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95 项 “萧然”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张彩霞,庞超主编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简介:本书是校企合作共同开发的教材,融合了企业设计师的设计实战经验和学院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八个主要项目均精选自企业实际项目,案例具有典型性。在教学内容上,打破了传统的“Photoshop工具命令+案例”的教学思路和理论教条,将平面设计基本理论、设计流程、印前实务等不可或缺的实用知识与Photoshop软件内容整合,不仅使读者学会使用Photoshop软件,更要使读者能够利用软件进行基本的平面设计。在编排思路上,以“项目为导向、职业能力为目标、任务为驱动,理论知识为基础、职场操练为训练手段”的思路统揽全书;在教授方式上,注重以读者为主体,通过任务、案例、分析和技巧等的设置,引导读者亲身尝试、主动思考,深入理解晦涩的概念,掌握操作要点,真正使读者成为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以平面设计师萧然的职业成长经历为主线,模拟实际的工作情境和典型项目,实用性强,便于在校学生提前进入工作状态;使用“图解步骤”的方式,把枯燥的文字变成了生动的图像,讲解细致,便于自学。本书图文并茂、轻松有趣、实用性强,非常适合中职中专、高职高专、相关专业自学考试学生使用,也适合Photoshop的初学者阅读,并可作为平面设计类职业培训教材。
作者: 韩国建筑世界株式会社编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汇集了韩国各地城镇的家居建筑精品。外景效果,内景设计,全景俯视,细部透视,帧帧照片,美仑美奂。也有大量设计草图,专业人士可循径而入。对于习惯了在都市高楼的夹缝中,在"火柴盒"的萧然四壁中求生的人来说,本书是一个美丽的提醒,将唤醒我们对于美好家园的想象。对于设计者来说,本书更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原书的编者说,在韩国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开发过程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常常花费了很大的财力、人力,但效果偏偏不好,房子建起来了,却是千篇一律,一样的外观,一样的楼层设计,一样的花园草坪,看着令人生厌。特别是小城镇的开发,在原本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突然嵌入一片从城市生搬来的森然风景,显得很不协调。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韩国建筑界和社会各界,做出了各种纠偏的努力,他们在城市住宅小区、住宅建筑群和独立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各种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本书就是这些努力的记录。书中辑录的建筑样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的风格,它们体现了建筑师的独创性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关注,也给一般的读者树立了未来住宅的"样板"。毋庸讳言,正走在"迈向小康之路"上的中国也多多少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城市的周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住宅小区和别墅区,它们有着大同小异的外貌,"批发"着城市的一张张脸孔。早在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就已经指出,城镇的"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在,我们正在经历这个"城市化"的过程,许许多多的大小城镇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房屋在大片大片地拆去,新的建筑在大片大片地起来,有时,甚至"地理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急急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城镇的发展应该怎样保持它连接城乡的特点?每个城镇的发展应该怎样体现它的个性?中国的现代化乡镇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应该怎样保持长久的和谐?当然,思考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这本书所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这本书所直接面对的,它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种"微观的参照",一块它山之石。认真的思索和长久艰苦的努力还有待于中国的建筑界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我们愿借这本书的出版,为这一美好事业贡献我们的一份心意。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人存天地间,天、地、人的和谐生存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愿我们能从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追寻我们美丽的家。
作者: 天下归元著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2011
简介:前世里一场血案,开国皇后死状凄惨,今生里挟怨而来,真相却如掩于重重迷雾中的楼阁,回旋反复,不见全貌。隔世重来,她的复仇之剑,到底应轻轻搁上谁的颈项? 是暴烈而为情迷失的当朝帝王?是沉静而生死相随的别国王子?是妖魅而城府深藏的异姓王?是清雅而绝顶聪慧的皇弟?还是潇洒而有所怀抱的武林骄子? 谁是她的敌?谁是她的友?谁葬她于残忍杀招,谁挽她于绝巅长风?谁最终凛然而观,见她傲然冷笑,轻轻于九霄云天之外拨动手指,摆布翻覆这深宫迷怨,天下棋局? 一个关于爱恨、生死、天下、人心,沉静在表而激烈在骨的故事,一段适合于唇齿间细细咀嚼出暧昧与深沉的悠长旅程,正如这冷夜幽幽,宫灯未灭,风卷了玉帘金钩琳琅作响,紫金百合鼎中烟光袅袅,一缕沉香。 而香灰底,一抹火星暗红隐隐,以缄默的力量,等待某一刻的蓬勃燃着。 长风起,凤凰舞,天下谁主? 这个华艳的年代,这个富盛的帝国,这些绝色聪慧的男子与女子们,这些深潜的阴谋和久伏的恩仇,这些因为爱与怀念,相思与别离而墨色淋漓走笔于苍茫历史蓝图上的抵死纠缠。 此刻,开启。 秦长歌: 前生里,一只锦囊,收却绝世红颜身后艳骨,开国名后,落得功臣无冢,深怨长埋。 天女谪降,几世轮回。 我本九重灵元身,何须执着凡尘恩怨? 然而历劫未满,恩怨未解…到头来,解铃终须系铃人。 再入红尘,一笑如风,翻覆爱恨种种。 彼生彼死,莫失莫忘,今生前世,魂兮归来。 风起云烟,逐鹿舆图,天下棋局,纵横手谈。 宫阙之巅,浅笑回眸,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转侧,弹指流光如许,落足,底定江山绮丽。 待得乾坤事了,谁人共我长歌? 萧玦 前生里与她结发,红罗帐里一笑嫣然。 香囊暗解,罗带轻分。 纱帘下人如玉,雪色清光耀亮双眼,她的呼吸拂在耳侧,轻浅而幽香,带着隐忍与节制的欢娱。帘幕里逶迤唇齿,无人知这一刻幸福来得如此缠绵,瓷枕上黑发交缠,但愿这一生永远撕脱不开。 未曾想,转瞬,恩爱风逝,换得火海中喋血的结局。 谁是谁的债,谁是谁的劫? 谁漫步过断桥后那一地月华,一身寂寞。 谁凭栏问: 年年雪里埋新酒。 却与何人谋一醉? 楚非欢: 西苑桃林花开如雪,你从落华缤纷中走来。 醉了一地娇红。 风过,听得呢喃: 人生,不过一场是非之欢。 玉自熙: 浮生面具三千,宛转指尖。 帘影后,玉镜中,谁窥见妖魅容颜。 爱情是玉鼎香炉中袅娜轻烟。 生命里最初的熙光,一瞥间。 素玄: 月圆之夜,西山之巅,青衫纨素,扁舟一叶。 无拘束处是蓬莱。 此生里恩怨翻潮如涌,俱匆匆。 终为谁横剑一拭,裂长空。 换一回振衣而去,且共从容。 萧琛 采西山之云,掬北海之水,吸长天之霞,撷瀛洲之花。 且换得人生里美玉无暇。 只是终不能忘 宫阙千层,楼阁深处,谁拔剑长吟,剑落处飞雪轻盈。 谁携琴高崖,萧然抚曲,谁驻足聆听,引为知音? 而斯人近在咫尺,远在天涯。
