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7 项 “纳扬” 相关结果
岭南物质文明史
作者: 赵春晨等编著
出版社:广州出版社,2000
简介: 《岭南物质文明史》包括:文化、文明与岭南物质文明、文化与文明、岭南物质文明的内涵与部类、研究岭南物质文明史的价值和意义、岭南物质文明的发展阶段、本土物质文化的渐进发展、岭南物质文明的起点、统天下中的岭南物质文明、“欧风美雨遍神州”:近代岭南物质文明的嬗变、五“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现代岭南物质文明的进展、岭南物质文明的特点、地理环境与物质文明、两种文明兼存的综合地带、吸纳、扬弃与融会、比较中的岭南物质文明的特点等内容。
Bound together:how trader, preachers, adventures and warriors shaped globalization
作者: 纳扬·昌达(Nayan Chanda)著;刘波译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2008
简介: 自走出非洲并散布到世界各地以来,人类从未停止重新建立联系的努力 。商人送来远方的物产,传教士带来异样的理念,冒险家们给我们揭示地球 的神奇,武夫不断拓展疆域边界……几千年以来,形形色色的人们一遍又一 遍地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和星球。 作者将全球化这个千万年来塑造人类面貌的现象,置于完整、丰富而复 杂的背景中加以阐释,不仅揭示了互联网、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等新角色 在当今世界舞台上日益凸显的作用,更指明了跨越海洋和大洲,跨越千年的 岁月,全世界的人们从来都是绑在一起的同胞。本书定会为你带来全新的阅 读享受。
中国话剧艺术史
作者: 田本相 主编
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6年05月
简介:序代绪论编 戏剧运动章 新剧的诞生节 中国人眼中的西方戏剧第二节 戏曲改良和学生演剧第三节 1907年·春柳社第二章 新剧的兴起节 王钟声和春阳社第二节 任天知和进化团第三节 春柳派演剧第三章 文明戏的兴衰节 郑正秋、新民社和“甲寅中兴”第二节 张石川与民鸣社第三节 新民社和民鸣社的戏剧特征第四节 文明戏的衰落第四章 陆镜若对早期话剧的贡献节 早期的戏剧活动第二节 陆镜若与日本新派剧第三节 陆镜若与《血蓑衣》第四节 陆镜若与文艺协会演剧研究所第二编 早期话剧与外来影响章 日本: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桥梁节 日本对中国早期话剧的作用第二节 日本的新派剧和新剧第三节 日本新派剧、新剧:西方戏剧输入中国的载体和介质第二章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派剧节 早期话剧的诞生与新派剧舞台第二节 早期话剧在演出形式上效法日本新派剧第三节 早期话剧在演剧风格上师承日本新派剧第四节 早期话剧的东方特征第三章 早期话剧与日本新剧节 春柳社与日本新剧第二节 光黄新剧同志社、开明社与日本新剧第四章 春柳社演出的外国剧目节 据欧洲浪漫派戏剧改编的剧目第二节 据日本固有新派剧改编的剧目第五章 春柳社演出剧目的审美特征及外来影响节 悲剧情感、情境的强化第二节 浓郁的日本新派剧情调第三节 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第六章 早期新剧学习日本戏剧的历史经验节 照搬与移植:外国剧本的改编搬演问题第二节 模仿与借鉴:外来形式的吸纳扬弃问题第三节 继承与创新:话剧的民族化问题附录:濑户宏:《不如归》与《家庭恩怨记》的比较向阳:西方佳构剧、通俗剧的译介对中国近代剧坛的影响第三编 曲折复杂的接受过程章 从《杜司克》到《热血》与《热泪》节 《杜司克》第二节 《热血》第三节 《热泪》第二章 佐藤红绿的三部作品节 从《云之响》到《社会钟》第二节 从《潮》到《猛回头》第三节 从《牺牲》到《牺牲》第三章 《血蓑衣》的来龙去脉节 小说《两美人》第二节 《血蓑衣》第三节 口述《血蓑衣》第四节 1909年东京上演《血蓑衣》考第四章 《野花》与《空谷兰》节 黑岩泪香的《野花》第二节 包天笑的《空谷兰》第三节 《空谷兰》的演出第四节 电影《空谷兰》第五章 另一种《姊妹花》节 伯莎·M·克莱(BerthaMClay)的《多拉·索恩(DoraThorne)》第二节 末松谦澄的《空谷山丹》第三节 菊池幽芳的《乳姊妹》第四节 新派剧《乳姊妹》第五节 春柳剧场的《姊妹花》第六节 笑舞台的
20th century classical novels of India
作者: (印)泰戈尔等著;胡光利主编
出版社:哈尔滨出版社,2006
