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桥
作者: 朱文彬
出版社:羊城晚报出版社 2017年11月
简介:
《伏波桥》是作者朱文彬继《树生桥》(2011年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之后的第二部小小说集。精选作者近年创作的小小说作品60多篇,大多为公开发表或获奖作品,分为:水乡虹影、世相纷呈、尴尬人生、机关叙事、红尘有爱、他她世界六个小辑。作品集中反映了时代变革下的社会现实与人生沉浮,透过一个小小的切面,观照波澜壮阔的时代变迁,挖掘人性的深度,探究灵魂的高度,具有很强的思想性、艺术性和创造性,充分体现出小小说灵巧、精炼、别出心裁的艺术特质,彰显小小说这一新兴文学样式的独特魅力。
【目录】
*辑 水乡虹影
见龙桥
贞女桥
伏波桥
九眼桥
明远桥
金鳌桥
树生桥
彩虹桥
蓬莱桥
御波桥
第二辑 世相纷呈
我是一头蛇
一句话
我的脑子没烧坏
一锅猪杂粥
跳楼秀
祝你生日快乐
沙无痕
柳丝丝
五指之谜
可悲·可乐
第三辑 尴尬人生
寻找大卫
老师,我请你吃饭
大鱼
老少同欢
致命惊悚
窗帘
怪杰
还乡记
十岁女童的天问
男主人
第四辑 机关叙事
位子
蛔虫
秩序
狗屎运
谁的老爹不是爹
单位所包含的哲理
敬酒·罚酒
内线·外线
试用期
极乐
*后的情话
给我一个安稳觉
第五辑 红尘有爱
猫
回家
卡布奇诺
午夜的爱丽丝
十里芳菲的情事
味道
孔雀
她的名字叫红
军
九爷
梦中人
绿化带
第六辑 他她世界
喜糖
围巾
尘封
我们跳舞吧
花季雨季
坍塌
握
交集
蝶恋花
天使
牵手
蘑菇
离殇
惊艳
心爱
私语
艳遇
绕指柔
翔
快乐老家
景殇
爱人
迷恋
玫瑰
彼岸
等你,在桥头
后记
【免费在线读】
一去即永别。次日,少年听闻父皇吊死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树上。少年无言地哭了。少年永远也忘不了,父皇那张枯槁的脸。只是,父皇也料不到,他所托付的三个太监,一个随他奔赴黄泉,另两个,亲手将太子献给了李自成。
少年不屈。少年不食。然李白成终没有杀死太子。不久,吴三桂引清兵杀至,李自成不敌,挟太子败逃,途中,少年得幸逃脱。
“看!我父亲!”
少年随乌衣人所指望去,只见一两百米开外的右岸上,伫立着一老者,在他的身后是黑压压的人群。
正是久违了的太子太傅黃士俊。正月,父皇刚封黄阁老为上柱国太子太师、武英殿大学士,宣诏复出主持台阁机务,出任宰相,可未及赴任,甲申事发。
太师!少年一声呼喊,泪如雨注。
多少话要跟恩师说啊,这一路千里逃亡,这一场家国大厦轰然倾圮的闹剧,这一次次的生离死别,真像一场梦啊!多少荣华富贵,锦衣美食,宫廷宝殿,俱付云烟啊,俱付云烟!如今举目无亲,只有这陪伴多年,教自己知书明理的状元恩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哪!幸得恩师运筹帷幕,派人将自己解救出来,终于逃出了生天!
“不好,有清兵!”
少年一震。转眼随乌衣人所指望去,只见一两百米开外的左岸上,黄旗飘飘,战马嘶鸣。
正是多尔衮的部下,一路追杀而来的铁骑兵。
苍天哪!父皇哪!少年仰天长啸。
惊涛骇浪,雷霆万钧,正是甘竹滩*险要处。向右,是右滩,是恩师,是状元宰相黃士俊和他的宗族乡亲;向左,是左滩,是多尔衮的部下,嗜血成性的铁骑兵。
少年知道,连黄河、长江都抵挡不了铁骑,更何况这小小的甘竹溪?若登上这右岸,这方圆百十里的左滩、右滩,全都会被斩尽杀绝,荡为平地。
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
左滩,右滩一一左右为难哪!
恩师黄阁老曾经的叙聊,如今在少年耳边盘旋萦绕。
少年明白,自己在这世上一日不死,铁骑大军就一日不会停止追击,战乱就一日不会终结。如果大明家国还有救,当然要奋力一战,然而事情已经不可为,事到如今,也只剩*后一条路了。
少年不禁又想起了父皇。自古以来中国的皇帝,若不是老死的,就是被人杀死的,哪有自尽的皇帝?父皇悲情,慨而赴死,想来父皇也是一个有理想、有骨气的人哪!
父皇!孩儿不孝,今生报不了父母仇……父皇!孩儿愿随父皇而来,从容赴死,以救天下苍生!
少年颤抖着一双手,将身上的衣带解下,随后脱去粗布衣服,露出一袭素净的白衣。 江风猎猎,衣袂飘飘。白衣少年,风神龙采,那春葱似的手爪一拱揖,向着右滩朗声道:
太师,顺天明德,这一方水土,真是好地方哪!借我这清甘冷冽的甘竹溪,我要好好地洗个澡!
语毕,一个纵身,跃入江中。
明太子慈焕,享年一十有六。
多尔衮部下的铁骑兵命村民在甘竹滩日夜搜寻,一无所获。村民说,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这甘竹滩的江水据说流入大洋里,要找到落水者的尸身,恐旧要到爪哇国去找喽。
清兵退,未曾踏足右滩,方圆百十里的左滩右滩得以保全。
翌日,左滩浮现少年的尸身:脸白皙嫩相,庄严和穆,美若神仙,手爪如春葱,脚胫骨成双。
村民惊奇:甘竹滩,食人滩,人去尸不还,怎么,这少年的尸身还在?
这哪是人,这分明是龙太子哪!
村民恍然大悟,纷纷跪拜。
翌年,甘竹滩畔,于少年尸身浮现处,建起了一座石拱桥,名曰“见龙桥”。
而对岸的右滩,垂垂老矣的状元宰相黄士俊,早已从黄氏大宗祠走出,几经委曲求全,终于来到顺德县府所在地大良,登上清晖园的留芬阁,将奏章、著作付之一炬,足不下楼,至死不踏清朝之地。数年后,黄士俊在留芬阁中去世,享年八十有五。
P4-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