作者: 梁实秋著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简介:“人类最高理想应该是人人能有闲暇,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有闲暇去做人的工作,去享受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希望人人都能属于[有闲阶级]。有闲阶级如能普及于全人类,那便不复是罪恶。人在有闲的时候才最像是一个人。手脚相当闲,头脑才能相当的忙起来。我们并不向往六朝那样萧然若神仙的样子,我们却企盼人人都能有闲去发展他的智慧与才能。”梁实秋如是说,他将为我们述说他心目中的生活艺术。
作者: 萧然著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
简介: 《大秦帝国(上下)》是“中华帝国丛书”之第一部,《大秦帝国(上下)》记述了嬴秦家族从放逐迁徙的命运中奋起,春秋称霸西戎,战国与天下争雄,到秦王嬴政一举扫灭六国,建立前所未有的统一帝国,又迅速在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群起响应中轰然灭亡的全过程。 作者严格尊重历史事实,充分吸收最新历史研究成果,让深邃的目光穿越时空,以宏大浩荡的气魄,充满激情的笔墨,刻画了一大批个性鲜明、呼之欲出的历史人物,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巨幅历史画卷,展示了嬴秦家族五百年的奋斗史和秦王国、秦帝国的兴亡历程,并以悲悯之情怀,展示在巨大的历史波涛中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万千庶民所表现的欲望、激情、壮怀、勇力等诸种真实的人性。 作者人生经历丰富,思想深刻,文笔老到而充满激情,这使《大秦帝国(上下)》超然于当今那些言之无物而又故弄玄虚的所谓畅销历史作品之上,具有独特的阅读欣赏价值。
Lore of the Chinese lute::essay on the ideology of the Ch’in
出版社:中西书局,2013
简介: 《琴道》序夫此者内也,彼者外也,故老子曰:去彼取此,蝉蜕尘埃之中,优游忽荒之表,亦取其适而已。乐由中出,故是此而非彼也。然众乐琴为之首,古之君子,无间隐显,未尝一日废琴,所以尊生外物养其内也。茅斋萧然,值清风拂幌,朗月临轩,更深人静,万籁希声,浏览黄卷,闲鼓绿绮,写山水于寸心,敛宇宙于容膝,恬然忘百虑。岂必虞山目耕、云林清閟,荫长松,对白鹤,乃为自适哉。藏琴非必佳,弹曲非必多,手应乎心,斯为贵矣。丙子秋莫,于宛平得一琴,殆明清间物,无铭,抚之铿锵有余韵。弗敢冒高士选雅名,铭之曰:无名。非欲以观众妙,冀有符于道德之旨云。余既作《琴道》七卷,意有未尽,更申之如右。然于所欲言,未磬什一云。荷兰国笑忘高罗佩识于芝台之中和琴室
作者: 高濑武次郎
出版社:台海出版社 2017年05月
简介:
《王阳明详传》与《传习录》等书并称为研究王阳明的重要资料,对各国阳明学研究者带来巨大影响。
《王阳明详传》作者高濑武次郎从多角度、全方位描述了王阳明尝尽了人生的艰辛,得失荣辱之境,洞悉了生死之理,明白了“尽人事,知天命”的奥义,从而总结出“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思想。
王阳明本为文臣,却建立了盖世之功,青史留名,永垂千秋,即便历经千秋万代,其事迹依然令人振奋。
【目录】
远祖王羲之
《忠义传》中的王纲父子
高洁超脱
“欲借人间种”
小结
第二篇 少年时代
奇谈
吴越文化
吴越文化的影响
不出世的缘由
神童
权谋
立志学武
求学经历
小结
第三篇 志向动摇时代
新婚夜出游忘圆房
书法精进
练习词章
变谐谑为严谨
*次落榜
第二次落第
热衷兵法
舍弃词章,再次立志于理学
进士及第,梦兆变为现实
建言时事
偶遇得道道士
悟得诗文之弊
在阳明洞修习神仙之道
从出世到入世
用孝道点醒禅僧
发表经世思想
以圣学为己任
小结
第四篇 精神磨砺 龙场悟道
国势日衰
替人求情,因言入狱
贬谪龙场驿
被逼投江
死里逃生
夜宿虎穴
再会无为道人,接受鞭策
收徐爱为徒
谪居的困苦
龙场顿悟
夷人来服
谪居中的门人,提倡知行合一
奸党全灭正党再生,贬谪获免
离开龙场
小结
第五篇 *次讲学时期
政绩
收方叔贤为徒
徐爱得悟
游山玩水与教化门人
讲学盛况
省察克治
惜别诸友
教法变化
辨明儒释道
拟《谏迎佛疏》
小结
第六篇 *次靖乱时期
晓谕流寇
侦知奸民
十家牌法
变更兵制
讨贼
立兵符
赏罚严明
平定横水之贼
神秘莫测
用人之妙
乘胜追击
贼首的苦心
平定桶冈之贼
天纵之才
设崇义县
征讨三浰,一兵未动诛灭池仲容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征讨残贼
战后的经营
小结
第七篇 第二次讲学时期
刻《古本大学》
编纂《朱子晚年定论》
《传习录》上卷完成
慰劳宴
三教同异论
乡约保甲法
小结
【免费在线读】
*篇 王阳明的家系
阳明先生名守仁、字伯安,其先祖可以追溯到晋代的光禄大夫王览。王览本是琅琊郡人氏,但至其曾孙王羲之时,整个家族迁至山阴地区。明代文人湛甘泉在其撰写的《阳明先生墓志铭》中写道:“公出于龙山状元大宗伯公华。……遥遥远派于晋高士羲之,光禄大夫览焉。公其有所本之矣!夫水土之积也厚,其生物必蕃,有以也夫。”
远祖王羲之
追慕祖先,仿效其言行举止并以此鼓舞自己的志气,这是人之常情。虽然王羲之距王阳明已有千余年,但是在整个王氏族谱中,声名*为显赫而且*为世人所景仰的也就非王羲之莫属了。
在王阳明的故乡,王羲之的传诵度非常高。兰亭是王羲之当年与风流雅士们把酒赋诗的地方,《兰亭集序》千百年来更是脍炙人口。兰亭离王阳明的家非常近,此外在附近还有王右军书楼和王右军旧居。
王羲之当年罢官后,和文人墨客尽情于山水之游。如果将王羲之当年到过的地方都走上一遍的话,会深深地感悟到王羲之对当地的影响。而且,当地书法爱好者层出不穷,这也应该归功于王羲之的影响。
每当我读王阳明的传记,或者读王羲之的传记时,都会叹服不已。两位王氏伟人虽时隔千余年,但其风骨和言行举止却是如此相似。这可能要归功于王阳明对先祖的追慕,使他继承了王羲之的风采,此外祖辈留下的族规家训或者其他的东西对他也产生了影响。
在《阳明先生年谱》和《阳明先生墓志铭》中,从王羲之至二十三世孙官至迪功郎的王寿都有记载。至于晋代的王览是不是王阳明的祖先,时至今日已很难确定,认一个千余年前的人物为祖先,确实有些夸张,但俗话说得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历史上延续千年血统的名家也不是没有,所以我认为王览应该是王阳明的祖先。
《忠义传》中的王纲父子
王寿将王氏一族从山阴地区的达溪迁徙至余姚,自此其后人也都成了余姚人。王纲是王寿的第五代孙,在明史的《忠义传》中有其传记。王纲,字性常,善于识人,文武兼备,与诚意伯刘伯温是好友。
王纲曾经对刘伯温说:“老夫性在丘壑,异时得志,幸勿以世缘见累,则善矣。”但是,刘伯温却爱惜王纲之才,*终向明太祖举荐了他。洪武四年(1371年) ,王纲被征召至京师,时年七十二岁,齿发精神犹如壮年。太祖见之,大为惊讶,试问其治国之道。王纲一一作答,让明太祖非常满意,于是立即被任命为兵部郎中。
没过多久,潮州地区的百姓起事,朝廷委任王纲为广东参议,前往广东督军粮。王纲对其亲近的人说,“吾命尽兹行乎”,他决心赴死并写信给家人做*后的诀别。
王纲携儿子王彦达乘单舟前往潮州,对起事百姓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劝他们不要谋反。潮州百姓感激涕零,纷纷叩头谢罪。一场百姓起事顺利平息。但是,在返回途中路过增城时,王纲父子被海盗曹真所虏获。曹真请求王纲出任海盗们的头领,但王纲却劝诫他们说:
“汝等究竟何许人也?当今圣上下旨平定地方叛乱。汝等本是良民,理应安享太平盛世,奈何挑起匪乱,自寻死路?”
曹真大怒,于是将王纲杀害。王彦达当时年仅十六岁,看到父亲被海盗所杀,他痛苦不堪,边哭边骂,要求海盗将自己一并杀死以陪伴父亲。海盗们大怒,打算也杀死他。但是,曹真却说,“父忠子孝,杀之不祥”,然后释放了王彦达。王彦达将父亲的遗骸装在一个羊皮口袋内,背着这个口袋回到了老家余姚。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御史郭纯向朝廷报告了王纲遇难的经过。朝廷决定在增城为王纲立庙,并授予王彦达官位。但王彦达却痛心于父亲的惨死,终生不仕,自号“秘湖渔隐”。
高洁超脱
王与准,王彦达之子,王阳明之高祖,精通《礼》、《易》,著有《易微》,全篇洋洋数千言。永乐年间,朝廷下令征招散布民间的高士,打算起用王与准。但是,王与准却拒绝出仕,并自号“遁石翁”。
王世杰,自号“槐里子”,王阳明之曾祖,以明经科进入国子监,后来在国子监去世。
王伦,字天叙,自号“竹轩公”,王阳明之祖父。魏瀚著有《竹轩先生传》,称其“环堵萧然、雅歌豪吟、胸次洒落”,赞其人品足可比肩晋代的陶渊明和宋代的林和靖等隐逸名士。现存的竹轩公的著作主要有《竹轩稿》和《江湖杂稿》。竹轩公曾出任翰林院修撰。后来,由于王阳明的功绩巨大,朝廷又追授竹轩公为新建伯。
王华,字德辉,号实庵,晚年又号“海日翁”,王阳明的父亲,曾经在龙泉山中读书,因此又被称为“龙山公”。
