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osophy of art criticism
作者: 谢东山(Hsieh Tungshan)著
出版社:艺术家出版社,2006
简介: ◆ 國內少數完整梳理藝術批評方法、歷史與理論的著作之一,由國內當代藝評家執筆
◆ 理論與實務並重,詳述藝評概念與藝評寫作原則,為進入藝術批評領域之最佳教材
以系統性的文字為藝術作品進行閱讀,可能和藝術作品對現實的閱讀一樣,其結果均是繁衍出各據一方、各自成理,且隨著時間蔓延交雜的觀點之林。從對「現實」一詞的質疑出發,藝術以心理的、精神的、想像的種種真實介入對現實的考量,以審美意義擱置其原始的「技藝」(craft)涵義,接著在目的、對象、形式、創作方法上一一脫去古典時代的教化原則,最後在「無用」的主張上以其純粹性確立自身不可被言說的定義。這一整段至今仍沸騰不止的藝術概念演變史,伴隨而來和它一般歷史悠久,且同樣繁蕪紛紜的藝術批評發展史。
著眼於二十世紀的藝術批評已在概念上與歷史上皆投射出一清晰可辨的脈絡,但國內為藝術批評學提供完整整理的書籍仍為數甚微,身為當代藝評家的作者在《藝術批評學》一書中,即以結合理論與實務為方向,試圖透過藝術批評史與藝評寫作方法的系統性梳理,雙管齊下地為讀者提供在國內仍屬少有的藝術批評學概述。在理論整理上,作者追溯藝術批評一詞的起源,從批評的本質、功能、標準與方法逐一檢視叢集於「藝術批評」旗幟下的概念,詳述藝術批評如何由美學的隸屬角色出發,歷經語言學、社會學、哲學、人類學,甚至自然科學等跨領域學科的混血,而在二十世紀茁生為眾家理論的景況,同時循溯古典時期以來的代表性藝術學者及其藝術觀。在實務步驟上,作者除依序條列批評寫作的原則與程序外,亦探視藝評家的個人文化修養與品德和其評論之間的幽微關係。末的藝術批評常用術語與批評學者索引,則為讀者提供循索內文的指引。
作為對藝術作品的「描述、詮釋、評價與理論化」(Morris Weitz),藝術批評以來自不同學科、方法與身分認同等各種觀點的引入,讀入∕讀出作品縱橫深闊的層次。而透過對於形成這些層次的概念與準則的逐一細述,《藝術批評學》試圖為台灣的藝術批評與理論紮下根基,並投射出日後一系統性藝術批評制度建構的可能。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