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27 项 “虞和平”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虞和平主编
简介: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的最大任务,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为此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日新月异的步伐向前迈进,令世界瞩目,令国人欣奋。但亦因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人间利益关系的剧烈调整和某些社会腐败现象的出现,有人困惑,有人迷惘。如何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顺利而稳健地向前发展,如何使人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程更加坚信不移?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了解其特殊性和艰巨性,明白其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转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过程,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即所谓“鉴往而知来”也。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努力目标所在。 现代化是一种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规律,它以资本主义社会因素在欧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为起点和早期形态,随着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散和社会主义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一种,它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既会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影响,又有自己的内在因素和道路选择。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既要运用现代化的有关理论原理,更要建立和运用适合中国现代化特点的解释体系;既要放眼看世界潮流,又要注目视本国国情,还要慧眼识外因和内变。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规律、表现形式、现实状态进行比较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展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历程。 综合马克思的上述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现代化思想: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所带来的发达的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以后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相同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涵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散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 因此,在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时,既要采用一般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也要以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特别是关于西方资本主义扩散和殖民主义与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关系,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 如果从现代化的世界性和主体目标——工业化和民主化——来讲,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从世界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标准来讲,中国的现代化经过了1911年之前的准备阶段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的启动阶段。从中国特有的现代化道路来讲,可分为1949年10月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1949年10月至1978年的经典式社会主义现代化;1979年至2000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书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研究,力求纵贯其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道路阶段,力图通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揭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制度下,现代化的畸形状态和难以健全成功的一般规律;论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向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的最大任务,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为此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日新月异的步伐向前迈进,令世界瞩目,令国人欣奋。但亦因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人间利益关系的剧烈调整和某些社会腐败现象的出现,有人困惑,有人迷惘。如何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顺利而稳健地向前发展,如何使人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程更加坚信不移?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了解其特殊性和艰巨性,明白其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转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过程,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即所谓“鉴往而知来”也。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努力目标所在。 现代化是一种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规律,它以资本主义社会因素在欧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为起点和早期形态,随着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散和社会主义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一种,它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既会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影响,又有自己的内在因素和道路选择。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既要运用现代化的有关理论原理,更要建立和运用适合中国现代化特点的解释体系;既要放眼看世界潮流,又要注目视本国国情,还要慧眼识外因和内变。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规律、表现形式、现实状态进行比较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展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历程。 综合马克思的上述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现代化思想: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所带来的发达的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以后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相同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涵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散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 因此,在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时,既要采用一般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也要以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特别是关于西方资本主义扩散和殖民主义与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关系,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 如果从现代化的世界性和主体目标——工业化和民主化——来讲,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从世界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标准来讲,中国的现代化经过了1911年之前的准备阶段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的启动阶段。从中国特有的现代化道路来讲,可分为1949年10月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1949年10月至1978年的经典式社会主义现代化;1979年至2000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书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研究,力求纵贯其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道路阶段,力图通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揭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制度下,现代化的畸形状态和难以健全成功的一般规律;论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向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
作者: 虞和平主编
简介: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的最大任务,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为此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日新月异的步伐向前迈进,令世界瞩目,令国人欣奋。但亦因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人间利益关系的剧烈调整和某些社会腐败现象的出现,有人困惑,有人迷惘。如何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顺利而稳健地向前发展,如何使人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程更加坚信不移?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了解其特殊性和艰巨性,明白其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转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过程,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即所谓“鉴往而知来”也。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努力目标所在。 现代化是一种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规律,它以资本主义社会因素在欧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为起点和早期形态,随着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散和社会主义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一种,它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既会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影响,又有自己的内在因素和道路选择。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既要运用现代化的有关理论原理,更要建立和运用适合中国现代化特点的解释体系;既要放眼看世界潮流,又要注目视本国国情,还要慧眼识外因和内变。