作者: 何锐等校点
出版社:巴蜀书社,2002
简介:时肃王以四川粗定,回京复命。巡抚王卒于遂宁,军中推总兵李国英权巡抚事,英辞让。众曰:“献贼虽诛,余孽未息,流氛侵扰境土,此时而欲求智勇咸备、艾武兼优者,舍公其谁?”乃佥名疏请。 顺治五年戊子,上旨命国英以佥都御史管四川巡抚事,外修兵备,内兴文学,问民疾苦,教民耕稼,调和官兵,简练士卒,恩威并施,遐迩悦服。信乎开国伟人也。侦知遂宁地方贼首袁韬、陈琳、王友进、扈九恩、景可勤等连营旷罗二坝,欲犯保宁。李公曰:“贼远来必乏食,宜急击之。”命军士备行粮以俟。夜分时指挥诸军鱼贯而进,谕之曰:“此去一昼两夜,务抵贼垒,攻其无备,破之必矣。”三军疾驰。贼常分三处巡警,:抚军侦知,分三处歼贼巡兵,勿使泄漏。大兵径冲贼垒,贼不知所措,弃妻子辎重奔川西。抚军收辎重。振旅而还,自是流寇始不敢窥保宁。 其时土寇各据一方,每以强凌弱,互相贼害,寇盗未息。豹虎纵横,三五成群,不分昼夜,或飞腾升屋,或浮水入船,觅人而食。更有恶犬攫人如虎,总由劫抢后尸骸遍野,远近之犬百十成群,夜或值之,一犬声吠,众犬皆起,曳踣行人,须臾毙命,食人恶犬身挟风毒,中其毒者必死,是以逃荒之人非多结伴,莫敢往来。然道无人烟,虎豹肆出,父子兄弟俱不相保。更可异者,足胫生疮,瘟名马蹄,传染流传,百药不效。后遇道人,令患疮者盛小便于木桶泡之,数次即愈,民赖以生全者颇众。是时农废耕稼,民用乏食,或以劫夺为活命计,甚且同室之人亦暗相谋害,荆棘满途,人迹稀罕,往往自引子女于无人之地谋死,密埋以为轻身无累,便于逃窜。岁愈凶荒,贼掠野无获,捕民面食;最堪怜者,饥疲余民,孤踪潜匿,剐树皮,觅野菜,采蕨,期延残喘。而黠贼深夜登高遥望,烟火起处潜往劫戮,屠以充饥。于时二三遗黎自计必死,何敢与贼斗?力农必携兵,无贼乃耕,遇贼即战,出作人息,负薪汲水,既防盗贼,又畏虎狼,无时不有死亡之患。至于耕种之际,以人代牛,种麦种豆,艰苦倍常,禾稼将登,饥民窃获以去。又有束手待毙者,米斗万钱,五谷翔踊,以人易粮,不过数升。夫以杀戮频仍,荒疲连岁。昔之城郭宫室,今惟蓬蒿荆棘;昔之衣冠文物,今为虎狼狐兔。所称沃野千里者,满目荒烟蔓草而已。 辛巳,春正月己丑,总兵猛如虎追贼及开县之黄陵城,败绩。参将刘士杰等死之。官兵追贼至黄陵,日晡雨作。参将刘士杰环甲持矛,摧陷贼阵,贼众披靡。后军无继者。贼密口骑越竹箐中,乘高大呼驰下。士杰及游击郭开、猛如虎之子先后力战,皆死。如虎率牙兵鏖拒,中军马智挟之,冲突溃围走,纛符尽失。嗣昌在云阳闻败,顿足叹曰:“吾不用万监军之言,以至于此!”贼遂东下。 万元吉永川之议[行]也,猛如虎先行,询乡导,无一人应者。元吉轻骑至城中,惟丞簿一二人,县令戴尧云已先期遁。及诸将会于泸,中军陈可立拥纛牛头山,饮倡乐以观斗。元吉令之赴贼,背道驰去。如虎所将宁国兵止六百骑,余皆平贼镇兵。平贼镇左良玉骄悍不法。流言云:想杀我左镇,跑杀我猛镇。盖诸军随良玉优游不战而如虎逐贼,日驰风雪中.,不乐也,未几大噪西归。《易》曰:师出以律,否,臧凶。嗣昌之军律如此。宜其凶终也。 元吉以嗣昌荐,起自废官,欲乘时会以立功名。当自保宁趋达州时,—贼烧绝驿置,七百里不见烟火。单骑驰驱箐铣间,至江,舍骑放舟,始及大军。故一见督师,即请分兵以为后距。开县之败,元吉亲至战处,为文以祭阵亡将士刘士杰等,哀动三军。在夔门收召残卒,登白帝以望贼骑,历历在山谷间。我师川、湖诸将反出其后,无一人御之者。不觉抚髀流涕,而痛昔日吾谋之不用也。 三月,杨嗣昌至荆州之沙市,自杀。嗣昌引兵归楚,传箭召溃卒,顺流东下;而贼已席卷出川,率轻骑,一日夜驰三百里,杀督师使者于道。取兵符,驰呼襄阳城门人之。夜半从中起,城遂陷。献忠缚襄王置堂下,属之酒曰:“吾欲断嗣昌头。嗣昌在远,今借王头律嗣昌以陷藩伏法。王努力尽此酒。”遂害之凸嗣昌羞愤,抵荆州沙市之徐家园,伏毒以死。 壬午,夏达州城壕水,尽变为血。城中井鸣。又剑州民家,有滴血污其门。城中数万户皆同。 冬十月,松潘兵变。松潘边兵,以索饷不给,聚众数万为乱。巡抚陈士奇以祸福谕之。众乃定。 癸来,大足县李结实如刀豆,南李生黄瓜。占云:李生黄瓜,民皆无家。仳离之兆也。时民家有贮米箕中者,粒粒跃出,顷刻布地。 又梓潼县龙江寺僧,晨起汲水,见霞光烛天,潜伺之。少顷,有麟浮出潼水,逾时乃隐。未几,献逆人。 论曰:真人之生非偶大盗之生,亦非偶天厌明德。自嘉靖已然,况益以神宗之贪惰乎?是时造化人事,相继告凶。当国者顾犹馈馈而莫之省也。噫! 矿使乘云杀石柱宣抚马千乘。千乘荚武有才略,以开矿石柱,忤内监督乘云,逮下云安(今云胆县)狱痍死。子祥龄幼,朝命以良玉领司职(《厅志》)。 四十有六年秋,七月,加天下田赋。时辽饷无揞,惟贵州地硗不加,佘省依万历六年加银二百万有奇。次年复加额至八百万。寸进饷五百余万,军用少舒而禾下萧然,民穷盗起。 论曰:神宗二十七年以播乱加川楚田赋,四十一年以倭警加淮扬田赋。未闻事毕减之也。今尽加天下田赋,至天启三年增田赋。又括天下库藏输京师,自古之损下益上,未有甚于明季者也。然皆尽于闯献之手,何利乎?《传》曰:货悖而人者,亦悖而出。信哉! 四十有八年,秋八月。石柱宜抚秦良玉援辽。与子祥龄守揄关,力战罔懈,晋封二品夫人。祥龄指挥兄邦屏战死浑河,赠都督佥事。是秋七月,帝崩。光宗立,罢天下矿税及盐税,中官起建言,得罪诸臣。二月而殂。皇长子由校立。 熹宗天启初年,秋九月,永宁、崇明人于重庆以叛。永宁界黔蜀,崇明奢氏猓猡种,洪武中归附世宣抚。崇明外恭内阴,鸷于寅尤骁桀。会征兵援辽,使土目樊龙帅兵至重庆,巡抚徐可求汰其老弱,饷不给。遂杀可求及道府总兵等五十余人。 论曰:崇明罪浮于应龙,据重庆贼我抚臣,躏我成都。讫崇祯二年而后伏诛,其流毒久矣。然其端始于饷不给。前车之覆,后车之戒也。崇祯元年,山西巡抚耿如杞,秦督杨鹤、甘抚梅之焕皆以稽饷,致勤王兵哗,溃而为贼。必有小人名为省费益公,而阴济其克饷之私者,覆辙相寻,至于杀身误国,而莫之省也。噫! 冬十月围成都(书月久乏也。几百有二日,而围始解)。承平久,播州遗孽及诸亡命好人蜂起应之,陷遵义,劫纳溪、泸州、江安、兴文、永川、荣、隆、璧山、内江、新都,皆失守, 城中兵二千,饷又绌。左布政使朱燮元敛二百里内粟人城,婴城固守。贼薄城乙:土司坤汝常击御之。次日,贼障革裹竹牌、钩梯附城,以火箭、火砖冲击之,又累土山、夹蓬荜、伏弩射城。城中缒力土持刍涂膏火举山隤,贼大沮。又决都江堰灌濠,贼以治桥,得少息。 通判胡子表如石柱乞师(嗵判微者,书录贤也)。平表,云南临安举人,官忠州通判。在围城中,缒城徒跣走石柱乞援。良玉自援辽反抵家才一日,喘息未定,又征播不赏,未肯行。平表慷慨号泣,勺水不人口五日。良玉大感动,适崇明遣使赍金求助,良玉斩使祭纛,以金犒军遣邦屏子翼明领兵四于潜据南坪关,扼贼归路。邦屏子拱明领兵四百,焚贼船,阻其东下。良玉与祥龄帅兵六千鼓行而西,复内江、安岳、乐至等县,复新都,得贼积粮,军大振。燮元使平表监良玉军(兼《厅志》)。 庚寅七年(是岁,献孽与明孽相图,大兵下松龙,余为永明王据)春,容藩以兵寇石柱,万寿山(见良玉死有余智也)。良玉将终,戒孙万年曰:“今四川惟石柱完,我死,寇必至。城 东声六十里万寿山,上平下险,吾新积粮草火药于此,有警亟率兵民往避。”容藩结二谭兵掠石柱,围万寿月余,险不可跻,丽断其汲道,山中以生鱼数尾投之,贼惊遁。山有天池;纵横丈八尺,泉涌出而甘,冬春不涸,可济数干家。吕大器檄占春来援,容藩败走,死云阳。 大兵下龙安,明守将赵荣贵及巡抚詹天颜死之。荣贵结朱化龙、詹天颜,规取潼绵,抚军使总兵王国明等战于铁蛇关,大败其众。次日又败之,追至文县,平西吴三桂以大兵至,荣贵走阶,坚壁不出。大兵故示之懈,荣贵果突围奔卧龙山,又追至平落驿,斩荣贵。朱化龙兵至明德,麾左右翼击败之。化龙求救于天颜,明德直冲敌垒,擒化龙,复擒天颜于永平坝;不屈死。明德移镇松龙,招董卜诸夷,皆内附。 秋七月,抚军抚达州流贼。逼反王刘维明久据达州,抚军使副将曹纯忠招之,愿归农,达州遂定。时,震天王屯开县,后死于开,闯食王劫巴通太平惧讨,自云阳奔施州,卫其流劫内富者,内江义民王九相累夜劫之,斩黄龙。先十世祖诸生见素公殉义。 九月,文秀陷遵义,杀明綦江伯王祥。可望诈言老万岁宠妾老脚有遗腹子,当立,众不允。又欲僭号,闻肇庆有君,封李锦、李成栋等,因胁封王爵,得专制,寻知秦王封伪两请不得 封。闻杨展死,请于永明王,为展复仇,檄全川渚将附己。兵至永宁,侯天锡附之。至播,王祥弗应,与文秀战于乌江,三败自刎。二子琼埏逃仁怀之星宿溪,文秀降其众二十万,尽收遵义地。祥守遵八年,流寇不敢人其境,川东南遗民倚以全活者数十万口,其死也,人皆惜之。乾隆时,赐谥节愍。隆昌八石粮有张家庙,明崇祯十六年,荣昌喻尚书孙女归张珩玖,逾年晨起净面,失双金耳环,严责其婢,不获。婢走匿庙神座下,日既夕,灯烛交辉,谍报献忠已破夔州,六月屠隆昌,不遗鸡犬。诸神惨泪太息,一神曰:座有生人气。一神曰:张宅婢也。喝之出,戒曰:亟归告尔主,逃入遵义可免。婢曰:贼不至遵义乎?神曰:有高崖神把关,必无害。且戒勿泄。婢曰:我主人金环安在?神曰:花鹅吞之矣。婢归以告,剖鹅腹,果然,即束装走遵义,获免。 论曰:播人爱祥不如嘉人爱展,然展死而嘉屡遭兵,祥死而播人安堵。当献贼屠川,内富旧家逃遵义以免者十八九,其皆闻张氏之故乎,撑行或使之乎?要之,祥亦有功于播矣,其二子亡人黔者;于今为著姓。 陷越隽。文秀使卢名臣取重庆,自引兵渡金沙江。原任长沙知县高明,集士民拒于焦家屯,不胜,尽室自焚死。攻越隽,指挥王自敏妻周氏广挽所亲唐氏阉室自焚,同时王、俞、宋、唐四女皆未嫁,自焚。 陷黎州,千户马亭死之。初,马京破贼,龙观川黎数年不被寇曰,京卒,弟亭袭千户。文秀至,与李华宇(时年八十四)苦战,皆被杀,指挥丁应选与其七姓头人,皆战死。 冬十月,陷荥经。知县黄儒,福建举人,被获不屈,磔于开善寺,遂陷雅州,取曹勋屯兵于天生城,洪雅余飞战死。 论曰:是役,可望谋专权,文秀谋专兵乙诸镇白杨展死后,势孤援绝,以资刘文秀破竹之势,故自占春后,明武臣不以战功书,不足书也。 ……
