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 4 项 “贾又福绘” 相关结果
- 全部分类
- 全部
- 文学
- 历史
- 哲学/宗教
- 法律
- 政治/社会
- 医学
- 教育/心理学
- 艺术/传媒
- 研究生考试
- 资格认证考试
- 公开课
- 语言
- 经济金融
- 管理学
- IT/计算机
- 自然科学
- 工学/工程
- 体育
- 行业资料
- 音乐
- 汽车机械制造
- 文档模板
- 创业
- 农学
- 生活
- 数据库教程
- 民族
Selected paintings of Jia Youfu
作者: 贾又福绘
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
简介: 在世界美术领域中,中国画是自成独特体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秀传统的民族绘画。 数千年以来,中国画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造就了无数伟大的画家和艺术大师。他们创造的无数辉煌的艺术珍品,如同璀璨的明珠,闪耀在艺术史的长河之中,极大地丰富了祖国的艺术宝库,也为人类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建国以来,中国画在“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广泛吸收外来因素,努力创新,中国画坛佳作迭出,涌现出了新的艺术巨人。 为了发扬光大民族绘画的优秀传统,继承和发展中国画的优秀成果,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向广大读者推出一套《中国画名家作品精选》大型系列丛书。这套丛书选取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百位成就卓著的画家的部分代表作品,分册精印,合册成套,以适应广大美术工作者和爱好者学习、收藏的需要。 欢迎广大读者对我们这套丛书提出宝贵意见。
作者: [贾又福绘]
出版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
简介: 《贾又福画集》内容简介:贾又福,男,1942年生于河北省肃宁。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6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兼任中央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央美术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出版理论专著有:《贾又福画语录》(1989年台湾雄狮出版公司出版);《贾又福谈画篇》(1997年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出版画集有《贾又福画集》、《当代美术家·贾又福》、《贾又福中国画集》、《贾又福山水画谱》、《贾又福水墨画集》、《贾又福新作集》等17部画集。1984年作品《太行丰碑》获第6届全国美展银质奖,1988年作品《清净世界》获北京国际水墨画展’88大奖;1990年北京国际艺苑基金会授予贾又福首届美术奖;1992年作品《无声的呼唤》获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学院奖;1992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给予的在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证书,并获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和证书;1996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颁发国家级专家称号和证书。1988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展,1993年在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日本横滨美术馆举办个展,1994年在新加坡博物馆举办个展,1995年作品参加香港艺术馆百年百位名家展(二十一世纪中国绘画)等。 1989 台湾雄狮图书公司出版《贾又福画语录》;1992 北京新华出版社出版《镜真楼画谈-贾又福谈画录》; 1997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贾又福谈画篇》;1985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画集》; 1987 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贾又福太行风情集》; 1987 香港大业公司出版《贾又福画集》; 1988 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画集》; 1989 香港荣宝斋有限公司出版《贾又福谈画篇》; 1990 四川美术出版社出版《当代中国美术家 ———— 贾又福》; 1990 台湾艺术家出版社出版《贾又福新作集》; 1992 台湾敦煌艺术中心出版《贾又福小品画精选》; 1992 北京外文出版局今日中国出版社出版《贾又福中国画集》1992 香港大业公司出版《贾又福水墨画集》; 1993 北京荣宝斋出版社出版《贾又福山水画谱》;1994 新加坡国家博物院出版《无声的呼唤——贾又福的中国画》; 1996 台湾敦煌艺术中心出版《贾又福新作集》; 2001 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画集》; 2003 河北美术出版社出版《贾又福山水画工作室》。 (二) 重要奖项: 1984 作品《太行丰碑》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1984 作品《太行风情》组画获北京市建国35周年美展荣誉奖,并获北京市政府文艺工作者表彰大会表彰;1988 作品《清净世界》获'88北京国际水墨画展大奖; 1990 北京国际艺苑基金会授予贾又福“首届美术奖” ;1991 作为长影特聘艺术设计,设计动画《雁阵》,获第11届全国最佳电影美术片金鸡奖;1992 作品《无声的呼唤》获中央美术学院首届学院奖; 1992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给予在文化艺术事业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和证书,并获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称号和证书;1996 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国家级专家称号和证书。 (三) 重要展览: 1986 中央美术学院陈列馆个人展;1988 中国美术馆个人展;1992 澳门市政厅个人展;1993 日本京都国立近代美术馆,日本横滨美术馆个人展;1994 新加坡国家博物个人展;1995 作品参加香港艺术馆百年百位名家展(二十世纪中国绘画) ;1995 应邀参加韩国光州博物馆世界著名画家作品展;1999 北京中国美术馆第二次个人展 。
作者: 贾又福
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 2008年12月
简介:
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贾又福是一位最有成就、最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画家之一。他创造的山水画新样貌和新风格,是继李可染之后的又一次突破,对于当今和未来的中国山水画的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文人水墨画中的山水传统甚为丰富。宋元明清都有极其宝贵和极其重要的积累。清代中期之后,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和美学观念的影响,美术家们忽视生活体验,忽视写生,陈陈相因的模仿之风盛行,致使山水画出现衰微现象。满足于在小情小景中讨笔墨趣味,缺少中华民族大山大水精神内涵,缺少宏大的气势和时代气息,是这种衰微现象的重要征兆之一20世纪以来,受中国社会大变革的推动和鼓舞,也是受世界革新潮流的影响,中国现代画家为振兴包括山水画在内的中国水墨画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做出了可贵的贡献。在山水画领域,黄宾虹、傅抱石、李可染是最杰出的代表。他们探索的途径不同,风格有异,但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在山水画中鼓吹和发扬中华民族美术原有的伟弘气势,并赋予新的时代风貌。他们尊重传统、研究传统和深入发扬传统,使之为现代创造服务,而不是固守传统不变。在西来文化的冲击下,他们拓展观念和艺术视野,面向现实,面向自然.取借古开今和古为新用的立场,和民族保守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毫无共同之处,对本功。贾又福常说,他对李可染最崇拜,受其苦心培育一生难忘。看来之所以如此,不仅是李可染的美术成就最高,创立了完整的山水画理论和教学体系,而且还因为贾又福在气质上和自己的老师相近。他们都出身于普通的农民家庭;对待生活和美术都极其真诚,有无私的奉献精神。李可染自称是“苦学派”,又福自嘘为“呆痴派”、“呆痴”者,除美术之外一切不顾也。又福做学生时,社会上普通流行民族虚无思潮,对传统较为漠视。在这种情况下,他却对传统美术,对民族遗产情有独钟。他系统地钻研了中国山水的传统,学画史、翻阅各种画册,到博物馆看真迹临攀各宗各派作品。在近现代画家中,他特别喜欢的有黄宾虹、潘天寿、石.。对古人,他在广览博取的基础之上,特别研究了范宽、李唐、龚半千和石涛四家.他观摩他们的作品,记录其笔法、小构图,做到了闭上眼睛时.历代名家杰作之“音、容、笑、貌,即朗现于脑海”。有了坚实的传统基础,加上李可染反复强调的写生训练和创造精神,贾又福逐渐对中国画的精神和实践技巧有了较深的体会。在学生年代,他的画风也多受李可染的影响,如他所说,那时“面貌亦步亦趋可染老师风范”。
贾又福创作发生变化的重要转折是在太行山写生之后。1964年9月,他最早在太行山,为毕业创作去体验精神内容。这时,他眼中和心中的太行,似乎成了包含过去、现在和未来,宇宙、民族和自身的精神载体。“吾予太行山野.长坪大坡之上,见群山峥嵘,赤岩如血壮士之肝胆相照,搏大风而怒号,犹闻燕赵慷慨悲歌.”贾又福在升华太行山大自然中升华着自己的思想境界和艺术境界。从这时起他与其说在写太行,毋宁说他是在写宇宙、写自己;其说他在用技巧作画,毋宁说用自己的思想和内心体验于《大野疾风》、《大岳雄风》、《大岳扶摇》、《大岳惊留》、《高山仰止》、《无声山涛》、《山岳之声》……一幅幅有宏大气势和深邃思想内容的力作出现了。正是在这些作品中,表现了画家“通神明之德,类万物之情”的美术追求。
作为画家,贾又福的创造价值最突出的品格是哪些呢?我以为:造态度的执著和真诚。贾又福对美术有一种宗教徒的殉道精神。他和“玩”美术的人截然不同。他全身地投入美术,把美术当作崇高的事业。在美术实践中他修炼自己的人品和画品,力争在作品中表现真善美的感情。“走在时代的前面,给人们以崇高的精神启迪。”他反复告诫自己,在创作上要“至真至难”,真,即表达真性情、真感受、真认识、真意趣。难,即经过艰苦探索所寻得的难能可贵的手段。当今中国画坛和世界画坛的*污染大概就是“假”和“易”。画家作画不表现自己的真情实感,而按照世俗的要求作画,或照前人、别人的模式作画。这样的画,画起来不费气力。贾又福不论做人还是做画家,不论看人生道路还是美术道路,都粉眼于难处,都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他几十次赴太行,才认得太行真面目。他在太行,也是到了别人不愿或不敢去的地方,才获得一种体验,方领悟到别人难以领悟的精神内涵。他的座右铭是“在美术生活和创作的路上跋涉,敢于想人所不敢想,见人所不能见,得人所不能得,造人所不能造”。他把有至真的感情作为创作过程中的“先主”,并以“苦人所不能苦:练人所不能练的长期苦功为辅助,来攀登美术高峰。这苦即表现在深入到大自然的过程中所遇到的》辛困苦,更表现在平素练画实践的磨炼之苦。贾又福潜心在水墨领域磨炼二三十年,方取得今日之成就”。
