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1 项 “袁云峰,董敏著”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作者: 袁云峰,董敏著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简介: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外资和外资银行不断涌入中国资本 市场,金融市场的多元化、业务的多元化以及交易主体的多元化,将会使 得中国银行业在人才、业务、技术及经营理念等方面面临前所未有的冲击 ,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和信用风险等风险因素将会变得更为错综复杂。因 此,一个银行是否具有稳健的经营效率和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当前金融 监管当局以及市场各经济主体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几年来,商业银行效率的研究引起了我国金融理论界的普遍关注。 但与国外同类研究相比,我国现有的研究在理论的系统性、方法的完善性 以及研究视角的新颖性等方面存在较大距离。为此,本著作在改进现有的 效率研究方法的基础之上建立一个新的评估体系,同时有别于现有的研究 思维,运用博弈论与委托代理理论等研究工具构建模型来剖析我国银行业 市场结构以及产权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证实相关银行改 革路径的可行性。本书的研究对于我国银行效率研究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 善、监管当局的政策制定、投资者的决策行为以及商业银行的可持续发展 等都具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各章节的主要内容与主要观点如下: 第1章论述了银行效率研究的经济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外银行效率 研究的最新进展,指出了本书的创新之处,理清了全书的研究脉络和基本 框架。 第2章重点研究了银行效率的概念以及国外现有的效率计量方法。考虑 到中西方国家在金融发展历史、金融市场的完善性、会计制度的规范性等 方面存在的差异,我们认为在生产前沿面模型的系列方法中,数据包络分 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方法和随机边界分析(stochastic frontier analysis,SFA)方法相对比较适合我国目前的银行效率研究。 第3章研究了我国银行业的静态效率结构。首先利用传统的数据包络分 析模型和截面资料对我国14家商业银行进行了效率评价,接着利用数据包 络分析模型的投入产出松弛量(slack variable)检验了银行业投入冗余和 产出不足的问题,讨论了不同银行的效率改进策略。针对现有研究的局限 性,提出并构建了多阶段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multi-step super- efficiency DEA)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论表明,尽管国有银行综合效率不 如股份制商业银行,但是服务效率却难分伯仲,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综 合效率的差异主要在于盈利能力和盈利效率的差异。 第4章研究了中国银行效率的动态衍变特征。我们将巴提斯和库利 (Battese & Coelli,1992)模型引入中国银行业的效率研究,同时分别选 择贷款总额和税前利润作为产出指标,依次构建贷款效率模型和利润效率 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从长期来看,国有银行的贷款效率高于股 份制商业银行,而利润效率的表现恰恰相反。因此,从银行效率的视角证 明了国有银行存在强烈的不良资产扩张冲动。接着,从所有权结构、经营 规模、员工素质和风险偏好等九个方面构建相应的指标,检验了与银行效 率之间存在的动态关系。 第5章在对现有的绩效评价方法进行分类和评价的基础上,利用平衡计 分卡理论(halanced score card,BSC)和服务利润链思想(service-profit chain)建立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商业银行综合效率评价体系,使银 行效率评价思路和方法在理论上趋于完美。 第6章研究了我国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立足于我国 法制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的大前提,我们建立了反映银行集中、寻租 、不良贷款形成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模型。模型表明,在当前的制度背 景下,银行业过度集中造成的信贷配给和金融寻租导致职业经理偏离正常 放贷准则,因而不良贷款的形成和银行盈利效率的下降将不可避免。而市 场垄断格局的打破,贷款市场实现由当前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 一方面可以从根本上遏制金融寻租产生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提高 银行之间的竞争来提升银行的危机意识,杜绝银行职业经理在进行贷款决 策时偏离正常的放贷准则。这两个方面都有助于遏制不良贷款的生成渠道 ,提高银行业整体的贷款质量,最终促进我国银行业整体盈利效率的改善 。同时,本章也从市场角度说明了由几家国有银行垄断存贷款市场的格局 为国有银行职业经理人实现私利和不良资产扩张冲动提供了外部条件。 