Record of a dusty table:Tao Yuanming & manuscript culture
作者: 田晓菲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2007
简介:田老师在此著作中刻画了一个鲜为人知的陶潜:北宋以降,受东坡影响,大部分文人都将渊明看作一脱俗的隐士,并顺其意来解其诗。作者则指出六朝之时的中国文化界乃一“手稿文化”:在印刷术盛行之前,文本的流传往往经过了不同人之手,以不同的版本展现在我们面前。好比说,“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此二句就引出了后人强加的误解。苏轼提出,“悠然见南山”才是正确的版本,而“望”则是文本流传过程所致之失误:作为隐士的陶潜不会刻意去“望”南山,而只会不留意“见”南山。此观点被多数后人所采。但实际上这二句却可能有不同的意义。 作者提出,在六朝时士人思想受老庄之道影响,好清谈玄学,隐居求仙:后人把“菊”认为是一种渊明隐居的比喻,而实际上当时菊花则与“长生不老”更有关联,为草药之一种。如果此观点的话,就不难理解“望”南山了。诗中可能并无那种刻意强调“隐士”的概念——此概念本身可能是后人强加的。 作者更提出,陶潜传记并不肯定,无论是《晋书》、《南史》、《宋书》,还是萧统《文选》中渊明之传记,均有相似记载:“潜少怀高尚,博学,善属文,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曰:‘先生不知何许人,不详姓字,宅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必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环诸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晋书·陶潜传》) 也就是说,对陶潜记载多出于其自传:而其自传则是一个名曰五柳先生的虚构人物之传记。陶潜作为“隐士”,也是由他一手打造的。作者则反问:如果陶谦真的是一隐士,为何要留下字据自谓“隐士”?好个“不祥姓字”!当然,作者也明白,“我们得记住这个‘少了些平静少了些不朽的陶渊明’也不能算是权威性版本。它只是很多个可能性中的一个,一个经常被刻意无视了的可能性而已。” 作者希望通过陶渊明的例子来说明“多个”陶渊明存在的可能性,以突出中世纪中国的文献不稳定性以及其文献在不同注疏者笔下由于个人或意识形态需要改变而自成一体的现象。通过展现陶诗的不同版本以及东晋刘宋之交的文化以刻画一“手稿文化”,《尘几录——陶渊明与手抄本文化研究》不失为一佳作。
作者: 温键键,梁建华著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2004
简介:成龙开创了谐趣武打的新门类。他以惊人的绝技及独创的武功艺术,融入了诙谐的演出手法,进而成为全球老少喜爱的超级影帝。他的功夫片一次又一次地掀起狂飙,不仅征服了华人世界,征服了好莱坞,还征服了世界其他民族。在撒哈拉大沙漠的土人中,都不乏狂热的成龙影迷。 2004年,成龙作为惟一的演义界人士,被选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3”十大杰出人物。 成龙长期雄踞香港艺人片酬之首,是华人电影明星中最富的富豪、身家逾10亿 成龙可能是世界上被最多女人爱的男人。他被欧美女影迷认定是东方明星中的性感偶像。他的女影迷遍布全球,他们对他痴恋无度,甚至以自杀方式示爱。在日本,还有阵势浩大的“成龙不嫁团”。他与“亚洲小姐”吴绮莉演绎的“龙女风波”成为香港娱乐界的爆炸新闻。 成龙与邓丽君的恋爱,缠绵迷离,哀怨千秋,催人泪下。 然而,成龙与他“生命中的女人”——一代影后林凤娇的奇绝现代恋曲,更是令人萧然惊心。 香港电影历史上最贵的电影都是出自成龙之手。《飞龙再生》成本刷新他自己的纪录,耗费3亿港元,成为整个华语电影史上最贵的制作。 成龙,年过半百依然如日中天! 成龙,一个长盛不衰的奇迹!
作者: 步非烟著
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2006
简介:在我落笔之前,这个故事已在我脑海中盘旋良久了。 那并不是一场场的情节,也不是一个个的人物,而是一连串梦连成的绀珠,带着无与伦比的瑰丽色彩。我时常问我自己,那是什么样的梦,但连我自己都说不上来。 无疑,那是关于江湖的,然而每个人的心中也都各有一个江湖,彼此绝不相同。我的江湖,是传奇。我想写的,也是传奇。 诗剑萧然,天涯垂涕,慷慨悲歌,江湖夜雨,弹铗长啸后,我的豪情沉寂下来,将他们诉诸文字,于是便有了这本书。 有人问我,什么是传奇,我本以为我无法回答,因为我只能说,传奇就是传奇,唯有这两个字才能形容。但现在,抚着这本书,我忽然恍然若悟: 情到极处,便是传奇。
作者: 萧然
简介:
《大秦帝国》是中华*帝国秦国的兴亡史。
嬴秦家族早年兴起于东海之滨,后来被放逐到西部边陲,春秋在西戎称霸,战国与天下争雄,到秦王嬴政一举扫灭六国,建立前所未有的统一帝国,奠定中华帝国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又迅速在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豪杰群起响应中轰然灭亡。
从崛起争雄,到建立帝国,是漫长的五百多年;从一统天下,到国破家亡,是短短的十五年。
创业艰,守成难,其兴起何其艰难,其败亡何其迅速!一书演尽历史沧海桑田。作者: 黄书元主编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08
简介:仿佛执法者手中的天平,两袖清风、浩然正气;廉洁奉公、清俭严明,自古以来就是衡量为官者的重要准绳。“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只有时刻以廉洁自律,身怀浩然之气,才能修身齐家,才能治国平天下。 在我国历史上,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清官,正是他们用自己的言与行,诠释着“两袖清风”的内涵。春秋齐国的名臣晏婴,是先秦卿大夫中力倡廉政且躬行不怠的第一人。他要求帝王节俭为政,同时更以节俭自律,甚至每每“食不足”。明朝名臣于谦,慷慨为国,清廉自守,留下了“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一千古名诗。他身居高官,却从不作威作福,总是轻骑简从;他廉正不阿,从不谄媚逢迎。有人曾劝他给上司进献礼品,他却挥挥衣袖笑着说:“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充分体现了他胸怀坦荡的君子之风。被康熙赞为“清官第一”的于成龙,一生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他在任上恪尽职守、兴利除弊,“所至民怀其德”,取得了卓著的政绩;而在自己的生活上,却始终苦节自律、粗茶淡饭。在他去世之后,家中“四壁萧然,无异寒士”,最后被谥为“清端”,永世受到人民的敬仰。 翻开历史的书页,那些或贪赃枉法、鱼肉百姓,或腰缠万贯、权势熏天的为官者早就被大浪淘尽,只留下千古骂名;而得以名垂青史的,正是那些一贫如洗,却以凛然的傲骨为百姓撑起一片青天的为官者。他们的品质在后世人们的心中铸就了永恒。我党历来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这对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保持党的先进性都具有重大意义。正如古人所说:“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
作者: 蒋寅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简介:
《中国诗学》第21辑
生异的天地图景:韩愈自然书写中的「诗格之变」
萧驰
引言
韩愈是所谓「元和诗变」最激进的代表。宋人苏东坡曰: 「诗格之变自退之始」。《雪浪斋日记》亦谓:「王逸少于书知变,犹退之于诗知变,则『一洗万古凡马空』也。」古人评诗对韩诗最为推美者莫如叶星期,其《原诗》谓:「唐诗为八代以来一大变,韩愈为唐诗之一大变,其力大,其思雄,崛起特为鼻祖。欧、苏、王、黄,皆愈为之发其端,可谓极盛。而俗儒且谓愈诗大变汉、魏,大变盛唐,格格而不许,何异居蚯蚓之穴,习闻其长鸣,听洪钟之响而怪之,窃窃然议之也。」韩诗格变为诗人带来指诟,亦带来声誉,端看评论者价值取向如何。蒋寅注意到正面评价多在清代以后,一个重要的分界即为叶燮。以此他提出了对韩诗的评价当视为一种「被压抑的现代性」,以致韩愈对中国文学发展的意义,被视如波德莱尔对西方现代诗一样重要:
韩愈放弃古来以纯粹、秩序、整齐、对称、均衡、完满、中和为理想的艺术规则,代之以刺激、强烈、紧张、分裂、怪异、变形的多样化追求,实质上就是对古典美学的全面反叛,意味着「诗到元和体变新」的时代风气中,躁动着一股颠覆、摒弃古典美学传统的叛逆冲动,同时也意味着古典审美理想已发生裂变,并开始其漫长的现代性进程。韩愈诗歌的艺术精神,核心是放弃对感官愉悦的重视与追求,刘熙载谓之「以丑为美」,让我们联想到西方现代诗歌的鼻祖--波德莱尔的《恶之花》,二者的精神确是一脉相通的。
蒋寅据以论证的根据,除却历代诗评而外,尚有其风格之生涩、取材、意象之不雅、声律之不谐、语言之戛戛生造等等,这也是近年学界讨论韩诗「奇险」、「奇崛」、「怪奇」时措意所在。本人基本上认同蒋氏以「刺激、强烈、紧张、分裂、怪异、变形」和「放弃感官愉悦」来描述韩诗格变的思路,只是觉得在中文以「近世性」取代「现代性」(modernity) 或许更为恰当。因为中国与欧洲的文化历史进程毕竟不同,欧洲现代诗--无论是法国的波德莱尔,还是英美的叶慈、斯梯文思等--其所作反动的对象皆主要为浪漫主义诗歌,后者以为诗能重建人、自然和神圣之间的和谐。而元和时代的韩愈所要超越和反动的则是盛唐和大历诗风。且吕思勉、内藤湖南、谢和耐等中外史学大家皆视中唐为中国文化自中古向近世过渡之始。至于韩诗在清之后何以被评家再次发现,应当有不同的语境。当然,蒋文的问题能触发对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已是它的成功之处。
讨论韩愈诗风变革的美学意义,本文主要不着眼于上述那些方面,而集中于诗人对山水和天地风物的书写上。在这类书写中,韩愈亦有步武王维《辋川集》的《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亦有《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一类澄澹清妙之作,然以探讨其诗之变革为考虑,这类作品不在本文的焦点之内。本文以下论证集中于三个面向:首先自其路途风景入题,本文注意到:山水和天地景物对韩愈而言,未必再是一个失意士子可以「萧然忘羁」,化其郁结的所在,而可能只是一片令他横生恐惧和厌恶的丑怪风土。为究竟韩愈诗中丑怪现象的成因,本文继而讨论韩愈书写宇宙秩序崩坏的三篇寓言作品,由此揭示出诗人的思想面目。最后,本文将关注韩诗自然书写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情境--峰巅上的一特别时刻,此一情境集中透显了其对传统审美观念的某种跨越。
一、人生路上风景:从山石荦确到蛮俗生梗
讨论诗人韩愈对大自然的书写,名篇《山石》或许是不错的起点。清人方世举《韩昌黎诗集编年笺注》据韩氏《洛北惠林寺题名》中「韩愈、李景兴、侯喜、尉迟汾贞元十七年七月二十二日鱼于温洛,宿此而归」,断是诗当为此次持竿温洛的郊游后夜宿惠林寺而作。诗人时年33岁,「半生遑遑就举选」,虽历经四次应试而终能进士及第,然在博学宏词诠选中却屡屡落第,仕途迍邅而辗转于节度使幕下。《山石》是这样一个时刻中诗人的生命图景:
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疎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此诗是一个清贫士子人生旅途上的风景,记下了诗人自山路望此寺,入此寺,夜宿此寺和出寺赶路这样一段从黄昏到清晨的生活:「山石荦确行径微」、「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见其在崎岖路途上劳苦奔波;「疎粝亦足饱我饥」、「当流赤足蹋涧石」……透显其生活之清苦。这自与轩窗前独自欣赏风景的谢朓,与山水边倚杖伫目的王维,不可同日而语。而且,同以行旅为轴,此诗又与谢灵运着意以排偶呈现的随肢体移动而变换的山水美景不同。此处不仅没有数百奴僮、门生相从,没有「鸣驺」、「前旌」和「建隼」,而且,随诗句汩汩而出的未必是美景。何焯论此诗谓:「直书即目,无意求工,而文自至。」诗人此处亦真真是「人生如此即可乐」,何必要着意铺排美景呢?诗人所写皆为常景,细品之下,又究竟不是吾人熟悉的中国诗画中的「美山水」,它始终为一种幽介孤异之气所笼罩:走出山石砢砢磊磊的小径,是蝙蝠黑翅下的黄昏古寺;坐在寺门石阶之上,见雨后蕉叶着魔似地抽长,栀子花瓣出奇的肥硕;入夜,僧人举起火把,掠过壁上佛画,阴怪万状,乍现乍灭,疑真似幻;从山岭上透进古寺的月色则一派清冷;天明独去,荒山无路,烟霏满目,时见纷红骇绿、巨松粗枥,和涧中激流……真是无处不透出清介和幽异的景致。而诗人却甘愿让此幽异世界成为人生中的风景,以领受此清苦和奔波为生命的格调。「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不啻为一种倔强的人生姿态。此是何以吟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苏东坡,要在南溪之游中以「搴裳试入插两足,飞浪激起冲人衣」来效法退之的缘由。
……
作者: 蔡义江著
出版社: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简介: 该书为著名红学家蔡义江先生之新作。作者从曹雪芹生卒年,曹家及曹雪芹个人际遇,《红楼梦》的虚与实,《红楼梦》的批评人,《红楼梦》后四十回续作者诸问题入手,全面、深入地辨析考证了《红楼梦》的成书问题。全书语言机趣自然,论辩角度新颖独到,是研究《红楼梦》成书问题的创新之作。 《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实际上情况也差不多,知道《红楼梦》作者是谁,也不是都知道。有些人说搞不清楚,有人说据说是曹雪芹。但是曹雪芹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没有什么人了解。这个了解还是上一个世纪初,胡适他们一代新红学派,开始对它的作者的家庭情况,做了一些历史考证,才知道一些他的家庭情况,特别是他的祖辈的情况。到现在为止,还弄不清楚他究竟是谁的儿子,整个红学界还意见不一致。有些说是曹颙的儿子,有些说是曹頫的儿子,甚至于还有提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那么曹雪芹生在什么时候?他活了多大?这些问题说法上也都不一。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些依据不足、证据不足,在我看来是错误的一些成见,还是很重要的一些成见。 第一,认为曹雪芹一定是经过了像贾宝玉那样的风月繁华生活,没有经过这种生活,他哪里写得出来呀?这个是最普通的一个成见。所以,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影子或者化身。第二种,认为一部内容这么丰富、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如果作者太年轻了,生活经历、生活阅历不够是写不出来的。二十几岁写人家认为还不够,至少要在三十岁、三十多岁以后来写才有可能。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成见。第三种,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在北京的西郊某一个山村里面写的,所谓“著书黄叶村”,这是一句诗里面的。敦诚的诗里面“不如著书黄叶村”。所以讲著书黄叶村。都以为《红楼梦》是在西郊的黄叶村里写的,结果写到后来呢,没写完,天不假年忽然死掉了。所以《红楼梦》没有写完曹雪芹就死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成见。最后第四点,认为小说后四十回,虽然是后人给它续成的,但其中必定有曹雪芹的残稿,多多少少还写了一点,有一些回目加以启发,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把这四十回补写完。这个在我看来也是成见。 第二个问题,确定曹雪芹的生卒年,是判断他能否过上曹家好日子的一个关键,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关键。有些人对生卒年的问题没兴趣,你们这些红学家去争论吧,早一年死、晚一年死,早几年生、晚几年生这有什么关系?跟《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这关系实在太大了。记他岁数的资料只有两条:一条是曹雪芹的朋友敦诚在甲申年写的,也就是1764年2月2号以后,这一年最初的诗,他是挽曹雪芹的。诗里面写道:他写到曹雪芹活了几年,他写的挽诗曾经改过,因此有两个稿子,一个稿子说“四十萧然太瘦生”。第二稿里面讲 “四十年华付杳冥”。这两次的改稿里面,文字调动很大,开头用“四十”两个字没有动。那么曹雪芹应该是活了四十岁。 第三点,他神游于失去的乐园。他经常梦想失去的乐园,而且这种事情说出来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曹雪芹很会讲,曹雪芹随着被抄没的家人回到北京的时候,还是幼年。