的波动,反对政府干预,因为政府干预会导致市场信号失真和效率低下。银行通过银行票据将私人信用转化为公共信用的过程之所以不会引发经济的剧烈波动,是因为银行投资资金用于与实体部门相联系的真实经济增长点,这就是亚当·斯密的真实票据论。真实票据论是银行监管理论的起点。在一国货币统一发行之前,私人机构发行不同的货币曾经带来过经济混乱,货币的不统一制约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亨利·桑顿在1797—1825年的“金块论战”中指出,真实票据的不断贴现会导致信用链条的延长和社会信用规模的膨胀,潜在地增加了银行的流动性风险,因此银行票据的发行应该受到监管。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和票据清算后,由于信用过度扩张而引发的银行业危机并没有消失。巴杰特发展了*后贷款人理论,提出“巴杰特规则”,强调中央银行在流动性危机中如果不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商业银行会倾向于采取冒进的措施,从而放大金融体系的潜在风险。中央银行逐渐开始充当众多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后贷款人,为其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和信用保证。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央银行制度的普遍确立是现代金融监管的起点。有关的金融监管理论也由此发端。在中央银行统一货币发行、统一票据清算、充当*后贷款人等职能不断完善发展的过程中,中央银行及其他一些金融机构被赋予了金融监管者地位。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银行监管理论主要集中在统一货币发行和应对银行挤兑危机的问题上,对于金融机构经营行为的具体监管则很少涉及。(二) 20世纪30年代至70年代的银行监管理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终扭转了金融监管理论的关注方向。市场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效,自由主义思想的主流地位在经济危机中被颠覆,取而代之的是主张政府干预的凯恩斯主义——经济的异常波动必须依靠政府的外部力量解决。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弥补金融市场不完全成为金融监管的出发点。由于经济危机留下的烙印,“严格监管,安全优先”成为这一时期银行监管的原则。1. 公共利益理论公共利益理论认为,市场失灵的存在导致了低效率和不公正现象的发生。因此需要政府提供金融监管来矫正市场失灵,保护公众利益。例如,银行内部从业人员有可能利用内部信息或非法途径为自身谋取利益或开展不正当的竞争。这样的行为会导致恶性竞争,破坏市场秩序。因此需要政府等公共部门建立权威的机构进行监管,从而达到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目的。2. 金融脆弱理论银行的内在脆弱性是由银行的特征与运行方式的特殊性所决定的。银行业的脆弱性来自以下三个方面: (1) 银行经营具有高杠杆性。以存贷业务为主的商业银行,其经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资金来源。根据巴塞尔委员会2013年提出的初步规定,商业银行的杠杆率仅为3%,这意味着商业银行的经营杠杆可以达到30倍以上。(2) 银行资产负债表具有特殊性。首先,从银行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来看,银行借短贷长,期限错配现象是一种常态;其次,从银行资产负债的约束强度来看,作为银行资金来源的存款可以被客户随时提现,而对于资金运用的贷款银行却不能随时要求收回,由此,存在着资金来源与运用约束的不对称性。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殊结构决定了银行体系本身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3) 银行业容易发生支付危机的连锁效应。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了经济社会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银行作为整个支付体系的核心,不仅为众多的企业提供流动性支持,同时担负着支付与清算体系正常运转的职能,一旦银行出现问题,支付体系不稳定所造成的经济和社会成本将是灾难性的。20世纪30年代以后,受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对“看不见的手”自动调节机制的怀疑的影响,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严格而又广泛的政府监管。银行监管逐渐通过法律法规对银行机构的具体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进行规制与干预。(三) 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的银行监管理论1. 金融自由化理论20世纪70年代发达国家“滞涨”的出现,使凯恩斯主义受到怀疑。政府的干预并不总是能够解决问题。金融自由化理论从两个方面提出了挑战。该理论认为,一方面,政府实施了过于严格的制度和规则,导致金融压抑,金融监管有违初衷;另一方面,监管机构并不一定比市场“聪明”,因此金融监管的实际效果受到监管机构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能力的限制。比如,政策的时滞、政府部门的“寻租”现象都可能令干预措施适得其反。这一理论的思想渗透到银行业,表现为自由化和效率优先成为这个时期盛行的银行监管原则。