第7章从银行职业经理人激励和不良贷款形成两个角度出发研究了中国 银行业产权结构与银行效率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激励模型发 现,在一个国有股份较大或者纯粹国有的银行中,由于政府存在对国有企 业的“父爱主义”关怀,因而这类银行具有跟私人银行不同的目标函数; 为了能够保持与私人银行职业经理同样的激励水平和努力程度,这些银行 将不得不以牺牲银行利润为代价来提高职业经理对银行利润的提成比例。 因此,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国有或国有股份较高的银行比私有或国有股份 较低的银行具有更高的代理成本和较低的治理效率。另外,通过对德沃特 里庞和马斯金(Dewatripont & Maskin)模型(1995)的改进建立了产权结构 、沉没成本累积机制与银行效率的关系模型。对模型的求解发现,在一个 国有企业占主体的市场中,由于存在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父爱主义”关怀 和预算软约束,随着银行股权结构中国有股份的增加,银行职业经理愿意 为所有国有企业项目提供再融资服务的可接受的坏项目最低比例可以进一 步下降。这样,至少会带来两方面的效应:一是国有股比例的增加将会提 高银行因给更多坏项目提供贷款而不断出现沉没成本和坏账的可能,同时 也意味着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银行对企业实施软预算的支持力度;二是作 为博弈的另一方,企业在得知银行愿意为它提供再融资服务之后反而倾向 于选择低努力,因此必然进一步降低企业的经营效率和盈利水平,从而反 过来加大银行产生不良资产的压力,最终导致银行整体效率的降低。上述 两个研究结论均支持银行产权结构中国有股份的比例不应过高,进而认为 对我国银行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可以提高银行业整体效率。此外,产权结构 、沉没成本累积机制与银行效率关系模型的研究结论也意味着银行国有比 重过高必将推动银行不计贷款质量和自身盈利的不良贷款扩张冲动,进一 步解释了国有银行存在不良资产扩张冲动的内在机理。 第8章为本著作的研究结论、研究不足及未来的研究展望。 从技术基础来看,我们主要采用国外最近比较流行的银行效率研究方 法——生产前沿面模型。实际上,生产前沿面模型是一个方法体系,它包 括参数方法和非参数方法。在全面考察各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结合中国银 行业实际的基础上,遴选了非参数方法中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参数方法 中的随机边界分析模型作为全书实证研究的主要工具。 从研究特色来看,我们重点集中在生产前沿面模型的改进及应用、银 行效率综合评价理论模型的构建以及通过建立经济学及博弈论模型以求从 新的视角来理解银行效率导向的银行业改革问题这三个方面。具体来说, 本著作的创新点如下: 第一,结合中国实际,整理并进一步完善了现有的商业银行效率测度 方法和理论体系。同时,利用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和Battese和 Coelli(1992)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角度全面研究了中国银行业的效率表 现,指出了我国银行业效率存在的问题及相关改进措施。 第二,提出了银行业效率评价的多阶段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该 模型提出并论述了银行综合效率、服务效率和盈利效率的概念、联系及指 标设定,既结合了现代商业银行经营服务性和盈利性兼备的基本特征,又 统一了学术界在银行业数据包络分析效率模型中有关投入产出指标设定上 存在的争议。此外,该模型也可以克服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无法对有效 率银行进行再排序的问题。 第三,将巴提斯和库利(Battese & Coelli,1992)模型引入中国银行 业的效率研究,通过建立利润效率模型和贷款效率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 现国有银行存在明显的不计利润回报的贷款行为,具有强烈的不良资产扩 张倾向,数值上表现为,国有银行的长期盈利效率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而贷款效率高于股份制商业银行。第6章和第7章分别从银行外部和内部两 个角度进一步解释了国有银行不良资产扩张冲动以及利润效率低下的相关 原因。 第四,将平衡计分卡理论与服务利润链思想引入商业银行的综合效率 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模型的商业银行综合效率评价 体系。它不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现有各种方法的不足,而且从银行利 润创造的角度分析了从内部员工满意到外部顾客满意的一系列指标与银行 效率之间的关系,既考虑到了财务因素和非财务因素的结合,又考虑到了 银行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的结合。因此,利用该理论模型进行银行效率评 估更具解释力和说服力,在理论上趋于完美。 第五,在第6章和第7章采用了不同于一般文献的研究思路。考虑到我 国目前尚无法满足结构一行为一绩效(Structure-Conduct-Performance, SCP)框架需要的市场条件,第6章利用新的视角构建模型来研究银行集中、 信贷配给、寻租、不良贷款生成与银行效率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并 以此论证在我国法律不健全、金融市场不完善背景下提高银行业竞争程度 对于从外部促进银行效率改善的好处。在第7章,分别从银行职业经理的激 励机制以及沉没成本的累积机制两个方面构建模型来说明产权结构与银行 效率的关系,证明了在我国金融市场降低国有产权比重,进行产权结构的 多元化改革对于银行完善治理结构、降低银行代理成本、强化激励机制和 遏制不良贷款产生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