简介:从前,纳扬乔尔的地主还颇有点儿名气哩,大家都恭恭敬敬地把他们称 做“老爷先生”。那时候,要想摆老爷的派头儿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像 现在,人们为了获得英国政府赐予的王公称号,甘愿破财举办一次次舞会、 一场场赛马,鞠躬如也,自吹自擂;可在那时,为了出人头地,赚个老爷的 头衔,不得不勉力苦行。 然而,纳扬乔尔的地主老爷却是例外,他们以奢华无度而闻名。他们常 常把身上穿的达卡细布的边儿扯掉,因为这种布的边儿坚韧粗糙,能把他们 细嫩的皮肤擦伤。他们为了给小猫举行婚礼,甚至不惜花费上万资财。据说 ,有一次不知是过什么节日,他们硬是要把黑夜变成白昼,点燃了无数盏灯 ,并从上面撒下一些银丝,以模拟白日之光。 可是,当年那些老爷的荣华富贵并不能世世代代、天长地久,犹如一盏 灯点了许多捻子,纵然一时辉煌耀目,但无须多久就油尽灯灭了。 凯依拉斯·昌德拉·罗易·乔杜里先生,就是大名鼎鼎的纳扬乔尔家族 最后一位称得上“老爷”的人物。在他以后,这一家族也就烟消云散了。凯 依拉斯出生的时候,那盏灯里的油已经耗得差不多了。等到他父亲死后,纳 扬乔尔家族的荣光在一场不同寻常的葬礼中黯然失色,大部分地产变卖抵债 ,仅靠一点儿残羹剩饭来维持祖宗的尊严。 于是,凯依拉斯老爷带着儿子离开纳扬乔尔,来到加尔各答谋生。不久 ,他的儿子也撇下这个败落的家庭倏然辞世,只留下一个女儿陪伴老人度过 风烛残年。 我们家是凯依拉斯老爷家的邻居,同住在加尔各答这座偌大城市中的一 条小巷里。我们家的经历和他们家迥然不同。我父亲是靠自己的艰辛努力起 家的,他能穿短裤就绝不穿长裤,就连一分钱也要掰两半儿花,对靠摆阔来 获取老爷的头衔不屑一顾。所以,我作为独生子,对父亲又可怜又钦佩。我 受过良好的教育,毫不费力就能获取数目可观的钱财,足令我安身立命,过 上一种体面的生活。这是一种莫大的荣幸。再说,比起放在空空如也的金库 中显示祖先荣耀的牌子来,我父亲留下的保险柜里成摞的钞票也更为可贵。 因此,当凯依拉斯老爷从他那早已破产的“荣誉银行”中开出一张张空 头支票哗众取宠时,我简直无法忍受。我看得出来,由于我父亲是靠自己双 手发财的,凯依拉斯老爷就压根儿没瞧得起我们。我愤愤地想,还不知谁瞧 不起谁呢!一个人终生勤俭,力排众惑,鄙视虚名,把握时机,谨慎行事, 扫除障碍,亲手用一层层银子筑起巍然高耸的财富金字塔,就是他自己连一 条长腿裤也舍不得穿,这
梁漱溟伦理思想研究
作者: 李宁琪著
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简介: 梁漱溟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著名学者、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他的哲学思想、文化思想、伦理思想在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一生殚精竭虑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人生问题,即人活着是为了什么;二是社会问题,亦称中国问题,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为了实现这个总目标,他呕心沥血地研究中国伦理文化,按照改造后的儒家伦理原则设计中国社会变革方案,并且身体力行,亲躬践履,希冀实现儒学伦理的现代化,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国的繁荣富强。本文试图通过对梁漱溟的人生经历及他的伦理思想的建构基础、总体特征及核心内容等的归纳整理和分析研究,指出其成败得失,评价其历史地位和时代局限,阐明其在当今时代的价值和意义。 本文的论述是从以下八个方面来展开的。 第一部分着重论述梁漱溟伦理思想形成的心路历程。梁漱溟是时代的产儿,他的伦理思想亦是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和他那颇具特色的人生经历的结晶。要研究梁漱溟的伦理思想就不能不了解他所生存的那个时代,更不能不了解他那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梁漱溟伦理思想的学理传承。梁漱溟是一个喜欢学习和思考而且善于学习和思考的人。他的目的就是要于四周一片“打倒孔家店”的文化氛围中“替释迦说个明白”,“来做孔家生活”,重新注释孔子人生精义,以与现代生活衔接。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广泛的学习、吸收。探讨其学理渊源发现,他主要吸纳扬弃了三个方面:一是自陆王心学体认的孔孟道德;二是由释家伦理孕成的悲悯情怀;三是从柏格森生命伦理中习得的直觉态度。这三者是其伦理思想的主要源泉。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梁漱溟伦理思想建构的理论基础。梁漱溟的伦理思想主要是借助于文化研究表现出来的。