独创精神。美术创造中最宝贵的精神是独创性。近几十年来,中国水墨画中最缺少也是这种独创精神。尤其在大师面前,常常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满足于借用大师的技巧和经验,在画坛谋一席之地。贾又福是李可染的得意学生,是“李家山水”派中的重要一员。他早期以李可染山水为楷模,追求李家风范。可是这时间很短,主要在学生时代。毕业之后,他在追随前人和研究自然之间,勇敢、果断地把研究自然放在第一位。他继承的主要是老师的创造精神,而老师的技巧、风格,则通过消化、吸收,自然地融合在自己的创造之中。他没有重复李可染的创作样貌。在“李家山水”中,贾又福是最早跳出圈子自立门户的人。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气魄冲出古今中外大师的包围圈,选准突破口,“以抗争谋生存,以探险求发展”,他以前人从未深入画过的太行山为基地,磨炼自己的感情和技巧,铸造自己的绘画面貌。对画家来说,选取前人未涉猎过的题材和对象来作画是容易做到的,而要像贾又福这样以自己的全部心血和全部生命投入之,与之同生共死、共命运,呕心沥血,创造如此惊天动地的具独特美术风貌的作品是很难的。贾又福创造的价值恰在于这后一点。
创造新的图像语言。新的独特的美术风貌主要体现在图像语言上,图像语言是连接作者和读者的媒介。作者借以传达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技巧,读者借以陶冶自己的感情,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图像语言只有在历史、现实和未来之间具有承续性、延续性和衔接性,才能调动起人们心理深处潜藏的、沉淀的那些因素方能产生思想和感情的共鸣。同样,图像语言必须有某种陌生感奇特性,才能产生新的视觉和心理的冲击力。美术史给我们以启示:新图像语言的陌生感和奇特性,必须是从现实生活中来,有生活依据,才不会流于空泛和表面。在处理这些关系上,贾又福表现出杰出的才智。他创造的新图像语言集传统的延续性和创新的开拓性于一身,融形式感和现实体验于一体。我以为,他的新图像语言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坚实、奇特、博大、诡话。坚实是贾又福绘画造型语言的基础。这坚实感表现在他画的山如铁打金刚。在坚实的同时,他追求的奇特、博大、诡话之美。应该说,李可染的山水也是非常坚实、博大和宏伟的。贾又福把这些美学品格加以发展,并加进了奇特、诡的因素,创造了新的美学品格。
充足的精神内涵。美术作品的最终价值在于精神内涵。精神内涵主要体现在美术语言中,而水墨山水主要体现在水墨造型之中。在观念和技法上,贾又福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予以突破。他用书法运笔入画。同时吸收西画的块面造型。让笔墨之美和块面造型之美相结合而产生异彩。有了笔线美,有了写真的造型,再加上巧妙沉着的色调处理,贾又福的山水画就获得了坚实的雕塑立体感,获得了民族绘画的风韵,获得了宏伟的气势。不用说,贾又福是关注西方现代绘画发展历程的。西方现代绘画的表现性和抽象性,他适当地加以借鉴和吸收。在画面处理上,他还极有惫识地加强构成性。在墨的运用上,除了采用老师李可染的积墨、破墨法外,他还采用泼墨法以求更为自由地抒发自己的心境。不论积墨、破墨和泼墨,他都用来表达自己的审美观,表达坚实、博大、奇突和诡诱之美。在80年代初,中国有不少画家同时起步,都在山水中寻求宏大的气势,可以统称之为“气势派”。但是,没有一个画家的美学思考和语言技巧达到贾又福的高度。这是因为.他追求的博大精神和他对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族命运的关注感情有关。他认为,造就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正是这种深沉博大的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现代腾飞跻入世界现代文明之林,也只能靠这种精神。这还因为在艺术创造中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在理与情的交融上,在整体气势与细部的描绘上,唯贾又福处理得最自然、最恰当,也最精神。贾又福的山水,是为太行立的纪念碑,为中华民族的宏大精神立的纪念碑,为宇宙的永恒精神立的纪念碑,也是为人类坚忍不拔的探索和创造精神立的纪念碑。
虔静的创作心境、冷静的哲学和美学思考,宗教徒般的虔诚,老农民似的勤奋、踏实和刻苦,不倦地读书和求知,疯狂的创作热情,永不满足的探索……普通人或普通画家的身上只要有其中一项品格就会闪闪发光,相当可贵。而这些品格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将会造就出大美术家无疑。正是凭粉这些品格,贾又福已经在中国和世界画坛独树一帜,他也一定会凭着这些品格,在险途中登上他企求的美术高峰。
作者: 贾又福绘
简介: 贾又福,一九四二年生于河北省肃宁县。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主攻山水画。数十年来以北方太行山区农村为创作基地。曾二十二次深入太行山区。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西三省,二十余县。苦心探求中国现代山水画的创造发展,并致力于中国画理论的研究。至今海内外出版贾又福画集和贾又福画语录共十五种版本。