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规律、表现形式、现实状态进行比较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展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历程。 综合马克思的上述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现代化思想: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所带来的发达的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以后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相同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涵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散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 因此,在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时,既要采用一般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也要以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特别是关于西方资本主义扩散和殖民主义与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关系,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 如果从现代化的世界性和主体目标——工业化和民主化——来讲,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从世界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标准来讲,中国的现代化经过了1911年之前的准备阶段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的启动阶段。从中国特有的现代化道路来讲,可分为1949年10月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1949年10月至1978年的经典式社会主义现代化;1979年至2000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书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研究,力求纵贯其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道路阶段,力图通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揭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制度下,现代化的畸形状态和难以健全成功的一般规律;论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向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实现现代化是当今中国的最大任务,中国共产党正领导全国人民为此而努力奋斗。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日新月异的步伐向前迈进,令世界瞩目,令国人欣奋。但亦因社会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人间利益关系的剧烈调整和某些社会腐败现象的出现,有人困惑,有人迷惘。如何使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更加顺利而稳健地向前发展,如何使人们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前程更加坚信不移?回顾中国现代化的整个历程,阐述中国共产党和其他社会力量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挫折教训,了解其特殊性和艰巨性,明白其从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变为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转变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过程,无疑是十分有益的,即所谓“鉴往而知来”也。这就是编写本书的努力目标所在。 现代化是一种世界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潮流和规律,它以资本主义社会因素在欧洲的产生和初步发展为起点和早期形态,随着资本主义向全世界的扩散和社会主义的出现而形成和发展。中国的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潮流中的一种,它既有世界现代化历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点;既会受世界现代化潮流的影响,又有自己的内在因素和道路选择。因此,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既要运用现代化的有关理论原理,更要建立和运用适合中国现代化特点的解释体系;既要放眼看世界潮流,又要注目视本国国情,还要慧眼识外因和内变。只有这样,才能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规律、表现形式、现实状态进行比较实事求是的分析,从而展现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历程。 综合马克思的上述有关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可以归纳出这样几点现代化思想:一是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社会是现代性的社会。二是大工业及其所带来的发达的城市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现代性特征。三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只有在取得独立以后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四是由资本主义发展而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更高级的现代性社会。五是关于现代化的动力因素,除了与一般现代化理论相同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之外,还提出了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动为主要特征的生产方式内在运动规律;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所包涵的社会发展动力;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向全世界扩散所带来的对落后国家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有限传动作用。 因此,在研究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时,既要采用一般现代化理论的基本原理,也要以马克思的现代化思想,特别是关于西方资本主义扩散和殖民主义与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现代化关系,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与现代化进程相结合的思想为指导。 如果从现代化的世界性和主体目标——工业化和民主化——来讲,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1840年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从世界学术界比较公认的现代化发展阶段标准来讲,中国的现代化经过了1911年之前的准备阶段和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的启动阶段。从中国特有的现代化道路来讲,可分为1949年10月之前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1949年10月至1978年的经典式社会主义现代化;1979年至2000年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本书对中国现代化历程研究,力求纵贯其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道路阶段,力图通过比较系统而全面的研究,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揭示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制度下,现代化的畸形状态和难以健全成功的一般规律;论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向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
作者: 李俭
出版社:大象出版社 2018年11月
简介:
作者: 虞和平主编
简介: 本书包含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力图纵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道路,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揭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现代化的畸形状态和难以获得真正成功的一般规律;论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向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全书按时间序列分为三卷——第一卷《提前与准备》1911年之前传统经济的发展;第二卷《启动与抉择》:1912年至l949年10月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启动和艰难发展;第三卷《改道与腾飞》:1949年10月至200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道路转变。本书版本采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 虞和平主编
简介: 本书包含了中国近现代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力图纵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各个发展阶段和不同道路,阐明对外开放的必要性,揭示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中国现代化的畸形状态和难以获得真正成功的一般规律;论证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资本主义现代化转向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从经典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性。全书按时间序列分为三卷——第一卷《提前与准备》1911年之前传统经济的发展;第二卷《启动与抉择》:1912年至l949年10月的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启动和艰难发展;第三卷《改道与腾飞》:1949年10月至2000年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道路转变。本书版本采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作者: 胡波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2017年01月
简介: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京津卷》是“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丛书”中的一种。“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丛书”为2016年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而作,共收录世界范围内孙中山研究的著名学者96人的口述文字,共7卷12册220多万字。
《孙中山研究口述史·京津卷》共收录北京、天津地区孙中山研究及与之相关的中国近代史研究16位专家的访谈,分为上下两卷。上卷包括:尚明轩、胡绳武、魏宏运、金冲及、李文海、杨天石、李玉贞、耿云志等8人; 下卷包括: 张海鹏、虞和平、盛永华、曾业英、王玉璞、王晓秋、王先明、王学庄等8人。通过这16位学者对自己研究历程及各自的研究专长以及相关学科的研究历史、现状及未来可发展的方向等的口述,大体展现了北京和天津地区孙中山研究的整体面貌、整体水平以及其研究所达到的高度。作者: 虞和平
简介:
本辑刊是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区域文化专业委员会与泰山学院历史学院联合创办的专题研究集刊。本书稿为*集,收文21篇,内容为全国各地区域史研究专题论文和对区域史研究的综述。从研究内容来看,涉及明清时期的区域群体与宗族社会,如商帮、世侯家族、知县群体,民间信仰与区域文化,如泰山文化,对人物和地理的考证,如赵长城考、宋初三先生生平考证,还有对区域文化的研究综述。从研究范围来看,既有个案研究,也有对区域文化的整体研究,还有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区域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是一部聚焦过去与未来、史料与考证相结合的集刊,会对区域史研究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