2. 管制俘虏理论管制俘虏理论认为金融监管机构在监管工作中并不是将整个社会的福利*化,而是将其个人或者本位的福利*化。监管者经常将银行的资金转移到与政治相关的企业,而不是一般的社会企业;实力较强的银行将会“俘获”监管者,诱导银行监管人员从银行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以社会的*利益为出发点进行监管。如果政府监管机构的权力过大,会影响到一般社会公众和企业获得信贷资金的能力。市场失灵是政府监管存在的理由,但是管制俘虏理论却强调了政府失灵的可能性。20世纪30年代以前基本不受管制的金融体系在30年代的大危机中崩溃,导致金融体系的安全成为人们优先考虑的目标;30—70年代日益广泛、深入的金融监管,特别是直接的价格限制和对经营行为的行政性管制,束缚了金融机构的经营和发展。在存款保险制度已经充分发挥其稳定作用、银行挤提现象大为减少的情况下,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效益凸显出来,超越了以安全性为目标的重要性。同时,管制俘虏理论认为监管者有可能被被监管者所俘虏,出现政府失灵现象。银行监管理论的发展更加趋向金融自由化和让市场机制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监管在安全和效率之间进行适当调整,减少对金融机构在利率水平、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以利于提高储蓄和投资水平,促进经济增长。(四) 20世纪90年代至今的银行监管理论1. 金融约束论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复兴并没有解决市场的固有缺陷。金融自由化理论也因区域性金融危机的相继爆发受到普遍批判。20世纪90年代一系列金融危机推动了金融监管理论逐步转向安全稳定与效率方面的融合。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赫尔曼、穆尔多克和斯蒂格利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提出了“金融约束论”。他们认为,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资源配置难以实现优化配置。政府通过实施限制存贷款利率、控制银行业进入等一整套的约束性金融政策,在银行业创造租金,从而可以带来相对于自由放任政策和金融压抑政策下更有效率的信贷配置和金融业深化,对发展中国家维护金融机构的安全经营、保证金融体系的稳定、推动金融业发展的进程极为重要。2. 行为金融学理论行为金融学理论以认知心理学对不确定条件下行为人的决策的研究,从微观个体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心理等动因来解释、研究和预测金融市场的现象。对于商业银行,其信贷投放顺周期性的特征可以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解释。首先,商业银行不具备对借款企业足够的认知,在风险评估上有偏差,产生偏差的首要原因是“灾祸短视”: 低估低概率、高损失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赋予*近发生的事件以较大的权重,相对忽视低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其次,银行管理者在决定是否发放一笔贷款时,往往借助一些建立在已有数据基础上的“经验法则”,如流动性指标、盈利能力指标等,而这些历史资料是否足以对借款企业的还贷能力做出证明,是有待商榷的。*后,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与自然人一样,存在“认知偏差”。由于认知偏差的存在,可能导致商业银行在风险评估中产生偏差——在经济高涨时盲目扩大信贷,而实际上不断增加和积聚的风险已经在经济泡沫中酝酿,在衰退中实现,银行发出的信贷在经济萧条中难以收回。对于金融消费者,行为金融学中的“羊群效应”是*典型的应用。羊群效应源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盲目从众心理,由个体的理智行为导致集体的非理性行为。例如,银行挤兑就是存款人的羊群效应导致的——大量的银行客户因为某些事件或危机导致的恐慌或影响纷纷到银行提取现金,而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不足以支付,就会出现挤兑现象。从个人角度,及时前往银行提款是理性的选择,但若是集体行为,则将引发系统性危机。综合以上,行为金融学理论的支持者认为,从商业银行的角度,监管部门应该要求银行计提逆周期风险准备金,同时应该具备把握宏观经济整体趋势的前瞻性。从金融消费者角度,监管部门应该加大银行信息披露的透明度,以减少银行与其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降低社会恐慌引发系统性金融危机的概率。第二节银行监管目标与原则〖*4/5〗一、 银行监管的目标〖*2〗(一) 维护银行体系的稳健商业银行是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国中央银行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市场资源配置的作用点和传导中介。银行业的安全和稳健经营对社会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公共性和全局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金融机构之间的危机传导更具全球性,而银行业日益激烈的竞争也加剧了经营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监管层的首要目标,就是维护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