他们自己家里的亲人都可能给曹雪芹讲,从前你爷爷的时候是怎么样,你爸爸的时候是怎么样,可能讲得绘声绘色,而且是很动感情。他从小看到的是非常穷困的没落的生活,但想到的在他出生前十几年,特别是在曹寅的时代,他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这形成了他的一种从小就梦想他家里是这样的的富贵繁华。这些都说明曹雪芹的《红楼梦》里写的东西,主要是他想像出来的。 第四点,他的穷困倒霉的命运造就了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不幸的遭遇,造就了他这个的伟大文学。曹雪芹最大的恨、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我觉得不仅仅是生活上面,过去能够吃大鱼大肉,最重要的是他觉得他的环境、他的路给堵住了,就是他这一生能够发挥作用、做大事业的路给堵了。他没有经过系统的、符合科举考试的训练,封建正统的文狱训练没有。所以这条路对他来讲是断的。他不能去安邦兴国、治理国家做大事,但是要让他做工、务农,曹雪芹还不甘心呢。所以只好写文章,想让大家知道他的才能,选择了写小说这条路。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绝大多数作品,它的题材、内容跟作者自己的情况是没有直接关系的,因此大家对作者的情况也不注意,很少有。到现在甚至于谁著的都弄不清楚,《三国演义》,作者是罗贯中,对罗贯中的情况,诸位了解多少呢?研究者也讲不清楚多少,因为罗贯中跟诸葛亮“借东风”没有关系的,跟刘关张也没有什么多大关系。《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兰陵笑笑生是谁呢?这个也争论来争论去。 《红楼梦》在流传过程中实际上情况也差不多,知道《红楼梦》作者是谁,也不是都知道。有些人说搞不清楚,有人说据说是曹雪芹。但是曹雪芹是怎么样一个人呢,没有什么人了解。这个了解还是上一个世纪初,胡适他们一代新红学派,开始对它的作者的家庭情况,做了一些历史考证,才知道一些他的家庭情况,特别是他的祖辈的情况。所以我讲呢,新红学派在这一点上面,把小说跟作者、作者的家庭联系起来,这是对红学的重大的贡献,重大的贡献,当然新红学派,也有它严重的不足之处,我下面要提到。但是即使是如此,直接地关于曹雪芹的资料,也还是极少极少,到现在为止,还弄不清楚他究竟是谁的儿子,也不是说大家都不清楚,整个红学界还意见不一致。应该说,有些说是曹颙的儿子,有些说是曹頫的儿子,甚至于还有提出《红楼梦》不是曹雪芹写的。那么曹雪芹生在什么时候,他活了多大,这些问题说法上也都不一。在这种情况下,产生了一些依据不足、证据不足,在我看来是错误的一些成见,还是很重要的一些成见。如果我们研究这个问题不抛开这些成见,我认为很难接近于事实的真相,就不可能作为科学的研究。你在研究当中,有了成见以后,也很难用冷静的、客观的、用分析的态度来看待这些问题。哪些成见呢?我这里举些例子。 第一,认为曹雪芹一定是经过了像贾宝玉那样的风月繁华生活,没有经过这种生活,他哪里写得出来呀?这个是最普通的一个成见。所以,贾宝玉就是曹雪芹的影子或者化身,直接写等号的这个很少。就是说从贾宝玉这个人物的话,基本上跟曹雪芹差不多,跟作者差不多,那么小说描写的故事呢,虽然说将真事隐去了,但是基本上是曹家的一个家史,他们家庭的历史构成,这是一种成见。 第二种,认为一部内容这么丰富、百科全书式的巨著,如果作者太年轻了,生活经历、生活阅历不够是写不出来的。先有这样一个观念,就是要写《红楼梦》的人,你比如几岁写,那你写得出来吗?二十几岁人家认为还不够,至少要在三十岁,三十多岁以后来写,才有可能。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成见。 第三种,曹雪芹写《红楼梦》是在北京的西郊某一个山村里面写的,所谓“著书黄叶村”,这是一句诗里面的,敦诚的诗里面“不如著书黄叶村”。所以讲著书黄叶村。都以为《红楼梦》是在西郊的黄叶村里写的,结果写到后来呢,没写完,天不假年,忽然死掉了,所以《红楼梦》没有写完(他)就死了。从这一个观点出发呢,那么我们看到的抄本里面,最接近于曹雪芹死的时候的本子,譬如说庚辰本,庚辰年是1760年,而曹雪芹死的话,(距)曹更早死还有三年到四年时间吧,这是最后整理的。认为这个呢是曹雪芹最后的定本,确定下来,我觉得这也是一种成见。 最后第四点还有,小说后四十回,虽然是后来的人给它续成的,给它写成的,但其中必定有曹雪芹的残稿,多多少少还写了一点,或者大纲,或者再退一步讲,有一些回目加以启发,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够把这四十回补写完,这个在我看来也是成见。如此等等,都是我们很熟悉的一些说法,如果要成为一种确认,的确是如此,那就必须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可是在我看来呢,事实上这些说法是经不起严格的检验的。 第二个问题,我讲确定曹雪芹的生卒年,就是他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是他能否过上曹家好日子的一个关键。这个问题实际上非常关键,有些人对生卒年的问题没兴趣,你们这些红学家去争论吧,早一年死,晚一年死,早几年生、晚几年生这有什么关系,跟《红楼梦》有什么关系呢?这关系实在太大了,因为看法不同,曹雪芹出生的年月相差有十年之久,早的要早十年,晚的要晚十年,但是在曹雪芹出生以后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曹家最大的事情,就是曹頫。他的父亲被抄家了、犯罪了,全部财产抄没,从此以后就败落了,搬到北京来住。如果这个时候曹雪芹是三四岁,就像幼儿园时候,和这个时候曹雪芹是十三四岁,能一样吗?这就太不一样了,如果曹雪芹是十三四岁,那他还有回忆,特别像他很聪明的人,小孩子时候的回忆,如果没有,三四岁的时候就抄家了,他就根本没有可能过上风月繁华的生活。你说这关系大不大,我觉得很大,他出生在哪一年,是没有史料记载的,这是根据他死的那一年,跟他活了多少岁,倒推出来的,你死在哪一年,那你活了多少岁,这么往上一推,就知道生在那一年,它是这样推出来。 那么记他岁数的资料呢,只有两条,一条是曹雪芹的朋友,敦诚、这个敦诚要比曹雪芹小十岁,年纪很小。在甲申年写的,也就是1764年2月2号以后,这一年最初的诗,他是挽曹雪芹的。诗里面写道:他写到曹雪芹活了几年,他写的挽诗曾经改过,因此有两个稿子,一个稿子呢,说“四十萧然太瘦生”。四十岁呀,这么凄凉的,人又那么的瘦,死的时候,他是入殓的时候一定是看到了,说是“太瘦生”,第二稿里面讲的,叫“四十年华付杳冥”,四十年华,活了四十岁的时候,就去见上帝了,“付杳冥”,就到阴间里去了。这两次的改稿里面,文字调动很大,四十两个字开头用四十两个字,没有动。那么,曹雪芹应该是活了四十岁。第二个材料呢,也是曹雪芹的朋友叫张宜泉写的,张宜泉呢,没有参加曹雪芹的葬礼,大概他不知道消息,曹雪芹又不是名人,又不是什么大官,他死在西郊的时候,张宜泉是住在东南面,所以这个相隔还很远,他大概是后来知道的,所以写了一首诗叫《仿芹溪居士》,“芹溪”就是曹雪芹的号,哀伤他、悼念他,在这个诗的前面,他加了一个小序,小序里面讲,“年未五旬而卒”,他的年纪没有活到五十岁就死了,这两个材料本来并不矛盾,四十岁也是没有到五十岁就死了。不过一个讲得很具体,很确凿,四十,一个呢,讲得很笼统,不大确定,这两个材料照例来说前面这个材料是可靠的,应该做依据。为什么呢?因为,敦诚、敦敏的关系跟曹雪芹的关系还比较早,在西郊之前,他们就有交往,这是一个。更重要的呢,他写挽诗的时候,是知道死者年龄最确切的时候对不对?我们平常、你可能对我的估计,蔡先生你看上去大概六十刚出头一点嘛,或者有些人问:你到七十岁了吗?那么总是不太确定。就是我们朋友之间,可能除了特殊问过以后,也不是了解得很多。但是死的时候,要写公告,享年四十岁,这个大家都知道,本来不知道的人,他四十了,活到八十几岁,九十岁,那都知道,所以从这一点来讲,他这个材料是确切的。 第二,有人说,虚构嘛,有时候筹齐整数嘛,四十就不一定就是四十,也可以是四十几嘛,这个话写在别的诗歌里面也可能,独有写挽诗的时候,说人家明明活了四十三四岁,或者四十五六岁,甚至四十八九岁,你一定要给人家减掉多少岁,说是活到四十岁,而且两次都不改,这可能性没有。讲四十年华就是四十年华,但是现在有相当多的人,都赞成、都运用,都看重张宜泉的说法,说“年未五旬”。他说他这个是一句散文的话,没有到五十,既然没有活到五十,你猜他四十二三也可以,猜他四十八九也可以,而且大多数的人都是猜他活到四十八九,总希望曹雪芹活得长一点,这样的话,他才好好解释抄家的时候,他已经十几岁了,那个时候所以他有一段生活这都是从这个观念出发的,这一点我说不对,我们要从事实出发,我们每一个材料都要推定它的可信程度,雍正两年,到雍正五年年底下旨抄家,就算雍正六年开始抄家,虚岁才四岁,实足还在三岁左右,这能懂得什么,这既无回忆,也谈不到风月繁华生活,何况曹頫到后来的话,生活已经不得了,很差很差了,就是天天买菜的钱,都要去当东西去买,何以见得?