他在《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中提出的著名的“三大路向”说及未来世界的文化图景等便奠定了梁漱溟伦理思想大厦建构的理论基础。“三大路向”说使中国的传统伦理避开了被谴责被抛弃的命运而获得了与西方、印度文化伦理并列的地位,而“未来世界文化图景”的设想则更使中国传统伦理获得了再生的机会。因此,这一多元伦理文化理念对于梁漱溟整个理论建构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第四部分着重阐述了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总体特征。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总体特征概而言之即是重光孔学。一为了达此目的,梁漱溟首先致力于甄别和区分真假儒学的工作,修正和剔除了儒学中那些与现代生活不符,僵死呆板不近人情的东西。他希望通过筛选使孔学能够适应未来的道德精神。其次是标帜“孔颜乐处”,突出孔子活泼“乐生”的人生态度,强调其与现实人生的亲和力。再次是援佛人儒,援西学入儒,从而使儒家伦理生命化并进而现代化。 第五部分着重阐述梁漱溟伦理思想的核心内容。梁漱溟认为,中国社会结构特点可用八个字来概括,那就是“伦理本位。职业分途”。在中国这样一个处处弥漫着伦理气氛的国度里,处处讲伦理,事事讲伦理这是自然之事。在梁漱溟看来,重义轻利,尚情无我是人人必须遵循的伦理准则,如果能够这样理性重建,人类社会就会进入善与美的境界。 第六部分着重阐明梁漱溟伦理思想的价值指向。“重光孔学”也好,“返本开新”也罢,讲的都是如何使儒家伦理获得新生命,以适应当今社会,即儒学伦理的现代化。本章在反思传统儒家伦理缺失的基础上探讨了“内圣”开出新“外王”的方式与途径,同时分析了梁漱溟理论的两难困境。 第七部分着重阐述了梁漱溟伦理理想的实现途径。这里重要讲的是道德修养方式问题。中国人的道德修养是内敛式的,因此梁漱溟强调的都是这类修养方法:寂且易感,修身慎独;向里用力,反求诸己。整个社会亦是以“礼俗”代替“法律”,建立一种人人以对方为重的新的社会秩序。用这样的途径来达到理想的伦理境界。 第八部分着重论述了梁漱溟的伦理实践。梁漱溟是一个“有了思想便去行动”的人。他走向社会,深入农村,开展乡建运动是为了实践他拯救乡村,普度众生的伦理理想。由于梁漱溟对中国国情认识的错误以及历史的局限,他的乡建实践只能失败,他所向往的“儒学现代化”也只能是一种幻想。 综观梁漱溟的伦理思想及其人生经历,尽管其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缺点与谬误,但是,他作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山人物,在现代化的过程中重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价值系统,着重于发掘中国故有文化中那些具有现代意义的因素,主张应当在中国文化本有的土壤中吸取西方文化的养料,在一个开放的系统中培养出适应世界发展潮流的现代新文化的种种努力和探索,在我们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著者通译:А.С.卡斯坦纳扬
作者: (苏)卡斯塔纳扬(А.С.Кастанаян)著;段嘉谟译
出版社:水利出版社,1957
简介:
大流动:一部世界物质文化交流史;普利策奖得主、《世界是平的》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推荐
作者: 纳扬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21年01月
自走出非洲以来,人类从未停止重新建立联系的努力。商人送来远方的物产,冒险家为我们揭示地球的神奇,武士不断开疆拓土……几千年以来,形形色色的人们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塑造着我们的社会和星球。本书探究了物品的全球旅程,并试图了解,这些物品和思想源自何处,如何从原住地出发周游世界,一路上又历经了怎样的转变。为了透彻地了解策马扬鞭、周游世界的旅行大军,作者重点考察了极具代表性的一系列商品,并以之为例,剖析其中更广阔的趋势。作者还尝试辨识各类人群及他们的动机。为了考察这些商人、冒险家和武士及他们所携之物的运动轨迹,作者以千年历史为背景,追踪他们的全球之旅。
广州出版社,2000
中信出版社,2008
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6年05月
哈尔滨出版社,2006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
水利出版社,1957
北京联合出版有限公司 2021年0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