抄家的时候抄到什么东西,这有帐单,都有公文在那里,就在雍正十三年底,乾隆元年的时候,因为皇帝改了,这个时候所有犯罪的人都是要宽免、宽赦的这是不错的,有一个公文里面提到,曹頫、就是他的父亲,因为“少老抑栈”这是他被抄家的直接的理由,直接的原因,而应该赔出来多少银子,至于他的公款欠款的话,那当然不要说了,那多少万两了,那这个家抄了,东西全部充公了就拉倒了,独有这个东西要赔出来,赔出来的数目是多少呢?四百三十三两二钱,这个也不算多嘛,四百三十三两二钱,《红楼梦》里写到王熙凤一下子要老尼姑就要了两三千两搬来三千两银子,说是打发打发,所以四百多两银子这不算太多,而且这个银子你有钱不敢不还,但是没钱也就还不出,这样的话,从曹頫被抄家,到雍正末年,乾隆初年的时候,这有七八年时间里面,他还了一些,还了多少呢?还了一百四十一两,还欠三百零二两二钱,就是说这些非要还不可的钱,他每年还个一两、二两、十两,这样的话才还到三分之一还不到,还有三分之二的钱还不出来,到那个时候,这个时候乾隆皇帝,刚刚做皇帝的乾隆给免了,特困生,就像你考进大学交不起学费。但是,学杂费给你免掉一样,他家里是非常困难,特别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个时候开始写的《红楼梦》,那怎么是现代的《红楼梦》呢,这根本不可能。所以我的结论是曹雪芹不可能有风月繁华的经历,这一点可能听的人,也许觉得,这样来讲你太大胆了,是不是还能再想想办法,让他经历经历,就没有这个经历,这是我讲的第二点。 我这个说法跟现在流行的,或者是很多权威的说法不一样的话,你们可以研究,也可以提出批评,我只能把我自己的看法说出来。 第三点我要讲,他神游于失去的乐园。他老是,经常梦想失去的乐园,而且这种事情说出来的话呢,就像身临其境一样,曹雪芹很会讲,曹雪芹随着家人被抄没的家人回到北京的时候,还是幼年,就是我们讲三、四岁了,说他虚岁吧,算他四岁吧,四岁的时候回到北京,发还给他崇文门外十七间半房子,过去叫蒜市口,现在是大马路了,广安大街。所以他一方面不可能有对于南京,对秦淮河的种种回忆,在这个年龄的话,刚刚会讲话,是什么都想问的时候,而他家里那些人呢,真正是家庭有这样一个大的对比时候,没有地方诉说的时候。那个小孩子刚刚很聪明,或者已经会讲话了,最好跟他讲话,他们家里有什么人呢,有两氏孀妇,也就是说,有两代的寡妇,一个是他爷爷曹寅的妻子李氏,就是李旭的妹妹,一个是他的伯母,就是他的伯父曹颙已经死了,他的妻子马氏,祖母、伯母,还有他的双亲、父母,可能还有几个老家人,因为他被抄家的话,所有的丫鬟什么,都卖掉了,都送掉,都给了后任了,但后来呢,因为照顾他爷爷的关系,曹寅,曹寅的关系实在太大了,养他们的遗孀,所以发还给他们这十七间半房子,这十七间半房子是发还给他的,让他度日子。还发还给他三对仆人,三对嘛,我想是三男三女,三个女的丫鬟或者三个老嬷子,三个老家人,仆人,这样有六个人在这儿。因为他们自己家里的亲人家口也还有一些,这些人都可能给曹雪芹讲,从前你爷爷的时候是怎么样怎么样,你爸爸的时候是怎么怎么样,我们家里以前是怎么样怎么样,可能讲得是绘声绘色。而且是很动感情,而小孩子的时候,从小就接受,他看到的是非常穷困的没落的生活,但想到的在他出生初甚至出生前,十几年,曹寅死掉,是在曹雪芹出生前十二年就死掉了,曹颙去世也有九年十年,他的伯父。这个之前,特别是在曹寅的时代,那他曹家是非常显赫的,这些事情是会不断地给他讲,这呢形成了他的一种,从小就梦想,他家里是这样的。有时候呢,想像比现实感受更活跃,如果你们有过创作经验的人就知道,不要低估了想像的能力。能写出一个金粉世家的家庭的不一定是富家子弟,何况曹雪芹有家里这么些情况给他讲,那么他直接的感受没有,光是听这个故事还不行。 曹雪芹到了北京以后,他是比谁都有机会进那些王府、侯门,深宅大院,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上代的关系,他的曾祖父曹系的妻子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保姆,所以康熙皇帝封她为一品夫人太夫人,一品太夫人,这就是曹雪芹的曾祖母,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是康熙皇帝的奶兄弟,等于,从小一起长大的,很小的时候,他就是康熙皇帝的近侍,就是服侍他的,近侍,随他读书,随他什么,后来他做的职务虽然是江宁职造等职,但是实际上他担负的责任比谁都大,他还兼江南的情报局长一样,他可以写秘奏,直接报告康熙皇帝,吏治乡情当时的官吏怎么样,我看上去某个人老是捞钱,某个人不错,老百姓哪个地方受灾害了,有什么怨恨,他都直接写秘密奏章给康熙,他还兼,今天讲“统战部长”这个职务,联络江南汉人里边的有地位的知识分子,广交斯文朋友。所以他们这一家,上代跟在京城里的关系是很密切的,曹寅有两的女儿,不是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嫁给了亲王,其中一个叫纳鲁苏,所以他们在北京的亲戚,故交,旧时候有来往的人一定很多,但曹頫既然犯了罪,作为一位罪犯到了北京,他这个罪犯,过去叫枷号,枷就是木头夹子套在头上示众的。这当然大人之间来往可能顾忌多一点,但是像四五岁的小孩子谁领着都可以走,到这个王府去到那个王府去,都可以走走。所以在曹雪芹到了北京以后他所走过的深院大宅是很多很多的。 所以我有一次跟我们红学界的朋友讲,我说你别看《红楼梦》里写的刘姥姥进大观园,进荣国府里面很惊奇的样子的眼睛,看到自鸣钟是什么什么,我说这就是,可能就是曹雪芹的眼睛,他说你讲得精采,夸奖我,我觉得跟刘姥姥不一样的话,刘姥姥从来没见过这样,而他呢,看这些东西,看到人家深宅大院的时候,他的想法就会不一样,就想到了,我祖母讲过了,我们家里过去比你还阔呢,譬如说我祖父,在做江宁织造的时候,就亲自接驾四次,在他的织造府作为行宫,这谁有这么阔。所以他那时候看到人家豪富的话,他的心情是复杂的,再说他交往的当中这些宗室子弟,在政治斗争中败落的是很多很多,比如说敦诚、敦敏,敦诚、敦敏的上代就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二子,阿济格,很有名的亲王,后来也是在政治斗争里败落了,所以他的子孙,说是宗室,就和普通老百姓一样,他到北京以后,听到以前是玉堂金马,后来是陋室蓬窗,这种事情听到不知道有多少,而且曹雪芹这个人又会讲,如果平时不讲的话,喝酒,喝了几杯的话,他一定讲,不但讲还得哭,我这个话不是凭空想像的,敦诚敦敏的诗里头多次提到“燕市哭歌悲与合,秦淮风月忆繁华”,“燕市”嘛就是北京,一面哭着一面唱歌,悲叹自己的身世的不幸,“遇合”就是遭遇命运,秦淮河的风月他还在回忆着,当然敦诚敦敏弄不清楚,这是回忆还是他听来的梦游,我说是他听来的,他梦想的自己本来家庭是怎么怎么好,因为敦诚比曹雪芹小十岁,敦敏比曹雪芹小五岁,比曹雪芹年纪还轻呢,看到他喝酒的时候,在讲这些,发这些牢骚的时候,就不断地讲起来是头头是道,讲得如身临其境,特别是讲曹寅那个时候,曹寅最繁华时代,所以敦诚敦敏的诗里面,已经可以看出他有一些误会,敦诚敦敏的一些误会,以为曹雪芹有过风月繁华的经历,现在在回忆,现在在梦想。但是这些诗句也可以不做这样解释,梦游那里这也可以,但是有一句话我可以确定敦诚敦敏的确是在曹雪芹的生动描绘下产生了误解,就是有一句诗叫“扬州旧梦久已觉”,扬州呢,古代在东吴时代的话,它的直属就是建业,是金陵,就是南京,所以指的就是南京,南京的梦早就醒了,这句笔下他有一个注解,敦诚有一个注解,雪芹,曹雪芹曾随先祖寅,寅就是曹寅,随着先主寅,织造之任,在江宁织造里面生活过,所以我讲他,梦已经醒了,这个显然是误解,不是你敦诚、敦敏认为他活了四十岁的吗,如果他要随着他祖父而且有记忆的话,那起码再多活二十年、三十年,因为他祖父在他出生前12年就死掉了,而且12年前生的话,那也没有记忆呀,那还要大,所以实际上是赶不上了,要赶得上的话,曹雪芹要活到六七十岁了,这正如《红楼梦》里面王熙凤有一次谈到省亲的时候,给人家讲,以前这个皇帝南巡,这个热闹,可惜我们迟生了二三十年,没有赶得上看那个热闹,这才是真的,没有赶得上,所以我们说这些都说明曹雪芹的这个《红楼梦》里写的东西。主要是他想像出来的,他在不断地把这些生活素材自己家里当然是为主,还有他看到的现在的富家,还有他看到的没落的那些宗室子弟,这样的话,他就不断地在思想上酝酿起来,要写一部书,一个风月繁华的大家庭,最后到一败涂地,没落,这样一种构思,逐渐地形成。 第四点,我想讲一讲呢,就是讲他的穷困倒霉的命运造就了伟大的文学家,曹雪芹不幸的遭遇,造就了他这个的伟大文学。乾嘉的时候,有一个人,他的笔名或者讲,外号叫二知道人,二知道人讲了什么话呢,他说“蒲聊斋之孤愤”,蒲聊斋就是蒲松龄写《聊斋》,他的孤愤,“孤”是孤独的孤,“愤”是愤慨的愤,孤愤,就是一个人的心里的积郁,愤慨,孤愤“假鬼狐以发之”,借着鬼狐,里面写鬼、写狐狸精的,“假鬼狐以发之”,来发泄出来,“施耐庵之孤愤,假盗贼以发之”,盗贼那就讲一百零八将了,梁山好汉,写梁山好汉来发泄他内心的激愤,孤愤。“曹雪芹之孤愤,假儿女以发之”,借儿女故事发泄出来,“同是一把辛酸泪”,同样都是一把辛酸泪,心里都有不平,都有激愤,才写出这么一部小说,我觉得这个话也讲得很深刻。 你说曹雪芹最大的恨,最大的遗憾是什么呢,我觉得不仅仅是生活上面,过去能够吃大鱼大肉,什么。最好的写的红楼宴里面的那种菜,现在呢只能吃粗茶淡饭,不是这个,最重要的他觉得他的环境,他的路给堵住了,就是他这一生能够发挥作用,做大事业的路,给堵了,为什么小说开头要写一个“女娲补天”的补天石,那么列了多少万块,三万六千块零一块,大家都去补天了,这一块不用,这几句话你们好好体会,“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以后”所谓锻炼,实际上就是学习。脂砚斋评语里面讲到,人不能不学,若你要怕学,就是补天石经过一番锻炼以后,灵性已通,学了以后就灵性通了,烦恼就来了,灵性就通了,“因见众石俱得补天”,因为看到所有的石头都能够去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选不上,没有材,“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补天”就是安邦治国,在古人看来这是男子汉的大事业,探春讲,但凡我是一个男人,我早就做一番大事业去,安邦治国,做大事业,实际上就是做官了,为国家做些事情,“入选”实际上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为朝廷选重,被它录用,这样你才能安邦治国。在这一点上,了解他的脂砚斋曾经批,他说他“无材补天,幻形入世”,这八个字就是作者一生的惭恨,惭愧、遗憾,一生的惭愧,还有一条批,我觉得特别有趣,这大概是他的上辈人批的,他说“剩下这一块”,就是剩下一块,没有用了,“便生出这许多故事来”,许多故事来,就写出《红楼梦》故事来,“使当日虽不以此补天”,假使当日虽不能够考试去做官,做大事,虽不能以此补天,“就该学去补地之坑陷”,就该去种田、做功,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补地之坑陷,地是坑坑洼洼做些好事情,使地能够平坦,使这个地能够平坦一点,“而不得有此一部鬼话”,就不会写出这么一部鬼话来,把《红楼梦》称之为,很戏谑地称之为一个鬼话,鬼话嘛,你可以解释为荒唐言,胡说八道,实际上他这个也是故事,也是前代人,很多已经成为鬼的前代人的故事,就不会有这个。 可见,曹雪芹补天的此路不通,这是他的很大的遗憾,一方面,过去要考科举制度,你不能今天想的,曹雪芹文章写得那么好,为什么不好去考呢,难道他考不取吗,本领不够吧!这个《红楼梦》里,讲贾宝玉的时候就讲过,这是两个路子,他没有经过系统的训练,这个系统训练,就是符合科举考试的训练,封建正统的文狱训练没有,把《四书》《五经》背得非常熟,把经义读得烂透,能写八股文章,这才能考中,自学成才的人,他喜欢什么就读什么,这个事情胡适也说他没有很好地经过文狱训练,虽然他是个天才,看得出他没有经过训练,自学成才。但是他这样,给他增加了杂学的知识,特别是他的哲学,什么都懂点,医学也懂得一点,建筑也懂得一点,纺织也懂得一点,饮食也懂得,这对写小说来讲,正是一个非常有利的条件,另外根本一点是,他的家庭环境政治条件是不合格的,这个大家今天也能理解,我们今天考大学已经不强调这个了。就这样,还没有听说过,刚刚几年前父亲犯了重罪,他儿子去考试能够考一个状元的,这怎么行呢,这都要调查的,父亲是做什么的。所以这条路对他来讲,从他准备的条件,他也没有,他没有经过严师教督的严格训练,从他客观上讲,他也没有考试被录取的希望,所以这条路对他来讲是断的,他不能去安邦兴国、治理国家,做其他大事,但是要让他做工务农,曹雪芹还不甘心呢,所以只好写文章,想让大家知道他的才能,选择了走写小说这条路。
作者: 萧然
简介:
《大秦帝国》是中华*帝国秦国的兴亡史。
嬴秦家族早年兴起于东海之滨,后来被放逐到西部边陲,春秋在西戎称霸,战国与天下争雄,到秦王嬴政一举扫灭六国,建立前所未有的统一帝国,奠定中华帝国的一系列典章制度,又迅速在陈胜吴广振臂一呼、天下豪杰群起响应中轰然灭亡。
从崛起争雄,到建立帝国,是漫长的五百多年;从一统天下,到国破家亡,是短短的十五年。
创业艰,守成难,其兴起何其艰难,其败亡何其迅速!一书演尽历史沧海桑田。
We are the orbiting stars up in the sky
作者: 沈嘉柯著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简介:美少年吴沅贪玩成性,被他美型吸引的女生不计其数,然而少年间的友情却总是因他的漂亮脸蛋和臭屁性格离他相距甚远,除了那个叫做萧然的三好少年……。
作者: 韩国建筑世界株式会社编
出版社:中国计划出版社,2004
简介: 本书汇集了韩国各地城镇的家居建筑精品。外景效果,内景设计,全景俯视,细部透视,帧帧照片,美仑美奂。也有大量设计草图,专业人士可循径而入。对于习惯了在都市高楼的夹缝中,在"火柴盒"的萧然四壁中求生的人来说,本书是一个美丽的提醒,将唤醒我们对于美好家园的想象。对于设计者来说,本书更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原书的编者说,在韩国的城市发展和城镇开发过程中,政府、社会和个人常常花费了很大的财力、人力,但效果偏偏不好,房子建起来了,却是千篇一律,一样的外观,一样的楼层设计,一样的花园草坪,看着令人生厌。特别是小城镇的开发,在原本优美和谐的自然环境中,突然嵌入一片从城市生搬来的森然风景,显得很不协调。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韩国建筑界和社会各界,做出了各种纠偏的努力,他们在城市住宅小区、住宅建筑群和独立住宅建筑的设计和建设方面,进行了各种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这本书就是这些努力的记录。书中辑录的建筑样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的风格,它们体现了建筑师的独创性以及对社会和文化的关注,也给一般的读者树立了未来住宅的"样板"。毋庸讳言,正走在"迈向小康之路"上的中国也多多少少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城市的扩张过程中,城市的周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住宅小区和别墅区,它们有着大同小异的外貌,"批发"着城市的一张张脸孔。早在80年代初,费孝通先生就已经指出,城镇的"城市化"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现在,我们正在经历这个"城市化"的过程,许许多多的大小城镇正在经历翻天覆地的变化,旧有的房屋在大片大片地拆去,新的建筑在大片大片地起来,有时,甚至"地理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急急前行的过程中,我们也许应该思考这样的问题:城镇的发展应该怎样保持它连接城乡的特点?每个城镇的发展应该怎样体现它的个性?中国的现代化乡镇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应该怎样保持长久的和谐?当然,思考这样的问题并不是这本书所能解决的,甚至也不是这本书所直接面对的,它所能提供的只是一种"微观的参照",一块它山之石。认真的思索和长久艰苦的努力还有待于中国的建筑界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我们愿借这本书的出版,为这一美好事业贡献我们的一份心意。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人存天地间,天、地、人的和谐生存是我们中国人的最高追求。愿我们能从本书中得到有益的启示,从而追寻我们美丽的家。
作者: 于润琦主编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
简介: 此书收录了十几篇晚清有代表性的科幻小说。于润琦还在全套书的总序中用一段文字专门介绍了“科学小说”,即科幻小说。该书把晚清科幻小说放在当时整个小说发展大背景下进行编辑,并且收录大量短篇科幻,这是它的特点。不过,该选集里没有收录《月球殖民地小说》,于的序文也把中国科幻小说的起源定为《新法螺先生谭》,显然是没有见到叶永烈八十年代的研究成果。目录序-----侯忠义我国润末民初的短篇小说(代序)-----于润琦新法螺先生谭-----东海觉我(附)法螺先生谭-----天笑生译法螺先生续谭-----天笑生译生生袋-----支明乌托邦游记-----萧然都生世界末日记-----笑空中战争未未记-----笑黑暗世界-----心一秘密室-----卓呆放炮-----李迫元素大会-----端生发明家-----毅汉 天笑......
作者: 杨军仕著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2003
简介:13岁成秀才,15岁中头名举人,26中探花。入党清流,虽迈进封疆大吏行列,“作古后竟至囊 萧然,一家80余口几无以为生。”南疆抗法,砥柱中流。甲午主战,全力支前。举办洋务,务实求强。政治性格有两个特点:一是趋时,二是附权。向光绪皇帝进呈《劝学篇》,表明他与康、梁在理论上已分道扬镳。“东南互保”意在行委曲求全之计,为清朝统治保全东南一片净土。在荆天棘地之中,奉持着“启沃君心,恪守臣节,力行新政,不背旧章”的宗旨,为摇摇欲坠的末代王朝呕尽了最后一滴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